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谱是人死了已后才能往上写吗?家谱中的名字是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可以往上写吗?
家谱一般分两部分,悬挂中堂的谱幕,谱幕只记录去世的族人,按家族大小可分三年、五年、十年一续不等。
第二部分是谱书:
谱书同谱幕不同,所有家族成员,无论是生是死、尽具所知,当祥细入册,包括先人照片、先进业绩、妻子姓名,娘家住址、姑太太出嫁哪里,姑爷姓名、外甥姓名以及在世族人的祥细情况当全部入册!
扩展资料:
家谱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
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
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
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
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
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
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
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
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
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
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
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华侨史资料。
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
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
-家谱
按中国人的习俗,是不会循环使用辈字的。
古代讲究避讳。就是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其中在家族内部避讳叫做家讳。自己对父祖的名字所用的字不能直接说、写,而必须用其它的字替代;旁人当面,说到自己父祖的名字,也会被认为是失礼。更别说用先祖名字中字来给后代起名了。
字辈一般用于名字的第一个字,如张姓良字辈,同辈取名就为张良X,X字各异。如果
辈字循环,实际上是让后代与先祖同名,过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这点与国外有些地区完全不一样。国外认为与先辈同名是尊重,后面用一世、二世来区分;在国内这样做被认为是不尊祖。
当然现代避讳已被淡化,对尊长的名字不必回避或替代,但对下辈与上辈名字,人们习惯上还是避免的。目前可能也没发现辈字循环的家谱,就是同一家谱中,不同辈份也不可能使用同一辈字。当然这只是习俗,如果一定要将辈字循环,也不会有人干涉。
辈字是由始祖始宗确定上十个或数十个,用完后由族中再续,好再中文吉利字很多,用之不竭。除了孔府的辈分用字需经政府批准外,其他姓氏自可随心所欲。
1 家谱的意义
家谱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记录了家族的血脉、世系和家族文化,是家族历史的见证,更是家族认同的象征。家谱不仅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亲属关系和家族背景,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增进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 家谱的来源
家谱的来源有很多种,包括口耳相传、手工记录、电脑编制等。在古代,人们通常采用手工记录的方式记录家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现代人们则可以通过电脑编制软件,更方便、更快捷地生成家谱。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记录家谱,都要注意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家谱的局限性
尽管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和亲属关系,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一方面,家谱只能记录到有传承下来的世系,对于战乱、迁徙等原因导致家族血脉中断的情况很难记录。另一方面,家谱只能记录到表面的亲属关系,难以了解家族成员的性格、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因此,家谱作为一种资料记录方法,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4 家谱的保护
作为文化遗产,家谱有着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保护家谱应该成为每个家族成员的责任。家谱的保护首先是要防止遗失、毁损和滥用。此外,还要注意家谱传承的方式和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在传承家谱时,应该经过所有有关家族成员的同意,尽可能地将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传递下去。
5 家谱的价值
家谱不仅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有人文意义。家族成员可以通过阅读家谱,了解自己的亲属关系、家族历史和家族传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家族;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也能从家族文化和人物故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因此,每个家族成员都应该关注并传承家谱,让家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6 家谱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谱研究。从家族历史和文化角度出发,研究家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家族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寻找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同时,家谱也是民间史学的重要资料之一,研究家谱有助于增加对社会历史演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家谱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7 家谱的发展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家谱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编制软件生成家谱,利用互联网分享和存储家谱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基因和DNA技术研究家族世系和谱系,了解家族的族群特点和演化规律。未来,家谱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具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8 家谱的总结
家谱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记录着家族的世系和亲属关系,是家族历史的见证,更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的保护和研究,对于维护家族文化、传承家族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可以。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历史、家族成员的名字、生平事迹以及家族传承等信息的文献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由于家谱的特殊性质,搬家时需要特别小心谨慎。首先,要确保家谱不受损坏,最好使用专门的保护材料进行包装。其次,需要确保家谱不受潮、不受晒、不受虫蛀,避免受到环境的影响。最后,搬运家谱时,要轻拿轻放,避免造成损坏。
总之,家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妥善保护。在搬家时,应该采取特别措施,确保家谱的安全和完整。
如何处理老人遗像有很多讲究,遗像本身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怀念,这既是对老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所以不可随意摆放。
能让我们纠结挂不挂遗像的都是至亲之人,他们生前希望我们过的好,他们去世也不希望我们过度伤心。古人言“睹物思人,思久而神伤”,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了,还是不要在家中悬挂遗像为好,最好的怀念不是形式而是放在内心。
有人说活着的人是“阳人”,故去的人是“阴人”,家中悬挂遗像对风水不利,虽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但从个人心理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奶奶家客厅里挂了一个硕大的爷爷的遗像,我每次去看到爷爷的遗像都会起鸡皮疙瘩。我知道爷爷生前很疼我,我也很爱爷爷,可看到爷爷的遗像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
老人的遗像最不该挂的两个地方1卧室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很孝顺并内心强大的人对老人的故去不能释怀,会把老人的遗像悬挂在卧室,其实这是不可取的。
卧室是人睡觉的地方,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觉前多次看到遗像难免会做梦梦到老人,不管是好梦还是噩梦,经常梦到死去的人对身体总归是不好的。
如果把老人遗像放在卧室,每天醒来睁开眼第一眼就能看到,那一天的生活就会从哀伤开始,心情不好做什么事就会心不在焉,长此以往运气也会衰落。
2杂物间
杂物间是堆放杂物的地方,把老人遗像挂在杂物间是对故去老人的不尊重。
我们该如何处理老人的遗像1挂在客厅
把老人遗像放到客厅的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唯一不大恰当的就是当家里来了客人,别人看到客厅悬挂着遗像会有点不舒服,拜也不是不拜也不是。
建议:
老人的遗像可以挂在客厅,但最好不做把遗像做太大,也不要把客厅墙上光溜溜的只挂着一个遗像。
处理意见:
(1)把遗像缩放一个小一点的,挂在不显眼的位置,这样既可缅怀老人又不会给客人不舒服的感觉。
(2)做成一个照片墙,上面挂很多家人照片,把老人遗像放在其中。
2收藏起来或做成电子相册
其实把老人遗像收藏起来或做成电子相册是较为合适的,也是笔者最推崇的。
照片是个念想,想念老人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看完了再收起来,这既可以缅怀先人,也不会给活着的人留下“心理负担”。
3周年过后烧掉
这个处理方法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赞同,之所以笔者会把这个处理方法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曾听过舅舅说过一段话,我深表赞同。
给姥姥上周年坟的时候,舅舅把姥姥的遗像拿到坟前烧了,当时母亲和小姨都很不赞同,舅舅说:“我们兄妹几个当然都很舍不得她离开,现在我也70多了,说不定哪天也跟着走了(舅舅身体不好),我和小军(舅舅儿子)能把俺妈的遗像供起来,那我死了以后呢?说不定会被放到哪个犄角旮旯,与其后面被扔掉,还不如我自己烧了干净。”
想想也是,很多人会把父母的遗像供起来,也有很多会把爷爷奶奶的遗像供起来的,但很少有人会有把太爷爷的遗像还留着。
结束语
老人的遗像有人愿意供起来缅怀,有人愿意收藏怀念,还有人干脆烧掉,想法不同、 情感 不同、角度不同处理起来当然也各有不同,这都没什么问题。
人去世了,再多伤感再多形式都是枉然,老人生前不闻不问,死后又是烧“别墅”、又是烧“跑车”那只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罢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多多尽孝胜才是当下人最应该做的。
这个时代的观念虽然变化了很多,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仍是我们深藏心底的永恒情愫,不仅伴随此生,也值得流传下去让后人忆根念祖。一点愚见,在遗照的处理上,不必刻意随俗,但也不要草率处置,最不可取的就是统统丢弃。
说说城市家庭吧。小时候虽然和爷爷奶奶同住,感情也深,但孩子对死亡、先人等观念的认知是浅薄简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他们的印象也越来越淡漠。等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血脉、亲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对遗照的看法也发生着变化。记得世纪初有一次回上海,在父母的收藏铁盒里看到几张爷爷奶奶的小照,种种往事突然涌上心头,令我对生命竟有了与前不同的很大触动,再找已没有更多了,当时就觉得很遗憾,想着乡下过去有的宗祠和祖庙也很不错,留存照片不仅可以看到同处过的长辈的音容笑貌,还可以看到上上上一辈未曾谋面的祖先的样子,直观地体会到生命延续的奇妙,这种潜入心底的冲击至今难忘,我想,它的教育意义胜过了千言万语。
如今,家中有长辈过世,一般家庭会在大殓期间在家中设立简单灵位,安放遗照供亲朋祭奠,白事过后多数会取下遗照,有的则还会安挂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几年。个人觉得各种做法因人而异,无可非议,不必计较别人议论,如何安排自己心安是最重要的标准。
但假如安挂遗照,不建议太过死板,如黑边相框的标准像、黑白照等等。现在照片很多,选用生活化的或合家团聚的照片会更合宜。太过肃穆的遗照会给家居带来一些阴郁气氛,而时下更加独立自由、 社会 化程度更高的孩子看了也反而会心生敬畏,产生心理距离。要知道,逝去的亲人也曾是活生生的个体,与我们朝夕相处,乐于看到我们幸福快乐。即使阴阳两隔,如在天有灵的话,他们也一定不愿意让我们望而生畏,而是更希望与我们亲密无间、平等相待吧?
还有一个重要的建议,是建立一个专门相册,选出一定量、有纪念价值的照片,细心整理,按照时间顺序保存,有条件的还可以添加说明,也可以制成电子相册更加便于长久保存。这不仅妥善保存了过世亲人的遗照,可以时时翻看寄托哀思,也是一本直接记载家庭成长变迁的故事记录,可以代代流传,让后代的孩子可以从中耳濡目染感受中华民族的孝道和家庭观,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是一份弥足珍贵的馈赠。
对老人遗像的处理和保存,反映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智慧,处理妥当的话,是对亡人的思念和尊重。
普通人有遗像,该是近现代的事。我印象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些好家儿和孝道的子女,在老人生前,就把县上照相馆里的师傅,请到家里为老人照像,那时候照相技术没有普及,还是精神矍铄的老人,明知是照“遗像”,因为在他们那一代享受到了照像的待遇,已经是无比幸运,他们穿上寿衣摆拍照像,不但不忌讳,反而非常开心。
自有了遗像后,流传几千年的祭祀文化,注入了时代的符号,由遗像代替了过往的纸制或木制神牌来供奉和祭祀。随着 社会 的发展,照像技术飞速发展,如今一机在手,人人随便摆拍,在日常生活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瞬间和视频,好多人还建有影集或保存在U盘和电脑里,老人生前不再专门照那“遗像”,迟早一过逝,从生前精彩的图库或自拍中提取、放大成专门的遗像。
遗像,不同于普通的照片,显得庄重肃穆,是用来专门供奉和祭祀亡灵的,在祭祀文化中,有好多讲究和规矩,遗像不随便挂,也不经常挂,以示对亡灵的尊重,也不影响后人的情绪和正常生活。遗像在我们当地的祭祀文化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乡俗和用处:
一是置于灵堂祭桌的正中央。老人过逝后,为了方便亲朋好友的吊唁,要设置灵堂,灵堂中央设有专门的祭桌,祭桌正中央摆放亡人的遗像,前置供品和香炷,以供人们吊唁和祭祀。
二是出殡时,由长孝子手执引魂符,怀里捧着亡人的遗像,走在灵柩的前面,将亡灵引领到墓地。下葬后,遗像从墓堂中的棺头上移出来,再由长孝子捧回家中,置于堂屋桌子的正中央。遗像,在出殡和葬礼中,用于引领亡人的灵魂。
三是在“七七”(七天一个祭祀日)四十九天内,家人要以香炷纸礼供奉亡灵,“七七”之后,做一个专门的盒子,把遗像收起来,置于堂屋的桌子上或放于书柜之中,一般不翻动,也不观看。
四是逢百日、一年、二年、三周纪念日和逢年过节,请出又供在桌子上,供祭祀和悼念,活动结束后归于原保存处。
五是三周纪念日的当天,原由长孝子把亡人的遗像带到坟头,和冥票一同火化于茔前,不再永久保存,现代人在影集或电脑中可以留存原件。随后在家谱或神案上迁入亡人的神位,供于祠堂,没有祠堂的家族由上年纪的专人,保管家谱或神案,逢年过节或在族中的红白事上,请出家谱或神案供奉。
题主,你的老人去逝多年了,由于你不懂祭祀方面的礼数,老人的遗像还在,不知你是怎么保存的?挂堂屋,睹像思亲,容易引起后人的念想,影响子孙后代的正常情绪和生活;挂卧室,有不敬之嫌,毕竟卧室是私秘空间;送祠堂,是你的老人,族中没有其他老人的遗像在祠堂中供奉,单有你老人的遗像,族人不一定同意。
如果不再保存老人遗像的话,我给题主支一个法子,于明年清明节,扫坟拜墓之时,把老人的遗像送于坟茔前火化,在影集或电脑中留有原件就行。若是非要保存的话,你因思念老人能够保存好,而你的儿孙后代不一定能做得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是世间的自然规律,花花世界虽然好,凡人迟早有一死。俗话说得好“人死如灯灭”,正常亡故的老人,三周纪念一过,后人已经从悲恸中走了出来,对老人的思念之情不知不觉淡化。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没必要留着老人的遗像,如影子一样在眼前晃来晃去,搅得家人心神不宁,影响了过日子。眼不见心不烦,只要把想念留于心间,在清明节、中元节和寒食节的祭祀活动中,正常缅怀老人就行。
这个问题也是因人而异呢!我的父母去世后是埋葬在老家的地里,老家在农村,父母等于是埋在老家堂姐家的地里,所以在老家堂姐的屋里还有我大伯,我奶奶,我父母的照片,每次回去上坟就能看到他们的遗像。我感觉我的堂姐并没有啥忌讳的,她的孩子们也不说啥可能是习惯了。而我和姐姐住在城里,不习惯家里摆照片就连我们自己的照片也不挂,墙上挂的都是风景照。也曾想过把父母的遗像挂墙上,但是我这个人比较多愁善感,每当我看到父母的遗像我的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控制不住,到现在母亲去世三十多年了,父亲去世也五年了,每当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他们。我想如果我总是这样可能对我的身体也不好,所以我都是把父母的遗像包起来放在柜子里,估计父母亲也不会抱怨我们没有把他们的遗像挂起来吧!有时候我还会拿出他们的遗像看看他们。所以我认为遗像挂不挂没所谓,只要时常怀念他们把他们放在心里就好了。父母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在过去,农村里条件差,照不起像,老人在生的时候没条件照相,去世以后,基本上没保留什么照片,那年代,老人去世是没有遗像的。
到后来,有的家庭条件慢慢的好了,为了给后人留个念想,就从家里翻出老人生前的一些照片,从里面选一张好看的,拿到城里照相馆扩大,用那时候的专业语言,叫“翻拍”、放大;有的家庭,为了省钱,于是就拿着照片,找到城里或者镇上摆摊摊的“画师”,画一张8开纸那么大的“炭精像”,作遗像保存。
而今农村里,老人去世了,家家户户都保存有老人的遗像。
有的是老人生前就准备好了的,在满了60岁、打棺材的时候就照好了相,并且是从几张照片里面选了又选的标准像;
有的是老人去世的当天,赶紧从老人生前的照片中选一张拿到镇上照相馆或者广告公司放大,这种情况,属于临时赶的。
现在的老人遗像,都是清一色的彩色照片,还配了好看的相框。
我们家是这样放的:
老父亲5年前过世的,除了“五七”(就是去世后的五七三十五天)期间要摆在堂屋上方香案桌上,过了五七就收捡到箱子里,放在箱子里的最底层,压箱底。
每逢换季,家里清理衣物、被子什么的,见母亲一个人整理东西时、就会从箱子底下拿出父亲的遗像,看了又看,然后又小心的放回原处。
我就晓得,这个时候,母亲惦念父亲了!
所以,对于:家中老人去世多年的遗像、应该放在箱子底下好!
这样的话,只有当你不经意的、整理东西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思念亲人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感觉是最好的!
如果挂在墙上,平时经常看到,就不好了。
比如,家里要是搞什么庆祝活动,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要是突然看到墙上的遗像,就使得大家心情沉重起来,这就不好了,这不就扫了大家的兴了吗?
対此,你是如何看?你又认为放在哪里好呢?
存放先人遗像,是子孙对先辈怀念的一种方法。但是,长时间各种遗像摆放家中,民俗认为,容易产生阴气,不利 健康 ,一般放置3至7年要妥善处置的。处置方法一,放祠堂里祭拜。方法二,送化其墓前。方法三,也是最好最有永久纪念意义的方法,做成瓷像,帖在墓碑上,永不退色,放个几百年都没事,子子孙孙年年祭拜时,都能再见遗容。
老人去世后,遗像不要挂在家里任何墙上,也不要摆在桌子上,应放在经常不动的柜子里或者抽屉里,不在于把遗像挂在家里就表示为孝为敬,老人在世时多孝敬多陪伴少顶嘴不叫老人生气比什么都好,遗像挂在家里会影响家里有些大人小孩的心里阴影,也会影响正常的生活状态,人已经走了想开了也是正常的事,其它人要继续工作学习生活!下一代的人愿意留照片或不愿意留或烧了撕了也都正常,人就那么回事!
我去世父母的遗像,五年前便一直保存在我的手机里。
我的父亲去世15年,我的母亲去世12年了。当时父母的遗像一直放在我老家弟弟的家里。因为我和弟弟都在外地,弟弟家的房子也是外人在住着,因此,五年前我回去时便把父母的遗像带回我家。由于各种原因,父母的遗像没有挂出来,我便把父母的遗像拍下来,存放在我的手机里。什么时候想念二老,我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父母永远都在我身边,我也一直陪伴着二老。
我父亲去世有快20年了,最初的几年,父亲的遗像我是挂在堂屋侧面墙上的,打开门就能看见;我每次回老家,开门就会对着照片中的父亲说一句:“爸,我回来了”;走的时候我还要说一声:“爸,我走了,您要帮我守好家哟”;宛如父亲在世一般……。
我是快乐的大姐姐,朋友们对这问题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谢谢。
我父亲1997年去世,母亲1999年去世,相隔不到两年,母亲去世后,我把父母的遗像装在同一个镜框里,挂在客厅中央,并在双亲的遗像下端写了一行字:只要我的生命还在,父母就永远活着!挂在墙上的父母遗像从未想过取下,天天看到面带微笑的父母真感觉他们并未离去。2015年矿区棚户区改造我搬了新家,离老房子3O多里,老房从此就空着,房里的东西基本没动,也想过把父母的遗像取下来带回新家,哥姐也提醒过两回,但终究没取,不曾想2017年在没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老房子全部被撤了,整个旧家什连同挂了十多年的父母遗像不知所踪,这也成了我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
千万不要这样做,慎行!
原因:家谱,观音菩萨,不上放在上下的位置。这样无论对家谱还是菩萨都不尊敬。
建议:家谱和观音菩萨要分别放置,可以左右两侧,不用区分左边和右边都可以的。
如果家里有空间,建议观音菩萨可以放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不要放在入户门的正对面。
写家谱是人死了已后才能往上写吗?家谱中的名字是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可以往上写吗?
本文2023-10-26 17:14: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