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的薛国文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薛国的薛国文化,第1张

1994年冬,前掌大村前考古发掘商周之际薛国贵族墓葬11座,出土精美的青铜礼器2000余件和三千年前的酒,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4年10月至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滕州市前掌大遗址进行钻探和发掘,共清理墓葬11座,殉马坑2座,祭祀设施及水井各1处,共出土各类青铜器200余件,漆器近20件,玉器70余件和较多的陶器、石器、骨器2000余件。其中仅铜礼器就有60件,器类有鼎、簋、甗、尊、提梁壶、提梁卣、垒、爵、角、觯、斝、盉、觚等,有20件带有铭文,其他还有铜胄、铜戈、铜矛、铜弓形器、铜铃、铜泡、轴饰、衔、镳等;可见器形的漆器有豆、壶、盘、盾牌、漆牌饰等;玉器有玉璜、玉兔、玉龟、玉蝉、玉蛙形饰等。

在2件铜提梁卣、2件铜提梁壶和1件洞垒中,装满了清澈透明的液体,这5件酒器出土时均有子母口盖密封,且直立于墓底,墓中没有积水,推测内装液体可能是当时的酒。

这批墓葬结构完整,随葬器物组合清晰。在规模、随葬品等方面,墓葬之间的等级差别较明显。较大的墓有3座,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一棺一椁,设熟土二层台,墓口和墓底呈梯形,墓主人身上和身下撒铺朱砂,下有一殉狗的腰坑,墓内均用夯土夯实。

11号墓是此次发现的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墓。东侧二层台有一殉人,侧身屈膝,双手反剪。墓中共随葬铜胄13件,12件漆器,各类玉器27件,青铜酒器及装满液体的提梁卣和垒2件,青铜礼器中有方鼎和圆鼎,最大的一件圆鼎高55cm,口径50cm,部分有铭文。

18号墓内有随葬车,随葬青铜器60余件,其中礼器13件,在2件提梁壶中装有液体。在墓内埋车的葬式,在山东商至两周早期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

21号墓共随葬青铜器50余件,其中礼器14件,部分带铭文,此外尚有一组玉器、漆器和象牙杯等,在二层台上,随葬有一只长径65cm、短径60cm的大乌龟。

截止到1994年,前掌大商周遗址的发掘已进行了5次,前4次发掘主要集中在村北,已清理出一批商代晚期的大、中、小型墓,初步断定为商代东方薛国的贵族墓地。此次探明的西周早期墓地位于村南,由于绝大部分墓葬保存较好,将会为研究商周之际薛国的历史文化、埋葬制度提供完整的可研究资料。已出土的青铜器、漆器和玉器等,其数量之多,精美程度之高,以及保存之完好,在山东商周考古中都是前所末见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前掌大商代方国遗址与西周时期的薛国都城仅一河之隔,而且两处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紧密衔接,因此应认定前掌大商代遗址为“商薛”及“任薛文化”。虽然薛之先祖曾数度迁邳(文献所载皆在商代中期以前),但薛迁之地,乃今薛国故城西约15公里的微山县欢城镇附近,未出薛地范围,而且从前掌大及薛国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结果来看,薛国最迟在商代晚期便定都于前掌大,直至西周早期偏晚阶段,方才又一次迁都于一河之隔的今薛国故城内,从此“更不徙都”。

前掌大商代遗址是河南安阳殷墟之外的又一处重要的商代方国遗址,前掌大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对于促进山东南部地区夏、商、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特别是薛文化的研究,以及薛河流域古文化的古城、古国课题的深入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薛国,乃土著的东夷古国。城址坐落在山东省滕州市区南部20余公里的官桥、张汪两镇辖区内。该城呈不规则正方形,全长10615米,现存城墙高1~7米不等,底部宽30~50米,均系黄土夯筑而成,故城面积约6.8平方公里。经勘探试掘证实,薛国故城有外城、内城和宫城组成。现地面上遗存的为外城。已探明城门5座,东、西、北各1座,南部2座,各城门之间均有干道相连。城外有护城壕,壕宽30~50米,深4~7米。通过对外城的解剖得知,该城为战国时期所筑。城内的皇殿岗村为外城中心,该村的东部和东邻的尤楼村西部,发现了我国至汉代时期6万多平方米的冶铁遗址,地面上暴露了大量的铁矿石炼渣,出土了镰、铲、斧等用具,以及铸有“山阳二”、“巨野二”的陶范。皇殿岗村西南部发现有大量的建筑基地,应为战国、秦汉时期的王室贵族居住区。

内城位于外城东南隅,呈不规则长方形,东墙与南墙成直线,与外城东南城墙合并叠加一起。西墙和北墙向外凸出,全已淹没在地下。内城总长2750米,墙宽一般在10米左右城壕宽15~20米。南、北、西各探出城门一座,门道宽8米左右,城内有3~4米厚的文化堆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和汉代文化层依次叠压。内城中部发现有多处夯土台基应为大型建筑基址。1978年,山东济宁地区文物组在狄庄南发掘了4座大型墓葬和部分中小型墓,其中使用封君诸侯葬礼的七鼎墓,应为薛国高级贵族甚至为公室成员墓。根据多处考古发掘地点的地层叠压和遗迹打破关系分析,内城应建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废弃于战国早期。

宫城在内城中部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其建筑年代和废弃年代基本与内城同。这种大城套小城的建筑布局同《考工记》中国古都城建设的规范是一致的。 尚无详细史料为证。据宋·郑谯《通志·氏族》称“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此。”阳封于薛应是龙山文化中期。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的“万国林立”的城邦时期。传说黄帝曾经“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禹也曾大会诸侯于涂山,置玉帛者万国。古代城就是国,城里人称为国人。1993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在对薛国故城的复探与试掘中,在薛国故城内尤楼城东南部钻探出数百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遗址,据报道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根据滕州市境内多次考古调查,滕州市境内现已查出龙山文化时期遗址100多处。其中30~60万平方米的遗址9处,其余为6~28万平方米不等。分布在薛国故城上游及周边地区的有60余个。薛国故城内发现的数百万平方米遗址为最大。应该说,此地域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该龙山文化时期城址,应与薛国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夏朝时期,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亦封于薛。《左传》就有“薛之皇族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的记载。

商代时期,“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在殷墟甲骨文中,薛作为国名频频出现,商王“命薛”、“作薛”、“往薛”、“宅薛”、“伐薛”、“追薛”等。自1964年以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滕州市博物馆,在离薛国故城一步之遥的东部前掌大遗址进行了10多次勘探和发掘。该遗址南北长约2250米,东西宽约850米,总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遗址分居住遗址和墓葬遗址两部分。居住遗址,时代为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墓葬遗址,时代为商代晚期,西周初年至西周早期。分为“河崖头”、“南岗子”、“陆家林”三个墓区。“河崖头”墓地布局严谨,座座排列有序;中字形大墓南北向纵列在两条中轴线上,两侧横排的多为甲字型大墓。“中字型”墓葬墓口面积在一万平方米左右,“甲字型”墓葬墓口在数十平方米左右。尽管,该墓区被盗,但也发掘出土了数千件青铜器、玉器、漆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玛瑙、水晶饰品等。据发掘者称该遗址与薛国密不可分。从史料记载和发掘出土的实物分析,薛国在夏商时期就应该存在。

薛国民族的姓氏问题。据宋·郑谯《通志·氏族》称“薛氏,任姓。”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根据地下出土的薛国青铜器“薛候匜”铭“薛侯作叔任襄膢匜……断薛为任姓之国。又据,薛国故城内发掘出土的铸铭青铜器“薛侯戚”鼎、“薛子仲定”、“走马薛仲赤”簋、“薛侯 壶”、“薛侯定戈”(“薛侯定”就是《左传》定公十二年所记载的薛襄公)等铭器为证。薛国民族为薛氏任姓,与宋代郑谯《通志·氏族》记载一致。周武王克商后,封任姓后裔任畛,复国于薛,爵为侯”。薛侯皆任姓。

根据《春秋》一书记载,春秋时期,薛国频频参与会盟。从公元前564年前至公元前506年间,多次参加讨伐郑国、秦国、围攻齐国、攻打楚国等活动。战国七雄崛起,相互攻伐,夹在齐楚两大国之间的任姓薛国,成了齐楚两国觊觎宰割对象,齐、楚都欲鱼肉宰割瓜分之。直至齐威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21年)四月,齐威王将田婴封在薛,为田氏邑,同年十月,开始扩筑薛邑城池。齐威王封田婴于薛邑,号靖国君。婴殁,子田文嗣立,号孟尝君。孟尝君招天下仁侠之士,食客三千,贤达闻于诸侯。田文去世,谥号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发兵灭掉了薛邑。田文绝嗣没有后代。现薛国故城内北部有田婴、田文父子冢和陵园,据东晋《太康地纪》记载:田婴、田文父子墓当在东晋时期就已遭盗掘,文化大革命时再次遭洗劫。秦置薛县,属薛郡。汉因之,属鲁国。晋属鲁郡。刘宋时属彭城郡,后魏因之。北齐废,后为滕县领属之地,渐为封落。

薛家岛历史悠久,源源流长。战国属鲁,汉属琅琊郡,三国属城阳郡,隋、唐、宋属胶州、密州,元、明、清属胶州。据《薛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薛遇林由陕西韩城县迁徙时,称胶州沾化乡辛林社棘林瑶无余之地,后来此地因薛姓族居,又因环以山海,故名薛家岛。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日六日,清政府与德国签定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薛家岛被划为胶澳德国租界内。1914年11月7日薛家岛随青岛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22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交还青岛,薛家岛为青岛特别市海西区。1942年12月,薛家岛改辖于青岛特别市胶州区,为直属镇。1944年秋薛家岛重新划归青岛特别市海西区。1945年8月,八路军滨海部队解放了日伪军占领的薛家岛,成立了珠山县薛家岛区,12月中共滨北地委成立了八路军青岛海西办事处,薛家岛改辖于青岛海西办事处。 1946年6月,八路军青岛海西办事处撤销,薛家岛又划归胶县,9月,胶南县成立,薛家岛区又改辖于胶南县。直到1976年10月,薛家岛公社从胶南县划归新成立的昌潍地区黄岛革命委员会(属地区派出的县级机构)。1979年1月,黄岛地方划归青岛市,成立黄岛区,薛家岛公社归黄岛区所辖。

1984年8月机构改革,薛家岛公社改称薛家岛镇。1988年12月,薛家岛西部的丁家河、濠北头、濠洼、濠南头、官亭、焦家庄、孙家沟、红卫、张宝湾9个村,经青岛市委批准,划归青岛经济开发区,东部33个村的属薛家岛镇,此为现状。1993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区、黄岛区体制合一,1994年12月机构改革,薛家岛镇改称为薛家岛街道办事处至今。 薛家岛又称“凤凰岛”。薛家岛形状确如飞凤,故有“凤凰岛”之称。 据历史记载,薛家岛地名,来源于明永乐年间骠骑将军薛禄。薛禄,原名薛六,发迹以后改“六”为“禄”。明初,燕王朱律发动靖难之役,薛禄从征,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逐擢升。真定之战,生擒建文帝左副将军李坚,此后每战必胜。单家桥一役,因马失前蹄被平安侯所执,竟然奋力挣脱,夺刀杀死守卒,驰还复战,最后大破平安侯军。后转战彰德一带,生擒都督指挥花英。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因薛禄战功卓著,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栓国,封阳武侯。仁宗即位后,加封太子太保,并佩镇朔大将军印。宣宗宣德五年(1431年),薛禄因病而卒,宣宗亲自撰文祭之。薛禄勇谋兼备,每战必胜,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善抚士卒,同甘共苦,因此部下皆愿为其效力,是当时难得的统帅之才。历事三朝,为靖难诸功臣中的佼佼者。死后归葬故里,葬于薛家岛村东南,现林中高累仍巍然兀立。岛上居民多属薛姓,皆为薛阳武侯之后裔,薛家岛也由此而得名。

薛延陀居于漠北。本为匈奴别种铁勒之一部,初与薛族杂居,后灭并延陀族,称为薛延陀,官制和风俗,与突厥大抵相同。

隋炀帝大业中,东突厥强大,居于漠北的铁勒诸部都臣属于它。处罗征税无度,铁勒诸部颇有怨言,处罗大怒,诛杀铁勒酋长一百多人。铁勒诸部于是武力反叛,共推契苾首领哥愣为易莫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首领乙失钵为易咥小可汗,臣属于西突厥。贞观二年,西突厥内乱,乙失钵之孙夷男率其部落七万余户臣属于东突厥,却又逢上颉利可汗的残暴统治。夷男乃率其部众,武力反抗,颉利派大军镇压,反被夷男所败,颉利部众归附者不少。十一月,铁勒诸姓共推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当。这时,唐太宗正在设法削弱颉利势力,认为团结夷男,有利于唐对东突厥最后的反击,便遣游击将军乔师望暗里联络夷男,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夷男大喜,遂成立了薛延陀汗国,建牙于大漠郁督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下,与东突厥分庭抗礼,并遣使入贡,成为唐在漠北的一个附属藩国。

薛延陀汗国成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其境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有精兵数万。贞观三年八月,夷男派遣其弟入贡,太宗赐以宝刀及宝鞭,对他说:“卿所部有大罪者用剑斩之,小罪者用鞭鞭之。”夷男得到太宗这样的鼓励,更不把颉利可汗放在眼里,频频出兵攻击。颉利可汗腹背受敌,遣使入唐称臣。

贞观四年,唐灭东突厥后,把大多数东突厥部众迁到黄河以南安置,设置了很多羁縻州府,委任原东突厥贵族担任州府长官。这样以来,朔塞空虚,薛延陀趁机迅速扩大势力,占据了大部分原东突厥的地盘,并将牙帐由郁督军山迁至都尉捷山北独逻河之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流域),有精兵二十万,进入了全盛时期。 唐朝贞观初年,其首领夷男率领部众7万帐归附突厥颉利可汗。唐太宗打败颉利以后,转而归附于唐并在郁督军山建立了薛延陀汗国。统治着“东室韦,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的广阔地区。

贞观二年(628)﹐西突厥大乱﹐乙失钵之孙夷男率领其部帐7万重返漠北鄂尔浑河流域﹐暂附于东突厥颉利可汗(620~630在位)。时颉利政乱﹐薛延陀联合附近九姓铁勒中回纥等部共起反抗﹐受到突厥北边铁勒诸部落的拥护﹐共推夷男为首领。此年﹐唐太宗派将间道持诏书﹑鼓﹐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受命﹐遣使入贡。次年夷男联合回纥助唐朝攻东突厥﹐立牙帐于鄂尔浑河南郁督军山﹐胜兵20万。汗国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境内包括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阿跌﹑霫诸部。东突厥破亡后﹐回纥势力壮大﹐立牙帐于土拉河上﹐但仍附属于薛延陀。当时﹐唐朝采取扶助回纥抑制薛延陀的政策﹐贞观十二年﹐下诏封真珠毗伽可汗二子大度设﹑突利失为小可汗﹐各赐鼓﹐以分其势﹔翌年立颉利可汗的族人李思摩为可汗﹐建牙帐于河(套)南﹐名义上使其统治内迁河套南的东突厥旧部﹐实际上是监视薛延陀。因此﹐引起夷男疑惧﹐于贞观十五年乘唐太宗封泰山之机﹐命长子大度设率回纥等部追击李思摩﹐直抵长城﹐在山西朔州遇唐将李绩大军﹐大败而归。次年﹐夷男遣使于唐﹐献马3000匹﹐谢罪请婚。唐太宗以绝婚挫其势。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朝册封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当时,薛延陀的能战之士有20余万,而且同活动在北方的回纥、仆骨、奚族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薛延陀与唐朝之间也建立了联姻关系,唐朝将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首领。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以前,汗国与唐朝的关系基本保持友好。此后,因唐朝将东突厥的部众安置在以“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与唐朝产生矛盾,举兵进攻驻牧于白道川的东突厥部众。唐军数路并出,与突厥、契丹、奚等联合,迫使薛延陀离开白道川,并在“诺真水”一带(位于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与其交战,击败了其首领大度设统领的部队。此后,薛延陀时叛时和,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645~646年)被唐朝灭掉,薛延陀汗国灭亡。其余众有的归于后来的突厥默啜可汗,有的归顺了唐朝。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融合在其他各族之中。

贞观十九年(645)﹐夷男死﹐嫡子拔灼自立为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他乘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未还﹐引兵攻河南朔方郡﹐但唐朝有备﹐引兵北退﹔其内部因多杀贵臣﹐遂致骚乱。贞观二十年﹐多弥可汗知大势已去﹐自行遁去﹐后被回纥人所杀﹔国人另立夷男侄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遣使向唐朝表示“愿保郁督军山”。唐遣将李绩征伐﹐遂灭其国。咄摩支于当年降唐﹐封后武卫将军。原属薛延陀统治的铁勒各部附唐﹐“请置唐官”。贞观二十一年﹐唐于其地共置6府7州﹐各以其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又设燕然都护府于单于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 以统上述6府7州。于是大漠南北均属唐﹐而回纥于铁勒诸部中始独强。

在关系融洽时期,薛延陀经常以马、牛、羊、驼、貂皮等进贡唐朝。数量之大,动辄千万,甚至数万。由此可见其畜牧业和狩猎业的发展水平。 贞观十五年,薛延陀挑战唐中央权威彻底失败后,遣使朝贡不绝,并请求和亲。对于怎样才能安定北方边境,唐太宗有两套方案,征求群臣意见,他说:“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多为中原边患。近来薛延陀崛起,我们应当早早有所准备。我设计了两套方案:一,精选十万大军,灭其国家,俘其首领,可保我边境百年安定;二,答应和亲,采取羁縻,这样足以保证边境三十年安定。不知哪一套方案更好?”宰相房玄龄支持第二套方案,太宗也倾向于第二套方案,于是答应和亲,决定以宗室女为新兴公主,嫁于夷男。后来因为礼节上的琐碎问题,太宗食言,断绝了与薛延陀的婚姻。

贞观十六年、十七年,薛延陀与东突厥互相寇掠,太宗明显偏袒东突厥,遣使谴责夷男,夷男敢怒不敢言。

唐太宗决定放弃和亲政策,以武力解决薛延陀问题在夷男死后。

贞观十九年九月壬申(七日),夷男病亡,太宗在辽东战场为夷男举哀。夷男死后,他的嫡子拔灼杀庶长子曳莽,自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拔灼性格暴戾,多杀部下,群情慌慌。为了转移矛盾,拔灼趁太宗远在辽东,攻唐夏州,被唐将执失思力打败,拔灼逃走,为回纥所杀。

拔灼死后,其余众五六万人窜回故土,诸姓酋长相互攻杀。这时,太宗决定彻底消灭薛延陀,安定北部。贞观二十年,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各领所部兵,分道并进,很快战败薛延陀。薛延陀部众七万多口,立夷男的侄儿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立,敕勒九姓不服。太宗乃令李勣到塞外统一指挥战事。贞观二十年六月,李勣仅率二百骑兵到达敕勒九姓部,招九姓健壮,屯于郁督军山。薛延陀酋长梯真达官率众归降。咄摩支南奔荒谷,李勣遣大将萧嗣业前往招慰,咄摩支归顺。其余部众犹阴持两端,李勣大怒,纵蕃兵奋击,斩首五千多级,俘虏三万余口。七月里,多摩支至京师,拜为右武卫大将军,薛延陀遂灭。

贞观二十二年,居于漠北的契苾、回纥等部,因薛延陀灭亡,无所依附,相继归附唐朝。于是,唐在漠北设置十三州,以归附的少数民族酋长为都督、刺史,又置燕然都护府,来管理这些边州。

门当户对这个话题,自古有之。尤其是在不平等的社会,社会上富贵贫贱有别,处在社会上层的家族,往往是相互联姻的。当然,男方不贪图女方的嫁妆,女方也不是贪图男方的聘礼,有人认为,这是他们在保存,保全,或者保持自己家族血统的高贵。

门当户对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古代,在西方也是这样,例如出身卑微的拿破仑,出人头地后,死也要娶奥国皇室之女露易莎为后,要知道,露易莎其血统,在当时可是整个欧洲最为高贵的血统。

当然,红楼梦也是如此。

红楼梦除了贾府,史湘云的史家,王熙凤的王家,薛宝钗的薛家,都是豪门望族。这四大家族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就挑王家与薛家来讲:

王家也曾辉煌过,在原著第十六回王熙凤这样介绍自己的娘家:“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接驾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薛家是书香世家,原著中说薛家“家中有百万之富”。

还有一个证据,证明薛家也不赖,那就是薛宝钗的父亲,娶了王熙凤的妹妹。

而四大家族中,最早家道中落的,则是薛家,至于原因嘛,全得赖薛家的独子,薛宝钗的哥哥薛蟠。薛宝钗冰雪聪明,然而他这个哥哥薛蟠,却是个出了名的“傻”,人送外号:呆霸王

薛蟠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何能够将薛家带上穷途末路?

第一、薛蟠幼年丧父,是薛家的独苗,所以在其自幼在薛家,就像贾宝玉自幼在贾府一样,被家人宠溺,最后导致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老大无成。

第二、由于成年后的薛蟠,整天都是斗鸡走马,游山玩景,所以薛家的各个生意伙伴,一来欺负薛蟠年轻,二来欺负薛蟠不谙世事,三来欺负薛蟠不懂经营,乘机拐骗起来,导致薛家在薛蟠接手后的几门生意惨败。

第三、薛蟠起初依仗着家族显贵,常常无理取闹,甚至杀人放火,每当薛蟠犯下大罪,都是烧钱让官府徇情枉法,胡乱断案。薛蟠的仗势欺人,其实就是薛家的烧钱机器。

第四,薛蟠最后迁入贾府,结交了许许多多的豪门子弟,这些都是不肖之徒,薛蟠每天与他们花天酒地,吃喝嫖赌,薛蟠花钱大手大脚,慢慢的将家产房屋店铺,一间间卖出去,典出去,薛家也就越来越穷了。

第五,最致命的一击,是在原著的第一百二十回,薛蟠曾因为蒋玉函一事,打死了酒店里的伙计。杀人偿命,薛蟠被抓到衙门关押,最后还是花了很多银子,将故意杀害,改成了误杀。

至此之后,薛家不断使钱,直到原著第一百二十回,薛蟠才被赎罪,被刑部衙门放出来重获自由。

然而此时,薛家已经彻底的家道中落了,曾经“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只能靠最后的遗产,勉强维持生活

薛国的薛国文化

1994年冬,前掌大村前考古发掘商周之际薛国贵族墓葬11座,出土精美的青铜礼器2000余件和三千年前的酒,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