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分悬赏!!!有关<水浒传>的!!求大家帮帮忙!!!!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50分悬赏!!!有关<水浒传>的!!求大家帮帮忙!!!!,第1张

1鲁达的性格特点

(1)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鲁达这一性格是贯穿始终的。

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去打死他。由于史进、李忠的竭力劝阻才暂时按下心头怒火。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

在“拳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鲁达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天机星智多星吴 用 郓城县人,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财主家门馆教授。智取生辰纲的组织者,上山寨后为掌管机密二军师之一。

天魁星呼保义宋 江 郓城县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为人仗义疏财, 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在家大孝,人唤孝义黑三郎,江湖上唤作山东及时雨。精通刀笔,纯熟吏道,曾任郓城县押司,后因杀死阎婆惜刺配江州,被晁盖等人救上梁山。晁盖身亡后任梁山寨寨主。梁山泊总兵二都头之一。

天伤星行者武 松 清河县人,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抚拳成人。景阳岗打虎后任阳谷县都头,后因斗杀西门庆、潘金莲刺配孟州,又因血溅都监府逃至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其性格特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的一个。

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张青之妻,人唤母夜叉,学得父亲本事,在十字坡与丈夫经营黑店。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 宗 吴用至友,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通道术,腿缚两个甲马,日行八百里,夜行一千里,人称神行太保。江州劫法场后上梁山,为山寨总探声息头领。

天杀星黑旋风李 逵 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流亡他乡,在江州做小牢子。大闹江州后救出宋江、戴宗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其性格特点:和鲁智深同样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先比又有些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地贼星鼓上蚤时 迁 高唐州人,流落蓟州,做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吃了官司为杨雄所救。三打祝家庄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四头领之一。

第001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002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03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004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005回 九纹龙剪迳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006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007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008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009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010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011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012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013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014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015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016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017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018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聚义

第019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020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021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022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023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024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妇药鸩武大郎

第025回 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026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五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027回 武松威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0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029回 施恩三进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030回 张都兼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031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032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033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034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035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036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037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038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言

第039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040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041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042回 假李逵剪迳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043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044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045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046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047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048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049回 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050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051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052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053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054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055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056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057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058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059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060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061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062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063回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064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第065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066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067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068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069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070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第071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宋公明慷慨话宿愿

第072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073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074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075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第076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公八卦阵

第077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嬴童贯

第078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079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二败高太尉

第080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081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赚萧让

第082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083回 宋公明奉招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084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085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086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087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088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像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089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090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敌

第091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第092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第093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第094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第095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第096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第097回 陈观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第098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第099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第100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观宋江同奏捷

第101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踏春阳妖艳生奸

第102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端被打军师犯

第103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104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第105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106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

第107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108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第109回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111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112回 卢俊义兵分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113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114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115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116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镇

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镇神助宋公明

第118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119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120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天富星 扑天雕-李 应

天满星 美髯公-朱仝

天孤星 花和尚-鲁智深

天伤星 行 者-武 松���

天立星 双枪将-董平

天捷星 没羽箭-张 清���

天暗星 青面兽-杨 志

天佑星 金枪手-徐宁

天空星 急先锋-索 超

天速星 神行太保-戴 宗��

天异星 赤发鬼-刘唐

天杀星 黑旋风-李 逵���

天微星 九纹龙-史 进

天究星 没遮拦-穆弘

天退星 插翅虎-雷 横

天寿星 混江龙-李 俊���

天剑星 立地太岁-阮小二

天平星 船火儿-张 横���

天罪星 短命二郎-阮小五

天损星 浪里白跳-张顺

天败星 活阎罗-阮小七

天牢星 病关索-杨 雄���

天慧星 拚命三郎-石秀

天暴星 两头蛇-解 珍���

天哭星 双尾蝎-解 宝

天巧星 浪 子-燕青

地魁星 神机军师-朱 武

地煞星 镇三山-黄 信���

地勇星 病尉迟-孙立

地杰星 丑郡马-宣 赞���

地雄星 井木犴-郝思文���

地威星 百胜将-韩滔

地英星 天目将-彭 玘���

地奇星 圣水将-单廷珪���

地猛星 神火将-魏定国

地文星 圣手书生-萧 让��

地正星 铁面孔目-裴 宣��

地阔星 摩云金翅-欧鹏

地阖星 火眼狻猊-邓 飞��

地强星 锦毛虎-燕 顺��

地暗星 锦豹子-杨林

地轴星 轰天雷-凌 振��

地会星 神算子-蒋 敬���

地佑星 小温侯-吕方

地佑星 赛仁贵-郭 盛���

地灵星 神 医-安道全���

地兽星 紫髯伯-皇甫端

地微星 矮脚虎-王 英���

地慧星 一丈青-扈三娘���

地暴星 丧门神-鲍旭

地然星 混世魔王-樊 瑞��

地猖星 毛头星-孔 明���

地狂星 独火星-孔亮

地飞星 八臂那吒-项 充��

地走星 飞天大圣-李 衮��

地巧星 玉臂匠-金大坚

地明星 铁笛仙-马 麟���

地进星 出洞蛟-童 威���

地退星 翻江蜃-童猛

地满星 玉幡竿-孟 康��

地遂星 通臂猿-侯 健���

地周星 跳涧虎-陈达

地隐星 白花蛇-杨 春

地异星 白面郎君-郑 天��

地理星 九尾龟-陶宗旺

地俊星 铁扇子-宋 清��

地乐星 铁叫子-乐 和

地捷星 花项虎-龚旺

地速星 中箭虎-丁得孙

地镇星 小遮拦-穆 春���

地稽星 操刀鬼-曹正

地魔星 云里金刚-宋 万��

地妖星 摸着天-杜 迁

地幽星 病大虫-薛永

地伏星 金眼彪-施 恩

地空星 小霸王-周 通���

地僻星 打虎将-李忠

地全星 鬼脸儿-杜 兴���

地孤星 金钱豹子-汤 隆

地角星 独角龙-邹润

地短星 出林龙-邹 渊

地藏星 笑面虎-朱 富���

地囚星 旱地忽律-朱贵

地平星 铁臂膊-蔡 福���

地损星 一枝花-蔡 庆

地奴星 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 青眼虎-李 云

地恶星 没面目-焦 挺���

地丑星 石将军-石勇

地数星 小尉迟-孙 新���

地阴星 母大虫-顾大嫂

地刑星 菜园子-张青

地壮星 母夜叉-孙二娘

地劣星 活闪婆-王定六���

地健星 险道神-郁保四

地耗星 白日鼠-白 胜���

地贼星 鼓上蚤-时 迁

地狗星 金毛犬-段景住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S226;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氏宗谱一卷 1987 咸阳20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1996 咸阳21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影〕一幅 咸阳22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影〕一幅 咸阳23

陕西 长武 张氏 〔陕西长武〕张宅家谱一卷 1825 咸阳24

陕西 长武 刘氏 〔陕西长武〕刘氏族谱一卷 1957 咸阳25

陕西 三原 毛氏 〔陕西三原〕〔毛氏影〕一幅 咸阳26

7805山西新绛古绛陶氏家谱五卷 (清)陶起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木活字本 五册 日本 美国 7806江苏江宁西阳陶氏宗谱十卷 (清)陶汝先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翼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807江苏溧水陶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柳堂木活字本 十册 江苏溧水县云台乡下桥头村西垫里 注:此谱初修於清雍正。 7808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陶氏族谱四卷 (清)陶秀资等修 清道光元年(1820)木活字本 四册 北图 7809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陶氏重修族六卷 (清)陶荣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六册 北图 7810江苏镇江陶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陶凤编辑 民国十九年(1930)五柳堂铅印本 六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市博 注:民国二年陶恒等始修。 7811江苏句容陶氏宗谱不分卷 (清)熊飞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句容县档 注:谱始纂於清康熙三十七年。 7812江苏常州陶氏宗谱□□卷 (清)陶士谣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常州陶氏五柳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2、卷末) 7813江苏常州溧阿陶氏迁常支谱四卷首一卷 (清)陶湘等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铅印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7814江苏无锡陶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文苑阁排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7815江苏无锡金匮陶氏支谱四卷 (清)陶光济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锦初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2) 7816江苏无锡陶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附录一卷 (民国)陶世凤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活字本 吉林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7817江苏苏州陶氏家谱六卷 (清)陶惟纶等修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 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南京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清康熙三十二年陶超宗始修。 7818江苏苏州陶氏宗谱六卷 (民国)陶怀照 陶谋嘉等续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二部) 江苏苏州市博 日本 美国 注:陶超宗首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7819江苏常熟浔阳陶氏家谱四卷 (民国)陶文炯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江苏常熟市图 美国 注:陶贞一首修於清乾隆时。 7820浙江泰顺池村陶氏族谱一卷 (清)林鄂等撰 清道光间重修刊本 浙江泰顺县文博馆 7821浙江嘉兴陶氏家谱不分卷 忠孝堂 待修草稿本 一册 浙江嘉兴市图 注:内有陶葆廉修改批注。 7822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卷 (清)陶元藻重修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刻本 北图 吉林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7823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不分卷 (清)陶元藻纂修 清乾隆四年(1639)序留井草堂拙苍氏钞本 二册 浙江图 7824浙江韶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际尧增修 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美国 注:明万历三十六年克斋翁始修。 7825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柳溪纂修 清光绪五年(1879)修钞本 八册 河北大学 7826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在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刻本 二十四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 滨师大 日本 美国 注:明万历间克斋翁怿长始修。 7827浙江绍兴会稽陶氏东长房分谱不分卷 清人纂钞本 四册 浙江图 7828浙江浦江浦阳陶氏宗谱□□卷 (清)陶成福等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活字本 十册 北图 7829浙江浦江浦阳陶氏宗谱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十二册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陶宅(七部) 7830浙江临海陶氏宗谱□□卷 清同治八年(1869)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7831浙江缙云五云陶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陶汉龙总理 陶树子等协理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7832浙江松阳浔阳郡陶氏宗谱二卷 民国二十九年(1940)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徐山村 7833安徽南陵陶氏宗谱二卷 清光绪十一年(1885)纂修本 安徽南陵县档 7834安徽巢湖陶氏族谱四卷 (清)陶国良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 安徽巢湖市图 7835江西南昌昌邑陶氏族谱一卷 清活字本光绪三十三年钞补 一册 江西档 7836湖北陶氏宗谱四十四卷 (民国)陶守珩 陶守照等编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陶氏五柳堂刻本 四十四册 武汉图 注:此书包括湖北各地陶氏宗派。首修於明万 历十一年。 7837湖北新洲六甲支谱陶氏八卷 (清)陶早棋 陶早茂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桃花乡桃花寨村 7838湖北新洲陶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陶旭斋 陶凤笙合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桃花乡桃花寨村 7839湖南宁乡陶氏支谱不分卷 (清)陶汝鼎等纂 清乾隆十五年(1889)刻本 一册 湖南图 7840湖南宁乡陶氏四修家谱九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陶藻洲等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7841湖南宁乡陶氏六修家谱十二卷 (民国)陶昭荃 陶文森等修 陶昭萼 陶瑞 班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活宇本 湖南图(存卷1) 7842湖南宁乡靳水双江陶氏五修家族谱二十二卷 (民国)陶美清 陶铸尧等修 陶美济 陶懋熙纂 民国十六年(1927)印本 湖南图(存卷15-22) 7843湖南湘潭陶氏四修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陶世慈 陶成学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田紫荆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7844湖南湘阴陶氏七修族谱□□卷 (清)陶达烈总修 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 湖南图(存卷1、首) 7845湖南安化资江陶氏族谱□□卷 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存卷首之二、卷一之七) 7846湖南去化资江陶氏七修族谱提本九卷 (民国)陶叔惠修 陶东佛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活字本 九册 湖南图 7847湖南安化资江陶氏七修族谱□□卷 民国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3、7) 7848广东新会松友祖家谱不分卷 (清)陶杰杨等辑 影清光绪九年(1883)序钞本 二册 美国 7849四川简阳陶氏族谱不分卷 (清)陶厚魁等修 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二册 南京大学 7850四川陶氏族谱五卷 (民国)陶启金 陶宗钧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排印本 一册 四川图 7851 浔阳陶氏支谱十六卷 (清)陶宣炡辑 清咸丰七年(1857)录成钞本 五册 北图 注:道光二十二年初稿,二十七年再辑,咸丰六 年重定。

陶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 ( 尧帝 ),居於陶邑 ( 山东定陶县 ) ,其后有陶氏。

二 ; 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有陶氏。

家族名人

陶侃 (259~334)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链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弘景 (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於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谘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諡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潜 (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地望分布: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陶姓起源参考之二:帝尧封陶、子孙为姓

陶姓的起源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陶姓的始祖,就要说到我国历史上远古时期的帝尧陶唐氏。

陶唐氏是帝尧的封号,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按当时的习惯,尧的后人有的就以陶为姓,有的就以唐作为自己的姓氏。

而80年代在山西省临汾市郊区发现的陶寺遗址。也和另一支源自舜帝的陶姓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国谱牒研究会副会长张海瀛:“咱们现在站的这个遗址,叫陶寺遗址,这个遗址在咱们国家的考古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遗址与陶姓的起源关系也非常大。传说帝尧开始被封于陶地(山东定陶),后来又改封到唐地(河北唐县),所以,帝尧的号就叫陶唐氏,帝尧的后代当中,有一支就是以他最初的封号以陶为姓的,这就是咱们中国陶姓的起源。另据记载:帝舜的后人当中,有一支是负责制造陶器的,给了他个官衔,叫做陶正,是以制陶为职业的,这支后代以职业为氏,也姓陶。”

也就是说,陶姓有一支是源自帝尧的后代,有一支是源自帝舜的后代,但不管是源自尧还是源自舜的陶姓,他们实际上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因为尧把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所以,舜帝后裔的体内也流着尧帝的血液。

有一句关于娥皇和女英的对联是这样说的:、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这两支陶姓的血缘关系。

我国历史上的陶姓名人可谓数不胜数,晋代时期,陶姓人氏曾一连出现过好几位了不起的人物,如以珍惜光阴而著称的陶侃,他的格言是,人要珍惜每一分光阴,由于他办事认真、勤奋,曾先后出任晋朝八个州的都督,并统率军队四十年之久。而陶侃的曾孙陶渊明,更以不朽的诗歌作品而千古留名,一篇《桃花源记》已被历代学子视为必读之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也被人们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曾任江西彭泽县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从他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中,我们仍可看出他归隐后经常和邻居们一起争论并分析历史上的往事。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人氏很早就由最初的发祥地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及山西临汾等地向各地迁徙,陶姓繁衍到后来,就在江苏镇江及丹阳一带形成望族大户、而早在东汉时期,陶姓就已在江西九江县成为名门望族。

从隋唐时期开始至后来的历朝历代,陶姓族人就从中原陆续迁徙到福建安家落户。

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

台湾陶氏出版社董事长陶宗翰:“这次回来能够到我们陶氏的发源地来寻根,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陶姓在台湾的分布还算是平均,根据现在的统计,大概有一万多人在台湾。”

如今,台湾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

陶姓起源参考之三

陶姓在台湾和大陆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陶姓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帝王陶唐氏(即唐尧)在今天的山东定陶一带制陶,尧帝的后代子孙就有以“ 陶”为姓的。 发展和演变:有一支陶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陶”姓,据说是制造陶器的工匠。另外一支陶姓也起源于在周代,虞思担任周朝的陶正(管理制造陶器的官职),其子孙也以陶为姓。陶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丹阳,济阴,洵阳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陶姓世称丹阳望,济阴望,洵阳望。

具体参见中国家谱网http://wwwchina-stemmatacom/dir_searchphpxing=%CC%D5&location=&pu_name=&writer=&house=&tang=&imagex=37&imagey=6

啸字起名什么意思

俊雄:豪迈出众的人,英雄。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

心灵美比外形俊美更重要,父母亲往往懂得这个道理。很多汉字都包含道德规范要求在里面,如蔼、仁、容、德、轩、贤、良、伦、正、清、义、诚、直、道。但这并不意味着随随便便拉过来一个字配上姓就成为好名字,父母必须要考虑到姓与名如何匹配的问题。

啸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啊

开放分类: 声音

啸 拼音: xiào, 笔划: 11

部首: 口 五笔输入法: kvij

基本解释:

(啸)

xiào

撮口作声,打口哨:啸歌(吟咏)。啸傲。啸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啸啸山林”)。呼啸。仰天长啸。

动物拉长声叫:虎啸。猿啸。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北风呼啸。海啸。

飞机或子弹掠过时发出的声音:飞机尖啸著冲上蓝天。炮弹呼啸而过。

笔画数:11;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51123234

详细解释:

xiào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whistle〗

啸,吹声也。——《说文》

其嘨也歌。——《诗·召南·江有汜》

不嘨不指。——《礼记·内则》

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封氏闻见记》

登东皋以舒啸。——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俯仰啸歌。——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若啸呼状。——明·魏学洢《核舟记》

倚修木而啸。——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啸傲林泉(在幽静的山林泉水环抱中隐居);啸吟(长啸哀叹);啸指(以指夹唇吹之作声)

呼召,号召〖call〗

嘨者,谓若有所召命,若齐庄抚楹而歌耳。——《匡缪正俗》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楚辞》

又如:啸引;啸召(呼唤;召唤);啸合(召唤聚集);啸侣(呼叫同类;召唤同伴);啸侣命俦(召唤同伴);啸命(高声命令)

鸟兽等的长声鸣叫〖howl;roar〗

虎啸猿啼。——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乳虎啸谷。——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鸟啸;啸萃(鸣叫而聚集);啸吼(长声吼叫);啸风(呼风);风嘶雨啸

啸傲

xiào’ào

〖liveahermit'slife〗放歌长啸,傲然自得;指行为旷达,不受世俗礼法拘束(多指隐士生活)

啸傲东林下。——晋·陶潜《饮酒》

啸傲江湖

啸歌

xiàogē

〖whistleandsing〗长啸吟咏

但闻令岳翁之宝眷尽居其内,岂可假作啸歌之地——《铁花仙史》

啸聚

xiàojù

〖call;bandtogether;gangup〗互相招呼著聚集在一起

每弋猎,即相啸聚。——《新唐书·室韦传》

啸聚山林

啸鸣

xiàomíng

〖whistle〗∶呼啸

〖loudandlongsound〗∶清脆而悠长的声音

啸鸢,啸雕

xiàoyuān,xiàodiāo

〖whistlingeagle〗澳大利亚产的一种小型的食鱼鸢(Haliastursphenurus),与栗鸢有亲缘关系

常用词组:

呼啸、啸歌、海啸

啸这个字怎么读

拼音:xiào

解释:

1撮口作声,打口哨:~歌(吟咏)。~傲。~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山林”)。呼~。仰天长~。

2动物拉长声叫:虎~。猿~。

3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北风呼~。海~。

4飞机或子弹掠过时发出的声音:飞机尖~著冲上蓝天。炮弹呼~而过。

啸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撮口作声,打口哨:啸歌(吟咏)。啸傲。啸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啸啸山林”)。呼啸。仰天长啸。 动物拉长声叫:虎啸。猿啸。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北风呼啸。海啸。 飞机或子弹掠过时发出的声音:飞机尖啸著冲上蓝天。炮弹呼啸而过。

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whistle〗

参考资料:

啸字五行属什么

啸 拼音:xiao 繁体:嘨 笔画:16 五行属性:木 吉凶:吉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whistle]

啸,吹声也。--《说文》

其嘨也歌。--《诗·召南·江有汜》

不嘨不指。--《礼记·内则》

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封氏闻见记》

登东皋以舒啸。--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俯仰啸歌。--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若啸呼状。--明·魏学洢《核舟记》

啸的意思是什么

认认真真找资料很辛苦,既希望能够真的帮助你,让你从中受益,也希望得到你的奖励,谢谢!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下面是关于阮籍和孙登的“啸”

阮籍啸台

啸台遁世伤时喧,孤傲一声修竹乱。

孙登同志效长呼,纵酒谈玄琴相伴。

吟诗抨世云台挫,绝响铮铮广陵散。

志存高远鉴明湖,清士悲声千古牵。

下面是“阮籍啸台”的典故:

尉氏县城小东门南城墙内侧,有一座数丈高的高台。据旧志载此台原高15丈,夯土所筑,台上有很美的厅堂、苍翠的松柏。这便是著名的啸台,也是尉氏八景之一“啸台清风”。可惜的是,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啸台已没有了往日的美丽壮观景色,看上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呈不规则圆形的小土山。

1700多年前,尉氏出了个旷达不羁的人物,名叫阮籍,做过步兵校尉。因阮籍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魏晋交替的动乱岁月,他看到动乱的政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就毅然弃官还乡,放浪于山水林木之中。阮籍既好饮酒,又善音律,人们常常看到他喝得酩酊大醉,衣冠零乱地走上城墙,时而弹琴,时而啸歌。每当他弹琴啸歌的时候,附近的乡亲父老便聚集城下倾听。他唱的歌词,一经人们写下来,便是绝好的诗章,有人说《阮步兵集》就是这样汇集而成的。

当时,司马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司马昭深知阮籍才学过人,想聘其女为子妻。阮籍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又怕司马氏加害自己,就借酒大醉60多天,酒醒后,忽然变得疯疯癫癫,不像常人。司马昭疑其有诈,就派人探听真伪。这人来到尉氏,接连见到阮籍所做的许多怪事。

一次,阮籍一人驾车出游,信马由缰,顺着大路走去,直到无路可走,就丢了车辆,号啕大哭。哭罢,回到东城墙上,钻进茅庵,倒头便睡。正睡得香甜,适逢好友来访,两人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棋逢对手意趣浓。正在此时,家人来报,说是阮籍的母亲病故。他却非要赢下这局棋才回家,友人再三劝他,终不肯回。待下完棋回家时,阮籍既不啼哭,也不理丧,蹲在地上,如醉如痴。朋友来吊丧,他既不作陪,又不谢答,却以白眼视之,一会儿披头散发、仰天狂笑,一会儿饮酒赋诗、抚琴吟唱。晋文帝听到阮籍的这些作为,相信他是真疯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阮籍对抗当朝统治者的手段。

阮籍活到54岁便死了。相传,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当时的人们在他弹琴啸歌的东城墙下,筑起一座高台,取名啸台。并且在台旁挖一小湖,让湖光水色映照着古柏厅堂。多少年来,无数学士名流来到尉氏,无不仰慕先贤,登上啸台,吟诗作赋,以寄感慨。

最后,我为你找了一篇文章,是专门分析“阮籍之啸”的

阮籍之啸

——故乡人的解读

朱文濡

《晋书》载:“阮籍,陈留尉氏人。”所以,除去历史维度久远的因素,阮籍是我的故乡人。我关注阮籍,是从大学时一次阅读开始的,得知这位魏晋时代的名士原是故乡人,更惊讶他的卓绝和奇伟。于是,我阅读有关他的历史文献,走访他的后人,参拜他的墓碣,缘于对他人生轨迹的迷惑。最使我迷惑的莫过于阮籍之啸了。或者具体的说,莫过于对阮籍之啸的情状的迷惑了。而对阮籍之啸的理解和阐释,恐怕要以阮籍整个的生命历程为注脚。

阮氏家谱记载,阮姓起源于西周时代,阮氏家族在西周的西部建立阮国,后为西周所灭,但丧失家园的阮氏家族没有向胜利者臣服,而是踏上了流亡之旅。经过一个上千年的沧桑变化,于是,阮姓人的现代分布是从甘肃起向东,经河南转而东南,在这一方向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包

“啸”这个字怎么读???????????

拼音:xiào

简体部首:口

解释:

1 撮口作声,打口哨:~歌(吟咏)。~傲。~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山林”)。呼~。仰天长~。

2 动物拉长声叫:虎~。猿~。

3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北风呼~。海~。

4 飞机或子弹掠过时发出的声音:飞机尖~著冲上蓝天。炮弹呼~而过。

有啸字的四字词语

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虎啸风生: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命俦啸侣:命、啸:呼引,呼唤;俦、侣:同伴。招乎意气相投的人,一道从事某一活动。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龙骧虎啸:喻气概威武。

鸮啼鬼啸: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形容声音凄厉幽怨。

山崩海啸: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山呼海啸: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啸侣命俦:指召唤同伴。

啸咤风云:同“叱吒风云”。

啸傲风月 :〖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啸傲湖山 :〖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啸聚山林 :〖解释〗啸聚:互相呼召著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啸咤风云:〖解释〗形容威力极大。同“叱吒风云”。

50分悬赏!!!有关<水浒传>的!!求大家帮帮忙!!!!

1鲁达的性格特点 (1)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鲁达这一性格是贯穿始终的。 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