急需:曾氏的名人、家谱、曾氏起原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 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 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 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 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 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曾氏家族谱字辈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曾姓
姓氏源流: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
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
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
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
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
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
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
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
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
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
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宗圣公训及族规
曾氏家族很重视家训、家法。历代均遵从宗圣公曾子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宗圣曾氏家规(清代同治十一年东南两宗共订):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
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
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
*邪**,圣规则罚。
曾氏派行及字辈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
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
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
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
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
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
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
“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
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
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
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
“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
因此,自六十三代起,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20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元年(1911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国藩家训之勤敬和
勤敬
说到曾国藩家训,大家都会想起他祖父星冈公的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星冈公是曾国藩的祖父,原名兴,字玉屏,中年改名星冈,虽不识字,却是方圆百里公认的明白人,是最识得理的人。从做人、持家到教育子女,星冈公都按着圣人的话去做,一丝都不差。曾家起屋讲究的是前有院、厅,后有园、蔬。池里要有鱼,圈里要有猪,墙外要栽柳;男子早起耕田,女子针绣持家。曾家大小的穿着,从帽子到鞋子,都要曾家女人们亲自缝制。
和
“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早、扫”强调“勤”,“考”字强调“敬”,谨记祖训。“宝”则体现了“和”,亲族邻里,气氛详和。“和”在曾国藩家训中至关要,每次写信必谆谆嘱咐“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伏望大人察男之志!” “惧者,男再拂弟意,将伤和气矣。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口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男深知此理,故禀堂上各位大人,俯从男等兄弟之情实以和睦兄弟为第一。”正所谓家和万兴,“和”则是一个家庭兴旺的至要之诀。
《曾氏家训》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男儿当以懦弱无能为耻。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韧。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尘要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惠要容得。
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过俭则吝,过让则卑。太过客套,被人看扁。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相人识人,奥妙甚多,复杂得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关键在于相者识者的阅历。
歌诀如下: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尽在语言中。
作文与做官司并不是回事,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便尖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个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了收到实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
运笔为斤,自成大匠。做官则不同,世事纷繁,人心不一,官场复杂,尤为精妙,识见固然要闳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进。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迈出不可逞才使气只求一时痛快。历史上有文坛泰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世上之人,其聪明才力相差都不太远,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于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别生异人。自三代以后,论强弱不论仁暴,论形势不论德泽,譬如诸葛亮辅蜀,尽忠尽力民心拥护,而卒不能复已绝之炎刘。
金哀宗在汴,求治颇切,而终不能抗方张之强鞑,人所见不能甚远,既未可以一言而决其必冒,亦不得一事而许其不覆。小事以速办见长,大事由以草率而致误,此皆取巧手腕。
曾国藩遗嘱“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
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八字: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后人评价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历经百余年而长盛不衰,曾氏家族人才辈出,这和曾国藩的家教家训有着密切的关系。
曾国藩的家训如今保存在“八本堂”中,为何称为“八本堂”呢?
清咸丰十年(1860年)闰三月二十九日,曾国藩给其在家的四弟曾国潢写信,信中写道,他曾经与九弟曾国荃论治家之道,一切以其祖父曾星冈为法,大约有八个字诀。前四字为书、蔬、鱼、猪,后四字为早、扫、考、宝。
书。曾国藩对这八个字的解释:书,不可一日不读。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人生有两个关键的作用:一是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个是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立足于社会。 无一日不读书。精神世界强大、现实世界才会强大。
曾国藩是一个“笨小孩”,传说晚上背《岳阳楼记》到深夜,窗外的小偷都听会了,曾国藩还没有背会。会试看了三次才中第。虽然天资不好,但很勤奋,每天早上坚持练习临帖半小时,每天还要读书至少一小时。在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曾国藩也不忘写信督促儿子们读书写文章,要求儿子每月要写信写文章汇报读书情况,曾国藩亲自批阅儿子的作文,并邮寄回家。
蔬,鱼,猪。对于家庭妇女,以及家庭成员,家训中习惯,不仅规定都要学习种菜,养猪,养鱼技术,每月过门的媳妇要给自己男人还有曾国藩做一双布鞋,做一身衣服,作为每月考核要求。每天坚持做针线,纺花织布。这些是要考核的。
早起。曾国藩认为人要养成早起的习惯,不仅是早起能给人带来朝气和活力,还能为学习提供时间。要求下属同样早起。然后一起吃早餐。一次李鸿章想睡懒觉,就对手下说,自己有病不能起床,曾国藩对手下人说,少荃没有来,我们先不要吃饭,大家一起等等他。
手下人回去对李鸿章一说,吓得李鸿章赶紧穿上衣服跑去请罪。曾国藩说道,少荃,做人要诚啊。然后拂袖而去,吓得李鸿章再不敢贪睡了。
扫。黎明即起,要亲自动手打扫卫生。不仅有住室卫生,还有思想上的卫生。曾国藩常反思自己的过错,通过日记形式反思。对待下属,他总是“扬善于厅堂,规过于密室”。
考。指的是要对祖先经常祭奠,要恭敬。
宝。对待乡邻,有升迁,升学,孩子满月,结婚,乔迁之喜,一定上门道喜恭贺。邻居有老人过寿,更要亲自登门拜寿。家有病人,要赠送补品,时常探望。邻居家如有丧事或者出现不幸之事,要常去谈话抚慰。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基础。
曾国藩把家庭开会的地方称为“八本堂”。提醒家人牢记“八字家训”,所以曾家数百年保持昌盛不衰,与此有直接关系。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耕读传家,五代以上。道德传家,可以十代以上”。我们要在家庭中树立家规意识,传承良好家风家训,让家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让良好家风在社会中传播发扬。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科举时代,曾家考取功名20多人。废除科举后,这个家族受过高等教育的达到160多人。在后人当中有院士、有外交家、数学家、教育家等等。人才辈出、人才集中度高、跨度大,在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动荡之后,这个家族至今十代传家而不衰。
这个家族的奠基者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曾星冈)开始算起。曾国藩家族已经传承了十代,中间经历了洋人入侵、清王朝覆灭、北洋政府统治、日本侵华、国共内战、两岸分离等重大的民族和国家危机,都能传承不断,且每一代都有人才出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现象。这个家族有如此之多的人才出现,得益于曾家有完整治家理念。
耕读 隐藏家族生存发展的哲理。
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曾玉屏)是中国耕读文化的景仰者。他在家庙的旁边专门粘贴了一副对联: 敬祖宗一柱清香,毕恭毕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
曾国藩将极祖父的耕读实践归纳为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孝、宝。这就是曾国藩家族的 治家八诀 。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打扫、祭祀、亲族。这八个字是增加耕读文化的最好体现。
用现在的理解,“耕”是谋生的基础,“读”是发展的需要。所以生存发展之道在于耕读。“耕”在农耕时代,意为耕田的意思。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教书本身也是一种劳动,写作也是一种劳动。 用“笔耕”来表达既要劳动、也要读书,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简单务实,而且可以操作。
曾国藩一生熟读经典和历史见证名门兴衰,深研治家之道。在写给诸弟的信中说:商贾之家,勤俭之家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而 八字决 是保证家族绵延10代以上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现在曾家也已经经历了十代,依然人才辈出,家道兴盛,所以 耕读八字诀 ,已经是最好的治家成功验证。
现在家庭大多富不过三代,白手起家已经很不容易,再到富二代、富三代的传承就变得更难了。靠官职权力保障,靠财富的积累都只是短暂的。唯有子孙的自立自强,懂得生存发展之道才是根本。曾国藩的家训其实是一种忧患的意识,更是深远的洞见,高瞻远瞩,也是爱家、守护子孙长久兴旺的至上法宝。
建议现在的家庭让孩子多读书的同时,多参加一些日常的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参与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验手脑并重的实际意义,把家中的人口变成劳动力人口。 小的时候,知识+实践;长大了之后就会变成智慧+创造了。 让孩子了解人格之平等,养成良善奉献的品德,建立 忠诚廉洁的治学态度 ,将来成为成人、成才、成事之人。三节:节欲、节劳、节食。
曾家累世以来 孝悌勤俭 。
早起:父母是孩子的风景,孩子看在眼里。
不收拾屋子是“败家”气象。
白天睡懒觉是懒惰的苗头。
俭:1)节俭;2)控制欲望;3)收敛
诸葛亮家的后人从事中医中药。
曾星冈制定的家文化:勤俭+耕读+孝友
选老师:真学问+品行好+志同道合
曾国藩家的藏书楼是中国最大的私人藏书第一楼,有30多万册。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哪一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书香门第、忠厚之家则家运绵延,所以家中最好的房间是书房。
父母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是 志向教育 的基础。父母注重读书,又经常看书,就是 家庭文化 。言教是教育的末端,境教是教育的前端,中间还有离场教育。
父母的行为方式形成身教;父母的说话方式,形成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训谁来执行呢?
曾国藩的弟弟 曾国潢 ,在家主持家务、严格执行家训。
曾国藩的大儿媳 郭筠 (夫曾纪鸿),为曾家的孩子自强自立,增加了六条家训:
1)男女皆知习一样手艺
2)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
3)男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从人人自立一本账本,写算不错。
4)男女皆因侠义,诚信不要行为有亏。
5)男女皆因报至公无私的心肠,外辱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
6)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报,蒸于此。
孩子们自立自强,全家人形成上下的统一,长子曾广云23岁高中进士,四个儿子的子女,每房长子郭筠亲自督促学习中文、日文、英文。
曾家在儿媳的选择上:要求对门的女子出生于书香门第。
曾家自己的女儿:有书香味,懂得持家之道。
刘鉴 ,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儿子曾纪官的老婆。刘鉴负责管理曾家子孙,编写了两本书:《集字避复》识字教材,收录了3800常用字。《曾氏女训》分为三卷,德育16课、智育8课、体育8课。
女人的书香味超过香水味,香水味香一时,而书香味可以香一辈子。甚至可以代代相传。书籍便宜,但价值很高。 家中的书香味是家中的贵气 。
有钱没文化的人是土豪,又有钱又有文化的人是贵族。人和人在一起不是偶然的,甚至两个人的婚姻也是有秘密的。
曾家一脉相承的数学世家,出了四个数学家。
孩子立志的环境和条件:
1)父母的精神取向很重要,标杆的作用。长辈或名人作为榜样效应,产生共鸣感连接。
2)父母的亲密关系, 孩子只会听从他心中尊敬和爱戴的那个人的话。 配得感 ,志向的肯定。孩子非常尊重父母时,很容易与父母产生很强烈的连接。
3)更重视身教。有配对的境教环境和配对的书单。
中医世家中的中医很容易传承。上下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形成,强烈教化效果,孩子在其中耳濡目染。
曾国藩两个儿子,五个女儿。
曾国藩为第五个女儿选女婿:(不看门第、不看父亲官职。)人品好、学问好、家境好、公婆好、体质好。然后妈妈同意,女儿同意就可以了。
第五个女婿:艰苦朴素、忠厚老实、谈吐不凡、见识远大、体贴入微、才大心细、精干廉明、为守兼优、局量远大。
女儿选人家的标准:人品好,又有钱。
自奉简约、勤俭: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家教导的孩子: 不求小就而求大成。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胜。
父母: 志趣高明,切实提携 ,使子女力求上进,才能使子女日后有所成就。
勤俭的治家之道:获得家庭幸福,财富与金钱。孩子身上有好的性格和特质。 从小培养的财富承载力和转化率,懂得持家,将来的生活不会太差。孩子身上本身具备财富特质,再配对好的伴侣的人品,在任何时代,无形在创造有形,财富有道,道为无形,无形化于精神,精神显于财富,唯有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最好的教育不是把财富给孩子,而是把孩子变成财富。
曾国藩考了七次才中秀才(23岁),28岁中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由县、省、国家三级政府来举办。进士每三年才考一次,每次只取全国前200至300名,没有年龄限制,全国人都可参考。曾国藩名列三甲第42名。
曾国藩在清政府寒士出生,十年之内连升七级,并进入清政府核心层,在当时绝无仅有。
曾国藩每天规定自己做几件事情:
1)坚持早起,绝不睡懒觉
2)用功读书,一本书没读完,不看第二本
3)每天读十页的《二十四史》
4)每天练字半小时
5)每个月写几首诗
曾国藩印证了厚积薄发的道理。
大树的成长法则:每天的一点点,一点一点的积累成参天大树 ,慢慢积累,层层深入。曾国藩有很好的厚重度,生生不息。
孩子读书读得慢,有可能是在感受和思考,他是边感受边思考的。这孩子的先天气质是慢热型。 慢,能够和内心的感受产生更多的连接,更能进入浅层意识,从而把知识内化于心,最后变成智慧。 曾国藩是慢学习的典型例子。曾国藩说学习要耐得住寂寞,耐得着困难。家长对孩子有耐心,是因为对孩子有信心。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是大树的话,那就看看大树应该如何来培养。
孩子的心理气质:用感受来学习,先感受后思考。
理解他人的人,不会到处炫耀自己。
到处炫耀自己的人,可能不是真正理解他人的人。错误到了一定年纪还没有改正,说明已经老得没用了。
导致失败的品行有两条:1)骄傲 2)多言 。
有些人说着说着把世界说回来了,有些人说着说着就把世界说没了;有的人说出了敌人,有的人说出了贵人。
鼓励女儿很坦诚的跟她同学来表白:想一个人住。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话的原则:说话时不伤害别人,而且可能会给别人带来理解和滋养。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是从家里学来的,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家中的说话交流方式就是设计孩子的人生命运的。 家中的好话是孩子的福气,家中的坏话是祸害的根源。特别我们要留意家中的口头禅,孩子会学习和模仿,会形成习惯性的说话方式。 我们说话的方式是孩子福报的来源,也可能是灾难的来源。
如果没有好话,不说话行不行? 说话是一种教育,所以说话是一种能力,有时不说话是一种智慧,会说话更是种境界。 孩子的福报,我们在家中可以设计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教会孩子怎么说话。
人生命运其实就是人生故事而已,人生故事其实就是人与人间在一起发生的一些事(与人为善)。
人生的得失,不是外在的得失,而是内在的平衡和度量而已。 人生之学问就是人生之平衡。 人生之学问就是天地之平衡,了解天道与人道就是存在的大道:一日三省、厚德载物、厚德载人。 大凡成大事者,都以报恩不记仇,以德报怨,与人为善,学会祝福别人。
看一个人怎么样,主要看一个人工作之外忙些什么。
哈佛的一个著名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工作以内的事是分内的事,工作以外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教孩子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来决定人生的高度。
结果与行为有关系,而行为与信念有关系,关键在人的信念之上。
一个人的信念形成,需要有一些感受,信念的形成,伴随感受的加入,也叫做体验,也叫参与其中。参与一分就学到一分,参与十分就学到十分。
大学问在家庭日用之间 :孝敬二字近一分便是一分学,近十分便是十分学。
曾国藩每个信念的行程都可找到真实事件来作为支撑。越深刻的世界,越强烈的体验,越能成为曾国藩的信念,甚至因此而变成曾国藩的信仰。
孩子没有共鸣感,就没有连接,孩子就会没有感觉。 知识加感受才能内化于心,知识没有感受是没有感觉的 。 孩子的成长模式是先去做到后知道,感觉在话里等于信念。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植入信念的最好时机。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我们的那些话,当我们说了话的时候,要注意孩子有没有感觉。如果有感觉的话,话语加感受就等于信念。
把笨孩子变聪明的方法是对孩子要有耐心和信心,同时,父母能够 做到自己受孩子的欢迎 ,同时让孩子进步。
读书一定要有毅力,而且要持之以恒,只要有志气,一定能读好书。
教孩子 要十分有耐心和信心 ,这样孩子才会厚积薄发。
曾国藩只要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丝一毫的进步,都要 表扬 一番,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工作上也一样,只要别人有一丝一毫的进步,就毫不吝啬表扬,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受欢迎,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别人进步。
成事不只坚持就够了。
1) 遇到困难很容易 放弃 ,这样人生打横走,不是往高走。
2)遇到困难选择 坚持 ,但只是笨笨的坚持和观望。
3)遇到困难选择 坚持并主动的突破(因病成妍) 。
反省的次数就是进步的次数 。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自身身上找原因,并加以改正。修身进德,让自己变得更加内心坚定,行事圆融,让自己更加坚韧不拔,这样通过自身修来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我们遇到瓶颈时 ,突破瓶颈最好的方式是增加新的信息:看看书,出去走走,等等都会给我们带来灵感。每天都要学到一点新的东西,每日一更,每天进步一点点。
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 曾国藩学习《易经》体味人生的兴衰之道。明白人生不可能什么都是圆满的,不可能没有缺陷,否则就会走下坡路 。
越是顺利和成功的时候,越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保持警惕,不要让他们引起致命的错误。 要守缺,不要求全。只有守缺才能长保富贵,勤俭兴家者都深知此道。 不追求丰盛圆满,因为知道 阴阳之道就是平安之真道。 曾国藩为不如意而感到庆幸,报平常之心,存平安之大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感恩现在的缺失,让我们有向上的动力,由此有动力其实已经足够了,结果交给上天就好了,治家之大道,不求圆满,感恩缺失。
校长决定校风,不一定要换名校。
1听校长演讲。如果校长非常注重传统文化,孩子会学到许多传统文化校长,非常注重学习成绩,孩子在学校里更多的时间在学习。
2听完校长的演讲,再了解一下班主任的性格。
班主任跟班一年,班主任的性格就会影响你孩子一年;班主任跟班三年,班主任的性格就会影响你的孩子三年。
孩子跟家长这么多年,家长的性格有没有影响孩子呢?
与其选学校,不如选家长。其实家长如果进步了、改变了,就如同换了家长。在任何一个群体当中,最具影响力的那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往往是家风形成的重要根源。
现在的家庭谁的影响力最大呢?(父母亲)
父母亲的性格、价值取向慢慢形成家文化 。
现在家庭的装修环境慢慢形成了 境教 ;
父母亲的行为习惯形成了 身教 ;
父母亲的说话方式形成了 言教 。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性格在无时无刻的影响我们的孩子。修身齐家的前提,不是改变孩子,而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本身是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 家风侧重点在上一代的教育,家教侧重点在下一代的教育 。家教是用来处理 已经出现的问题 ,而家风是 不让问题出现 。中国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应该有关心上一代工作委员会。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总结自己所做所为之事,归纳出八字治理格言,对其家族影响深远。
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
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
后来,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曾氏家训。他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工作,反对奢侈懒惰”。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他认为“居家以不晏(晚)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子弟要扫地、种菜,妻女要做饭、织布,天天如此。
曾国藩深知:“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们为何还要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
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大人们辛勤劳动,持家有方,就会丰衣足食。小孩们好好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放心。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就是如何治家。勤俭持家,读书科考,首先要讲究二个字:“早”和“扫”。
早,就是事事要赶早,要勤于劳动,勤于读书。扫,就是要天天打扫环境,扫除心灵灰尘。
治家特别要强调“考”和“宝”二字。考即:诚修祭祀,是告诫家人要诚心祭祀缅怀先人;宝即:善待亲族邻里,是告诫家人要友善对待一起生活的世人。诚心、友善待人,是为人的根本,体现了一种纯朴的民风。
一个地方的人,生活在一起,人人辛勤耕耘、学风浓厚、诚心待人、友善相处,就会安居乐业,人才辈出。地方出人才,国家就会人才济济。有了人才,国家就会兴旺,国家兴旺,小家哪有不兴旺之理?所以,八字家训,一家奉之,家道兴旺;家家奉之,国泰民安。
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地仙、不信僧巫。不信医药,是不要迷信医药,有病尽量少吃药,靠自身抵抗力、靠自身本有的强大修复能力恢复最好,否则形成对医药的依赖性是很麻烦的,这是十分符合科学道理的。不信地仙,是指不迷信看风水。不信僧巫,是指不迷信佛教中的唯心主义,不迷信算卦占卜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幸福是奋斗得来的。
曾国藩家族家训,是中华家风家训文化中的瑰宝,尤其是曾国藩家书,更是浓缩了家风文化的精华,被认为是曾国藩在文化上对世人的最大贡献。在曾氏优良家风家训的激励下,曾国藩家族五代,英才辈出,共走出了240位外交家、教授、学者等,堪称奇迹。而这家训的开创者就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曾国藩一生恪遵祖训,深受祖父的影响。
急需:曾氏的名人、家谱、曾氏起原
本文2023-10-26 22:17: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