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说的是那两位人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请问“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说的是那两位人物?,第1张

是指唐代至德年间河南睢阳(今河南商丘)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许远、张巡这两位忠臣。后有“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名联传诵于世。

张巡:唐邓州南阳人,开元中进士,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抵抗安禄山叛军。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移守睢阳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坚守数月,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睢阳失守,不屈遭害。

许远:唐杭州盐官人,字令威,安禄山叛乱时,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德二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数月后兵粮俱尽,城陷,被执送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时被杀。

时值安史之乱,大唐北方大部沦陷,两个彼时的小人物奋袂而起,成就了一段节烈千秋的“双忠”佳话。

扩展资料:

张巡在抗击叛军中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其军事思想则更为可观可叹:

一曰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张巡虽然官职卑微,但于战争发生后,即清醒认识到坚守雍丘的重要意义。而当雍丘已不可守时,又能退守宁陵,变被动为主动,再败叛军。宁陵取胜后,又主动与许远合兵,坚守战略要地睢阳,使叛军始终不能染指江淮。

确保了唐王朝江汉漕运畅通,保护了唐朝的财赋和交通运输线,使江淮物资能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同时还为唐军组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后胜利,与张巡的战略决策密不可分。

二是变化万端的战术运用。张巡用兵,主张“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深合《孙子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之意。张巡在前后两年作战中,先后进行过城邑防御战、伏击战、夜袭战、反击战、追击战,组织了火烧叛军、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

鸣鼓扰敌、城壕设伏、削蒿为箭、火烧蹬道等一系列奇兵策略,不仅为将士们所折服,连叛军也对其智谋敬佩不已,最后只好改用长围久困战术,不敢轻易攻城。是以史称其“用兵未尝依古法”,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三是身先士卒的战场鼓动。身为主将,张巡时刻能起到表率作用,或督军守城,或出城作战,他常亲自率军出现在最危险之地,奋勇冲杀,所部将士无不用命,以至连战连捷。两年多的艰苦守城,守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即使在最后一刻,也宁死不屈,皆得益于张巡善于鼓舞本方士气,以忠义激励将士,使上下团结一心。而且,张巡不但对本方将士做思想工作,对敌人也是如此,战争中,他先后用劝降的方法就使叛军200余人来降,起到了瓦解敌军的作用。

四是各自为战的作战指导。针对叛军兵多将广、攻城时四面出击、主帅无法照顾四方的战场态势,张巡“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做到万无一失。正如张巡所讲:“古者人情敦朴,故军有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

五是攻守异势的积极防御。张巡守城,守中有攻,以攻代守,常以麻痹和欺骗手段出其不意地进行反攻、偷袭,以此达到固守目的。如雍丘之战开始时,张巡认为:“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

结果首战首胜,大大增强了军民守城信心。这种主动出击的情况,张巡在战争中多次使用,而且在出击时,又采取多路出击,使叛军无法判断唐军主攻方向。

六是取给于敌的后勤保障。由于张巡独守孤城,兵器、粮秣补给困难,所以张巡每次出战,既要歼敌,又要因敌于后援。战争中张巡偷袭粮船、草人借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都围绕此目的,亦经常“收器械牛马”、“获车马牛羊甚多”。

当南霁云率援兵回睢阳时,居然“驱贼牛数百入”。“自兴兵,器械、甲仗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这种取给于敌的策略,是张巡能够长时间坚守的重要原因。

张衡,张仲景,张巡。

根据百科发布信息显示,南阳三张分别是东汉时期的张衡、东汉末年被称为医圣张仲景、最唐朝多少年后一位便是唐朝末年张巡。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姓张的英雄人物:张良、张骞、张飞、张巡、张浚、张经、张自忠、张云逸、张辽、张昭、张衡等。张良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开国功臣之一,其主要功绩有:取宛城、抚民心、入关中、鸿门脱险、烧栈道、下邑划策、脚踢刘邦封韩信、阻封六国旧王室、建议刘邦急攻项羽。

  张骞简介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飞简介

 张飞,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

  张巡简介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载为邓州南阳)。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卫雍丘,抵抗叛军。

提到唐代名臣张巡,或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因为他在历史书中留下的印记不是很浓。但实际上,这位默默无闻的名臣却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烟火中,死守睢阳数月。在被俘虏后,膝下有刚、宁死不屈,留下了千古美名。

张巡死后,被唐肃宗李亨追赠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在唐宣宗时期,他被选入了纪念凭吊功臣的殿堂——凌烟阁。

评价历史人物,考量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很是重要。

在睢阳保卫战中,张巡以弱敌强,坚守城池数月,抵挡住叛军四百多次进攻。在作战中,他采用灵活机动,攻守有度,一张一弛的战略战术,让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一伙疲于应付,久攻不下,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从唐朝名家韩愈的话语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赞叹和褒扬。后人甚至认为,睢阳保卫战体现了张巡的男儿奇志、大丈夫的挚意和忠君者的家国情怀。

然而,因为“杀妾飨士”事件,张巡又落下了衣冠禽兽的骂名。

那么,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呢?我们来说说这个事情。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张巡出生于蒲州河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新唐书》记载,他出生在邓州南阳,今天的河南省邓州市)。年纪轻轻的张巡就精通历史、研习阵法、不拘小节、理想远大。他喜欢交往那些胸怀大志、威信很高的人物,而鄙弃屑小之辈和蝇营狗苟之徒。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张巡考中进士。一时间,朝野上下,对张巡和时任监察御史的哥哥张晓给予了很高评价。

凡是能干成大事的人,往往小事做得都很好。天宝年间,张逊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到清河县当县令。期间,张巡体恤民情、慷慨救助、注重大节、重情重义,老百姓好评如潮。结束地方履职生涯后,张巡回到长安。这时候,朝廷里面已经弥漫着杨国忠的腐气,要么投靠新主,要么远离江湖。张巡选择了二度离京。他河南省真源县(今鹿邑县)当县令。

在乱象环生的天宝年间,能做到“清者自清”实属不易。在真源县,张巡依法处理欺压百姓的官吏,教育转化不法乡绅,社会风气很快好转,老百姓很是拥戴。

755年(天宝十四年)年底,李隆基的皇帝生涯遭到了严峻挑战,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破洛阳之后,宋州、曹州纷纷失陷。756年,安禄山的军队又攻陷谯郡(今安徽省谯县一带)。谯郡太守不但出城举手投降,还命令下辖的真源县县令张巡开门出城迎接燕军(安禄山的部队)。

在国难临头的关键节点,士大夫总会奋然而前行。张巡块垒在胸,心积郁气。在哀怜与悲愤中,他带领手下在祠堂里哀哭玄宗之后,“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

历史把抵抗安禄山数万大军的任务压到了一个小小县令的肩上,大唐真的危在旦夕。

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会报答他们的。在雍丘城抗敌的艰难时刻,张巡赢得了老百姓支持,抗敌部队很快扩张到九千余人。

有才能的人往往在关键时刻闪射出智慧的火光。临时组织起来的抗敌队伍,几乎没有武器物资,张巡便“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用“草人借箭”的办法,“得箭数十万。”

三国时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曹操差点吐血。今天,张巡设巧计“草人借箭”,让燕军目惊口呆。第一次,草人借箭成功了,燕军不会第二次上当。当草人模样的真人出现时,敌军不以为然。结果,张巡“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燕军大乱,弃攻雍丘。

在燕军攻打宁陵、睢阳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巡几乎是徒手缠斗,而敌人采用了拖、困、疲的战术。终于,武器短缺,睢阳无粮,张巡走到了的绝境。

弹尽粮绝,神兵也不可能持守得了。眼看着敌军凶猛、攻势加大,困境犹如漆黑的暗夜笼罩在张巡焦急的心头。

怎么办?杀了爱妾,以飨士兵。那一刻,所有人睁大了眼睛;那一刻,泪水由所有人的眼眶喷涌而出。

肚子再饥饿,怎么能吃得下县令的爱妾呢?

将士们的哭声让睢阳城震颤。

“巡强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另一位将领许远也杀了奴仆让战士们果腹);“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睢阳保卫战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战役,四百多场战斗中,张巡杀敌十二万。睢阳城记住了张巡的功绩,也记住了张巡“杀妾飨士”。

我们说张巡扭转不了大唐的颓势,但他遏制了安史之乱的危害。他没有走进大唐的权力顶峰,但他具有士大夫的忠义担当。尽管因为“杀妾飨士”而背上衣冠禽兽的恶名,但是谁又能否定他千古名将的名声呢。若说张巡有负于他的妾侍,理应受到惩罚,城破身死时那种彻底绝望的剐心之痛,早已残酷惩加于其身心了。

说起张巡,那可是赫赫有名,尤其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以一座孤城挡住了安史叛军的南下,为大唐王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总有人说,张巡为了守城而吃了整个睢阳3万人,从道德上讲是不可取的。暂时先不讨论这些,事实上张巡只是安史之乱中唐朝方面一员普通的战将而已,他驻守的睢阳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重要的地位。后来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朝宣传的结果。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之后,大军迅速席卷河北,同时南下,主力由开封,沿着黄河一线往洛阳长安进攻。由于唐玄宗的失误,安禄山很快攻下洛阳和长安,后来在洛阳登基称帝。当时忠于唐王朝的人还是非常多的,大家都与安史叛军做殊死的搏斗。其中涌现了许多的英雄豪杰和可歌可泣的事迹,经过8年之后,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下去。

在平息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中央政府自然要表彰相关的功臣,同时也要宣传一些为唐王朝作出杰出贡献的正面典型。张巡作为这样一个典型自然就被唐朝大张旗鼓的宣传。事实上当时平息安史之乱叛军作出贡献的人很多,比张巡功劳大的多的多。据说整个安史之乱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他的功劳比郭子仪还要大,但是为何张巡能够脱颖而出呢?

首先因为张巡的地位不是很高,宣传他这样的人物,不用冒太大的政治风险。而当时由于安史之乱,很多大的节度使和地方军阀都已经坐大,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是很微妙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自然不可能宣传那些实力强大的军阀,例如朔方节度使是当时唐朝最大的实力派,但是唐王朝肯定不敢宣传他,因为他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再宣传他那还了得。例如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后来还叛变了,成了叛臣。

再一个就是因为张巡已经死了,很多情况下,死亡的人才是最好的宣传对象,活着的人一般是不适合去宣传的。因为死去的人一般会给人一种悲情英雄的感觉,中国历史上一些死去的战将,都很容易得到宣传,例如岳飞,关羽等等,假如他们还活着的话,可能他们的名气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大。我一直认为孟珙是南宋第一名将,历史功绩应该在岳飞之上,但是由于没有死,所以历史地位就不如岳飞了。

张巡虽然在安史之乱中为唐王朝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事实上叛军的主力根本就没有对付他,叛军的主力一直在洛阳长安一线,与朔方军作战。即使南下的叛军,主力主要也是走南阳襄阳一线,在这一线大唐主要的将领是鲁灵和来慎,他们的功劳远大于张巡。可以说,由于他们,安史叛军才没有杀到江南,但是这两个人后来都呈现出独立的军阀状态,先后被唐朝中央给镇压了,所以不可能宣传他们了。

而张巡本来是可以不死的,据说在关键的时候站错了队。因为唐玄宗想从儿子唐肃宗那里夺回失去的权力,派了另外一个儿子永王前去河南。张巡就唯永王马首是瞻。也许是张巡级别太低,不明白这中间的道道,结果在后来他就被别人给孤立了。因为周围的人都是支持唐肃宗的,所以在张巡遇到危难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救援他,生怕站错队。

后来,张巡死去后多年,唐朝又把这件事情翻出来,并正面肯定和表彰他,所以他就成了安史之乱时期的大英雄。

张巡在抗击叛军中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其军事思想集中体现在雍丘、宁陵、睢阳三次作战中,概括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张巡虽然官职不高,但在战争发生后,能清醒地认识到坚守雍丘的重要意义。而当雍丘已不可守时,又能做到审时度势,主动放弃雍丘,退守宁陵,变被动为主动,再败叛军。宁陵取胜后,又主动与许远合兵,坚守战略要地睢阳,虽然自知兵微将寡,但却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哪里,使叛军始终也没有染指江淮。在两年的艰苦防御中,张巡与优势叛军前后进行大小400余战,不但牵制了大量叛军,还歼其12万余人。始终阻止了安军向江淮方向的发展,确保了唐王朝江汉漕运的畅通,保护了唐朝的财赋和交通运输线,使江淮物资能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同时还为唐军组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安史之乱的最后胜利,与张巡的卓越指挥是密不可分的。 2、智谋超群,指挥卓越,尤其善于临机应敌。张巡在战争相继导演出了火烧叛军、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鸣鼓扰敌、城壕设伏、削蒿为箭、火烧蹬道等一幕幕活剧,可谓计无穷出,已经达到“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13)的境界。不仅已为将士们为其折服,连叛军也对其智谋敬佩不已,最后只好改用长围久困的战术,不敢再轻易攻城。张巡在战争所表现出的智慧,实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3、“兵将相习,人自为战”的作战指导。由于叛军兵军将广,在攻城时四面围攻,这样一来张巡无法保证面面具到,所以他“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做到万无一失。正如张巡所讲:“古者人情敦朴,故军有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所以“兵将相习,人自为战”是张巡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4、积极防御,主动出机的守城思想。张巡守城,不是用坚固自保的战术消极防御,而是守中有攻,以攻代守,以麻痹和欺骗为手段出其不意地进行反攻、偷袭,以此达到守城的目的。比如雍丘之战开始时,张巡认为:“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结果首战便取得胜利,从而大大增加了军民的守城信心。这种主动主击的情况,张巡在战争中多次使用,而且在出击时,又采取多路出击,使叛军无法判断唐军的主攻方向,分散了兵力。积极防御,主动出机,是张巡能够坚守孤城,大量歼灭叛军的主要原因。 5、战术上灵活多变,不拘泥古法。张巡用兵,主张“云合鸟散,变态百出”,这深合《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之意。张巡在两年的作战中,战术运用非常丰富,先后进行过城邑防御战、伏击战、夜袭战、反击战、追击战,什么战术合理就用什么,什么战术能消灭敌人就用什么,所以史书上称其“用兵未尝依古法”。成功在使用各种战术,是张巡能够少以胜多,长期立于不败这地的主要原因。 6、取之于敌的后勤保障思想。由于张巡所守的是孤城,兵器、粮秣的补给无法得到保证,后勤补给因此更显重要,所以张巡每次出战的目的,一半是用来歼敌,一半是取得补给。张巡通常抓住一切战机夺取补给,而当没有战机时,又能主动创造战机。如偷袭粮船、草人借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都是典型的战例,作战结果后,经常“收器械牛马”、“获车马牛羊甚多”。当南霁云率援兵回睢阳时,正值大雾,张巡听到交战的声音,知道是南霁云,于是开门接应,最后居然“驱贼牛数百入”。“自兴兵,器械、甲仗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14),这种取给于敌的策略,是张巡能够长时间坚守的重要原因。 7、身先士卒,作战英勇。身为主将,张巡时刻能起到表率作用,或督军守城,或出城作战,他常亲自率军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奋勇冲杀,因此赢得了部下的尊敬和信赖,无不用命,以至连战连捷。 8、善于作思想工作,以此来保证将士们的斗志。二年多的艰苦守城,守军竟然能够始守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即使在最后一刻,也宁死不屈,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张巡之所以能够长期守住坚城,并大量消灭敌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鼓舞本方士气,以忠义激励将士,使上下团结一心。例如,当战斗激烈时,会有将士后退下来,张巡就站在阵地上对后退者说:“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将士感其诚,皆以一当百向前冲杀,无人再退。张巡不但对本方将士做思想工作,对敌人也是如此,他用劝降的方法就使叛军先后200余人来降,起到了瓦解敌军的作用。 9、军纪严明、赏罚分明。张巡精通兵法,治军有方,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因而深得军心。为了使有功将士得到应有的奖赏,张巡甚至敢于写信责备虢王李巨,拒理力争。

雍睢保卫战——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最感人最传奇最有争议的城池攻坚战,安史之乱的关键转折战争概述:天宝十四载,唐帝国三道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十五万发动叛乱。久未经历本土战事的唐帝国军队最初节节败退,叛军占领了洛阳及长安,中原大地一时生灵涂炭。在危难之际,人微官轻的张巡、许远等人在雍丘、宁陵、睢阳与叛军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殊死搏斗,以数千兵力与敌百战,歼敌数十万,上演了一曲乱世悲歌,并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南下,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关键转折

将帅星数: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精彩星数:政治影响星数:★★综合星数:45★☆战争类型:围战——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也最为残酷的围城战,一切的围城计谋,在一群将生死与国家命运进行捆绑的血性男儿面前,无解

战争深度解析:一片死寂的睢阳城头,竟然飘出了肉香

睢阳城上仅存的士卒,每个人都冷冷地盯着城头的那锅肉

都愣着干什么?过来吃!不吃,拿什么来打退明天安贼的进攻?张巡嘶吼着。扯着脸上的伤迹,文弱的脸变得狰狞

还是没有动静,南霁云看着近似疯狂的张巡——这位开元末年的探花。南霁云将脸埋入宽厚的双手,掩盖着痛苦和绝望,却无法止住那顺着指尖流出的泪

张巡说,我带头,走到锅边,捞出一块肉大口地往嘴中送,吃得狼吞虎咽,吃得眼冒泪花

肉,小妾的肉,曾经和张巡恩爱缠绵的女人,张巡的剑刺入小妾虚弱的身体时,女人在他耳边喃喃地说生是你的人、死做你的肉,那是怎样的一种疼痛!张巡看着远方的写云,知道他的身影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原罪席上

张巡有选择吗?传说中的狼烟与马蹄,中原的百姓已经一百二十余年没有见过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闪亮的一个时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华夏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站在了世界的最高峰

而从繁花似景的盛世到遍地烽火狼烟,仅仅需要打一个盹的功夫

对来说,确是如此

二十多年的文治武功,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李隆基做到了一个杰出的君主所能做的一切

做几年好皇帝容易,做一辈子好皇帝难

也许怪李隆基活得太长

对于治理江山,李隆基有些审美疲劳,所以初期频换的相位,也一下让李林甫连续坐了十九年。此君在位,把大唐的政局搞得一地鸡毛。安禄山后来能崛起,李林甫的功劳很大

审美疲劳的李隆基很快找到新的人生寄托——爱情

一个倾国倾城的二十二岁的绝世美女与一个年近六十的老者有真正的爱情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是皇帝,痴情的皇帝

位列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不是一个权利欲望很重的女人,正史中没有任何她参予大唐帝国权力斗争的记录,她安静而舒畅地享受皇帝给予她专一的特权和宠爱

而她的亲属们会主动替她收割她与皇帝缠绵爱恋后的其他果实

杨氏的政治代言人是杨国忠。杨国忠倚仗裙带关系,权势倾天,一度身兼四十余职,在李林甫死后任宰相。与李林甫相比,杨国忠连口密腹剑的本事都没有,继续将天宝时期的朝政搞烂到底

盛世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耗资巨大的边事也频频不利:怛罗斯之战,天宝第一名将高仙芝被大食人打出了中亚;三征南诏均告失利,损兵二十余万;安禄山征讨契丹,亦以失利告终

比边事不利更严重的是边将的坐大。随着朝政的腐败,对手握重兵的边将也失去了节制,边将十几年不换防,趁机坐大

安禄山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迅速崛起

安禄山是混血儿,其父为中亚昭武九姓中的康姓胡人,其母为突厥人,后来其母改嫁一安姓突厥将军,安禄山由此姓安

三十岁前的安禄山还只是一个投机倒把的精明小商人,顺便也干点偷鸡摸狗不要本钱的活

有一次小偷安禄山胆子忒大了点,竟然去幽州偷部队养的羊,被当场抓获。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本准备将这个偷羊贼打死,安禄山却说了一句大夫不欲灭奚、契丹邪!奈何杀禄山?张守觉得这个胖子胡人口中吐出这样文雅的措词,还真有点文化和见识,不但放了他,还让他在自己手下效力

十年的时间,安禄山就从一个偷羊贼变成了大唐平卢节度使,其爬升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之后又相继担任了范阳、河东节度使,掌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兵力,成为了大唐帝国军界政界第一红人。红得连国舅杨国忠也眼红

安禄山的拍马屁功夫确实到了极致,曾经英明一时的唐玄宗被他哄得团团转,就连后来杨国忠天天在他耳边唠叨安禄山必反,李隆基也还依然固执地认为,那个安胖子是忠臣,大大的忠臣

天宝十四载,胖子安禄山收起了他的笑脸,十一月八日,安禄山率三道兵马,又征调了部分同罗、奚、契丹、室韦人马,总计十五万,号称二十万,扯起了反旗,向南杀来。而此时的李隆基,还在华清池与美女洗鸳鸯浴

此时看似无比强大的大唐帝国显示出真实的脆弱。百年未经历大规模内战,使唐政府中原地方军队在叛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陈留、荥阳等重镇轻易就被叛军占据。安禄山仅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就占据了大唐的东都洛阳

攻占了洛阳的安胖子此时显露出了他一个政治暴发户的本色,没有趁唐帝国立足未稳的机会扩大战果,继续西进,而是迫不急待地在洛阳称帝。这给了唐帝国喘气的机会,各道援兵开始聚集长安,封常清与高仙芝退守潼关。与此同时,安禄山的大后方也后院起火,平原郡太守与常山太守颜杲卿兄弟联兵抵抗叛军,一度收复了河北十七郡。、李光弼出兵井陉,灭叛军四万。而河南方面,一个小小的县令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以极少的兵力阻截着叛军南下江淮的路

那就是张巡!张巡,河南南阳人,少时家境良好,博览群书并过目不忘,倾财好施,在开元末中进士

张巡因为为人正直,不肯攀附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官运一直不顺。初为太子通事舍人,后外放,任河北清河县令。在清河,张巡干得很好,但还是升不了。在清河当了十三年县令后,在天宝十四载,平级调任真源县县令,继续干七品芝麻官

在真源,张巡压豪强,抓治安,治下民居业安,很受爱戴

安史之乱爆发,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叛军,很多没有打过仗的政府官员慌了神,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手下大将张通晤率兵进犯河南,相继攻克了宋、曹等州。张巡的顶头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看叛军势不可挡,准备举郡投降,并委任张巡为长史,迎接叛军

杨万石的指令传到真源,张巡率全城百姓到帝庙哭拜,然后宣布起兵讨叛

真源是个小县,张巡筹集到的人马很微薄,仅千人

张巡带领这一千人马到雍丘与反抗叛军的单父尉贾贲会合,入驻雍丘

雍丘是洛阳通往江淮地区的要道,叛军要南下江淮,就必须占据雍丘

原雍丘令令狐潮早已投降叛军,后被贾贲赶跑并将其妻女杀死。令狐潮后率兵攻打雍丘,贾贲战死,张巡被奉为主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张巡多次击败叛军的进攻

至德元载,令狐潮、李怀仙、杨朝宗、谢元等叛将率兵四万再来争夺雍丘。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张巡沉着冷静,在坚守雍丘的同时,常常果断地出兵袭击,展开袭扰,坚守雍丘六十多天,大小三百余战,带甲而食,裹伤再战,最终将叛军击退,歼敌两千余人

此时各路战事都朝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唐玄宗虽然错杀了当时的第一名将高仙芝,但是继任的哥舒翰继续采取了高仙芝固守潼关的明智之策,使叛军在潼关面前无法再西进一步。郭子仪与李光弼在河北接连大败史思明部,而叛军东进、南下又被张巡和鲁炅阻于雍丘和南阳

然而唐玄宗又一次出昏招,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弃潼关天险不守,强令哥舒翰出兵迎战安禄山,结果在陕西灵宝被安禄山部下大将崔乾裙所败,二十万兵马几近全军覆灭,主帅哥舒翰被俘,不久为安禄山所杀,潼关失守。唐玄宗逃往蜀中,在途中发生了兵变,李隆基从此失去了他的江山,还有爱情

长安被叛军所占领,李光弼、郭子仪等人也被迫退入井陉

势孤力单的张巡部所迎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境

令狐潮再度率军围攻雍丘

张巡用一个又一个的妙计良策解决着雍丘的危机,声东击西,草人借射,包括不太讲信用地让令狐潮退兵取柴,这样边耗边战,又坚守了雍丘近四个月的时间

安禄山的叛军见攻克雍丘无望,于是在雍丘以北设置杞州,准备对雍丘长期围困

张巡见孤城难守,敌人一旦合围,就难以逃脱,便在敌人未修好营垒之际,组织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战,歼敌近万后撤离雍丘退守宁陵

在宁陵,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联合,大败杨朝宗

在甘肃即位的唐肃宗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指挥江淮方面的作战

而安禄山也在至德二载正月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在洛阳称帝,将进攻的焦点转移到太原与睢阳

至德二载正月,安庆绪派尹子琦、杨朝宗率十三万大军进攻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救告急,张巡决定舍宁陵救睢阳,两人合兵睢阳

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来不到一万,而对手则是十三万大军

第一阶段,张巡同样采取了坚守之余主动出击袭扰的战术,相持十余天,灭敌近二万

第二阶段,随着守城兵力的减少,张巡决定擒贼擒王,射杀尹子。他让士兵用蒿草作射头,射向叛军,让叛军以为城内已无射矢。尹子琦中计,放松警戒,近城督战,南霁云一箭射中尹子琦左眼。唐军出击,几乎活捉尹子琦,叛军再一次败退

七月,尹子琦。此时的睢阳守兵不足千人,已成一座孤岛,粮食补给又跟不上,而睢阳附近的唐将许叔冀、尚衡、贺兰进明,皆拥兵不救。张巡派南霁云突围求援,尚衡拒绝发兵,贺兰进明不但不发兵,还想将南霁云留为己用,南霁云气愤之下咬断自己的一根手指后愤然离去。南霁云到广陵、真源一带收罗步骑三千余人而回,与叛军大战后,入城仅千余人

十月,尹子琦的叛军终于攻陷了睢阳。爬上城楼的叛军发现,仅剩的四百余睢阳守军全都已经饿得爬不起来了

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将被俘,无一投降,均被叛军所杀。张巡是年四十九岁

张巡等人以数千之众,在雍、睢一带坚持抗击叛军长达两年,歼敌近十万,使得唐朝财赋主要供应基地江淮地区得以保全,为唐军最后组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张巡:浴血睢阳的张巡成为了大唐所敬仰的英雄,唐政府在大中年间就将张巡、许远、南霁云的画像置于凌烟阁。而在民间,张巡则被百姓所神化。据说战死于睢阳的张巡殉国时身首分离,芮城、邓州和睢阳三地百姓皆为他招魂而葬。他被追封为通真三太子。而至今,关中地区仍然祭祀他为孝王,东南亚一带的海外华侨地区仍然有张巡的祭庙

然而张巡身上却拥有着无法抹去的历史污点——吃人,这是中国史料中记载不多的名人食人事件。张巡许远困守睢阳孤城,外无援兵,粮草耗尽,城中草皮树根皆食尽。于是睢阳城人相易子而食。到后面,张巡杀其小妾,用为军粮。许远也亲杀家奴用以士卒充饥。至城破之日,所食人达三万余

对于张巡食人事件历来就很有争议,的王夫之就是持批判意见的,认为张巡更应该自杀殉城,而不应该以食人而死守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张巡并非食人狂。史载,安禄山叛军所到之处,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原本繁华的盛世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张巡聚众而起抗击叛军,不仅是忠效朝廷,更是为了民族大义

在大罪和大义之间,张巡有选择吗?张巡做的这道题太难,里面没有正确答案

而中国的百姓是善良的,他们更愿意记住英雄式的张巡

战争猜想:雍、睢保卫战,一定要打得这么艰苦惨烈吗?安禄山一介胡将,就能将百年的大唐江山翻个底朝天吗?事实上,更多的是唐帝国本身的运转出了问题,从错杀高仙芝、封常清,到强令哥舒翰出兵,因为内部政权的纷争,唐王朝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快速平乱的机会,直至睢阳危急,附近的其他唐将依然拥兵不救。唐政府本身的内耗和效率低下,才是造成了安史之乱长达八年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当初的大唐再多几个张巡挺身而出,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危害也许会小很多。

请问“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说的是那两位人物?

是指唐代至德年间河南睢阳(今河南商丘)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许远、张巡这两位忠臣。后有“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名联传诵于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