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建筑:曹氏祠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洛阳古建筑:曹氏祠堂,第1张

曹氏祠堂(俗称曹家祠堂),位于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西马社区中央,现西马社区办公区内,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洛阳明清建筑》一书内有详细记载。

关于建筑年代,《洛阳明清建筑》未能查证。

2021年3月14日,西马社区曹氏宗亲搭建脚手架,将曹氏祠堂的大梁上积年浮土清理干净,可以看到梁上有毛笔字迹。

2021年4月10日,在专业灯光配合下,经过摄像机拍照,进一步确认曹氏祠堂上梁时间为“ 中华民国六年十一建修十九黄道日巳时上梁大吉大利,泥水作曹根福三 ”。

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中华民国六年就是1917年。如此算来,曹氏祠堂建成距今已经104年,属于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建筑。

曹氏祠堂现为三间宽青砖瓦房,东西布局,坐南朝北,祠堂门口立有两根石柱分列两侧,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 左昭右穆千载长幼有序,春祀秋尝万世俎豆维新 ”。

曹氏祠堂内,有一通石碑,是后来新立的,上书“思源堂”三个大字,下面刻有曹姓家谱。右侧有文字显示:“据历史记载,曹姓系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吾族宗祠原大殿祖碑刻记,自马村一世祖讳统繁衍21世(高字辈)”。

按照一代人20年推算,曹姓家族在西马村生活至少400多年了。

据统计,截止2020年12月31日,西马社区总人口2713人,总户数634户。其中曹氏600人左右,96户,曹氏占总人口22%,占总户数152%,新增男44人,女40人。

曹姓人家在西马村生活,多以农耕为主,耕读传家。其中曹士靖曹士海等是当地有名的竹匠。

曹姓人家也有不少人参军、上学,外出工作,在北京、广东、青海、洛阳市区等安居。

其中,曹铁争,男,1971年7月中学高级职称,中共党员,职务教研员。现为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循化县书协副主席。

曹社松,1965年1月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河南省委党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中共党员,文博副研究员,历任龙门石窟管理局管理科副科长、白园书记、主任,现任龙门园区巡察办主任。 主要合作出版了《偃师碑志选粹》、《洛阳明清碑志》(偃师卷)、《香山居士白居易事佛故事》等书籍,发表论文《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龛雕凿年代考察》等10余篇。

无论身居何处,西马村曹姓人都热爱祖国,心系家乡,曹氏祠堂已经成为他们的寻根圣地。

戊子岁末,承安省身。春秋一载,所为孤零。近得<<巨罡曹氏族谱>>,追思先祖,筚路蓝缕,成今繁盛。山河重立,子孙维念,易难常理。

——题记

阳历2008年将尽的时候,整理了一年所做的诗。这是第一次整理,确实有原因。

喜欢诗是从初中开始的,写诗也是从那时开始,而真正开始按着古人的规则写格律诗却是从07年开始。以前总认为“平仄”是很难的东西,如果写诗要按着这样的规则写,不是像明清的八股文一样被束缚了吗?这似乎倒是外行的看法,因为我真正开始按着格律写的时候,没有觉得有一点束缚,倒是越发觉得自己所学谫陋,不能很好地运用词汇。我先从简单开始写,所以先开始写绝句。这三年来写的也几乎都是绝句。本来是一个爱好,没有想着会把这些诗注释成散文。今天,坐到这里写文章的时候,发现这些诗记录了三年来我的生活内容。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实我的诗也可以称为“诗史”,他是有关江山社稷的大历史,而我不过是记录个人情感流动的小历史。

整理下来,总共梳理出七十二首,而用来注释的大约一半,因为有的内容有些重复,我的文思又有限,实在不能再写出一些新的感想。

回忆自己二十多年的经历,只有这一年进行了这样一段文字的总结。(题记中的话。)诗固然写的不是很多,更重要的是现实中有事情在打击着我,那就是家父从三叔手里拿来一本家谱――《巨罡曹氏族谱》。巨罡是我的老家,在新乡市封丘县。其实,村子的名字不是这样写的,两个字前边各有一个“土”字旁。罡字加土在字典里尚可以查到,巨字加土就不好找了。本来名字前边是没有土的,这一个土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传清朝康熙年间,山东有一曹姓人士在朝为官,曾来巨罡村联过族谊,说是山西洪桐系一个支脉,与我祖上同出一支。后来该人在朝获罪,皇上下诏:诛灭九族,株连到巨罡曹氏家族。当时我村族人辩解说:我们村与巨罡是两个不同村庄。我们的巨罡,两个字前面都有土字旁,而诏书上没有土字旁。官府所派人员认为说的在理,又无据可查,便撤兵回朝,因而我们避免了一场大的劫难。自此,“巨罡”就成了现在的村名。

古代的生活殊为不易,株连九族的确是一个让人恐怖的事。我向来喜欢看历史书,拿到家谱后,更是爱不释手。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功利地浏览了一遍。实在抱着有些希望,原本还想拿着家谱去向同事炫耀一下。可翻看之后才发现正如家谱上写的“我族由洪桐移居封邑以来,力田者多,显仕者少。”不要说显仕了,自明朝洪武年间起五百多年连一个进士都没有出现,最高的官也就是正八品。这不禁让我有些泄气,可是和刚才的故事联系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也许正因为是老实的庄户人家,才没有那么多的风雨,不像那个曹氏官员,虽然可以得到达官显贵的荣华富贵,却同样可以得到“族灭”的惩罚。生存的方式有很多,韬光养晦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是八品官,可是就在家门口,县官不如现管,倒是可以为家乡谋些好处。祖宗之聪慧,后人不敢妄揣。

父亲总是向我说起他的爷爷如何如何有文采,如何如何书法好。我翻了一下族谱,曾祖果然是家谱名人中的一位。只是翻遍了族谱,也没有找到父亲说的曾祖有秀才举人之类的功名。我的心里顿时更加平静。

小时候在老家生活过两年,还是有些感情。不像我的弟弟,到现在也只去过老家几次,加起来还不到半个月,于那个地方自然是陌生的。我虽而在那里上了两年学,也认识一些同学,可终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缘故,同学之间到现在没有一个联系的,因而思绪也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像祖父和父亲,在那里还认识一大堆的人,可以和乡邻聊上一些时候。原本想着和老家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实在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一本族谱。看过之后,的确使我很受震动。不是在古代,而是在当今。

老家人在古代的确没有显赫的功绩,也没有我可以引以自豪的官员。但这却正是祖宗的高明处,毕竟古代“伴君如伴虎”,官场之无情倾轧,帝王之喜怒无常,家族虽然可能荣耀,自然也会忽降灾难。像我的本家曹雪芹,虽然祖上那样的煊赫,被称为“百年望族”,甚至巡抚的奏折也要附在曹寅的奏折里才能引起康熙的重视,可最后却还是“呼啦啦似大厦倾”,往日富贵都似烟霞散去,连子嗣也没有留下来。这样想去,我的祖先倒有些大智如愚了。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家族开始兴盛起来,不仅人口增多,各行各业的人才也不断涌现,省辖市的市长有之(如果是清代的话,这已经是五品了,帽子上顶的应该是水晶帽珠,比祖上的正八品高出许多),法院的副院长有之,妙手回春的名医有之,建筑公司的董事长有之,电业局副局长有之,援助西藏扎朗县并任副县长者有之,农业局副局长有之,(省辖市)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有之。可见祖宗用心之良苦。这几十年出现的杰出人才比几百年间出现的都要多。但这毕竟是我的祖辈和父辈中的人,对我的激励还不够,最让我感慨的是,和我同龄的人中,新乡的文科状元而被北京大学录取者有之,郑州大学的研究生有之,到俄罗斯留学者有之,上海经济学院的学生有之,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专科师范生似乎也不能光宗耀祖。但是,我却不甘于忍受现在的'局面,不要说像秦叔宝一样绘图凌烟阁了,我连可以上家乡的族谱的事迹也还没有,的确太打击我了。

想起“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说的一段话“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他的母亲。”以前自己的确有些盲目得狂妄,明明什么能力也没有,却想立不世功勋,志向高远本没有错,错就错在空有志愿而没有坚持不懈的行动。还不到半途而废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困难而放弃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的确有很多条,但都是浅尝辄止,这也注定失败会光顾没有恒心的人。况且参加工作以后,又在单位住,与外界的联系也仅限于吃饭。倒真进了夜郎国,像井底之蛙一样,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只是仍旧念叨着曾经的鸿鹄志向。等到族谱传到手上的时候,猛然发现,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却也有如此大的进步,我虽然居住在省辖市的鹤壁,却可以堕落到整日碌碌无为。我的确觉得自己已经是城里人了,而不是像牛顿一样觉得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没有经历挫折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就是巨人,事情的成功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复杂和难以达到。只有他们真正碰壁了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确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也才体会到秦琼卖马究竟有多悲惨,也体会到趋炎附势的威力,也感受到社会的包罗万象。

比起祖先,我真得要好好学学了。在等级制度那么森严的社会,老家的始祖曹瑚以编筐得以生存,虽然和刘备卖草鞋的处境差不多,但却没有“皇叔“那样的金字招牌,其实什么招牌也没有。因为庄户人家,所以读书人不多,以至祖上连一个进士也没有。我其实喜欢说自己出身书香世家,在中国,这样的出身似乎显得很有身份。虽然不见得继承者一定也有书香的气质,起码可以拿祖宗来炫耀一下。原本听家父讲曾祖是个举人,而且在当地很有名,曾经和黄河南边的一个人并称过什么,如果这是真的话,县志里应该有记载,因为并称在古代比出身书香门第还吃香,虽然并不见得并称的人各各都是精英,却可以流传美名。比如说“建安七子”,我除了可以很明确地叫出孔融的名字外,其他的还需要认真思考,因为我一不小心就把他们和“竹林七贤”混到一起了。尽管这样,并称的美名还是流传了下来,而且一提并称,就觉得这些人一定很牛,给人不同凡响的感觉。我似乎是受了不良影响的毒害,为了一个虚名而或喜或怒。祖上有名固然可以夸耀,子孙无能才是丢人现眼。真正有本事者不需借祖宗之光,徒有其名者只能为先人抹黑。其实,都在自己的拼搏了。现在的时代毕竟不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时期,真正有才学者终有用武之地,不会像汉朝的贾谊一样不得志,也不会像杜甫一样没有钱接济家里而使小儿子饿死。

之所以这样说,固然是因为我在家谱里发现曾祖虽然熟读儒家经典,而且书法的确有些造诣,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功名和并称,家谱里找不到,县志里更不会有了。但我却是从亲身经历中得出要有自己的本事。因为当学生问我问题而我答不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自觉的知识比自己以前想像的还要贫乏。我固然知道乾隆的生辰年月,却不能将他一生的事迹清晰地讲出来。我只是知道一个个点,却没有成为系统。即便我说自己就是曹雪芹的后代,而现实中的成绩却一谈糊涂的话,世人也会以为我欺世盗名,这才是让人找地缝而不得的时候。

所以,我记住了郑板桥的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祖,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我的祖先没有留给我荣耀,却留给了我智慧,而这智慧却又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荣耀只是鱼,智慧才是渔。这一本朴实无华的族谱,或将启发更多的族人,激励更多的族人,以淡泊平静续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说他色黑,大概我们想,裕瑞的那个长亲看到曹雪芹的时候,曹雪芹已经又贫又困,无衣无食,受风霜饥饿大概就黑了。善谈,能讲故事,讲起来是娓娓然终日。 增订本自序

自序

凡例

第一章 概论

——关于《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的真伪问题

一、抄本用纸的情况

二、封面题签的情况

三、关于“五庆堂”

四、关于世系断缺的情况

五、产于避讳问题

六、关于此谱收藏的情况

第二章 世系表

一、对世系表的说明

二、世系表

第三章 人物考——苗氏宗谱之上两世

一、曹良臣

二、曹泰

三、曹义

四、曹俊

第四章 人物考二——三房诸人

一、第九世

二、第十世

三、第十一世

四、第十二世

五、第十三世

六、第十四世

第五章 人物考三——四房诸人

一、第九世

二、第十世

三、第十一世

四 第十二世

五、第十三世

六、第十四世

第六章 人物考四——五房诸人

一、第三世

二、第十世

三、第十一世

四、第十二世

五、第十三世

第七章 人物考五——关于曹邦

第八章《曹氏宗谱》“另谱”世系表

一、“另谱”世系表

二、“另谱”世系表所附文字

三、关于《曹氏宗谱》“另谱”世系表的几点看法

第九章 关于《浭阳曹氏族谱》

一、《浭阳曹氏族谱》源流表

二、《阳曹氏族谱》历次修谱叙文概述

三、《浭阳曹氏族谱》叙文选读

四、《迁徙志》及其他

五、丰润曹氏宗谱世系表

第十章 关于《丰润县志》

一、明隆庆《丰润县志》

二、清康熙三十一年罗景泐、曹鼎望等修《丰润县志》

三、康熙曹鼎望等修《丰润县志》所说明的问题

第十一章 关于曹雪芹

一、曹雪芹与《辽东曹氏宗谱》的关系

二、关于曹雪芹其人

三、驳《红楼梦》是曹頫所作说

四、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不容否认

第十二章 关于李煦

一、李煦的家世

二、李煦与曹寅的关系

三、李煦抄家透视

四、李煦抄家的史料

第十三章 家世六论

一、曹雪芹家世史料的新发现

二、《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题名考

三、再论曹雪芹的家世、祖籍和《红楼梦》的著作权

四、《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考略

五、《五庆堂曹氏宗谱》的重见和曹氏祖墓的发现

六、曹雪芹墓石目见记

第十四章 附论:画像辨伪

一、文物专家谈陆厚信绘雪芹像刘东瑞、马志卿整理

二、关于陆厚信绘“雪芹先生”画像的调查报告河南省博物馆“曹雪芹画像调查组”

三、揭开“曹雪芹画像”之谜的经过

四、揭开“曹雪芹画像”之谜

附录 校本《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

后记

又记

后序

增订本后记 在这个调检报告中,已记述了郝心佛对原来那部册页的说明,已完全可以说明画像购进省馆时确实只是一个单页。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问题,我们这次特将收购画像的原始存根以及郭沫若同志写给河南省博物馆的信件一并发表,以资佐证。

有同志说,1963年有人在河南省博物馆看到的是一部册页,同年域寄到北京时,有人看到的也是一部册页,怎么后来变成了孤零零的单页了呢?对这一点我们只能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和推测来作回答。

这幅画像购进时是由一位保管人员经手人存的(该同志已调到其他单位工作,经询问,已回忆不起来存放的具体情况),估计他是把它夹在某一部人物像的页册之中了。1963年来人看画时,保管人员未讲明此页画像原来不在该部册页之中,致使对方产生误会。这一误传传出后,别的同志由于不了解情况,也误以为原来就是一部册页了。至于在北京看到这幅画像的同志,并非都认为是一部册页,也有说是一幅册页的,如陈毓罴同志和刘世德同志看到的就是“一幅册页”④。

为了探讨这幅画像的像主究竟是谁?必须弄明白原来是不是一部册页。因此,同志们反复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是有道理的,这种认真的精神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也在寻找井氏和郝心佛所说的那部册页的其余部分吗?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寄到北京去的是一部多开的册页,而且有些同志都见过,那么为什么这些年来在对此画像的讨论中,没有任何人把这部册页中其他各页的内容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呢?由此是否也可以证明寄到北京去的那部册页是不存在的呢?另外,新发现的张鹏诗页,过去无人知晓,现在出现了,这一事实也证明在郝心佛出售画像之前,那部册页已被拆散。寄给省馆的只能是一幅单页了。 (2)关于此像收购的价格问题。 近来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文章,同时还收到一些来信,对这幅画像购进河南省博物馆时,只付给五元、十元的代价,表示不可理解,进而怀疑题记是否后人编造。因为编造题记,伪托是曹雪芹画像的目的是为了牟取高价,如果只售得五元、十元钱,何必如此作伪呢?对于这一问题有必要作一说明。 本书三版,承老友张书才兄和任晓辉学弟代为校核,至为感谢。

我的助手高海英又为我找到原始资料,一一查核,又纠正了不少错误。古人说校书如扫落叶,此话一点也不假。

此书卷帙浩繁,引用文献极多,估计还会有错误,吾当见错必改,以谢滨者!

原“家世六论”,现扩增为“家世十二论”。因近年又增写了有关家世的论文,故一并收入。

新得雍正五年范时绎的贡墨一锭,范时绎是江南总督,奉命于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查封曹頫家产,这锭墨,也可算是有关曹家败落的一件实物,弥足珍贵,况雍正朝存墨不多,尤为难得。

去年秋末,我又重访了涞水张坊镇沈家庵村的五庆堂曹氏墓地,墓地依然如故。我又重拍了照片。特别是意外地得知怡亲王墓也离此不远。汽车行程不过半小时多一点,我们决定去寻访,终于找到了怡亲王墓。蓦的大致规模还在,墓的石牌楼还巍然屹立,巨大的神道碑和雕刻精致的华表也完整无损,墓前的金水桥也在;但墓已被发掘,只剩下一个深坑,其他片瓦无存。据说是抗战时期被盗的。因为怡亲王与曹家的关系非比一般,何况他还留下来一部最早的《石头记》抄本(己卯本),所以我将拍摄的照片:牌楼、神道碑、华表也载入本书,以资读者想像。这些新增的,是海风为我制作的,并此道谢。

谢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领导和责编的支持,使此书得以三版。

洛阳古建筑:曹氏祠堂

曹氏祠堂(俗称曹家祠堂),位于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西马社区中央,现西马社区办公区内,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洛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