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桂姓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谁知道桂姓家谱,第1张

▲桂姓族谱信息:

http://memnetorcom/wjx/zframeaspid=274&name=桂

▲桂姓在线族谱:

http://memnetorcom/search/allvisitasptag=4&firstname=桂&allname=桂

植物名称:柳树学名:Salixbabylonica别名:水柳、垂杨柳、清明柳科名:杨柳科开花月份:不知原产地:中国大陆南方有无毒性:有用途:不知其它特性: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柔软下垂,性喜湿地,高可达20-30公尺,径50-60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15公分,宽6-12公厘,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台湾,约于明朝末年时引进,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一、白皮旱柳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旱柳(SalixmatsudanaKoidz),属杨柳科,落叶乔木,高达18m,胸径80cm;树冠卵圆形至倒卵形。树皮灰黑色,纵裂。喜光,不耐庇荫;耐寒性强;喜水湿,亦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瘠沙地、低湿河滩和弱盐碱地上均能生长。旱柳在我国分布甚广,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均有,而黄河流域为其分布中心,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乡土树种之一。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在西北戍边时,从西安开始,过陇东,穿河西走廊,直到新疆北疆的伊犁、南疆的阿克苏等地,沿驿道栽植柳树。至今阿克苏等地保留着三抱合围的大柳树,人称“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写了一首诗:“大将筹边人未还,潇湘弟子遍天山。新栽柳树三千里,迎得春风度玉关。”可见旱柳在西北分布之广泛。旱柳在陕北、关中、陕南皆有分布,关中、陕南多为四旁绿化,陕北则大面积成片栽植,为集中分布区。榆林市十二个区县随处可见,尤以靖边、定边、横山、榆阳最多,米脂、绥德、佳县等次之。根据榆林市林研所1987年的林业资源普查资料,全市旱柳面积为120万亩。现估计至少有140万亩,按每亩22株推算,共有旱柳3080万株,木材积蓄量是8316万立方米。由于旱柳扦插繁殖容易成活,生长快,喜水湿,耐干旱,抗风沙,因此,是我省防风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优良树种。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旱柳还有很多变种,按树皮的颜色,可分为黑皮旱柳和白皮旱柳。其中白皮旱柳在风沙区表现性状最为良好,与黑皮旱柳比较,主要特点是生长快,树干通直,抗逆性更强,出材率更高,具有更为显著的开发价值。白皮旱柳主要分布在靖边县北部长城沿线风沙区的四个乡镇,其中红墩界镇尔德井村是白皮旱柳集中分布的区域,总株数约15万株。二、白皮旱柳的优良特性和开发价值旱柳清新秀美,淡雅大方,抗逆性强,无论在风沙肆虐的沙漠戈壁,还是在烈日如火河滩洼地,都有旱柳顽强秀美的风姿。特别是在万木复苏之前,率先吐绿,向人们报道春日信息,因而很惹人喜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园林及城乡绿化树种。首先,旱柳是陕北优良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在严峻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筛选保留下来的优胜者,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及耐干旱、耐瘠薄、易成活、经济价值大等特点。要在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提高造林绿化成效,关键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让乡土树种“当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物的多样性,才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反之,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不仅不利于提高造林绿化的效益,而且还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例如上个世纪末,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因主要栽植了大量的速生杨树,“三北”防护林建设曾出现了“杨家将”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好景不长,十多年后,这些杨树不但对水资源造成大量的消耗,而且因树种单一,抗病性和适应性差,这些曾花费了巨大人力和财力栽活的杨树,绝大部分都被害虫“天牛”啃食得体无完肤,大大影响了防护林的效益。旱柳是我国原生树种,也是陕北地地道道的乡土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十分广泛,急需林业科技工作者经过认真优选后,进行大力推广。其次,旱柳是陕北造林的先锋树种。所谓先锋树种,就是裸地上抗逆性最强、生长最优良、最先郁闭成林的树种。要在干旱少雨的陕北地区取得绿化造林的大面积成功,选择先锋树种造林是关键。旱柳是陕北造林的先锋树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抗干旱,抗风沙。旱柳在年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依然存活,在海拔1200—1800米的白于山黄土梁区,仍有散生旱柳存活,可见旱柳耐旱性能之良好。在长城沿线风沙区,全年五级以上大风50多次,最多达127次,最大风力九级,在“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难出全”的条件下,旱柳仍以顽强的生命力,生机勃勃地绽芽吐绿。二是抗严寒,耐高温。旱柳以耐寒而著称,旱柳生长的极端低温可达-28℃,因此民谚有“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之说。在极端高温40°左右,旱柳依然健壮生长,而无日灼,表现出耐高温的特性。三是耐瘠薄,耐盐碱。旱柳之所以在沙区能健壮生长,与其耐瘠薄、耐盐碱性能有关,无论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极少沙地上,还是在PH值75左右沼泽地、盐碱滩地带,旱柳仍然可以顽强的生长。四是易繁殖,寿命长。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形容柳树容易成活的特点。旱柳一般很少用种子繁殖,而采用扦插造林,简便易行,成活率很高,因此旱柳具有“空中苗圃”之称。旱柳的寿命一般为100年左右,最长可活到1000年。靖边县红墩界村彭家洼小组有600年左右的大柳树200多棵,最大的柳树可以五人合抱,围径达75米,胸径达25米。这些柳树已老态龙钟,然而枝条健壮,生机盎然。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多次遭到雷击,被劈为两半,或剁为三节,而老树落地生根,生长出健壮的枝条,依然绿树成荫,令人叹为观止。第三,旱柳是陕北重要的生态树种。旱柳是长城沿线风沙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流动的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的沙丘链上,采用旱柳造林固沙,3—5年可以固定沙丘,或显著降低沙丘高度,保持水土。若采用旱柳与沙柳、踏郎、花棒等灌木树种混交造林,防风固沙效果更好。我们在红墩界乡尔德井村调查发现,严重的风力侵蚀,使盘根错节的柳树根系暴露高度达1米有余,而柳树依然坚如磐石,巍然屹立。在陕北营造大型防护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中,旱树是重要的造林树种。特别是经过“头木”作业后的旱柳,树冠高大浓密,宛如一道道高大的绿色屏障,减缓了风速,起到了阻截风沙的显著作用。第四,旱柳是陕北重要的经济树种。旱柳全身都是宝。其根、杆、叶、花、皮均有较大开发价值。旱柳是“空中牧场”。据分析,旱柳树叶含粗蛋白质111%。粗脂肪211%、粗纤维1196%、无氮浸出物5413%。钙057%。磷008%。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柳树叶的营养成分其主要指标高于一般牧草,而且粗纤维比一般牧草低,而且旱柳叶没有毒性反应,适口性好,牛羊食后,能增强免疫力,膘肥体壮,是沙区今后大力发展畜牧业主要饲料来源之一。旱柳是“空中森林”。旱柳木材轻软,耐水湿,是制造家具、小型农具、火柴的优良材料。同时又是制造胶合板、造纸的优质原料。陕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旱柳“头木作业”的技术,把生长健壮的柳树截头平茬,然后萌生出端直的柳杆,5—7年形成椽材,每株可产椽材30—100多根,再过3-5年二次平茬,周而复始,一年栽植,永续利用,少则百年,多则几百年,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故有“家有百株柳,吃穿不用愁”的谚语。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万丰泉自然村,全村仅17户人家、72口人,就有柳树5300株,户均300株,年均可产柳椽15万根,产值可达3万元,人均柳椽收入达400多元。彭家洼自然村村民曹兴仁,全家两口人,有旱柳1000多株,年均产柳椽3500多根,年均柳椽收入可达7000多元。旱柳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旱柳是“空中药园”。我国利用柳树的皮、枝、叶、花絮治病由来已久,仅《本草纲目》便收载了15项之多,其皮有主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的功能;枝“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骚痒”;叶有“恶疥痂疮马疥,煎煮洗之,立愈”之功效;花絮有主治“风水黄疸”之功能。从柳树中可提取制造阿斯匹林药物之原料。据最近报道,柳树根、皮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是化疗抗癌的很有希望的辅助药。化疗治疗癌症常会使体内的白细胞下降,但配上柳根、皮服用后,则会使白细胞回升,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第五,旱柳是重要的景观树种。旱柳历来为我国人民的喜爱,其柔软嫩绿的枝叶,丰满的树冠,优美的树型,加之最易成活、生长迅速、发叶早、落叶迟、适应性强、净化空气效果好等优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园林及城乡绿化树种,深得人们的喜爱。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咏柳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篇,都以极尽之笔写出了柳树的风姿风采。一代伟人毛泽东诗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借杨柳描写了新中国人才济济、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足可见国人对旱柳喜爱之情。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柳树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各种地方都适合。垂柳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北方也有栽培,是一个广布种,适应性非常强,引种成功的杂交柳适应性也很强。耐水湿,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喜光,不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杂交柳在含盐量05%的海涂上也能生长。主要害虫:金龟子、刺蛾、天牛。防治:金龟子,敌敌畏或甲胺膦800~1000倍稀释液喷治;刺蛾,氧化乐果和久效磷800倍液喷治;天牛采用40%氧化乐果打孔注射。“旱柳”,属于杨柳科柳属(SalixmatsudanaKoidz)。它耐寒性较强,在年平均温度摄氏2度,绝对最低温度摄氏零下39度条件下,无冻害。喜欢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河滩、沟谷、低湿地能成林、成材,在干旱梁地、沙丘地造林成活率低,植株容易干梢死亡或长成小老树。在粘土及积水低湿地易烂根、枯梢死亡。在含盐量03%的轻盐碱地上可生长。名称:垂柳科别:杨柳科Salicaceae学名:SalixbabylonicaL别名:垂杨柳、垂枝柳、倒挂柳叶: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1公厘,边缘有细锯齿。花:每年的2~3月开花,花序是属於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果实:蒴果。种子:上面有毛。落叶乔木。原产中国大陆,高10--l6公尺。树皮深灰色,干粗大;小枝细长,柔软而下垂。主供庭园树、遮荫树或行道树。

节[节,读音作jié(ㄐㄧㄝ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古帝伏羲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中国民间传说,自伏羲之后,大庭氏王才有天下。

伏羲之后,分衍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节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燧人氏,皆袭谥庖牺氏(即伏羲)之号。

其尊节氏之后有节氏后裔,是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帝王世纪》中,较详细地记述了炎帝的诞生神话:“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姓焉。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今河南淮阳),又徙鲁(今山东曲阜)。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

炎帝号为神农,“教民耕稼、蜡祭、医药、交易之事,开万世衣食相生相养之原。”后人称颂神农,“其功如天”,“盛德不孤,万世同仁”。商周之际的大贤人伯夷、叔齐兄弟曾经哀歌:“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东汉张衡作《东京赋》慨称:“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晋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有“羲、农去我久,举世叹复真”的惋惜;他在《感士不遇赋》中更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的怨慨。可知炎帝时代曾令众多士人向往。《尸子》解释神农之神为:“神农氏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故为之神。”

周武王灭殷纣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安徽亳州市)”,代表当时人们对炎帝功业的纪念和褒扬。

炎帝的世系,据《礼记·祭法》疏引《春秋命历序》曰:“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八世所传,《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系》载:“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纳奔水氏女曰听泼,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生于厉山,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氏。继无怀氏位,承太昊木德,以火德王,故曰炎帝。都鲁。在位一百四十年。”

在史籍《吕氏春秋·慎势览》中称,“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可能比较接近史实。如此,则上述所传八世,可能只是其中较著名而有影响者。

《万姓统谱》所载世系与《帝王世系》相同,但注明“已上七代,袭神农氏之号,三百六年,至榆罔失政,诸侯相伐,黄帝征之,天下咸归焉。”

据史籍《汉书·律历志》记载:神农氏“号炎帝”,“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烈山氏”。

神农氏:部族首领称炎帝,姜姓,羊图腾。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蚩尤氏:炎帝之后(一日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共工氏: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

烈山氏:又叫厉山氏,其首领为烈山或柱。

史籍《国语·鲁语上》中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而在史籍《礼记·祭法》中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一般认为烈山氏为炎帝后裔,仍为农神、谷神。烈山,本是烧山垦田之意。

炎帝神农氏,名石年,传说在位一百四十年(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一百二十年,逝世后葬湖南茶陵(今酃县塘田乡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

第二世,临魁,炎帝长子,在位八十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六十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四十五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来(厘),在位四十八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哀(裹),在位四十二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帝哀之后为节茎,节茎不愿为帝。节茎有三子,为节氏、戏氏、克氏。节氏和戏氏也不愿为帝,由克,即榆罔即位。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长,在位五十五年;因德不及其弟轩辕,故让位。

轩辕即黄帝,姬姓有熊氏,从此帝系转入姬姓。

神农氏后裔繁衍发展,支族甚多。在商、周时期,分建很多国家(方国)。传说神农姓姜名轨,一名石年。神农之子,有神氏、农氏、列氏、厉氏和柱等。厉氏分衍出丽氏和赖氏。

节茎之后,有节氏、戏氏、克氏三支。克传帝榆罔(参卢),其后衍生榆氏、露、赤狄和白狄;戏传器和小帝。

器的后裔为钜、伯陵、祝庸三支。

钜之后有封氏、钜氏、封父、富父氏。

伯陵生蜂氏和逢氏,逢生殳氏、延氏和鼓氏,鼓生灵契氏,灵契生氐氏。

祝庸氏胄胤更加发达:祝庸生术嚣,术嚣生条、勾龙(即后土);勾龙平水土有功,后人纪念,尊为社神;勾龙之后有勾氏、勾龙氏、共工氏、信氏、垂氏;共工氏衍生共氏、龚氏;信生夸父;垂生噎鸣(即伯夷)。

伯夷之后为太岳氏、骀氏、怡氏;太岳即四岳,其后裔于商、周时期受分封,于是有了吕氏、申氏、隋氏、淳氏、向氏、薄氏、甘氏、州氏、文叔氏、岳氏、先龙氏等。

节茎的后裔节氏,就是今节氏的始祖,世居北海。在西周至战国时期,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省潍坊、博山、烟台地区。

二分布:

今山东省的潍坊市安丘县,河北省的故城县,河北任县大宋村等地,均有节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八历史名人:

节振国:(公元1910~1940年),山东武城柳塘村人(今河北故城)。著名抗日英烈。

节振国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家乡闹灾荒,民不聊生,节振国随父亲逃到河北唐山赵各庄。长大后,他十四岁起在开滦煤矿赵各庄煤矿当了井下工人。

节振国在井下干了十年。他和其他矿工,受尽英帝国主义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井下不断发生事故,工人的生命没有保障。当时英资本家规定,井下工作死一条骡子赔偿六十元,而死一个工人只给二十元。

工人们无法忍受非人的待遇,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 运动,节振国也参加了 运动,由于他精通武术,被推举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不久,日寇侵占了开滦煤矿,井下工人夏连凤被捕叛变,密告日寇节振国与 有来往。日寇宪兵和伪警察直奔赵各庄来抓节振国。

1938年5月6日,大批日伪宪兵包围节家,搜捕节振德等工人领袖。当节振国闻讯赶回家时,他家大门外有许多日寇宪兵和伪警察,节振国怒火上窜。一个日寇宪兵刚要阻拦他进院子,节振国拍拍胸膛大喊一声:“我就是节振国!”

日寇宪兵一愣,节振国已大步冲了进去。

房内的日寇宪兵、警察看见突然闯进来一个身材不高却很壮实的年轻人,有些迷惑。日寇宪兵队长恶狠狠的对节振国说:“你的什么的干活? 的,大日本皇军要你死了死了的!”

旁边两个日寇拿起绳子就要过来绑节振国,节振国看见屋里被折腾得乱七八糟,哥哥被绑着。他不由怒从心起,一步跨过去打开橱门,抄起一把菜刀,对准日寇宪兵队长的头一刀劈下,这家伙连哼哼一声都没来得及就丧了命。旁边的日寇宪兵和伪警察还没反应过来,节振国已抄起日寇宪兵队长的军刀,砍杀起来,很快就砍倒三个日寇。他又用刀挑断绑哥哥的绳子,对大哥节振德说:“哥,快跑!”

节振国冲出后门,翻过一丈多高的石墙,脱险跑远了。节振德没能跳过高墙,被日寇打死在后门内,英勇牺牲。

节振国刀劈日寇宪兵的消息震动了冀东,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就连远在陕北的 中央也知道了这件事, 亲口称赞节振国是“民族英雄”。矿工们更是奔走相告:“节振国是好样的!”

节振国逃出赵各庄后,他在韩家梢、榛子镇一带,组织了一支以煤矿工人为主的抗日游击队,共有一百多人,节振国任队长。不久,节振国率队投奔冀东抗日联军,在双鹤岭找到了 员李运昌,遂将游击队改编为工人特务大队,节振国仍任大队长。

不到一年,工人特务大队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多次袭击日伪敌人,节振国威震冀东。

有一次,节振国听说赵各庄伪警察所运来许多枪支弹药,决定去攻打伪警察所。他率领部分队员赶到赵各庄警察所,一枪打倒了岗警,就冲进了院子里,他用双枪指着十几个手足无措的伪军,威严地命令:“缴枪!我是节振国!”

伪警察乖乖地缴了枪,队员们从屋里押出一个姓耿的巡官。之后工人特务大队迅速运走了这批枪枝弹药。

节振国向 起来的伪警升胃话:“你们当汉奸帮助日本鬼子欺压老百姓,按理都该杀头!今天先饶你们不死。你们以后如果再敢为非作歹,可要小心你们的脑袋。”

他又指着浑身发抖的耿巡官对伪警们说:“他是鬼子的一条忠实走狗,不但欺压咱赵各庄的老百姓,而且还帮助鬼子做特务工作,死罪难饶。现在我代表抗日 宣判这个汉奸的死刑!”说罢“当!当”两枪击毙了耿巡官。

还有一次,节振国得知赵各庄商会会长遵从日寇旨意,准备筹建一支汉奸部队,便在一天晚上带了十几个队员冲进赵各庄,架走了商会会长。节振国严厉地盯着商会会长说:“你跟日本鬼子勾结在一起,要组织伪军是不是?”

商会会长头上的汗珠滚落下来。

“我们正式警告你,你要再敢跟鬼子勾结,甘心当汉奸,我们随时都能杀掉你!”

“是!不敢了,不敢了。”

“听说你们为了筹建伪军,正向老百姓摊款是吗?”

商会会长点了点头。

“不许你这样做!从今往后,你悔悟了就没事,仍当你的商会会长,我们不管;要是还跟着鬼子干坏事,我们决不饶你!”

商会会长放回去了,鬼子的计划泡汤了。他们十分气恼,派汉奸特务到赵各庄侦察节振国的活动。汉奸特务们找不到节振国的踪迹,就胡乱抓一些工人拷打审问,还四处勒索。

一天夜里,几个汉奸特务正在赵各庄的一家戏院里看戏,忽然节振国和战士们出现在他们面前,几个汉奸特务吓呆了,只能束手就擒。

节振国跳上戏台,对台下观众大声说:“老乡们!请安静!大家坐下!我们是来抓汉奸的。这几个家伙在咱们赵各庄为非作歹,今天该跟他们算算帐了。”

1938年冬天,节振国加入了中国 。

1939年,丰润县双庙的伪警察所按照日寇指令,要召集伪乡保长开会,向老百姓派款。开会的那天早上,伪警察所长正在屋里擦着一把手枪,忽然进来一个人,面带笑容地问:“这枪好使吗?”

伪所长以为问话的是哪个乡来开会的乡长,便随声附和:“好使!”

“我看好不好使!”那人一箭步冲过来拿枪在手,很快对准了警察所长的脑袋,说:“我是节振国!”

伪警察所长一下子瘫在地上,脸吓得苍白。

“别怕,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今天来了不少人,为了避免大家误会,请你先命令你的部下缴枪!”节振国威严地说。

伪警察所长只能照办,伪警们全都缴了枪。

节振国又命令他给伪乡保长每人打一张收款的收条。节振国对伪乡保长们说:“今天免了你们的派款,是为老百姓解除负担。你们回去后不准提起今天的事,更不准再敲诈老百姓。如果不听,我们知道了决不会饶你们!”

节振国又对伪警察所长说:“你派人报告日本鬼子,就说八路军端了警察所,枪缴了,各区乡保长缴来的款子也抢了,让鬼子找我来要。”

节振国故意在门口放了几枪,然后离开了伪警察所。

1939年秋末,节振国到平西 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翌年6月,他从平西回到冀东。节振国率领的工人特务大队越战越强,后改编为八路军第十二团一连,为开辟冀东抗日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7月的一天,节振国奉命在金庄截击日寇。烈日高照,战士们埋伏在青纱帐内,汗如雨滴,不久,南面、东面同时出现了敌人,经过一阵激战,南面的敌人被击溃,东面的敌人在阵地左侧抢占了一块机枪阵地,战士们一时不能前进。

节振国看见冲在前边的战士被机枪打倒,心如刀割,他发现敌人机枪阵地西边是一块高粱地,还有棵大槐树。他快速冲进高粱地,绕出槐树,一排子弹打死了敌机枪手,日寇逃窜了。

五十多具日寇的尸首倒在阵地上,节振国正和战士们打扫战场,收缴武器。槐树旁边青纱帐里一个受伤的鬼子小官手拿短枪瞄准了节振国,节振国忽然觉得左胸像扎了钉子一样酸麻,他支撑了一下,然后扑倒在地,壮烈牺牲了。那一年,他只有三十岁。

1940年8月,延安出刊的《中国工人》杂志,向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介绍了节振国从刀劈日本宪兵开始的英勇抗日业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节振国的英雄事迹被编成小说和现代京剧、拍摄成**在全国放映。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崔篆,(?——?),西汉河北安平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

崔骃,(?——92年),东汉文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人。崔篆之孙,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瑗,(77——142年),东汉书法家,河北安平人,字子玉,崔駰次子,著《崔瑗集》五卷。

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河北安平人,著述颇丰。

崔烈,(?——192年),东汉河北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平,生卒年不详。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崔洪,(?——291年),字伯良,西晋河北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

崔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鸿:字彦鸾,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白,濠梁(今安徽省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立,将陵(今山东省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敦礼,崔敦诗: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二人均为绍兴进士。敦礼著有《宫教集》、《刍言》。其弟敦诗文才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崔豳,唐代武城人,兄弟六人皆官至三品。四世同灶,和睦相处。唐玄宗谓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

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琳,唐代武城人。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

崔挺,北魏京师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崔玄暐,唐代博陵人。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后人称五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保卫局局长、国民经济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第78师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689团政治委员,344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兼新编第二旅政治委员,中共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华北局党校第四部主任、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班主任兼政治委员,铁道兵政治委员、顾问,第二炮兵顾问。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崔文斌(1917-1998),陕西省绥德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特务团连副政治指导员兼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陇东特委正宁县工委主任,镇远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新四军第6支队营政治委员,新四军第4师11旅33团政治处副主任,盱眙总队副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独立第1团政治委员,独立第4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6纵47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政治部主任,第71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4军71师改建为空军,师部和211、213团机关编为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任总队政委,212团调到北京编为警备团。1951年5月,编为空军15师,任师政治委员。1951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空15师入朝作战,编入志愿军空军序列,这支队伍刚组建,经过改装训练、学习组织飞行的程序和方法、6000米以下单机到大队的基本训练、团的编队训练、战斗使用科目训练,飞行员仅飞了20多个小时,1952年2月在空4师带领下升空作战,3月20日在空4师一个大队掩护下,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经过8次空战,1952年5月,空15师撤回吉林省公主岭机场休整,9月转场到东丰机场,保卫小丰满水电站。9月中旬,空15师接收米格-15飞机52架,随即进行改装训练和战斗科目训练。1952年11月,空15师再次入朝作战。空15师两次参战,共击落敌机51架,击伤16架,被击落41架,击伤37架。空15师涌现出3名二级战斗英雄:吴胜凯(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蒋道平(击落敌机5架、击伤2架)、韩德彩(击落敌机5架,其中击毙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回国后,任空8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崔建功,(1915-2004),原名崔日发,河北省大名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1938年6月任涉县独立团教导员时,改名“崔建工”,号“广运” ,意思是广泛开展群众运动,建设工农政权。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秘书处将他的名字错写为崔建功,他便顺其自然,沿用此名至逝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第73师政治部敌工干事等职。参加了山西永和、陕西桥板以及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29师新编第1旅1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处主任,第3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以及山东高塘东月寨、香城固、林南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第12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27旅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5军45师师长等职。参加了平汉、汲县、安阳、豫北、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45师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副军长,第14军代军长,后入南京军事学院上级速成系第一期学习,1956年毕业,任第13军军长,1960年11月指挥5个团21个营跨越国境进入缅甸,在东西长三百公里、南北宽一百公里的热带山地丛林,与缅甸国防军双边夹击滞驻“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经过80天的出国勘界警卫作战,消灭了国民党残军的“复兴基地”。后任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功勋。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崔毅(1930-——),山东省蓬莱县人,1945年加入中国***。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胶东军区分区连文化干事,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济南军区青年部助理员、科长、副部长,师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处长、处长、副部长、部长,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1993年退役。是中国***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崔 岑 ,1939年5月生,黑龙江肇源县人。大专文化。原任中共肇源县委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副处级)。于1999年6月退休,1963年8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双城市中等师范学校,1970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党员。曾任过小学教师、文教局科员、公安政法战线审判 员、刑事侦查员、侦查产科长、乡镇党委书记、县信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县政府调研员。在担任政法委副书记时,开始研究犯罪心理形成因素问题。几年来共撰写较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先后在黑龙江省《法学与实践》、吉林省《政法丛刊》、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制心理》等杂志上公开发表。撰写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理论文章,多次在《黑龙江日报》、《大庆日报》公开发表。1986年7月参加南开大学法学研究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法制心理研讨会,撰写的《贪污犯罪规律、心理特征与对策》一文在会议交流,于1987年被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出版的《法制心理科学与应用》一书收编,公开发表。1988年8月参加了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在深圳市召开的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在大会上交流,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奖。撰写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一文,已收入《中国法制心理研究》一书。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将十几年钻研犯罪心理科学科研成果,撰写的论文,编撰成15万多字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文集》出版。在1986年和1988年被黑龙江省法学会、心理学会吸收为会员。1996年7月中国预防青工犯罪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市召开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会议,被选为该会常务委员

崔 汉 ,1935年8月生。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任广西柳 州电视台副总工程师。自治区第六届政协委员。1958年在核工业部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是 中国爆炸物理电子学科创始人之一,曾获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1980年在航 天工业部机械厂研制了“高炮射击遥控模拟指挥训练设备”,该项目获1984年广州部队科技 成果一等奖。发表《爆炸物理电子学》方面的论文数篇,译有国外战术导弹技术和电视工程等篇文章。 崔 模 ,1924年10月生,河北宣化人。195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河北医科 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眼科专题 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第四届委员,省眼科学会第二届主任委员。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 4名。合作研究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获卫生部甲级科学技术奖、省科技三等奖;“眼底 新生血管”获省甲级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奖;“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枝”获省乙级医药卫生科研 成果奖;“河北省盲和低视力流行病调查”获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眶腔静脉瓣的观察 与测量的研究”获省卫生厅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进行性近视眼底后极部病变的研究”获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合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释义》获北方10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第 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参编高等院校《眼科学》教材。发表论文30多篇。

崔建发,河北安平人,现任安平代县长。

崔海霞(女),河北安平人,现任安平副县长。

(待续)

植物名称:柳树

学名:Salix babylonica

别名:水柳、垂杨柳、清明柳

科名:杨柳科

开花月份:不知

原产地:中国大陆南方

有无毒性:有

用途:不知

其它特性: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柔软下垂,性喜湿地,高可达20 -30 公尺,径50 -60 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 -15 公分,宽6 -12 公厘,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 -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 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台湾,约于明朝末年时引进,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

一、白皮旱柳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属杨柳科,落叶乔木,高达18m,胸径80cm;树冠卵圆形至倒卵形。树皮灰黑色,纵裂。喜光,不耐庇荫;耐寒性强;喜水湿,亦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瘠沙地、低湿河滩和弱盐碱地上均能生长。旱柳在我国分布甚广,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均有,而黄河流域为其分布中心,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乡土树种之一。

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在西北戍边时,从西安开始,过陇东,穿河西走廊,直到新疆北疆的伊犁、南疆的阿克苏等地,沿驿道栽植柳树。至今阿克苏等地保留着三抱合围的大柳树,人称“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写了一首诗:“大将筹边人未还,潇湘弟子遍天山。新栽柳树三千里,迎得春风度玉关。”可见旱柳在西北分布之广泛。

旱柳在陕北、关中、陕南皆有分布,关中、陕南多为四旁绿化,陕北则大面积成片栽植,为集中分布区。榆林市十二个区县随处可见,尤以靖边、定边、横山、榆阳最多,米脂、绥德、佳县等次之。根据榆林市林研所1987年的林业资源普查资料,全市旱柳面积为120万亩。现估计至少有140万亩,按每亩22株推算,共有旱柳3080万株,木材积蓄量是8316万立方米。由于旱柳扦插繁殖容易成活,生长快,喜水湿,耐干旱,抗风沙,因此,是我省防风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优良树种。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旱柳还有很多变种,按树皮的颜色,可分为黑皮旱柳和白皮旱柳。其中白皮旱柳在风沙区表现性状最为良好,与黑皮旱柳比较,主要特点是生长快,树干通直,抗逆性更强,出材率更高,具有更为显著的开发价值。白皮旱柳主要分布在靖边县北部长城沿线风沙区的四个乡镇,其中红墩界镇尔德井村是白皮旱柳集中分布的区域,总株数约15万株。

二、白皮旱柳的优良特性和开发价值

旱柳清新秀美,淡雅大方,抗逆性强,无论在风沙肆虐的沙漠戈壁,还是在烈日如火河滩洼地,都有旱柳顽强秀美的风姿。特别是在万木复苏之前,率先吐绿,向人们报道春日信息,因而很惹人喜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园林及城乡绿化树种。

首先,旱柳是陕北优良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在严峻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筛选保留下来的优胜者,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及耐干旱、耐瘠薄、易成活、经济价值大等特点。要在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提高造林绿化成效,关键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让乡土树种“当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物的多样性,才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反之,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不仅不利于提高造林绿化的效益,而且还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例如上个世纪末,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因主要栽植了大量的速生杨树,“三北”防护林建设曾出现了“杨家将”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好景不长,十多年后,这些杨树不但对水资源造成大量的消耗,而且因树种单一,抗病性和适应性差,这些曾花费了巨大人力和财力栽活的杨树,绝大部分都被害虫“天牛”啃食得体无完肤,大大影响了防护林的效益。旱柳是我国原生树种,也是陕北地地道道的乡土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十分广泛,急需林业科技工作者经过认真优选后,进行大力推广。

其次,旱柳是陕北造林的先锋树种。所谓先锋树种,就是裸地上抗逆性最强、生长最优良、最先郁闭成林的树种。要在干旱少雨的陕北地区取得绿化造林的大面积成功,选择先锋树种造林是关键。旱柳是陕北造林的先锋树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抗干旱,抗风沙。旱柳在年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依然存活,在海拔1200—1800米的白于山黄土梁区,仍有散生旱柳存活,可见旱柳耐旱性能之良好。在长城沿线风沙区,全年五级以上大风50多次,最多达127次,最大风力九级,在“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难出全”的条件下,旱柳仍以顽强的生命力,生机勃勃地绽芽吐绿。二是抗严寒,耐高温。旱柳以耐寒而著称,旱柳生长的极端低温可达-28℃,因此民谚有“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之说。在极端高温40°左右,旱柳依然健壮生长,而无日灼,表现出耐高温的特性。三是耐瘠薄,耐盐碱。旱柳之所以在沙区能健壮生长,与其耐瘠薄、耐盐碱性能有关,无论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极少沙地上,还是在PH值75左右沼泽地、盐碱滩地带,旱柳仍然可以顽强的生长。四是易繁殖,寿命长。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形容柳树容易成活的特点。旱柳一般很少用种子繁殖,而采用扦插造林,简便易行,成活率很高,因此旱柳具有“空中苗圃”之称。旱柳的寿命一般为100年左右,最长可活到1000年。靖边县红墩界村彭家洼小组有600年左右的大柳树200多棵,最大的柳树可以五人合抱,围径达75米,胸径达25米。这些柳树已老态龙钟,然而枝条健壮,生机盎然。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多次遭到雷击,被劈为两半,或剁为三节,而老树落地生根,生长出健壮的枝条,依然绿树成荫,令人叹为观止。

第三,旱柳是陕北重要的生态树种。旱柳是长城沿线风沙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流动的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的沙丘链上,采用旱柳造林固沙,3—5年可以固定沙丘,或显著降低沙丘高度,保持水土。若采用旱柳与沙柳、踏郎、花棒等灌木树种混交造林,防风固沙效果更好。我们在红墩界乡尔德井村调查发现,严重的风力侵蚀,使盘根错节的柳树根系暴露高度达1米有余,而柳树依然坚如磐石,巍然屹立。在陕北营造大型防护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中,旱树是重要的造林树种。特别是经过“头木”作业后的旱柳,树冠高大浓密,宛如一道道高大的绿色屏障,减缓了风速,起到了阻截风沙的显著作用。

第四,旱柳是陕北重要的经济树种。旱柳全身都是宝。其根、杆、叶、花、皮均有较大开发价值。

旱柳是“空中牧场”。据分析,旱柳树叶含粗蛋白质111%。粗脂肪 211%、粗纤维1196%、无氮浸出物5413%。钙057%。磷008%。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柳树叶的营养成分其主要指标高于一般牧草,而且粗纤维比一般牧草低,而且旱柳叶没有毒性反应,适口性好,牛羊食后,能增强免疫力,膘肥体壮,是沙区今后大力发展畜牧业主要饲料来源之一。

旱柳是“空中森林”。旱柳木材轻软,耐水湿,是制造家具、小型农具、火柴的优良材料。同时又是制造胶合板、造纸的优质原料。陕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旱柳“头木作业”的技术,把生长健壮的柳树截头平茬,然后萌生出端直的柳杆,5—7年形成椽材,每株可产椽材30—100多根,再过3-5年二次平茬,周而复始,一年栽植,永续利用,少则百年,多则几百年,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故有“家有百株柳,吃穿不用愁”的谚语。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万丰泉自然村,全村仅17户人家、72口人,就有柳树5300株,户均300株,年均可产柳椽15万根,产值可达3万元,人均柳椽收入达400多元。彭家洼自然村村民曹兴仁,全家两口人,有旱柳1000多株,年均产柳椽3500多根,年均柳椽收入可达7000多元。旱柳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旱柳是“空中药园”。我国利用柳树的皮、枝、叶、花絮治病由来已久,仅《本草纲目》便收载了15项之多,其皮有主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的功能;枝“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骚痒”;叶有“恶疥痂疮马疥,煎煮洗之,立愈”之功效;花絮有主治“风水黄疸”之功能。从柳树中可提取制造阿斯匹林药物之原料。据最近报道,柳树根、皮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是化疗抗癌的很有希望的辅助药。化疗治疗癌症常会使体内的白细胞下降,但配上柳根、皮服用后,则会使白细胞回升,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第五,旱柳是重要的景观树种。旱柳历来为我国人民的喜爱,其柔软嫩绿的枝叶,丰满的树冠,优美的树型,加之最易成活、生长迅速、发叶早、落叶迟、适应性强、净化空气效果好等优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园林及城乡绿化树种,深得人们的喜爱。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咏柳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篇,都以极尽之笔写出了柳树的风姿风采。一代伟人毛泽东诗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借杨柳描写了新中国人才济济、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足可见国人对旱柳喜爱之情。

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柳树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各种地方都适合。

垂柳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北方也有栽培,是一个广布种,适应性非常强,引种成功的杂交柳适应性也很强。耐水湿,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喜光,不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杂交柳在含盐量05%的海涂上也能生长。

主要害虫:金龟子、刺蛾、天牛。

防治:金龟子,敌敌畏或甲胺膦800~1000倍稀释液喷治;刺蛾,氧化乐果和久效磷800倍液喷治;天牛采用40%氧化乐果打孔注射。

“旱柳”,属于杨柳科柳属(SalixmatsudanaKoidz)。它耐寒性较强,在年平均温度摄氏2度,绝对最低温度摄氏零下39度条件下,无冻害。喜欢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河滩、沟谷、低湿地能成林、成材,在干旱梁地、沙丘地造林成活率低,植株容易干梢死亡或长成小老树。在粘土及积水低湿地易烂根、枯梢死亡。在含盐量03%的轻盐碱地上可生长。

名称:垂柳

科别:杨柳科 Salicaceae

学名:Salix babylonica L

别名:垂杨柳、垂枝柳、倒挂柳

叶 :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1公厘,边缘有细锯齿。

花 :每年的2~3月开花,花序是属於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

果实:蒴果。

种子:上面有毛。

落叶乔木。原产中国大陆,高10--l6公尺。树皮深灰色,干粗大;小枝细长,柔软而下垂。主供庭园树、遮荫树或行道树。

  井姓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陕北一带。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现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农氏后裔。在古史上出现很早。最早的姜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国家在河北邢台一带;西周时井姓望族大都分布陕西周原;而事实上在米脂县就有井姓人家因为族灭分而为五jing。jin;姓的传说[京景荆金靳],那里也有山上的古迹叫“五分路”。事实上在“京景荆金靳”这五姓活跃的历史时期,而其本源之姓井却很难发现。我们不了解这个姓分出五姓之后到底隐藏的多久,但是至少也有一个朝代的历史之久,怎么恢复起来的,应该也有传奇的故事吧。在近代,结束清政权的人就是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其胞兄井岳秀在20世纪30年代镇守陕西榆林号称"榆林王",是个一等一的“土皇帝”。现在的井姓多保留在陕西和辽宁,占井姓的五分之三。

  井姓起源有:

  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取吉利的意思作为姓氏。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

  二、出自姬姓,周公四子邢侯之后见杨宽《西周史》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为姓氏。见《穆天子传》。

  三、始于春秋,是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的。春秋时,虞国有个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详),称为井伯。他的后代就用封邑名“井”作为自己的姓氏。

  四、井姓与百里姓同宗。周代时,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虞国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为井邑的首领。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井伯的子孙,有的姓井。井伯又有个后代,叫井奚,后来到秦国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为百里邑的首领,被人改称为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也以封地为姓,世代姓百里。所以井姓和百里姓的老祖宗是一个。见《姓源》。

  五、和尔钦氏Hercin Hala 本蒙古姓氏,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又作合答斤、哈塔斤、合底忻,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阿兰豁阿的第三个儿子不忽合答吉,组成的部落,世居扬什木(又作阳石木,蒙古游牧地,博古罗特氏、和尔钦氏、喀克锡哩氏、锡尔弼氏、锡喇德氏世居地,辽宁省彰武西),后冠汉字姓井。

  井姓典故

  源自炎帝;望出扶风。南阳曾拒五王远权势1;为官三科称贤能2。 注释:1东汉太学生井丹,字大春,郿人。博通五经,生性清高,不结交权豪,曾拒五王之邀,闭门隐居,读书自乐。2明代给事中井田,字九畴,邢台人。任户、兵、刑三科给事中,以贤能著称。 六郎赞襄,政令维亲感戴3;五经博洽,京师传说纷纶4。 注释:3宋代官吏井纲的事典。 4东汉太学生井丹,博通五经。时有“五经纷纶井大春”之谚。

  伤心痛哭几无泪;悲楚行吟尽是忧5。注释:5近代名人井勿幕自题联。井勿幕曾参加护国运动。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县三合乡人,生于1888年2月12日,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冬,15岁的井勿幕远渡重洋赴日留学,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同时,他很想陕西也尽快成立这个组织,遂向孙中山请求回国,孙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动,便同意其回国的请求。回陕后,他便奔赴渭北各县,宣传同盟会纲领,秘密发展了30多名成员,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从此,反清的火种在三秦大地燃起!

  辛亥革命前夕,陕西反清浪潮汹涌澎湃,这与井勿幕的精心策划、积极奔走是分不开的。 1906年夏秋之后的两三年间,他又曾两度赴日,除读书并筹建同盟会东京陕西分会外,他又于1907年2月回国并亲自去南方会见了黄兴和秋瑾,了解革命形式。后即赴日向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吴玉章做了汇报,这次在东京住了一年,一面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潮,一面筹划陕西籍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他以“大无畏”、“侠魔”等笔名发表许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声援国内反清斗争。1908年秋,“蒲案”爆发,井勿幕遂在《夏声》杂志第八号发表了《蒲案感事》一文,揭露蒲城知县李体仁封闭学堂,毒打师生,违法滥刑,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清政府最终将李体仁革职查办。1909年春,于右任因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被上海英租界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声》上发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呼吁社会舆论支持正义,引起国内外的震动,英方最终只好释放了于右任。尤其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政论文章《二十世纪之新思潮》一文,盛赞社会主义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以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天之大浪来者,即此社会主义新思潮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省乃至全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最终被袁世夺了胜利果实。而此时同盟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的人倒向了袁世凯。但井勿幕始终坚持革命,坚决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5年12月,袁世凯阴谋称帝,反袁怒潮席卷全国,蔡锷将军首举义旗讨袁。井勿幕在上海同熊志武等人商定反袁,随即赴云南参加反袁斗争。历任参谋和前敌总指挥,转战四川沪洲、叙府一带。后来他策应陕西的反袁护国斗争,乔装商贩徒步回陕。此时袁世凯在全国的一片唾骂中忧惧而死,但陕西仍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爪牙陈树藩控制。井勿幕十分气愤,旋既赴京联络革命志士,开展反对陈树藩的斗争。1917年12月,陕西国民党革命派响应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号召,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废弃《临时约法》,成立靖国军,打响了护法战争。于右任被陕西的国民党人士从上海请回,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分兵六路进攻陈军。陈树藩惊慌失措,请井勿幕以调解人身份去三原,企图借井之声望分化瓦解靖国军。井勿幕素孚众望,加之靖国军多系井之旧部,所以他一到三原就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一时间士气大振,陈树藩更加恼火。 1918年10月,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军长叶荃率部援陕,到达第一路军郭坚驻防的凤翔县。11月中旬,井勿幕一行前往凤翔慰劳叶部,当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经兴平时,忽然接到郭坚来信,约井勿幕于21日赴兴平南仁堡参加军事会议。井勿幕明

谁知道桂姓家谱

▲桂姓族谱信息:http://memnetorcom/wjx/zframeaspid=274&name=桂▲桂姓在线族谱:http://memnetorcom/search/allvisitasptag=4&firstname...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