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东汉西汉不是没有血缘关系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东汉西汉不是没有血缘关系么?,第1张

首先东汉和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演义小说的讲法,正史上没有记载刘备的辈分,是小说编的。尴尬的是,小说还给编出了个乌龙。按照《三国演义》给刘备编出来的历代祖先来算,刘备比汉献帝还要小五辈,根本不是皇叔。

先说说东汉西汉的血缘关系。东汉创始人汉光武帝刘秀,是“根正苗红”的西汉宗亲,虽然家道中落,但族谱清楚记载了他的血统。这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按照一代代的传承顺序分别为:第一代汉高祖刘邦—第二代汉文帝刘恒—第三代汉景帝刘启—第四代长沙定王刘发—第五代舂陵节侯刘买—第六代郁陵太守刘外—第七代巨鹿都尉刘回—第八代南顿县令刘钦—第九代汉光武帝刘秀。所以,东汉和西汉同属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后代。只不过,西汉从刘启之后是武帝刘彻一支,而东汉是长沙定王刘发一支。如何没有血缘关系呢?

而刘备,直系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他同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所以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是西汉、东汉,以及刘备建立的蜀汉的共同先祖。故而,刘备和东汉直系后代的汉献帝是有血缘关系的,虽然比较远。

既然有血缘关系,有共同的先祖,那就可以排辈分,如果刘备真的比汉献帝大一辈的话,就是“皇叔”了。但问题是,按照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只说了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却没有说第几代: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备的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而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但是从刘贞到刘弘之间经历了多少代,只字未提。

也就是说,从正史来看,你可以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但不能说他是皇叔,因为你搞不清楚他的辈分。

但是,演义小说为了让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更具说服力,给他编造了一段看似完整的世系表,把刘贞到刘弘之间的空缺给补齐了。还说汉献帝看了这个“完整记载”的族谱,算了辈分,说刘备比他大一辈,就认了皇叔。可是这个“完整”的族谱排出来,就闹了笑话。《三国演义》中的族谱是这样的: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这么算呢,刘启—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十九世孙。

但是,汉献帝呢?从刘秀开始算是这样的: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河间孝王刘开—解渎亭侯刘淑—刘苌—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所以汉献帝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八世孙。刚刚说了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刘启七世孙,所以,汉献帝刘协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世孙!

看吧,汉献帝比刘备大了五辈!这就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了把刘备说成“皇叔”,给他编了个族谱,结果一下子辈分小成渣了……没办法,小说都是民间文人写的,这些文人恐怕搞不大清楚历史,更算不清楚汉献帝的辈分,于是尴尬了。所以说,不要看《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有多高地位,小说终究是小说,不是历史。

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刘备是中山王的后代,但问题来了,按上面的族谱,刘备足足比刘协小了五辈,刘备不可能是汉献帝皇叔,但刘备又打着皇叔称号那么多年没人质疑,说明他确实是汉献帝的叔父辈,所以个人认为另一种临邑侯后人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临邑侯是东汉爵位,和汉献帝血脉更近,所以宗正刘虞(也就是后来差点被袁绍立为皇帝的幽州牧)才把刘备列入宗谱,这个人人品贵重,不会作假,刘备确实是汉氏后裔,但山东的临邑侯后人为什么会到了河北?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刘备的祖父辈或者曾祖辈被过继到绝后的中山王后代,所以三国的正史把刘备中山王和临邑侯血脉两种矛盾的说法放在一起,也就能说通了。

汉末三国风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段时期,自刘邦楚汉相争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建立统一的大汉朝以来,其实四百年间汉朝经历了数次动荡,中间最危急的时刻莫过于王莽篡权和东汉建立的这段时间,不过幸运的是光武帝刘秀能够把力挽狂澜,再造汉朝,延续了大汉王朝的国祚。

虽然历史上一直把西汉和东汉区分来看,但不可否认的是汉朝刘姓血脉的传承没有断掉,当时间来到了东汉末年,距离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已有180年左右的光景,只是这次的大汉王朝没有像之前那么幸运,因为再也没有一位像光武帝刘秀这样一般的救世主,因此在经历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混乱统治下,东汉王朝处以濒临瓦解的状态,而汉献帝刘协也即汉灵帝的次子成为了东汉最后的君主,在其一生的轨迹中,基本都是傀儡状态,在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汉献帝更是没有了兴复汉室的可能性。

在三国这段历史中还有一位人物不可或缺,这就是刘备,刘备字玄德,同时在《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小说中对其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并且以刘备为主线美化了不少,对曹操则进行了彻底性的黑化,有失公正,刘备自称是西汉时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代,而历史上的刘胜一辈子生了120多个儿子,究竟刘备身份如何让人生疑,而刘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则为大家所熟知的汉武帝,至刘备的父辈之时,已经早已经失去了王室宗室的影子,刘备的祖父曾被举孝廉做到东郡范令的职位,而刘备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去了,少年时的刘备和母亲以编草席卖鞋为生可以说是一位活脱脱的平民形象。

于东汉末年的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趁机而参军镇压起义军有功而被封为安喜县县尉的头衔,不过这是个虚衔,后来朝廷有令进行淘汰,刘备为了讨个说法而找到督邮并鞭打之,为了防止督邮报复刘备携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一起逃跑了,在民间刘备的江山被说是“哭来的”,也是人们对其的一种同情。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形象和我们所熟知的有很大不同,就拿“刘皇叔”的名号就经不起推敲,真实的汉献帝对这位所谓的“刘皇叔”根本不了解,接触的机会更是凤毛麟角,若按照已经出现的辈分排序的话,汉献帝和刘备根本不是叔侄关系,就只是按照《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关系顺序排的话,汉献帝也是比刘备整整高了五辈,如果说让汉献帝去喊刘备为“皇叔”的话简直就乱套了。

汉献帝和刘备家族(按照三国演义说法排序,其中黑色字体为刘备家族)依次为:汉献帝的族谱、刘备族谱:1、汉景帝刘启(同 )2、长沙定王刘发,中山靖王刘胜3、舂陵侯刘买,陆城亭侯刘贞4、郁林太守刘外,沛侯刘昂5、巨鹿都尉刘回,漳侯刘禄6、南顿县令刘钦,沂水侯刘恋7、光武帝刘秀,钦阳侯刘英8、汉明帝刘庄,安国侯刘建9、汉章帝刘兀懔旰盍醢0、汉和帝刘肇,胶水侯刘宪11、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祖邑侯刘舒12、汉顺帝刘保、汉桓帝刘志,祁阳侯刘谊13、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灵帝刘宏,原泽侯刘必14、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颍川侯刘达15、汉献帝儿子,丰灵侯刘不疑16、汉献帝孙子,济川侯刘惠17、汉献帝曾孙,东郡范令刘雄18、汉献帝玄孙,刘弘19、汉献帝来孙,刘备,因此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汉献帝刘协和刘备族谱关系,在那个非常注重祖宗礼法的时代,刘备被封为刘皇叔更是无稽之谈,也只是小说作者为了渲染主角人物做的一个设定罢了。

再者,刘备之所以想借助汉室之名也只是为了图自己的霸业而已,小说演义中描写汉献帝曾以血书诏寄给刘备让其除掉曹操也是罗贯中的臆想而已,关于献帝诛杀曹操史书对其记载和小说悬殊很大,文献描述全程没有刘备的事。刘备和汉献帝关系,特别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登基这件事可以看的非常清楚,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当年其子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同时曹丕夺取玉玺即皇帝位,第二年刘备就以此为借口而登基称帝,同时他一直都说汉献帝刘协被曹丕给害死了,与此同时为事实并没有死的刘协上了本不该上的称谓“孝愍皇帝”真的是令人啼笑皆非。

刘备是汉室宗亲。

三国里的刘备一直都自称自己是汉室宗亲,并且指名道姓地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按照刘备说法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的兄弟,是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

从正史、演义、蜀汉国号及刘渊追封刘禅为帝四个方面来看。刘备是西汉宗亲,至于汉献帝查家谱后称呼其为皇叔,乃是罗贯中在演义中的虚构。

在正史《三国志》中,就记载了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的身份,但是除了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以及刘备的祖父及父亲的身份外,并没有记载关于其他的宗族世系的情况,而《三国演义》中"皇叔"的身份更是无稽之谈。

刘备人物生平

刘备少年靠编织草席为生,因参与镇压黄巾军起义而起家,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为了对付大敌曹操,与东吴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之后拿下了荆州。又往西攻打刘璋,占据了益州。并往北与曹操交战,攻占了汉中。

后来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率军攻打孙吴,但在夷陵之战中惨败,只得接受求和。刘备富有政治智慧,善于用人,不但收揽到了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还获得了诸葛亮、庞统等著名的谋士。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

在攻打东吴失败后,刘备很快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位于今成都市)。

-刘备

刘备生在乡下,卖草鞋维持生活,皇室族谱上为何会有他的名字?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是汉献帝的皇叔,两人见面后,汉献帝还专门吩咐人查了族谱,上面确实有刘备这个人。刘备生在乡下,靠卖草鞋维持生活,皇室族谱上为何会有他的名字?

一、刘备确实是大汉皇叔

关于此事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刘备确实是大汉皇叔,虽然后来落魄了,但还是被专门记录宗族姓名、生辰的机构记录在了家谱上。当初中山靖王共有150个孩子,这些孩子又都有了他们的孩子,就这样不断分支,加上社会动荡,很多像刘备这样的刘氏后代变得落魄也很正常,后来汉献帝查宗谱,也确实找到了刘备。

二、刘备并非是汉室宗亲

另一种说法就是,刘备虽然姓刘,但他并非汉室宗亲,或者他根本就不姓刘,只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者,给自己招兵买马增添更多的威望,从而编造了这么一个故事。而之所以汉献帝会承认刘备的身份,据说是因为当时汉献帝在曹操手中,被曹操挟持,急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来帮助自己对抗曹操。

汉献帝虽然没有权利,但是他很聪明,他知道这样下去大汉江山将会落入旁人之手,而刘备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于是汉献帝就决定让刘备来做自己的左膀右臂,他干脆就给了刘备大汉皇叔的身份。

而刘备自然也是明事理的人,他看到汉献帝帮自己圆了谎言,深知这是汉献帝想要拉拢自己,就更加下定决心要匡扶汉室了。不得不说,这样的身份确实帮了刘备不少忙,刘备在刘表那里短暂过渡,受刘璋邀请入川,最后夺了益州,都要归功于他大汉皇叔的身份。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

《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

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

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

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

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

全国各地中山刘氏族谱所载也大体与此相近,如湖南桂阳刘氏谱、四川荣昌刘氏谱所载就完全相同。而湖南怀化刘氏(政公房)族谱和刘氏(吉蕴公房)族谱等则将刘贞误作刘向。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字形笔画之误,因为"贞""向"二字字形相近。湖南刘氏(烟溪滔公房)族谱、板桥刘氏谱、新化刘氏族谱和湖南宁乡刘氏(吉祥公房)谱的编纂者大概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他们在刘向之后,又再增加刘贞一代。殊不知刘向即刘贞之误,此举实属画蛇添足。

另外,湖南平江刘氏谱和台湾谱从刘胜到刘舒与之相同,刘舒以后的世系是这样排列的:

刘舒→刘兴发→刘盛→刘必→刘达→刘才源→刘惠。

这个世系比前一世系多了2代,即在刘舒与刘必之间多了一代,在刘必与刘不疑之间又多出刘达一代。

江西泰和刘氏宗谱的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轩(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巡(刘建)→刘辰华(刘哀华)→刘平(刘宪)→刘化(刘舒)→刘谊→刘用(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则记载从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恋禄→刘英建→刘哀→刘舒→刘必→刘不疑→刘济惠→刘雄→刘弘→刘备。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从刘胜到刘备也是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宪→刘宜→刘必→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尽管刘姓族谱的编纂者们为了填补从刘胜到刘备世系的空白而绞尽脑汁,然而,笔者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广大的刘姓族人:这些流传了很久的世系,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错误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笔者认为,这些族谱的编纂者们的世系与历史不符合。因为正史上虽然没有开列刘备历代祖先的名字,但却间接地指出了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代数。

刘备又称刘皇叔。这"刘皇叔"的称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它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而是严格按辈份来叫的,即刘备按辈份应为汉献帝的叔父辈。汉献帝刘协出自长沙王刘发一支,从刘发到刘协共有13代。中山王刘胜与长沙王刘发是兄弟,刘备既然是汉献帝的皇叔,则从刘胜到刘备应该是12代。

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香港、台湾、南洋等地所流传的刘备祖先的世系,最少的也比实际上的传递世系多出了5代,因此都是错误的或虚构的。这些世系的编造者们都忽略了刘备又称刘皇叔这一重要信息,在正史中找不到刘胜到刘备代数的明确记载,就以为可以胡编乱造而没人知道。

在这些世系中,只有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和江西《中华刘氏通谱》上记载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与历史实际相符合。但这两个世系,很明显是在上述世系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的,即将香港谱中的祖先删去几代,再将一些父子二人的名字合成一人名字,因此,这两个世系也不可信,最多也只能是聊备参考而已。

为什么全国各地刘姓族谱关于中山刘氏自刘胜到刘备世系的记载,都会错成一样呢?原来,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这个世系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20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写道:"献帝设朝,操表奏言玄德军功,引之见帝。……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

各种中山刘氏世系比较

三国演义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 湖北汉川古柏堂谱 香港刘氏新族谱 湖南平江刘氏谱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昂 刘昂 A 刘昂 刘昂

刘禄 刘禄 刘恋禄 刘禄 刘禄

刘恋 刘恋 A 刘恋 刘恋

刘英 A 刘英建 刘英 刘英

刘建 A A 刘建 刘建

刘哀 A 刘哀 刘哀华 刘哀华

刘宪 刘宪 A 刘宪 刘宪

刘舒 A 刘舒 刘舒 刘舒

刘谊 刘谊 A 刘谊 刘兴发

A A A A 刘盛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达 A A A 刘达

刘不疑 A 刘不疑 刘不疑 刘才源

刘惠 刘惠 刘济惠 刘惠 刘惠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在中国家入户晓,正是借着这一名著的传播,中山刘氏的世系则得已如此广泛地在全国刘姓中流传。可见,后世大多数中山刘氏世系,可能都取自《三国演义》。

不过,笔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有关中山刘氏的世系记载,应该不是作者罗贯中个人的凭空杜撰,而是必有所本。至于罗贯中所记载的这一世系源自哪里,则现在已不得而知。笔者分析,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宋元时期传世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种则是罗贯中周围某个刘姓家族的族谱。而且,这后面一种可能性还要大。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今日所流传的这份虚构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在刘氏家族中流行了。因此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抄了刘姓族谱中的世系,而《三国演义》中的这份世系,又为后世很多刘姓族谱所抄。

如今,要重新填补刘备祖先世系的这一空白断层,还需要等更多的原始材料的发现。

我们只知道,刘贞之后,刘备的最早的有史可考的祖先是他的祖父的刘雄。刘雄在东汉后期被举为孝廉,后官任东郡范县(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县令,安帝时还曾任东郡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县令。

刘雄生二子:刘弘、刘子敬(有族谱作刘珖)。刘弘的儿子,就是一代英雄刘备。

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东汉西汉不是没有血缘关系么?

首先东汉和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演义小说的讲法,正史上没有记载刘备的辈分,是小说编的。尴尬的是,小说还给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