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姓的家谱文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谌姓的家谱文献,第1张

谌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安化谌氏酉洲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安化市酉洲谌氏总祠。

湖南安化谌氏续修族谱不分卷,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谌氏七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丙子(公元1876年)潐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益阳、安化谌氏续修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广东河源重修湛氏族谱,湛氏合族编著,1999年计算机激光照拍胶印版。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广东河源市湛氏宗祠。注:初起祖江西豫章郡南昌府宁化石壁流王巢试剑处,后迁福建汀州府永定、漳州府南靖,再后迁广东河源、阳春、。历代祖宗次序排列于后,后代子孙以凭稽考。湛氏原姓谌……且湛与谌氏系豫章郡,实同出于一源,故后沿而不改焉。初代太始祖公谌百七郎,妣蔡氏九娘,合葬在土名消地冈背。”第七世祖谌永梁、妣钟氏住南靖永丰里四图吴宅吴行。有寿贵、寿富、寿养、寿,生四子。除长子后裔世居南靖下岭外,其余三子后裔都迁到广东。其中寿富之后迁阳春锡坑及河源;寿养之后迁为善下横坑;寿生之后迁阳春石录、潭水。其二房世系为谌百七郎(江西宁化始祖)→谌念九郎→谌八六郎→谌万郎→谌伯郎→谌四八郎→谌永梁(迁福建五位始祖之一)→谌寿富→谌文海→谌宗贵→谌明显→谌时济(六子,其中第五子谌乾位于清初迁广东时改姓湛)→湛乾位号顺侯→湛晋号甫水……该谱收有康熙三十四年湛浩敬、嘉庆廿年湛开基、道光三十年湛世泽写的三篇旧序,讲了迁徙改姓的详情。

四川三台谌氏益珍老祖简谱暨百岁安仕祖支谱十二卷,2000年谯阳堂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版。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一、寻根溯祖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游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 黄 帝 陵 外景 黄 帝陵 2004年公祭黄帝陵典礼:煌煌祭祖典 拳拳赤子情周族的后稷(姬弃)也是游姓的先祖。周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部落。周以经营农业而著称,其祖先弃,任尧的农官,因善种五谷号称后稷。后来弃与夏禹、商契一起成为舜的属官,并协助大禹治水。 后稷(姬弃) 周文王(姬昌)也是游姓的先祖。传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也是游姓的先祖。前1027年,武王伐纣,开创了数百年周朝的基业和历史。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也是游姓的先祖。西周初的成王、康王时期是周王朝的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也是游姓的先祖。 周康王(姬钊) 二、郡望堂号堂号 "美秀堂":春秋时,有游吉(游皈的二儿子)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他继名相子产之后任郑国宰相,为政宽和。 "仁和堂":北魏游明根任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故游氏又称"仁和堂"。 郡望广平郡:汉景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冯翊郡:汉武帝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游酢:宋代学者。师从程姬,刻苦读书,学问渊博。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姬姓时,程姬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离去。等发觉时,门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门"成语典故的由来。游寿:他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进士,在临川任了五年知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后任廉州知府。著有《骈语雕龙》。 游芳:明代学者。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东晋十六国时赵有车骑大将军游子远,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佥事游明。 四:游姓族谱资料 11034浙江金华清溪游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游永 游曾本重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叙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浙江图 11035福建宁化游家族馋不分卷 (清)游连江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钞本 一册 台湾 11036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不分卷清嘉庆十七年(1812)钞本 一册 台湾 11037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一卷 (清)游万发纂修 清宣统钞本 一册 四川图 11038福建诏安游氏族谱不分卷 (清)游卯生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台湾 11039福建诏安龙潭游氏族谱不分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钞本 一册 台湾 11040福建诏安广平游氏族谱八卷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台湾 11041江西临川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 (清)游鲲运 游士棠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字本 十二册 四川重庆市图注:游敬庵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1042湖南新化游氏续修族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游纯洁纂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十五册 湖南图 11043湖南新化游氏六修族谱前编三卷正编十七 卷外编不分卷 (民国)游裔蒸等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新化县南宗祠铅印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福建师大 湖南图 11044四川简阳游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游文董总修 民国十三年(1924)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11045四川涪陵涪州游氏家谱八卷 (清)游子元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四川长寿县双龙乡黄坡村钞本 四川长寿县湖渔场 11046四川邻水游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游槐庭 游边楷等纂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四川重庆市图(存十一册)

客家游氏源流 

游氏本源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国的郑穆公生13子,第八子偃,字子游,生于公元前632年,郑国宰相,其后子孙以祖父字“游”为氏,故在春秋时就开始有游氏。

游氏春秋时期发祥地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故堂号曰“广平堂”。古书《交际大全》载有广平郡望,其中有“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膺三辟于高闾(明根)”的佳句。括号内是历代游氏先贤名,内涵深刻。�

游氏所用堂联很多,通用的有:“郑国家声远;建阳世泽长”、“程门新世第;立雪旧家风”、“九言教晋卿郑相声名周代震;三尺尊程子豸山著作宋朝芳”、“绍定夫之徵读圣贤书方不愧建阳门第;继太叔之美行忠孝事乃克振郑国家声”、“派衍椷林自建阳而庐陵椒盛瓜绵;基开阔滩分坝头九大房星罗棋布。”�

二三郎入杭和“九子游”裔孙播迁�

自子游传至游道保,讳匹,号五丈,当李唐世乱之时,道保南迁南闽剑州建阳禾坪村(今长坪村),建家立业,子孙蕃衍,分布江西之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到南宋时,因兵荒马乱,游氏68世祖,字文珀,号二三郎(约生于1131年)于1175年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来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

始祖文珀,妣钟氏,生二子,四一郎,四二郎(四二郎外迁失考)。四一郎妣陈氏、范氏,生九子,称“九子游”,裔孙分布海内外,外迁裔孙比家乡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瓜瓞绵绵,前贤后秀,英才辈出。“九子游”分发概况如下:�

长子五十郎,妣林、谢二氏,世居上杭胜运里阔滩坝头,裔孙迁徙外地甚多,海外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大陆有重庆市,江西的赣州、遂川、黎川、龙南、定南、崇义,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遂昌,福建的永定、三明、龙岩、武平、漳埔、宁化、明溪等县市。本县的歧坑、宫子前、灌子坑、沙子凹、石牌岗等乡村。�

五一郎,妣廖、赖二氏,迁上杭古田,后裔一部份迁邻乡步云上福村,另有一部分又迁往漳州绿竹园和长汀等地。又有一部分迁广东的始兴、南雄等地。�

五二郎、五三郎:迁江西抚州临川大路下。�

五四郎,妣谢氏,迁上杭县梅溪寨,分支蕃衍上杭尧埔、同康、洋乾等乡村及福建省将乐县、广东省广州、浙江省等地。�

五六郎迁上杭县蓝溪黄潭、曹田村,后分支迁南靖县游坑村,该处建有“广平堂”祠宇。�

五七郎,妣孔氏,迁永定县金丰月流夏圳背建基立业,生二男,长子乐水(三十郎)元配王三娘,继配李氏,迁漳州市尾。次子乐山(四十郎),妣邹、赖、江三氏,生四子:五九郎,六三郎、念四郎、念季郎。五九郎迁永定大溪乡开基创业,裔孙外迁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甚多,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也不少;六三郎,妣余三娘,迁平和县秀峰乡,裔孙又迁广东车岭、下樟创业;念四郎妣曾、杜氏,迁诏安县秀篆乡,后裔孙分支迁广东及台湾彰化、台北、宜兰、桃园等地;念季郎(又名存化),妣余氏,迁永定大排、洪源,裔孙繁衍于龙岩、漳平、南靖,台湾之基隆、台北等地。纵观五七郎之裔孙枝繁叶茂,人口达数十万之众,是客家游氏的一大脉系。�

五八郎迁居广东省之揭阳、汤田等地。�

五九郎迁居广东之三饶、洽山、始兴等地。��

二三郎裔孙寻根问祖芳言��

入杭始祖二三郎,生赣庐陵林息坑。�

广平游氏谱记载,六十八世二三郎。�

南宋年间迁福建,上杭胜运坝头乡。�

落地生根开基业,懿德流芳钟太娘。�

生下四一、二世祖,陈、范太婆发九房。�

五一移居上福住,号名叫他千一郎。�

五二、五三两兄弟,迁回赣地建宗祊。�

五四移居梅溪寨,五六迁发黄潭乡。�

五七迁到永定县,金峰大溪南山坊。�

五八入粤揭阳住,五九移居三饶、洽山乡。�

兄弟蕃衍各地住,长房五十守故乡。�

祖祠·祖墓�

上杭坝头游氏,于元末(1366年前后)在塘背山建有“立雪堂”书院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为游氏子弟求学之所。历代在此培育出不少英才。堂内有“立雪堂”金字匾额及“广地落成裨小学,平基增筑育英才”对联,至今仍按原样保留。1996年由海内外宗亲捐资改建为“游氏家庙”,亦称“立雪堂”,比原貌更加宏伟壮丽。�

“立雪堂”原于“程门立雪”,典出宋代学者游酢、杨时向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游酢(游氏66世祖),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蒙眬中知有二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呼”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游酢望子孙刻苦学习,留有诲子诗曰:�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还有九子游诗:

九子分支出异乡,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长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

晓夜没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但原苍天重庇佑,广平男儿总炽昌。�

上杭县游氏于元末明初在上杭城南门(现为临江路蓝巷),建有300多平方米总祠一座。20世纪70年代改建为上杭县老干局。�

二三郎葬于上杭县稔田镇九曲里,游秀窝之“观音座莲”山形,妣钟氏葬于稔田的磜角里之“张天海螺”形。有入闽杭始祖吉地卜赞云:�

始祖二三、四一郎,坟葬上杭稔田乡。�

山名称为九曲里,观音坐莲朝巽方。�

名山胜地万龙汇,代代儿孙有书香。�

祖太钟、陈、范太娘,亦葬上杭稔田乡。�

小地名山磜角里,张天海螺好地方。�

一藤九瓜龙脉旺,椒盛瓜绵万代昌

父——杨业(金刀老令公)

母——佘太君(老令婆)

兄——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

弟——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嗣

妹——八妹延琪;九妹延瑛

妻——罗氏女(原配)、辽国公主耶律金娥(或“耶律碧莲”“铁镜公主”“单阳公主”)

子——宗孝(《金枪传》)、宗峰、宗原(《金枪传》中四郎与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

游姓的由来一、寻根溯祖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游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 黄 帝 陵 外景 黄 帝陵 2004年公祭黄帝陵典礼:煌煌祭祖典 拳拳赤子情周族的后稷(姬弃)也是游姓的先祖。周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部落。周以经营农业而著称,其祖先弃,任尧的农官,因善种五谷号称后稷。后来弃与夏禹、商契一起成为舜的属官,并协助大禹治水。 后稷(姬弃) 周文王(姬昌)也是游姓的先祖。传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也是游姓的先祖。前1027年,武王伐纣,开创了数百年周朝的基业和历史。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也是游姓的先祖。西周初的成王、康王时期是周王朝的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也是游姓的先祖。 周康王(姬钊) 二、郡望堂号堂号 "美秀堂":春秋时,有游吉(游皈的二儿子)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他继名相子产之后任郑国宰相,为政宽和。 "仁和堂":北魏游明根任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故游氏又称"仁和堂"。 郡望广平郡:汉景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冯翊郡:汉武帝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游酢:宋代学者。师从程姬,刻苦读书,学问渊博。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姬姓时,程姬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离去。等发觉时,门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门"成语典故的由来。游寿:他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进士,在临川任了五年知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后任廉州知府。著有《骈语雕龙》。 游芳:明代学者。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东晋十六国时赵有车骑大将军游子远,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佥事游明。 四:游姓族谱资料 11034浙江金华清溪游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游永 游曾本重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叙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浙江图 11035福建宁化游家族馋不分卷 (清)游连江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钞本 一册 台湾 11036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不分卷清嘉庆十七年(1812)钞本 一册 台湾 11037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一卷 (清)游万发纂修 清宣统钞本 一册 四川图 11038福建诏安游氏族谱不分卷 (清)游卯生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台湾 11039福建诏安龙潭游氏族谱不分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钞本 一册 台湾 11040福建诏安广平游氏族谱八卷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台湾 11041江西临川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 (清)游鲲运 游士棠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字本 十二册 四川重庆市图注:游敬庵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1042湖南新化游氏续修族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游纯洁纂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十五册 湖南图 11043湖南新化游氏六修族谱前编三卷正编十七 卷外编不分卷 (民国)游裔蒸等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新化县南宗祠铅印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福建师大 湖南图 11044四川简阳游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游文董总修 民国十三年(1924)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11045四川涪陵涪州游氏家谱八卷 (清)游子元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四川长寿县双龙乡黄坡村钞本 四川长寿县湖渔场 11046四川邻水游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游槐庭 游边楷等纂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四川重庆市图(存十一册)

客家游氏源流 

游氏本源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国的郑穆公生13子,第八子偃,字子游,生于公元前632年,郑国宰相,其后子孙以祖父字“游”为氏,故在春秋时就开始有游氏。

游氏春秋时期发祥地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故堂号曰“广平堂”。古书《交际大全》载有广平郡望,其中有“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膺三辟于高闾(明根)”的佳句。括号内是历代游氏先贤名,内涵深刻。�

游氏所用堂联很多,通用的有:“郑国家声远;建阳世泽长”、“程门新世第;立雪旧家风”、“九言教晋卿郑相声名周代震;三尺尊程子豸山著作宋朝芳”、“绍定夫之徵读圣贤书方不愧建阳门第;继太叔之美行忠孝事乃克振郑国家声”、“派衍椷林自建阳而庐陵椒盛瓜绵;基开阔滩分坝头九大房星罗棋布。”�

二三郎入杭和“九子游”裔孙播迁�

自子游传至游道保,讳匹,号五丈,当李唐世乱之时,道保南迁南闽剑州建阳禾坪村(今长坪村),建家立业,子孙蕃衍,分布江西之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到南宋时,因兵荒马乱,游氏68世祖,字文珀,号二三郎(约生于1131年)于1175年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来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

始祖文珀,妣钟氏,生二子,四一郎,四二郎(四二郎外迁失考)。四一郎妣陈氏、范氏,生九子,称“九子游”,裔孙分布海内外,外迁裔孙比家乡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瓜瓞绵绵,前贤后秀,英才辈出。“九子游”分发概况如下:�

长子五十郎,妣林、谢二氏,世居上杭胜运里阔滩坝头,裔孙迁徙外地甚多,海外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大陆有重庆市,江西的赣州、遂川、黎川、龙南、定南、崇义,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遂昌,福建的永定、三明、龙岩、武平、漳埔、宁化、明溪等县市。本县的歧坑、宫子前、灌子坑、沙子凹、石牌岗等乡村。�

五一郎,妣廖、赖二氏,迁上杭古田,后裔一部份迁邻乡步云上福村,另有一部分又迁往漳州绿竹园和长汀等地。又有一部分迁广东的始兴、南雄等地。�

五二郎、五三郎:迁江西抚州临川大路下。�

五四郎,妣谢氏,迁上杭县梅溪寨,分支蕃衍上杭尧埔、同康、洋乾等乡村及福建省将乐县、广东省广州、浙江省等地。�

五六郎迁上杭县蓝溪黄潭、曹田村,后分支迁南靖县游坑村,该处建有“广平堂”祠宇。�

五七郎,妣孔氏,迁永定县金丰月流夏圳背建基立业,生二男,长子乐水(三十郎)元配王三娘,继配李氏,迁漳州市尾。次子乐山(四十郎),妣邹、赖、江三氏,生四子:五九郎,六三郎、念四郎、念季郎。五九郎迁永定大溪乡开基创业,裔孙外迁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甚多,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也不少;六三郎,妣余三娘,迁平和县秀峰乡,裔孙又迁广东车岭、下樟创业;念四郎妣曾、杜氏,迁诏安县秀篆乡,后裔孙分支迁广东及台湾彰化、台北、宜兰、桃园等地;念季郎(又名存化),妣余氏,迁永定大排、洪源,裔孙繁衍于龙岩、漳平、南靖,台湾之基隆、台北等地。纵观五七郎之裔孙枝繁叶茂,人口达数十万之众,是客家游氏的一大脉系。�

五八郎迁居广东省之揭阳、汤田等地。�

五九郎迁居广东之三饶、洽山、始兴等地。��

二三郎裔孙寻根问祖芳言��

入杭始祖二三郎,生赣庐陵林息坑。�

广平游氏谱记载,六十八世二三郎。�

南宋年间迁福建,上杭胜运坝头乡。�

落地生根开基业,懿德流芳钟太娘。�

生下四一、二世祖,陈、范太婆发九房。�

五一移居上福住,号名叫他千一郎。�

五二、五三两兄弟,迁回赣地建宗祊。�

五四移居梅溪寨,五六迁发黄潭乡。�

五七迁到永定县,金峰大溪南山坊。�

五八入粤揭阳住,五九移居三饶、洽山乡。�

兄弟蕃衍各地住,长房五十守故乡。�

祖祠·祖墓�

上杭坝头游氏,于元末(1366年前后)在塘背山建有“立雪堂”书院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为游氏子弟求学之所。历代在此培育出不少英才。堂内有“立雪堂”金字匾额及“广地落成裨小学,平基增筑育英才”对联,至今仍按原样保留。1996年由海内外宗亲捐资改建为“游氏家庙”,亦称“立雪堂”,比原貌更加宏伟壮丽。�

“立雪堂”原于“程门立雪”,典出宋代学者游酢、杨时向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游酢(游氏66世祖),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蒙眬中知有二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呼”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游酢望子孙刻苦学习,留有诲子诗曰:�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还有九子游诗:

九子分支出异乡,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长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

晓夜没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但原苍天重庇佑,广平男儿总炽昌。�

上杭县游氏于元末明初在上杭城南门(现为临江路蓝巷),建有300多平方米总祠一座。20世纪70年代改建为上杭县老干局。�

二三郎葬于上杭县稔田镇九曲里,游秀窝之“观音座莲”山形,妣钟氏葬于稔田的磜角里之“张天海螺”形。有入闽杭始祖吉地卜赞云:�

始祖二三、四一郎,坟葬上杭稔田乡。�

山名称为九曲里,观音坐莲朝巽方。�

名山胜地万龙汇,代代儿孙有书香。�

祖太钟、陈、范太娘,亦葬上杭稔田乡。�

小地名山磜角里,张天海螺好地方。�

一藤九瓜龙脉旺,椒盛瓜绵万代昌

延续根脉的:畲族族谱

族谱是记载以有血缘关系为主,家族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载体。族谱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文献,它记载着祖先的事迹,传承至今,供后人阅读。而畲族对族谱更是重视,畲族族谱也是畲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畲民本无编写族谱传统,明清以降受汉文化的影响,畲民效法 以修谱收族。编修族谱与建祠、祭祖同列为畲民家族三大事,而编修族谱是其中第一大事。如福安牛埕村《钟氏族谱·序》云:“五世不修谱乃祖宗之罪也”。又如《连江辋川蓝氏族谱》云:“谱之缺,系大矣。语云,无祠不成谱族,无谱不成家。三十年不修谱,谓之不孝。谱不修,则故老沦亡,典籍朽蠹,其中事迹有难以稽查矣。世情徒知,亲在,则亲疏供养;亲没,则衣衾棺椁。以此即谓之孝。讵知考在尊祖,尊祖则敬宗,敬宗故修族,修族则受亲,而孝于是夫全。”可见畲民是十分注重编修族谱的。

畲民族谱的初始形态简略、朴直、显明,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不事“铺张”而仅求“的确”。如漳浦、连江一带蓝氏畲民的《燕山蓝氏原谱》,其开头部分仅叙自唐代至元代从开基祖至二十一世祖家传,但每一代仅书男性一人,且家传均十分简略。

如:“十七世祖万二郎,公字锯大,生于宋理宗淳佑五年四月初八日巳时,终于元成宗大德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子时,妻赖氏生三子,皆英杰。长熙一郎,次熙二郎,三熙三郎。……二一世祖七郎……”接其后以“燕山蓝家源派一脉相承,旁支不及”为题,将七郎定为“蓝氏太祖之初”。又言“七郎长子入漳州府漳浦,又迁居镇海隆教社。次子居闽省城西门外占籍侯官县。三房迁兴化府。”

随后才回朔《燕山蓝氏原谱》记载七郎三房各自祠堂,又各标画了祠堂匾额、对联等,还描绘祖宗坟莹,叙述各代人等没有严谨格式,而是有详有略比较随意。上述畲民族谱毕竟少数,现今所能见到的畲民族谱受到 族谱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修谱宗旨、体例、为自高身份而伪托、假冒等皆如 之谱。

如宁化县城南乡《雷氏家谱》云:“谱之修,岂徒籍以载一族苗裔生卒娶葬已哉?而尊主敬宗睦族追远之意,胥于是乎系焉!乎木本水源非修谱无以廑世德作求之念,续志述事非修谱无以见奉先思孝之枕。”还有闽东福鼎等地的《蓝氏族谱》把朱熹、范仲淹、苏询、欧阳修、韩琦等有关修谱的论述直接引载于谱中,作为修谱的宗旨。

又如福鼎《钟氏族谱》在序言中称其祖先:“志深公肇自高辛及东汉之钟离,西汉之钟仪。递传于兹千百余年。虽孔子删书断自唐虞,而《史记》所载至今如昨,明炳日月,非犹杞宋无征,文献不足可同日而语也。”钟氏俨然成为中原汉族世家,故他们的族谱堂堂正正的标上“颍川”堂号。其他的畲民族谱也是如此,如雷氏自称为“冯翊堂”,蓝氏自称为“汝南堂”,这些无非是想说明畲民家族是来自中原显赫世家。

还有一些畲民族谱则附会先祖跟随闽王王审之入闽,如《雷氏族谱》云:“唐光启二年盘、蓝、雷、钟四姓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王审之为乡导官,分乘五大船由宁波渡洋入闽,船在洋中遭风阻,乃靠连江马鼻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畲民族谱虽在多方面一如 之谱,但也多多少少保留着盘瓠始祖的痕迹。如宁德猴墩《雷氏族谱》中的“驸马忠勇明王龙公像”、“龙公赞”、“凤凰山忠勇王坟茔图”、“得姓源流图”、“龙首师仗志”、“上古开派分姓开祥图”,福安田螺园《冯翊雷氏宗谱》中“凤凰山祖祠记”、“广东盘护王祠志”。

但漳浦县畲民蓝氏族谱则已经完全与汉族族谱汇为一流,丝毫看不出其祖先源出畲族的记述,他们称自己家族的堂号为“种玉堂”,意即先祖来自陕西蓝田,因该县盛产美玉名传天下,所以名门出贤子弟喻为“蓝田生玉”或“蓝田种玉”,漳浦畲民蓝氏的“种玉”堂号即源于此。漳浦蓝氏家族还编制了先祖从黄帝以来的世系,并以唐代扬州节度使蓝明德及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为直接先祖,经过对其先祖世系的编排,使人们从其族谱中看到一个世泽流长,宗光发扬的汉族世家。难怪近人称“漳州蓝氏一族看不出有畲族的皮肉”,在解放以后 对漳浦一带蓝氏族众进行科学的族属鉴定后才划归畲族。

由于畲民在接受汉文化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因此相当多畲民家族延请 知识分子代为修撰族谱。如宁德猴墩《雷氏族谱》在光绪二十三年由童山缪书亨修撰,后由其子缪培深续修。缪培深在《雷氏续辑谱序》中云:“闽川猴墩雷氏谱,前修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岁,系余先严主笔,时余在侧焉。越三十有一载,起杰、起权、起袁辈,暨各房长先生,合议续修。

而余尝主冰镜先生家,归好难忘,主宾相得,于是取择吉日,开祠发笔,采辑丁酉以后诸新丁,男女婚配岁庚,并志崇祠事实,更定新篇……”又如晋江《雷氏族谱》便是请陈姓的私塾先生代笔,该谱云:“先祖之事不可忘,昭穆之分不可容乱,遂集族众,特请惠邑黄塘乡新厝陈讳雪观,字温如,为西席,教督子孙,谨修族谱……”有些畲民族谱之修撰,主要由畲民族人完成,家族中知识分子更是承担起编修之重任。

如宁化县城南乡《雷氏族谱》中刊载了清代汀州府宁化县名人畲族进士雷宏的《世守谨书》:“我先大父慎庵公修谱时,与族中伯叔兄弟共订之族规也。先大父以躬为摔,乡族咸孚。若身为子孙者不能是训是行,上羞祖先,下渐衾影,尚敢望诸一族之人哉?一族之人众矣,贤愚不一,贤者敦行不怠,则愚者也自愧而思奋,此一族之兴替所关也,故谨载之卷首。”到了民国时期,闽东畲乡出现了闻名故里的畲族修谱先生,如雷一声、蓝宗山、钟肇基等。

畲民不仅和汉族有联宗现象,同时也有联谱之举,借以把不同宗支的同姓联系起来,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和凝聚力。如清光绪年间福建侯官县籍的刑部主事钟大琨联络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钟姓官员,倡修连环总谱,凡钟姓不管畲汉不管何地,皆以颖川为郡望,共奉一古代汉族名人为始祖。畲民修谱是畲族更加汉化的表现,其最初本意之一是为了免受封建统治阶级对其的民族歧视,然而这一行为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形成,因此畲民族谱的意义远大于当初修谱者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福安牛埕村《钟氏族谱·序》,清乾隆十六年。

2、《连江辋川蓝氏族谱·序》,清同治十年。

3、宁化县城南乡《雷氏族谱·序》,民国三年。

4、民国《颍川钟氏宗谱》,道光年序。

5、民国《雷氏族谱·序》

6、白长川蓝氏源流考与罗东蓝家望族。1993年漳州市历史研究会“蓝鼎元逝世2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未刊稿。

7、宁德猴墩《雷氏族谱》,民国十六年。

8、晋江丰山《雷氏族谱》。

9、宁化县城南乡《雷氏族谱·序》,民国三年。

10、蓝运全,缪品枚主编。闽东畲族志,宗族家庭。

http://namenetorcom/id=311一、寻根溯祖 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 游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 黄 帝 陵 外 景 黄 帝 陵 2004年公祭黄帝陵典礼:煌煌祭祖典 拳拳赤子情 周族的后稷(姬弃)也是游姓的先祖。周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部落。周以经营农业而著称,其祖先弃,任尧的农官,因善种五谷号称后稷。后来弃与夏禹、商契一起成为舜的属官,并协助大禹治水。 后稷(姬弃) 周文王(姬昌)也是游姓的先祖。传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也是游姓的先祖。前1027年,武王伐纣,开创了数百年周朝的基业和历史。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也是游姓的先祖。西周初的成王、康王时期是周王朝的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也是游姓的先祖。 周康王(姬钊) 二、郡望堂号 堂号 "美秀堂":春秋时,有游吉(游皈的二儿子)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他继名相子产之后任郑国宰相,为政宽和。 "仁和堂":北魏游明根任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故游氏又称"仁和堂"。 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游 酢:宋代学者。师从程姬,刻苦读书,学问渊博。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姬姓时,程姬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离去。等发觉时,门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门"成语典故的由来。 游 寿:他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 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进士,在临川任了五年知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后任廉州知府。著有《骈语雕龙》。 游 芳:明代学者。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 东晋十六国时赵有车骑大将军游子远,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佥事游明。 四:游姓族谱资料 11034浙江金华清溪游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游永 游曾本重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叙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浙江图 11035福建宁化游家族馋不分卷 (清)游连江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钞本 一册 台湾 11036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不分卷 清嘉庆十七年(1812)钞本 一册 台湾 11037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一卷 (清)游万发纂修 清宣统钞本 一册 四川图 11038福建诏安游氏族谱不分卷 (清)游卯生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台湾 11039福建诏安龙潭游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钞本 一册 台湾 11040福建诏安广平游氏族谱八卷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台湾 11041江西临川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 (清)游鲲运 游士棠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字本 十二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游敬庵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1042湖南新化游氏续修族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游纯洁纂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十五册 湖南图 11043湖南新化游氏六修族谱前编三卷正编十七 卷外编不分卷 (民国)游裔蒸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新化县南宗祠铅印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福建师大 湖南图 11044四川简阳游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游文董总修 民国十三年(1924)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11045四川涪陵涪州游氏家谱八卷 (清)游子元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四川长寿县双龙乡黄坡村钞本 四川长寿县湖渔场 11046四川邻水游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游槐庭 游边楷等纂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四川重庆市图(存十一册)

客家游氏源流 

游氏本源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国的郑穆公生13子,第八子偃,字子游,生于公元前632年,郑国宰相,其后子孙以祖父字“游”为氏,故在春秋时就开始有游氏。

游氏春秋时期发祥地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故堂号曰“广平堂”。古书《交际大全》载有广平郡望,其中有“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膺三辟于高闾(明根)”的佳句。括号内是历代游氏先贤名,内涵深刻。�

游氏所用堂联很多,通用的有:“郑国家声远;建阳世泽长”、“程门新世第;立雪旧家风”、“九言教晋卿郑相声名周代震;三尺尊程子豸山著作宋朝芳”、“绍定夫之徵读圣贤书方不愧建阳门第;继太叔之美行忠孝事乃克振郑国家声”、“派衍椷林自建阳而庐陵椒盛瓜绵;基开阔滩分坝头九大房星罗棋布。”�

二三郎入杭和“九子游”裔孙播迁�

自子游传至游道保,讳匹,号五丈,当李唐世乱之时,道保南迁南闽剑州建阳禾坪村(今长坪村),建家立业,子孙蕃衍,分布江西之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到南宋时,因兵荒马乱,游氏68世祖,字文珀,号二三郎(约生于1131年)于1175年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来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

始祖文珀,妣钟氏,生二子,四一郎,四二郎(四二郎外迁失考)。四一郎妣陈氏、范氏,生九子,称“九子游”,裔孙分布海内外,外迁裔孙比家乡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瓜瓞绵绵,前贤后秀,英才辈出。“九子游”分发概况如下:�

长子五十郎,妣林、谢二氏,世居上杭胜运里阔滩坝头,裔孙迁徙外地甚多,海外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大陆有重庆市,江西的赣州、遂川、黎川、龙南、定南、崇义,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遂昌,福建的永定、三明、龙岩、武平、漳埔、宁化、明溪等县市。本县的歧坑、宫子前、灌子坑、沙子凹、石牌岗等乡村。�

五一郎,妣廖、赖二氏,迁上杭古田,后裔一部份迁邻乡步云上福村,另有一部分又迁往漳州绿竹园和长汀等地。又有一部分迁广东的始兴、南雄等地。�

五二郎、五三郎:迁江西抚州临川大路下。�

五四郎,妣谢氏,迁上杭县梅溪寨,分支蕃衍上杭尧埔、同康、洋乾等乡村及福建省将乐县、广东省广州、浙江省等地。�

五六郎迁上杭县蓝溪黄潭、曹田村,后分支迁南靖县游坑村,该处建有“广平堂”祠宇。�

五七郎,妣孔氏,迁永定县金丰月流夏圳背建基立业,生二男,长子乐水(三十郎)元配王三娘,继配李氏,迁漳州市尾。次子乐山(四十郎),妣邹、赖、江三氏,生四子:五九郎,六三郎、念四郎、念季郎。五九郎迁永定大溪乡开基创业,裔孙外迁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甚多,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也不少;六三郎,妣余三娘,迁平和县秀峰乡,裔孙又迁广东车岭、下樟创业;念四郎妣曾、杜氏,迁诏安县秀篆乡,后裔孙分支迁广东及台湾彰化、台北、宜兰、桃园等地;念季郎(又名存化),妣余氏,迁永定大排、洪源,裔孙繁衍于龙岩、漳平、南靖,台湾之基隆、台北等地。纵观五七郎之裔孙枝繁叶茂,人口达数十万之众,是客家游氏的一大脉系。�

五八郎迁居广东省之揭阳、汤田等地。�

五九郎迁居广东之三饶、洽山、始兴等地。��

二三郎裔孙寻根问祖芳言��

入杭始祖二三郎,生赣庐陵林息坑。�

广平游氏谱记载,六十八世二三郎。�

南宋年间迁福建,上杭胜运坝头乡。�

落地生根开基业,懿德流芳钟太娘。�

生下四一、二世祖,陈、范太婆发九房。�

五一移居上福住,号名叫他千一郎。�

五二、五三两兄弟,迁回赣地建宗祊。�

五四移居梅溪寨,五六迁发黄潭乡。�

五七迁到永定县,金峰大溪南山坊。�

五八入粤揭阳住,五九移居三饶、洽山乡。�

兄弟蕃衍各地住,长房五十守故乡。�

祖祠·祖墓�

上杭坝头游氏,于元末(1366年前后)在塘背山建有“立雪堂”书院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为游氏子弟求学之所。历代在此培育出不少英才。堂内有“立雪堂”金字匾额及“广地落成裨小学,平基增筑育英才”对联,至今仍按原样保留。1996年由海内外宗亲捐资改建为“游氏家庙”,亦称“立雪堂”,比原貌更加宏伟壮丽。�

“立雪堂”原于“程门立雪”,典出宋代学者游酢、杨时向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游酢(游氏66世祖),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蒙眬中知有二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呼”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游酢望子孙刻苦学习,留有诲子诗曰:�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还有九子游诗:

九子分支出异乡,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长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

晓夜没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但原苍天重庇佑,广平男儿总炽昌。�

上杭县游氏于元末明初在上杭城南门(现为临江路蓝巷),建有300多平方米总祠一座。20世纪70年代改建为上杭县老干局。�

二三郎葬于上杭县稔田镇九曲里,游秀窝之“观音座莲”山形,妣钟氏葬于稔田的磜角里之“张天海螺”形。有入闽杭始祖吉地卜赞云:�

始祖二三、四一郎,坟葬上杭稔田乡。�

山名称为九曲里,观音坐莲朝巽方。�

名山胜地万龙汇,代代儿孙有书香。�

祖太钟、陈、范太娘,亦葬上杭稔田乡。�

小地名山磜角里,张天海螺好地方。�

一藤九瓜龙脉旺,椒盛瓜绵万代昌。

初次成亲应该在十五六岁,二次成亲应该是十八九岁了。

杨希,字延嗣,人称“杨七郎”,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人物;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故称“杨七郎”。杨家军中做帐前校尉;死后封敏烈候。原型为历史上杨业第七子杨延玉。杨七郎正妻呼延赤金,为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女。杨七郎次妻,有书称作杜玉娥,七虎幽州一战时七郎出重围搬兵与其相遇,在杜家山结为夫妻。子杨宗英。《宋史》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双笼会描写辽王设计邀约宋帝相商国事,杨业恐其中有诈,遂命长子假扮宋帝赴约,八子护驾同行,结果大郎、二郎、三郎牺牲,四郎和八郎为辽公主所擒而招为驸马,五郎出家为僧,杨业与六郎七郎突出重围,暂驻雁门关,因无粮无援,乃派七郎至大营求救,潘仁美欲报私仇,趁机灌醉七郎,绑于芭蕉树上,乱箭射死。

谌姓的家谱文献

谌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安化谌氏酉洲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