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佘姓人口分布
佘姓有多少人口
佘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四十二位姓氏,在广东、安徽、川渝地区比较集中。当今佘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5%, 总人口大约有31万 。
外族基因的流入
佘姓的组成一直比较单纯,仅在文字上有些变化。北宋年间,山西地区的折姓,因读音之变改为佘姓。北宋名将杨继业之妻佘太君,原姓折,今山西保德县折窝村存有折太君之墓碑。元末,云南一支蒙古人为避难,改铁姓为佘姓,现为云南镇雄大族。近代,蒙古族、回族、满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佘姓。
历史上佘姓的分布和迁移
明朝时期,佘姓大约有5万余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广西、福建、湖北、河北、湖南等地。安徽为佘姓第一大省,约占佘姓总人口的一半。
当代佘姓的分布和迁移
当代佘姓的人口大约有31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5%,为第二百四十二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佘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安徽、四川,这三省佘姓大约占佘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重庆、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市。广东居住了佘姓总人口的24%,为佘姓第一大省。
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粤桂琼、云贵大部、重庆、四川东部和南端、陕西南部、湖北西南和东部、湖南西段和南部、江西南部和北段、福建南部、安徽大部、河南东南,佘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以上,最高可达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86%,居住了大约69%的佘姓人群。
佘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佘姓的郡望是雁门。到唐朝时,南昌成为新的郡望。雁门郡,战国赵置郡,治善元,故城在今山西右玉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以南地。三国魏时移治广武,故城在今山西代县西。
楹联 有关佘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三副:
阖门聚义,博士成名。
名标金榜,族盛铜陵。
祖孙尽科第,父子皆画家。
家谱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佘姓族谱1部,全国其他单位的图书馆还收藏佘姓族谱4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佘姓历代名人19名,占总名人数的00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六十七位;佘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八位;佘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05%,排在并列第五百七十八位;佘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三十三位。
佘姓历代被载人史册的名人有:明朝永乐进士佘耀,万历进士、湖广按察使佘梦鲤,南康知府佘应桂,黔江知县佘大纲,南京通政司左通政佘可材,延安郡丞佘良弼;当代福州军区副政委、全国政协委员佘积德。
佘姓的血型
佘姓的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62%,A型占291%,B型占267%,AB型占8%。
满族用折姓的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从名为姓,也就是祖先当中有某代人名字是:折…,或 …折…,或 …折,于是后人以其名中取一字为姓。
这种风俗在过去北方民族中很长见。
另一种则是取满洲老姓中一个发音为姓
比如:额尔哲特氏、哲尔扽氏(也称哲尔肯)、哲奇氏……等等
你家的家谱呢?
“杨家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特别是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包括烧火丫头杨排风,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在戏曲舞台上,这传奇的一家人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崇高的英雄气概。“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接着又是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仅剩的六郎依然在为国征战。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然是保卫国家的中流砥柱。杨家不仅男性上战场,女性也是不遑多让。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然而,从史实角度来看,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曲小说对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忠勇殉国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演绎。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民间之所以演绎出“杨家将”这一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群像”,源于宋元以来深受外族侵扰的北方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向往。
民间小说、戏曲与历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说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是不存在的。根据传说以及演义等的记载,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
杨门男将: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叫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杨门女将: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
杨门谱系,特别是杨门女将是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二书而来,由于这些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然而,在正史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而其他人物则难寻踪迹,或者身影模糊。
杨家将的故事读起来不免有些催人泪下,至今仍然被广为流传,代代传诵而不衰。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应数那部白话小说《杨家将演义》,其描述了杨业、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等人的非凡事迹,令人是钦佩不已。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在为杨继业族氏作墓志铭时说:"继业…延昭,父子皆乃名将,其智勇号无敌,至今天下之土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杨业,又名杨继业,他是杨家将当中的代表性人物。一般的说法是杨业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是史书记载的却也并不是很一致。《宋史》中的《杨业传》记载曰:"业既其子延玉亦殁焉。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宋朝末年有位文人徐大焯在其《尽余录》载曰:"杨业,太原人氏,世称为杨令公;(业有七子)长子延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官供奉;四子延环初名延朗,长子延贵并官殿直,六子延昭,从征朔州有功,并且在宋真宗时期与七子延彬又屡建战功,授予团练使。杨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
根据史书记载,杨延昭并不是第六子,实际上是长子,其儿子也并非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杨延昭在诸兄弟中的排次及名字,历来也都是说法不一的。杨家将第三代以杨广文的名气最大,也是杨家将最后的辉煌。历史上的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内讨贼寇,对外防御西夏。
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他主要负责防御西夏,因此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在这之后,杨家彻底走向了没落,基本消失在宋朝的政治、军事舞台上了。
杨家将的众多人物当中也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中豪杰,她就是佘太君,佘太君原名佘赛花,是杨业的结发之妻。在戏曲之中,这位传奇式女子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但在国家面临辽兵的侵犯之际,尽管其夫杨业已纪亡故,杨家将已经失去主心骨,她却仍然能够挂帅而领兵出征,驱逐契丹戎狄。
但是这么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宋史》之中却并未作过列传,人们也对此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佘太君这个人呢
经过历史方面的一些相关学者考察证实,在历史上其实是确有其人。只是佘太君却并非姓佘,而其本姓乃是折。从《毕沉关中金石记》以及《续资治通鉴》等史料之中可以看出,杨业年轻之时曾在离石、临县一带的七星庙驻防,因此迎娶了府州折氏的女儿。
那么佘太君的太君称谓又是如何来的呢?
按照宋制,凡是有功臣的妻子、及其母亲都会进行赐封。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制之初就下诏:"定文武群臣母妻封号:庶子、少卿、刺史……母封县太君、妻县君。"而折氏的儿子杨延昭等都位居刺史之上,他的母亲极有可能受封为某县的太君,因此后来有着许多的史书都称她为佘太君。
杨门女将之中除了佘老太君以外最有名的就是穆桂英了。不过,这在正史之中却同样没有明确的记载。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也并不能说明没有穆桂英这个人。或许还是能够在杨氏的眷属当中找到她的初型的。在湖北黄梅发现的《杨氏宗谱》之中曾记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广、同信二子"。可见,家谱当中还是有她和杨宗保的。欧阳修写的《杨琪墓志》中有:"杨琪初娶慕容氏,又娶李氏"的记载。杨文广有位堂兄叫杨琪。
两家关系也是十分得密切,杨文广也可能与慕容氏联姻,而穆桂英的姓也许是"慕容"氏的谐音。慕容氏是当时鲜卑族中的一个大姓,并且世代习武,与杨家通婚,嫁给世代投戎的杨家,也还是有可能的。
尽管这种说法也只是后人的凭空推断。与此相反,也同样还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穆桂英其实只是个虚构的人物。根据宋人《隆平集》和一些相关的史料来看,杨延昭的儿子并非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小说中所说杨宗保"兵征西夏"、"平定西夏"等一系列的功绩事实上都是杨文广的一生作为。由于杨宗保是后人虚构出来的对于穆桂英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也就自然多出了一些怀疑。
而对于杨五郎,他也是一直是后人争议不断的人物。他在元代杂剧中被唤作杨延郎,而在小说《杨家将》之中又被叫作杨延玉,明、清时期的戏剧之中又被叫为杨延德。不过大多数的观点是杨五郎在两狼山大战之后,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当了一位和尚。而杨五郎削发为僧的说法却在正史之中也同样是没有任何记述的。
定边县佘姓人口分布
本文2023-10-26 08:23: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