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座清代古村,是广州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堪称清代的别墅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广东一座清代古村,是广州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堪称清代的别墅区,第1张

广州荔湾区冲口街的聚龙村是一个有着一百四十多年 历史 的古村落,聚龙村建造于清代光绪五年,是由广东台山人邝氏族人建造的,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村中保留有19栋民居,是都是两层的青砖楼房,这里的青砖大屋都是用整块的麻石堆砌而成,窗楣的灰雕刻有美好寓意的图案,整个大屋从内到外依次是角门,趟拢门和大门,建筑规模宏大,堪称清代的别墅区

古村中的建筑是按照井字形的平面布,建有七条街巷,井井有条,建筑排列鳞次栉比,每一个民居的占地面积大概是两百平方米,坐北朝南,在刚建成的时候有20座,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和很高 历史 研究和观赏价值,被列为广州的 历史 文化保护区,聚龙村中的楼房内部的设计具有相似性,大厅中有三道屏风门的装饰,很多屏风上的木雕以因为岁月变迁而失去色彩,但更多了一丝古朴的韵味,大厅的左右两侧各排列着四间房屋,二楼有五间房,有些彩色的窗户上还有诗词佳句。

聚龙村也叫“邝家村”,它地处冲口街陇西河招村之间,村口有一条河水,整修之后的河岸两侧古树参天,有浓郁的田园风光,整个村子占地5200平方米,古屋有前后三排;走在村里的古巷,还能看到几间“耗壳屋”,通过青砖作为支柱,然后再用耗壳砌墙,规模比学校附近的“耗壳屋”更宏伟,墙体更高,大约有两层楼高,但学校附近的耗壳屋的柱子也是耗壳砌成的。

这里古韵十足的房屋与西关大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人杰地灵,是有名的风水宝地,传闻中古村下面有一条龙脉,古村因此得名,当时在村中还出了很多名人,像是广州报刊先驱,清朝教育部的官员邝其照,港澳著名的“黄金巨子”邝衡石是,著名商人邝明觉,邝伍臣等等,他们的旧居如今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古村中。

在聚龙和招村之间有一座书院,名叫棉州书院,是崇文二十四乡最大的书院,棉州书院是三进祠堂式的建筑,书院周围布满了木棉花,每逢春季,红棉盛开,书院就会被红色的花海所围绕,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火烧云,场面宏大而壮观,村中建筑在经过修缮之后也变得焕然一新,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来此参观一下。

大家对这里感受如何,欢迎积极留言评论

有邝氏家谱。通过邝氏宗亲会,进行家谱查询邝氏家谱,贵州遵义有邝氏家谱。是邝姓家族的重要文化遗产,记录了邝姓家族的家族史、族谱、世系、重要事件等等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和家族认同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修姓氏宗谱、传播宗族文化的传统。一部宗谱往往蕴藏有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珍贵资料。和其他姓氏宗谱一样,何氏宗谱是传播何姓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着自古以来何氏家族的繁衍生息、悲欢聚散,祖祖辈辈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和拼搏奋斗的光辉业绩。古往今来,何氏涌现出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位置上,为捍卫国家、建设祖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姓氏家族修谱的目的有三:即巩固家族的团结、扩大家族的活动和维系家族的秩序。当今这个时代,也有不少姓氏重修族谱,但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把姓氏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去,与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使姓氏家族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从中受益,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中国封建社会注重门第尊卑,强调血缘关系。“官必有谱状,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状以查官次,处者则考世系以辨本支”,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还设有专门管理谱状的谱局。上行下效,广修家乘谱牒一时蔚然成风,历隋唐以至宋代,修撰家乘谱牒的风气昌盛高涨,并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一直沿袭延续下来。

中国历史上的谱牒文献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由于时代变迁,管理不善,自然灾害,匪祸战火的毁坏,现在能够看到的古代谱牒已经不多。

何氏视谱牒如生命,一向重视纂修家乘谱牒。何姓的家乘谱牒流传至今最早的也是汉代的《何氏家传》以及《庐江七贤传》,却也只是书目卷数而已。

宋代以后,修谱、续谱、合谱高潮迭起,加之印刷、造纸技术的进步,撰修族谱在寻常百姓中并不鲜见。明清至民国以后,越来越多的族谱被保留下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何姓族谱规模最大,体例相对完备的要数20世纪20年代修撰的《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了。其中记载了全国11个省市,152支何氏宗系的谱牒世系及相关内容。上海图书馆藏有135种何氏族谱。国家图书馆以及四川、河南、陕西的有关部门及个人也都收藏了不少何氏的谱牒文献。

《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认为,世界潮流趋于大同,政治之道在于民主立宪,而民主立宪注重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应该自“族治”开始,而族治首先要规修族谱。谱序称,何氏大同谱狭义言之是为了敬宗收族,广义论之则是为了合群进化,以期天下一统。这种修谱思想显然是受了清末君主立宪和民初世界大同思想的影响。

而1933年(民国十二年)何绍庄在《南海烟桥何氏家谱》序中说:谱系之重要在于社会道德不容滑坠。针对当时世风浅薄,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恐年轻族人陷溺益深,将不知一家一族为何物,不知一己一身何所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力倡修撰家族谱牒,教育青年,告知来者,以此来改造社会风气。这种思想及方法反映了何氏族人修撰族谱的思想观念受时代的影响。

家族文化蕴涵在家乘谱牒之中,何姓家族文化集中体现在“忠孝仁义”这个厚重的基础之上,但与他族相比,又有他自身的明显特征:①何氏具有历史复杂,分布广泛,流徙频繁的特点。②何氏的历史发展演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③何氏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均是人才辈出,名人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本族同时也得以巨大发展,根深蒂固、枝繁叶茂。④各支何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三年何咸定修《何氏家谱》,金陵何姓一支字行为:“礼义齐宗秩,诗书昌茂昆,芳名永远播,恭敬奕常新。”一九二一年何毓琪等修《何氏大同宗谱》,安徽庐江何姓一支字行辈份为:“允隆笃信修正果,瑞欣嘉宠敞祯休,恽督邵歆佟比敬,廷煌成宪宾洁宏,美沚钺时显循志,坚积亘昌永金钺,昭泰。”同谱另一支宗行为:“忠孝荣永文章庆。”维修字行辈份为:“祥令国锡泽树勋。”一九三四年何文绮修《何氏家谱》,广东南海何姓一支字行辈份为:“绪业荣宗祖,经纶耀国家。”

家乘谱牒作为何氏家族对族史的总结和未来的昭示,忠孝仁义的思想贯穿始终。何氏族人世世代代以此为目标,生生不息,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实践它,并力图达到它的最高境界。有些家庭和族谱索性把修谱这件事情就当作了宣示、实践忠孝仁义思想的重要标志。如《青山里何氏家乘》认为,修谱是“仁人孝子所为,隐念于先代谱系,务必兢兢业业,五年一修,十年一纂也”。几乎所有的何氏族谱里都有要求族众贯彻践履忠孝仁义思想的具体规定。《

1、邝埜

邝埜[yě](1385年-1449年),字孟质,别号朴斋,湖南省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邝家门自然村人,出自宜章广田洞邝氏。明朝中期兵部尚书。

永乐九年(1411年),邝埜中辛卯科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授监察御史。历任陕西按察副使、应天府尹、兵部右侍郎。正统十年(1445年),进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入境,宦官王振主张亲征,邝埜劝阻,英宗不听,明军出征,直至土木之变,邝埜死于乱军之中。

景泰初年,追赠少保。成化年间,谥忠肃。

2、邝璠

字廷瑞,山东任邱(今属河北)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翌年任苏州府吴县(今江苏吴县)知县,官至瑞州(今江西高安市)太守。

在任吴县知县期间,邝璠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例如打击各种犯罪活劝、捣毁妓院、加强调堂管制、兴办学校等。

他因重视农业生产、关心人民生活,曾搜集许多农业生产技术知识、食品加工生产技术,简单医疗护理方法以及农家用具制造修理技艺等,写成了《便民图纂》一书。

3、邝露

邝露,是明末广东著名诗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邝露工于诗词,邝露还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又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还精于骈文;

又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草书字迹劲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粤,邝露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余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

4、邝灏

邝灏(生卒年待考),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进士。有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编辑的著作《艺赞三卷》, 现存的版本由任庆云刻本,现收藏于重庆图书馆。

5、邝文

广东省南海人,明朝政治人物,履历: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第二甲赐进士出身,明朝时任知府。

就任职时间:明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接替刘瀚任漳州府知府一职,弘治四年(1491年)由汪凤接任。

——邝埜

——邝璠

——邝露

——邝灏

——邝文

1、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

2、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3、“邝氏”之先,始自黄姓。听长辈说“邝”乃姓黄在广东与湖南的郴州一带躲起来了姓邝的祖先黄氏在当时的朝代可能是放了“株连九族”罪就着家卷南下,逃到了史称“南莽”的广东与郴州。而南莽历来朝廷不管。于是“黄氏”就在这带扎营。“黄氏”为了隐姓埋名。在者“黄氏”不让自己的后人忘记自己的祖先姓“黄”,再者黄氏所在之地是广东与郴州,顾而黄氏就改姓为邝。还有一说“黄广邝乃一家”。

邝的读音是:kuàng。

邝姓的来源和历史:

1、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旷国。旷国起源于五代古国之首,辖管江南东部一带。根据《姓苑》记载,旷氏家族起源于广东南海、高要一带,是当地比较有名的家族之一。从字的组成来看,邝由广和邑组成,广的甲骨文字形是屋室之形下一个黄字,表示住人之屋很大。邝人应是与两广的地域有关。

2、在当时,两广地域广阔,在那广阔的大地上建起房屋和城堡,四周荒无人烟,有一支擅长建筑城堡的群体被称为邝氏族,邝人所居之城为邝邑,由此产生了邝姓。关于邝姓最早出现在宋朝的历史记录,至今大约有一千年的历史,这可能与唐初和唐末由中原大规模南下闽粤的两次移民有关。在明朝时期,湖南、广东是邝姓分布的集中之地,在河北也有分布。

邝姓的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分布范围广泛。邝姓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江西、河北等地。

2、迁徙分布。邝姓的迁徙分布主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古代,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等原因,邝姓族人不断迁徙,形成了不同的聚居地。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邝姓族人的迁徙更加频繁,分布也更加广泛。

3、人口分布不均。虽然邝姓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但是人口分布不均。在某些地区,如湖南、广东等地的邝姓人口相对较多,而在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

4、家族聚居现象明显。在邝姓的分布中,家族聚居现象比较明显。一些地区的邝姓族人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家族村落。这些家族村落通常以姓氏为名,如邝家村、邝家屯等。

5、文化传承和家族认同感强烈。邝姓族人有着强烈的文化传承和家族认同感。他们保留着传统的家族文化和习俗,重视家谱和家族历史的研究和传承。在一些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宗祠和祭祀仪式。

邝姓的民俗和传统文化

1、在汉阴的《邝氏族谱》中,记载了关于邝氏家族的起源和迁徙史。据说在唐朝神龙年间705~707年,黄宣裔孙黄旦、黄丞兄弟因避祸易姓,黄旦易姓曰旷(旷),黄丞易姓曰邝(邝),俱隐“黄”字于其中。这表明邝姓与黄姓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某些地方,可能存在与邝姓相关的民间故事或传说。这些故事或传说可能与邝姓的起源、迁徙、发展等相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方面,邝姓家族可能也有一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例如,在家族祭祀、婚丧嫁娶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独特的仪式、习俗或规矩。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广东一座清代古村,是广州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堪称清代的别墅区

广州荔湾区冲口街的聚龙村是一个有着一百四十多年 历史 的古村落,聚龙村建造于清代光绪五年,是由广东台山人邝氏族人建造的,是广州现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