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的主体民族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4收藏

拜占庭帝国的主体民族是什么?,第1张

希腊人和希腊化的小亚细亚人是当时拜占廷帝国的主体民族。另外其实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他们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民族认同感,一般都喜欢把自己成为罗马人。只是由于以后西方没能一直维持一个像我们中国一样的统一的大国,再加上文化习俗差异,使他们没能彻底的融合成为一个民族。 其实咱们中国在汉代以前我觉得也不能算一个真正融合的民族,而是到了汉代汉朝国力鼎盛破匈奴降四夷,使得国人归属感增强,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才开始真正融合成为一个民族,这应该也是我们叫自己是汉人的原因吧!

  因为拜占廷帝国有“希腊火”,每次敌人攻来都被“希腊火”击败。

  战争回放:拯救了欧洲文明的“希腊火”何在

  公元678年6月25日清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处在一种极端紧张的气氛之中,原来,该城已经被可怕的阿拉伯人围困多日,危在旦夕了。

  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拜占庭帝国的心脏,也是亚欧交通的必经之地。因此,如果拿下此地,阿拉伯军队便可长驱直入,席卷欧洲。阿拉伯舰队声势浩大,并且装备有优良的攻城机器,而拜占庭一方,却只有寥寥可数几十艘战舰,剩下 的便是一些小船。

  但是战争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在战斗中,拜占庭人从小船上喷洒出一种火焰,这些火焰有的直接落到靠近的阿拉伯船上,有的则落在水中,但是奇怪的是,他们非但没有被水淹灭,反而更加凶猛的扑向阿拉伯战船。阿拉伯舰队顿时陷入火海之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船只被焚毁。剩下的也如惊弓之鸟,在众志成城的拜占庭舰队的追击下溃不成军,并且在退却中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最后仅剩下十几艘伤痕累累的破船。

  这场胜利意义重大,当代著名拜占庭学家奥斯特洛格尔斯基认为:“这一胜利使欧洲免遭阿拉伯军队的蹂躏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征服,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胜利本身,它可以被视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717年,拜占庭人又一次凭借着这种神秘的火焰击退了阿拉伯人的进攻,深受其苦的阿拉伯人,心惊胆战地将之称为“希腊火”。

  “希腊火”只是阿拉伯人对这种恐怖武器的称呼,拜占庭人自己则称之为“野火”、“海洋之火”、“流动之火”、“液体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备之火”,等等。

  希腊火是一种以石油为基本原料的物质,据称它是在668年被一个名为佳利尼科斯的叙利亚工匠带往君士坦丁堡的。对于希腊火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后世知之甚少,原因在于拜占庭皇室的严密的保密措施。为了保住自己的“致命武器”(实际上更是“救命武器”),拜占庭研制和生产希腊火都在皇宫深处进行。拜占庭人不仅对希腊火的配方极端保密,而且为了防止敌人窥探到相关的秘密,甚至很少在战争中应用之,非到紧急关头,宁可牺牲将士,不可示人武器。

  不过,拜占庭的敌人们,特别是深受其害的阿拉伯人,通过多种途径对之加以了解,最终掌握了希腊火的技术秘密。他们同样对这种武器的具体情况讳莫如深,但总算有了一些详细一点的提及。参考这些记载,可以总结出希腊火的四大特点:它可以在水上燃烧,它是液体,它用类似于虹吸管的装置喷射,它很可能在喷射的时候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并伴以浓烟。

  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大致可知希腊火以可燃并且比重较小的轻质石油(俗称石脑油)为主体,在制作时混入一定比例的硫磺、沥青、松香、树脂等易燃物质,通过加热而溶为燃烧性能极佳的液体,可以在水面飘浮和燃烧,并且容易附着在敌船或者落水士兵的身上。但是上述配置方法都需要人点燃后才能使用。1939年,德国学者豪森施坦根据此类希腊火配方,进行了模拟实验,取得了成功,但在解释起火现象时遇到了疑难。因为生石灰遇水产生的热,不足以使希腊火燃料达到发火点,除非是直接点燃。因此还有学者认为,希腊火的确不需要点燃,而是触水即燃,这是因为希腊火的成分之中含有一定量的磷化钙,大概由石灰石、骨炭甚至尿液构成。磷化钙是红棕色或灰色结晶块状物,熔点约1600℃,遇水、潮湿空气、酸类能分解,放出剧毒而有自燃危险的磷化氢气体,在潮湿状态下能够自燃。

  在希腊火的起源上,拜占庭人流传着一个传说:帝国的创立者查士丁尼大帝,为了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容光而憔悴,并向上帝虔诚的祈祷;上帝被他深深的打动了,遂派一个天使,用耳语把希腊火的神秘配方传授给了他。这种传说在今天自然已不足信了,然而它却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希腊火并非佳利尼科斯凭空造出来的。虽然不能不承认其灵光一现的作用,但古代战争中火的运用以及与科技发展的结合,才是希腊火登上历史舞台的基本动力。

  前面已经提到,希腊火的秘密最终被阿拉伯人掌握了,但令人惊讶的是,泄漏机密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拜占庭人自己。最有泄密嫌疑的是逃到西西里的拜占庭的叛将优傅穆留斯,他在827用希腊火的秘密作为条件,换得阿拉伯人一支艾格莱卜人的支持,以消灭拜占庭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力量。凭借着这件新武器的实际和震慑作用,艾格莱卜人成为西西里岛的第一批阿拉伯主人,并将之作为一件宝贵的遗产留给了他们的征服者法蒂玛人(阿拉伯人的另一支,909 1171年在北非和埃及建立了统治)。1169年,法蒂玛人的舰队被摧毁,但希腊火却因一些火船分布在偏远港口而留存了下来,并且在法蒂玛王朝灭亡之后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在应对十字军的战争期间,阿拉伯人曾多次使用希腊火,而正如饱受拜占庭人希腊火之痛的阿拉伯人一样,饱受阿拉伯人希腊火之痛的西欧人,也在后来洞悉了希腊火的奥秘,并很快的投入了运用。史载希腊火在西方的第一次运用发生在1151年,适时有美男子之称的法国安如伯爵杰弗雷五世统治境内发生叛乱,杰弗雷率军镇压,攻打蒙特利由 伯里城堡三年不成,最后动用了希腊火。杰弗雷将希腊火装在铁坛之内,加热之后用投石器掷向敌人,对方旋即投降。

  希腊火带给人们的震撼终于在13、14世纪被另一种武器所替代,那便是火药。硝是火药的关键成分。希腊火虽然含有硫、炭和其他可燃物,但还是不能成为火药混合物,因为缺乏作为氧化剂的硝石。故而,希腊火只能依靠空气中氧的助燃作用才能燃烧,必然会出现能量耗散的问题。而火药却可以在无氧的情况下燃烧,因此无需在施放时直接点着火药,只是在射中目标之后,火药才被引燃,因此产生的威力要更大。正因为此,恩格斯才说火药是“注定使整个作战方法改变的新因素”,而曾经横行一时的希腊火也因之渐渐地退居到了历史的幕后。

  公元527年,拜占庭迎来了第一位强势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其随即任命名将贝利萨留为元帅,向夙敌波斯帝国宣战。公元528年波斯军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于次年在尼亚比斯以压倒性兵力逼退贝利萨留,隔年双方军队在两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会战,贝利萨留的军队少到可怜……但波斯军队犯了愚蠢的错误,他们背城列阵而且要命的是背的不是自己的城,于是多于对手数倍且装备精良的波斯军理所当然(或者匪夷所思)地惨败……随后波斯军一败再败,但还是于531年卡尔基斯阻挡了贝利萨留的前进步伐,两国终于532年签下停战协议。随后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达尔旺人开战,贝利萨留出征非洲,可怜的拜占庭远征军步骑兵总数连马都算上才2万还多个零头!更要命的是其中还包括了大半粗鲁且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的蛮族雇佣兵。搭船出海取道伯罗奔尼撒、途经西西里一路磕磕碰碰,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大地的贝利萨留不仅不知对手的实力到底是1万还是100万甚至连个详细点的地图都无,幸好当地愿意当向导赚小费的人还算不少,贝利萨留终于在9月中旬在迦太基撞上达尔旺人的大军。人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贝利萨留却敢于在地头蛇门口大玩迷踪步,一番错综复杂的迂回使达尔旺人的军队失去了有利地形并分散做几部失去了衔接,惨遭和当年的波斯军同样的命运。外强中干的达尔旺人此后再也没组织起任何一次较像样的反击,终于534年3月投降,达尔旺王国灭亡。查士丁尼的非洲战役使拜占庭帝国控制了非洲广大的畜牧基地。

  强势的君主显然并不热衷于和平,查士丁尼很快又和波斯重开战端,接着哥特也成了他的眼中钉!接下去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版图现已大多并入拜占庭,连年的征战使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查士丁尼大有恢复罗马雄风的架势。但征服的地盘疯狂扩张之余,拜占庭军队数量显然还远没庞大到足于控制如此之多的土地,因此那些名义上已被征服的区域实际上仍十分危险,而帝国的胜利实际是以广大被征服土地的衰弱来换取帝国的中心区域的繁华。不过必须承认的是查士丁尼大帝是相当成功的,他使拜占庭帝国进入了全面的法制时代,并且一改以往军队以步兵阵推进为主的战术,建成了无与伦比的装甲骑兵团,这是拜占庭在对外扩张战争中的主要支柱。查士丁尼是非凡的君主,上帝赏赐给罗马人的明珠——至少对于罗马人来说确实是这样。

  到了571年,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和波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纷争又再次爆发了,波斯军攻破德拉城,拜占庭赔款求和。接着是双方战战和和反复纠葛,和波斯重复这种徒然的拉锯战显然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消耗……但双方接下去的几任统治者显然并没意识到这点,仍热衷于这种游戏。数十年战乱导致的结果是两个庞大的帝国军力日益衰弱,到最后居然有许多边境城市根本就没有驻军!那么中东的阿拉伯人便乘机崛起了,他们不断蚕食帝国边境的土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以圣战为名开始了对波斯和拜占庭的全面战争,强大的骑兵部队横扫庞大帝国的土地,早在长期互斗中大伤了元气的波斯和拜占庭根本无力抵抗,埃及、巴勒斯坦等地纷纷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波斯帝国也终于在公元七世纪中叶被完全吞没,拜占庭和波斯的世纪之战终于可以永远结束了,但接下去它将单独面对阿拉伯。

  拜占庭繁华依旧,因为它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区域可以基本不受战争的影响,优势的地理位置使拜占庭成为当时几乎是最为富饶的国家。但现在阿拉伯人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君士坦丁堡的大量名贵珍宝使阿拉伯人觊觎不已,于是他们便几乎是常年累月地试图侵袭这富饶的城市,步步进逼。公元673年左右,阿拉伯终于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多达十余万众的阿拉伯军队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展开围攻,但君士坦丁堡高大的城墙却将他们阻隔在一个进退不得的狭小区域,拜占庭海军随即赶来,用一种类似火焰喷射器的神秘武器将阿拉伯人的海军完全摧毁。于是失去了海上增援的阿拉伯军队被迫退却,拜占庭军乘胜追击,阿拉伯军遂兵败如山倒。此战阿拉伯军损失惨重,十万兵力与上千战舰化为乌有。

  此后阿拉伯被迫止住了扩张的步伐,此时的拜占庭虽控制范围无法与查士丁尼时代相比,但因着经济的繁荣和军事的改革一直保持繁荣昌盛,确实较少的地盘也比较容易治理得好,它在很大的范围内仍充当着老大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保卫拜占庭繁荣面貌的正是强势的经济,当然也离不了数量不多但精锐善战的军队——似乎拜占庭的军队从查士丁尼时代开始就有了以少胜多的传统。

  http://baikebaiducom/view/60993html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国家,其首都为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帝国位于欧洲东南部,领土曾包括欧亚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国土。

扩展资料:

拜占庭帝国早期沿袭戴克里先时代的三层式地方行政制度,即将全国分为若干个总督大区,每个大区分割为管区,地区包括了罗马时代的若干行省。早期帝国设立了四个大区。

其中东方大区的首府为君士坦丁堡,管理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和埃及;伊利里亚大区的首府帖撒罗尼迦,管理巴尔干半岛;意大利大区的首府是拉文纳,管理意大利与埃及以外的北非;高卢大区的早期首府特里尔,晚期首府是阿尔勒,管理高卢、伊比利亚半岛与不列颠尼亚。

帝国东西分治后,拜占庭帝国只统治其中的东方大区与伊利里亚大区。在查士丁尼收复意大利大区后,又在收复领土上设立行军总管府以统领新领土的诸管区。其中,以旧意大利大区的欧洲部分为意大利总管府(首府拉文纳),非洲部分为非洲总管府(首府迦太基)。

大区总督是皇帝的全权代表,行使行政和司法职权,但不负责军务,行军总管辖区略小但统管军民政务。由于大区总督权力极大,因此自君士坦丁一世后的历代皇帝逐步削去其权力,将部分权力分给省区总督。拜占庭帝国在重要省份和战略要地还设立直属帝国中央政府的地方总督。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主体民族是什么?

希腊人和希腊化的小亚细亚人是当时拜占廷帝国的主体民族。另外其实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他们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民族认同感,一般都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