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的玉蝶是什么?
你说的玉牒是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宫廷文献,皇帝家族之谱册。唐代已有,至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
清代每十年续修一次,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存者朱书,死者墨书。宗室记于黄册,觉罗记于红册,并各有满汉文本。男女分记,各记有宗支、房次、封职、名字、生卒年月日时、母族姓氏、婚嫁时间、配偶姓氏,宗室、觉罗中人口变动情况,按上述项目每年造册送宗人府,以便续修时载入玉牒。自顺治十八年(1661)至清亡后的1921年,共纂修28次。
《新唐书·百官志三》:“〔宗正寺〕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玉牒修书,始于大中祥符 ,至于政宣而极备……编年以纪帝系,而戴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为《玉牒》。”
明 何景明《寄樊国宾》诗:“业绍青缃旧,名沾玉牒香。”
各个家谱在书写格式上不完全相同,但概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新的宗谱在书写格式上应该与旧谱保持一致。修谱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女子挂线上很不统一。认为女子挂线一般为三种情况:
一是无子有女户可挂一女子;
二是子女随母姓可以挂线;
三是未出嫁女可以挂线。另外明确为赘婿的应按祖制以赘婿挂线为宜,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女子挂线在书写格式上与男子挂线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所生子女一定要说清姓什么。
家谱(或称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
扩展资料:
重要作用:
家谱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参考资料:
后妃
初婚:11岁
皇后(4个)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2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
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袭一等公索额图的亲侄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未序齿)承祜(早殇);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七子(序齿皇次子)胤礽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仁孝皇后”,雍正元年改谥“孝诚”,全部谥号: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2·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1678年3月18日)
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生于顺治十年。初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薨。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孝昭皇后”,后雍正、乾隆、嘉庆累加谥,全部谥号: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3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689年8月24日)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亲侄女,康熙的表姐妹。生年不详。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殇)。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孝懿皇后”,后雍正、乾隆、嘉庆累加谥,全部谥号: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4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生于顺治十七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殇;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温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殇;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祯。康熙帝驾崩后,德妃被尊为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薨,享年64岁。葬清东陵之景陵。全部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皇贵妃(3个)
5、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后又生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追封敏妃。雍正初年,雍正帝因为胤祥的缘故,追封章佳氏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祔葬景陵,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个陪葬康熙的妃子。
6、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
7、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贵妃(1个)
8、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妃(11个)
9、顺懿密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10、纯裕勤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11、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12、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13、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14、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15、宣妃,博尔济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16、慧妃,博尔济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17、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初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18、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19、良妃(1665——1711),卫氏,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四十三年册封为良妃。成为清朝历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
嫔(10个)
20、熙嫔(1670年——1736年)陈氏,陈玉卿之女,康熙九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皇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尊为皇祖熙嫔,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二薨。
21、僖嫔,赫舍里氏 (?——1702),赉(lai)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22、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23、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24、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24、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25、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二子,允禝、胤祎,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26、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二子,皇三十四子(序齿)二十四子胤袐、皇三十五子胤褑。
27、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28、谨嫔,色赫图氏(?——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祜。
贵人(5个)
29、郭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皇 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30、易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31、那贵人,乌喇那拉氏。
32、布贵人兆佳氏,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 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33、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女和硕悫靖公主。
庶妃(4个)
34、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早夭)。卒年不详。
35、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均殇)。卒年不详。
36、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早夭)。卒年不详。
37、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早夭),卒年不详。
清朝皇室家谱:又称《爱新觉罗宗谱》、《清玉牒》。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
清朝皇室家谱分册目录如下:
一、甲册
1-4: 德宗景,穆宗毅,文宗显,宣宗成,仁宗睿,高宗纯,世宗宪,圣祖仁,世祖章,太宗文 皇帝位下 之子孙。
二、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一子贝勒褚英,第二子亲王代善,第三子镇国公阿拜 之子孙。
三、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四子镇国将军汤古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第七子亲王阿巴泰,第九子镇国公巴布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三子辅国公赖慕布,第十四子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亲王多铎,第十六子费扬果 之子孙。
四、丁册
1-5: 显祖宣皇帝位下 第二子贝勒穆尔哈齐,第三子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郡王雅尔哈齐,第五子贝勒巴雅喇 之子孙。
5: 玉牒之末:
太宗文皇帝位下第一子武肃亲王豪格之第五子温良郡王勐峨之第三子延信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广略贝勒褚英之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之第六子追封怀愍贝子杜努文之第一子苏努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一子克勤郡王岳托支下奉恩将军兴瑞之第一子全亮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硕托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颖毅亲王萨哈廉之第一子阿达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六子辅国厚公塔拜之第二子额克亲之第六子额尔济图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七子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第四子安郡王岳乐之第十九子务尔占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五子莽古尔泰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子德格类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六子费扬果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一子舒尔赫宜此支降为觉罗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支下塞胡之第二子拉哈礼此支降为红带
子[此支宗谱未记载,记载对象为春宜位下福成阿,道光年间黜宗室]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第二子爱度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支下扬桑阿第一子务能义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九子脑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四子巩阿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五子锡翰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八子德玛护此支降为红带子。
五、戊册
1-2: 景祖翼皇帝位下 第一子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第二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第三子多罗宣献郡王斋堪,第五子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之子孙。
2-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一子德世库 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二子刘阐 第一子陆虎臣,第二子玛英格,第三子门图 之子孙。
六、己册
1-5: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三子索长阿 第一子履泰,第二子务泰,第三子绰奇阿注库,第四子龙敦,第五子飞永敦 之子孙。
七、庚册
1-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五子包郎阿 第一子隋痕,第二子巴孙巴图鲁,第三子对秦,第四子郎腾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六子宝实 第一子康嘉,第二子阿哈纳,第三子阿笃齐,第四子多罗郭齐 之子孙。
索引1-2: 爱新觉罗·常林主编。
付录: 星源吉庆
扩展资料:
清朝皇室家谱历史意义及价值:
1、意义:我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不过,唯一完整系统地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只有清代玉牒。
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2、价值:
(1)为研究人口学提供了精确的数字依据 。
以清代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共有皇子35人,皇女20人,但真正活18岁成年者只有皇子20人,皇女8人;
5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已成年者也多数死于40多岁的中年期。 寿命在70岁以上者只有皇十二子允祹(79岁)、皇十六子允禄(73岁)、皇二十三子允祁(73岁)。皇女中寿命最长的是第六女格靖固伦公主,也只活到57岁。
而顺治皇帝情况更糟,8子6女中,8岁前死亡的皇子有4人,皇女5人,皇子寿命最长的当数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享年69岁,皇女中只有第二女活到成年,也仅活了33岁。
由此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很低,加之皇族成员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其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寿命也不长。清代皇族女子的死亡率较男子更高,平均寿命较男子为短,这和现代社会女子人均寿命普遍高于男子的现象正相反,很值得研究。
(2)清代玉牒堪称世界上记载最丰富的族谱。最后一次修订的清代宗室玉牒多达7000页,其中仅详实记录的宗室男性就有10余万人,数量大史料多、有人口繁衍连续完整的记录,特别是女性人口资料和婚姻资料齐全。正因为如此,在研究清史的中外学者眼里,清代玉牒是一个真正的宝库。
(3)审美价值。清代玉牒用满汉两种文字缮写,装帧华美,书法隽秀,也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珍贵文物。
-玉碟(皇族族谱)
-爱新觉罗宗谱
中国古代皇帝的族谱,称为玉牒。它在中国起源很早,殷商时代的甲骨谱牒中,即有殷王世系的记录,尔后修谱绵延不断,尤其唐代以后,历朝均十分重视纂修和保管玉牒,其目的不外乎为了“正名分、别远近”,保持皇族血统的纯正,作为承袭爵位及财产的档案凭证,所以,中国玉牒的纂修,不仅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是高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需要说明的是,玉牒和其他形式的档案一样,清以前的多已不存,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朝玉牒2600余册,乃中国惟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室族谱。中国满族修谱历史源远流长,受到全族高度重视,入关后,清统治者为了明确划分皇室宗族的封爵等级,维护皇族内部团结,稳定皇族各支派的袭封秩序,定期分配俸银和俸米以及划分其他方面的权益,并加强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尤其提倡修谱,出现了几乎一族一谱的现象,其玉牒更是细致入微地反映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伴随着八旗制度之始终,纂修玉牒在有清一代经久不衰。 家谱、族谱、宗谱:家谱、族谱和宗谱是一种明血统、序昭穆、记载家族历史的谱牒,它有着自己特定的记录格式和内容,诸如族姓源流、世系谱表、郡望支派、移住始末、恩荣表述(如制诰、族节、恩例、进士)、祠堂家墓(如族规、祠产、义庄)、家传著述和家训等等。家谱、族谱和宗谱之组成,还应当有表、牒、图、传,而且表、牒、图、传在家谱中的作用很大。章学诚在《家谱杂议》中说:“修谱本为家史,体例自有一定,岂得出入任情,茫无成法欤!”“家谱系表,旁行斜上,乃是周谱旧式,后史所本者也。”
除了皇室玉牒外,中国绝大多数民族内部,上至达官显贵,下及升斗小民,一般都有家谱、族谱或宗谱,记载同一家族或宗族的人物世系和事迹,三者在记载内容、规格、形式上无根本差异,只是记录对象的范围不同。根据家谱、族谱、宗谱的记载对象,可细分为:
1.一家一房之谱:此类家谱所记内容起止时间较!短,代系延续不长,记事也较简单,是一种小型家谱,通常称作房谱、家谱或家乘。
2.一支之谱:记载宗族中一个分化出来的独立支'派的人物世系和事迹的家谱,一支,有大于一家一房的概念,这一支派可能仍然同族而居,但更多的是迁居外乡,另辟新地。例如孔氏在曲阜以外各地的孔氏支谱,都属于此类家谱。
3.一族之谱:通常称作统谱、通谱、世谱、会谱、大成谱等,是记载同一宗族人物世系和事迹的家谱,它包括了分散在各处的支派,是各支谱的总汇。“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是对这种家谱最好的概括。
4.异姓合谱:即集两个以上众姓于一谱的谱书,此乃唐朝以前各代家谱之主要形式。相传周朝史官曾经撰写《世本》,是异姓合谱的祖本。这种谱书,除了表明“万木一本,万派一源”、“联天下为一家”之原始用意外,其重要目的,就是在重门第的思想驱使下,区分族和族之间的高下等级,以为选官出仕和联姻服务,尤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明显。唐后,私谱大量涌现,它依然继续流行。
(一):赵光义世系
宋僖祖赵朓
┃
宋顺祖赵珽
┃
宋翼祖赵敬
┃
宋宣祖赵弘殷
┣━━━━━━━━┳━━━━━━┳━━━━━━━━━━━━━┳━━━━━┓
宋太宗赵炅曹王赵匡济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魏王赵廷美岐王赵光赞
┣━━━━┳━━━━┳━━━━━┳━━━━━┳━━━┳━━━┳━━━━┳━━━┓
赵元份赵元僖 赵元佐 赵元杰 宋真宗 赵元偓赵元偁 赵元俨赵元亿
┣━━━┳━━┓ ┣━━━┳━━━┓ ┃ ┃ ┃ ┏━┻━┳━━┳━━┓
赵允让 赵允宁 赵允怀 赵允升 赵允言 赵允成 宋仁宗 赵允弼 赵允则 赵允熙 赵允良 赵允迪 赵允初
┃
宋英宗赵曙
┃
宋神宗赵顼
┣━━━━━━━━┓
宋徽宗赵佶 宋哲宗赵煦
┣━━━━━━━━━━━━━┓
宋高宗赵构(南宋建立者) 宋钦宗赵桓
┃ ┃
宋简宗赵旉(赵敷) 赵谌
说明宋僖祖赵朓(tiǎo)生宋顺祖赵珽。宋顺祖赵珽生宋翼祖赵敬。宋翼祖赵敬生宋宣祖赵弘殷。
宋宣祖赵弘殷生五子:长子曹王赵匡济,早卒;次子宋太祖赵匡胤;第三子宋太宗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义,后改赵光义,又改赵炅;第四子魏王赵廷美;第五子岐王赵光赞。
宋太宗赵炅生九子:长子楚王赵元佐,原名赵德崇;次子昭成太子赵元僖,原名赵元佑;第三子宋真宗赵恒;第四子商恭靖王赵元份,又名赵元俊,原名赵德严;第五子越文惠王赵元杰;第六子镇恭懿王赵元偓(wò);第七子楚恭惠王赵元偁(chēng);第八子周恭肃王赵元俨;第九子崇王赵元亿,早亡。
赵元佐生三子:赵允升、赵允言、赵允成。
赵允升生四子:赵宗礼、赵宗旦、赵宗惠、赵宗悌。
赵宗礼生二子:赵仲翘、赵仲髦。
赵允言生三子:赵宗望、赵宗说、赵宗立。
赵宗望生一子:赵仲邠(bīn)。
赵仲邠生一子:赵士关。
赵宗说生一子:赵仲旻(yù)。
赵宗立生一子:赵仲来。
赵仲来生一子:赵不傥。
赵不傥生一子:赵彦清。
赵允成生八子:赵宗保、赵宗颜、赵宗讷、赵宗鼎、赵宗严、赵宗鲁、赵宗儒、赵宗奭。
赵宗保生二子:赵仲恕、赵仲鞠。
赵仲恕生一子:赵士盉(hé)。
宋真宗赵恒生六子:温王赵褆(tí)、悼献太子赵祐、昌王赵袛(dī)、信王赵祉、钦王赵祈、宋仁宗赵祯。前五子,皆早亡。
宋仁宗赵祯生三子:赵昉(fǎng)、赵昕(xīn)、赵曦,皆早亡。
商恭靖王赵元份生三子:赵允宁、赵允怀(又名赵允中)、濮安懿王赵允让。
赵允宁生四子:赵宗肃、赵宗谔(è)、赵宗敏、赵宗孟。
赵宗肃生一子:赵仲先。
赵允让生二十二子:舒王赵宗懿、定王赵宗朴、怀王赵宗晖、楚王赵宗辅、淄王赵宗邈、广陵郡王赵宗谊、余杭郡王赵宗球、温王赵宗师、昌王赵宗晟、萧王赵宗博、崇王赵宗瑗、襄王赵宗愈、宋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润王赵宗隐、汉东郡王赵宗沔、荣王赵宗绰、信王赵宗治、建王赵宗荤、资王赵宗胜、惠王赵宗楚、钦王赵宗祐、景王赵宗汉;还生有一女:安定普宁郡主。
宋英宗赵曙生四子:长子宋神宗赵顼;次子赵颢,原名赵仲糺(jiū);第三子赵颜,早亡;第四子赵頵(yūn),原名赵仲恪。
宋神宗赵顼生十四子:赵佾(yì)、赵仅、赵俊、赵伸、赵僩(xiàn)、宋哲宗赵煦、赵价、赵倜(tì)、赵佖(bì)、赵伟、宋徽宗赵佶(jí)、赵俣(yǔ)、赵似、赵偲(cāi)。其中:赵佾、赵仅、赵伸、赵伟、赵俊、赵僩、赵倜、赵价,早亡。
宋哲宗赵煦生一子:赵茂,赵茂早亡。
赵佖生一子:赵有奕。
赵似生一子:赵有恭。
宋徽宗赵佶生三十一子:宋钦宗赵桓、赵柽(chēng)、赵楷(kǎi)、赵楫(jí)、赵枢、赵杞、赵栩(xǔ)、赵棫(yù)、宋高宗赵构、赵材、赵模、赵植、赵朴、赵棣、赵枙(原字:木+咢)、赵栱、赵栻、赵榛、赵椿、赵楃(wò)、赵楗、赵机、赵梃、赵樾(yuè)、赵楧、赵椅、赵栋、赵楒(sī)、赵桐、赵柄、赵枞(cōng,zōng)。其中:赵柽、赵楫、赵材、赵栱、赵椿、赵机,皆早亡。
宋钦宗赵桓生二子:赵谌(chén,shèn)、赵训。
宋高宗赵构生一子:赵旉(fū)。
赵栻生有一女,高宗朝封乐平县主,嫁杜安石。
赵颢生二子:赵孝锡、赵孝骞。
赵頵生九子:赵孝哲、赵孝奕、赵孝参、赵孝永、赵孝诒、赵孝骘(zhì)、赵孝悦、赵孝颖、赵孝愿。
赵宗懿生二子:赵仲鸾、赵仲汾。
赵宗朴生一子:赵仲佺(quán)。
赵宗晖生一子:赵仲璲。
赵宗晟生三子:赵仲御、赵仲爰、赵仲理。
赵宗汉生二子:赵仲儡(lěi)、赵仲增。
赵宗辅生一子:赵仲湜(shí),赵仲湜本名赵仲泹(dàn)。
赵仲湜之子,见于正史的有:赵士从、赵士街、赵士篯(也作“俴”,读jian)、赵士歆(xīn)、赵士輵(gé)、赵士軭(kuāng)。
赵士歆生三子:赵不冚(kǎn)、赵不俦(chóu)、赵不嫖。
赵士軭生一子:赵不凌。
信王赵宗治生三子:长子岐王赵仲忽;次子广平侯赵仲庠;第三子赵仲溱(qín,zhēn),追赠安武军承宣使,追封常山郡王。
常山郡王赵仲溱生六子:赵士敒(shēn)、赵士蹔(zàn)、赵士罴(pí)、赵士芝、赵士亨、赵士缊(wēn,yūn,yùn)。
赵士敒生四子:赵不罴、赵不缁(zī)、赵不抑、赵不覂(fá,fěng)。
太中大夫赵不缁生三子:长子赵善从,官承忠郎,赠太中大夫;次子赵善竦,官保义郎,知衡州;第三子赵善宾,官朝靖大夫。
赵善竦生二子:长子赵汝玱、次子赵汝珇。
赵汝珇生七子:长子赵崇溍、次子赵崇澥、第三子赵崇濎、第四子赵崇潠、第五子赵崇澓、第六子赵崇溱、第七子赵崇瀄。
赵崇濎生三子:长子赵必梾、次子赵必樘、第三子赵必杖。
赵必樘生二子:赵良钤(qián)、赵良骢。
赵宗绰生一子:赵中縻(mí)。
赵元杰无子,宋仁宗命赵允言之子赵宗望为其后。
赵元偓生一子:赵允弼。
赵允弼生二子:赵宗缋(huì)、赵宗景。
赵宗缋生一子:赵仲历。
赵元偁生一子:赵允则,赵允则无子,帝命平阳懿恭王之子赵宗达为其后。
赵宗达生一子:赵仲约。
赵元俨生四子:长子赵允熙、次子赵允良、第三子赵允迪、第四子赵允初(原名赵允宗)。
赵允良生一子:赵宗绛。
赵允初无子,帝命赵允成之孙赵仲连为其后。
(二):赵德芳世系
宋僖祖赵朓
┃
宋顺祖赵珽
┃
宋翼祖赵敬
┃
宋宣祖赵弘殷
┣━━━━━━━━┳━━━━━┳━━━━━┳━━━━━┓
宋太祖赵匡胤曹王赵匡济宋太宗赵炅魏王赵廷美岐王赵光赞
┣━━━━┳━━━┳━━━┓
赵德芳赵德昭赵德秀赵德林
┣━━━━━━━━━━━━━━━━━━━━━━━━━━━┳━━━━━━━━━┓
赵惟宪 赵惟叙 赵惟能
┣━━━━┳━━━┳━━━┳━━━┳━━━┳━━━┓ ┣━━━┓┏━┻━┳━━━┓
赵从郁赵从演赵从戒赵从式赵从戎赵从湜赵从贲赵从照赵从溥赵从古赵从善赵从贽
┃ ┃
赵世将赵世恩
┃
赵令譮
┃
秀安僖王赵子偁
┣━━━━━━━━━━━━━━━━━━━━━━━━━━━┓
赵伯圭 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
┣━━┳━━┳━━┳━━┳━━┳━━┳━━┳━━━┓┣━━━━━━┳━━━━━┳━━━┓
赵师垂赵师夔赵师揆赵师卨赵师禹赵师皋赵师岩赵师弥赵师贡庄文太子赵愭赵恺 宋光宗赵惇赵恪
┃┏━━┫ ┏━━┫ ┏━━┫
赵希戭赵挺赵搢 赵摅赵抦赵梃宋宁宗
┃ ┏━━┫ ┏━━╋━━━━┓
赵与訔(赵与告)赵垓赵竑赵埈赵竑 景献太子赵询
┣━━━━┳━━━┳━━━┳━━━┳━━━┳━━━┳━━━┳━━━┳━━━┓ ┃
赵孟頔赵孟颁赵孟硕赵孟颂赵孟頖赵孟颢赵孟頫赵孟吁赵孟頵赵孟愿赵铨
说明宋僖祖赵朓(tiǎo)生宋顺祖赵珽。宋顺祖赵珽生宋翼祖赵敬。宋翼祖赵敬生宋宣祖赵弘殷。
宋宣祖赵弘殷生五子:长子曹王赵匡济,早卒;次子宋太祖赵匡胤;第三子宋太宗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义,后改赵光义,又改赵炅;第四子魏王赵廷美;第五子岐王赵光赞。
宋太祖赵匡胤生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第三子舒王赵德林;第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其六世孙为宋孝宗赵昚。
赵德芳生三子:赵惟叙、赵惟宪、赵惟能。
赵惟叙生二子:赵从照、赵从溥。
赵惟宪生七子:赵从郁、赵从演、赵从戒、赵从式、赵从戎、赵从湜、赵从贲。
赵从郁生一子:赵世将。
赵世将生一子:赵令譮(huà)。
赵令譮生一子:赵子偁。
赵子偁生二子:长子赵伯圭;次子赵伯琮(cóng),在赵旉死后,过继给宋高宗赵构,称次子,并改名为赵昚(shèn),后来即皇帝位,是为宋孝宗。
赵伯圭生九子:赵师夔(kuí)、赵师揆(kuí)、赵师垂、赵师禹、赵师皋、赵师岩、赵师弥、赵师贡、赵师卨(xiè)。
宋孝宗赵昚生四子:长子赵愭(qí),初名赵愉;次子赵恺(kǎi);第三子宋光宗赵惇(dǔn);第四子赵恪(kè)。
赵师垂生一子:赵希戭(yǎn)。
赵希戭生一子:赵与訔(yín),赵与訔又名赵与告。
赵与訔生十子:赵孟頔、赵孟颁、赵孟硕、赵孟颂、赵孟頖(pàn)、赵孟颢(hào)、赵孟頫(fǔ)、赵孟吁、赵孟頵(yūn)、赵孟愿。其中,赵孟頫是元朝著名书画家。
赵愭,原名赵愉,生一子:赵挺。赵挺早卒,宋宁宗遂命赵希璂(宋太祖赵匡胤的九世孙)入继为赵愭之嗣,同时赵希璂改名为赵思正,后又改为赵搢(jìn)。
赵恺生二子:长子赵摅(shū);次子赵抦(bǐng)。
赵抦生一子:赵垓(gāi)。赵垓早卒,宋宁宗遂命赵希瞿之子赵均入继为赵抦之嗣,后改名为赵贵和/赵竑(hóng),称次子,封镇王。赵竑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
宋光宗赵惇生二子:长子赵梃,次子宋宁宗赵扩。
宋宁宗赵扩生九子:长子未命名、次子赵埈(jùn)、第三子赵坦、第四子赵增、第五子赵埛、第六子赵圻(qí)、第七子赵墌(zhǐ,zhuō)、第八子赵垍(jī)、第九子赵坁(zhǐ)。这九子,都早亡。
宋宁宗的养子(景献太子)赵询(1192年―1220年,又名赵与愿/赵曮(yán)/赵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燕懿王赵德昭的九世孙,赵询死后,赵竑又入继为宋宁宗之嗣。赵竑生一子:赵铨。
赵从式生一子:赵世恩。
赵惟能生三子:赵从古、赵从善、赵从贽。
补充赵竑家族世系:赵匡胤—赵德芳—赵惟叙—赵从溥—赵世尧—赵令旼(mǐn)—赵子乙—赵伯存—赵师丑—赵希瞿—赵竑—赵铨。
(三):赵德昭世系
宋僖祖赵朓
┃
宋顺祖赵珽
┃
宋翼祖赵敬
┃
宋宣祖赵弘殷
┣━━━━━━━━━┳━━━━━┳━━━━━┳━━━━━┓
宋太祖赵匡胤曹王赵匡济宋太宗赵炅魏王赵廷美 岐王赵光赞
┣━━━━┳━━━┳━━━┓
赵德昭赵德秀赵德芳 赵德林
┣━━━━━━━┳━━━━━┳━━━━━━━━━━━┳━━━━━━━━━━━━━━━━━━━┓
赵惟吉 赵惟正 赵惟固 赵惟忠 赵惟和
┣━━━━┳━━━┳━━━┳━━━┳━━┓ ┏━┻━┳━━━━━━━━━━┳━━┓ ┣━━┓
赵守度 赵守节 赵守廉 赵守约 赵守康 赵守巽 赵从恪 赵从蔼 赵从谨 赵从信 赵从审 赵从诲
┃ ┣━━┓ ┏━┻━┓ ┃ ┃ ┏┻━━┳━━━┓ ┃ ┣━━━┓┃
赵世括 赵世永赵世延 赵世静 赵世长 赵世清 赵世规 赵世丰 赵世准 赵世雄 赵世恬 赵世福 赵世逢 赵世开
┃ ┃ ┃ ┃
赵令稼 赵令廓 赵令晙 赵令廊
┃ ┃ ┃
赵子奭 赵子岌 赵子游
┃ ┣━━━┓
赵伯旿 赵伯驹赵伯骕
┃ ┃
赵师意 赵师睾
┃
赵希瓐
┣━━━━━━━━━┓
嗣荣王赵与芮 宋理宗赵昀
┃
宋度宗赵禥
┣━━━━━━━┳━━━━━┓
宋端宗赵昰宋恭宗赵显 宋怀宗赵昺
说明宋僖祖赵朓(tiǎo)生宋顺祖赵珽。宋顺祖赵珽生宋翼祖赵敬。宋翼祖赵敬生宋宣祖赵弘殷。
宋宣祖赵弘殷生五子:长子曹王赵匡济,早卒;次子宋太祖赵匡胤;第三子宋太宗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义,后改赵光义,又改赵炅;第四子魏王赵廷美;第五子岐王赵光赞。
宋太祖赵匡胤生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又名赵与莒、赵贵诚);第三子舒王赵德林;第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其六世孙为宋孝宗赵昚。
赵德昭生五子:赵惟正、赵惟吉、赵惟固(原名赵元扆)、赵惟忠(原名赵文起)、赵惟和。
赵惟正无子,其四弟赵惟忠第八子赵从谠继其嗣。
赵惟吉生六子:赵守节、赵守约、赵守度、赵守廉、赵守康、赵守巽。
赵守节生二子:赵世永、赵世延。
赵守约生二子:赵世静、赵世长。
赵守度生一子:赵世括。
赵世括生一子:赵令稼。
赵令稼生一子:赵子奭。
赵子奭生一子:赵伯旿。
赵伯旿生一子:赵师意。
赵师意生一子:赵希瓐(lú)。
赵希瓐生二子:长子赵昀(yún),入继为赵扩之嗣;次子赵与芮(ruì)。
赵与芮生一子:赵禥(qí),赵禥过继给宋理宗赵昀,后来即位为宋度宗。
宋度宗赵禥生三子:宋端宗赵昰(shì)、宋恭宗赵显、宋怀宗赵昺(bǐng)。
赵守巽生一子:赵世清。
赵世清生一子:赵令廓。
赵惟固,无子。
赵惟忠生八子:赵从恪、赵从蔼、赵从秉、赵从颖、赵从谨、赵从质、赵从信、赵从谠(出嗣)。
赵从恪生一子:赵世规。
赵从蔼生三子:赵世丰、赵世准、赵世雄。
赵从谨生一子:赵世恬。
赵世恬生一子:赵令晙。
赵令晙生一子:赵子岌。
赵子岌生二子:赵伯驹、赵伯骕。
赵伯骕生一子:赵师睾。
赵从信生二子:赵世福、赵世逢。
赵世逢生一子:赵令廊,赵令廊也写作“赵令懬(kuàng)”。
赵令廊生一子:赵子游。
赵惟和生二子:赵从审、赵从诲。
赵从诲生一子:赵世开。
(四):赵廷美世系
宋僖祖赵朓
┃
宋顺祖赵珽
┃
宋翼祖赵敬
┃
宋宣祖赵弘殷
┣━━━━━━━┳━━━━━━┳━━━━━━┳━━━━━┓
魏王赵廷美 曹王赵匡济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岐王赵光赞
┣━━━━┳━━━━━┳━━━━┳━━┳━━━━━━━━━┳━━┳━━┳━━┳━━┓
德恭 德隆 德彝德雍德钧德钦 德润德文 德愿 德存
┣━┓ ┃ ┏┳┳┳┻┳┳┓┣┓┏╋┳┳┳┳┳┳┳┳┓┃ ┃ ┃
承庆承寿 承训承谟承矩承勖承节承拱承街承锡承亮承睦承简承震承绪承伟承雅承裔承鉴承则承裕承翊承干承遵承显承衍
┃ ┣━━┓ ┃ ┃
克继克己 克脩 克愉 克敦
┃ ┣━━┓ ┃ ┃
叔韶 叔充 叔瑁 叔牙 叔盎
说明宋僖祖赵朓(tiǎo)生宋顺祖赵珽。宋顺祖赵珽生宋翼祖赵敬。宋翼祖赵敬生宋宣祖赵弘殷。
宋宣祖赵弘殷生五子:长子曹王赵匡济,早卒;次子宋太祖赵匡胤;第三子宋太宗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义,后改赵光义,又改赵炅;第四子魏王赵廷美;第五子岐王赵光赞。
赵廷美生十子:赵德恭、赵德隆、赵德彝、赵德雍、赵德钧、赵德钦、赵德润、赵德文、赵德愿、赵德存。
赵德恭生二子:赵承庆、赵承寿。
赵承庆生一子:赵克继。
赵承寿生二子:赵克己、赵克脩,赵克脩也作“赵克修”。
赵克己生一子:赵叔韶。
赵克脩生二子:赵叔充、赵叔瑁。
赵德隆生一子:赵承训。
赵德彝生七子:赵承谟、赵承矩、赵承勖、赵承节、赵承拱、赵承街、赵承锡。
赵德雍生二子:赵承亮、赵承睦。
赵承亮生一子:赵克愉。
赵克愉生一子:赵叔牙。
赵德钧生十一子:赵承简、赵承震、赵承绪、赵承伟、赵承雅、赵承裔、赵承鉴、赵承则、赵承裕、赵承翊(yì)、赵承干(原作赵承乾)。
赵承干生一子:赵克敦。
赵克敦生一子:赵叔盎。
赵德钦生一子:赵承遵。
赵德文生一子:赵承显。
赵德存生一子:赵承衍。
家谱的类型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在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皇室的玉蝶是什么?
本文2023-10-26 06:21:4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