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和代姓究竟是不是同一姓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戴姓和代姓究竟是不是同一姓氏,第1张

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代姓”,其实“代姓”是“戴姓”的白字,实为同一个姓。

现代的代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戴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人口较多。历史名人有唐朝画家戴嵩、东晋学者戴逵、清代史学家戴名世、当代诗人戴望舒等。来源有四: 

1、黄帝乃代姓之鼻祖;

2、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

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代”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3、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4、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扩展资料:

得姓始祖:戴扌为。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扌为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扌为。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扌为为戴姓得姓始祖。

分布:当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万,为全国第六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戴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江苏三省,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贵州,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总人口的12%,为戴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江浙为首,沿长江向西延伸到川贵的戴姓聚集区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间,戴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西部的回迁和移民是主流,同时,向东北的移民成为新的流动方向。

戴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皖苏沪浙、湖北大部、赣湘、云贵川渝、粤闽台大部、鲁豫东南、陕西南段、辽宁大部、吉林南段、内蒙古东南和东北角,戴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6%,居住了大约76%的戴姓人群。

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的地区,戴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1%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约23%的戴姓人群。

-代姓

百家姓第一大姓:赵。

《百家姓》简介:

1、《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2、《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3、《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部分姓名由来:

赵Zhào:伯益的后裔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

钱Qián: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

孙Sūn: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

李Lǐ:皋陶的后人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妻儿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其后人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

周Zhōu: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还有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的部分后人也以周为姓,以及唐朝时为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改为周姓。

吴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其子孙称为吴氏。

郑Zhèng:郑桓公遗族以国名为姓。

王Wáng: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

冯Féng: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

陈Chén:最早出自妫姓,胡公满的子孙们以国为姓。

褚Chǔ:恭段受封于褚邑,子孙就都以“褚”为姓。

卫Wèi: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建立了卫国,他的后代以国名为姓。

蒋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龄,被封到“蒋”,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韩Hán:周时贵族武子,受封于韩原,子姓以地名为姓;战国时的韩国,被秦国并,原韩国王族世代姓韩。

杨Yáng:上古时候,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到杨邑,称做杨侯,建杨国,子孙用杨姓。

朱Zhū:西周时,周武王封曹侠到邾,后代以地名为姓,写作朱。

秦Qín:伯益的后裔非子善于驯养马匹,被周孝王封为秦地的首领,建立了秦国。其后人以国为姓。

尤Yóu:尤姓是由沈姓而来。

许Xǔ:远古炎帝的后代。文叔建立了许国,后代就以许为姓。

何Hé:春秋战国时,韩国的公族中有一支迁移至江淮,以国为姓。

吕Lǚ:炎帝后代伯夷被封为吕侯,他的后代就用吕作为姓。

施Shī:夏朝时,有诸侯国,称施国,今湖北恩施县,其后代姓施。

张Zhāng:春秋时晋国贵族叫解张,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

孔Kǒng:开国君主叫天乙,后将乙字和子字并拢,形成孔字,定为姓。

曹Cáo:远古有一贵族叫“安”,帮助大禹治水,被恩赐给一个曹姓。

严Yán:严姓是由庄姓变来。

代这个姓氏的由来有三种可能性: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载,春秋时期有一古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并追封五帝时名君、名臣之后为诸侯。戴国灭亡后,戴国王族子孙以及一些国民为表示对故国的怀念,即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戴氏,后有简笔写作代。

2、源于少数民族。今回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戴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戴氏,世代相传至今,今皆有简笔写作代。

3、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的大戴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了殷商王朝之后,有不少殷商的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大戴氏国的后人本就为殷氏,但为了纪念故国,后来就有改殷氏为戴氏者,再后有简笔写作代者。

有。

代姓起源:

1、源于子姓

出自商王朝时期的大戴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第四代帝喾高辛氏的次妃有_氏,生契为尧司徒,封于商,成为商王朝之祖,赐姓子氏。

2、源于子姓

出自商汤的后裔微子启,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在西周初期,周公旦在平定了“管蔡之乱”后,赐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于商王朝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子启后来建立了宋国。

3、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载,春秋时期有一古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并追封五帝时名君、名臣之后为诸侯。

到了周成王姬诵即位之后,辅佐成王的周公在东征后,又分封了一批诸侯,戴国大约就是周朝初年由周王室子弟受封后建立的。

4、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达尔充阿氏,满语为DarconggaHala,世居吉阳(今黑龙江萝北黑龙江支流集达河北岸)、黑龙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代氏,其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满族戴佳氏,亦称达佳氏、大佳氏、戴拉氏,源于渤海国皇室大氏家族,满语为DaigiyaHala,世居杭间(今辽宁西丰)、浑郭(今辽宁西丰小清河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代氏、艾氏等,其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5、源于鄂温克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鄂温克族涂克冬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kedong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戴氏、涂氏等,其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代姓

戴姓和代姓究竟是不是同一姓氏

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代姓”,其实“代姓”是“戴姓”的白字,实为同一个姓。现代的代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戴姓主要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