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一共有几位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佛教中一共有几位佛?,第1张

佛教中一共有9位佛。

分别是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师佛,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历史派别

原始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自佛陀入灭百年后起,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南传佛教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后,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诸派向南传播,盛行于斯里兰卡,遍传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称为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属于巴利语系,故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佛教。

现代中国南传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参见傣族佛教。

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故亦称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

北传的佛教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印度大月氏贵霜皇朝等时代,其势力范围曾直接覆盖到西域诸地,与中国西部边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直接传入中国南方,如达摩,真谛等大祖师,均从海路直接来到中国在广州登陆后北上。

扩展资料

汉传八宗

禅宗

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于少室山阴密林之中。故而得名。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义帝为佛陀禅师修建,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萨提达摩来此,于寺凝修壁观,建立禅宗,历代屡次重修。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建于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1125年)题字,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慧可塑像。

匡救寺,位于河北成安县,禅宗二祖慧可说法之处,相传达摩曾在此为二祖说法。

山谷寺,又称乾元寺、三祖寺。位于二安徽潜山西北三十里的三祖山,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讲经说法,寺庙有僧璨大师塔。

真觉寺,又称东山寺,位于湖北黄梅东北二单的冯茂山上。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曾居于此。

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南六十里处,原名宝林寺。禅宗六祖慧能开法于此。寺内有六祖肉身塔,供于六祖殿内。

“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简称,意译为修习方法,禅宗以“禅”概括佛教的修行实践,“静虑”。禅原本是佛教普遍奉行的一种故而得名。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发展最成熟的一个宗派。

天台宗

祖庭——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 

三论宗

祖庭——陕西西安户县草堂寺、江苏省南京市郊栖霞山栖霞寺

法相宗

(慈恩宗)祖庭——陕西西安的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陕西长安区的兴教寺

华严宗

(贤首宗)祖庭——陕西西安长安区的华严寺

律宗

(南山宗)祖庭——陕西西安净业寺 

密宗

(真言宗)祖庭——陕西西安的大兴善寺和青龙寺

净土宗

(莲宗)祖庭——陕西西安的香积寺、江西庐山的东林寺、山西交城西北石壁谷中的玄中寺

-佛教

初学佛的人,看见佛法内,有所谓大乘、小乘;有所谓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乃至所谓俱舍成实等宗;已觉得歧路多歧,不知何从措足。再加想求得一位善知识,能原原本本不党不偏的,将各宗各派的概要,开示一下,真不易得。便是想求得这样解说各宗宗旨的一本书,也不易寻求。初学者的这种困难,实在不小。 原来佛法的目的是求「觉悟」;可是在求达到「觉悟」底目的地以前,必定有许多途径,也可说是求达目的底方法和历程。在佛教底目的上,原是一样;在途径上,自不妨有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真言戒律俱舍成实等宗的不同。所以法相宗的求觉悟,有法相宗的方法和历程;三论宗求觉悟,有三论宗的方法和历程;其他各宗,亦莫不皆然。佛法既有了这许多的途径,于是佛法的上面,就有了这许多的宗派。 佛法在印度,小乘虽有部执之分,大乘虽有空有之辩,却并未立许多门户;到中国后,才宗派繁兴。隋唐以来,各宗的着述和流传的法门,大都各具有本宗的特质;及至今日,宗派划然,各宗有各宗的内容,各派有各派的藩篱。尤其是各宗派传来的源流,若不加以考察,决不能得根本的明白:如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翻译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研究三论的,就成为三论宗;罗什法师又翻译了成实论,后来研究成实论的,就成为成实宗;慧远法师在庐山念佛,后来这一流,就成为净土宗;梁代菩提达磨祖师,所传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谓之禅宗;隋代智者大师,依着法华智度等经论,成立天台宗;唐代玄奘三藏,翻译解深密经瑜伽唯识诸论,成立法相宗;又翻译俱舍论,成俱舍宗;南山道宣律师,成立四分律宗;贤首国师,立华严宗;善无畏金刚智,传出了真言宗;还有昙无谶所传的涅盘宗,菩提流支所传的地论宗,真谛三藏所传的摄论宗等等。最多时有十六宗派之多,其中也有不久绝响的,也有融入他宗的;到现在普通常说的:所谓教下,就是指天台宗;所谓宗下,就是指禅宗;所谓律下,就是指律宗;这三宗以外,多已授受无闻,经籍不完。若要研究各宗的概要,应先明了各宗承传的源流,盛衰的背景;然后再辨别他们的内容。 既然各宗随时兴起,各宗要发扬本身的精妙,少不得就有判教一法。现在通常所说的:俱舍成实二宗是小乘。四分律原也是小乘,而自从南山律师义宗唯识,就变成通大小乘了。法相是大乘有教,三论是大乘空教,这二宗争论最多。天台华严自标位置,在法相三论两大乘之上;天台就谓之一乘圆教,华严更谓为别教一乘;禅宗是顿教,净土是他力教,真言宗是秘密教;这三宗又别有境界,不同恒蹊。这还是粗讲大略,再详细说各宗本身内部:天台还有山内山外之争;南山还有会正资持之异;三论法相,皆有新古;五家七派,皆是禅宗。若讲「宗宗皆是求觉悟的途径」的话,我们究竟走那一条途径求觉悟呢? 我原也是初学寻不着门路的人:见着人学法相,也跟着去学法相;听人说念佛容易,也曾跟着念佛;忽然又出了几位密教大阿梨,一般人都惊叹着神异,我也曾跟着学诵真言,学结手印;连那些无宗无派随便谈说的比丘大德,在家菩萨,我多也曾跟着众人膜拜随喜;不是我见异思迁,老实说,我本来也并不明白这些宗派是怎样的一回事;我学了许多时,依然不了解我到底要怎样学是好。我看看同学们也有感于同样的困难,渐渐退了初心的;也有起初很勇猛,后来虽还持续着,却勉强得有些不见兴味。所以我深深的觉得:初学佛的人,真有先当明了各宗大概之必要。纵然你从上入手,丢开各宗,直接研究经论;然而一看注疏,各宗有各宗的见解。从好的方面说,各有发挥独到之处;你若不明各宗大要,就不易领会。从坏的方面说,各有门户偏执之谈;你若不明各宗大要,也就难免误会。 所以我就展开大藏,想寻一本说明各宗大要的书,却寻不着。后来得着一本日本凝然着的八宗纲要,研究了些时。但是杨仁老,还是说这本书,初学不易懂得;日本的境野黄洋,讲解这本书多年,他又说这是凝然大德早年之作;在现在人,自觉不甚满足,且无甚兴味。因此我又向日本大肆寻求,日本佛学校内多有这一门功课,这一类谈佛教概略的书,可就多了;他们又时常闹些什么佛教统一论哪,原始佛教说哪,也时引起不少的诤论。我自信是个钝根,一点儿新异的议论,都不敢接受;遇着事实,就要查查史传;凡有疑义,就要对对经论;随时抄记的不少。现在整理一下,自己看看,很像明白我将来应当怎样修学才对。这原算不得目的地,也算不得道途车乘,只好算是旅行指南;就名为入佛指南罢!藉此看看各种道途的远近,和各式车乘的快慢,公之于世;不知初学的人们看了,也能解除点迷闷,寻着个求觉悟的道路与否?同时我有尊重声明的:我还是个未登途径的人,我决彀不上说专弘某宗,偏党某派;并且这个题目虽似不大,却有遍搅十二部教海,二千余年历史的意味;我一个初学的人,错乱必多,还望诸同学者指正! 我们想要在各种学佛的途径内,找一条自己修行的道路,那我们就当先明了各种途径的大概。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先明了各宗的大概;然后才好打定主义,从那一宗修行的法门去修学。 要明了各宗的大概,须知各宗有各宗的历史,各宗有各宗所依的经论;各宗有各宗的判教,各宗有各宗的教义,各宗有各宗的行证,各宗有各宗的果位。我这一篇入佛指南,就是拿这些纲领做题目,共分大乘小乘戒律三章。大乘的里面,包括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律七宗;小乘的里面,包括俱舍成实二宗;戒律便是律宗。每章并将各宗的历史依经判教等等,一一分别,加以叙述。 为什么先述大乘后述小乘呢?一则执笔者经验,往往向人谈佛,自五比丘十大弟子四谛十六行相二部二十部等等顺序谈来;听者不俟谈到马鸣龙树法性法相,便早觉索然兴尽,昏然欲睡了。若先从大乘谈起,到后来他反格外注重原始的教义了。一则现前中土,流行着的是大乘;譬如指示途径的人,就当从行者现前的脚下讲起;所以就先从大乘讲起了。 再说大乘和小乘的分别:自来有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之说,这必须先细领会。因为明了三法印与一法印,不独大小乘的分别可以明了,全部的佛教,也可略窥概要。在经论中说三法印的,如成实论说: 「佛法中有三法印:一切无我,诸法无常,寂静涅盘。此三法印,一切论者,所不能坏,以真实故。」 说一法印的,如妙法莲华经说: 「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分别说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的,如大智度论说: 「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由此看来,小乘的教义,是不出无常无我涅盘三种法印的。大乘的教义,是不出一实相的法印的。我今依照小乘经论的教旨,试作三法印的几种解说: 第一,万法为实有,诸有情等,起惑作业,感受着老病生死的苦恼,于生灭流转的现象上;而说此无常之道,令使觉悟,趣得解脱;此种教法,就契合了无常法印。 第二,既然勘破了一切万法,生灭无常;那么七情六欲,我见我爱,皆不应有;说此无我教法,令使觉悟,趣得解脱的;此便契合了无我法印。 第三,令使明白了无常之理,断除了我执等惑,脱离那生死轮回的苦恼,而令得到寂静涅盘之果的;此便契合了寂静的法印。 第四,以上契合了三种法印的小乘教法,较诸一切其他的外道,实在是高出亿万不可称量;但是在佛法的里面,论教义的澈底,和化他的妙用上,这三种法印,较诸大乘的一实相印,似乎尚有些不及之处。此其所以称为小乘的法印。 我再依照大乘经论的教旨,试作一实相印的解说: 「实相」这两个字,本是表示佛法圆满的理体;所谓真实之相、无相之相。以万法为假有,以说生灭,复以万法为非无,说不生灭。说一切为虚空,以求出世的真谛;又说一切为不空,以扬世间的教化。所谓「真如」「中道」「菩提」「般若」「圆觉」「如是」「法界」「阿字」「法性」「一法句」「涅盘妙心」等等的名词,都是实相的异称。法华经说:「观诸法如实相」。又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以实相的境界,本是不可说不可思议,所谓「言语道断」的便是。以不可说而强以言说,自有许多不合之处,此则唯证能知,应请诸同学者加以鉴谅! 但是我们对于大乘的一实相印,和小乘三法印的异点,却很可以辨认:第一就是小乘说诸行为无常,大乘于说万法为不常之外,却还认他是不曾断灭。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却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盘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盘无住。大乘之所以异于小乘,都是因为契着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所以为辨证大乘的教法,而有一实相印。 从各宗的里面,根据这「三」、「一」两种法印,来印证他孰为大乘孰为小乘的教法。那么,俱舍宗说法有我空入无余涅盘的;成实宗虽说人法二空,但只断见思惑而未断所知障,尚以一灭谛为归趣的;这就谓之小乘。法相宗所说的真如菩提,三论宗所申的般若,天台宗所明的如是,华严宗所说的法界,真言宗所说的阿字,禅宗所证的涅盘妙心,净土宗所入的一法句;这都是实相的理体,就谓之大乘。还有戒律一宗,原以业感为缘起;从南山律师开宗以来,却以心识为戒体;所以就通于大小二乘。 如此三法印与一法印,不独大乘小乘所由分别;便是整个的佛教,也可藉此认清。所以我特地在此先行说明,下面便好详述属于大乘的七宗,属于小乘的二宗,及通于大小乘的戒律宗了。

客家每到七月七拜的三太祖师是指客家人敬奉的观世音菩萨、伏虎禅师、定光古佛。

“三太祖师”一位是华夏祖先神农氏,一位是佛家的文殊菩萨,第三位却是闽西宁化人、据称会降龙伏虎的伏虎禅师叶惠宽。

观世音菩萨,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伏虎禅师(~962)北宋时佛教高僧,本姓叶,法名惠宽,宁化县人。在汀州开元寺出家为僧,遍游诸方丛林,访师学道,领悟佛家要旨,然后返汀。时境内虎豹出没为害,据说他以解脱慈悲力驯服虎豹,于是众称之"伏虎"禅师。南唐保大三年(945),伏虎禅师途经平原山,见左右有龟峰狮石,便在此创建普护庵。庵侧有一吊军岭,山高无水,行人苦渴。据传他在盘石上,用锡杖叩击出水

定光古佛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普遍的,定光古佛的化身是唐末宋初的高僧,俗家姓郑,名自严。祖父仕唐,为四门斩斫使;父任同安令,故为同安人。年十一出家,投汀州契缘法师席下,年十七游豫章,入庐陵契悟于西峰圆净大师。得道后在汀州地区传法。

不一样,首先说下佛家的上香方式;一柱香为心香,适用于打坐入静时所用,有助于修心及与上师沟通,接受佛菩萨赐予的智慧及法门!三柱香为佛家最为正统的上香方式,佛教讲求尊佛,法,僧三宝,所以三柱清香是佛教的最普遍及正统的上香方式,三支香分开插入香炉,而非一起插入,先插中柱香,在插右侧,左侧!四柱香为后来堂口演变的上香方式,在佛教三柱清香的基础上,在中柱外加上一柱护法香,这柱香是给自己家的修佛护法所上,也就是仙家师傅及自己的在堂宗亲所上,让他们随佛一起吸收香火,同时亲近佛法,这种上香方式一般都是出马出道的堂口才用,早上及中午在中柱外加一柱香,晚上在中柱内加一柱香,晚上于中柱内是代表晚上了护法该休息了,所以上此次香后,今天就不再看事了!再说下道家的上香方式(也就是上方仙,神堂,道堂):道家的上香方式很多,也很复杂,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法门和香阵,在这里只简单说下我知道的及普遍的!道家最位基本的上香方式也是三柱清香,道家至尊是三清祖师,所以我们上三柱清香!出马堂口一般都是给道堂上九支香,是因为一个大的道堂,里面书写了若干位上方神明的尊号,要给众多神明供养香火,三柱太少,所以要上一个香扎(香山),就是把一把香放在一起上,九又是最大的数字,把九支香放在一起也有另一个意思,一个上方堂要心齐才能看病查事,所以把香插在一起,讲求团结合力共事!道教的香阵还有北斗七星阵,也是大多数出马堂口立堂时拜七星所用,依据北斗七星的排列在香炉里排出七支香即可!另外,出马堂口常用的还有八卦接仙阵,十三将门阵,等等,这些依个人缘分会有自己家师傅去教授,在此不多言明!接下来讲下仙堂的上香方式;正常成型的正规仙堂一般都是上九支香,和上面讲的道家九支香的上法及意义是一样的,吉林及黑龙江也有上十二根的,香炉后面中间三柱,左右各三柱,前面再三柱,这个我不是十分了解,所以不好给各位详细的讲解!保家仙上香是上,五,七,九支,五支是刚成型的保家堂,人马还不是很多,所以五支即可,慢慢的堂口传给后辈,演变到七支,九支,上九支时证明这个保家堂口人马已经很多了,说白了,就是离出马不远了,所以,正常保家堂还是以上七支香为主,其实,给仙堂上香上几支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给足未修成的仙家香火即可,又不能直接一把抓,最起码得讲求礼仪,无礼不成堂!另外,祖宗宗亲上三支清香即可!1、常香,天天上,早一次晚一次或者只早一次。

  2、时香,一般只初一、十五上香,早一次晚一次或者只早一次。还有重大节日要上香,象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等等。一般在初一、十五及重大节日也要上供,我不说上供,因为那就是给活人看的,有的仙类也讲排场,劳民伤财的事儿。

  上香时一次要同时点燃几支香。下面只是个人经验,也许有错误,欢迎朋友们指教。1支香,是给太上老君或地藏王菩萨上的,还有就是一支香招鬼。2支香,道教的太极阴阳,布阵用的。3支香,佛前三柱香,有人说是三世佛,有人说是三方佛,最常用的就是三支香了。

  4支香,3支为佛的或为仙的,1支为自己的。5支香,3支为佛或为仙的,1支为自己,1支为子孙。6柱香,两个仙家,一个要3柱,二个就6柱了。7支香,道教七星北斗阵,布阵用的。8支香,道教八卦阵,布陈用的。

  9支香,三个仙家就是9柱了,当然9柱也是九龙阵布阵用的。其余还有10柱、12柱、28柱等等,大部分都是道教布阵所用。还有一种是把香,就是顺手抓一把,也不用数,10来支或20来支吧,一起点烯。。

  。顺便提一句。6支香和9支香也不是单指几位仙家要几个3柱香,古代6属阴,9属阳,阴阳两气,所以现在延续下来6和9都是吉利数字,所以到底为什么要上6支或9支,我也没研究透。

  请几支香一般都是当初立的时候仙家自己来要的,我家以前就是五支,酒杯一般要三个,如果供奉关公就要给关公供奉一个,筷子按照仙家一共几类用几双,必须是红的,荤的鸡蛋最好,因为都爱吃,有的爱吃花生米,最好别上猪肉类的,据说仙家吃了头晕.。

第一,文殊师利菩萨。他是七佛之师,在很远劫之前已经成佛,他化身为菩萨,是为了辅助七佛教化众生。到达一念圆觉的境地之后,所有一切都是平等的,成佛与不成佛,本来也没有区别,佛与菩萨,也是没有区别的。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着智慧成就。

第二,普贤菩萨。大行大愿普贤菩萨,就是在悟了道得到智慧成就之后,入世修行。有人说禅宗的修行,容易落入小乘的境界之中,得偏空之果,并不能修得菩萨道。但是达摩祖师的禅,有理入和行入,理入就是要悟得智慧成就,达到这个境界后,就要入世修菩萨行。因此在圆觉经中,普贤菩萨是紧跟在文殊师利菩萨之后的。

第三,普眼菩萨。佛家有千手千眼的菩萨,手代表的就是手段和方法,眼代表的就是智慧方便,千手千眼,正是有各种手段和智慧的意思,要想入世修行,就非得要有超于常人的智慧和本领了。因此大乘菩萨们,并不排斥所谓的其他外道的法门,一切都是为了方便教化众生。这也就是普眼菩萨说代表的道理。

第四,金刚藏菩萨。金刚藏有两重意思,一是不为外界的示现的一切说迷惑动摇,二是粉碎外界的邪魔外道。在有了千手千眼的方便之后,经过修持,才可以达到金刚藏菩萨的境界,也就是颠扑不破的境界。

第五,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未来佛,在这一世,弥勒菩萨是在欲界天的中心的兜率天的天主,《瑜伽师地论》就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的内院所说之法,印度的无著菩萨在夜晚入定的时候,到了兜率天的内院,得以听闻弥勒菩萨说法,出定后将所听之法记录而成为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

第六,清净慧菩萨。想要成佛,就首先要得到清净智慧。有了清净智慧,才可以得到威德自在。

第七,威德自在菩萨。文殊菩萨曾说过:“我为法王,为法自在。”这就是真正的大威德大自在。

第八,菩萨。法音清净,辩才无碍。只有深入经藏之中,才能修得智慧如海,这也是由于多生累世的修行和说法的功德才能得来的。

第九,净诸业障菩萨。修行的人都想消除业障,但是业障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消除的,只能一步步来。

第十,普觉菩萨。

第十一,圆觉菩萨。把业障都消除干净了,就可以得到普觉和圆觉等妙二觉,也就是达到了如同佛的境界。

第十二,贤善首菩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贤善首菩萨的含义。

十二位菩萨的名号,代表了不同的表象,也代表了十二种修行的法门。而这十二位菩萨名号排列的顺序,其中只有深意。

1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可以说是佛教的祖师爷。

2达摩,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二十八代禅宗传人,他从古印度来到中国传授禅宗,成了中国禅宗的祖师爷。

他们两个相隔差不多一千年。

观音真正的诞辰日应该是每年的农历

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出生日

农历六月十九观音出家日

农历九月十九观音成道日

农历正月初一 天腊之辰

农历正月初一 元始天尊万寿

农历正月初一 弥勒尊佛布袋和尚佛诞

农历正月初一 接神、迎喜神,出门走喜神方

农历正月初一 放爆竹,以避山燥(xiao,同魈)恶鬼

农历正月初二 车公诞

农历正月初二 拜财神

农历正月初三 孙真人诞

农历正月初三 真武大帝诞

农历正月初三 拜天地神

农历正月初四 箸筒姑娘诞

农历正月初四 灶神下降

农历正月初四 孙天医真人千秋

农历正月初五 财神诞

农历正月初五 路头神诞

农历正月初五 定光佛圣诞

农历正月初五 接财神,迎五路财神、关帝

农历正月初六 清水祖师诞

农历正月初六 九天玄女圣诞

农历正月初七 仁日

农历正月初八 谷王诞

农历正月初八 白衣观音诞

农历正月初八 江东神圣诞

农历正月初八 五殿阎罗王圣诞

农历正月初八 拜本命星辰“顺星”

农历正月初九 玉皇大帝诞

农历正月初九 汉闽越王诞

农历正月初九 拜天公玉皇大帝

农历正月初十 土神诞

农历正月十三 温许二公诞

农历正月十三 刘猛将军虫王爷诞

农历正月十三 关圣帝君飞升

农历正月十四 迎紫姑厕神。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 上元天官圣诞

农历正月十五 张天师张道陵诞

农历正月十五 门丞户尉诞

农历正月十五 佑圣真君诞

农历正月十五 临水夫人陈靖姑千秋

农历正月十五 金天娘诞

农历正月十五 三一教主诞

农历正月十五 盘古圣诞

农历正月十五 灯节

农历正月十六 绥靖伯诞

农历正月十六 三王公诞

农历正月十九 门官土地诞

农历正月十九 长春丘真人诞

农历正月二十 招财童子诞

农历正月廿三 喇嘛“打鬼”

农历正月廿四 雷都光耀大帝圣诞

农历正月廿五 满族仓廪神诞

农历正月廿六 庇佑财神诞

农历正月廿六 观音开库

农历二月初一 太阳升殿之辰

农历二月初一 勾陈诞

农历二月初一 初殿诞

农历二月初一 一殿秦广王千秋

农历二月初一 中和节

农历二月初一 拜太阳星君

农历二月初二 土地诞

农历二月初二 孟夫子诞

农历二月初二 济公菩萨诞

农历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土地爷千秋

农历二月初三 文昌帝君梓潼神圣诞

农历二月初六 东华帝君诞

农历二月初八 三殿宋帝王圣诞

农历二月初八 六祖禅师诞

农历二月初十 土神诞

农历二月十二 花神诞

农历二月十三 洪圣爷诞

农历二月十五 太上老君诞

农历二月十五 精忠岳元帅诞

农历二月十五 三山国王千秋

农历二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圣诞

农历二月十六 开漳圣王诞

农历二月十七 新竹都城隍公爷千秋

农历二月十八 四殿五官王诞

农历二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诞

农历二月十九 玉女娘娘诞生

农历二月二十 普贤菩萨诞

农历二月廿一 普贤菩萨圣诞

农历二月廿五 玄天上帝诞

农历二月廿六 真武大帝圣诞

农历二月廿七 东岳大帝

农历三月上旬 清明鬼节,上坟扫墓,拜众鬼。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

农历三月初一 二殿楚江王诞

农历三月初三 北帝诞

农历三月初三 玄天上帝万寿

农历三月初三 蟠桃会,纪念王母娘娘

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去江边洗涤污浊,以消灾除邪

农历三月初四 张王爷诞

农历三月初六 长老诞

农历三月初七 何仙姑诞

农历三月初八 六殿卞城王诞

农历三月初十 土神诞

农历三月十二 中央五道诞

农历三月十五 医灵诞

农历三月十五 玄坛诞

农历三月十五 保生大帝吴真人千秋

农历三月十五 中路财神赵公元帅圣诞

农历三月十五 女娲娘娘寿诞

农历三月十六 准提菩萨佛诞

农历三月十八 中岳诞

农历三月十九 太阳星君圣诞

农历三月二十 注生娘娘千秋

农历三月廿三 天后娘娘妈祖圣诞

农历三月廿六 鬼谷先师千秋

农历三月廿七 车大元帅诞

农历三月廿七 七殿泰山王千秋

农历三月廿八 制字先师仓颉诞

农历三月廿八 东岳大帝圣诞

农历三月廿九 土地公

农历四月初一 八殿都市王诞

农历四月初四 文殊菩萨诞

农历四月初八 三界诞

农历四月初八 九殿平等王诞

农历四月初八 佛祖释迦牟尼万寿

农历四月初八 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诞

农历四月初八 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 放生会

农历四月初十 土神诞

农历四月十二 风神生日

农历四月十二 蛇王生日

农历四月十二 苏府王爷千秋

农历四月十四 吕祖仙师圣诞

农历四月十五 汉钟离仙师诞

农历四月十五 释迦文佛成道

农历四月十七 金花娘娘诞

农历四月十七 十殿轮回王千秋

农历四月十八 华陀仙师诞

农历四月十八 送生司马诞

农历四月十八 北极紫微大帝圣诞

农历四月二十 眼光佛诞

农历四月廿一 托塔李天王圣诞

农历四月廿一 先天朱将军圣诞

农历四月廿三 普贤菩萨诞

农历四月廿四 金光祖师圣诞

农历四月廿五 武安尊王千秋

农历四月廿五 白族观音会

农历四月廿六 蒋公诞

农历四月廿六 南鲲鯓李王爷千秋

农历四月廿七 南鲲鯓范五王爷千秋

农历四月廿八 药王诞

农历四月廿八 神农五谷先帝万寿

农历五月初一 南极长生大帝诞

农历五月初一 城隍出巡

农历五月初五 地腊之辰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

农历五月初五 五福大帝得道

农历五月初五 南天骆恩师圣诞

农历五月初六 清水祖师成道

农历五月初七 巧圣先师鲁班节

农历五月初八 悦城龙母诞

农历五月初十 土神诞

农历五月十一 天下都城隍爷圣诞

农历五月十二 丙灵公诞

农历五月十三 关平太子诞

农历五月十三 关圣帝君关羽圣诞

农历五月十五 玉女娘娘飞升

农历五月十六 天地造化之神诞

农历五月十六 如来佛祖诞

农历五月十六 张天师仙师诞

农历五月十七 萧府王爷千秋

农历五月十八 老母娘娘诞

农历五月十八 张天师张道陵圣诞

农历五月十九 九天马恩师圣诞

农历五月二十 丹阳马真人诞

农历五月二十三,田仙姑诞

农历五月廿八 城隍诞

农历五月廿九 许威显王诞

农历六月初一 韦陀护法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诞

农历六月初六 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农历六月初六 杨四将军诞

农历六月初六 崔判官诞

农历六月初六 泰山诞

农历六月初六 翻经节,寺院晒经,信女翻经“转男身”

农历六月初六 九天李恩师圣诞

农历六月初十 刘海仙师诞

农历六月十一 田都元帅诞

农历六月十二 彭祖诞

农历六月十二 井泉诞

农历六月十三 鲁班诞

农历六月十四 文殊菩萨诞、

农历六月十五 王灵天君圣诞

农历六月十五 无极老申娘寿诞

农历六月十六 鲁班节

农历六月十六 雷神诞

农历六月十六 南极大帝圣诞

农历六月十六 先天王天君圣诞

农历六月十八 南鲲鯓池二王爷千秋

农历六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诞,成道日

农历六月廿三 马王诞

农历六月廿四 关圣帝君圣诞

农历六月廿四 火神诞

农历六月廿四 王灵官诞

农历六月廿四 和合二仙诞

农历六月廿四 西秦王爷千秋

农历六月廿四 雷祖大帝圣诞

农历六月廿四 南极大帝圣诞

农历六月廿六 杨真君诞

农历六月廿九 天枢诞

农历七月初一 太上老君诞

农历七月初七 乞巧节,拜牛郎织女二星

农历七月初七 康公诞

农历七月初七 七宫仙女下降

农历七月初七 大成魁星圣诞

农历七月初七 七星娘娘千秋

农历七月初七 卫房圣母圣诞

农历七月十二 长春真人诞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

农历七月十四 开基恩主千秋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拜见三界公,天官、地官、水官

农历七月十五 鬼节,烧纸钱,普度孤魂

农历七月十五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地官大帝圣诞

农历七月十五 灵济君诞

农历七月十五 地藏王诞

农历七月十八 王母娘娘圣诞

农历七月十九 值年太岁星君千秋

农历七月十九 伏曦氏八卦祖师千秋

农历七月二十 张王爷诞

农历七月廿一 普庵诞

农历七月廿二 财帛星君诞

农历七月廿三 法主圣君千秋

农历七月廿三 南宫柳星君圣诞

农历七月廿三 诸葛武侯千秋

农历七月廿四 城隍诞

农历七月廿四 草圣诞

农历七月廿四 龙树菩萨圣诞

农历七月廿四 郑延平郡王千秋

农历七月廿五 齐天大圣

农历七月廿六 新竹都城隍奶奶圣诞

农历七月三十 地藏王菩萨诞

农历八月初一 许真君诞

农历八月初一 金甲神诞

农历八月初二 社王诞

农历八月初三 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爷诞

农历八月初三 北斗星君圣诞

农历八月初三 九天朱恩师圣诞

农历八月初三 姜相子牙千秋

农历八月初五 雷声普化天尊雷祖圣诞

农历八月初八 瑶池大会

农历八月初十 北岳诞

农历八月十二 西方五道诞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太阴星君月神娘娘诞

农历八月十五 临水夫人林姑千秋

农历八月十五 南鲲鯓朱四王爷千秋

农历八月十五 南宫孔恩师圣诞

农历八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千秋

农历八月十六 齐天大圣诞

农历八月十六 朱元帅诞

农历八月十六 新竹都城隍公爷千秋

农历八月廿二 燃灯古佛圣诞

农历八月廿二 广泽尊王千秋

农历八月廿三 刑天王爷千秋

农历八月廿四 陶冶仙诞

农历八月廿四 南鲲鯓万善爷千秋

农历八月廿五 太阳诞

农历八月廿七 孔夫子圣诞

农历八月廿九 中华圣母圣诞

农历九月初一 南斗星君诞

农历 九月初一 飞天大圣诞

农历九月初一 初一至初九,北降九星降世

农历九月初九 哪咤三太子诞

农历九月初九 斗母星君圣诞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帝君诞

农历九月初九 关帝飞升诞

农历九月初九 绥靖伯诞

农历九月初九 临水夫人李姑诞

农历九月初九 中坛元帅太子爷诞

农历九月初九 火神爷诞

农历九月初九 酆都大帝圣诞

农历九月初九 九皇大帝圣诞

农历九月十三 孟婆神诞

农历九月十三 天水圣母飞升

农历九月十五 孟婆尊神千秋

农历九月十五 南鲲鯓吴三王爷千秋

农历九月十五 赵大元帅诞

农历九月十五 朱圣夫子圣诞

农历九月十七 金龙王诞

农历九月十七 先锋诞

农历九月十七 招财童子诞

农历九月十八 仓颉先师千秋

农历九月十八 显应祖师圣诞

农历九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诞

农历九月廿六 五显灵官诞

农历九月廿八 华光大帝诞

农历九月廿八 五显大帝千秋

农历九月三十 药师如来圣诞

农历十月初一 东岳诞

农历十月初一 三田都千岁诞

农历十月初二 周将军诞

农历十月初三 二茅真君诞

农历十月初三 助顺将军圣诞

农历十月初五 达摩祖师诞

农历十月初十 花公花婆诞

农历十月初十 水仙尊王诞

农历十月十二 齐天大圣诞

农历十月十五 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农历十月十五 痘神刘使者诞

农历十月十五 温元帅诞

农历十月十五 神农氏

农历十月十六 巫山娘娘诞

农历十月十八 地母至尊千秋

农历十月二十 虚靖天帅诞

农历十月廿二 青山灵安尊王千秋

农历十月廿三 周仓将军千秋

农历十月廿五 感天大帝许真人诞

农历十月廿七 五岳诞

农历十月廿七 紫微星君圣诞

农历十月三十 周将军诞

农历十一月初四 孔子诞

农历十一月初四 安南尊王千秋

农历十一月初四 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农历十一月初六 玉皇大帝诞

农历十一月初六 西岳诞

农历十一月十一 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农历十一月十五 无极老申娘圣诞

农历十一月十七 阿弥陀佛诞

农历十一月十九 九莲菩萨诞

农历十一月十九 日光天子诞

农历十一月廿三 送子张仙师诞

农历十一月廿三 南斗星君下降,世人宜求寿

农历十一月廿七 普庵祖师诞

农历十一月廿七 董公真仙圣诞

农历十一月廿九 新竹都城隍公爷圣诞

农历十二月初一 跳灶王

农历十二月初四 三代祖师圣诞

农历十二月初六 普庵祖师圣诞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祖成仙日,如来佛诞

农历十二月初八 王侯腊之辰,喝腊八粥(“佛粥”)

农历十二月十五 温元帅师诞

农历十二月十六 南岳诞

农历十二月十六 太上老君诞

农历十二月十六 福德正神诞

农历十二月二十 鲁班诞

农历十二月廿一 天猷诞

农历十二月廿一 祭灶,也有在廿四日

农历十二月廿四 子时灶君上天朝玉帝,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五 接玉皇,天神下降

农历十二月廿九 南北斗星君下降

农历十二月廿九 华严菩萨圣诞

农历十二月三十 诸佛下界察民间善恶

农历十二月三十 紫姑厕神诞

农历十二月三十 换门神

农历十二月三十 迎灶王下界(接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 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佛教中一共有几位佛?

佛教中一共有9位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师佛,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历史派别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