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帅府地图张氏帅府地图导览图
沈阳的张氏帅府可谓是大名鼎鼎,这里曾经是张作霖的府邸,掌管了整个东北三省的大权,整个建筑群建造时间还是比较长的,直到九一八之后,由日本人接手后再次建造了一部分,下面给大家分享
张氏帅府导览图和参观路线张氏帅府平面图张氏帅府简介张作霖作为主管民国时期的东北王,拥有非常大的权威和影响力,建造的私宅堪比宫殿,采用了各种文化的建筑风格,其中有中国、日本、欧洲各地的古今建筑魅力,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震感之感。
张作霖时期不断的扩建,很多艺术元素都是源自张作霖的喜好,张作霖死后,他的张子张学良接管了大帅府,由于当时各种事宜颇多,增加扩建了红楼群,也被誉为后来的少帅府。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
自古以来,对于逝去的人,都说“入土为安”。
为何一代枭雄张作霖死后9年才下葬?身边还没有一个儿子女儿送终呢?
张作霖与日本人
张作霖和日本人,一直有解不完的疙瘩,直到张作霖死了,也没有真正结清!
从1904年的日俄战争开始,张作霖就在日本和俄国之间周旋,坐收渔翁之利。辛亥革命后,张作霖为了快速发展自己的势力,不惜向日本人靠拢。
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张作霖做了东北王!
张作霖尽管和日本人有来往,却没有失去做人的底线,他拒绝了日本人,要求出卖国家利益的无理的要求。
日本人的希望落空之后,就动了杀机,一次又一次。最后,在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发动了“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在乘坐专列返回奉天时,被日本人炸成重伤,送回大帅府后不久便去世了。
张学良为父办葬礼,将张作霖的棺木安放在大帅府的家庙中
张作霖出事时,儿子张学良正在滦县,与北伐军作战。
为了掩人耳目,大帅府一直秘不发丧。对外口径一致,只说张作霖“伤重,但无大碍”。13天后,张学良才从前线赶回家。
之后,在张作霖的老部下的帮助下,张学良接任了东北事务。这时,张学良才对外发布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并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葬礼是举办了,张学良却并没有将父亲安葬。因为张作霖死的太突然,墓地没有准备好。
毕竟,张作霖在东北的影响非常大,不可能像个普通人一样,随便找个地就埋了。所以,张学良就将父亲的棺椁,暂时安置在大帅府的家庙中。
其实,张作霖生前,在锦县驿马坊村西侧,寻到了一块风水宝地做为张家的祖坟,并分两次将母亲和妻子赵氏的遗骸迁到了此。
后来,张作霖又大兴土木,特意在抚顺章党附近为自己建造了墓地,命名为“元帅林”,这元帅林的规格与标准直达皇陵!
无奈,这“皇陵”规模太大,在张作霖死时都还尚未完工。
因此,张学良计划等待工程完工后,再让父亲入土为安。
张作霖的尸身落在了日本人的手里
计划赶不上变化!
父亲的墓地还没竣工,1931年日本关东军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到了关内。
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了伪满州国。
从此,东北数千万的百姓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的残酷统治和掠夺。
这期间,日本人占领了大帅府,张作霖的棺木落在了日本人的手里。
当时,张学良的旧部多次出面和日本人交涉,希望能将张作霖安葬在元帅林。
但是,可恶的日本人竟以此为条件,要求张学良和日本人合作,才同意交出张作霖的棺木。
张学良断然不会拿国家大事,来换取已故父亲的尸首。所以,他一口回绝了日本人!
日本人于是就把张作霖的棺木,移到了珠林寺停放,这一放就是六年!
可怜生前风光无限的大帅,竟然在死后孤零零地躺在了荒凉的珠林寺。
结拜兄弟张景惠出面安葬张作霖
张学良拒绝了日本人之后,日本人拿着张作霖的尸身,好像没有多大的用处了。
过了几年后,时任伪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向日本人提出想要安葬张作霖。正好,日本人也觉得把张作霖一直停放在竹林寺,终究不是个办法。
其实,张景惠早年和张作霖出生入死的兄弟。不过,人各有志,“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张景惠就慌忙地投靠了日本人。
日本人想安抚东北的百姓,于是就答应了张景惠的请求。
经过一番周折,又在张景惠大力的周旋下,他们准备把张作霖安葬在张家的祖坟——锦县驿马坊村。
万事都准备好了,却没有披麻戴孝的人!在东北,如果逝者有儿子的话,还必须要打蟠。
张作霖一共有8个儿子,老大张学良被老蒋软禁,无法赶来;老二张学铭,陆军中将,是张学良的同母兄弟,在七七事变后去了欧美。
三子张学曾,张作霖被炸身亡时他也在火车上,因去了别的车厢而幸运地逃过此劫。西安事变后,张学曾赴国外留学了。
四子张学思,五子张学森、六子张学浚,七子张学英,八子张学铨,因时局动乱,无法联系上。
张作霖还有6个女儿,也因为战时的原因,连人影都找不到。
最后,张景惠找到了张作霖大姐的儿子,总算有个打蟠的人了,才把张作霖顺利地安葬在了张家的祖坟,和原配赵夫人葬在了一起。
此时,离“皇姑屯事件”已经过去了9年!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其长子“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官邻和私宅。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建筑群,从1914年开始兴建,到1933年截止,形成了由中院、东院、西院和院外四个部分组成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张学良故居陈列馆总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1985年3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其(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7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把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建筑群列为全国优秀建筑群之一。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院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6年。中院是传统的中国式建筑——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汉字“目”字型,青砖成瓦,飞檐兽吻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
中院正门前有青石板铺垫门阶,门阶两旁立有上下马石。正门两侧有石雕抱鼓石,上卧的大狮子抱小狮子。正门房共七间,中间为门洞,中三间为回缩门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绘雀替和楼空雕花。朱漆大门扇上绘有秦琼、敬德两个门神,门洞内悬着一块横匾,上书“治国护民”四个大字。
经过门洞我们进入帅府的人进院。一进院门洞两侧各三间,东在门为警卫室、传达室;西三间为电工室、电话室。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帅府的内帐房,掌管帅府内的财务开支。西厢房是呈启处,设文武呈启官,专门接待禀报、引进前来帅府公平或拜访的文武官员。
与二进院相间隔的是一座7米高墙,中间开有大门,门口透雕里花顶饰门楼,称为垂花仪门。两门柱有护柱抱鼓石和石狮伏立的步鼓门枕石。门内有一座两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对开,两侧可以沿回廊绕行人内。此处仪门是张作霖当年迎接贵宾举行仪式的地方。遇有重要客人到来,木屏中开,张作霖出迎,客人可以从中开的重门直入二进院。帅府人员和普通客人都从木屏两侧绕行沿回廊进入。今天,前来参观的客人全都是贵宾,所以仪门大开,欢迎各位贵宾进入二进院参观。
二进院呈长方形,周围有起台回廊四合。二进院是张作霖办公和会客的地方。正房7间,中间一间为过厅。门前,修一雕花门楼,门楼正上方悬一横匾,上书“望重长城”,。这是当时的乡绅送给张作霖的,颂扬张作霖威望象长城一样厚重。正房东三门依次是张作霖的卧室、办公室。西三间是会客室和书房。
东西厢房各5间,东厢房中间为厅,南屋为秘书长室,北屋为内收发。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室。
正房东三间原是张作霖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现在里面展出的是张作霖及六位夫人的蜡像。坐在中间的就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张作霖1875年出生,1928年死于皇姑屯事件,享年54岁。张作霖左边戴项链的那位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夫人,,她是张学良的生母,赵夫人与张作霖同岁,21岁与张作霖结婚。生有长女首芳、长子学良、次于学铭。在1912年4且去世,享年38岁。
一生没有到帅府居住过。坐在炕上的另一位是继配卢夫人。1900年秋天与张作霖结婚,为张作霖生有2个女儿。赵夫人去世之后,张学良姐弟三人由她养大,所以张学良一直都非常尊敬卢夫人。1974年去世。张作霖右边靠近的是三夫戴夫人。右边另一位是四夫人许夫人。许夫人为张作霖生有2男2女,张学思就是许夫人所生,张学思是张家唯—一个***员,曾任海军参谋长。许夫人一生教子有方,1928年去世。外屋南侧是五夫人寿夫人。满族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精明能干,张家的一切内务都由她一个人打理。为张作霖生有4个儿子,母以于贵,是张作霖最喜爱的夫人。1966年在台湾去世。北面的是六夫人马月清。这位夫人比张作霖小五岁,张作霖去世的时候,年仅23岁。为张作霖生了最小的一个女儿张怀敏。1975年在台湾去世。
参观过蜡像展,我们参观帅府的三进院。三进院与二进院相似,是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家属大都住在此院。正房7间,中间供奉张家祖宗灵位。东屋为张作霖二夫人卢氏居住(张作霖原配夫人赵氏于1912年去世,尚未进帅府)。西屋原为三夫人戴氏居住,去世后,1917年张作霖娶五夫人寿夫人,曾居住此屋。东厢房为四夫人许氏居住,张学思同志生于此屋。
西厢房是张学良与于凤至居住的地方。进入西厢房,迎面有一横幅,上书“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4月为张学良写下的墨宝,孙中山非常赏识张学良的才干,希望他能以天下为己任。横幅的下面是一座大钟,上面的时间是午夜两点钟二这正是“918事变”中沈阳失陷的时间。北屋是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卧室,二人结婚时,新房就设在此屋,在此屋两个人生有三男一女。现在屋内有木床一个,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梳妆台一个,是寿夫人使用过的,在小青楼发现并搬于此;汉白玉根雕茶几一个,,这是此屋原物。南屋是张学良的书房。
1922年以后,大青楼建成,张作霖搬入大青楼一楼办公。家眷也大部分搬入大青楼内,三进四合院改成巡阅使署办公处。
帅府中院的建筑是典型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在细部处理上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呈现了东北,特别是辽南的风土人情。这些特点体现在建筑的雕刻上。二进院和三进院的正房窗下墙裙处,都镶嵌一米高的砚石石刻各26幅。一、二、三进院厢房和门房、山墙础石也都镶有多幅寓意深刻的石雕。石雕寓意大都为富贵吉祥,功名利禄的内容,也有历史典故。东北盛产的萝卜、白菜、茄子、辣椒、高粱、谷子,乃至辽南西部张作霖老家盛产的芦苇。河蟹等都成为雕刻的题材,用以镶嵌帅府的建筑。有的石雕竟以“马上封候”、“吃各国”、“握全球”为内容,表现出张作霖的政治野心和抱负。
大帅府,张作霖于1914年秋天开始动工修建这座三进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两组四合院。三进四合院是吸收奉天城清朝各王府建筑持点,遵循张作霖家乡辽南的生活习俗而建起的。
1915年秋基本竣工后,又进行了室内外装修。1916年秋,全家搬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建成后,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人们开始称张作霖为“大帅”,知近者称“雨帅”。因这新三进四合院即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
大帅府正南门(摄影:冯赣勇)
据相关资料记载: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四十八号的大帅府建于1914--1939年。由于大帅府系“大帅府”与“少帅府”的合称,故为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
大帅府庭院一角(摄影:冯赣勇)
解放前,“大帅府”名为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实际上先后被日本奉天第一军管司令部和国民党市党部及接收大员等占据,院内建筑多被毁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
大帅府花园(摄影:冯赣勇)
解放后,辽宁省图书馆及辽宁省文联、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在这里办公,帅府成为文化活动中心。帅府的产权,根据党的政策,几十年来,一直归张学良将军所有,使用单位按规定缴纳房租,房产部门代收、代管。
大帅府前合影(摄影:冯赣勇)
对于大帅府,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大规模维修,使这一建筑群保存完好。1985年2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被列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帅府留影(摄影:孙明和)
大帅府是一座由青砖素面墙围廓的中西混合建筑群,墙高3米余,四角归方。从建筑时间和使用上帅府可分为两部分,即以现存院内青砖墙为界,分东、西两院。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还有东墙外的赵一荻(赵四**)故居,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砖混楼房6座。
张学良雕像(摄影:冯赣勇)
来大帅府参观,首先会到帅府前的广场,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一座张学良将军的雕像。这座雕像于2005年“西安事变”69周年纪念日落成。雕塑的设计者为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张秉田先生。
大帅府一进院(摄影:冯赣勇)
雕塑总高694米,上部是呈站姿身着戎装的张学良将军雕像,雕像将张学良的身材加高了一些,显得精神、挺拔。面部表情是微皱眉头,眼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嘴唇紧闭显得坚定。
张学良旧居留影(摄影:孙明和)
雕塑中直立的张学良将军英姿勃勃,一只手握皮带,一手下垂拿着手套。雕像高4米,下部是高294米的基座。基座上镌刻的“张学良将军”五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
东花园假山(摄影:冯赣勇)
走进两个石狮子把门的大帅府正南门,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座砖雕“寿”字影壁墙。从前门入内便是第一进院,前有门房七间,中为过道门,东为传达室,西为电话室,两侧为卫士房。东西厢房分别为内帐房、大厨房,承启处、餐厅、电工室。
大帅府二门(摄影:冯赣勇)
通过仪门(垂花门)是二进院,正房七间,中开过门。东西厢房各五间,这是张作霖属下八大处的处理公务之地。正房东间是卧室、客厅,西间是书房、仓库。东厢房北为内收发,南是秘书长室。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办公室。
大帅府内院(摄影:冯赣勇)
第三进院是张作霖的夫人、姨太,**等人的居室。正房当中靠北是祖先堂,东、西,南辟三门通往东西屋和院内。
大帅府内匾额(摄影:冯赣勇)
东西厢房各五间对称,东为会客室、西是办公室。三进院都各有东西便门与院外相通。如今两个院子的房间分别为《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业绩展览》及《张作霖与张氏家族展》。
府院内的砖雕(摄影:冯赣勇)
四合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群体建筑中心位居中轴。建于1914年至1918年。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三进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余间。
大帅府长廊(摄影:冯赣勇)
主要建筑都是石雕柱础转角石刻,墙基镶嵌浮雕石板,墙顶镶嵌砖雕饰件,门前踏步垂带,挂梅栏板雕刻精湛,额枋檐檩廊柱及门窗油饰彩画独具风格。
帅府中心大青楼(摄影:冯赣勇)
出了四合院东墙便是帅府的东院花园。位于北部的是当年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起居、会客、办公的帅府中心--大青楼。大青楼是一座三层罗马式青砖洋楼,据说是仿照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在天津公馆--曹家花园的样式而设计建造的。其中,一楼是会客场所,用作接待中外要员,商定军机大事之处;二、三楼是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奉天一号的专车(摄影:冯赣勇)
进入大青楼前,人们会看到楼前的东侧,陈设着一辆供游人观赏的美国福特公司20年代末生产的A型轿车系张作霖的奉天一号专车。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车子乌黑锃亮,保存的相当完好。估计加上油还能照驶不误。
张学良办公室(摄影:冯赣勇)
1925年张作霖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在大青楼商议军事机密、制定重大决策和接待中外要员。由于该处曾是本世纪初左右东三省政局的枢纽,所以这里的许多重大决策与事件均与中国近代史紧密相连,从而使其声名远播,四海皆知。
大青楼一角(摄影:冯赣勇)
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就是在这里被张学良处决的。
帅府大青楼合影(摄影:冯赣勇)
大帅府中还有一座关帝庙,位于东院东北角的一个小小院落里,是一座仅有三楹的私家庙宇。内中有众多精美的壁画与楹联。
关帝庙(摄影:冯赣勇)
大青楼是三层楼,坐北向南,多边形,砖混结构,欧洲哥特式建筑,青砖墙体,白色水泥抹边线,黑白相映,显得格外醒目、素雅。楼下台阶高约一米左右,南面和东侧各有一个“八”字形垂带,九级台阶。
关帝庙壁画(摄影:冯赣勇)
一楼正面辟门三处,中为半圆形上亮过道门,两侧为半圆形群体组合门。正是二楼平台与三楼的两个突出半圆体阳台。都是水泥花格,上曲装饰三角纹,半圆形,瓶式栏板,廊柱,圆形柱头等。楼内所有的办公室、客厅、会议室、起居室等都保存的相当完好。
帅府小青楼(摄影:冯赣勇)
从大青楼往南经过一个披满爬山虎的“天理人心”的门洞便是东院的花园假山,再往南走不远东侧即为小青楼。小青楼坐北朝南二层楼。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的房间。
大帅府东门(摄影:冯赣勇)
从大帅府东门出去便是赵一荻故居。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楼”,是张氏帅府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至1931年间,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女士在此居住,并生下了他们的爱子张闾琳。
赵一荻故居(摄影:冯赣勇)
整个小院清静幽雅,精巧别致。由门厅、餐厅、琴房、舞厅、办公室、卧室和书房兼会客厅等十余个房间组成。
赵一荻故居客厅(摄影:冯赣勇)
这里经过精心维修和多方考证,复原陈列后的赵一荻故居,再现了赵四**与张学良将军当年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景,向人们讲述着他们传奇的爱情故事。
赵四**卧室(摄影:冯赣勇)
大帅府其它建筑也各具特色和 历史 内涵。仅就其建筑风格言,即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壁式、北欧式、东洋式等等;从雕刻艺术言,又有各种砖雕、石雕、木雕以及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堪称是汇集近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研究建筑工艺难得的实例。(图文:冯赣勇)
张作霖的生平简介:
张作霖1875年的3月19日在奉天省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出生,字雨亭,张作霖从小出生在贫苦之家,曾经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来上山做了土匪,在他做了土匪以后势力逐渐庞大,清朝政府无力征缴,最终将赵作霖诏安。
张作霖被招安了以后曾经帮助过清朝政府剿灭了杜立三等土匪团伙,后来又消除了蒙患,官职也逐渐提成,先后担任过奉天省的督军和东北三省的巡阅使等职位,被人们成为东北王,并且还成为了北洋军中奉系的首领。
成为奉系首领以后,张作霖成立了东北三省的陆军整理出,和孙中山还有段祺瑞等人结成了同盟,在第二次奉直战争以后,张作霖率领着东北军打出了山海关进了北京城,担任了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最高统治权力,成为了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者。
由于张作霖在位期间曾经多次拒绝日本人拉拢,拒绝签订一些列的卖国条约,使得日本人怀恨在心,最终在1928年的6月4日,日本人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火车炸毁,把张作霖炸成了重伤,在当天张作霖被抬回沈阳大帅府之后当即去世。
扩展资料:
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蓄意谋杀事件中,大帅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随即死去,专程到山海迎接张作霖的吴俊升则当场被炸死。
从史料记载中可知,张作霖是1928年6月3日从北京登车的。这天凌晨1时10分,张作霖及随行人员,抵达北京前门东站。
张作霖身着大元帅服,腰佩短剑,状态不错的出现在车站月台上。前来送行的有北京元老、社会名流、商界代表,以及外国使馆要人等。
少帅张学良、总参议杨宇霆、京师警察总监陈兴亚、北京警备司令鲍毓麟等也到站台送行。凌晨1时15分,列车鸣笛开动。
登车随行的有民国前国务总理靳云鹏、现国务总理潘复、东北元老莫德惠、军事部次长于国翰、财政总长阎泽溥、教育总长刘哲等官员,还有张作霖的日本顾问町野武马、仪峨诚也。
另有张作霖的六夫人马岳清及三儿子张学曾、随身医官杜泽先等。专列很快抵达天津,奉军的军团长褚玉璞特意从唐官屯赶到车站迎送。
同时来迎送的还有在天津的前两湖巡阅使王占元、热河都统阚朝玺。停车后,从北京上车的靳云鹏、潘复等下车。
日籍顾问町野武马也在此站下了火车,事后,据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斋藤恒在《斋藤日记》内透露,町野武马其实是日军安插在张作霖身边的间谍。
他一直参与了对张作霖的谋杀策划活动。他在天津下车,证明他已经知道爆炸刺杀计划。但为了迷惑张作霖,他故意从北京上车送上一段,也便于洗清自己。
而张作霖的儿女亲家、前国务总理靳云鹏本来是要陪同张作霖回奉天的。靳云鹏家住天津。专列到天津站时,靳云鹏的副官上车报告说,日本领事馆派人送信。
说晚上9点种,靳云鹏的好友板西利八郎由日本到天津有要事相商,请他赶回府宅,靳云鹏只好下车。
可是他在家等了一夜,板西利八郎也没露面,心里正纳闷。第二天接到电报,知道张作霖的专车被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领事馆送的是假信,免得他陪绑张作霖一同被炸当屈死鬼。
在天津提前下车躲过劫难的除了靳云鹏外还有时任国务总理潘复。后来潘复卸任总理,先为少帅张学良的高级顾问,后蛰居津门作了寓公。
张作霖的专列在天津站下车三人,又有奉系骨干前交通总长常荫槐在此上了车,要陪张作霖一道回奉天。下午4时,列车抵达山海关车站。
餐车上开过晚餐,特意到此来迎接的黑龙江督军吴俊升上了专列。张作霖与吴俊升亲切攀谈一阵后,吴俊升去休息,张作霖同莫德惠、常荫槐、刘哲一起打起麻将。
专列驶进新民车站时,天已微明,玩麻将的人都散去休息。从车窗往外看,见铁路两旁“皆有步哨警戒,十余步就是一岗。
6月4日晨,专列到达皇姑屯车站,实业总长张景惠等在此登车迎接,并说帅府家人和文武官员,都在奉天新车站等候。
虽是结拜兄弟,张景惠上车晋见后却没有和张作霖坐一个车厢,而去了另外车厢乘坐。此时,张作霖的专列上,已聚了他和张景惠、吴俊升这在洮南关帝庙结拜的兄弟三人。
专车再次开动,张作霖坐的那节车厢,当时只有张作霖、吴俊升和校尉处长温守善。六月初东北的早晨有些微凉。
吴俊升关切地问大帅:天有点冷,要不要加件衣服,张作霖看了看手表,已是5点多了,便答道:算了,马上要到了。
正说话间,专车驶上三洞桥,突然爆发出惊雷般两声巨响,顿时专列上烟火弥漫,昏天黑地。列车车箱有的脱轨。
有的起火,而张作霖所乘的车厢正处于爆炸中心,被几乎全部炸碎,车身崩出三四丈远,铁轨上只剩下几个车轮。
—张作霖
1928年6月4日5点30分,奉系军阀首领,“东北王”张作霖的专列经过皇姑屯车站三孔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120公斤炸药炸毁了车厢,张作霖当场重伤,送回奉天后伤重不治,于当日去世,殁年53岁。
在回到位于奉天的大帅府时,自知命不久矣的张作霖留下遗嘱,将东北事宜转交给长子张学良后,与世长辞。
张作霖之死是因为他身为中国人,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以及对日本帝国主义要求签订卖国条约和无理条件不予接受。只要张作霖活着,日本人入侵东三省的军事行动没那么容易开展,最终决定除掉张作霖。
张作霖死时,正是6月天气炎热的季节,怕张作霖的尸体腐烂,家人用布匹沾桐油牢牢裹住其尸身,并在灵柩下面放置大量冰块防腐。
由于张作霖生前没有为自己准备墓地,他的突然暴毙让家人措手不及,但相对于张作霖的身份,家人还是为其准备“风光大葬”,在抚顺地区的东北部,花费了1400万大洋为其修建了一座豪华的陵墓“元帅林”。
但是工期紧凑,工程量浩大,张作霖的百年之地“大帅墓”修建时间太长,张作霖的棺木也迟迟无法下葬,暂时安放在“大帅府”中;1931年9月18日,随着“九一八事件”的爆发,日寇大举入侵中华大地,随着奉天和抚顺的沦陷,曾经风光一时的“大帅府”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掌控。
当东北局势向不利方向发展时,张家的人就已经撤离沈阳了,由于时间急迫,“大帅墓”并没有整体完工,连墓碑都没有刻好就停工了,张作霖的灵柩自然也没有下葬。
俗话说“人死债消”。张作霖已经死了几年,但日本人对张作霖还是非常痛恨,一方面出于报复心理,日本人将张作霖的灵柩移出了大帅府,丢在了一处荒凉的寺庙“珠林寺”中,另一方面也是给那些不配合“中日友好”的国人一个警告,违背日本人的下场。
少帅张学良也曾经想方设法与日本人谈判,希望父亲能早日入土为安,甚至动用了一切人脉,日本人都不松口,坚持要按照他们的方法来安葬张作霖,张学良自然是不同意,谈判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随着张作霖家族撤离沈阳退入关内,昔日的部下纷纷投靠了日本人,其中就包括了原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磕头拜把子的兄弟张景惠。
在日本人入侵东三省的过程中,张景惠就公开表示支持日本人,并且叛国投敌,摇身一变先后担任过日伪参议府议长、军政部总长和伪满洲国国务总理等职务,成为臭名昭著一时的大汉奸。
张景惠虽然数典忘祖,但对自己曾经的好兄弟张作霖还是记挂在心,对其还未入土为安而耿耿于怀。张景惠数次请求日本人将张作霖的棺木下葬,但日本人都不同意。
直到1937年,中国境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看准机会的张景惠向日本人请求张作霖的下葬,觉得时机差不多了的日本人终于答应了。
张景惠总算是对自己的老兄弟有个交待了,以张作霖五弟的身份,立刻开始准备下葬事宜,并登报向社会各界征询张作霖的下葬地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作霖要下葬的消息在东北社会各界引发了阵阵波澜,无数爱国人士纷纷提出了建议,把张作霖安葬在海城和奉天,让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感到了强烈的不安,并出面制止了这件事的扩散。
最后,在张景惠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周旋下,日本人迫于社会舆论,没有再从中阻挠,1937年5月3日,张作霖草草被安葬在辽宁省锦州凌海市石山镇南驿马坊村,和他的母亲和原配妻子葬在了一起。
当所有的事都准备妥当之时,却发现送葬队伍中没有打幡的人。东北地区送殡有儿子打幡的习俗,但张作霖的八个儿子没有一个在身边,最后能找到的只有张作霖大姐的儿子,也就是张作霖的外甥打幡,一代枭雄就此凄凉下葬,此时距离张作霖最初的死亡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九年的时间。
张作霖的一生,就是一部穷小子逆袭的历史。早年张作霖出身贫苦人家,凭着自身才能和机遇,在乱世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作为民国初期的军阀,他也有落后甚至是为人憎恶的一面,但在东北执政时期,也为东北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对日本人要求签署不平等条约,他深知不利于国家和民族之事,都以各种借口回绝,拖延,不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不做汉奸卖国贼,正是这样才让日本人起了杀心。
“东北王”张作霖的身后事—死后凄凉,九年后才下葬
张作霖出身于贫苦之家,在遭遇没吃没喝的窘境时就去去偷去抢。他在参加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就选择了投身绿林,落草为寇。后来靠着苦心经营,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直到他入主奉天城,当上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引发了自己精心谋划、布置的皇姑屯事件,使得一代“东北王”张作霖当场重伤,当天殒命。大帅走后,少帅继位。此时,奉系军阀的力量丝毫不容小觑。在国外,让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在国内,让老蒋为之动容。那么,“东北王”张作霖在皇姑屯被刺杀后,少帅张学良究竟承袭了多大的家业呢?
在经济上,东山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物产丰沛,再加上张作霖多年殚精竭虑的经营,其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东南沿海地区,且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自己良好的经济体系。建国之后将东北三省作为工业基地,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东三省的铁路尤为发达,几近7000公里的总里程使其占据了中华民国铁路总里程超过一半的分量。这些铁路干线为东三省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统计,仅“东北王”的大帅府就藏有数以万计的金条。其经济能力可见一斑。
军阀之道,自然还是以军为本!张作霖一生精打细算,为儿子留下了30万装备精良的虎狼之师。而且在精于陆军的同时,张作霖还设立了空军和海军编制,其装备和战斗能力在当时的民国那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至于装甲坦克的数量更是惹的日本人都口水直流,艳羡不已。
张学良继承帅位之后,东北军依旧是马肥兵强,保证了奉系军阀较高的地位。正因为少帅从大帅那里承袭了如此殷实的家业,才让奉系军阀有着震慑日本的底气和决定中原大决战结果的能力!
张氏帅府地图张氏帅府地图导览图
本文2023-10-25 23:57: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