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死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后代的?
康熙在扳倒鳌拜以后,对鳌拜的处罚,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
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其弟穆里玛、塞本得,从子讷莫,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噶褚哈、济世,侍郎泰璧图,学士吴格塞皆诛死。馀坐谴黜。其弟巴哈宿卫淳谨,卓布泰有军功,免从坐。
嗣敬谨亲王兰布降镇国公。褫遏必隆太师、一等公。”另一段史料《清史列传·鳌拜传》记载:“但念鳌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经倚任,朕不忍加诛。姑从宽革职、籍没,仍行拘禁。那摩佛亦免死,革职拘禁。”从这两段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康熙杀掉了鳌拜的两个弟弟(穆里玛、塞本得)和一个侄儿(讷莫),杀掉了鳌拜的一众党徒(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济世、泰璧图、吴格塞)。其余党徒和亲属分别受到“谴黜”及降职等处罚。
不过,康熙却并没有杀鳌拜和他的儿子那摩佛(《清史稿》有的地方记载的是“纳穆福”),只是抄了他们的家,把他们拘禁起来。按说,鳌拜是主犯,康熙最应该杀的人,就是鳌拜。但是,康熙却并没有杀掉鳌拜,反而只是把他拘禁起来了。而鳌拜的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儿,还有其他亲属,以及鳌拜的一众党徒,却遭到了严厉的处罚。在鳌拜的一众党徒中,班布尔善是被处罚的最严厉的。《清史稿》记载:“(班布尔善)谄事鳌拜。及事败,王大臣劾奏班布尔善大罪二十一,坐绞。”
康熙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处理意见呢?我们先不忙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再继续看看,康熙是怎么对待鳌拜的后代的。《清史稿》对鳌拜的儿子有记载:“鳌拜死禁所,乃释纳穆福。”也就是说,鳌拜在禁所去世后,康熙就把鳌拜的儿子纳穆福(那摩佛)给释放了。纳穆福被释放后,是怎么去世的,《清史稿》上并没有记载。
不过,《清史稿》记载了康熙对待鳌拜孙子(应该就是纳穆福的儿子)达福的情况:“五十二年,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就是说,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康熙不但赦免了鳌拜的过错,还赐给他一等男爵(“阿思哈尼哈番”就是“男爵”的意思)的封号,先是由他的侄孙苏赫继承。
苏赫死后,再由鳌拜的孙子达福继承。可见,康熙对待鳌拜的后代,还是比较不错的。到了雍正的时候,对鳌拜就更好了。《清史稿》记载:“世宗立,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谕群臣,追覆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
雍正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的爵位。当然了,这个爵位,肯定会由鳌拜的后代来承袭。不过,乾隆的时候,又把鳌拜的一等公爵给他夺了,仍然让他恢复之前的一等男爵,由其子孙承袭。乾隆夺了鳌拜的爵位,其实并不是有意要打击鳌拜的子孙,也不是鳌拜的子孙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乾隆一向喜欢否定他爹雍正的所作所为,所以才会那么做。总之,此后鳌拜的子孙,应该是享受到了鳌拜的福荫的。
我们再来说说,康熙为什么要严厉处罚鳌拜的党徒,却反而善待鳌拜及其子孙。这是因为鳌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罪错。他的所有错误,都不过是因为康熙到了应该亲政的年纪了,他还舍不得把权力交出来。所以康熙很生气。而鳌拜的那些党徒们,性质则是不一样的。他们作为朝廷大臣,本来应该亲附康熙,但是他们却只亲附鳌拜。
这一点,让康熙认为他们是不忠诚的表现。作为皇帝,最在乎的,就是大臣是不是忠诚于自己。鳌拜不把权力交出来,是因为他太想帮康熙干那些事情了,并不是不忠诚的表现。而鳌拜的党徒们却明显地表现出不忠诚。所以,康熙要给予鳌拜党徒们严厉处罚,反而善待鳌拜,同时也善待鳌拜的后代。
家谱字辈能发上来吗我姓白,满族镶黄旗,祖籍辽宁凤凰城小地名隔条裕人,家谱文革被毁,家里供奉!永受皇恩!四个字。一百多年前搬迁到吉林省辽源市,我家的字辈和这个字辈前三个一样,,,,,,春喜苏世万国,德恩庆贺崇铭,金英山海昌盛,福寿禄鼐恒庚,求老姓和知道家谱的满族同胞回答,跪谢!!!!!!
没有一个臣子从一开始就专权跋扈,鳌拜的末路都是大清一步一步扶着,让他走出来的。
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豪格与多尔衮开始争夺皇位,一时之间两黄旗和两白旗的士兵犹如水火,随时将会爆发战争。
起初,鳌拜是豪格的拥护者,在看到豪格没有胜算之后,鳌拜选择妥协一步,与其他支持豪格的人一起同意了多尔衮的提议,拥立了福临为帝。这位皇子福临就是康熙帝的父亲顺治帝。从某种意义上说,福临一脉能够继承大统,鳌拜也起到了不少作用。
此后,鳌拜开始效忠顺治帝,从顺治元年开始,鳌拜辅助阿济格击败李自成,又和人一起在四川斩杀了张献忠。在帮助清王朝镇压起义的过程中,鳌拜出了不少力气。
其实,在军事作战能力上,鳌拜很强。
比如,其他清朝将领很难击败的姜瓖,就被鳌拜轻松击败,可见,巴图鲁之名在当时并不是虚话。随后,鳌拜还升任接议政大臣和侍卫内大臣,不久更是成为了太子太傅,这可是明清时期臣子能得到的最高职位和封号了。
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鳌拜顺利成为辅政大臣。随着索尼的衰老,年纪更轻,实力更突出的鳌拜逐渐成为辅政之首,其态度也是越来越嚣张。鳌拜早年因为被多尔衮的属下接连构陷,几次面临牢狱之灾,几乎濒临死地。1650年,多尔衮罗织了一个包庇贝子锡翰的罪名给鳌拜,想要直接杀了鳌拜,好在在顺治帝的坚持下才改成了罚赎降爵。这次险些到来的血光之灾,使得鳌拜明白只有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令人宰割。
逐渐的,鳌拜开始滥用职权,公报私仇,杀人灭口,引起其他大臣不满。又镶黄旗的圈地质量不好为由,逼迫正白旗将遵化等地换给镶黄旗,为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鳌拜还以辅政的身份帮助两黄旗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相争,仅仅因为苏克萨哈曾经抗议过自己的更换圈地的想法,鳌拜就假传圣旨将已经要求去守陵的苏克萨哈下令绞死。久而久之,康熙皇帝逐渐对鳌拜不满。
苏克萨哈被杀,索尼病死,遏必隆保持中立,鳌拜的态度越来越不可一世,甚至开始侵犯康熙帝的行政大权。凡是重要的政务,鳌拜都是和自己的手下一起商议后推行。不仅如此,鳌拜还禁止言官给皇帝提建议,蔽塞言路。还强行将自己认为不错的官员安插为户部和工部的长官,这些举动使得康熙皇帝更加坚定了,放倒鳌拜的决心。
为了麻痹鳌拜,康熙帝假装还是喜欢摔跤游戏的顽童,暗地里选拔年轻又力气大的少年放在自己身边做侍卫,每天在自己面前表演扑击游戏。一天,鳌拜在进见时,康熙帝一声令下就让这些侍卫们抱住了鳌拜。鳌拜被扑倒在地无法动弹,之后就被绑了起来。随后,鳌拜被议政王大臣会议判决为族诛之刑,考虑到鳌拜曾经的功绩,康熙帝最终将鳌拜囚禁,不久之后,鳌拜就死在了囚禁之地。
鳌拜去世之后,他的子孙后代们的命运自然也被改变。他的侄子讷莫被杀,其家产随之充公。他的儿子纳穆福险些被处死,幸好考虑鳌拜以前的功绩,康熙才让纳穆福免死,不过,也把纳穆福关了起来。鳌拜死后,纳穆福出狱,成了二等公,但是不久又被革职。
雍正帝即位之后,鳌拜的孙子达福继承了一等公爵位。达福死后,其子岱吞又继承爵位。乾隆四十五年,岱吞的儿子德胜的爵位被要求停止袭爵。直到嘉庆帝在位后,德胜的儿子庆玉才被恢复了袭爵的权利。此后,鳌拜的子孙随着大清一直延续。
那么,鳌拜如此嚣张,罪大恶极,为何清朝皇帝要留他子孙血脉,甚至还世袭爵位呢?
1、鳌拜的战功确实很多
除了早年支持顺治帝时立下的功绩之外,鳌拜还在皇太极与明朝军队作战时立下了功绩。他曾经帮助阿济格攻克了皮岛,联合洪承畴辅助皇太极打赢了松锦之战,帮助皇太极奠定了夺取全国的基础。对于他的功绩,清朝皇帝并没忘记。所以,在对待鳌拜后代的问题上,皇帝还是会选择网开一面。
2、鳌拜子孙们所作所为还算规矩
讷莫作为鳌拜的侄子,和鳌拜一起,自然会下场凄惨。而纳穆福虽然作为鳌拜之子,鳌拜给他安排了官职,但是没做过过分的事情。不过,雍正帝即位后,鳌拜的孙子达福审时度势,主动成为雍正征讨准葛尔的将领,虽然后来战死了,但还是重现了家族的光辉。1780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五年,此时正值乾隆帝处理伊犁政务的关键时期,事务繁多,鳌拜五代子孙德胜在此时被剥夺袭爵的权利,应该是招惹了皇帝,这才招致祸端。
3、清朝皇家的权衡利弊
作为机智的皇帝,康熙帝不能一下子朝廷大臣失衡,这可能会催生出又一个鳌拜出来。于是在其他大臣认为鳌拜儿子纳穆福该死的时候,他还是网开一面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出于稳定人心的角度,皇帝推行善政,拉拢臣子,鳌拜的后人达福重新被提拔。
公元1669年,荒凉又简陋的禁所中,鳌拜悲惨离世。
也许,想到鳌拜昔日的专横跋扈,还有对朝廷的忠心,康熙皇帝的心情非常复杂。他当然明白,鳌拜是大清朝的猛士,却也变成了大清朝的祸害,而对于他后代的处理,不得不仔细斟酌。留下一条血脉,也许是在给功臣留后,其实,这也是清朝皇帝给其他大臣的一颗“定心丸”:只要对大清忠心耿耿,起码子孙后代是有保障的。
乾隆帝去世后,鳌拜后人庆玉在嘉庆帝的宽恕下重新恢复了爵位。此后鳌拜一脉一直以男爵身份世袭,直到清末之后才逐渐分散。据说,鳌拜有很多后代还居住在大连,变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真可谓世事无常了。
/来自网络,侵删。
只不“盛极而衰”,索额图最终的结局却是最为凄惨的,远比不上这些由他一手选拔、培养出的布库少年们。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曹寅家。与康熙关系极好。最后的结局是:亏空。被雍正抄家。隐而不发,见自己现在斗不过鳌拜,他就暂时避其锋芒,任由他胡作非为,自己在暗地养精蓄锐,静静等待反击的时机。简单说,直接用武力,康熙几乎不可能打败鳌拜,估计都要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身边的侍卫是否忠心。鳌拜虽是一介武夫,但对造反这事还是深思熟虑的。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开创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发生过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和准噶尔战争、统一台湾。康熙当皇帝时才8岁,所以只能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帮康熙辅政。但是几年以后,鳌拜逐渐成为4位大臣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其他三人不是老了就是惧怕他。鳌拜是除多尔衮,费英东之外,清朝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曾被皇太极冠以“满洲第一勇士”的荣誉称号。
这些少年并不知道将他们挑选出来是要干什么,只知道凡事必须要听索额图的指令,自此,这些少年开始了每日的训练,同时陪着和他们大小差不多的康熙帝,练习摔跤。就是摔跤的意思。就是他们在武英殿里亲手拿下了鳌拜。事成之后,康熙也没有解散这个摔跤队,而是继续招募新的成员,改名为“善扑营”。只不过是鳌拜的傀儡,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鳌拜的同意。康熙毕竟是皇帝,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康熙对鳌拜的后人还算是相当宽容的。
其实,严格地来说,如果没有鳌拜,康熙能不能当上皇帝都很难说。
鳌拜,瓜尔佳氏,镶黄旗人,他的父亲名叫卫齐,叔叔是努尔哈赤手下的重臣费英东,开国五功臣之一。
鳌拜年轻时候就随军征战沙场,立下过很多的功绩。
天聪八年,鳌拜被授予牛录章京的世职,管理三五百民众。任甲喇额真,皇太极亲军中的一个小头目。
崇德二年的时候,鳌拜随军征伐皮岛,他和另一个甲喇额真准塔两人为前锋,渡海作战,鳌拜有勇有谋,奋勇战斗,攻克了皮岛。 战斗勇敢,皇太极赐予鳌拜“巴图鲁”的称号。晋升为了梅勒章京。相当于明朝的“游击”。
鳌拜参加过松锦大战,表现十分勇猛,五战五胜,立下汗马功劳。被晋升为巴牙喇纛章京,这相当于明朝的“总兵”一职。
鳌拜屡次随军出征,颇有战功。
皇太极暴病而亡,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多尔衮相争。
为了防止多尔衮觊觎帝位的野心,鳌拜跟着索尼率兵包围了崇政殿,带剑闯宫,声称必须拥立皇太极的骨血继位,否则决不奉从,要以武力相见。
各方势力达成了妥协,皇太极不满六岁的幼子顺治登上皇位,这才有后来的康熙能够继承帝位。
所以说,康熙能够成为皇帝,那也有当年鳌拜以死相拼,拥立顺治的功劳。
顺治登位,索尼、谭泰、图赖和敖拜等六人共同盟誓,永远忠诚扶保幼帝顺治。
顺治幼年即位,孤儿寡母,大权旁落,被摄政王多尔衮独揽朝政。多尔衮开始对皇太极的遗留势力进行抑制和打压,而鳌拜由于当初坏了多尔衮的好事,更成了多尔衮的眼中钉,屡屡受到图害,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
鳌拜跟随从阿济格征战湖广,击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又进入四川,打败了张献忠的部队。
但多尔衮终于抓住机会,捉住了鳌拜的小辫子。 顺治五年时,鳌拜因罪被罚,按律当斩,交了罚金赎了性命。
顺治七年,又因罪被降爵。
做为皇太极系的人,在多尔衮执政期间,鳌拜遭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清算了多尔衮的过徬,鳌拜才又重新受到提拔重用。
顺治很年轻就染上了天花,一病不起,临终前,指定索尼、鳌拜、遏必隆和苏克萨哈四人为托孤大臣,顾命辅政。
以此为节点,在此之前的史料都记载的是鳌拜的种功劳,而在此之后,史书上主要就记载的是鳌拜的罪恶了。什么原因大家也心知肚明。
索尼老迈,遏必隆性情懦弱,唯鳌拜马首是瞻。鳌拜在一段时间内就独揽大权,专断行事,对反对他的势力和人员给予了严厉打击。
鳌拜主要干的坏事:
一、打击反对势力
二、违旨圈占土地
三、擅权结党营私
康熙八年时,鳌拜出事了,康熙人小鬼大,突然发动,把鳌拜抓了起来,迅速问了他的罪。
康熙和宗室、大臣们给鳌拜定了三十条罪状,咱们把其中真正实质性的东西强调出来:
擅权、私定政事、结党,这三项是真正为帝王所不容的。
结党是实质,其它的罪名看起来挺大,其实不算什么。
这些都比较模棱两可。可以算好事,也可以算罪过。
主要看怎么理解了。
这几条对皇权有威胁的主要是拦截奏章比较严重。
说白了,鳌拜忠于清朝,也忠于皇帝,并没有谋叛之心,但他确实是侵占了皇权。
鳌拜被抓住以后,康熙并没有处死他,而是将鳌拜和他的儿子纳穆福囚禁起来了。
鳌拜死后不久,康熙就将鳌拜的儿子纳穆福释放了,本来人家也没啥罪。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也老了,事情也过去很久了,康熙又给鳌拜追封,还让鳌拜的从孙苏赫承袭了“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爵位。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几乎就是给鳌拜彻底平反了。追封了鳌拜原有的一等公的爵位,世袭,还给鳌拜加了个“超武”的封号,这可是很牛掰的。鳌拜后人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
也就是说,鳌拜死后,他的子孙其实并未受到株连,还一直承袭着爵位。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事情又有了复,乾隆又重新评价了鳌拜的功过和历史地位,降了鳌拜的爵位,还给鳌拜的政敌的后代们给予了很多优待。在这一点上,乾隆与雍正很不不同,乾隆很崇拜他爷爷康熙,很多政治举措都接近于康熙的立场。
鳌拜家族的爵位承袭表:
在鳌拜的这些后代中,也依然忠于大清。鳌拜的孙子达福就为国尽忠了。
雍正年间,达福袭职,管佐领。累擢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雍正九年,达福随傅尔丹出征,结果战死沙场,壮烈牺牲了。
总结:康熙还算是很宽容的,收回皇权以后,他并没有杀掉鳌拜(鳌拜是死于囚禁之所),也没有诛连鳌拜的妻子儿女。
历史上真正的鳌拜并没有什么作为,说是碌碌无为也不为过。如果以忠奸论,他应该是忠臣。现在,人们一提起鳌拜,就感觉他是一个曹操式的猛人,气场强大。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原因有二:一,鳌拜垮台时官大权大;二,受清人为衬托康熙“伟大”而夸大鳌拜能力那一类书籍的影响。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鳌拜既然是个碌碌无为的庸人,为什么会身居高位呢?
两点:出身、运气。鳌拜出身好,满洲镶黄旗,叔父费英东是追随努尔哈赤起兵的元勋,二哥卓布泰也是清初功勋卓著的战将。因为这个,鳌拜的起点就别人高了许多。
鳌拜的运气更好,他在天聪初年就开始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攻察哈尔部、征朝鲜、攻皮岛、参与松锦会战……无役不与。当然,这些所有的战斗,你去查史书,都查不到鳌拜的身影。究其原因,在这些战斗中,鳌拜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兵小将,没有什么可记录的,乏善可陈。
后人能知道他参与过这些战斗,不过是他的个人传记里记载着这些简单的履历。实际上,鳌拜也是凭借着这些可贵的参与精神、这些简单的履历,一步步爬上来的。
想想看,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兵小将,参与了皇太极指挥的所有战役,毫发无伤地活了下来,不是运气超好又是什么?鳌拜生命中,运气最好的,是皇太极死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时,站队站对了位置。
鳌拜时为 “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护军统领,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认定皇太极是自己的主人,坚持“非先帝之子不立”的信条,先拥戴豪格,后拥戴福临。福临后来继位了,即顺治帝。
虽然鳌拜在多尔衮摄政的时候吃了些苦头,但在顺治当政时便收到了丰厚的回报。那些曾和鳌拜一起盟誓的黄旗大臣,他们经受不起多尔衮的残酷打击,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也转移了阵营,投靠了多尔衮。鳌拜运气好,挺过了多尔衮的非难和打击,当多尔衮死,他就被顺治视为了心腹重臣。
顺治是个短命皇帝,二十四岁就崩了。顺治临死前,吸取了多尔衮专权的不良教训,不再选宗室亲王担当自己儿子玄烨 (即康熙),的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四名异姓大臣,其中就有心腹重臣鳌拜。
另外的三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索尼位居四辅臣之首,却老弱多病,半死不活,自身难保,最终活成了个摆设。位居其次的苏克萨哈原是多尔衮手下的一条狗,在多尔衮死后,反戈一击,积极揭发多尔衮罪恶,得到了顺治的喜欢。
这样的小人,也只是顺治喜欢罢了,大家是很鄙视的。顺治死了,大家对他也没什么好眼色了,他也只好夹着尾巴做人了。位列第三的遏必隆,为人颟顸,浑浑噩噩,又属镶黄旗,凡事只听鳌拜主张。这么一来,位居四辅臣之末的鳌拜,肩上的担子就重了。
康熙八岁继位,黄毛小儿,乳臭未干,朝中大小事务,全是鳌拜一肩挑。细考各种史料,其实是找不到鳌拜的异图异迹的。康熙长大成人后,神经过敏,早早先入为主地把鳌拜当成了王莽、曹操一类觊觎帝位的权臣,就一门心思要除掉鳌拜。
他深思熟虑、精心布局,把鳌拜骗入宫中,轻而易举地把鳌拜擒获。那些吹捧康熙英明神武的书,都把康熙擒鳌拜的过程都写得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以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为例,不但把这一情节写得精彩纷呈,还虚构出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的英雄猛汉形象,似有吞吐天地之志、翻江弄海之能。
但是,稍微动动脑,就会知道,即使鳌拜真是“满洲第一勇士”,那他被擒时,已经年近古稀,体弱气衰,哪堪十几条壮汉之一击?顺带补充一句,某位曾在《百家讲坛》很火的专家,为了夸康熙的伟大,狠命夸鳌拜强大,但鳌拜强大在哪儿,他又说不上来,着急焦躁之下,就信口胡扯,说李自成是被鳌拜带兵迫死的,还说张献忠被鳌拜亲手斩杀的。这都是根本没有的事儿!
再说回康熙这边。康熙擒捉了鳌拜,如释重负,得意洋洋地宣布了鳌拜30条罪状,拟处以革职、立斩。但是,鳌拜实无篡弑之迹,康熙又不得不免其死罪,处以禁锢终生之刑。
鳌拜年事已高,就算康熙不禁锢他,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下狱后,很快就挂了。康熙晚年,越来越觉到是自己少年任性、不懂事,莫名其妙地弄死了鳌拜,心生愧疚,于康熙五十八年追赐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所以,鳌拜其实是死于康熙任性胡闹之下的一个忠臣。
顺治去世后,鳌拜等人成为了康熙的辅政大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逐渐控制了整个实权,大小事情的决策以及朝廷六部都在他的操控之下,文武百官无人敢对抗他,少年康熙有这个心却没这个能力。康熙8年,终于时机成熟,康熙用自己训练的少年侍卫一举拿下鳌拜。罗列出其几十条罪状,最后将他革职监禁,家族上下老少皆被株连。这成为了康熙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几大作为之一。
就这样,曾经显赫大清朝的鳌拜家族,像流星一样的陨落了。就在人们以为其家族灭亡于康熙朝的时候,近些年来,有人站出来声称自己就是鳌拜的后代。他就是辽宁大连金家屯的金玉慧大爷,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一辈子都生活你在农村里,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表示传到他这一代已经11世了。细心的人看到这里可能注意到了,鳌拜可是满族人,姓瓜尔佳氏的,怎么姓“金”的老大爷敢自称是其后人呢?
其实这事说来有一些波折,由于鳌拜权大势大,家族中很多都是在朝为官,其中孙子尔坠就是如此,只不过其孙子不在京城,而是在外地任职历练。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鳌拜没有绝后,当鳌拜被皇上捉拿的消息传开后,尔坠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家族的辉煌已经完了。在朝廷还没来得及缉拿他之前,他立刻决定弃官而跑,经过一番周折之下,最终安身在金家屯这个山村里,为了不被发现,就此改姓“金”。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如今村子大部分可以说都是鳌拜的后裔。
为了表明不是在编造故事,老大爷主动献出《金氏族谱》,上面清晰的记录着自先祖鳌拜,到如今家族中各成员的信息。至于族谱是否真假,这一点专家已经验证过了,确实是真的。虽说附近大家都已知道了他们是鳌拜的后人,不少人会时不时的恭维他们一番,但村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他们只想幸福的过着小日子,没想过要出名什么之类的。
唯一让他们觉得有点不舒服的可能就是,很多影视剧中把康熙除鳌拜刻画的有点过头了,其实先祖并没那么坏。虽说晚年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但前半生对皇太极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毫无怨言。对顺治皇帝也是一片赤城,是大清朝的功臣。他们认为,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其过错,也应该结合其功劳,这样才是合理的!
在必死的前提下,鳌拜得到的已经是最能保留颜面的死法了。这也算是长期传统了吧,前有舒尔哈齐、褚英、阿敏等人,后有胤禩、胤禟步入后尘,表面上都是郁郁而终自然死亡,其实这是一种相互留脸的方式,大概率都是被毒死的,溥仪和溥杰都曾经无意中看过胤禛毒杀胤禩、胤禟的密旨。
虽然也有长辈余荫的关系,但可以说鳌拜的的军功和爵位都是自己用鲜血和生命争取来的,高光时刻无非自告奋勇突击皮岛和松锦大战中的五战连胜。
至少相对来说,初时的鳌拜在军中并不受重视,一是从征皮岛,二是并没有人安排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占领全岛的关键是西北角的突击,为了让阿济格能用上自己,鳌拜甚至下了军令状。
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远的不提,就以阿济格和多铎为例,入关后基本上是跟在汉将后面拾便宜柴禾,那军功多得不要不要的,反观鳌拜,甘当突击小能手还得靠求,用命担保才有机会。
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得知皮岛落袋的皇太极欣喜异常,鳌拜的战果无异于拔出了心口的一根刺,总有朋友说皮岛不重要,毛文龙不重要,怎么会呢,虽不致命,但讨厌至极,皇太极无法做到辽东全境每一寸土地都无差驻军,镇江大捷佟养真不就死了么,那是康熙帝的太姥爷。
鳌拜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春,在八旗军中崭露头角,以巴图鲁的荣誉称号成功打造了个人IP。
流尽大明最后一滴血的松锦大战,与明军骑兵展开遭遇战,骑兵一举获胜,追击中下马战步军再次告捷,随后五战全胜全无败绩→梅勒章京→护军统领。
皇太极身亡,由于死得太过突然,没有能够定下继承人,于是出现了勤政殿之争,豪格自以为皇位非我莫属,中途离场静等三请,其实索尼早和多尔衮交过底,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私下的小算计就是镶黄、正黄不会易旗,这是无法放弃的基本盘。
鳌拜相对诸大贝勒虽然位卑言轻,但却不惜带兵张弓开弩,合围崇政殿,并拔剑威胁多尔衮,面对极权和分裂,多尔衮压制住了冲动的多铎,最终在无奈中放弃对抗选择与济尔哈朗一起摄政,“辅佐”福临。
深知自身无望于皇权的代善和济尔哈朗自然没有意见,本来就是墙头草,只要别抄家伙,别分家,怎么着都行,这是底限。
把他们的对话逐字逐句的看清以后,您会明白,如果你问他们多尔衮上位可不可以呢,那回答肯定是太可以了,如果你问他们小福临登基是否合适呢?他们肯定说太英明了。
反正两黄和多尔衮他们是谁也不得罪,类似鳌拜和多铎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脾气,他们才没兴趣冒险玩命,谁登基自己也还这样。
可以说鳌拜在福临登基这件事上,居功至伟,当然这里面更多的是两旗的私利原因,但如果只靠豪格来扛的话,铁定扛不住多尔衮哥仨。
其实即便没有私利在,索尼和鳌拜也不能坐视,他们是被两黄旗推出来的,而且接受了他人死前重托,自愿殉葬皇太极的老兄弟们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皇太极的权柄,他们担心落于外人之手,死前百般嘱托,相对于他们的忠心程度,鳌拜是拍马也赶不上的,如果这事办不好,以后就找个旮旯隐居得了,没法混了。
入关后的鳌拜受到了多尔衮不遗余力的打击,随征李自成后,护着老战友索尼倒霉也就算了,护着多尔衮的亲哥阿济格也要倒霉,罚银一百无所谓,但军功作罢不赏。
李自成被乡勇敲死以后,鳌拜又跟随豪格征讨张献忠,挥师凯旋之后,多尔衮搞清算,把早已知晓的“老账”---兵围崇政殿、立誓拥立肃亲王等事,通过安排众人弹劾的方式再次抖落出来,别说功劳了,就是职位也差点丢掉。
为什么革职之后又复职呢?一个条件,跪下解除当初所发的拥立豪格的誓言。至于索尼,骨头太硬,直接被发配了,如果多尔衮不死,一辈子都甭打算回来。
后来的鳌拜,一直被打得抬不起头来,直至多尔衮身死。
顺治亲政,鳌拜被打击的不死不活的样子都看在眼中,一时被视为重臣,二人成了君仁臣直的典范,可惜顺治短命,在其身死后,鳌拜华丽转型为君侧之恶。
四大辅臣鳌拜垫底,可是从权利上来说,他却是魁首。
索尼多年以后脑袋已经被多尔衮打磨圆滑了很多,再加上岁数大,还有“病”,所以懒得管事得罪人;
苏克萨哈就是个倒霉蛋,里外不是人。虽然都和多尔衮有仇,但其他三大辅臣都看不起这个二五仔,而作为皇帝控制正白旗代言人,在旗内他也不受待见,一是反水,而是缺乏凝聚力;
遏必隆从来都是唯唯诺诺,鳌拜说啥就是啥,不争竞。
鳌拜擅权,欺君害民,打击异己这些众所周知,直到鳌拜将苏克萨哈连根拔起,康熙帝明白了,这人不除掉自己也无异一个废人,所以智擒鳌拜,并对其嫡系势力进行了大规模“清理”。
抄家难免,鳌拜一党的关键人物至少革职为民,子孙后代虽然没有论罪,但基本都被降旗镶白(留份养命钱),“发配”到全国各地,大部分都回到了辽东地区,偶尔有几个亲戚被发现还在做官的,那时候康熙帝气也已经已经消了,都没动。
康熙帝晚年,感念鳌拜军功,追赐一等梅勒章京,也就是鳌拜发迹之初的旧职。
雍正年间,复封一等公,世袭罔替,瓜尔佳氏鳌拜一支的春天来了。
乾隆年间,禁止袭承爵位,降一等男。
鳌拜子孙······得嘞,皇帝您也别改了,我们改。
就在乾隆执政末期,瓜尔佳氏的鳌拜后裔都纷纷改了姓,并重立家谱,想通过这种手段彻底与鳌拜撇清关系,天知道下个皇帝啥脾气,万一赶上个性子爆的······安全第一。
最后族人大多把姓氏改为---关、官、葛、金。到现在,一部分分支都还找得到,鳌拜刚获罪的时候,族人们也都没受过大苦,毕竟有朝廷一份不菲的保底工资在,但享福也算不上。
别管以前如何,反正现在族群开枝散叶人丁兴旺,生活幸福。
鳌拜死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后代的?
本文2023-10-26 05:37: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