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未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5收藏

如何评价马未都?,第1张

‍‍我记得马未都最早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是后《百家讲坛》时期,马老以收藏家和北京老一代顽主的形象出现在节目中。很多人被这个有着一定学术属性却平易近人很接地气的大爷产生了好感。大概就是差不多的时间,马老也经常出现在窦文涛的节目中。节目里马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时不时的还会调侃嬉笑。一双小眼睛总是眯缝着,一头花白的短头发,略微肥胖的身材,笑起来敦实可爱。后来参加了多档文化类节目,并且有了自己的《观复嘟嘟》。这期间圈了很多粉。很多人都喜欢上了这位,拥有专家属性又平易近人很接地气的老头儿。‍‍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有时明明是很简单的道理,却经常有人把自己困在牛角尖里,不放眼新生活,一味沉溺于过去。溥仪就是这样困住了自己的前半生,不止是他,从封建社会过渡到民国新社会的人很多都摆脱不了旧时的思想,依旧沉迷于自己过去的角色,一辈子摆脱不了封建压迫。

但无论思想怎样发展,过去的事情终究是过去了,人总要生活在现状里,为未来而考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民国初期生活在北京城里的那些贵族已经失去了自己原先的身份,努力融入新的社会中,又不能像从前那样靠着宫中俸禄养活,即便曾经是皇亲国戚,如今也不得不想方设法为自己谋生了。溥仪的妹妹便是如此,她选择了摆地摊变卖古董为生,任谁看了都不免心生感叹,唏嘘一番。

溥仪的妹妹前半生

文中提到的这位溥仪妹妹,就是溥仪的三妹爱新觉罗·韫颖,她与溥仪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常在一起玩,因此溥仪很喜欢她。她的号“秉颢”就是溥仪亲自为她起的,在紫禁城中时,她很受喜爱,宫中的老嬷嬷们因着溥仪也对她百依百顺,她是紫禁城中无忧无虑的三格格。

爱新觉罗·韫颖相貌美丽,性格要强,并没有因为旁人的宠爱就忘乎所以。即使宫中有看不上她的宫女,或是老嬷嬷欺负她时,她也没有向溥仪告状。她比溥仪早太多预料到清朝的结局,所以在1924年,她和溥仪一行人被赶出紫禁城时,也不至于那么不安茫然,那一年她才十一岁。

但她终究是个小女孩,还不能够自己独立生活,只能够跟着哥哥溥仪,从北京挪到天津。她在天津仿佛过着纨绔子弟富二代的生活,陪嫂子婉容一起唱歌跳舞,跟着哥哥溥仪学学打网球,也跟着他们一起学习日语,对于接下来日本人想对哥哥溥仪做的一切阴谋,她都毫不知情。在这样的环境下,韫颖渐渐长大,出了成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妙龄少女。

殊不知她的哥哥溥仪还抱着复辟的梦想,打算将她许配给婉容的弟弟。1932年,日本人护送溥仪去往东北登基建立伪满洲国,她也在这一年被溥仪许配给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麟,两人在长春举行了正式而又庄重的婚礼。

韫颖没成想两人结婚还没到一个月,两人就不得不迁居他乡——他们被溥仪派去了日本学习吸收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理论。但韫颖对在日本的生活极其厌恶,她无法忍受时时刻刻有人监视自己,时时刻刻有人将自己当成异类。

溥仪妹妹摆地摊

1933年爱新觉罗·韫颖先行一步回国,她作为人妇与人母安心待在家里,等着丈夫回归。而丈夫在1938年才回来,作为伪满洲国的精英教官在长春高等军事学院培养军事人才。韫颖知道,溥仪与润麟的路是走不长的,但她一介妇人,那固执的二人又怎会听她的意见呢?

在1945年,溥仪抛弃了一众人,带着润麟逃亡沈阳,韫颖与她的丈夫失去联络,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流落在东北街头。走投无路的她只好给人做工养活三个孩子,这一段生活经历也让她成长了不少,尝尽了人间苦楚。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她回到了北京,到了父亲的亲王府中居住,1951年父亲病逝,她也分得了遗产和几间房屋。她将这些房屋出租,赚取租金,又想办法赚些钱来养活自己与三个孩子。

租金实在是太少了,而韫颖又沾染上了抽烟的毛病,不得不想一些正当的赚钱快的方法。那时过去的王公贵族们为了生计都把自己家的古董、值钱物件拿出来变卖,韫颖也跟着这样做了。她将自己家收藏已经的许多古董拿出来卖,在路口摆摊。她是溥仪的妹妹,有许多人都认识她,她在这摆摊很快也让不少人知道了,甚至还遇到了一位贵人。

偶遇马未都,后半生得到高评价

韫颖摆摊与旁人不同,她从来不讨价还价,往那一坐,等待“有缘者”看重她的物件,向她询问,她也会在一旁静静的坐着抽烟。因为自身其实并不懂这些古玩物件,所以她做的基本上都是赔钱的买卖,这些古玩对于她来说还没有一包香烟更有价值。

那时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正在北京收集珍贵古董物件,听说了溥仪的妹妹韫颖在那里摆摊卖古董,于是就打算前去拜访一下。马未都找了好久才找到韫颖摆摊的位置,看到她正抽着烟坐在自己的摊子前,盯着不远处的一个七寸电视机,若有所思。

于是马未都上前迎去,打算与韫颖交谈两句,并把自己收藏的极品官窑给她看看。没想到,韫颖只是与马未都敷衍寒暄了两句,对于他手中的极品官窑,连看都不曾看一眼。马未都后来回忆这件事时,由衷佩服韫颖是个奇女子。

其实韫颖原先从皇宫中出来,经历了这么多波折,相比于人到中年还不能自理生活的溥仪来说,能够变卖物件为生的她已经比传统皇亲国戚强很多了。就连***后来也评价她是能走进人民群众中的一个有志气的人。对于马未都到她地摊前,给她鉴赏极品官窑,而她连看都不曾看一眼的这件事情,笑笑也就罢了。

爱新觉罗韫颖后来改了名字,叫做金蕊秀(蕊秀是她的父亲亲自给她起的字),还被批准到狱中探望溥仪。在溥仪出狱后,她还与溥仪相互照顾,一起自力更生,度过晚年。

对于早已抛弃了自己的丈夫,他们在几十年的离别之后,在北京城中又见到了。两人远远地看了一眼对方,出乎意料的,韫颖看向润麟的眼神没有怨恨,取而代之的都是释然。最后她做上了自己小区的管理员,在对人民的尽职尽责中偿还了自己11岁前用在身上的民脂民膏,安心离世。如今这些人基本上都离世了,这些是是非非也终于不用再缠绕他们,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解脱吧。

经常出现在文化类节目里的马未都,看上去幽默、博学又宽容,是一位富足又不乏涵养的人,但也曾无可奈何地透露,自家从前有个保姆,三番四次的不悔改实在让他无法容忍,最后只能开除。

为什么称是个奇人

马未都在《锵锵三人行》中讲了辞退这个保姆的事情及缘由。早些年,他雇了一个保姆料理家中日常,保姆干净利落、手脚勤快,做饭又好吃。最初马未还是很满意这个保姆的。因为保姆家境不好,马未都就对其颇为大方,家里有压箱底的闲置物品,都会毫不吝啬地让保姆带走自己用。

中国人讲究投桃报李、知恩图报。虽然双方是雇佣关系,但马未都对保姆也算关照有加,按照常理来说,这个保姆应该工作得更加尽心尽力才是。

然而,日久见人心,时间一长,马未都逐渐察觉出不对了——这个保姆居然经常不声不响拿他家东西。发现这件事后,马未都并没有直接开除保姆,毕竟再找一个保姆品性如何也未可知,何必那么麻烦呢。

于是,马未都找来保姆谈话,对她说道:“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你说一声,我倒不是在意那点东西,但是你得说一声”。保姆却没有听进去马未都的话,毫不悔改,零零碎碎的小东西照拿不误,虽说保姆拿的也不是多值钱的物件,但这屡教不改的架势让马未都无奈又害怕。

要知道,马未都可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古董收藏家,下一次万一她拿家里存放的文物呢。马未都说,他从未亏待过这个保姆,工资开得并不低,保姆有什么困难,他也尽可能多给予帮助,但反复拿家里东西的这种行为,他真的无法接受。最后,马未都还是开除了这个保姆。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这句话就是说在盛世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把钱拿出来收藏各种古玩、字画,艺术品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在盛世都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如果世道并不太好,那么许多人就会重点的收藏黄金,因为黄金具有保值的作用并且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兑换成现金,而古董字画到了乱世的时候可能就会一文不值。因此有许多人都会到古玩市场去淘一些古玩字画类的物品,当自己相中了某一件物品之后便会开始讨价还价,毕竟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也是规矩之一,只不过有的时候如果卖家说了4个字,无论你怎样砍价都是白费劲,这其中是什么道理呢?

一、是卖家的底线,不容退让。

当卖家说了4个字之后,无论买家你说得天花乱坠,卖家就只有4个字,这4个字其实很简单,就是“考虑考虑”,当然这个考虑并不是说让卖家考虑而是让买家考虑。

笔者有一年在湖南长沙的古玩城的一个摊位上,看到了一个十分喜欢的荷花莲藕澄泥砚台,便停下来好好地看了一番,当时看了很久确定这个澄泥砚台的确是明末清初所制,无论是写意还是修泥刀法,毫无滞涩之感。于是就和卖家砍起价来。

虽然开始的时候卖家各种抵触笔者的报价,可是随着笔者坚持不懈的一番大刀阔斧,卖家也就慢慢的将价格降了下来,当卖家又说出一个价格的时候,我又开准备往下砍,可是卖家说了4个字,就只说了“考虑考虑”,然后就不再进行砍价的过程,而是说起手中这方砚台的好处,这个时候笔者突然才明白过来这个价格就已经是卖家的底线了,毕竟人家是做生意的是要赚钱的,毕竟谁也不会赔本赚吆喝。

二、是卖家的尊严,不容践踏。

都说有钱的是大爷,虽然卖家是卖东西,可是并不代表着卖家需要低三下四,特别是人家手中这个物品是货真价实的真品的时候,如果一再降价那卖家的尊严有一丁点都没有了,那和民间乞讨的乞丐没什么区别,卖家也是有着尊严的,相关的价格便是他的尊严,是他对相关物品的认可和对自己的尊重,如果他毫无底线一再跟着你的价格走,那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三、是相关物品的尊严,不容亵渎。

有许多做古董生意的人认为自己所卖的物品也是有尊严的,虽然自己的物品不能开口说话,可是这件物品却代表了中华的文明,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这件物品问世到自己的手中,这中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手,虽然自己需要把它卖出去,可是并不代表着自己要折损相关物品的尊严,把它一脚踩在烂泥里面去,自己需要维护着物品的尊严,维护着中华的传统文化的尊严。

当然这一点只限于那一些出售真品的人,对于那些出售赝品的人,他们看中的不过是金钱的尊严罢了,这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公元1075年,时值北宋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的夜里,大文豪苏轼做了一个梦,梦见已经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清晨起来坐定,苏轼先写下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几个字,这一年苏轼38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38岁这年刚到密州,就是山东的诸城上任知州,在此任上尚不足两个月,他就写下了《记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

东坡是在黄州后才有的名字。

王弗与东坡同乡,16岁结婚(苏轼19),27岁死于开封,葬于眉州老家的苏家祖营,距公婆苏洵的墓地西北方向仅八步。苏洵是在北宋治平三年去世的,晚王弗一年。当年苏洵仪棺是朝廷派官船,由苏轼、苏辙兄弟扶棺护送,苏轼的亡妻灵柩随载而行。

苏轼为父丁忧三年。

丁忧: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仪须持葬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苏轼丁忧时正是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神宗时期,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的伤害,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强烈反对。最终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导致朝廷命官矛盾深重的时候,包括欧阳修在内的许多诗友都已经离京,苏轼孤身无援,但仍直言上书变法的弊端,王安石记恨,使手腕使苏轼被迫请求出京任职。

苏轼到了密州第二年的正月,屋寒衾冷,夜长梦多,苏轼就做了个清晰的梦,所以叫记梦。

虽然诗经上有悼亡的叙述,但真正的悼亡诗还是始于西晋的文学家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也是古代民间四大美男之一),潘安貌美闻名,对妻子始终如一,夫妻和睦26载,妻亡故后,潘安服丧一载,写下悼亡诗三首。

苏轼的悼亡词开篇如物坠地,“十年生死两茫茫”,全篇一句凭空而落,分量感十足。词语无枝无杈,不蔓不叶,如伐倒之树干,两头齐平摔在你面前,苏轼使用的是叠词“茫茫”,茫字的本意是形容水大如海,后引申为旷远模糊不尽。诗歌中常有,比如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白居易“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体会古往今来诗人的茫茫,便可以深刻地理解苏轼的茫茫的含义。

评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苏轼一生起伏坎坷,前半生轻松自如,以乌台诗案为节点,后半生活得辛苦沉重。

乌台诗案:

发生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廷,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事件过后苏轼被关押,获释后被贬黄州。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属鼠,出身不能算太显贵,但也不是平民之辈。他祖上是唐初大臣苏味道,其祖父是苏序,生性达观,对幼年的苏轼影响很大。苏序墓志铭还是后来苏轼护丧回家时请曾巩写的。其父苏洵,三苏之一。

苏轼20岁,苏辙18岁,随父进京赶考,主考官就是欧阳修。小试官梅尧臣。欧阳修说:苏轼可谓善读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在密州待了仅两年多,年龄是38-40岁之间,这一年秋天,苏轼祭常山回来的途中,与同官会于铁沟行猎,又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西夏)。

这首词一反前人常态,以诗为词,供人阅读,不再供人吟唱。这首词展现出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酣畅淋漓,让宋词的豪放派初见端倪。在这首词之前,宋词没有豪放派一说,甚至也没有豪放的创作意识。因为词牌需要吟唱的属性,慢词与小令就适合演唱。故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婉约,适合唱)。苏轼的这首《密州出猎》气势豪迈,纵情八荒,引经据典,杀虎射狼,让宋词的豪放派一夜成型,影响了后世近千年。所以南宋的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在密州是苏轼创作的丰收期,中秋望月之时,在超然台上一气呵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自熙宁四年,苏轼上书新法弊端,到自请出京任职,历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前后八年,到湖州履职后,按例他给宋神宗写了湖州谢表,被新党谗言,说苏轼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对皇帝不忠。他们在苏轼的旧诗作中,翻出他们认可是讥讽朝廷的诗句,向苏轼发难,于是当年初秋,苏轼被御史台逮捕,押解京师,牵连着达数十众 。因御史台植柏树多棵,终年有乌鸦在上面嬉戏,所以又称乌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乌台诗案是苏轼生命中的大劫,这年他43岁,此时王安石已经辞相了,乌台诗案始作俑者乃新党的利益集团,借苏轼不满熙宁变法闹事,后宋神宗才下令抓捕苏轼。

苏轼从元丰二年(1079年7月28日)从被捕到入狱仅20天,入狱后马上被正是提审,当年11月30日审结,前后加上四个月有余,神宗大怒时打算处死苏轼,但大臣中许多人替苏轼求情,太皇太后也为苏轼说话,难得的是已经辞相的王安石力谏神宗“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对神宗震动很大,于是12月29日圣谕下发,苏轼免于一死,乌台诗案就此了结。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类似巡视员的职务。

神宗圣谕下发三日后,即元丰三年的大年初一,苏轼带着长子苏迈一家老小以及随仆,在御史台的差役押解下,离京赴黄州。此时苏迈21岁。从京城汴梁到湖北黄州路上,约有1200里地,苏轼全家整整走了一个月,于二月初一抵达黄州(今天的黄冈),北宋时黄州并不繁荣,苏轼拖家带口20多人来此生活,困难就可想而知,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举目无亲,地方官员一般是不会为犯官提供食宿的,以前一些好友也有意躲着他。这令苏轼齿寒,他写道

《送沈逵赴广南》

宋·苏轼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初到黄州苏轼一家借居在旧庙里,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定慧院,

定慧院:北宋古刹名,今地址在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青砖湖社区内。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居住在此,写下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寓居定慧院之东杂花 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等名篇。

当时苏轼有一好友叫马正卿,追随苏轼20年,见苏轼落难黄州十分同情,利用黄州担任通判的职务,疏通各种关系,经两任太守首肯,划出了东门外的一块无主坡地给了苏轼,连居住带耕种,苏轼就在这块地上盖起了草屋,落成之日天降瑞雪,草堂挂满了雪花,苏轼遂将草屋命名雪堂,并写了一篇《雪堂记》,他给朋友的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东坡居士之号,就产于此时此地。

苏东坡在后来的900年中,其名如雷贯耳,除去他在黄州创作的700多篇诗文,更多的是他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大劫后的人生态度以及精彩人生。写于元丰年间,也就是1082年春天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即为苏东坡落难后的人生写照。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生命的节点。贬谪黄州导致苏东坡人生态度的转变,就在《定风波》的创作中,入秋之际,苏东坡出游放松心情,来到了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怀古抒情,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东坡45岁写下 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在黄州四年,苏东坡创作进入高发期,诗词歌赋,连同信札,留存至今的达740多件。此外还有美食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

在宋代放逐儋州任职已算是最极端的处罚了,跟流放差不多,但他仍是有一棵平常心,在儋州开化海南,教化庶民,直至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四月,朝廷颁布大赦,招苏东坡还朝任朝奉郎,可惜苏东坡在北归途中,在常州中暑而殁(mo),享年65岁。

苏东坡在还朝途中,经过了常州金山寺,就是水漫金山那个金山寺。金山寺中有一副理工林为苏东坡做的画像,李公麟为宋代的大画家,与苏东坡、王安石、米芾、黄庭坚等都结为至交。他为苏东坡的画像就留在了金山寺。后来苏东坡路过此地的时候,就随写了一个六言诗,《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区区24字,漫漫65年。

马未都想传递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标准,而是关于民族和风俗精神的总称。

每当我们提到传统文化的时候,很多人首先会非常纠结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同时也不明白传统文化的传递形式。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让很多人渐渐忘却了传统文化,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递问题,更应该想方设法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应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此没落。

马未都表示希望年轻人能够爱上传统文化。

马未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马未都准备开直播的时候,马未都表示将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在此之前,马未都本身就是一名知名的收藏家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也在通过自己的切实努力来帮助大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马未都想传递自身的文化是民族和风俗精神的总称。

传统文化的概念相对比较笼统,我们既可以把一项美好的事物当成这种文化,更可以把一个概念当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接触的很多事物其实都跟传统文化有关,只不过很多人没有通过智能化的角度来看待相关事物罢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因为很多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很多人似乎并没有耐心去看我们的古文诗歌,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总的来说,马未都对于年轻人来讲确实比较陌生,但对于90后之前的人来讲,很多人从小就在听关于马未都所讲的各种传统文化的内容,所以大家也非常期待看到马未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所做出的努力,我们也希望能够共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要让传统文化就此远离大家的视野。

如何评价马未都?

‍‍我记得马未都最早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是后《百家讲坛》时期,马老以收藏家和北京老一代顽主的形象出现在节目中。很多人被这个有着一定学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