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麦的名人
姓麦的名人有麦彝宪、麦松威、麦劲东、麦康森、麦必达等。1、麦彝宪(1876-1912):字培生,教名麦笃臣,南雄城牛筋街人。隋宿国公、右屯位大将军麦铁杖之后,清道光举人麦烈芳之孙。2、麦松威:结构化学家。男,1936年生于香港,祖籍鹤山。1960年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一级荣誉理学士学位。
姓麦的名人有麦彝宪、麦松威、麦劲东、麦康森、麦必达等。
1、麦彝宪(1876-1912):字培生,教名麦笃臣,南雄城牛筋街人。隋宿国公、右屯位大将军麦铁杖之后,清道光举人麦烈芳之孙,辛亥革命烈士。彝宪少年学业精进,十八岁入庠(秀才)。
2、麦松威:结构化学家。男,1936年生于香港,祖籍鹤山。1960年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一级荣誉理学士学位,1963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匹兹堡大学晶体学系美国太空总署项目副研究员,(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化学讲座教授、化学系系主任及理学院院长。
3、麦劲东(1904~1966):字锦同,海口长流镇美德村人。-民党陆军少将。1930年秋,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后被选派进陆军教导队军官班深造,结业后任陆军教导第一师第二团排长。
4、麦康森(19581001-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广东省化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1995年获爱尔兰国立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际鲍学会理事和国际鱼类营养学术委员会委员。
5、麦必达:黄阁村麦姓始祖。南宋咸淳九年(1273),中原汉人南雄珠玑巷麦必达兄弟5人携眷南迁黄阁定居,是为麦氏黄阁始迁祖,也是南迁黄阁的开山鼻祖。
麦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211个姓氏,广东是麦姓占优势的地区。今天,姓麦的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33%,总人口约42万。
小麦的名字和图腾
小麦是一种带刺的粮食作物。秋天播种,埋得很深,所以叫麦。它属于小麦五行中的金,在金最盛的秋天生根发芽,在接下来的火最盛的夏天成熟死亡。甲骨文中的“麦”字是认识字:上面是小麦的植物图形,即“来”字;下边是支,表示脚。周朝吉祥的麦类作物“莱麦”仿佛从天而降。小麦在农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当秋收作物未成熟时,小麦就成熟了,起到了“连荒”的作用。古人封小麦为粮价。周人能灭商朝,秦能灭六国。其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小麦。麦人应以麦为其氏族的原始图腾,以麦命名氏族和氏族徽,麦人居住的地方称为麦,最后出现麦氏。
麦姓的起源与演变
麦氏起源于春秋时期,从齐桓公到麦秋。麦丘老人八十三岁,愿桓公寿,被封为麦丘,后改姓。春秋时期,麦丘老人后,以麦氏之名去了球球,他的后代以土地为氏。麦的历史约有2600年。
外来基因的流入
麦姓一直是单一族群,其他基因很少。到了近代,汉族的麦姓开始在傈僳族、回族、苗族、水族、布依族、瑶族、黎族中出现。
历史上上麦氏的分布与迁徙
在先秦时期,麦氏的活动因不突出而不为人知。直到隋朝,又有将军麦,岭南始兴人,又有将军莱州至尤屯卫。后来麦氏在两广繁衍,成为南方名门。
明朝时期,麦姓不到一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湖南,其中八成在广东。
当代麦姓分布及图谱
麦当代人口约42万,为第211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33%。自宋代以来,麦姓人口增长率在一千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麦姓主要分布在广东,广东是麦姓第一大省,占全国麦姓人口的70%左右。其次,分布于广西、海南、台湾省、四川等地。全国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的麦姓分布区。
麦姓在人口中的分布频率示意图显示,在广东、广西、邛崃、湖南南部、江西和贵州东部,麦姓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约为008%,中部地区可达06%以上。上述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6%,约有77%的麦姓人口居住在那里。
麦姓传统文化
王鹤堂号。麦姓县有始兴、高要、汝南。始兴创建于三国吴县,南宋改称广兴、洽强,老城今广东韶关南部。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广东连江、翁江流域以北的地区。麦,隋代始兴人,开年间骑将军。后来又去了莱州刺史、游屯卫将军、尚竹国。他是始兴麦的第一个名人和开基祖。后人以始兴为郡望。
对联:关于麦氏,有两副重要的对联。
武学凶悍,严谨沉稳大气。
齐望着走出的始兴。
谱牒:目前全国各单位图书馆收藏麦氏谱牒8本。
名人频率和家族圣贤
从755年到79000年,有7位麦姓名人获得报酬,占名人总数的0015%,在fa榜单中排名第435位
麦姓是广东十大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麦丘地。据《广东史志》记载,麦姓为宋朝以前广东十大姓之一。麦姓的起源与齐国国君齐桓公有关,齐桓公曾游历麦丘地,遇到一位老者,老者为齐桓公祝寿。为了表彰老者的忠心,齐桓公赐其麦丘地。老者的后代以地名为氏,随着历史变迁,逐渐形成了单姓麦氏。麦姓在中国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区比较常见。
麦孟华(1875-1915)清末维新派。字孺博。广东顺德人。
1891年入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忠实弟子。1893年与康有为同科中举。受康有为嘱咐,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参加“公车上书”。同年夏在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任撰述和编辑。康有为等创立的保国会。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协助梁启超创办《清议报》。1902年任《新民丛报》撰述,1907年任政闻社常务员。1913年在康有为创办的《不忍》杂志任编辑。后充任冯国璋幕僚,“相与谋倒袁”。1915年2月25日死于上海。
麦柯
麦柯,上海长大的男孩,学的是邮电学院电讯专业,因对音乐有着巨大的热情而改行,曾师从于著名歌唱家朱逢博、音乐教授谭冰诺,从此音乐与他一路同行。
麦氏Mài,在中国人的社会中属稀有姓氏,《百家姓》中也没有把它列入,但它是广府十大姓之一。现今,关于麦姓起源的资料相当稀少。麦氏起姓说:“麦”字,从“来”不从“夹”,从“夂”不从“夕”。来象其实,夂象其根。
来源
麦氏有两个来源:
第一,春秋时,有一个人,称为麦丘老人,齐桓公赐给封地麦丘。他的后裔便以“麦”为氏。
第二,隋朝时,有一个人,名叫麦铁杖,气力很大,而且奔走迅速,据说每天能走五百里,作战英勇,官至大将军、宿国公、光禄大夫。广东麦姓的人,多是他的后人。
排名第625。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只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_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麦氏在老百家姓排名第625位,系出成汤姓子氏。麦姓广布岭南及海外,麦氏是一个古老姓氏,麦氏是岭南望族,麦姓人口到底有多少,历来为麦氏宗亲所关注。现今全国使用的姓氏1436个,王、李、张居前三位,麦氏居141位,在鲁、季、覃、毕姓之后,耿、舒、尚、聂、庄姓之前,占全国人口009629%。1996年全国1224亿人折算,麦氏总人口为118万(不含港澳台及海外)。
扩展资料:
百家姓的历史
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百家姓排名
姓麦的名人
本文2023-10-26 01:27: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