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雍:与冉耕、冉求合称为“一门三贤”,留有求学故事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后来荀子更敬重他。《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子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记载他是孔子的弟子,与冉耕(伯牛)、
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论语注疏》卷5引马融曰:“雍,(孔门)弟子,仲弓名,姓冉。”
仲弓父, 。孔子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
即:你好好干,会有出头日的。你虽然父母是 ,你也当然是 ,但只要你勤奋努力,即使入不了仕途,大人虽欲勿用尔,山川其舍诸?你还可以当个小巫祝小祭司,对山川祈雨,奉祀,献祭。当时巫祝不吃香了,孔子本人就吃了亏。
献祭本质是通过牺牲自己的一些或全部利益来对神表达忠诚,感激,忏悔和信赖等感情。你能够割舍的东西越多,证明你的信心越大。
《墨子》中,墨子献书楚王,楚王当面褒奖:良书也。私下却大骂:墨子,出身 也, 何可厚也!
《中弓》第一支简“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 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仲弓根据《史记索·仲尼弟子列传》引《家语》是“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测仲弓是孔子较为早期的学生,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为宰时也许还比较年轻。无论如何当仲弓得到季桓子的任命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并征求老师的意见。从《中弓》简文看好像仲弓比较乐意接受这个使命,并有了长期为季氏家族服务的打算,所以孔子说:“汝思老其家”。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
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冉雍死后,葬于曹州东南60里冉,与伯牛、子有合祠,在其故里茶坡(今菏泽市定陶区冉贤集)建祠专祀。
著作《论语》120篇
《敬简集》
家族 支派一( 一)冉耕支系
31世祖 华胥氏
30世祖 伏羲(配女娲)
29世祖 少典
28世祖 黄帝(姬轩辕)
27世祖 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
26世祖 极(少昊长子)
25世祖 帝喾(名,又名或夔,极长子)
24世祖 后稷(又名弃,帝喾之子)
23世祖 不(后稷之子)
22世祖 鞠(不之子)
21世祖 公刘(鞠之子)
20世祖 庆节(公刘之子)
19世祖 皇仆(庆节之子)
18世祖 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 毁(差弗之子)
16世祖 公非(毁之子)
15世祖 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 亚圉(高圉之子)
13世祖 公叔祖类(一作公祖类,亚圉之子)
12世祖 父:又称古公父,公叔祖类之子,追谥为周太王;生三子吴太伯、吴仲雍、季历
11世祖 季历:父之子,追谥为周王季,或称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 姬昌:季历之子,追谥为周文王
9世祖 冉季载: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封于冉(国都在今山东定陶),以国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 冉羽:一作“ 冉羽叔 ”
7世祖 冉贞
6世祖 冉托
5世祖 冉敏
4世祖 冉猛:生二子冉辉、冉煌
3世祖 冉辉:奔晋,居汾州(今山西孝义),其后不详,仅知:冉辉裔孙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从、冉绅、冉刚,冉刚生冉会、冉监
3世祖 冉煌:奔鲁,居邾(后改为邹,今山东邹平)
2世祖 冉胜:冉煌之子
1世祖 冉在:一作冉离,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
冉子 : 名冉耕,冉在的长子,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生二子:冉兴、冉志
1世孙 冉志:字子博,鲁大夫,春秋从祀
2世孙 冉辛
3世孙 冉智
4世孙 冉御:鲁大夫
5世孙 冉议:中大夫
6世孙 冉阮:中大夫
7世孙 冉哙:字名成
8世孙 冉脉:下大夫
9世孙 冉谟:汉大夫
10世孙 冉斐
11世孙 冉亨
12世孙 冉谨
13世孙 冉:字汉玉,博务识古,征聘不受
14世孙 冉遂
15世孙 冉康:字楚宁
15世孙 冉健
16世孙 冉乘:字子由
17世孙 冉舒
18世孙 冉戒
19世孙 冉本:字渊泉,清雅有学
20世孙 冉展:字好枝,通晓诗文,引进后学,以孝悌闻,举有道不起
21世孙 冉列:字武功
22世孙 冉鲁:字惟一,学本渊源,敦尚气节
23世孙 冉勤:字公敏
24世孙 冉商:字量裁
25世孙 冉盛:字云龙
26世孙 冉价
27世孙 冉芾:字盛分
28世孙 冉秉干:字纯如,制行端谨,学文渊源
29世孙 冉西楚:字洛白
30世孙 冉恭宽:字得众
31世孙 冉洪绪:字符复
32世孙 冉建业:字斯皇,性谨厚,不与人争,乡人化之
33世孙 冉之仪:字振恒,德行学问,足为世范,甘贫乐道
34世孙 冉允若:字卢虚
35世孙 冉奇之:字足法
36世孙 冉云之:字仲未
37世孙 冉命与:字天笃
38世孙 冉成月
39世孙 冉道可
40世孙 冉必友
41世孙 冉世英:字右俊
42世孙 冉师周:字克生,四世同居,咸敦孝悌
43世孙 冉行果:字舒常
44世孙 冉叔谦:字心服,岁贡,文雅有学,勤于训诲
45世孙 冉永安:字奕安,岁贡
46世孙 冉连惠:字五美,配季氏
47世孙 冉尚德:字泽久,孝闻乡里
48世孙 冉兴宗:字要年,员外郎
49世孙 冉国
50世孙 冉育智
51世孙 冉效祖
52世孙 冉箕
53世孙 冉宜:字贵来,宋末元初移居颜村冉马庄
54世孙 冉就:字鲁瞻
55世孙 冉忠:字良弼,永乐三年岁贡,仕山西太原府通判,为政宽平,民安其化;永乐七年归守祖庙,主奉祀事
56世孙 冉通:字绍文,继述父志,主奉祀事,精洁有加
57世孙 冉静:字定国,主奉祀事
58世孙 冉浩:字说初,主奉祀事
59世孙 冉庆:字昌府,主奉祀事
60世孙 冉思真:字古风,配王氏,主奉祀事,以齿德重于乡,有司编匾,荣以寿官冠带;长子冉希孟、次子冉希赐
61世孙 冉希赐:字秀川,因长支(冉希孟)无后,以次嫡主奉祀事
62世孙 冉魁:字望图,主奉祀事;心性耿直,以理律身,宗族乡党以孝悌称
63世孙 冉士朴:字和轩,号怀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诏为先贤冉子伯牛设立博士,经山东巡抚岳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奉旨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4世孙 冉养尼:字衍公,因患瘫症未袭
65世孙 冉廷砚: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6世孙 冉传科:字振里,乾隆六十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7世孙 冉继楷:字贡培,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孙 冉广培: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孙 冉广鑫: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支派二( 二)冉雍支系
31世祖 华胥氏
30世祖 伏羲(配女娲)
29世祖 少典
28世祖 黄帝(姬轩辕)
27世祖 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
26世祖 极(少昊长子)
25世祖 帝喾(名,又名或夔,极长子)
24世祖 后稷(又名弃,帝喾之子)
23世祖 不(后稷之子)
22世祖 鞠(不之子)
21世祖 公刘(鞠之子)
20世祖 庆节(公刘之子)
19世祖 皇仆(庆节之子)
18世祖 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 毁(差弗之子)
16世祖 公非(毁之子)
15世祖 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 亚圉(高圉之子)
13世祖 公叔祖类(一作公祖类,亚圉之子)
12世祖 父:又称古公父,公叔祖类之子,追谥为周太王;生三子吴太伯、吴仲雍、季历
11世祖 季历:父之子,追谥为周王季,或称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 姬昌:季历之子,追谥为周文王
9世祖 冉季载: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封于冉(国都在今山东定陶),以国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 冉羽:一作“ 冉羽叔 ”
7世祖 冉贞
6世祖 冉托
5世祖 冉敏
4世祖 冉猛:生二子冉辉、冉煌
3世祖 冉辉:奔晋,居汾州(今山西孝义),其后不详,仅知:冉辉裔孙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从、冉绅、冉刚,冉刚生冉会、冉监
3世祖 冉煌:奔鲁,居邾(后改为邹,今山东邹平)
2世祖 冉胜:冉煌之子
1世祖 冉在:一作冉离,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
冉雍 : 字仲弓,生二子冉孟、冉季[冉季生冉穆,冉穆生冉三贵,冉三贵生冉仲孙(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1世孙 冉孟
2世孙 冉昭:生二子冉元贵、冉再贵[冉再贵生冉其真,冉其真生冉承乾(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3世孙 冉元贵
4世孙 冉其德:生二子冉曜、冉厚
5世孙 冉曜:生一子冉栗
5世孙 冉厚:居高唐,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育有一子冉性
6世孙 冉栗:居济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育有一子冉梦楼
6世孙 冉性:生三子冉兆东、冉梦东、冉在东[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这三人皆迁河北临漳(后属魏郡)]
7世孙 冉梦楼: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迁居河北临漳,生一子冉思鲁
7世孙 冉兆东:生一子冉绍孔
8世孙 冉思鲁:冉梦楼之子,生一子冉崇圣
9世孙 冉崇圣
10世孙 冉通灵:生二子冉岐文、冉岐武
11世孙 冉岐文
12世孙 冉相国
13世孙 冉圣起:生二子冉文、冉横
14世孙 冉文
15世孙 冉仲达
16世孙 冉季友:前213年,迁居武陵(今湖南省叙浦县)
17世孙 冉叔祖:冉季友之子
18世孙 冉同吴
19世孙 冉大周
20世孙 冉建文
21世孙 冉明宇
22世孙 冉德量
23世孙 冉选:生二子冉种、冉趣(迁居陕西三原县)
24世孙 冉种
25世孙 冉刘超:生二子冉世恩、冉世亮
26世孙 冉世恩
27世孙 冉统:生二子冉禄、冉张
28世孙 冉禄:汉元帝初元年间,迁居河南安阳(黎阳),生二子冉弘、冉(酋)
29世孙 冉:西汉建始年间拜授车骑将军、河南都督;元始五年,兵戈四起,遂隐居不仕;生二子冉重光、冉汉
30世孙 冉重光:生二子冉玉珍、冉玉瑞
31世孙 冉玉珍:生二子冉崇义、冉崇忠
32世孙 冉崇义:生三子冉勋、冉质、冉献
33世孙 冉勋:生二子冉恩、冉俊
34世孙 冉恩:生二子冉溢、冉洋
35世孙 冉溢:生三子冉超、冉培、冉介
36世孙 冉超:生二子冉应蛟、冉应凤
37世孙 冉应蛟:生二子冉大兴(兴邦)、冉大夏
38世孙 冉大兴
39世孙 冉宗国
40世孙 冉兴班:生二子冉国瑞、冉国安
41世孙 冉国瑞
42世孙 冉隆:西晋初年,由黎阳迁外黄(属魏郡,今开封杞县);元康二年(292年)授镇西将军,领魏州刺史,且是一支流民军首领,率所部流民军投乞活义军统帅陈午;永嘉四年(310年),后赵破晋,败死黎阳,其子冉瞻被俘
43世孙 冉瞻:299年生于魏郡(今安阳内黄),陈午部将;310年帅所部流民在河内与刘聪、石勒作战,被赵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勒,被勒徒于兰陵郡;年仅12岁,少年有力,长而勇悍,善骑射,临弓矢不退;赵帝石勒爱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季龙)左右,并招冉瞻为石虎养子,易姓为石,名石瞻;石虎即位,拜石瞻为积射将军,封西华侯;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在石勒攻凶奴前赵的战争中,石瞻阵亡;生一子石闵(即冉闵)
44世孙 冉闵 :字永曾,小名棘奴,生于兰陵郡;自幼果锐,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略,勇力绝人,攻战无前;赵帝深爱其才;少时任兰陵郡游击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338年参与昌黎之战,功名大显,升任北中郎将,修成侯;晋永和六年(350年)推翻石赵,自立为王,改元永兴,国号魏,史称冉魏;自此复冉姓;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追尊父亲冉瞻为高皇帝,尊母王氏为皇太后,妻董氏为皇后,长子冉智为太子,余子皆封王;冉闵在世时,自谓为中土英雄(中华英雄);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农历6月1日,冉闵被鲜卑王慕容俊斩于遏陉山,董氏、冉智、冉明、冉裕同时被俘,与冉闵同被杀害;谁知冉闵一死,遏陉山山石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北方从6月直至12月皆不下雨,慕容俊大惧,遣使者祀之,谥曰 武悼天王 ,其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冉魏灭亡,次子冉胤被京都守将蒋干扮做庶民带出都城,逃到晋国首都仓垣投晋;冉闵后邑冉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 魏平帝 ];西南一带冉姓(包括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为冉闵后裔;据正史记载,冉闵有六子:冉智(皇太子)、冉胤(太原王)、冉明(彭城王)、冉裕(武兴王)、冉操、冉睿(海冥县侯)。
45世孙 冉胤:冉闵被杀时,冉胤被京都守将蒋干扮做庶民带出都城,逃到晋国首都仓垣投晋,晋帝深爱其才,拜直阁将军,封诸城侯;东晋元兴三年(404年)朝政不纲,冉胤遂隐居不仕;生一子冉弘烈
46世孙 冉弘烈
47世孙 冉承宪
48世孙 冉良
49世孙 冉续
50世孙 冉定:仓垣人,生二子冉道周、冉道传
51世孙 冉道周:任平南将军,假节钺信州诸军事,封雎阳公,始居信州(今夔州忠州);生一子冉轸
52世孙 冉轸:仕梁,为太子左卫,授荆州刺史,封巴东郡公;生一子冉黎
53世孙 冉黎:仕梁,为假节钺云麾将军、湖州刺史,袭封巴东郡公;生一子冉安昌
54世孙 冉安昌:除开封府仪同三司,隋末据巴东,唐高祖即位加柱国蜀国公,兼山南道大行将军总管,信州刺史,奉命招安黔州,开拓思夷等州,肇基世业,卒赠十八州都督,加谥端肃公;生一子冉仁才
55世孙 冉仁才:字征文,隋恭帝义宁二年封金紫光禄大夫,拓土聚民,功绩丕著,贞观六年诏迁澧州刺史,十三年改袁州刺史,寻除江州刺史,高宗永徽二年入朝优诏,封上柱国;卒于永州,年五十八,谥果公,敕葬万州威凤山(今万州东关外红砂溪);生一子冉实
56世孙 冉实:字茂实,攫进士第,赠国宾司马,迁使持节河州知营,使兼理诸军事,敕葬河南定鼎县;生三子冉显宗、冉显朝、冉显邦
57世孙 冉显宗:赠国宾
58世孙 冉某:冉显宗之子
59世孙 冉某:冉显宗之孙
60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曾孙
61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玄孙
62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5世孙
63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6世孙
64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7世孙
65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8世孙
66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9世孙
67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0世孙
68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1世孙
69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2世孙
70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3世孙
71 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4世孙
72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5世孙,生三子:冉守忠、冉守孝、冉守时
73世孙 冉守忠:冉显宗的第16世孙,酉阳始祖;宋徽宗宣和元年,授郎官聚制、诰总制御前兵马使,仍令镇洞守,诸洞夷獠便宜行事,苗獠率服,改塞为州;元顺帝至元间加封宣慰使,后升沿边溪洞都元帅府宣慰使司;生三子冉文炳、冉文灿、冉文献
73世孙 冉守孝:迁居贵州沿河司
73世孙 冉守时:迁居石柱司
74世孙 冉文炳:世袭酉阳宣慰司,生三子冉世荣、冉世昌、冉世华
74世孙 冉文灿:元朝时,迁居建始县田峡口
74世孙 冉文献:迁居成都川西坝
75世孙 冉世荣:生二子冉胜宗、冉胜祖
76世孙 冉胜宗:生一子冉维义
77世孙 冉维义:生一子冉思通
78世孙 冉思通:生一子冉贵迁
79世孙 冉贵迁:生一子冉万友
80世孙 冉万友:生一子冉载朝
81世孙 冉载朝:生八子冉如龙、冉如彪、冉如豹、冉如虎、冉如狼、冉如蛟、冉如璋、冉如鹤
82世孙 冉如彪:任酉阳宣慰司
82世孙 冉如龙:明朝时,迁居思州卫都会坝(今利川县)
82世孙 冉如豹:洪武时,迁居大田所千户职(今咸丰县)
82世孙 冉如虎:迁居夔府万县
82世孙 冉如狼:迁居贵州务川县
82世孙 冉如蛟:迁居彭水县龙潭
82世孙 冉如璋:迁居河南定鼎县
82世孙 冉如鹤:迁居贵州麻兔司
支派三( 三)冉求支系
31世祖 华胥氏
30世祖 伏羲(配女娲)
29世祖 少典
28世祖 黄帝(姬轩辕)
27世祖 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
26世祖 极(少昊长子)
25世祖 帝喾(名,又名或夔,极长子)
24世祖 后稷(又名弃,帝喾之子)
23世祖 不(后稷之子)
22世祖 鞠(不之子)
21世祖 公刘(鞠之子)
20世祖 庆节(公刘之子)
19世祖 皇仆(庆节之子)
18世祖 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 毁(差弗之子)
16世祖 公非(毁之子)
15世祖 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 亚圉(高圉之子)
13世祖 公叔祖类(一作公祖类,亚圉之子)
12世祖 父:又称古公父,公叔祖类之子,追谥为周太王;生三子吴太伯、吴仲雍、季历
11世祖 季历:父之子,追谥为周王季,或称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 姬昌:季历之子,追谥为周文王
9世祖 冉季载: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封于冉(国都在今山东定陶),以国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 冉羽:一作“ 冉羽叔 ”
7世祖 冉贞
6世祖 冉托
5世祖 冉敏
4世祖 冉猛:生二子冉辉、冉煌
3世祖 冉辉:奔晋,居汾州(今山西孝义),其后不详,仅知:冉辉裔孙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从、冉绅、冉刚,冉刚生冉会、冉监
3世祖 冉煌:奔鲁,居邾(后改为邹,今山东邹平)
2世祖 冉胜:冉煌之子
1世祖 冉在:一作冉离,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
冉求 : 字子有,又称冉有,生二子冉魁、冉孺
1世孙 冉魁:生二子冉点、冉烈
2世孙 冉孺:生一子冉熙
3世孙 冉点:生一子冉希东
3世孙 冉烈:生一子冉五福
3世孙 冉熙:生一子冉四锡
4世孙 冉希东:生一子冉遵先
4世孙 冉五福:生一子冉东景
4世孙 冉四锡:生一子冉际远
5世孙 冉遵先: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5世孙 冉东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5世孙 冉际远: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注释 冉求后裔,至此失载
一、概说
在《论语》中,除了值得称道的颜路颜渊、曾皙曾参父子同为孔门弟子之外,还有冉氏三兄弟不得不说。这三兄弟不但同是孔门弟子,而且同时被老师列入“四科十哲”,冉耕、冉雍风别列德行科第三第四,冉求列政事科第一。在孔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中,兄弟三人同时跻身前十名,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第2章: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以前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的弟子们,现今都没在我门下。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文学方面:有子游、子夏。”
关于冉氏家族背景,据说冉氏是少昊的后裔,少昊是黄帝的长子。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传十四代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东菏泽市东大约7公里处的冉贤镇,村人仍以冉姓居多。也就是说,冉姓也是源远流长的。
虽然祖上很了不起,但是传到冉离这一代,已经不复当年风光。史上记载,冉离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犁牛,就是耕地的牛啊。
在《冉氏族谱》中这样记载,“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意思就是,冉离娶了颜氏,生了长子冉耕、次子冉雍。后来颜氏死了,冉离又娶了公西氏,生下了冉求。
冉离合第二位夫人公西氏听说孔子在阙里开办私学,影响很大,就把把三个儿子都送到孔子门下学习了。冉氏三兄弟,就成了孔门弟子。
二、冉伯牛:记载最少的德行楷模
冉耕:姬姓,冉氏,名耕,字伯牛,(前544年~?),比孔子小七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因患恶疾早孔子而逝,孔子十分难过。伯牛与颜渊、闵子骞、二弟仲弓同属孔门十哲的德行科哲人。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确定称号“先贤冉子”,从祀孔庙,位于大成殿内东厢北侧第一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记载是:“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白话意思就是: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前去问候他,从窗户里握手住他的手,说:“这是命啊!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是命啊!”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对冉子的记载是:“冉耕,鲁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有恶疾,孔子曰:‘命也夫!’”
白话意思是: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品德操行闻名。患有比较棘手的病,孔子说:“这真是命啊!”
不仅史书对冉子的记载少,就是《论语》这部记载孔子师徒言行的书,对冉子的记载也非常之少。除了《先进篇》第2章孔子对“从我于陈蔡者”的“四科十哲”的总说中提到冉子之外,就只有《雍也篇第六》的第10章这一章了。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意思是,伯牛生了重病,孔子去看望慰问他,隔着窗户握着他的手,说:“没有这样的道理啊,这真是命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啊!”
冉姓的来源和历史
冉姓主要出自姬姓,芈姓,以及高辛氏,另有羌族改姓的一部分冉氏和土家族的冉氏。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
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称聃季载,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
2、源于芈姓。
芈姓来源有两支。
其中一支出自,出自楚国叔山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另一支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太后芈八子之弟魏冉,魏冉亦称秦穰侯,是秦国宣太后芈八子的异父弟弟。
在魏冉的后裔子孙中,有冉氏、魏氏、芈氏、陶氏等,以先祖名字或封邑名称为姓氏的,都世代相传至今。
3、传自高辛氏。
《元和姓纂》记载,帝喾当时是炎帝部落联盟首领,由八个大部落组成了属下联盟,冉氏部落也是其中之一。冉氏部落族人世代为冉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4、源于羌族,来自汉朝西南方位的夷冉国。
据《汉书·颜师古注》所载,唐时四川夔州、开州土著多此姓,皆冉种。
5、源于土家族。
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曾经推行过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土家族一部分人流改为汉姓冉氏,也有汉族人融入土家族时带入冉姓,世代相传至今,今鄂、川、湘交界地域的土家族中多有冉氏。
扩展资料:
冉姓的名人有很多。
1、孔子的弟子。
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春秋时鲁国陶人,有治政之术,列政事科,曾为季氏宰。孔子的弟子冉季,字子产,春秋时鲁国陶人。孔子弟子冉孺,字子鲁,唐赠纪伯,宋封临沂侯。
2、十六国时后赵大臣冉瞻。魏郡内黄人,石虎养子。有勇力,骁猛善战,以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3、十六国时冉魏建立者冉闵。
冉闵幼果锐,善谋策,勇力绝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龙死,他利用石氏内乱,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冉氏唯一皇帝。三年后,为前燕所败,被俘而死。
4、清朝冉觐祖。
冉觐祖字永光,清朝时中牟人,康熙举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对理学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阳书院期间,讲解他自己所作的《为学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图》,学者云集。后以进士授检讨,归主请见书院,卒年82岁。著有《五经四书评说》、《诗文杂著》等20余。
5、清朝冉楠
冉楠,字行云,生卒年不详。相传唐朝贞观年间人,是古代罕有的探险家,少年曾游历阿拉伯,高丽等国,中年后,组织一百多人驾船沿印度洋环游诸国。
据说曾达到今天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等地,曾著书《行云西游记》,后在日本海遭遇大风暴,无人知其所终。
6、清四川白莲教义军首领之冉天元。
冉天元通江县人。绰号“扫地王”,嘉庆元年随其叔冉文俦在通江王家寨举义,嘉庆四年,冉文俦牺牲,继任元帅。嘉庆五年在江油被俘,死于成都。
——冉姓
冉算不算稀有姓氏
中华姓氏文化博大精深,即有人口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李姓王姓张姓刘姓等大姓,也有许多匪夷所思的罕见姓,本人就遇到过不少姓氏很少见:
问姓没错,就是这个问题的问,据这位同志称,他家在陕西农村,也只有他们一家姓问的,问他此姓的源头何来,他也不甚了了,不知道各位是否听说过,反正本人也只认得他这一个。
冉姓冉姓相比问姓还算多的,而且历史上还曾经有十六国时期武悼天王冉闵这样的名人,但是总起来说,冉姓还是一个小姓,至少本人只认识一个姓冉的人。
未姓在一家宾馆,认识一个服务员,问她贵姓?她说姓wei,我说哪个wei魏征的魏?不是。卫青的卫?不是。尉健行的尉?不是。那是哪个?答曰:未来的未。真是头一次听说,她家邯郸的,后来百度一下,知道这个姓的确在河北邯郸等地有少量分布,罕见姓。屠姓这个相比一些极为罕见姓还算是多的,名人有演员屠洪刚等,但是本人的确就认识一个姓屠的同学。操姓这个姓听起来有点“不雅”,但是实实在在的就有这个姓,本人同事。还有一些罕见姓,比如富姓,名人有北宋宰相富弼,演员富大龙等。保姓,名人有演员保剑锋。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最初的起源与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及祖先崇拜等有关。有以古国名为氏,如齐、鲁、宋、郑、秦、楚等;有以古代职业为氏,如巫、卜、陶、屠等;有以古代官职为氏,如司马、司徒等,还有以先人的字为氏,少数民族汉化等。姓氏是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标志和符号,每一个姓氏说起来都有其渊源和演变,每一个姓氏中也有其名人名家,每一个姓氏都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
冉姓是贵族吗
冉姓:不是稀有姓氏,中华姓氏之一,1653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98位,全国人口数量约有68万人,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3%左右。
冉氏家族的历史贡献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在春秋战国时代,冉氏先祖在儒学方面的贡献;其二,中国历史上最豪勇最杰出的英雄——冉魏皇帝冉闵,在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族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对汉民族的延续作出的历史贡献。
冉姓怎么念
冉作姓读[rǎn]2113。
冉姓:中华姓氏5261之一,当今中国姓氏排4102行第198位,全国人1653口数量约有67万人,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
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始祖:
冉季载,名载,字季。西周王族,周文王第十子,武王同母弟。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诸侯,将其少弟封于冉。因季载有善行,成王时被举为司空,主管军事,成为周王室的重臣,他辅佐成王,广有令名,是周初著名的王室领导。他的后代,以其封国为氏,称冉姓,并尊冉季载为其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冉姓的起源,主要有:
源流一
源于高辛氏,出自帝喾之后,属于以古部落名称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帝喾为炎帝部落联盟首领时,其属下联盟是由八个大部落组成的,其中即有冉氏部落。冉氏部族人世代为冉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季载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春秋时被郑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西南地区土家族冉姓是冉闵后代,是北宋时期从北方迁至此处。
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叔山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著名的大夫叫叔山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力士,与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养由基同为楚共王熊审的属下。
发生在周简王十一年五月晋楚两国之间的“鄢陵之战”中,楚军败北,连公子熊茂也成了晋军的俘虏。当晋军大肆追赶楚军时,叔山冉只身殿后,反扑晋军,抓起追在最前面的晋军士兵当武器投向晋军新军佐_至身旁的一辆战车,把车前的横木都击断了。晋军上下见叔山冉如此凶悍,皆骇然停止追击,使得楚军安全退兵。
叔山冉的后裔子孙形成两支姓氏,一支仍以父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父名为冉氏,叔山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山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太后芈八子之弟魏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史书记载:“秦之穰侯魏冉,原为芈姓,改姓魏。”
魏冉,亦称秦穰侯,他是著名的秦国宣太后芈八子的异父弟弟。在魏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冉氏、魏氏、芈氏、陶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时期西南夷冉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汉书·颜师古注》中记载,唐朝时期,四川夔州、开州、汶邑土著羌族中,有许多汉朝时期西南夷所建古冉国遗民,在冉国遗民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世代称蚺氏、冉氏者,后皆称冉氏,是今天少数民族羌族中的大姓之一。
源流六
源于土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鄂、川、湘交界地域的土家族中多有冉氏,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冉氏,或由汉族人融入土家族时带入的姓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姓冉属于古代的贵族吗
冉姓来源有五:2113
1、出自姬姓。据《姓5261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4102,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2、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高辛氏之后有冉姓。
3、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
4、据《汉书·颜师古注》所载,唐时四川夔州、开州土著多此姓,皆冉种。
5、出自他族。汉时西夷冉族,居于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冉姓皇帝一共36位
冉闵,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_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完整冉氏家谱
1,重庆万盛冉氏字辈:“崇启孟光山德合细渚万”。
2,重庆酉阳冉氏字辈:“尉祥佩梧振英梓悦健翎苑袖斌康梨唯晟培浩朗”。
3,广西东兰冉氏字辈:“惟龙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
4,山东济宁冉氏字辈:“守文世胜维贵思万载如应兴佐廷君子世海茂万兴朝文武正大光明永裕广征瑞崇隆启孟昌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尉祥佩梧振英梓悦健翎苑袖斌康梨唯晟培浩朗”。注:“长”字辈用尽接续重庆酉阳冉氏字辈。
5,四川冉氏通用字辈:“中玉广祯瑞崇宏以茂光盛进银成太开元左运良祖德回召远克少代必昌”。
6,冉氏一支字辈:“玉克士学正大光昌人文秀启永吉食良”。
7,重庆垫江一支字辈:“元纯德恋天少学,廷中广玉世泽长”。
8,宋元明字辈:守文世胜为,贵思万载如应,兴、单名王旁、廷、单名雨部、臣,单名亻旁、单名亠部、维龙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
9,北方冉氏通用字辈:“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注:与孔子世家字辈一样。
10,南方冉氏通用字辈:“守文世胜惟思贵万载如应兴附山秀政文辅寅凝应天奇之后各相连永裕广祯瑞崇隆启懋光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朝廷顺有志国家英勤堂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11,重庆麻阳冉氏字辈:“崇启孟光景思”。
-冉姓
有。
一、姓氏渊源:
1、源于高辛氏,出自帝喾之后,属于以古部落名称为氏。
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氏。世代姓冉。
2、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季载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被兄长周武王封之于冉阝邑(今湖北荆门),称冉阝季载,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冉阝”为姓氏,后去邑旁为冉氏。
3、源于叔山氏,出自楚国,属于以父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父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父名为姓,称冉氏,形成冉氏一支。
4、季载。
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周文王的儿子季载被封于冉阝邑,他的子孙后代以地名去邑旁为氏,称为冉氏。而史籍《元和姓纂》则记载说,冉氏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叔山冉的后代。
目前公认的冉氏家族的始祖,就是周文王的第十位王子冉季载。根据史书的记载,周武王驾崩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辅政周公就把弟弟季载举为司空,同心协力辅佐年幼的侄子,后来冉季载的贤名传遍天下。冉氏于周朝初年得姓以后,主要活动于琅琊一带,即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春秋时期有许多姓冉的人出于鲁国。
冉氏望族居于武陵郡,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溆浦县南。故季载是冉氏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冉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三百零一位。
冉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个儿子名叫季载,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的哥哥周武王打败纣王,建立西周以后分封天下各路诸侯,将他封在冉邑(今湖北荆门),称为冉季载。冉季载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冉氏,世代相传,是今天冉氏的最早起源。
春秋时候楚国有个人叫叔山冉,在朝廷里面做官,家族很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叔山为姓氏,有的以他的名冉字为姓氏,这是今天冉氏的又一起源。
冉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在春秋战国时代,冉氏先祖在儒学方面的贡献。其二,中国历史上最豪勇最杰出的英雄北魏皇帝冉闵,在东晋末年对汉民族的延续作了历史贡献。
上溯冉氏起源,据说源自周文王十子,从姬姓,传十七代,封为曹叔(今山东菏泽行政长官),封地在冉,自此取冉为氏。
春秋末年,冉氏父子兄弟有十多人师从孔子,最著名的有五人,分别是冉耕(字伯牛、长门祖)、冉雍(字仲弓、二门祖)、冉求(字子有、三门祖)、冉孺(字子孺、冉求之长子)、冉季(字子产,冉雍次子,笔者二世祖),另外还有冉孟(一说冉猛、冉雍长子)、冉烈等,他们为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儒家学派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相当的贡献,自此,与孔氏家族和儒家学派结缘。
在过去,人们根据儒家典籍和有关历史记载,将儒家学派的先人这样描述:最高层次的是孔子;第二层次的是四圣:颜曾思孟(其中,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是子思的学生);第三层次的是十二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冉仲弓、宰我、子贡、冉子有、季路、子游、子夏、曾参、子张,十二哲包括四圣中的两圣,其实是孔子学生中最出色的,他们是儒家诸多典籍编写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文庙中列在孔子左右。第四层次的是二十四贤,也就是比较著名的儒家弟子,对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分别被后世统治者追封过先贤某子的,比如子孺和子产被封为先贤冉子。这些人多被后世统治者追封为侯,比如,子孺被唐代追封为临沂侯,明代追封为公爵。他们位列十二哲之后,居文庙东西庑。第五层次的是七十二人,其实近百人,分别在典籍中或历史资料中提到名字的,其中包括四圣和十二哲。冉氏家族中有冉耕、冉雍、冉求、冉猛、冉烈等五人。
冉氏族谱跟孔氏族谱一样,是至今保留最为完好的族谱之一,每一代男性后裔全部入谱,除了少数因战乱迁徙或者因灾避难无法取得联系的之外,没有任何的间隔和遗漏,辈分一点不乱,并且明确规定冉氏后裔决不允许通婚,包括冉氏子孙因出继他人而改姓的都有详细记载。
因与孔氏家族和儒家学派的源缘,冉氏各堂长门多次随孔孟曾颜几大家族被统治册封,到清朝为世袭五经博士、翰林学士,至今河南夏邑一支还保留有皇帝封赠的杏黄旗一面,出示该旗可以免征皇粮和不拉兵车、不出徭役,据说在解放前还可以用呢,就是那些强梁好汉见了这面旗子也不敢下手。在民国初期,夏邑一带土匪横行,到现在还流传着其他姓氏“借旗”之说。河南二门冉氏跟山东曲阜孔家和山东邹城孟家一样,有自己的冉府、冉林、冉庙,在山东菏泽西南十五华里有仲公庙,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山东菏泽城郊有冉府遗迹,毁坏时间较早;山东定陶(今山东荷泽)有冉林,多次遭道战火和人祸破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性挖掘,如今已经荒凉。
冉氏后人在全国任何一个省份都有,其中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天津、四川最多,长门冉伯牛后裔多南迁,四川冉氏为巴南八大姓之一,人口众多;二门冉仲弓之后多在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三门冉子有后裔多在山东、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方最多;不过,由于太多原因,冉氏各堂子孙散居全国各地很多,也有很多已经说不清自己的堂号和世系,最近一个多世纪,海外冉氏后裔也不少。
冉氏子孙为了保持姓氏的纯正,所用任何杂役仆人一律不象其他姓氏一样随冉氏,所以,冉氏不象其他姓氏一样有太多的杂支。在历史上,冉氏曾遭两次重创:其一,由于冉氏后裔多为儒生,曾遭到秦始皇的大肆迫害;其二,冉闵所帅部队多为家乡子弟兵,而在那个时代姓氏的号召力相当重要,冉氏子弟参军太多,失败后自然遭到杀戮过多。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冉氏后裔总人数不是太多,近一百万余人。
冉氏家族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但是,元明以后没有多少人因在政治和学术上有一定成就而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可是,不甘寂寞勇于进取的冉氏子孙们在努力着奋进着。
在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的关系上看,两氏同为败落的贵族后裔,同是鲁国人,为冉氏父子跟孔子历史性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冉伯牛和冉仲弓应该跟孔子年龄几乎同龄,学术上的差别让他们走进孔子学生的行列,两人性情敦厚谦逊,虚心好学,修为高,所以,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他们两人比较被看重,所以在十二哲排位也很可前,众多文献典籍的记载中,孔子很少把他们当学生看,对他们的一些学术见解很尊重。冉子有稍小一些,在众多弟子中间学术造诣很高,这是历史记载中认定了的,而且,孔子让他主持政事科(孔子把学术分为四科),足见孔子对他的器重。子孺和子产作为三兄弟的后辈,自然比孔子小许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品行,他们也成为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至于他们的交往举例如下:
典籍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斯人而有斯疾耶?斯人而有斯疾也!
典籍载:子曰:雍者,简也。(褒扬)冉氏二门称为“敬简堂”。
典籍载:孔子把学术分为四科,冉子有主政事科,政事问答子有最佳。
典籍载:颜子可以举一反十,子孺可以举一反三,樊迟只能举三反一,由于子孺天资聪慧,又爱好睡觉,就出现了一个故事: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孺子不可教也。
曲阜孔庙孔子一生活动简介石碑栽:子产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博学多闻,品德高尚,威信相当高,人们很尊重他,虽然他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很尊重他,由于他三十多岁就死了,孔子很悲伤,亲自撰文和主持仪式祭奠他,并且伤心和痛苦很长时间。
论语和其他典籍中,冉氏父子五人的名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之一。而冉氏先人的妻子姓氏中,曾、颜、孟、孔出现频率相当高。
在清朝乾隆皇帝赐予孔姓三十辈派字之后,曾、颜、孟、冉也先后被同样赐予相同的辈分,只是这四姓族人要低于孔氏的辈分,曾、颜、孟、冉这四家被同样赏赐世袭五经博士、翰林学士。
各地文庙塑像中的十二哲塑像中冉耕(字伯牛、长门祖)、冉雍(字仲弓、二门祖、笔者正祖)、冉求(字子有、三门祖)和二十四贤塑像中子孺、子产同存在。冉氏祖庙上的对联大多为: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
可以这样说,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在孔子那个时代关系相当密切,否则,他们不会父子十多人师从孔子,并且在众多著述中多次提到他们的名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冉氏家族也因为世代业儒和从政跟孔氏家族和儒家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一辱俱辱,一荣俱荣,冉氏家族也以有这些联系而感到自豪。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其时辖地在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常德)。
魏 郡:汉高帝刘邦初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
琅琊郡: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县域属琅琊县。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隋复置琅琊县;唐代又裁,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另一处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2堂号: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气量宽宏,沉默重厚,孔子夸他有人君风度,“可使南面”。
迎圣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谦逊,多才多艺,知兵,曾任左统帅,大败齐师,将流亡在外十四年的孔子迎回鲁国。
敬简堂:资料有待补充
四、历史名人:
冉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冉氏得姓始祖。
冉季载是黄帝的嫡系子孙,是黄帝第一夫人西陵氏之女嫘祖长子少昊玄嚣→蟜极→高辛氏帝喾后裔,帝喾正妃有邰氏之女姜嫄生(周祖)后稷,稷生弃,弃生不窟,窟生鞠,鞠生公刘,刘生庆节,节生皇仆,仆生差弗,弗生毁喻,喻生公非,非生高圉,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叔祖类,类生古公亶父(周太王)父娶妃太姜生三子,长泰伯,次虞仲,三季历,历娶太姙生二子,长姬昌,次猇后封于猇。姬昌(周文王)娶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后姬发(周武王)即位,分封一百六十余国,而姬姓之国五十有三,各以国郡为姓。长妃太似信子十人,长姬伯夷考,次武王姬发。周公旦后封於鲁,管解叔封於管,蔡叔度封於蔡,成叔姬武,曹叔姬振铎封於曹,霍叔姬处封於霍,康叔封於卫,第十子聃季载封於冉阝,今河南新郑冉阝邑。因季载有善行,周成王时被举为司空,主管军事,成为周王室的重臣,他辅佐成王,广有令名,是周初著名的王室领导。冉季载又是“成康之治”的重臣。
《史记管蔡世家》曰:“武王去世以后,成王年幼,周公旦在王室中独揽大权。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的行为对周成王不利,就挟持武庚起来作乱。周公旦奉周成王的命令,讨伐诛灭武庚,杀掉管叔,放逐蔡叔,给他十辆车乘,随从七十人。又把商殷遗民分成二部分,其中一部分封微子启,建立宋国。另一部分封康叔为卫君,这就是卫康叔。又封季载于冉。
冉季和康叔都有善行,于是周公推举康叔担任周朝的司冠,冉季担任周朝的司空,以辅佐周成王治国,他们在天下都有好名声”。
冉 求:(生卒年待考),一名有,字子有,孔子的学生;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儒学大家。
冉求小孔子二十九岁,列孔门政事科。
因为冉求做了季孙氏的家臣,帮助季孙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所以孔子对他极其不满,称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又说“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他的学生“鸣鼓而攻之”。
唐朝开元年间追封为封“徐侯”。宋朝又加封为“彭城公”,后又改称“徐公”。
冉 雍:(生卒年待考),字仲弓,孔子的学生;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儒学大家。
列于孔门德行科。父为贱人,但冉雍极有德行,孔子称为“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孔子极称冉雍曰:“雍也可使南面。”
唐朝开元年间追封为“薛侯”,宋朝又加封为“下邳公”,后又改称“薛公”。
冉 耕:(生卒年待考),字伯牛,孔子的学生;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儒学大家。
唐朝开元年间追封为“郓侯”,宋朝又加封为“东平公”,后又改称“郓公”。
冉 孺:(生卒年待考),名孺,字子鲁,孔子的学生;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儒学大家。
小孔子五十岁。
唐朝开元年间追封为“纪伯”,宋朝又加封为“临沂侯”。
冉 季:(生卒年待考),名季,字子产,孔子的学生;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儒学大家。
唐朝开元年间追封为“东平伯”,宋朝又加封为“诸城侯”。
冉季友:(生卒年待考),冉季载二十六世孙,冉仲达之子。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冉季友被迫离乡背井,避祸武陵(今湖南叙浦),在湖南的溆浦等地繁衍、发展,后昌盛为当地大族,汉朝置为冉氏武陵郡,故冉氏后裔以武陵为其郡望堂号。嗣后冉玄诗云:“一自逃秦别是天,飞花不击武陵烟,灵源圣迹春常在,莫向渔郎浪说仙”。冉季友为武陵冉氏始祖。
冉 隆:(公元?~310年待考),冉季载五十二世孙,冉国瑞之子;魏郡人(今河南安阳)。著名晋朝时期乞活义军将领。
晋朝初期,冉隆由黎阳迁外黄。外黄当时属魏郡(今河南杞县)。于西晋元康二年(公元292年)授镇西将军,领魏洲刺史。且是一支流民军的首领,率所部流民军投乞活义军统帅陈午。
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后赵国破晋,冉隆败死黎阳。
冉 瞻:(公元299~323年),初名良,冉季载五十三世孙,冉隆之子,魏郡人(今河南安阳)。著名晋朝时期乞活义军将领。
冉隆是乞活义军统帅陈午的部将,公元310年帅所部流民在河内与刘聪石勒作战,被后赵皇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石勒,被石勒徒于兰陵郡。
冉隆当时年仅十二岁,少年有力,长而勇悍,善骑射,临弓矢不退。后赵皇帝石勒爱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季龙)左右,并招冉瞻为石虎养子,易姓为石,名石瞻。
石虎即位,拜冉瞻为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在石勒攻匈奴前赵的战争中,冉瞻阵亡。
冉觐祖:(公元1636~1718年),字永光,号□寇;中牟人(今山东中牟)。著名清朝初期文学家。
清康熙年间举人,尤对理学有深刻研究。
冉觐祖生而静重寡言。少孤,多艺。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乡试第一。清康熙三十年举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充会试同考官。旋乞假归里,锐意实学。
冉觐祖曾应耿介之请,主讲嵩阳书院。在主持嵩阳书院期间,冉觐祖讲解他自己所作的《为学大指》及《天理主敬图》,学者云集,一时称盛。
冉觐祖后又应张伯行之请,主讲清见书院,以《太极》、《西铭》指示理学脉胳,响应者益众。覃研《四书集注》二十年,章求其旨,字求其解,句求其训,订正群言,归于一是。著《天理主敬图》一卷,上标“天理”,明性道之重,中列“存养”、“省察”、“讲学”、“力行”四项,为体动之功;下书一“敬”字,以示心法之要。以此图示予生徒,问业者云集。
冉觐祖力辟异教死生之说,认为乾父坤母,阴阳之气合而生万物;父乾道,母坤道,阴阳之气合而生子。谓父母之气不通于天地之气,是错误的。譬如掘地为井,井之水犹然地中之水,而此井与彼井甘苦不同味,盈涸不同时,天地父母都为本。天地本之大公,父母本之至真。至真无二,故为一。谓以“天理”为善,存“天理”者为君子;“人欲”为恶,徇“人欲”者洲、人。
冉觐祖治经兼采汉儒、宋儒之说,而以朱熹为依归。对于王阳明,虽重其文章功业,但不赞同其学术。其经学成就,影响较大,朝廷每有纂修,就其家取书以供采择。与张伯行最契,称生平义利之辨、邪正之分,屡遭困厄而信愈坚,皆觐祖教诲之力。
著有《天理主敬图》、《性理纂要》、《正蒙补训》、《为学大旨》、《一本论》、《阳明疑案》、《孝经详说》、《五经详说》、《五经四书评说》、《诗文杂著》等二十余种。
冉觐祖终年八十二岁。
冉永光:(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经学家。
冉天元:(公元?~1800年待考),著名清朝农民起义军领袖。
公元1796年,川陕楚甘豫五省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白莲教起义。
公元1797年,王聪儿率义军由豫经陕入川,与四川义军会合,控制了二十多个州县的大片农村。义军首领王三槐、徐天德、樊人杰等连营开县临江市,又转战达州市、开县、万县、云阳、大宁、奉节。川北义军与清军激战经月。
公元1799年底,义军主将冉天元率部在苍溪县勇破清军,次年在蓬溪县又歼灭清总兵及军队千人。
公元1800年,清军主帅德楞泰在四川北被义军主将冉天元所围,几遭歼灭,后来在战斗中冉天元中箭,德楞泰才得以率残部突围。再战又败。后地主武装罗思举率乡勇赶援,冉天元被俘牺牲,起义军失去统帅,战斗力减弱。1800年以后,义军多次征战失利。1802年起义失败,德楞泰率清军再败义军余部,起义逐渐被镇压下去。
冉 泽:(公元1912~1997年),四川江北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父亲是贫苦农民,他七岁开始打猪草、喂猪、拾柴、挖树根、采野菜。八岁时,父亲到重庆一家小饭店当烧火工,冉泽和母亲也到了重庆,他白天拾破烂,晚上跟父亲学做篾制品。十三岁时,他在中共办的一间贫民夜校读了两年书。后来冉泽在一家鞋店当学徒,因不堪师傅的欺辱,离开了鞋店。他向亲戚借了些钱,当上了走乡串镇的货郎。1933年,他在卖货的路上,遇到红九军和四川军阀打仗,他扔下货物,和红军战士一起冲进敌阵,凭一根扁担,缴获了一支步枪,从此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红九军第二十七师第八十一团第三营当战士,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排长,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军第二军小队长、副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十九旅第六十三团连长、营长,山东纵队第五旅第十四团副团长,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嫩江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西满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东北独立第九师参谋长,第四野战野战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五五师参谋长,第十三兵团后勤第三分部参谋长。在围攻长春时,作为我方代表之一,两次和长春守敌代表谈判,终于兵不刃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曾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954年毕业后,担任第四十一军副军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7年8月15日在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冉季载,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周武王同母的弟弟。周武王打败商纣后,大封诸侯,将冉季载封于冉。因为冉季载很善良,周成王的时候被任命为司空,主管军事,成为周王朝的重臣。他的后代,便以其封国为姓氏,称冉姓,并尊冉季载为得姓始祖。
字派是姓氏合一之后,明宗别支的产物,包括字辈和派行两层意义。字辈即排辈分,同一姓氏的世系,次第的字连续起来,就是一个派行;由于地域或未统一修谱等因素,一个姓氏中有不同的派行。为统一字派,修谱时都要整理、续编统一的字派。字派最早始于春秋时期,以“孟、仲、叔、季”表示兄弟的长幼。至王莽时期,在姓和名之间,用同一字,或取单名时用同一偏旁部首的字,表示为同一辈分,是兄弟。字派分为不断续拟的“长流水”和字辈固定重复使用的“循环派“两类。
吾冉氏的字派是“长流水”。在同姓交往和追宗祭祖时,字辈不乱,称呼有礼,长幼有序。
第一节 冉守忠房字派
酉阳旧谱拟定的字派及同治谱续拟的20字,均为全冉氏所知,大都以此统一。其拟定、修改、合派、续拟的情况如下:
一、冉守忠拟定22字派
北宋宣和年间(1120),冉守忠整定族纲,首定字派排行22字:
守文世胜维贵思 万载如应兴
瑄廷云臣仪 元维龙天奇
(附注:宣汉新谱云:冉守忠整定派纲,首定派字排行28字。)
守文世胜维贵思 万载如应兴宣廷
云舜仪玄显御龙 天奇之后又续新
此28字,个别字是错位有误,更主要的是“之后又续新”五字,不是“字辈”,是指出“天、奇”字辈之后,要重新续编新字派。
二、冉维屏、冉维功合谱拟定统一的“六十字派”
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冉维屏主修、冉维功编纂,实为酉阳、万县合编的《冉氏忠孝谱》,梁平《冉氏宗谱》记:维屏祖,思渊源,当继序,乃按前遗家传,于万历十六年(1588)命弟维仁、生员维功、维义,往梁(平)迎姻兄来知德写“序”。将“奇”字前万县所用20字,加修谱时编“永”字后40个字合定60。石柱谱写成“统一的六十字派”,实际上自“永”字后40字才是“统一字派”。
守元大久兴,福良茂才如,应仲廷锡单
仕绍芝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茂光
晋毅仁恒泰,开源衍庆长,朝中顺有志
国位殷勤堂,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编者按:
1、冉维功,万县人,是入酉第十世冉如虎去万州(守仁才坟)的十九世孙。
2、宣汉新谱云: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3),族中首事人冉永亥等,在重庆邀请各州、县知名族人,重振族纲,决议排行四十五字:
仕绍之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茂光,
敦复履恒泰,开元衍庆长,朝廷顺有志,
国立英勤堂,先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其内容合上“永”字后40字。而时间比冉维屏、冉维功修谱拟字派时迟213年,比酉阳第三次修谱乾隆(1789)还要迟12年。
3、上述酉阳祖定字派,彭水《冉氏家谱》称:酉阳新立字派40字。大明天启五年(1625)仲春二十六日起用,亦是有力史证。
4、没有公认的“续编八十一字”。
继上述称作“统一的六十字派”后,又于1993年以后一些新修谱中写了这“八十一字”,可并没说明来自何谱,出自何编。虽然加注:“以上所载的多种字辈,应以‘六十字辈’为准,其余均作参阅。”这本以说明了续编八十一字派从时代、字义、派意上都不合于当今时代。没有公认,不多赘言……
附:续编的八十一辈:
九朝无有万国 部州如应襄 时习维思贵
兴宣共品章 月清尔可彦 文武景秀芳
治道英贤事 土云尧舜匡 福禄廷金亮
义武百选庠 君臣绍德跃 洪材蕃载纲
先代宗功显 学泽永登天 地大廷恩布
扬名后世昌
冉雍:与冉耕、冉求合称为“一门三贤”,留有求学故事
本文2023-10-26 08:28: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