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家谱山东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于姓家谱山东的,,第1张

搜览古籍,追本溯源,于姓起源有三:

一者源出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武王克商,大举分封诸侯, 其第二子邘叔册封邘国(即今河南省泌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 后邘叔子孙以国为氏,有邘姓。又有去邑旁者则为于姓。由此, 后世汉族之邘姓和于姓,按血统论当无异矣,皆为武王二子邘叔之后。 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

二者据《路史》记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东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跋跬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族复姓),至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氏。

三为唐代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 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 至唐宪李纯时,为避皇帝之嫌名(因“淳”与“纯”同音)复姓淳于姓改 为单姓于氏。至宋代,始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然《史记》文王伐邘 尚书大传》正作于,于盖诸侯之国,非始于邘封也。

  

于姓郡望堂号亦有三: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盖于氏始祖邘叔之直系后裔。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西汉时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之后裔。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含汲县)以西地区。此支于氏,亦为邘叔之直系后裔。 在我国历史上,于姓之崭露头角,始于汉初之于公。于公时乃东海郯人,以善决狱名。其雪洗之“东海孝妇”一案,为千古美谈。汉初有丞相于定国(东海郯县人)初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封为西平侯。三国时魏有名将于禁(泰山巨平 〈今山东泰安〉人),南北朝北周有太傅于谨,后周有工部尚书于德臣。隋代有车骑将军于宣道,又有江南道行军总管、行军元帅于仲文。唐代有宰相于顒、于志宁、工部尚书于颀、巴道刺史于邵。代宗时有工部尚书 、东海郡公于休烈,诗人于瀵。元朝有兵部侍郎于钦(今山东寿光人)。 明代有大臣于谦(浙江钱塘人),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时,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后被英宗判死,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时复官并赐祭,葬西湖三台山麓。又有监察御史于敬、鹰扬卫指挥使于光、山东按察使于大节(任丘人)。文学家于慎行(东阿人),曾官至东阁大学士。 能诗文,有《读史漫录》等。清代有军机大臣于敏中、大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近代史上有于右任(陕西泾阳人),同盟会员,创办《民呼报》、《民主报》等,宣传革命。历任国民党联军驻陕总司令、国民政府审议院院长、监督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善草书、喜作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现代有于学忠(山东蓬莱人),历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苏鲁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等职。参加过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又有“五·四”天津学生运动领 导人于方舟,历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等职。于树德,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从事学术研究,是我国最早讲授合作社理论者之一……

拜览高楼分支谱系,自士诚公始,亦多有济世贤才,或著书立说,或挥戈疆场,或妙手回春,或桃李天下,或心系民众疾苦……皆恩泽一方,村人口碑,惠风长存。后世子孙续承箕裘,当承抟祖志,恪守祖训,标秉族风。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忠诚敬业,开拓善思;修德为本,仁善为怀;孝道当先,尊爱孺幼;勤俭创业,诚信立言;摒弃劣风陋习,广纳科学新知;不以富贵*、不以贫贱移、不以威武屈;不苟且偷生,不唯利是图;国事为重,大局为先。为华夏民族之昌盛 ,为炎黄子孙之团结,为于氏家族之振兴,各司其职,各显其力,各尽其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广济天下”。愿我于氏宗族人丁兴旺 ,族风长存,英才辈出,贤者云集。一屋既扫,再匡天下。

附:

于氏族谱

首要重望德

租武天光明

正大贯敏慎

惠恩庆昌荣

圣德启景远

庭训呈孝行

宗泽培此久

文武成泰洪

拿破仑一世年谱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

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

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

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

1789年,法兰西共和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兰西共和国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著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团上任。他统率数万大军直驱意大利,与处于优势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 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秘密离开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执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兰西共和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兰西共和国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接着,法兰西共和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 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

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

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

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

1814年,联军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军。3月31日,法兰西共和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

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避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舰队的监视,乘船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发。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15年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亲自来到这里,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跪下。”

参考书目

(德)艾米尔•路得维希(Emil Ludwig)著/梅沱等译:拿破仑传,1999年广州:花城出版社,ISBN 7536026441

(法)布里昂(F D Bourrienne)著/郁飞译:拿破仑传,1996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ISBN 720111072

在中国民间,他们总是喜欢给一些名人排名,比如四大美女,十大元帅等等。并汇总在一起,便于比较、记忆和传播。

当然不仅仅是地上的十大元帅,其实人们已经为你总结了地下的十大女帅排名。除了众所周知的黑白无常和牛头脸的出现,你知道还有哪些厉害的角色吗?今天孔子就给大家揭秘一下十大尹帅是什么!

1鬼王

据说所有的鬼王都贪婪暴虐。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大的不下几十个,小的上千个,掌管地府各个部门。

从传统的民间造像可以看出,鱼身红发獠牙,手持镇妖铃,狰狞狰狞,酷似夜叉鬼。

2一日游

又叫日巡,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说日巡神是凶神,不能惹!他白天负责四处游弋,监视人间善恶,像个狱卒,头发散乱,手里拿着一块木牌。

3夜游

夜游神是夜间巡游的凶猛的幽灵。不像日游神,只喜欢向上级汇报不管善恶。第一次见到夜游神是在《山海经海外南经》年。

4无常

黑白无常,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影视作品都有黑白无常的描写。在民间传说中,无常是一个手持丧棒的使者,用来捕捉在世间游荡的灵魂,并把他们带到冥界。还有一句话:遇黑者凶,遇白者乐。最早见《北平风俗类征》。

5牛头

牛头最早见于佛教,人形,手握钢叉,力量无穷。佛教传入中国后,衍生出马面、牛头面,在民间广为流传。道教被吸收后,演变到阎罗王和法官手中。

6马面

马勉和牛头是一个级别的。他们为阎罗王工作。他们有马脸的形象,有马头,有大锤,有移山填海的力量。

7豹尾

民间传说,豹尾是掌管哺乳动物亡灵的鬼帅,与喙、腮、黄蜂并称“四阴帅”,是民间人士的想象。

豹尾是中国古代魔术中老神的虚名。它是一个凶猛的神。就是所谓虎头蛇尾的形象,老神黄坤。据说凶器是锤子。

8鸟嘴

鸟嘴叫帅鸟嘴。按照坊间说法,鸟嘴是掌管天上飞禽走兽灵魂的鬼。这是民间的臆想,没有任何真相可考。多见于文学作品。

9鱼鳃

鱼鳃叫鱼鳃。按照坊间的说法,鱼鳃是掌管水下生物和动物亡灵的鬼魂,还握着一把大锤。

10黄蜂

黄蜂被称为黄蜂之王。按照坊间说法,黄蜂是掌管所有昆虫亡灵的幽灵。

说了十大尹帅,你知道为什么黑白无常是电视剧最受欢迎的原因吗?我觉得大概是因为他们最像正常人,喜欢化妆吧!

北魏拓拔氏起源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崩。 另,羌族党项皇室自称鲜卑皇室后裔,以拓拔姓自居!后建西夏国。

经查实,无此姓,乃笔误,应为“拓跋”姓。

拓跋[拓跋,读音作tuò bá(ㄊㄨㄛˋ ㄅㄚ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今中国北部地区)。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土德后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张旗鼓地进行汉化改革时,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其王族之外德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族。

第二个渊源:源于李姓所改。出自西汉时期有李氏者改为拓跋氏。

由于李氏有三个主源,改为拓跋氏的李氏,一说源自嬴姓即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一说源自 阿跌失氏,到底源自何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得姓始祖:拓跋力微。

拓跋氏寻宗溯源,黄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西陵氏所生长子昌意,降居若水(由帝子下降为诸侯),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高阳氏,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其后裔即为拓跋氏,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

据史籍《魏书·序纪》记载,拓跋氏历史的序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氏族部落。拓跋毛之后,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正值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原来的居地向南迁徙。“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七传到了拓跋邻,以所在地荒遐,又谋南迁,因年老,传位于子拓跋诘汾,帅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神兽之说,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拓跋诘汾死,子拓跋力微立。在《魏书·序纪》里,拓跋力微被称为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在拓跋氏历史上,力微是有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始祖。

二郡望: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后为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 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三历史名人:

拓跋丕:(生卒年待考),代北人(今山西代县)。著名北魏乐平王。

因功拜东骑大将军。鲜卑宗室中,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他年长北魏孝文帝四辈,为四朝老臣。

拓跋可悉陵:(生卒年待考),代北人(今山西代县)。著名北魏中军都督。

他十七岁随北魏太武帝拓跋珪狩猎时,遇一猛虎,空手搏杀之献给北魏太武帝。

拓跋平原:(生卒年待考),代北人(今山西代县)。著名北魏齐州刺史。

以功拜镇南将军。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时,有妖人刘举自称天子,拓跋平原亲自讨伐斩之。

四帝王国君:

拓跋珪:(公元371~409年),鲜卑族,字涉珪,拓跋部人;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魏祖昭成皇帝,即北朝时期北魏政权开国皇帝太祖道武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386~409年为期二十四年,终年三十九岁。

拓跋嗣:(公元392~423年),鲜卑族,魏道武帝长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第二位皇帝太宗明元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409~423年为期十五年,终年三十二岁。

拓跋焘:(公元407~452年),鲜卑族,魏明元帝长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第三位皇帝世祖太武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423~452年为期三十年,终年四十五岁。

拓跋余:(公元?~452年待考),鲜卑族,魏太武帝拓跋焘少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第四位皇帝南安隐王,在位时间从公元452~452年为期八个月,终年岁数待考。

拓跋濬:(公元439~465年),字,魏太武帝拓跋焘嫡孙,拓跋晃长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第五位皇帝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在位时间从公元452~465年为期十四年,终年二十六岁。

拓跋弘:(公元448~471年),鲜卑族,魏文成帝长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第六位皇帝显祖献文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465~471年为期七年,终年二十三岁。

以皇太子嗣位。公元471年传位于太子宏,自为太上皇。后为冯太后鸩杀。

拓跋宏:(公元466~499年),鲜卑族,汉名元宏,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第七位皇帝高祖孝文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471~499年为期七年,终年三十三岁。

拓跋恪:(公元484~516年),鲜卑族,汉名元恪,魏孝文帝拓跋宏第二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北魏政权末位皇帝世宗宣武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499~516年为期十七年,终年三十三岁。

以皇太子嗣位。

拓跋善见:(公元523~551年),鲜卑族,汉名元善见,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世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东魏政权开国皇帝孝静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534~551年为期十七年,终年二十八岁。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拓跋恪愤高欢专权,奔往长安。高欢便另立拓拔善见为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高欢、高澄、高洋父子相继擅权。

公元550年5月,高洋将拓拔善见轰下台,自己称帝,改封拓拔善见为中山王,次年12月又将其杀之,至此东魏灭亡。

拓跋宝炬:(公元507~551年),鲜卑族,汉名元宝炬,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西魏政权开国皇帝文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535~551年为期四年,终年四十五岁。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拓跋恪愤高欢专权而奔关中依靠宇文泰。

公元535年年初,宇文泰鸩杀了魏孝武帝,立拓拔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政权。

拓跋钦:(生卒年待考),鲜卑族,汉名元钦,魏文皇帝拓跋宝炬长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西魏政权第二位皇帝废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551~554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

以皇太子嗣位,谋诛宇文泰,不料反被宇文泰所废。

拓跋廓:(生卒年待考),鲜卑族,汉名元廓,魏文帝第四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西魏政权末位皇帝恭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554~558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

即位前封齐王,魏废帝三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去年号,称元年,恢复原姓拓跋氏。

公元557年农历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宇文泰嫡子),改封拓跋廓为宋王,后又寻个理由杀之,至此西魏政权灭亡。

于姓家谱山东的,

搜览古籍,追本溯源,于姓起源有三: 一者源出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武王克商,大举分封诸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