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朱元璋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第1张

据说当年朱元璋建孝陵时,还有人建议迁走附近的孙权陵墓,朱元璋念及孙权乃三国英豪,便下令“留他为我看守墓道”,孙权墓才得以保留。而勘测出的孙权墓正对棂星门,两者相距仅有100米左右,与“守墓”的传说十分吻合。

明孝陵始建于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安葬入陵,定名为“孝陵”。有“以孝治天下”之意,另一说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名。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此时,明孝陵并未完全竣工。另外,孙、李两位贵妃分别葬于孝陵东、西两侧。

1402年,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辞两次后,于己巳日,“谒孝陵”,虽然“唏嘘感慕,悲不能止”。1405年,明成祖朱棣亲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为父亲歌功颂德,楷书阴刻,全文长达2746字。1413年,此碑立毕,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孝陵建成。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设南京为留都。明孝陵仍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的起点在今天卫岗东侧的下马坊。从下马坊向西北行755米,是大金门。大金门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门朝南,有拱门三券,明代装有朱红漆的大门,门楼顶覆盖**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早已无存。大金门正北70米,就是立有“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亭,现俗称四方城。

过碑亭折向西北,是御河桥,现在俗称红桥。过桥即进入明孝陵神道。经棂星门、金水桥,顺坡而上才到明孝陵的正门。此门原名文武方门,然后到享殿——孝陵殿。孝陵殿规模很大,毁于咸丰年间战火。依照陵宫“前宫后寝”的格局,入“阴阳门”后是一座大石桥,原名升仙桥。桥后就是方城。从正门到方城,共长375米。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折而向上,向南登上方城,即明楼所在。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

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夹以深邃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正面的石壁上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楷书大字。据说这七字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讯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从325米到400米不等,四周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度约7米,墙顶厚度约21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地宫位于宝顶之下。

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择金陵“龙脉”以为葬地,这完全符合风水要义。在钟山的南面建造自己的帝陵,在钟山的背面陪葬功臣,让自己的臣子在死后也护卫着自己,南北对应,尊卑昭然。

朱元璋是否葬于明孝陵?南京民间也有传说:“明太祖死后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明孝陵是疑冢,真墓葬在朝天宫土山下。”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有没有真葬在明孝陵?他的真身葬于何处?

1999年初,专家采用精密磁测技术并结合地面调查,对明孝陵后山两万多平方米地域进行了一次缜密的勘查,证实朱元璋的地宫就在独龙阜玩珠峰下数十米深处,且保存完好,未被盗掘过。地下宫殿规模很大,仅甬道长度就超过了一百二十米,地宫的构造十分复杂,尚需作进一步的调查。朱元璋应葬于明孝陵。

无论朱元璋是否真葬于此,明孝陵自明清至民国初期,已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

在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帝皇,有三位皇帝的陵墓可以称得上“里程碑”第一个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挖掘出来的秦兵马俑被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至今还没有探察完。

第二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陵墓里面让人叹为举止,

里面的宝物数不胜数,

这座陵园全长60公里,被称为最奢侈的帝王陵墓。

第三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墓,据史书记载,这座陵墓历经32年,

动用十万余人进行修建,所花100万两白银所建成。

这三位帝王之陵最为奇特,多多少少有被盗的痕迹,但只有朱元璋的陵墓没有人动过,

这位草根皇帝的陵墓早就被发现,可究竟是为什么没有人敢动呢

草根变皇帝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在位年号“

洪武”

,他小时候一直为地主放牛,因为生活苦难长大后又成为一个云游小僧,

经过三年的漂泊生活朱元璋的眼界开始慢慢打开。

慢慢地开始发起战乱,农民开始起义,朱元璋无意中遇到儿时玩伴汤和,汤和现在混得风生水起,郭子兴元帅对他身份信任,

朱元璋听后也提起兴趣,他可不想一辈子默默无闻。

随后朱元璋与汤和一起前去到郭子兴帐下

共谋大事,

参军后的朱元璋表现得十分出众,很快就被郭子兴发现,郭子兴对他十分信任,慢慢的朱元璋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元帅郭子兴。

郭子兴对朱元璋起了猜忌之心,两人一直明争暗斗,最终朱元璋带着百余名亲信离开,他回

到家乡后开始招兵买马,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也是因此才跟随朱元璋。

就这样朱元璋带着几百人一路向东,大败元军大将_大亨,军队直接突破3万人,随后逐个击破陈友谅与张士诚,朱元璋还是自立为王,号称“

吴王

”。

洪武元年朱元璋统一天下,这才成为真正的皇帝。

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已经在中年,皇位是不可能坐太长时间的,他就开始琢磨自己死后埋在那里好呢?

修建陵墓

有一天朱元璋与徐达等人来到紫金山,看这里风清水秀决定在这里修建陵墓,就与徐达、刘伯温商量最好的陵址,君臣不约而谋的都相中了

“独龙阜玩珠峰”

随后朱元璋修建陵墓,可挖着挖着就挖到了三国时期的孙权墓,

按照正常思维,如果还想在这里修建陵墓,他必须把孙权的墓迁走。

可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他直接下令在孙权的陵墓中修建他的墓,他称

“孙权是英雄,就让这个英雄为他做侍卫”。

1382年,深受朱元璋喜爱的马皇后因病去世,朱元璋就把马皇后安葬在他马上就建好的陵墓中,又封她为“

孝慈皇后

”,

这也是明孝陵的由来。

1398年,71岁的朱元璋也随之离去,

在他离世之前杀死了很多一路追随他的忠臣

,因为这些人位高权重,他害怕死后没人可以镇得住他们,

不如一同与他一起没入黄土

,这就是所谓的“

帝王之心

”。

朱元璋死后被他的孙子朱允安葬在明孝陵中,与马皇后一起安葬,这座陵墓一共耗时32年,动用了数十万人。

盗墓“摸金校尉”

从古至今都有一群人做着盗墓的活动,三国时期,曹操创立“

摸金校尉

”,还赐给他们一个刻有“

天官赐福,百无禁忌

”的发丘印。

当时平民百姓只敢偷偷摸摸地去盗墓,只有曹操敢如此光明正大,还起了如此霸气的名字。

这群人专门**古人的陵墓,从墓中取出的金银财宝都会被充当军资,根据记载曹操当年还亲自组织**梁孝王的陵墓,

他每次都会把陵墓搞得空空荡荡,骸骨散乱,天怒人怨。

曹操被后人称为“

盗墓祖师爷

”,当年皇都洛阳附近的陵墓都被曹操翻了一个顶朝天,之后曹操害怕自己的墓被盗,

于是建立了72个

疑冢来迷惑别人。

在清朝晚期,

慈禧死后仅20年后陵墓就被盗得一干二净

,慈禧他不是皇帝,可她两度垂帘听政,两位皇帝对他都是恭恭敬敬,死后陵墓很快**,尸体都被扔进臭水沟。

在公元1928年7月,轰动天下的定东陵被盗一事传得沸沸扬扬,国民革命军第六团第十二军的军长孙殿英在定东陵一带驻扎。

他本人就是一个十分贪婪的人,

以军事演习为由开始进行盗墓行动。

他命人用炸药炸开一道洞口,随后进入墓室,里面的财宝不计其数,他还用刀撬开了慈禧的棺椁,棺椁里面的都是珍品,

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也被盗走

最后被人把尸体扔进旁边的臭水沟里,

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死后竟然遭到如此野蛮的蹂躏,实在太意外。

有怎么的皇陵被盗的例子,为什么朱元璋的陵墓却能被保留得完好无损呢?

朱元璋死后,

他的孙子建文帝派5000名官兵世代守候明孝陵,

他们可以终身领取朝廷俸禄,死后由自己的孩子接替自己,如果家中没有男丁退休后也可以领取退休金,

这好像就是古代的公务员。

当然这么好的一份工作肯定也来之不易,他有严格的考试制度,

每五年进行一次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

有着这么多人的守候自然没有人敢去盗墓,谁敢去就是想被

“诛九族”

,这样的制度延续到明朝灭亡。

朱元璋的子孙可谓是对这所陵墓尽忠尽孝了。

清朝守护明孝陵

清朝时期,

从多尔衮、多铎、到康熙、乾隆,一直到清朝末期

,清廷也在保护明孝陵,这就有一些不可思议了,朱元璋的子孙保护明孝陵都是情理之中分内之事,

可清朝为什么要派人守候呢?

其实,在清朝帝王为了笼络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才会发出如此善心,当

年清政府攻入南京,豫亲王派了40多位亲信守护明孝陵。

在1684年,康熙南巡还来到明孝陵祭拜,他率领群臣施行三拜九叩之礼,表示崇高的敬意。

当时很多百姓称他是一位“

仁义之君

”,

之后康熙陆陆续续祭拜过5次明孝陵,带在明孝陵石碑上写下“治隆唐宋”四个大字。

乾隆年间,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会来到明孝陵祭拜,这件举动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太平天国的时候,洪秀举兵攻入南京之后,

第一件事没有烧杀抢掠,而是前来祭拜明孝陵。

他以朱元璋后人的身份对明孝陵进行守护,这都是为了笼络人心,但也都保卫了明孝陵不被破坏。

之后,南京又被清军攻破,可想而知,再怎么守护也抵挡不住多次战火

,明孝陵也是因为这次战争导致地表建筑全部被毁,

康熙亲笔御卸的“治隆唐宋”也被摔的七零八落。

1864年,清朝领两江总督曾国藩前去修建明孝陵,

给他拨发了20万两白银,可他贪财只用了740两白银简单修缮了一下。

清朝灭亡之后到了民国时期,明孝陵依然保存完好,孙中山老先生经常过来进行祭拜,

他就也接下来守护明孝陵的工作。

由此看来,明孝陵正是因为一直有人保护,所以才没有人敢去盗墓。

再者就是明孝陵是靠山所修建,里面被砖瓦所覆盖,如果盗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998年,考古专家用仪器对明孝陵进行探察,得知明孝陵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

朱元璋死前命令自己的子孙在他死后一切从简,可能盗墓贼也以为他的陵墓中没有什么好东西才没有被盗。

总言而之,明孝陵没有被盗是一件很好的事

,明朝占据了我国文化意义上的政权正统标志性地位,里面留下了不少值得考察历史的文物。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少时,父母相继去世、邻居刘继祖见他可怜,赠给他坟地—块,遂得以安葬亲人,从此,他孤无所依,于是人皇觉寺为僧。后来,红巾军起义,他加入郭子兴部队,不久,担任了左副元帅,逐鹿中原,定鼎南京,位登大宝,国号大明。

他当了皇上,于是便追尊四代,祖父被追封为熙祖,父亲被追封为仁祖,建仁祖淳皇帝陵于风阳,命皇太子到泗州(今江苏泗洪)祭告祖考妣。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祖先当年葬地的确切位置连朱元璋本人也难以确认。因此,皇太子一行就只好站在泗州城外,望河凭吊。

可是,待至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农历十月十二日,族人朱贵声称他已找到朱元璋祖父当年的居地和葬处,并随之公布了—个连朱元璋事先也未必知晓的神秘的故事、尤其是祖坟的神秘的风水地址。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朱元璋的祖父生于宋元之际,为江苏句容县通德乡朱家村人,因天下大乱,遂携家渡过淮水,到泗州定居。有—天,他在杨家墩下屋后的—个土坑里正躺着休息。忽然来了师徒两个道士,那个师傅老道指着熙祖所躺的地方说:“如果葬于此地,—定会出天子。”小道士问道:“何以见得”老道说:“这个地方地气暖和,手气凝集,不信可以插根枯树枝试—试,十天内一定会长出叶子来。”接着,急忙喊熙祖起来,熙祖佯装睡熟,好一会儿才醒。老道士问他,你刚才听到了我们说的话了吗熙祖又佯装耳聋听不清别人说的话。于是,师徒两道士插上树枝便扬长而去。

10日刚到,熙祖急急忙忙赶早去检验,果然枯枝发芽生叶。于是巧施掉包计,拔去已生枝叶之木,另换一相似原来的枯枝,过后,待到两个道士赶来,见枯枝未发叶,小道士就问:“为什么没有生叶呢”

老道见熙祖又在附近,因此心生疑窦,指着熙祖说:“肯定被此人换去。”

熙祖没有办法隐瞒真相,就不置可否。

道士说:“你这样做泄了儿子的王气,看来不能传给儿子辈了,只能由孙子辈做天子了。”并对他说:“你有福气,死后葬此,你家—定会出天子。”

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熙祖临死前把这个事告诉仁祖,后来果真葬在此地,不等封土,即自成坟。这一年末,朱家又迁到钟离之东的盱眙县木场里。一天,朱元璋的母亲遇一异人,儒须奇貌,头戴黄冠,身着红衣,给了她一丸白药。这药神光闪闪,待吞下,即身怀有孕。

次年,即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午)九月生下一子,这就是后来成为明太祖的朱元璋。

朱元璋对这个故事大为赞许,根据朱贵提供的线索,朱元璋命皇太子到泗洪县建起了高大的陵寝,此即明祖陵。朱贵也因认坟或杜撰有功,朱元璋除了恩赐给他田宅、钞锭、金带、衣服等物外,还特别授予他一个祖陵奉祀四品官,并诏子孙世袭管理陵寝事宜。

客观地看,说句不恭的话,明祖陵所在地的确算不得风水宝地。

其东为洪泽湖,其东南、西部皆为淮河环绕,由于位置正处于淮河入湖的水口处,因此,每当淮水泛滥,祖陵就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中。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祖陵曾沦入洪泽湖,后才被加以保护。

这样的地方,与其说是风水宝地,不如说是穷山恶水。然而,有道是:一个得道,鸡犬升天。既然此地的祖宗繁衍出了朱皇帝,人杰自然地也灵。因此,谁还敢说它不是一块风水宝地!

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此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1398年闰五月,七十一岁的朱元璋逝世,与马皇后合葬于南京钟山下孝陵。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墓地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是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建于1383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孝陵在1381年就开始兴建,位于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独龙阜玩珠峰背靠钟山,面临平川与前湖,是一块理想的吉地,自古有“钟阜龙盘,石城虎踞"之说,孝陵工程巨大,据说直到朱元璋死后葬入孝陵,工程仍未结束,直到1405年才告竣工,历时达二十五年。

洪武十五年八月,先安葬了马皇后,因皇后谥号孝慈,所以将陵墓定名为孝陵,也有以孝治天下之意,后来有传说朱元璋未必真的葬在孝陵,是怕有人在他死后报复他,就大摆迷魂阵,有了七十二疑冢,十三门同时出殡的传说。

据说,史书还记载朱元璋不是葬在明孝陵,而是葬在朝天宫,朝天宫在宋时为天庆观、永寿宫。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改为朝天宫,曾是百僚练习朝贺礼仪的地方。

天庆观在宋朝,又是赵匡胤崇尚道教,进行安抚民心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供奉赵氏宗室祖先的场所,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抬高自己的威望和地位,皇权神授,镇服海内,巩固统治。

朱元璋死后葬在现在的南京市紫金山,就是现在著名的明孝陵景区(门票七十,死后还不忘收刮民脂民膏,哈哈哈,玩笑啦,毕竟要给守陵人发工资。)朱元璋的墓从来没有被盗过,一方面可能因为他是伟大的帝王,受人民的爱戴与敬仰;一方面可能是墓地位于城中心地带,管理好。不过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战乱明孝陵的地面建筑曾经荡然无存,但是地下完好,地表建筑之后重建。

朱元璋小时候的童年生活,可以用一个惨字来概括。他的父母和好几个哥哥都在饥饿中去世了,父母死的时候只有一张席子盖住他们的身体,这张席子,还是朱元璋从地主家里借来的。所以朱元璋在自己发达之后,有了能力之后,就想为自己的父母,建造一座豪华的坟墓,表示自己对父母的孝心。但是这个时候刘伯温站了出来。强烈反对朱元璋为父母迁坟。刘伯温的意思就是这里的风水很好,是朱元璋称帝的有利条件,不适合在迁移。

如果问这很多文学作品中,说到成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半仙式人物。刘伯温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能够通过细小的事情看出天下的大事。同时,刘伯温也是一个很有志向很懂得民间疾苦的人。他不让朱元璋迁坟就是为了爱惜民力,减轻百姓的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

朱元璋为自己的父母建造陵墓一定会大动干戈。建造豪华的陵墓,这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里面。资金都要分摊到百姓身上,在国家建设的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百姓身上的压力很难就很重。如果再给百姓施加压力,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元璋在没有建立明朝的时候还能听取刘伯温的意见。但是自从朱元璋当上君王之后,就变的刚愎自用,不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刘伯温直接和朱元璋讲清楚厉害关系,朱元璋一定不会听取刘伯温的建议,刘伯温只能采取迷信的说法来劝服朱元璋。

朱元璋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

据说当年朱元璋建孝陵时,还有人建议迁走附近的孙权陵墓,朱元璋念及孙权乃三国英豪,便下令“留他为我看守墓道”,孙权墓才得以保留。而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