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
杨家将有后代,后代遍布五湖四海。
据我所知,山西代县马峪河附近有一个名叫鹿蹄涧的山村,村里有一千多村民自称为杨家将后代。忻州市代县在北宋为代州,是杨令公戌边的地方,即杨家将后代在代县,有点靠谱。而鹿蹄涧村民自称有传家宝,可证明是杨家将传人。他们说,杨令公在陈家谷被俘就义后,他的子孙在代州成家立业,生活了下来。
在元朝时期,杨继业的十四世孙杨友外出狩猎,射中了一头梅花鹿。梅花鹿虽中箭,却突然消失。杨友只在梅花鹿消失的地挖掘出了一块印有梅花鹿印记的怪石头。杨友把石头带回家,当成传家宝代代往下传。故事很精彩,怪石头也的确传承了下来。但用这块怪石头来证明杨家将后人的身份,似乎有些牵强。
鹿蹄涧村民不服,说鹿蹄涧的村名也是由“鹿蹄箭”讹传而来的但还是看不出杨友射鹿和杨家将有什么直接关系。
不过,吉林省吉林市有一个名叫杨永玖的人,他家有《杨氏谱书》,曾得吉林市文物管理部门的确认。
杨永玖家的《杨氏谱书》编写于“康德元年岁次甲戌夏四月”,上面附有杨家建功立业的英雄,称其祖籍为山西代县鹿蹄涧村,后迁贵州,再迁吉林。
以杨永玖家的《杨氏谱书》作为旁证,似乎可以断定鹿蹄涧村民为北宋爱国名将杨业之后。另外,南京高淳淳溪镇有两个比邻而居的村子,分别叫杨家村和新杨村。两个村里的大部分人姓杨,并且都自称是杨家将后人。
杨家村老人杨学松说,村里人人会讲杨家将的故事,但从来不听不唱《金沙滩》、《双龙会》,没办法,后人不想听先人惨死的故事。这两出戏,如果是附近有村子上演,杨家人也必会出面干涉,绝不会让他们上演。
杨学松家还保存有《芦溪杨氏宗谱》,查该宗谱可知,当地的杨姓始祖杨时荣,属杨家第78世传人,是宋靖康年间迁居溧阳崇教乡(今高淳长芦杨家村)的,但没有任何关杨家将的记载。
杨学松很坦然地解释说,主要是元清两代的统治者为少数民族,杨家将抵御外族入侵的事迹属于敏感话题,祖上为了保护杨氏家族不得不在宗谱里把这一段家族史隐去。好吧,高淳杨村应该也是杨家将后代。
湖南凤凰县阿拉营镇的古老土家村寨书家堂也有杨家将后人。这个村寨有二百多户人姓杨,其中的杨秀河家里珍藏有一本扫描版的《杨氏族谱》,上面记载:北宋皇佑四年,南方苗民龙志高谋反,杨六郎第三子杨再思奉命平南,后来在此地屯兵繁衍。
对于书家堂杨姓是否真为杨家将后裔,专家尚不敢轻下结论,但一致认书家堂古城保留着浓厚民俗文化气息的明代雕花门窗和木质建筑,向上申报,国务院后将之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管如何,代县鹿蹄涧村、高淳杨家村和新杨村、凤凰县书家堂都有自己的一套《杨氏族谱》,虽然这些族谱互相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但都脉络分明,多少有些说服力。
家住四川省梓潼杨开华老人家没有《杨氏族谱》,但他家代代相传有一套枪法,自称是杨令公首创的杨家枪,有这套枪法,足以证明自己就是货真价实的杨家将后人。
虽然《杨家将演义》里的杨令公是使刀不使枪,但没人能证明历史上的杨令公没有开创过杨家枪法,而杨大爷耍弄的“杨家三十六路枪法”又有模有样,那么,他可能也真的是杨令公后人了。
实际上,杨家将后人是有很多的。
2012后8年14 日,《中华杨氏通谱》(当代卷)在重庆举行首发式,该书共编入国内27个省市中有代表性的房族545支,其中就有杨家将后人的分布统计。
该书主编杨青和副主编杨光建称,经过上千年繁衍,单单生活在重庆的天波府杨家将后人已超过了7万人,主要分布在大足、璧山、永川、万州以及开县等地。
很多人所了解的杨家将都是从演绎当中而来,真实历史当中的杨家将并非如此。
虽然演绎的版本很多,但是杨家将确实存在。第一代名叫杨继业,曾经先后投靠过后汉、后周,归顺北宋之后成抗辽大将。可惜被潘仁美陷害,惨死在阵前。
生前留下七个儿子,最出名的是大儿子杨六郎杨延昭。之所以取名为六郎,是因为北宋把第六颗星认为是战星。为了表彰他的抗辽战绩,给他的一种尊称,实际上是大儿子。
其他六个儿子的记载不详细,杨家第三代代表人物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当时前方战事比较缓和,北宋已经与辽国签订停战协议。杨文广是因为祖父辈的庇护出名,实际上的战功并不多。
从杨文广之后,杨家基本上就算是没落了。不过由于演绎的版本太多,杨家似乎又在演绎当中逐渐扩大。比如说七郎八虎,以及杨家二十二位女将,这些人物都不存在。
不过佘太君确实存在,他是杨继业的老婆。不过演义当中的百岁高龄挂帅,现实当中并没有。不过杨家的后人却很多,只给大家介绍几个找到的。
杨家后人:
吉林市的市民杨永玖从家中翻出了来了一本《杨氏族谱》,虽然只有简单的300多页,但是根据上面记载的内容看,如:
溯查杨姓始祖原籍系贵州人,自康德年间携眷属移居永吉州……康德元年岁次甲戌夏四月”、“追远堂记”等字样。似乎是杨家后人迁移过来,而且里面还记载了很多杨家后人立功的故事。比如在清朝的时候,就有5位杨家后人被清政府封为将军,超过30多人都在军中担任过职位。
后来经过查找发现,他们这一脉来自于杨继业的28世孙,名字叫做杨荣。家中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哥哥。当时父亲已经在山西的鹿蹄涧居住,是杨荣在后来迁到了贵州。
后来又由于战乱,杨荣带着全家老小从贵州来到了吉林。再后来他的孙子和侄孙生了8个孩子,然后形成了8个分支。他的八世孙是黑龙江副都督杨凤翔,曾经是非常出名的抗沙俄大将。
后来根据吉林省文物管理部门考证,此地的杨家将后人确实是杨家将一脉。
九世同村的杨家后人
在高淳淳溪镇往西10多公里的地方,有两个紧挨着的村子——杨家村与新杨村,两个村子当中的人基本上都是杨姓,共同供奉着同一个宗祠,乃是杨家将的后人。
两个村子当中辈分最高的是102世的杨广木,如今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辈分最小的是还在上二年级的杨麟间,中间整整差了8倍,正好是九世同堂。
虽然他们自称是杨继业的直系后人,但是并没有把杨继业当成第一祖辈,而是一直尊称第七十八世的杨千一为世祖。因为他们本来也并不居住在高淳淳溪县,而是在杨千一的时候搬迁过来。
整个村子还恪守着很多的传统,比如说不听不唱《双龙会》。孩子入学之前,每个人都必须先到祠堂前面跪着,聆听家族当中的长辈讲述杨家将的故事。
湖南凤凰阿拉阳寨杨家将后裔
一处位于湖南凤凰县的偏远小山寨,居住着200多户杨姓人家,他们自称是杨家将的后人。现年36岁的杨秀河,自称是杨家将的第37代传人,甚至还拿出了了一本扫描版的《杨氏族谱》。
族谱当中记载他们这一脉的来历,是由于当年苗民叛乱。杨六郎的第3子杨再思,奉命南下平乱。由于此地地势险要,杨再思就决定留在这里。后来朝代更替不断,他们也没从这里走出过。
整个村子依山而建,除了没有西门之外,村子还有着上中下三个部分。整个村子家家户户的设计方式,似乎形成了一种迷宫的形式。可能是由于早年匪盗为患,特意打造的一种防范模式。
虽然是杨家将的后人,但是都是靠种地为生。整个村子几千口人,但是只出来了几个大学生。他们希望最好致富的途径,就是通过旅游来让村民的生活过得好起来。
因此这些年来,整个村子都在积极申请旅游文化的相关事宜,只是一直未能成功。他们这一脉到底是否是杨家后人?仍然要留有疑问。
不过他们的书家堂确实是一座古城,如今已经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他们是否是杨家将后人已经不重要了,保护好自己所在地的文化才更为关键。
熟练杨家枪法的杨开华老人
既然提到了杨家将,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杨家枪。然而过去千年时间,杨家还有后人会使吗?让我们来看一下杨继业的第37代传人杨开华老人。
当年为了躲避元朝大军,杨开华老人的祖辈带着家人来到了四川。由于四川本来就是一座天险,所以当时杨开华的祖辈就决定定居在这里,也就一直到了现在。
杨开华告诉记者,如今后辈当中会使用杨家枪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多数人都出去打工,家族里面只留下来了一些老人和妇女。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还用过这套枪法救过人。
他还告诉了记者,当时家族也留下过传统。每个到一定年龄的男子,都必须学会一点绝学,以此来缅怀祖辈的光辉岁月。可是随着太平盛世的不断变长,很多人就把吃饭的家伙都忘了。
因此杨开华心里也充满了担心,因为自己年龄都比较大了,但是孩子和孙子辈都没有人表现出对枪法的上心。他担心他们这一脉所学会的绝技,很有可能断送在他的手上。
雁门关下的鹿蹄涧村杨家后人
一直以杨家祠堂著名的鹿蹄涧村,虽然整个村子不过1000多口人,但是一半以上都是杨姓,而且都自称是杨家将后人。在村子的正中央,还有着一座建造辉煌的杨家祠堂。
这座祠堂始建于元,是当前中国存在最大的杨家祠堂。里面是供奉的太尉杨继业,祠堂也被称为杨忠武祠。祠堂前面有着一块非常大的鹿蹄石,背后还有着一段传说。
杨家将的14代孙杨友,打猎的时候曾经打中一只梅花鹿,但是被他带着箭逃跑了。于是一路追了上去,便来到了如今鹿蹄涧村。他眼看着梅花鹿钻入地底不见,等到挖开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头。
上面有着一只鹿,身上还带着一支箭,而且下面还有着一排鹿蹄印。于是他把这块石头搬走,带到了如今的杨忠武祠,整个村子也根据这块石头改名。
村子每年都会举行祭祀,而且全村人聚集在一起,高唱杨家将的戏曲,可谓是好不热闹。而在此地的鹿蹄涧村,也被很多流散在祖国各地的杨家将后人,共同认为是最大的祖地之一。
到底真的有这么多的杨家将后人吗?
通过我之前的讲述,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很多自称是杨家将后人的宗族,他们的辈分动辄都是几百世。但是要知道杨家将距离现在也只不过是1000多年,几百世人意味着什么?
虽然古代人一般都是早婚早育,但是大多数结婚也都是到了18岁左右,生了孩子就得20多了。但是总不见得每一个人头胎都是男孩子吧,再加上古代由于医疗条件问题,就算真的是男孩子,也不一定可以留得下来。
所以综合下来,预估差不多30多年可以有一代人。而且越是靠近杨家将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间隔的时间越长。比如说我家族的族谱,最远的记载是600多年,到现在还不过20世不到。
再拿孔子的后代说事情,由于孔子被尊为儒家之首。所以基本上每朝每代,都会册封孔子的后人,他们这一脉的族谱基本上从来没有断掉过。
距今2500多年的孔子,他们家族现在也只不过是80多世。那么距今不过是1000多年的杨家将,为何能够出现100多世的人。
其实可以给出一种猜测,因为现在很多的族谱都是明清时期编纂。而就在这一过程当中,明清之前有很多攀龙附凤的嫌疑,所以如果能够找到明清以前的族谱,可信性才是足够的大。
很多人所了解的杨家将都是从演绎当中而来,真实历史当中的杨家将并非如此。
虽然演绎的版本很多,但是杨家将确实存在。第一代名叫杨继业,曾经先后投靠过后汉、后周,归顺北宋之后成抗辽大将。可惜被潘仁美陷害,惨死在阵前。
生前留下七个儿子,最出名的是大儿子杨六郎杨延昭。之所以取名为六郎,是因为北宋把第六颗星认为是战星。为了表彰他的抗辽战绩,给他的一种尊称,实际上是大儿子。
其他六个儿子的记载不详细,杨家第三代代表人物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当时前方战事比较缓和,北宋已经与辽国签订停战协议。杨文广是因为祖父辈的庇护出名,实际上的战功并不多。
从杨文广之后,杨家基本上就算是没落了。不过由于演绎的版本太多,杨家似乎又在演绎当中逐渐扩大。比如说七郎八虎,以及杨家二十二位女将,这些人物都不存在。
不过佘太君确实存在,他是杨继业的老婆。不过演义当中的百岁高龄挂帅,现实当中并没有。不过杨家的后人却很多,只给大家介绍几个找到的。
杨家后人:
吉林市的市民杨永玖从家中翻出了来了一本《杨氏族谱》,虽然只有简单的300多页,但是根据上面记载的内容看,如:
溯查杨姓始祖原籍系贵州人,自康德年间携眷属移居永吉州……康德元年岁次甲戌夏四月”、“追远堂记”等字样。似乎是杨家后人迁移过来,而且里面还记载了很多杨家后人立功的故事。比如在清朝的时候,就有5位杨家后人被清政府封为将军,超过30多人都在军中担任过职位。
后来经过查找发现,他们这一脉来自于杨继业的28世孙,名字叫做杨荣。家中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哥哥。当时父亲已经在山西的鹿蹄涧居住,是杨荣在后来迁到了贵州。
后来又由于战乱,杨荣带着全家老小从贵州来到了吉林。再后来他的孙子和侄孙生了8个孩子,然后形成了8个分支。他的八世孙是黑龙江副都督杨凤翔,曾经是非常出名的抗沙俄大将。
后来根据吉林省文物管理部门考证,此地的杨家将后人确实是杨家将一脉。
九世同村的杨家后人
在高淳淳溪镇往西10多公里的地方,有两个紧挨着的村子——杨家村与新杨村,两个村子当中的人基本上都是杨姓,共同供奉着同一个宗祠,乃是杨家将的后人。
两个村子当中辈分最高的是102世的杨广木,如今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辈分最小的是还在上二年级的杨麟间,中间整整差了8倍,正好是九世同堂。
虽然他们自称是杨继业的直系后人,但是并没有把杨继业当成第一祖辈,而是一直尊称第七十八世的杨千一为世祖。因为他们本来也并不居住在高淳淳溪县,而是在杨千一的时候搬迁过来。
整个村子还恪守着很多的传统,比如说不听不唱《双龙会》。孩子入学之前,每个人都必须先到祠堂前面跪着,聆听家族当中的长辈讲述杨家将的故事。
湖南凤凰阿拉阳寨杨家将后裔
一处位于湖南凤凰县的偏远小山寨,居住着200多户杨姓人家,他们自称是杨家将的后人。现年36岁的杨秀河,自称是杨家将的第37代传人,甚至还拿出了了一本扫描版的《杨氏族谱》。
族谱当中记载他们这一脉的来历,是由于当年苗民叛乱。杨六郎的第3子杨再思,奉命南下平乱。由于此地地势险要,杨再思就决定留在这里。后来朝代更替不断,他们也没从这里走出过。
整个村子依山而建,除了没有西门之外,村子还有着上中下三个部分。整个村子家家户户的设计方式,似乎形成了一种迷宫的形式。可能是由于早年匪盗为患,特意打造的一种防范模式。
虽然是杨家将的后人,但是都是靠种地为生。整个村子几千口人,但是只出来了几个大学生。他们希望最好致富的途径,就是通过旅游来让村民的生活过得好起来。
因此这些年来,整个村子都在积极申请旅游文化的相关事宜,只是一直未能成功。他们这一脉到底是否是杨家后人?仍然要留有疑问。
不过他们的书家堂确实是一座古城,如今已经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他们是否是杨家将后人已经不重要了,保护好自己所在地的文化才更为关键。
熟练杨家枪法的杨开华老人
既然提到了杨家将,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杨家枪。然而过去千年时间,杨家还有后人会使吗?让我们来看一下杨继业的第37代传人杨开华老人。
当年为了躲避元朝大军,杨开华老人的祖辈带着家人来到了四川。由于四川本来就是一座天险,所以当时杨开华的祖辈就决定定居在这里,也就一直到了现在。
杨开华告诉记者,如今后辈当中会使用杨家枪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多数人都出去打工,家族里面只留下来了一些老人和妇女。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还用过这套枪法救过人。
他还告诉了记者,当时家族也留下过传统。每个到一定年龄的男子,都必须学会一点绝学,以此来缅怀祖辈的光辉岁月。可是随着太平盛世的不断变长,很多人就把吃饭的家伙都忘了。
因此杨开华心里也充满了担心,因为自己年龄都比较大了,但是孩子和孙子辈都没有人表现出对枪法的上心。他担心他们这一脉所学会的绝技,很有可能断送在他的手上。
雁门关下的鹿蹄涧村杨家后人
一直以杨家祠堂著名的鹿蹄涧村,虽然整个村子不过1000多口人,但是一半以上都是杨姓,而且都自称是杨家将后人。在村子的正中央,还有着一座建造辉煌的杨家祠堂。
这座祠堂始建于元,是当前中国存在最大的杨家祠堂。里面是供奉的太尉杨继业,祠堂也被称为杨忠武祠。祠堂前面有着一块非常大的鹿蹄石,背后还有着一段传说。
杨家将的14代孙杨友,打猎的时候曾经打中一只梅花鹿,但是被他带着箭逃跑了。于是一路追了上去,便来到了如今鹿蹄涧村。他眼看着梅花鹿钻入地底不见,等到挖开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头。
上面有着一只鹿,身上还带着一支箭,而且下面还有着一排鹿蹄印。于是他把这块石头搬走,带到了如今的杨忠武祠,整个村子也根据这块石头改名。
村子每年都会举行祭祀,而且全村人聚集在一起,高唱杨家将的戏曲,可谓是好不热闹。而在此地的鹿蹄涧村,也被很多流散在祖国各地的杨家将后人,共同认为是最大的祖地之一。
到底真的有这么多的杨家将后人吗?
通过我之前的讲述,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很多自称是杨家将后人的宗族,他们的辈分动辄都是几百世。但是要知道杨家将距离现在也只不过是1000多年,几百世人意味着什么?
虽然古代人一般都是早婚早育,但是大多数结婚也都是到了18岁左右,生了孩子就得20多了。但是总不见得每一个人头胎都是男孩子吧,再加上古代由于医疗条件问题,就算真的是男孩子,也不一定可以留得下来。
所以综合下来,预估差不多30多年可以有一代人。而且越是靠近杨家将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间隔的时间越长。比如说我家族的族谱,最远的记载是600多年,到现在还不过20世不到。
再拿孔子的后代说事情,由于孔子被尊为儒家之首。所以基本上每朝每代,都会册封孔子的后人,他们这一脉的族谱基本上从来没有断掉过。
距今2500多年的孔子,他们家族现在也只不过是80多世。那么距今不过是1000多年的杨家将,为何能够出现100多世的人。
其实可以给出一种猜测,因为现在很多的族谱都是明清时期编纂。而就在这一过程当中,明清之前有很多攀龙附凤的嫌疑,所以如果能够找到明清以前的族谱,可信性才是足够的大。
门关下滹沱河畔的代州地区,由于历史上危岩险峻的独特地理条件,历来是中原中华民族先祖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汇之地,成为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而威震华夏、名扬中外的北宋名将杨延德(杨五郎)随父杨业在此金戈铁马,浴血沙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美名。
(杨五郎)杨延浦(后更名杨延德),雍熙三年,(公元983年)随父杨业出征雁门关,由于,宋军战事不利,随父退守代州。杨业潘美王冼等议事后,杨业在帐中闷闷不乐只是叹息,于是招杨延玉杨延昭杨延浦等杨家弟 子到帐中议事。杨业曰:“我等本是北汉降将,应谢我主不杀之恩,潘主帅不依我计行事,看来明日必有一场恶战,儿等当全力杀敌。一谢皇恩。”于是他发布军令;延昭延训为左路,延玉延浦为右路,杨业与七郎攻中路。于次日出代州抗击契丹军。
杨家子弟率军出代州在城外与辽军相遇,杨家将分左中右三路杀进,奋力抗敌。从已时战到巳时,突然辽军剧增,将杨家将三路人马分而围之,使其左右前后不得相顾,这时杨业发现敌情有变,于是发令左右两路向外突围,同时派七郎冲出重围,前去陈家谷找主帅潘美,搬救兵求援。杨业且战且退,战至午时,当退至陈家谷时,余部只剩下百十人,仍不见援兵,于是,杨业一死相抗最终全军复没,杨业被虏绝食三日而亡。
延昭延训从左路杀出重围,所剩无几。延玉延浦突右路杀出重围,见父帅未突出重围,于是,复又杀入敌阵,到陈家谷口,延玉不幸中箭身亡,四郎被绊马索绊倒被俘,五郎延浦身受重伤逃至树林侥幸逃脱。辽兵退去后五郎与延昭延训相见,弟兄三人痛哭一场,遂将延玉的遗体掩埋。回营途 中他们看到杨七郎被绑在花椒树下乱箭穿心而死。五郎延浦心灰意冷仰天长叹:我杨家将虽是北汉“降将”也不该遇此不公。说罢策马而走,直奔五台山而去。
延昭回到天波俯,在家中“诈死”假设灵堂,自己住在幕中由家人每天送饭,后被天官寇准发现请回家中。后人为杨家鸣不平,就将这一故事编成寇准背靴的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
杨五郎并非到五台山真的当和尚,而是在五台山养好伤后就回家,与畲太君商议,将杨家后代全部带上五台山以辟奸臣的残害,当时上山的有
十六位之多。因六郎在家中“诈死”,文广等六郎之后要“守灵”不得走。被
寇准发现后也不能走。这也就是山西代县杨家家谱中只有杨六郎(杨延昭)有后代的原因。其实这个家谱不是真实的家谱,是经过修改过的家谱流传至今。因为,朝中的奸臣在不断的加害杨家人,尤其是杨业一死余太君害怕那些奸臣会变本加利的惨害杨家后代。所以,畲太君决定修改家谱,让五郎将杨家第子带上五台山。
杨五郎带领杨家子第上五台山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延德。然后,将杨家棍杨家刀杨家三十六路梨花枪(畲家)等杨家传统武术传于杨家子弟。在此基础上杨五郎还发展了其他的僧人也加入,也为五台山培养了一批护院武僧。虽然史书对杨五郎的事迹介绍很少,但是,杨五郎对杨家的贡献是最大的。杨五郎是一位最神秘的人物,也是最具有争义的人物,有人说:他怕死当和尚。这是没有根据的,在幽州为救宋太宗他冒着了军雨点般的疾箭,拼死把宋太宗救了出来,并一气背了二十里。他难到说怕死吗?宋真宗生性爱游玩打猎,到雁门关外打猎时被萧太后包围,差点掉性命,是杨五郎带几百僧兵拼死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返回汴梁。宋真宗为此感激不尽,几次犒赏都被五郎以出家人的身份回绝,宋真宗为答谢救命之恩颇费了一番心事。无奈,在杨五郎归天后,朔了一尊镏金铜像以
正是因为杨五郎在史书的记载很少,才使的五郎的传说越传越神,家谱里也说五郎“削发为僧成仙”。杨五郎的确在出家后很少活动,因为,他肩负着保护杨家后代的重任。在山东的云梯关守将杨茂就是杨五郎的后代。当地的地方志就有记载。
杨家将有后代,后代遍布五湖四海。
据我所知,山西代县马峪河附近有一个名叫鹿蹄涧的山村,村里有一千多村民自称为杨家将后代。
忻州市代县在北宋为代州,是杨令公戌边的地方,即杨家将后代在代县,有点靠谱。
而鹿蹄涧村民自称有传家宝,可证明是杨家将传人。
他们说,杨令公在陈家谷被俘就义后,他的子孙在代州成家立业,生活了下来。
在元朝时期,杨继业的十四世孙杨友外出狩猎,射中了一头梅花鹿。梅花鹿虽中箭,却突然消失。杨友只在梅花鹿消失的地挖掘出了一块印有梅花鹿印记的怪石头。杨友把石头带回家,当成传家宝代代往下传。
故事很精彩,怪石头也的确传承了下来。
但用这块怪石头来证明杨家将后人的身份,似乎有些牵强。
鹿蹄涧村民不服,说鹿蹄涧的村名也是由“鹿蹄箭”讹传而来的。
但还是看不出杨友射鹿和杨家将有什么直接关系。
不过,吉林省吉林市有一个名叫杨永玖的人,他家有《杨氏谱书》,曾得吉林市文物管理部门的确认。
杨永玖家的《杨氏谱书》编写于“康德元年岁次甲戌夏四月”,上面附有杨家建功立业的英雄,称其祖籍为山西代县鹿蹄涧村,后迁贵州,再迁吉林。
以杨永玖家的《杨氏谱书》作为旁证,似乎可以断定鹿蹄涧村民为北宋爱国名将杨业之后。
另外,南京高淳淳溪镇有两个比邻而居的村子,分别叫杨家村和新杨村。两个村里的大部分人姓杨,并且都自称是杨家将后人。
杨家村老人杨学松说,村里人人会讲杨家将的故事,但从来不听不唱《金沙滩》、《双龙会》,没办法,后人不想听先人惨死的故事。这两出戏,如果是附近有村子上演,杨家人也必会出面干涉,绝不会让他们上演。
杨学松家还保存有《芦溪杨氏宗谱》,查该宗谱可知,当地的杨姓始祖杨时荣,属杨家第78世传人,是宋靖康年间迁居溧阳崇教乡(今高淳长芦杨家村)的,但没有任何关杨家将的记载。
杨学松很坦然地解释说,主要是元清两代的统治者为少数民族,杨家将抵御外族入侵的事迹属于敏感话题,祖上为了保护杨氏家族不得不在宗谱里把这一段家族史隐去。
好吧,高淳杨村应该也是杨家将后代。
湖南凤凰县阿拉营镇的古老土家村寨书家堂也有杨家将后人。
这个村寨有二百多户人姓杨,其中的杨秀河家里珍藏有一本扫描版的《杨氏族谱》,上面记载:北宋皇佑四年,南方苗民龙志高谋反,杨六郎第三子杨再思奉命平南,后来在此地屯兵繁衍。
对于书家堂杨姓是否真为杨家将后裔,专家尚不敢轻下结论,但一致认书家堂古城保留着浓厚民俗文化气息的明代雕花门窗和木质建筑,向上申报,国务院后将之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管如何,代县鹿蹄涧村、高淳杨家村和新杨村、凤凰县书家堂都有自己的一套《杨氏族谱》,虽然这些族谱互相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但都脉络分明,多少有些说服力。
家住四川省梓潼杨开华老人家没有《杨氏族谱》,但他家代代相传有一套枪法,自称是杨令公首创的杨家枪,有这套枪法,足以证明自己就是货真价实的杨家将后人。
虽然《杨家将演义》里的杨令公是使刀不使枪,但没人能证明历史上的杨令公没有开创过杨家枪法,而杨大爷耍弄的“杨家三十六路枪法”又有模有样,那么,他可能也真的是杨令公后人了。
实际上,杨家将后人是有很多的。
2012后8年14 日,《中华杨氏通谱》(当代卷)在重庆举行首发式,该书共编入国内27个省市中有代表性的房族545支,其中就有杨家将后人的分布统计。
该书主编杨青和副主编杨光建称,经过上千年繁衍,单单生活在重庆的天波府杨家将后人已超过了7万人,主要分布在大足、璧山、永川、万州以及开县等地。
那么,前面提到代县、吉林、南京、湖南、成都等地出现有杨家将后人,又有什么奇怪的?
历史很有趣。
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
本文2023-10-26 04:02: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