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包有些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7收藏

姓包有些名人?,第1张

包姓起源,名人及家谱发布时间: 2008-07-17 18:46:52 来源: 商都网文化频道 我来说两句 浏览评论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包氏属地]

丹阳郡,今安徽宣城。《百家姓》注居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县。

  [包氏来历]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计助吴攻破楚国。申包胥赴秦国求救,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还是不出,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楚复国后,要重奖申包胥,但他却拒不受赏,躲到山里隐居起来了。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包”为姓,称为包氏。

  [包氏名望]

包氏名人中,最值得称颂的当首推宋代名臣“包青天”包拯。包拯,字希仁,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堂堂正正,大公无私,以廉洁清正著称于世,是官吏的典范。除了包拯之外,历史上的包姓名人还有东汉大鸿胪包咸,唐代诗人包融、包何、包佶,宋人理学家包恢,清代书法家包世臣等。

始祖是历史名人,是牵强附会还是文化回归

在“家谱热”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花费数百万,甚至千万修家谱是否真的有意义。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几乎所有的修家谱的宗族,他们的老祖宗都是名人。如秦氏的家谱始祖就是秦少游,包氏家谱的始祖就是包拯,孔氏家谱祖先自然是孔子,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家谱热”背后牵强附会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市区某中学任教的孙老师认为,现在全国各地都出现“家谱热”,他感到不理解,“现在社会变迁迅猛,今年你生活在上海,明年可能就搬到北京,人口流动过大,而且如果追根溯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何必以姓氏分得那么清,而且我个人认为漫漫历史,怎么可能分得清?”

清史研究学者李云认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实际是由正史、地方志和家谱三个部分组成的。家谱是对正史和地方志的补充,能体现家族的繁衍、迁徙过程,其史学价值非常重要。“中国历史上修家谱一直是一项文化传统,但是由于历史动荡等原因,家谱曾经出现过五次严重中断时期,分别是魏晋晚期、五代十国、元朝、清朝以及文革时期,家谱曾一度被中断、损毁,出现了文化断层。现代人修谱来弥补断层的行为,值得肯定。修家谱其实是对家族、家庭的一种文化回归,是对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

  对于肥东,并不熟悉。在很久之前,我的大学室友,是肥东人。小巧玲珑的女子,十分勤奋,《高代》学得一流的棒。小女子不仅智商高,而且情商也十分了得,竟然把我们班高大威猛,又异常优秀的班长收服。至今夫妻双双还在肥东的某一中学任教,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后来又了解包公老家也在肥东。对于包拯,他的传奇,我们从小就耳闻目染,小小的戏台上,总是演绎着宋朝最温暖、最振奋人心的故事。包青天一次次粉墨登场,对于陈州放粮、包铡美、狸猫换太子等民间传说可以说耳熟能详。

 宋朝有很多清官,像寇准、范仲淹等,但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包公。他如同长夜中的一颗明星,闪耀在人们的心底。当然,这也反映了老百姓期待政治清明的一种心理。他们期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希望有父母官,爱民如子。一直到现在民间都亲切地喊他“包黑子”、“包青天”,崇敬之情可想而知。曾经有人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点也许就是包公的为官之道,他不畏强权,自然有不畏强权的智慧。到现在人们提到他,依然追思绵长。

 包拯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青天,从南到北,在全国的许多地方都怀念他,历代文人还写了不少颂扬的诗词。

 和他同时代的一代名臣文彦博赠包拯《七律·寄友包兼济拯》诗“缔交何止号如龙,发箧畴年绛帐同。方领聚游多雅致,幅巾嘉论有清风。名高阙里二三子,学继台城百六公。别后愈知琨气大,可能持久在江东。”也同样歌颂了他的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明,表达对他的景仰之情。

 包公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是一千多年来老百姓心目中崇高的清官形象。政治清明时,人们怀念他;世道衰败时,老百姓更加怀念他。自宋朝到今天,虽然世事变幻不定,然而,人们对于包公的怀念从未停止。

 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省)人。天圣五年(1027年)中申科进士。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以孝闻名于乡里。包公也是大器晚成的典范,19岁那年,他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但由于父母年老,后来辞官在家守孝十余年。36岁才离开家乡,正式踏上仕途之路。

 古庐州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合肥现在有个挺有名的景点叫“古逍遥津”,据称是三国时期大将张辽大战逍遥津的古战场,张辽是河北河间人,但张辽墓是在合肥。

 1062年,64岁的包公死在都城汴京(今开封)。

 在他死后的第四年,家乡人民为了缅怀他的功绩,就在城内的兴化寺中供起了包公像,或许这就是最早的包公祠。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为了纪念包公,就在包公幼年读书的香花墩建起了包公书院,民间习称包公祠。包公祠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重大的修建就达十几次。包公祠的地址,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曾移设到合肥城内,此后又移到城外香花墩,因为那里有包公年青时的足迹,香花墩便成了包公祠永久的驻地。

 太平天国时期,清军和太平军两度争夺庐州,包公祠也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清光绪八年(1882年)合肥籍状元李鸿章因母亲病故居丧合肥,目睹自己读书时经常流连忘返的包公祠变成一片废墟,遂捐银2800两重建,至今殿后还有一块李鸿章撰写的《重修包孝肃祠记》石碑。

 第一次见到包公祠还是去年春末,我们学校到省立医院检查身体。包河周围异常幽静,河边有不少卖花的小车。可谓清香四溢,春意盎然。

 沿着包河幽静的石凳走过,在河中的绿洲的香花墩上,一组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显得古朴端庄。有人说,那里就是包公祠。真可谓是绿树浓荫之间,别有洞天。

 祠由正殿、两厢、廉泉井、流芳亭、回澜轩、包公故事蜡像馆及大片的碧水和园林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壁上嵌有黑石包公刻像,上悬“节亮风清”匾额。正中供奉着威严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赫赫有名的龙头、虎头、狗头三铡,凸显“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左侧一方石碑刻着包公1037年初入仕途时写的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另一石碑刻着包拯亲笔写的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辟以昭后世。”。

 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最动人心弦的还是历代存留的感叹和崇敬。

 有钦佩得五体投地的:“照辉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嘉祐溯贤臣,待制直声,济美乎富欧韩范;庐阳留正气,阎罗威望,常昭於河岳日星。”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庐墓守终,丧移孝作忠,最是片言争国本;居官持大,体以宽继肃,漫云一笑比河清”有见贤思齐的:“凡吾辈做官,须带几分骨气;谒先生遗像,如亲三代典型”,也有爱屋信乌、引以为荣的:“一笑河清,乡国旧闻传谏草;千秋墩在,岁时薄酹荐香花。” “铁面写丹青,遗像传家,怀庆历年间梗概,一时直节同推;古祠环绿水,澄波澈底,过城道上娳徘徊,千载心清可鉴。”

 享堂东面有一座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一口。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日映空,雕龙影入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故称“龙井”。

 据“香花墩井亭记”载:昔有一赃官饮此井水后,头痛不止。清末举人李国苇据此写下了《井亭记》,“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慨叹,让龙井有了“廉泉”的今称。祠内有读书亭,,相传是包公青少年时读书的地方,环境幽静,林木葱笼,是一个得天地精华的好所在。包公祠四面环水,一曲清流原是古时庐州城的护城河,因为包公而改名包河。包河水光潋滟,河中生长的红花藕和铁面鲤鱼也与众不同:铁面鲤身阔背青,黝黑似铁,人喻包公的铁面无私;而铁骨铮铮,久煮而不散架,更似包公的刚直不阿。红花藕藕断无丝(私),“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自古传为佳话。有诗赞曰:“孝肃祠边古树森,曲桥回转倚城阴;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

 包公祠东南方约400米处,是包公墓园,称包孝肃公墓园。“铁面贮黄泉,清声远播,墓侧常开三宝铡;赤心化紫气,明镜高悬,民间永念一青天。”的楹联寄托着人们的崇敬和怀念。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七年(1062年),追谥孝肃,赠礼部尚书,奉诏陪葬于永定陵西北。次年归葬故里,安葬于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乡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也就是现在的肥东。

 墓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丛中,总面积1200平方米。由西向东排列着石阙、神门、石像生、享堂及墓冢等,规制甚为壮观。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和包拯禀性峭直十分相称。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特别令人感动的,因为有包公“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的遗言,包氏后代子孙,未有不肖者。包青天之所以为包青天,原因就尽在后人无言的凭吊中。

 后来又有几次路过肥东,只是走马观花。

 只是觉得新建的楼群如雨后春笋,而且街道绿化也来越丰富。和路过的许多地方一样,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肥东风光秀丽,景观众多。巢湖,奇石密布的皖中第一高峰、有“北九华”之称的浮槎山,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位于巢湖岸边、塔身 7 层、高 12 丈的振湖塔,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龙泉古寺等。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太平天国驻军旧址、六家畈古民居和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青龙储老圩新四军旧址纪念馆等,其中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被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

 肥东的那些风景,至今无缘相见。总是想着,以后联系上在肥东工作的那两位同学,才好好地一睹肥东的风采。

 每次到合肥,路过包河,都想到包公祠转转,享受一下那里的清幽。也表达自己对父母官的敬意和怀想。想到在肥东工作的两位同学,他们曾经沿着青春的足迹来到我的老家找过我,可惜,我不在家。我不知他们怀着怎样的怅然离开!希望,有机会到肥东去看他们,看看那里温暖的土地,给了我同学怎样的滋养,让他们那么幸福,那么快乐!

姓包有些名人?

包姓起源,名人及家谱发布时间: 2008-07-17 18:46:52 来源: 商都网文化频道 我来说两句 浏览评论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