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时候的著名画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唐、宋、元、明、清时候的著名画家,第1张

  唐代画家:

  韩滉(723~787)

  中国唐代画家。字太冲 。长安(今陕 西西安)人。曾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博雅多才,工书法,善鼓琴。绘画师法陆探微,擅画人物、农村风俗及马、牛、羊、驴等,作品多反映唐代的文人生活及农村的生活习俗。今有《五牛图》传世

  张萱,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张萱供奉于内廷,在集贤院中任画直,司宫廷画家之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

  周昉,

  中国唐代画家。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出身贵族。周昉见于记录的最早活动时间是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任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长史。最后见于记载的活动时间是德宗贞元(785~804)奉诏画章敬寺壁画。

  顾闳中(约公元910--980年)

  活跃于南唐时期,是后主南唐画院翰林待诏。善画,独见于人物,“是目识心记”的高手。画风沿承唐代仕女传统,并创立五代清秀娟美形象的造型特征他的作品传世只有《韩熙载夜宴图》,但却以“孤幅压五代”的气派存留于世。闪耀着永不熄灭的艺术之光。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

  中国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少孤,生活贫寒。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年间(705~707)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以后,他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开元年间(713~741)他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他奉诏绘制了一些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宋代画家

  张择端

  宋代著名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诚)人。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图画院任职。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今四川盐亭)人。他是一位著名画家,是当时日益兴起的“文人画”风潮的代表。他好画水、石、松、竹,尤长于墨竹,主张画竹者头脑里要先形成一个完整、生动的竹的形象,然后挥笔图写,一气呵成,汉语成语中的“胸有成竹”一语便是苏轼对他这一绘画理论的概括。他创造了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的竹叶画法,在后世影响较大。其传世画作有《墨竹图》,现藏台湾台北市故宫博物院。文同是苏轼的从表兄,两人关系很亲密,经常一起讨论切磋诗文书画的技艺。在绘画方面,苏轼还是文同的学生。苏轼艺术理论上的一些重要见解,不少受到了来自文同绘画成就的启发。

  范宽

  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北宋画家。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呼范宽。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与李成为北方画派之代表。范宽的作品以关陕一带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他强调师法自然的同时,突出独创,而不是拘于师承某家。他常往来于终南山、太华山一带,对关陕景色有深刻的感受和描绘。记载中说他长于表现四季景色、行旅和“风月阴霁难状之景”、“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画法上的特点是“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爱用“点子皴”法。与关仝、李成形成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等图。

  黄庭坚(1045~1105)

  中国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在创作上,黄庭坚奉行“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冷斋夜话》载黄庭坚“夺胎换骨”之法,被江西诗派效法,在宋代影响颇大。所谓取古人陈言点石成金,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推陈出新,“以腐朽为神奇”。但“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名言,他矢志在诗歌上“独立门户”,终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卓然自立。其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风格奇拗,如表现百姓疾苦、关心时政的代表诗作有《流民叹》、《次韵寅庵》、《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次韵子由绩溪病起》等。另如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抒情诗,集中体现了黄诗的独特个性。古体诗《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 命意新颖,笔力奇崛。七言律绝诗《登快阁》洒脱坦荡,《寄黄几复》情思缠绵,《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摹写江南胜景,《清明》寄托世事人生的感慨等,诗风思致幽远,情趣深浓,确为佳作。其独树一帜的诗之个性,还体现在其诗立意深曲,章法细密,起结无端,出人意表,精炼句法,点石化金,下语奇警上。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等。黄庭坚发展了韩愈、杜甫偶一为之的拗句、拗律,以音调反常,句法变更强化诗的拗峭挺拔 ,如“酒船渔网归来是 ,花落故溪深一篙”,“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真可谓“奇健之气,拂拂意表”。山谷这些避熟就生,翻新出奇的诗法,矫正了晚唐、西昆的熟滑丽靡,形成瘦硬峭�、老朴沉雄的诗之主调。方东树称之为“英笔奇气,杰句高境,自成一家”。但因过分追求奇拗,也难免有晦涩生硬之弊。

  巨然

  中国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原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郭熙

  中国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宋神宗时期。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擅山水,初自学,后师法李成,颇受启发,笔法大进。以绘画供奉宫廷,颇得宋神宗赵顼赏识,被授以书院艺学,后升迁待诏。负责考试画工,鉴定宫中藏画等。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另外他还长于影塑,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别具情趣。郭熙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古木遥山图》等传世。其中《早春图》成功地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鱽醒的细致季节变化。在绘画理论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树,其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书中。子郭思,亦善画,长于鞍马,山水。

  姜夔(约1155~约1221)

  中国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身布衣。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姜夔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精通音律。工诗,词尤有名。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其词内容丰富,有咏叹时事,感念旧游,描写旅况,眷怀恋人,咏物寄情等,如〔扬州慢〕“淮左名都”、〔探春慢〕“衰草愁烟”、〔长亭怨慢〕“渐吹尽 ”以及传世名作〔暗香〕、〔疏影〕两首咏梅词。姜词风神潇洒,格调高旷,素淡幽远,简洁醇雅,以清冷刚健的笔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 ,对史达祖、吴文英亦有影响。他有17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研究宋代词乐的珍贵资料。琴曲《古怨》注明指法,可弹奏,是词和乐的合集。

  李公麟(1040~1106)

  中国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舒城)人。曾任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台检法、朝奉郎。后因病辞官,隐居桐城龙眠山庄。李公麟博学多才,富文辞,有建安风格;工书法,得晋宋人韵致;家富收藏书画古器,精于鉴赏,为修养全面的文人画家。擅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等,亦精于临摹。其画初学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后广泛师法历代名家。他师古能化,以为己有。他将过去的线描粉本(草稿),加以发展提高,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高度概括力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白描。他重视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与体验,所画人物能成功地表现其不同地区、民族、阶层的特点,且各具神态形貌,性格突出。画道释人物,将观音、维摩诘描绘成人间少女和现实中的文人士大夫,使宗教绘画进一步世俗化。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诘像》(传)、《免胄图》(传)等传世。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常熟大义人。本姓陆,名坚,因幼时父母双亡,被寓居常熟小山之永嘉黄氏收为养子,遂改姓名。自幼聪颖,后精书法绘画,善散曲。曾做过浙西廉访使徐琰及中书省平章政事张闾书吏,一度被诬入狱。旋入"全真教",往来于杭州、松江、苏州等地卖卜。晚年徜徉虞山及富春间致力于山水画写生,创浅绛设色之法,自成一家,画作为世所推崇。后人将其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位列其首。著有画论《写山水诀》等。

  元代画家:

  王蒙(~1385)

  中国元代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外孙,曾任小官,元末弃官避乱隐居黄鹤山,明初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入狱,后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尤善画,精山水。早年师法赵孟頫,后又与黄公望、倪瓒往来,对董源、巨然用功尤深,并能师法造化,形成个人风貌。以隶书行草笔法入画,所画山水善用枯笔干墨,画山石创牛毛皴,兼用解索皴和小斧劈皴;构图繁密饱满,山石多至十余层,树木不下几十种,但繁而不塞,多而不乱,层次丰富,空间感强,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的湿润感。意境蓊郁深秀,画面深厚华滋。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葛稚川移居图》等传世。

  吴镇(1280~1354)

  中国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浙江嘉兴人。博通经史,旁涉佛道,一生不仕,以诗文书画自娱。长于草书,师法怀素、杨凝式,《秋江渔隐图》宛转遒丽,自成一家。擅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有变化,作品多画渔父和隐逸题材 ,画山石用长披麻皴,水墨渲染,浓墨点苔,墨色浓淡湿润,富有变化,意境幽邃,风格沉雄郁茂。墨竹取法文同、高克恭,浓墨秃笔,劲利沉着,气势浑厚豪迈,风格独特。吴镇的山水画对明清绘画有很大影响,被画史列为元四家。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传世。其诗文被后人辑为《梅道人遗墨》、《梅花庵稿》。

  倪瓒(1301~1374)

  中国元代画家,诗人。原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幻霞生、荆蛮民等。常州无锡梅里只陀村(今江苏无锡梅里镇)人。出身江南富豪,信奉道教,元末为避战乱,散尽家资,遁隐五湖三泖间,寄兴书画。他性情孤僻狷介,有洁癖,世人称之为倪迂。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墨竹萧爽清丽。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工书法,擅楷书,古淡秀雅,得魏晋人风致。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等传世。

  王绎(约1333~)

  中国元代画家。字思善,号痴绝生。祖籍睦州(今浙江建德),后居杭州。多才艺,善画,尤工肖像,师法顾逵。所画人物肖像 ,形神兼备,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著《写像秘诀》,分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等篇,总结个人创作经验,主张画肖像时应在对象的叫啸谈笑间,察形观色,默记于心,后闭目追忆,被画对象的相貌性情才能表现无遗。有《杨竹西小像》(倪瓒补松石背景)传世。

  王冕(1287~1359)

  £

  中国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农家,幼时曾牧牛,劳动之余读书习画,年轻时曾热衷功名,屡次名落孙山,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游历大江南北。擅竹石、篆刻,尤工墨梅,师法仲仁和尚、扬无咎,加以发展,其梅枝干遒劲,花或疏或密,蕊萼错落分布,花《南枝早春图》朵或圈或点,皆以水墨为之,得梅花之韵致风骨。有《墨梅图》、《南枝早春图》传世,著《梅谱》,阐述画梅理论。亦善诗,多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揭露权贵的腐化与骄奢,以及追求清高,不逐时俗等。著《竹斋诗集》4卷,附1卷。

  唐棣(1296~1364)

  中国元代画家 。字子华,晚号遁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以画供奉宫廷,任嘉兴路照磨、休宁县尹、吴江州知州等职。擅山水,随赵孟�学画,并师法李成、郭熙,有所变化。作品以农夫、渔夫等活动场景为题材,有生活气息。所画窠石霜林,峰峦起伏,笔墨苍劲简洁,细润清淡,画中人物描绘细致,形态生动。有《霜浦归渔图》、《雪岗捕鱼图》、《浮岚暖翠图》、《林荫聚饮图》等传世。

  曹知白(1272~1355)

  中国元代画家。字又玄,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官隐居,读经书,好道教。为江南富族,庄园宽敞豪华而清幽,喜交结文人名士,家富收藏。擅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山石勾皴柔细,少渲染,笔墨早年秀润,晚年苍秀简逸,风格清疏简淡。有《寒林图》、《疏林幽岫图》、《群峰雪霁图》等传世。

  明代画家:

  蓝瑛(1585~ )

  中国明代画家。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又自号东郭老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以画为生。擅山水,初师黄公望,后又师法郭熙、李唐、马远、夏圭、沈周以及米芾等,功力深厚。曾游历大江南北。其画或作浅绛,笔墨爽劲疏宕,气势博大,画风苍秀;或为青绿,作没骨法,以石色写山石树木,而不勾勒,色彩浓丽夺目。亦能画花卉,兼工带写,颇富生趣。蓝瑛在明末影响很大,师承者甚众,为武林派之创始人,亦有人称其为浙派殿军。有《秋山红树图》、《江皋话古图》、《白云红树图》等传世。子蓝孟、蓝深亦善画。

  戴进(1388~1462)

  中国明代画家。浙派创始人。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画工家庭,少年时当过金银首饰学徒,后改学绘画,刻苦用功,画艺大进,宣德年间供奉宫廷,因画艺高超而遭妒忌,遂被斥退。后浪迹江湖,卖画为生。擅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宋元,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人物画师法唐宋传统,兼长工笔、写意。工笔用铁线描和兰叶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花鸟画工笔、写意、没骨兼长。戴进的绘画在当时影响极大,追随者甚众,人称浙派,成为明代前期画坛主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图》、《归田祝寿图》、《葵石蛱蝶图》、《三鹭图》等传世。子戴泉、女戴氏、婿王世祥等皆善画,能传其法。

  陈洪绶(1599~1652)

  中国明代画家。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今浙江诸暨

  )人。性情孤傲倔强,崇祯时为监生,召为内廷供奉,不就;明亡后,清兵入浙东,出家为僧,号悔迟、老迟。善诗,工书法,长于绘画。擅人物、山水、花鸟、竹石等,以工笔人物著称。其人物初师蓝瑛、李公麟,而又能变化发展。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北方的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有《荷花鸳鸯图》、《升庵簪花图》、《婴戏图》及《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博古叶子》等木刻插图传世。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筮仪象解》等。

  文徵明(1470~1559)

  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初名璧,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诗文、书画,师事吴宽、李应祯、沈周,中年后以岁贡生荐吏部考试,授翰林院待诏,4年后辞归故里,以诗文书画自娱。擅画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尤以山水著称。其山水师法沈周、董源、赵孟�、王蒙、吴镇,多画吴中山水,主要表现文人生活题材。作品早年以工细为主,中年后粗细兼具,但细笔是其主要面貌。其画景致平和恬静,构图层叠而上,笔墨清秀含蓄,苍劲秀润,天真生拙,富有书卷气,反映了文人的审美情趣。人物师法李公麟,笔致细秀,风格清雅高古。花鸟兰竹,笔墨劲健而秀逸。其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尤精行、楷,取法晋唐宋诸名家,笔致遒劲,书风清俊秀逸。与祝允明、王宠合称吴中三家。文徵明绘画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湘君湘夫人图》、《林榭煎茶图》、《惠山茶会图》、《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 、《真赏斋图》、《溪桥策杖图》、《古木疏篁图》、《春深高树图》等传世,书法有墨迹《上吴愈尺牍》、《真赏斋铭并序》、《南窗记》、《诗稿五种》册、《西苑诗》等传世。

  唐寅(1470~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 ,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沈周(1427~1509)

  中国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生未仕,为人宽厚,工诗文、书法、绘画,享誉极高。出身书香门第,曾祖与王蒙友善,父、伯皆为文人画家,他自幼学画,擅山水、花鸟、人物,以山水最有名。山水早年得杜琼、刘珏亲授,主要师法王蒙,所作多盈尺小幅,笔法细密。中年后转师黄公望及宋代诸家,作品也始拓为大幅,用笔劲健,颇具骨力。晚年又醉心吴镇,笔墨粗简,苍劲浑厚,秀润雄逸,意境清幽淡远,同时讲求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文人画的笔情墨趣。作品多画江南山水,注重师法造化。其花鸟,形象写实,笔墨简括厚润,画风质朴。沈周的绘画在明清时影响很大,创绘画中的吴门派,并被后世列为明四家之一。有《庐山高图》、《仿董巨山水》、《东庄图》册、《沧洲趣图》等传世。著《客座新闻》(已佚)、《石田集》等。

  仇英

  中国明代画家 。江苏太仓人。一说生于弘治七年(1494),卒于嘉靖四十年(1561)或嘉靖三十一年腊月前;一说生于成化十八年(1482),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居苏州。出身低微,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初从师周臣,结交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文人画家,对其提高文艺修养和画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还曾在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遍观项氏所藏历代法书名画,并加以临摹,潜心钻研,终成一代名家。仇英擅人物、山水、走兽、界画,亦精于临摹,均技艺精湛。其山水师法赵伯驹、赵伯骕,作青绿山水,山石勾勒,皴染细密,色彩浓丽明雅,境界宏大繁复。人物画分细、粗两种面貌,前者取法唐宋,线条流畅、圆劲、细秀,造型准确,色彩清艳而具文雅之致;后者师承马远、杜堇、吴伟,笔法劲健,造型简洁,画风豪放洒脱。仇英以画工身分步入画《吹箫引凤图》坛,经过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其画既有职业画家技艺精湛, 造型准确的长处,又具文人画家的清逸秀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后人将他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合称明四家,被视为吴门派的代表人物。有《桃源仙境图》、《剑阁图》、《莲溪渔隐图》、《摹萧照中兴瑞应图》、《人物故事图》、《秋原猎骑图》、《右军书扇图》、《柳下眠琴图》、《吹箫引凤图》等传世。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有“画圣”之称

吴镇,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

吴历,清初著名大画家,有“四王、吴、恽、”之称

吴昌硕,清末民初大画家、书法家,“海派”画家代表人物之一

吴友如,清末著名画家,所主持之《点石斋画报》是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画报。

吴法鼎,近代著名油画家,最早到国外留学的画家之一

吴湖帆,现代著名山水画家

吴作人,当代著名画家

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

吴长江,现在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画家是指(Artist in Painting)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包括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油彩画、漆画等绘画艺术类的创作者。以国别分类,如国画家、西洋画家。 以作画材料分类,如水墨画家、油画家、素描家。

以题材分类,如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创意画家。 以画家派别分类,如:黄筌画派、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金陵画派。

吴镇,号梅花道人,一生隐居乡村,与隐士高人过从甚密。尽管生活困顿,但安贫乐道,标榜与众不同的人生和艺术。他的画风,与黄公望、王蒙、倪瓒三家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不同。三家重用笔,喜欢用干笔,吴镇好用墨,多采用湿笔;在构图上,三家以平稳为主,吴镇则追求奇险,不拘一格;画面题款,三家均用楷书或行书,吴镇则用草书,书写随意。在总体风格上,三家均师从董巨,吴镇则取法李郭、马夏。他喜欢画江上渔父的生活情景,那是他安顿心灵的“世外桃源”,画面感情洋溢,真挚动人。

近日读石守谦先生的《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对元四家之一吴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亦修正了一些从前的认识。书里提到,后世关于吴镇生平的许多说法,很可能缺乏事实依据,一大部分内容乃明代人所伪造。

书里提到,制造吴镇传说的时间大约起于15世纪后期(那时距吴镇离世已过百年),而至16世纪末达到鼎盛。常被后人引用的《梅花道人遗墨》二卷,是明朝万历年间吴镇的同乡钱棻所收集的,其中资料真伪相杂,不足全信。至于为什么要制造关于吴镇的种种传说和神话,其原因在于吴镇的声望于后世日益高涨。

不过,吴镇的生平事迹之所以没流传下来,可能正意味着他一生中没有发生过什么值得注意的事,也无戏剧性的变故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石守谦先生认为,吴镇这个毫无名位的诗人画家可能真的平平淡淡地在嘉兴、杭州一带度过了一生。

他可能是个骨子里就安于隐居生活的人,所以在当代的诗文集中没有发现与其他江南文士交往酬酢的痕迹。这一方面反映出他对社交活动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在当时仅为地方性人物的实况。

作为一个生活圈相当有限的隐士,吴镇的绘画源流却十分宽广。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少了俗世的纷扰,他反而能够潜心临摹、研究古人佳作。从其传世的作品《秋山图》、《双松图》以及《渔父图》中,都显示他曾经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在“师古人”上。

《秋山图》模仿五代宋初山水画大师居然一派,不仅主峰峰顶造型尚存原味,山坳外丛聚的碎石也是此派的特征。而构图上由前景一角向中轴山景开展的布局,也是早期宋代山水画的基本模式。

《双松图》追溯的是宋初李成的平远山水传统。此图透过前景巨大而姿势奇特的古树,将观者视线导向深处开展的广阔平野。此平远山水的描绘笔墨虽已可看出吴镇的个人性,但其对广大空间感的着意,则充分显示出其复古之意。

这种复古意图在其《渔父图》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卷尾的唐式阙楼,描绘了屋角的掀起之状,正是宋人笔记中所记的古拙形象;而卷中空白水域中各自独立、角度各异的渔舟,也保存了唐五代画作中倾斜平面的古拙空间表现方式。

这些画作的创作时间跨度较长,自49岁至晚年都有,可见其始终对临摹古画保持着高度的兴趣。而且所学样式很多,绝非后世所传只宗董源、巨然。临摹古画的工作,为吴镇提供了创作上的丰富可能性。以他最喜爱的渔隐题材而言,其根本模式即出自《渔父图卷》那种唐或五代的古画。

《芦滩钓艇》之渔父形象直接取自《渔父图卷》,但将之置于半现的崖壁之下,两相对照,别有一种平和的幽趣。画上的题词亦仿古来《渔父词》之形式:红叶村西夕影余,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拨棹,且归欤,挂起渔竿不钓鱼。

此词所述乃渔人生活中随着自然律动、无所追求的闲适意致。当然,这并非对渔民生活的写实,而是文士借以表达超脱现实环境中所受束缚的愿望。然而对吴镇来说,渔父词中的心理企求不只是纯粹的空想,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践的原则。不论是否需要为生活奔走,在追求内心理想的过程中,他似乎未曾发过怨叹与不满。

吴镇的渔隐图,从古人形象中化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自足自适,似乎“挂起渔竿不钓鱼”说的就是他自己。另一幅立轴《渔父图》所呈现的也是此种情境,而立轴形式让中间的江面显得更为宽和宁静。舟中文士怡然自得,正与前景直立树木和远岸舒缓的群山共同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之下。

如此宁静而具情味的意象,是令吴镇在16世纪以后的隐士文化圈中成为典范的根本原因。宁静而平淡的性格或许是这一切的源头。他对景物的观察也得利于此,因此能在寻常之中创造出不寻常的效果。此外,其《中山图》、《草亭诗意》以及《竹石图》均描绘了平凡无奇的景物,皆为平淡之味的极致表现,也是隐者吴镇内在性灵的具体化现。

吴镇生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卒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吴镇一生穷困潦倒,生前不名于世,其画被讥为“有酸馅味”,直到明代,方渐为人们所重视。吴镇为人孤洁,相传他与画家盛懋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画者甚众,而吴镇门前冷清寂然,其妻颇笑之,吴说 “二十年后,不复尔”,后果如其言。

吴镇诗书画皆擅,尤其长于山水梅竹。吴镇的画有一种深厚苍郁之气,画风沉郁清壮、朴茂湿润。明代董其昌谓“苍苍莽莽,有林下风”,沈周称:“吴仲圭得巨然笔意,墨法又能轶出畦径,烂漫惨淡……”

吴镇的传世作品仅有十余幅。其中《洞庭渔隐图》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笔墨苍郁,水墨淋漓,自题“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表达了作者谢绝世事,寄兴山水的高情逸志。《芦花寒雁图轴》写江南芦花浅水之境,但见一叶孤舟,舟中一人,仰望数行寒雁飞过,意境深远而略带哀愁。

梅花道人即吴镇,南宋灭亡的第二年,他出生在这里。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自学诗书,习字绘画,非常用功。可是他有一个怪脾气,喜欢与卖卜者及贫僧穷道结交,而不愿与纨绔子弟来往。他找到一幅宋人董源、巨然的《秋原山水图》,如获至宝,天天看呀,临摹呀,逐渐心领神会,掌握了画画的技巧。

这一年是大比之年,在家人再三劝说下,他终于答应上京赶考了。可是,他一出家门,竟只顾游览山川名胜,广交文人朋友,从松江的醉白池到镇江的金山寺,从苏州的玄妙观到湖州的道场山,从苕溪两岸到杭州孤山,一路上靠卖些字画度日。年复一年,离家时尚是年轻人,回来时已经两鬓斑白了。这时,他的诗、字、画已很有名望,但其脾气丝毫未改,凡有达官贵人请他作诗绘画,他总是冷眼相待。而对那些贫民穷士,却是有求必应。有时还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取出,任人挑选,慷慨相赠。当年过半百的吴镇回到魏塘时,家人皆已亡故,故居也只剩下断墙残壁。于是,他就在旧基上重建了三间陋室,在屋的四周种上梅花。他唯一的伴侣,就是一头小黑骡。一天,他坐在堂中饮酒作诗,见门前的一枝梅花分生五叉,枝上朵朵花儿绽开,越看越喜爱,觉得梅花的性格就像自己的性格一样,于是自号梅花道人,也称梅花和尚。从此,他的字画上就以这种别号代替了吴镇的真姓名。乡里人也知道这里住着一位一不念经、二不做道场的梅花道人。每当魏塘的集日,吴镇就牵过黑骡,将一个竹篓往它颈上一挂,篓里放上几幅字画和盛油装米的器皿,然后轻轻一拍,送它出门。小黑骡整天伴随主人,已非常懂得主人的心思,待吴镇装好东西,就迈开四蹄,得得得得地走出院门,走过小桥,穿过花园弄,直到东门集市上才停住。赶集人见到黑骡上街,纷纷上来观看。要求字画的人,照例从篓里取出,然后看看夹在里面的字条,按照梅花道人写的所需要的物品,如数一一买好,放入篓内。接着,小黑骡就会摇头摆尾,不声不响地离开集市,得得得得地迈开四蹄,由原路回到梅花道人身旁。

元朝至正十四年,一天,魏塘集市上又聚集着一些想求梅花道人字画的人,在等着小黑骡。可是,这天集市已过,还不见小黑骡的影子,大家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便相约到花园弄去看个究竟。果然,当人们来到梅花庵时,只见小黑骡站在梅花道人的床边,这位当代的名画家已经与世长辞了。桌上,留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梅花和尚之塔”6个大字。众乡亲将梅花道人埋在他自己屋旁,这6个字也就被镌成墓碑。700年过去了,那块他亲手写的墓碑,还树立在他的墓前。梅花庵现在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庵内至今还保存着梅花道人吴镇的遗作八竹碑及草书《心经》呢。

元代中后期,崛起的著名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个人被后人称之为“元四家”。

黄公望发展了赵孟頫的水墨画法,并上追董源、巨然,多用披麻皴,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作品有浅绛和水墨两种面貌。他的浅绛山水,烟云流润、笔墨秀逸、气势雄浑;水墨山水,萧散苍秀、笔墨洒脱、境界高旷,其韵致高于赵孟頫。

王蒙是赵孟頫外孙,除受赵孟頫影响外,也曾得黄公望指点,又直窥董源、巨然画法。他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间或设色,善用枯笔,创牛毛皴、解索皴法。其作品布局饱满、结构茂密,山峦多至远近10层,树木不下几十种,笔法苍浑,有蓊郁秀逸、浑厚华滋之致。

吴镇的山水树石以董源、巨然为归,间及荆浩、关仝,多用湿笔,笔法雄劲,墨气浑润。题材以《渔父图》为多,主要描写江南湖山景色,表现画家避世幽居、浪迹江湖、寄兴山水的隐士生活。作品往往题以秀劲潇洒的草书诗词,使诗书画相得益彰。

倪瓒山水画初师董源,后参以荆浩、关仝笔法,写山石树木又兼师李成创折带皴。其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湖山景色,多用水墨枯笔干擦,偶尔设色。

倪瓒早中年的时候,其画风以浑厚之中间以萧散秀逸,到了晚年却变为了苍劲之中又出以蕴藉高旷,作品有一种萧瑟荒寒之感。

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我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唐、宋、元、明、清时候的著名画家

  唐代画家:  韩滉(723~787)  中国唐代画家。字太冲 。长安(今陕 西西安)人。曾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