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太宗高宗玄宗,这个怎么排?有什么讲究?
按历史的先后顺序:
太祖>太宗>高宗>玄宗
太祖:开国立业
太宗:发扬光大
高宗:守成令主
玄宗:道教术语,指道家道的深奥旨意
太祖: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太祖父。
玄宗:
玄宗是封建帝王的庙号之一。历史上庙号被称为玄宗的主要有唐玄宗李隆基,以及黎玄宗黎维禑。
扩展资料大唐自太宗至德宗一百七十年间,为中国佛教最盛之时。
玄宗治世,敕天下诸州择规模宏伟之道场,一律改名开元寺,藉示开元佛化发展之极。
其中可分二期:
其一、初唐。
贞观初至开元初七十余年,继承历朝译事;显教大部重要经论,向所未备者,今皆弥补之,是为显教极盛时代。
其二、盛唐。
时至开元,中国显教之传译,可称观止!
后此,非无特出经论,卷帙大都有限。
由此以讫贞元,八九十年间,所译皆尚密乘,不惟文字宣扬,且屡开坛灌顶。
其三、近代。
明、清皆取元之政治手腕,藉喇嘛教羁縻藩属,以国师、活佛等虚名笼络其中有权威者,不在弘扬其道;纵有传译,亦秘密藏诸内府,非大众所知也。
参考资料-太祖
家谱是以字辈来进行排列的。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与增多,男女比例失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姓氏不但要成为历史,很多字辈也将消亡。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字辈谱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但其实字辈对一个人来说如同姓名一样重要,按字辈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这在古时候各个名门望族都是有着无数个字辈,每个字都有特殊的含义。
字辈都是祖辈定下来,一代代传承的,每个姓氏可能都点不一样。以前起名字字辈一般就是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可是后来人们不愿意把字辈放名字里了。久而久之,字辈就被人们淡忘了。
家谱有利于人们寻根溯源。家谱的核心部分是世系,记载了家族始祖至今的血缘发展过程,因此家谱的世系内容也成为人们寻根的主要依据。记下了每个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个支派的世系,使木得其本,水知其源了。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关于字辈的起源,现已难以考证,不过一般认为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唐朝。比如韩氏字辈是唐朝韩愈谱写的。
字辈的形式很丰富,其中以类诗体和对联最为常见。
用对联作字辈也很多,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山东蓬莱井湾周家周氏辈分,自十六世开始由前清秀才瀛泉拟定“敬绍成勋,林田自云可乐;广启善道,本宗永得其昌”。
下面以孔氏字辈为例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
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这算得上是最奢华、最高贵的字辈来历了,代代都是由皇帝和政府亲自拟定。
举几个孔家名人的字辈吧。比如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孔令辉就是令字辈。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四大家族的孔祥熙是祥字辈。著名援藏干部孔繁森是繁字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是庆字辈。
再说一个明朝皇室的字辈。明太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还有一个规定,从子辈起,每五个字辈的命名,以五行顺序,在同辈之内依次以偏旁部首命名。
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轮回旋转。
如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其名讳偏旁部首分别为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
扩展资料:
历史渊源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
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致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正因为古代谱牒不复存在,加上迁徙的频繁,各姓氏修谱也都有了合理的“想象空间”。
魏晋时期,编撰谱牒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由于门第与选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也参与其事,官府组织编修谱牒。宋代修家谱关注的重点在于“尊祖敬宗收族”,以保持家族内部的团结互助。
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自然不再过问,因此宋代以后都是私人自行修家谱。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消退,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宗姓
火德公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是唐昭宗的后代。
李火德,原名炳凤,号闽海,南宋开禧二年(1206)十一月初八日生于福建宁化石壁村。21岁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为人忠信孝友,乐善好施。他并非达官显贵,也不是在某方面有特别成就的名人,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他后裔奇多,分布奇广,且名人辈出。
扩展资料
李火德先妣钟氏生二子逝世。次妣王氏生二子:文珑、文凤,战乱中走散。续娶伍氏为原配。宋末与兄木德及妻伍氏迁往上杭县稔田镇丰朗村开基。
原配伍氏未育,宋咸淳四年 (1268年)纳娶丰朗陈梅山(时任潭洲太守)之女陈氏,婚后生有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二女(桂英、淑英)。李火德卒于宋壬辰岁八月六日,享年八十七岁 ,葬于丰朗岗头“螃蟹游湖”穴。
原配伍氏,生于宋嘉定元年戊辰岁(1208年)五月十二日子时,娘家在宁化县禾口村,十六岁与李火德结婚,随夫迁上杭县丰朗村,婚后未生育,卒于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享年九十一岁。葬于丰朗岗。
继配陈氏,生于宋咸佑十年庚戌岁正月十五日酉时,出生于上杭丰朗,十九岁与李火德结婚,婚后生三男二女,卒于成宗大德元年(1300年)壬寅岁十一月九日子时,享年五十三岁 。葬于上杭丰朗李家山。
—李火德
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如下:
1、李渊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唐国公李李昞之子。
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面对隋朝土崩瓦解,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于晋阳。建立大将军府,带领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
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顺利攻取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年号义宁,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隋炀帝遇弑后,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命秦王李世民统兵作战,击败陇西的李轨和薛举父子、击退并州的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洛阳的郑王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及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传位,自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上元元年(674年),尊号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3、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
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
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太祖太宗高宗玄宗,这个怎么排?有什么讲究?
本文2023-10-26 02:59: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