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刘氏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袁崇焕刘氏是谁,第1张

刘兴治

明末军事人物

刘兴治(?—1631年),又名刘五。原籍辽东,明末军事人物。

基本信息

别名

刘五

所处时代

明末

出生地

辽东开原

去世日期

1631年

中文名

刘兴治

展开

人物经历

刘兴治与刘兴沛、刘兴祚、刘兴基、刘兴梁、刘兴贤、刘兴邦等七兄弟(刘兴沛、刘兴邦非亲兄弟)原本是辽东开原的居民,他排行第五,又名刘五。据他后来给朝鲜国王的信件所说,“兴治弟兄,生长边徼,家世业儒,颇知礼法”。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刘兴祚因“初未入学,冒用衣巾”而遭受开原道将鞭挞之辱,便携刘兴治等弟弟投奔建州女真的领袖努尔哈赤。崇祯元年(1628年),刘兴祚兄弟因在后金受排挤而决意归明,刘兴贤先逃,刘兴祚逃跑后伪装自焚,刘兴治等借口遵照刘兴祚遗言葬其骨骸于札木谷,亦趁机溜走,这是当年十月的事。

刘氏兄弟归明后,隶属东江镇总兵毛文龙麾下。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刘氏兄弟参与了蓟辽督师袁崇焕处决毛文龙的行动中,毛文龙被杀时,刘兴治就充当袁崇焕身边侍卫,使无人喧哗,行动顺利进行。刘兴祚兄弟遂留守东江镇驻地皮岛,不久后因刘兴祚被袁崇焕所召,战死于己巳之变,而刘兴治则以署理都司留在皮岛,并代其兄兴祚管理东江四协中的西协。

崇祯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苦的一位皇帝。他在位十七年,励志图强,但因内忧外患和其本人刚愎自用等弱点,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从形式上看来他是个亡国的皇帝。外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内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一般情况下在我们这个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国家,也就是在这个“成王败寇”的国家,亡国之君一般是遭到唾骂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后人很少有唾骂:崇祯皇帝的。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因为他身殉社稷。 说实话我觉的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是个“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个“生不逢时的好皇帝”。崇祯皇帝他十分的勤政,《明使》记载他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批阅奏章。他不近女色,在这一点上他比很多皇帝都好的多。还有就是他生性刚强,很有气节。从他吊死煤山上就能看出这一点。仅这些就是许多,皇帝做不到的。比如说他的哥哥,父亲,爷爷。 至于他为什么失败并且败的那么掺,这就要综合的看问题了。明朝末年,江山社稷已经不行了,大臣们结党营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再说崇祯皇帝毕竟是一个“平庸的皇帝”虽然他很勤奋,但是他没有那种“力挽狂澜”的本事又“生不逢时”,所以他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对于他的评价不用我们说。看看他的死对头李自成在伪大顺政权的登极诏 里怎么说的吧。“君非甚暗,而汤避桓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意思是说:“皇帝是好皇帝,而大臣不是好大臣。明朝的灭亡大部分原因是大臣们造成的。” 另外,可以看看郭沫若老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上面有对崇祯皇帝的比较公正的评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

“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朱由检与其兄长朱由校在位时间均短(明光宗朱常洛生有七子然活着长大的只有朱由检和其兄长朱由校),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此时明帝国因为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

天启

七年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崇祯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祯,在诛灭魏忠贤势力的同时,也促使明末庞大的文官势力更加膨胀。

十六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

要正确认识崇祯,必须要了解他执政时期所面对的主要敌人:其第一为明末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满清,其三为农民军。

崇祯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皇朝当年辉煌景象;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最终这位比前朝几代皇帝都要贤明的君主,“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自缢在煤山的清风明月下。

本片通过历史影像资料,为您展示这位几乎可以作为历代帝王楷模的崇祯皇帝的功过是非,探究一个并不荒*也不懒惰的皇帝亡国之谜。

编辑本段出版信息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崇祯皇帝,中国明朝光宗第五子,母亲是淑女刘氏。熹宗朱由校是他的异母哥哥。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死,无子,临终遗诏,以其五弟朱由检即皇位,时年十八岁。朱由检即位后,面对着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朱由检一生操劳,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继日的批阅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天天生活在操劳、恐惧、痛苦、烦躁与焦虑之中。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竟遭辅臣的批评,崇祯连忙自我检讨。

天启七年(1628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在铲除魏忠贤的羽翼崔呈秀(?-1627年)之后,再将其贬至凤阳,途至直隶阜城,魏忠贤得知大势已去,遂与一名太监自缢而亡。此后又杀客氏,崔呈秀自尽,其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发配、或终身禁锢。与此同时,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发生可怕的旱灾,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百姓多流离失所,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又大饥,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上说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3],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

崇祯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旱灾又引起蝗灾,使得灾情更加扩大,河南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其饥民多从李自成。

十四年,左懋第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 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保定巡抚徐标被召入京时说:“臣自江推来数千里,见城陷处固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亦仅余四壁城隍,物力已尽,蹂躏无余,蓬蒿满路,鸡犬无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这时华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崇祯十四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崇祯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

江南在崇祯十三年遭大水,十四年有旱蝗并灾,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地方社会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态,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

为剿流寇,崇祯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闯军的将领。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皆功亏一篑。“闯王”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后往河南聚众发展。

此时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明廷苦于两线作战,每年的军费“三饷”开支高达两千万两以上,国家财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饷的情况普遍,常导致明军内部骚乱哗变。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春明梦余录》记述:“崇祯二年十一月,以司礼监太监沈良住提督九门及皇城门,以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中后金反间计,自毁长城,冤杀袁崇焕。

随着局势的日益严峻,朱由检的滥杀也日趋严重,总督中被诛者七人,巡抚被戮者十一人。明思宗亦知不能两面作战,私底下同意议和。但明朝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因此明崇祯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他暗中同意杨嗣昌的议和主张,但一旁的卢象升立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明思宗只能辨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卢象升最后战死沙场。明朝末年就在和战两难之间,走入灭亡之途。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锦州失守,洪承畴降清,崇祯又想和满清议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因泄漏议和之事被处死,与清兵最后议和的机会也破灭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崇祯帝召见阁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在陈演、光时亨等反对之下未能下决心迁都南京。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贼军开始包围北京,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十七日,围攻北京城。三月十八日,贼军以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诸门,守军或逃、或降。下午,曹化淳开彰仪门,贼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又逼周后自杀,手刃袁妃(未死)、长平公主(未死)、昭仁公主。

然后崇祯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三月二十一日尸体被发现,大顺军将崇祯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梓宫暂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

明亡后,自杀官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苑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自杀,太监自杀者以百计,战死在千人以上。宫女自杀者三百余人。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当李自成离开北京的时候,发现“皇库扃钥如故,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怅。”

朱由检大事记 公元1610年 朱由检生,母贤妃刘氏,早薨。 公元1622年 封信王。 公元1625年 出居信王府邸。 公元1627年 八月,明熹宗朱由校病逝于乾清宫,年23岁。 朱由检即位。追谥生母贤妃为孝纯皇后,册妃周氏为皇后。 十一月,安置魏忠贤于凤阳。魏忠贤自缢死。 公元1628年 正月,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 七月,亲召袁崇焕于平台。 八月,定制,每日在文华殿与辅臣共同处理朝政。 十月,皇太极攻打林丹汗,开始绥服漠南蒙古。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乱起。 公元1629年 正月,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二月,长子朱慈烺生。 三月,蓟州兵变。 五月,议改历法。 六月,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 久旱,朱由检斋居文华殿,敕群臣修省。 十一月,清兵入遵化。 十一月,京师戒严。清兵进攻德胜门。 十二月,逮捕袁崇焕于平台。总兵官祖大寿兵败,东出关。 公元1630年 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 久旱,斋居文华殿,谕百官修省。 五月,清兵败归。 六月,米脂张献忠聚众起义。 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总兵官杜文焕在清涧打败张献忠。 公元1631年 大雪,民饥,农民起义不断。 公元1632年 八月,皇三子朱慈灿生,后封定王。 公元1633年 六月,皇四子朱慈焕生,后封永王。 七月,驻台荷兰侵略军侵犯厦门,福建巡抚邹维琏委郑芝龙为前锋,于九月在澎湖大屿、金门料罗击败荷军。 公元1634年 正月,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清。 暹罗入贡。 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公元1635年 洪承畴出关讨伐农民起义军。 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暹罗入贡。 公元1636年 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公元1637年 正月,南京地震。 二月,朝鲜降清。 四月,后金军队攻克皮岛。 敕群臣洁己爱民,以回天意。 六月,两畿、山西大旱。 七月,山东、河南遭遇蝗灾,民大饥。 安南、琉球入贡。 公元1638年 两畿、山东、河南大旱,并有蝗灾。 九月,陕西、山西旱饥。 清兵入墙子岭,京师戒严。 土鲁番、琉球入贡。 公元1639年 正月,后金军队入济南。 六月,畿内、山东、河南、山西旱蝗。 琉球入贡。 公元1640年 两畿、山东、河南、山、陕大旱加蝗灾,造成人吃人惨况。 公元1641年 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大旱加蝗灾,山东百姓为盗,四窜。 八月,左良玉大败张献忠于信阳。 公元1642年 二月,清兵攻克松山,洪承畴降。 三月,祖大寿以锦州降清。 十一月,下诏罪己,求直言,起用废将。 公元1643年 凤阳屡次地震。 暹罗,琉球、哈密入贡。 公元1644年 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 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城。 十八日,朱由检自缢于万岁山。清兵入关,明亡。帝后梓宫葬昌平陵区,名思陵

希望采纳

1、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年—1644年)。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2、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男,汉族,字德约,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3、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于慈庆宫,天启二年(1622年),被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年号崇祯。即位之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4、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追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帝改庙号为威宗。

袁崇焕刘氏是谁

刘兴治明末军事人物刘兴治(?—1631年),又名刘五。原籍辽东,明末军事人物。基本信息别名刘五所处时代明末出生地辽东开原去世日期1631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