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村小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赵村小志,第1张

赵村,诸暨城东一个极普通的村庄。她从南宋出发,一步步缓缓走来,终于一脚跨进了二十一世纪的辉煌。赵村现在处于城市的心脏,成为城东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升格为城市二环线内的住宅区。赵村人民耕耘了几百年的土地,早已寸土寸金。赵村在时代更替中华丽转身,得益于祖宗的慧眼,归功于祖宗的恩泽。所谓“风水宝地”,其实是祖宗几百年前就已设计好的。

自宋代开始,诸暨郊外设乡、都、里,乡大于都,都大于里。赵村在古代地处安俗乡、七十二都、栅潭里,村名叫赵村。故赵村的姓氏在家谱上叫“暨阳安俗赵氏”,赵村的村名在家谱上叫“栅潭赵村”。赵村现在的全称叫“暨阳街道东三村赵四小区”,古代的全称则叫“安俗乡七十二都栅潭里赵村”。

安俗、栅潭、赵村,这三个名称始于宋代,后来一直沿袭至元、明、清。查阅资料得知:“安俗”这个乡名,于民国年间被“安平”取代;“栅潭”这个里名,因时过境迁而荡然无存,但它的谐音还在,如俗语“杀头陈村”中的“杀头”,就是由“栅潭”同音讹误而成的。“赵村”村名于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变化,其时赵村、择树桥、郭庄、西畈四村合一,故取名“赵四”,赵姓人口占一半。

安俗赵氏与南门赵氏,均是少师昌国公(讳世膺)的后裔。若细究,安俗赵氏出于安定郡王赵令詪之后,而赵令詪系暨阳南门赵氏始迁祖赵世膺的幼子,故安俗赵氏实际上是暨阳南门赵氏的支脉。这里有这样一段史实:

赵世膺幼子赵令詪(1099-1166),字君序,曾做过弋阳知县、广东转运判官、浙江提点刑狱、福建转运副使、户部侍郎、崇庆军丞宣使、同知大宗正事、敷文阁直学士、左中大夫、台州知府等,并袭封安定郡王,两任绍兴知府。赵令詪有一个堂侄叫赵子嶙,赵子嶙妻舅王榕(王安石侄孙、尚书左丞王安礼之孙)在诸暨做县令,赵子嶙从湖州府上卸任时,赵令詪叔侄便相约迁居到诸暨智度寺(今诸暨中学后山)居住,其他子侄也一起归附随居。赵令詪后来见龙泉乡(今璜山)桐树岭泉石优美,于是筑室其下,名之曰“静胜庄”。赵令詪生有二子:长子子浒,朝请郎,官宗正寺主薄;次子子沐,右承奉郎。子浒生有二子:长子伯彬,将仕郎;次子伯林,登仕郎。伯林生师熊,后师熊自龙泉乡迁居安俗乡。师熊生希洁,希洁生与琼,与琼生孟贤。孟贤公先居五相,后迁至栅潭。故现在“朝五相”这个地名,实际应是“赵五相”,因为它是安俗赵氏的发祥地。

安俗赵氏的迁徙,家谱虽有记载,但因古代信息不畅,其说法多存疏漏与驳杂。今以赵岳阳先生《越中宋裔探源》为依据,梳其繁衍迁徙过程大略如此。历史的细节已经模糊,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安俗赵氏的始迁祖是孟贤公,正是他开启了栅潭赵村的历史。孟贤公特别孝顺,追尊其父与琼公为安俗一世祖,故安俗赵氏有“始迁祖”“一始祖”之说。自始迁祖孟贤公肇始,安俗赵氏瓜瓞绵延,至今已传世近三十代,祖宗所预留的字第使用殆尽。那么,从赵令詪迁居智度寺至今,安俗赵氏扎根诸暨当有850年以上的历史了。

有元一代,战火频仍,民不聊生,安俗赵氏的家谱也难免断简残篇。故从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的一百多年间的族史,家谱语焉不详,成为一件憾事。史料记载,赵令詪后裔尚有远迁嘉兴、海宁、义乌、福建者,他们是否属安俗赵氏之支派,有待进一步考证。因为,从始迁祖赵孟贤于栅潭起家,历经七八百年的繁衍生息,安俗赵氏不可能只局限于今天的人口规模。笔者在阅览家谱时,特别留意此方面信息,今将阅览所得汇总如下:

其一,《魁五十五天德公序》中记载:“年三十余迁居浣西之王阮里,与祖相去十里许,又隔江,然岁时伏腊,必率子弟诣祖居,拜尊长,不以道里悠远、长江间阻为劳……子二人,长君华,次君仁。”此说必定确凿,王阮里赵氏是赵村的支派无疑。其二,《信十六公祀产记》中记载:“暨阳四十四都(今东白湖)伍家坞(即冯家坞)一派,以盈三十七公为始迁之祖,而盈三十七公又目赵村信十六公为所自出之祖。”伍家坞赵氏为暨阳孝义赵氏,今赵氏文化研究者赵国光、赵岳阳经多年考证,已认定孝义赵氏系南门赵氏的另一个支派无疑,故宗谱的上述说法有误。其三,《立议单》中记载:“吾祖盈三十七公位下有坟山一处,坐四十四都黄家沿庄九堡军字,土名龟山。”连坟墓都在四十四都,说明盈三十七公确实迁移到了四十四都,这也正是安俗赵氏误将其视作伍家坞始祖的原因所在,但历史资料证明他不是孝义赵氏的始迁祖。

古代安俗赵氏以务农为业,读书人不多,故修谱重任不得不延请谱师担当,骆问礼在谱序中所谓的“不详述而细载之”的缺憾,或许就是那时留下的。自明洪武十年始,安俗赵氏开始重葺家谱。此后一续再续,至今鼎新已达十二次。虽有缺憾,但安俗赵氏明清两朝的族史得以纸质化永存。通过家谱记载,可大致描述历史上安俗赵氏的轮廓:

这是一个典型的乡下村落,距县城尚有一定距离。在古代“士、农、工、商”这“四民”之中,赵氏的“农”字特色最为鲜明,赵氏百姓以务农为业。男力田,朝出暮归;女纺织,通宵达旦。家谱所谓“耕风犁云”“课耕课读”,其实就是对栉风沐雨、含辛茹苦的美化,故安俗赵氏始终以稼穑为第一根本,以勤俭为第一要务。但这里的民心特别善良,他们以义方教子,以勤俭持家,遵守孝悌之道,坚守忠信为义,他们举止端方,质朴持身,睦族和邻,积德累仁,故虽身为低贱的农民,却也于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涌现出一个个肯堂肯构、勤劳致富的典型。安俗赵氏家谱中不见高官厚禄者,亦不见满腹经纶者,登上家谱且可为后世法则的,多是有口碑、有德行的“隐君子”,实际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人,但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和传宗接代,使得赵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家谱记载,安俗赵氏历史上曾出过四个迪功郎,这是皇帝钦授的荣耀,分别是:行魁四十七赵铭佩、行名一百十六赵光升、行名百二十赵尔镜、行振五赵觐蛟。迪功郎在清代是一个荣誉称号,相当于现在的“劳动模范”。以改革著称的雍正皇帝,在其登位后,颁布了垦荒造田、兴修水利等多项重农务本的新举措,为了在农民中树立楷模,雍正皇帝要求各州县每年必须在各乡中举荐一两个德高望重的老农,由皇帝钦加特授他们八品顶戴。一个小小的安俗赵村,涌现四个全国劳模,这在农业社会是何等的荣耀!正是这个荣誉,折射出安俗赵村祖先的勤劳与作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诠释了什么叫“劳动光荣”。

安俗赵氏历史上还有过名医世家。明嘉庆年间,行魁七十四赵素佩,他“究心岐黄术,久而益精”,医术远近闻名。赵素佩凡替亲朋好友看病,从不收钱;外村人来请他出诊,他从不拒绝;他不计较酬劳厚薄,对于贫困的患者反而出钱资助。到了清代,赵素佩的后代,行振五十六赵洪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良医。赵洪德是国学生,安俗赵村的最高学历者,他先设馆授徒,后又屡战文场,科考失败后继承高祖遗志,“不得良相,可为良医”,也走上了悬壶济世的人生道路。赵素佩和赵洪德,他们既是良医,又是安俗赵村的文化人,故安俗赵氏宗谱上留下了他们撰写的大量文字。

家谱中文字最多的一篇传记,是《光炜公配孙孺人并子实行合传》。其中写到了赵洪德及其父亲赵光炜在太平天国时期所遭遇的悲惨人生,读来最令人唏嘘。赵光炜到三十八都兑米,途中遇到从金华溃败而至的太平军,赵光炜一路逃跑,最后在花亭被太平军掳去,给贼兵烧火干活,之后到杭州到余杭,一路受尽折磨,最终客死他乡,尸骨未见。这件事发生在1861年,火灾、瘟疫、动乱、饥荒、疾病,一齐向安俗赵村袭来,蒙难的何止赵洪德一家?又何止安俗赵村一地?此次第十三次续修宗谱,理事会嘱我为作文撰写村史,在查阅资料中意外发现另一段家仇国恨。《诸暨抗日战争史》记载,当时诸暨被杀害同胞1223人,其中就有赵四的赵其强,于1941年5月17日被日寇刺杀,死时年仅33岁。赵其强究竟是赵村人还是西畈人,不得而知,故赘笔于此,供修谱者查证。

农耕社会里,赵村曾先后受辖于安俗乡、江东乡、安平乡、浣纱区、城关镇等。无论名称怎样变化,土地的束缚,农民的身份,赵村始终没有走出贫困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改革开放,赵村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折,她成为中国乡村的一个缩影,她站起来了!她富起来了!她强起来了!

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赵村所在的赵四被划入新城建设的版图,故于2002年和2013年先后经历两次拆迁,祖辈遗存的老屋,后裔新建的新楼,已片瓦无存。第一次拆迁以宅基地安置为主,拆迁户按规划统一建造了整齐漂亮的排屋,即今赵四小区。第二次拆迁以货币安置为主,拆迁户选择在城市其他住宅小区买房落户。虽然赵四发生了由村到城、由聚族而居到分散而居的变化,但在管理上仍形散而神不散,赵四作为暨阳街道的一个行政村,以赵四小区的形式而存在,且风景这边独好。赵四小区的居民,仍以赵姓为主,兼及郦姓、郭姓等旁姓。2006年,在诸暨大规模行政村撤并中,赵四、陈村、朝五相,三村合一,成为“东三村”,区域面积277平方公里,村部大楼坐落在赵四小区内。

在古代,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祠堂,每个祠堂都有自己的堂号。赵村的祠堂名叫“怀永堂”。怀永,顾名思义,永怀先祖开基创业。怀永堂早已不存,今有识之士正在谋划新建文化礼堂,重题“怀永堂”堂额,以期“水源木本承先泽,春露秋霜展孝思”。故怀永的情怀,始终没有丢弃,这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一个家族的具体落实,就是:不忘祖宗艰辛创业时初心,牢记祖宗发家致富的使命。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安俗赵氏的后裔谁都不可忘记:我们的祖先是农民,我们的祖先靠耕读传家,《赵氏家范》是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笔者于2004年在赵四小区买屋基建房,于2010年定居赵四小区,一晃已十五年过去。耳闻目睹赵四的变迁,耳濡目染赵四的民风,常心生欣慰,自豪自己成了半个赵四人。赵四已成为第二故乡,成为我安在城里的家。此次安俗赵氏重修宗谱,应长辈赵邦治、友人赵赤华之请,不揣鄙陋,挂一漏万,作小文以记赵村的变迁。

定居赵四小区的枫桥人:陈强

2019年11月

作为姓氏,念lì 。该字还有另外一个读音zhí ,一般指古地名,在今中国河省南阳市西北。 

郦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03位,郦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约有十万人口左右,分布在全国二十八个省份,其中大部分居住在浙江省诸暨市、绍兴市、上虞市以及江苏省丹阳市。

郦姓,本作“丽”,先祖活动于蓝田山区(今陕西临潼东南),因山色秀丽,故名丽山;后因人们狩猎的关系,加“鹿”,鹿形丽声;又因山势逶迤,远望宛如一匹青黑色的骏马,加上“马”旁,称为“骊山”;骊戎部落活动于丽山,在山脚下建立城池,右侧加“邑”,成为“郦”。

渊源:

一、郦姓出自轩辕氏,是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夏朝建立后,夏王禹追封先代遗民,封黄帝后人于郦邑(河南省内乡东北),建立郦国。郦后来灭国,其宗亲族人,被周惠王封于陈留(河南省开封市),以原国名命姓,称为郦姓,这是郦姓的最早起源。

二、郦与丽、骊三字相通,骊山氏之后亦有改为郦氏者。

扩展资料:

郦姓是个古老的姓氏,是黄帝的后裔,发祥地在中原地区。根据《元和姓纂》和《浣江郦氏宗谱》记载,始祖讳涓,原姓酉,大约和禹同时。

禹治水成功后,建立夏朝;夏王禹元年辛卯(前2069年),尊崇华夏始祖黄帝,封其后人酉涓于郦邑(今河南省内乡县赵店镇郦城村),建立郦国,改称郦涓,是为内乡始祖。

他的族人以后就以国号为姓,内乡成为中华郦氏宗族最早的源头。配申氏,炎帝之后裔。生子:寰。后来,族人迁居于新蔡郡,即河南省新蔡县。

参考资料:

-郦

1、《仙居郦氏宗谱》:现存于仙居县半溪、林坑口。 2、《永康郦氏宗谱》:保于永康市前郦、后郦。

3、《沂源郦氏宗谱》:现存于山东省沂源县花峪村。

4、《会稽郦氏宗谱》(东):现存于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盐湖城宗谱研究会。

5、《会稽郦氏宗谱》(西):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6、《横渡郦氏宗谱》:现存于三门县大横渡村。

7、《兰溪郦氏宗谱》:现存于兰溪市井塘下村。

8、《浣江郦氏宗谱》: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9、《浣江郦氏宗谱》:现存于诸暨市石桥头、义乌市下里角塘;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10、《义乌郦氏宗谱》,现存于衢州市博物馆。

11、《蒋堂郦氏宗谱》:现存于金华市寺前。

12、《丹阳郦氏宗谱》:现存于河北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13、《邵阳郦氏宗谱》:现存于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

14、《蕲春郦氏宗谱》:现存于湖北省蕲春县金沟。

15、《盐津郦氏宗谱》:现存于云南省盐津县郦家湾。

16、《浣江郦氏宗谱》:现存于诸暨市江龙、序先房、来鳯、赵公桥、白墙庄、杜家坞、蓝社、石桥头、大马坞、琅珰山、马湖沿。

赵村小志

赵村,诸暨城东一个极普通的村庄。她从南宋出发,一步步缓缓走来,终于一脚跨进了二十一世纪的辉煌。赵村现在处于城市的心脏,成为城东新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