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为什么不能继承皇位
因为他没有政治观念,没有执政能力。
我国古代皇位的继替大致有两种类型:
1、一种是同姓相继;一种是异姓相代。
2、同姓相继,是指皇位世世代代限于同一始祖的父系后代继承,即皇位的世袭制,这在皇位继替中占据主流地位。 按照常理来说,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应该是继承人,而且应该是大清第二代皇帝。但是,这一切都是假设,没能成为真正的历史。豪格在战场上是个猛将,但是论起玩政治不拿手。
所以他就像专业不对口,一个国家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政治怎么样,没有一套完备的政治法律体系,是完全不可能执掌国家的,所以说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作为一国之君更应该方方面面都精通才对,但豪格又素与睿亲王多尔衮不合。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
顺治为豪格平反昭雪后,豪格的子孙均以显亲王袭封,至1778年才恢复了肃亲王封号世袭。末代肃亲王善耆,字艾堂,1898年继袭肃亲王爵,1902年任步军统领,管理工程巡捕事务。1907年任民政部尚书,对北京近代市政管理作出了一定贡献。
皇太极的长子就是新觉罗·豪格。因为当时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多尔衮和豪格的实力是差不多的。但是后来多尔衮成功害死了豪格,自己当上了摄政王,而豪格的后代当中这个臭名昭著的女人就是川岛芳子。
在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皇宫当中突然暴毙身亡,这时他才52岁。因为在这之前,皇太极的身体都是非常的好,所以对于立储这件事一直没有实施。
但是现在他的突然身亡,也是让所有人都有些慌了,到底该让谁即位也成了一个问题。根据相关的记载,皇太极只有11个儿子。在活下来的这八个皇子当中,最可能即位的人就是他的长子新觉罗·豪格,而也是豪格的实力最强。
但是除了这些皇子之外,他们的皇叔多尔衮也是有实力去争这个皇位的。
就在这两人为了皇位差点就要打起来的时候,皇太极的庄妃博尔济吉特氏也是站了出来。她说可以让自己这时才6岁的儿子福临即位,这样对于两方都有好处。而他们也认为这时懵懂无知的福临,是一个当帝王的很好的人选,所以他们也都同意了。
而等庄妃的儿子当上帝王之后,庄妃就和多尔衮因为担心豪格手上的这些力量,就直接联手害死了豪格。多尔衮自己成为了摄政王。最后一直等到多尔衮去世之后。福临这才给自己的大哥豪格成功翻案,而他的后人也被封为了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
你记忆有误。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没有战死,前者是生病去世,后者是关入监狱后去世。
先看豪格之死:入关前略,入关之后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豪格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因被多尔衮构陷削爵(属于功高震主的老把戏,历史上很常见),事后直接被幽禁,同年四月死在狱中(有说是被杀,有说是自杀,自杀的可能更大),时年四十岁。
再看豪格七个儿子:长子在康熙时因罪处死(43岁)剥夺一切政治权利;次子曾是辅国将军,因罪削职,正常老死(63岁);三子辅国将军,23岁早死;四子承袭爵位,封亲王,26岁病死;五子封郡王,31岁病死;六子担任过皇家头等侍卫,41岁病死;七子没有显贵身份,40岁病死。综合来看,他们一家没有战死的人。
至于豪格的孙子,历史上只记录了承袭爵位的那一支嫡系(即第四子,显懿亲王,爱新觉罗·富绶及其后代的传承),基本就是父死子继,富贵一生。没有什么战死之说。至于其他支脉子孙,在历史上没任何名气,怎么死的,也无所查询。
然后看多尔衮这边:他的功业当然是担任摄政王辅助清朝开国(清军入关的关键人物)。一直统治到顺治七年(1650年)冬,在塞北狩猎途中不慎摔伤,之后暴病去世。两个月后,顺治皇帝开始清算他滥权跋扈的问题,剥夺了他一切封号,并掘其墓。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才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所以他也不是战死的。
真正清朝入关战死的级别最高的将领,名字叫:爱新觉罗·尼堪(1610年—1653年),是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广略贝勒爱新觉罗·褚英的第三子,清初理政三王之一。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军孙可望等人进攻湖南,朝廷命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征讨。不久南明军李定国又攻占了桂林,击毙了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孔是后金时代就投降来的汉人将军),朝廷万急之下诏尼堪率军进入广西去收复桂林,又下诏尼堪率军在广西剿贼。当年十一月,大军抵达衡州,李定国安排人马诈败遁走,尼堪连续进攻全州、兴安、灌阳,不知有诈持续追击,最后中伏被杀。
尼堪死后,他的子孙承袭亲王爵位(敬谨亲王),一直传了11代,到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最后一代敬谨亲王卒,因为无嗣,所以敬谨亲王这一支才取消了封号。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皇太极死后,按照长幼秩序,理应立豪格为继任君王。可后来的事实是,豪格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放弃了继承人的资格。储君之位最后落在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头上。这是因为皇室继承人中主要形成两股力量,一是以豪格为首的四旗(正蓝旗、镶蓝旗、正黄旗、镶黄旗),一是以多尔衮为首的两旗(正白器、镶白旗)。最终因为多尔衮在八旗中实力太强,各方力量或选择中立,或中途倒戈,豪格被迫退出候选资格。
豪格的失败是统军实力比拼失利的结果。豪格在皇太极的诸多儿子中是比较优秀的一个。清清朝建国前,豪格就跟着皇太极参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比如参加对抗明朝的宁锦之战,使豪格在战略思想上得到很大提升。清朝建国后,豪格依然是皇太极账前得力的猛将。比如他参加了松锦之战,得到很好的战绩。原本豪格自己包括朝臣都以为豪格是地位继承的不二人选。但是由于皇太极的暴毙,又没有留下任何懿旨。继位之事从而演变成了军权实力之争。
多尔衮统领两白旗,战功赫赫,他在朝中的势力无人能及。但是多尔衮属于叔伯辈,按照继承大统的祖制,只有皇太极的后代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多尔衮也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原本支持豪格的亲王代善为了避免因两股力量之争会导致朝廷分崩离析,随后选择中立。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八旗之间最后做了折衷的选择。让当时只有六岁的福临继任皇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佐福临共同摄政。
而原本稳操胜券的豪格,在新君继位之后仍没逃过被多尔衮构陷至死的悲惨命运。这也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帝位之争就是一场成王败寇的权力角逐。
福晋(妻)
这6位福晋均记入《睿亲王家谱》
嫡福晋(1610-1649),即元妃,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吉桑阿尔寨)台吉之女,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孙女。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从姐(她俩的祖父是兄弟)。明万历三十八年生。后金天命八年/明万历五十一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多尔衮成婚。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多尔衮私谥曰敬孝忠恭元妃。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1231)多尔衮病卒。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尊元妃为成宗义皇后,祔太庙。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和成宗义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乾隆四十三年,还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多尔衮宗籍、还睿亲王爵位,追谥忠,即为睿忠亲王。元妃亦恢复睿亲王嫡福晋身份。
《满文老档》对此的记载为:“天命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科尔沁桑噶尔寨贝勒之女嫁多尔衮阿哥,杀九畜,置四桌,汗与诸福晋,诸贝勒、大臣等出坐八角殿,演百戏而宴之。”顺治六年十二月,嫡福晋去世,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被追封为皇帝,元妃也追封为义皇后,二月被夺。
二娶福晋,为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尚书孟噶图之女。其父为工部承政孟噶图(孟阿图),属正白旗。这位尚书和他的兄长巴笃理,都是较早归顺努尔哈赤的辽东大族满族佟佳氏的高官。皇太极继位后,蒙阿图被授予佐管旗务十六大臣之一,佐正白旗。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正白旗的旗主正是其弟多铎,蒙阿图可以说是同样身在两白旗(多尔衮属镶白旗)的多尔衮的半个属人。多尔衮娶她的具体时间不详,应该在天聪年间(皇太极继位后)、天聪六年前,在三娶福晋入门之前。
三娶福晋,为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名扎尔莽,蒙古扎鲁特部根杜尔台吉之女。天聪六年二月所娶。
四娶福晋,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拉布希西(应为图美之子喇嘛什希)台吉之女。根据《清史稿》,图美的祖父诺扪达喇和明安、莽古斯的祖父博第达喇为亲兄弟。理论上说,四福晋是孝端文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妹,不过血缘关系已经很远很远了。天聪七年九月(一说,六月)所娶。
五娶福晋,名巴特玛,为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福晋是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多铎继福晋的姐妹。天聪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娶该女。此时的多尔衮历经征服察哈尔,带回“传国玉玺”的赫赫战功,荣升为后金炙手可热的后金政权二号人物,而他的五娶福晋也比四娶福晋身份尊贵得多。
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
因此各方资料关于五娶福晋巴特玛的身份记述比较混乱,存在争议。国史档和实录里都只记此女是科尔沁大妃之女;她的死后册文和睿亲王家谱上记此女为莽古思之女;有些资料则记此女为索诺木之女。确实身份有待考证。多铎的继福晋达哲,情况也相似。
六娶福晋,为继福晋,是多尔衮在元妃去世后娶的继室大福晋。李氏,她来自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被封为义顺公主,顺治七年五月所娶,她时年十六。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死后,以丧妻的名义向藩属国朝鲜求亲。而朝鲜王公对这位曾经率军大败过朝鲜的大清皇父摄政王有求必应,挑选了金林郡公李开音的女儿,即义顺公主给他。
《清世祖实录》对此的记载为:“五月,摄政王率诸王大臣亲迎朝鲜国送来福金于连山,是日成婚。”从“亲迎”可以看出是非常隆重的。连山,即今天辽宁省葫芦岛市。
不过,她嫁过来几个月后多尔衮就死了,据说这位义顺公主后来归了安亲王岳乐,或云其寡居后被接回了朝鲜,待考。
妾
这4位妾室均记入《睿亲王家谱》
妾,察哈尔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布延图台吉之女。
妾,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
妾,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
妾,李氏。称小福晋。李世绪之女,朝鲜宗室女子。崇德二年所娶,是多尔衮征服朝鲜后带回盛京的。引人瞩目的是,这位朝鲜姑娘在第二年给妻妾成群,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的多尔衮生了一个女儿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这一年多尔衮26岁。
(一)未入《家谱》的妻妾
有三位没有记载在“家谱”中,分别为:
1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贝勒之女。天聪五年所娶。
2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珠习礼(斋桑第四子)之女。天聪八年所娶。
3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礼之女。顺治三年所娶。
(二)所娶的豪格福晋
顺治五年三月,豪格去世。多尔衮在顺治七年正月娶了豪格的一位福晋;济尔哈朗、阿济格则娶了豪格的另外两位福晋。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去世。
根据记载,多尔衮所娶的豪格福晋是他元妃的亲妹妹。故而,应为: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吉桑阿尔寨之女。她是多尔衮元配嫡福晋之妹。
请注意《清世祖实录》中的一段记载:“摄政王召议政王、贝勒、固山额真、内大臣、议政大臣会议是日、纳和硕肃亲王豪格福金博尔济锦氏。”这正说明了,多尔衮娶豪格福晋,是“合法”的。
关于多尔衮所娶的这位豪格福晋的身份,有一下几点:
(1)很多人认为豪格的这位福晋就是多尔衮的五娶福晋巴特玛,是不对的。因为五娶明确记载是在多尔衮在天聪九年十月所娶的,而豪格福晋明确记载是在顺治七年一月所娶的。
(2)很多人认为豪格的这位福晋就是豪格的继福晋,带着她和豪格的儿子富绶嫁给多尔衮,是不对的。豪格的继福晋的确是富绶之母,但是她并不是多尔衮元妃的妹妹,所以被多尔衮所娶的豪格福晋并不是她。
豪格的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名杜勒玛,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洪果尔贝勒(亦作 栋果尔、伊尔社齐董郭罗公)之女,明安贝勒之孙女。孝端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姐妹。崇德元年七月,嫁给了杀妻不久的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册封肃亲王大福晋。子一,第七子富绶,袭爵。
(3)很多人认为豪格的这位福晋就是改嫁给豪格的林丹汗遗孀苔丝娜伯奇福晋。是有这种可能性,但是目前仍无法确定,有待考证。
苔丝娜伯奇福晋,名苔丝娜,也称伯奇福晋。原为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之一,所管领的部民不详。姓氏和母家不详。天聪九年(1636),归顺满清,改嫁豪格,为其侧福晋。“伯奇”在蒙语中是黄金家族血统以外,部落领之女儿的尊称。
豪格的这位福晋应该既没有被记入《睿亲王家谱》中,也没有被记入《肃亲王家谱》中。
(三)所娶的淑妃的养女
有记载,多尔衮在崇德五年三月娶了康惠淑妃抚养的蒙古女。
康惠淑妃,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遗孀,八大福晋之四,芭德玛瑙伯奇福晋,统管窦土门万户斡耳朵,故又称窦土门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亦作 芭德玛瑙),蒙古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天聪九年,率先归顺满清,改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东衍庆宫淑妃。顺治九年十月被尊为皇考康惠淑妃。她抚养一蒙古女,皇太极命多尔衮娶之。
她的这位蒙古养女是谁呢?应该不会是六位福晋,因为她们的身份都很明确,不存在是淑妃养女的可能。并且从时间来看,该蒙古女嫁与多尔衮的时间是崇德五年三月,和六位福晋入门的时间均不合。
所娶的淑妃蒙古养女的几种可能性:
(1) 未记入家谱。为康惠淑妃和前夫林丹汗之女;或林丹汗与其他福晋之女,淑妃代为抚育。因为是林丹汗的女儿,所以皇太极会特地下旨指婚。
(2)未记入家谱。不是林丹汗的女儿,是出身蒙古察哈尔部的一个女子,可能是林丹汗下属等的女儿。
(3)记入家谱了,是除了那位朝鲜小妾李氏之外的另外三位妾室中的一个。从姓氏上来看,“济尔莫特氏”似乎来自于喀喇沁部,不像是来自察哈尔部的。比较可能的是“察哈尔公齐特氏”或“博尔济吉特氏”,其中“察哈尔公齐特氏”可能性等大些。
这个蒙古女子的身份究竟如何,有待考证。
多尔衮有后代。多尔衮女儿,爱新觉罗·东莪,多尔衮亲生独生女。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睿忠亲王多尔衮的独生女儿,传说其母为朝鲜宗室李世绪之女。
多尔衮养子,爱新觉罗·多尔博,弟多铎第五子,母为多铎继福晋博尔吉济特氏,顺治七年袭爵,顺治八年被革归宗,顺治十四年封多罗贝勒,康熙十一年去世,年30岁,乾隆四十三年复爵,子苏尔发,母为刘氏,康熙四十年去世,年38岁。后“以睿王私制御用服饰等件,又欲率两旗驻永平,阴谋篡逆。睿王应籍没所属家产人口入官。
扩展资料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顺治)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多尔衮无子,过继豫亲王多铎之子)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多尔衮的妻妾,历史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个妃子(六妻四妾),其中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 正妃,成宗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尔莽部落出身,根杜尔台吉之女。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索诺布台吉的女儿。原是肃亲王豪格的福晋。豪格被幽禁而死,多尔衮把她迎进王府,成为自己的王妃。
参考资料:
豪格为什么不能继承皇位
本文2023-10-26 12:31: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