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中的王可分多少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王氏家谱中的王可分多少种,第1张

伍士隆之〈惜士不遇赋〉

---------------

起自荀子,宋玉,下迄元明,先按照赋体总分为三格:曰文体,曰骚体,曰骈体

林联桂《见星庐赋话》继承这种三分法首先指出「古赋之名始於唐,所以别乎律也」,接著区分古赋之体为三种:

一曰文赋体以其句栉字比,藻饰音谐,而疏古之气一往而深,有近乎文故也

自周荀卿〈礼赋〉,宋玉〈风赋〉至唐杜牧〈阿房宫赋〉,以及宋元明以下之文体赋皆属此类

一曰骚赋体夫子删诗,楚独无风后数百年,屈子乃作〈离骚〉骚者,诗之变,赋之祖也后人尊之曰经,而效其体者,又未尝不以为赋」

从汉贾谊之〈旱云赋〉至明陶望龄之〈述志赋〉,伍士隆之〈惜士不遇赋〉之类,皆属此体

一曰骈赋体骈四俪六之谓也此格自屈,宋,相如,略开其端,后遂有全用比偶者浸*於六朝,绚烂极矣唐人以后,联四六,限八音,协韵谐声,严於铢两;比如画家之有界画勾拈,不得专取泼墨淡远为能品也

蔡梅枝完成硕士论文《唐代古文家赋研究》,把马积高所谓的「诗体赋」另命名为「齐言体」,并且列出了该体发展源流图:

诗经(〈隰有长楚〉,〈駉〉)——屈原(〈天问〉)——汉朝(刘安〈屏风赋〉四言,蔡邕〈蚕赋〉六言)——六朝(庾信〈愁赋〉,萧彀〈春赋〉)——唐朝(柳宗元〈瓶赋〉四言,〈牛赋〉四言,杨师道〈听歌管赋〉六言,韩愈〈感二鸟赋〉六言

肆,赋体的重新归类 笔者主张按照「约定俗成」的学术惯例,不必要另立新名词,只需要改造徐师曾的赋体分类,回归祝尧的赋体分类,就可以把赋体作一个重新归类简言之,辞赋可以分成骚体赋,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四种体裁,这四种体裁在历朝历代有著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用列表形式把赋体分类源流展示如下:

一,赋体分类发展源流 骚体赋:先秦(屈赋)—汉朝(拟骚,下同)—六朝—唐朝—宋金—元明清

文体赋:先秦(屈原〈卜居〉,〈渔父〉,荀赋,宋玉)―汉代文体大赋—汉末文体小赋—六朝文体小赋—唐朝仿汉大赋,文体小赋—宋朝仿汉大赋,一般文体赋,欧苏新文体赋—元明清文体赋 骈体赋:六朝—唐—宋—元明清 律体赋:唐—宋金—清

由上表可见,骚体赋从先秦到清代源流不断,只是有屈原楚辞体和后世拟骚体的区别;文体赋从先秦到清代也是源流不断的,不是到宋代才突然出现一种文体赋;骈体赋从六朝诞生,其发展史一直贯通到清朝;律赋与科举考试制度内容变化相关联,出现在唐朝,宋金和清朝三个时段

以下再就宋代各体赋的特徵用列表和举例的方式分别予以说明

二,宋代骚体赋 宋代骚体赋不能一概论之,可以将其分成三种: 其一,以四言或六言为主,且有大量「兮」字的骚体;

其二,基本上无「兮」字,且句式整齐的骚体; 其三,以「辞」为名,形同歌行的骚体列表如下:

通篇有大量「兮」字的骚体 基本上无「兮」字的骚体 以「辞」为名或以「篇」「操」之类为名的骚体

晁补之〈北渚亭赋〉 〈黄庭坚别友赋〉(送李次翁) 晁补之〈望涡流辞〉,黄庭坚〈明月篇赠张文潜〉

例如,晁补之是北宋擅长骚体的赋家,他的〈北渚亭赋〉写道:「登爽丘之故墟兮,睇岱宗之独立根旁礴而维坤兮,支扶疏而走隰」这就是一般有大量「兮」字骚体的典型句式至於某些文体赋中某一段有骚体句式者,不属此例

又如黄庭坚有〈别友赋〉(送李次翁)写道:「曩闻义於孙李,指尊选以见招惜予行之舒舒,曰其夜以为朝予望道於篞垣,见万物之富有」这种句式就是蔡梅枝所谓的「齐言体」,其实显而易见,在上句的末尾加一「兮」字,这种赋就与典型的骚体没有区别

再如,晁补之《鸡肋集》巻三收有〈望涡流辞〉,〈追和陶渊明归去来辞〉等十多篇以辞为名的骚体赋作黄庭坚《山谷集》卷一有〈楚词七首〉,其中如〈明月篇〉(赠张文潜)写道:「天地具美兮生此明月,升白虹兮贯朝日工师告余曰斯不可以为佩,弃捐椟中兮三岁不会霜露下兮百草休,抱此耿耿兮与日星游」〈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写道:「吾其行乎道,渺渺兮骖弱石岩岩兮川横,日月兮在上风吹雨兮昼冥,吾其止乎曲者如几,直者如矢」这类作品虽然不以辞赋为名,但读来显然是骚体赋句调

三、宋代文体赋 宋代文体赋不能一概论之,可以将其分成三种:仿汉文体大赋,一般文体小赋,欧苏式新体文体列表如下:仿汉文体大赋 一般文体小赋 欧苏式新文体赋 张耒〈大礼庆成赋〉张耒〈吴故城赋〉张耒〈秋风赋〉,〈鸣蛙赋〉

例如:苏门学士张耒有〈大礼庆成赋〉,这是一篇仿汉式的散体大赋祝尧《古赋辨体》卷三〈子虚赋〉评语云:「此赋虽两篇,实则一篇赋之问答体,其原自〈卜居〉〈渔父〉篇来,厥后宋玉軰述之,至汉此体遂盛此两赋及〈两都〉〈二京〉〈三都〉等作皆然,盖又别为一体首尾是文,中间乃赋世传既久,变而又变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而专於辞者,则流为齐梁唐初之俳体;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骋而专於理者,则流为唐末及宋之文体性情益逺,六义澌尽,赋体遂失然此等铺敍之赋,固将进士大夫於台阁发其蕴而验其用,非徒使之赋咏景物而已须将此两赋及扬子云〈甘泉〉〈河东〉〈羽猎〉〈长扬〉,班孟坚〈两都〉,潘安仁〈藉田〉,李太白〈明堂〉〈大猎〉〈圜丘〉,张文潜〈大礼庆成〉等赋并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张耒此赋与汉代以来散体大赋一脉相承的关系

张耒另有二十多篇文体小赋,则与汉式大赋或欧苏式新文体赋关系不大,观其在〈吴故城赋〉后的一段跋文:「予近读曹植诸小赋,虽不能缜密工致,悦可人意,而文气疏俊,风致高远,有汉赋余韵是可矜尚也,因拟之云」可以证明张耒的文体小赋自有所本,并不一定都是学欧苏文体的其他作家也有类似的文体小赋

至於欧苏式文体,则是以散文的方法写赋,脱离了赋铺敍和言情的本质特点,专门以说理议论为主欧苏式文赋大约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句式上,不像骈赋或律赋那样专讲属对的精密工切,虽间有偶句,但主要是由散体句式来表现,参差错落,富於变化二是在押韵上,没有试赋那种限韵的束缚,在韵脚上没有严格的讲究,只是随著行文的需要而灵活变化三是在用词上,但并不像传统的汉代散体赋那样著意於辞藻的修饰和铺排,语言往往清新流畅,平易浅近四是在表达方式上,往往注重说理议论成功的范例,除了〈秋声〉〈赤壁〉之外,有黄庭坚〈苦笋赋〉,张耒〈秋风赋〉,〈燔薪赋〉,〈鸣蛙赋〉之类,差可比拟,其他则罕见其匹

四,宋代骈体赋 宋代骈体赋,具备前代骈体赋的一般特徵,如注重对偶,用典,声律,辞藻等等,此外或篇幅短小,或与律赋相近,或与文赋相近列表如下: 篇幅短小的骈赋 与律赋相近的骈赋 与文赋相近的骈赋 黄庭坚〈放目亭赋〉米芾〈动静交相养赋〉黄庭坚〈刘明仲墨竹赋〉

如黄庭坚的〈放目亭赋〉写道:「放心者,逐指而丧背;放口者,招尤而速累自作訿訿,自増愦愦登高临远,唯放目可以无悔防心以守国之械,防口以挈瓶之智以此放目焉,方丈寻常而见万里之外」全文短小精悍,对仗工稳

又如米芾〈动静交相养赋〉首段云:「天地有常道,万物有常性道不可以终静,济之以动;性不可以终动,养之以静养之则两全而交利,不养之则两伤而交病故圣人取诸〈震〉以发身,受以〈复〉而知命所以《庄子》曰智养恬,《易》曰蒙养正者也」此段与律赋之破题并无二致

再如黄庭坚〈刘明仲墨竹赋〉,全篇句式对偶基本工整,但又有「黄庭坚曰」,「苏子曰」之类散句错综其间,仿佛是用散体文的结构来写作骈赋,表现出骈体向文体过渡的态势

五,宋代律赋 律赋最重要的特徵是韵脚限制宋人王茂《燕翼诒谋录》说:「国初进士辞赋押韵不拘平仄次第,太平兴国三年九月,始诏进士律赋平仄次第用韵;而考官所出,官韵必用四平四仄辞赋自此齐整,读之铿锵可听矣」由此可见,宋代官方规定的律赋押韵规则比唐代更为严整不过,要完全熟悉和达到考试规定的押韵规范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非考场所用的律赋也不必严格实行四平四仄的押韵规范,加之由於传抄版刻诸因素,造成部分律赋所限韵脚有脱落的现象,造成后人辨认赋体的困难考虑到上述这些情况,也可以把宋代律赋分成三种,列表如下:

韵脚不规则的律赋 韵脚四平四仄的律赋 限韵脱落的律赋范仲淹〈老人星赋〉,〈水车赋〉,〈临川羡鱼赋〉范仲淹〈王者无外赋〉,〈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范仲淹〈大礼与天地同节赋〉,〈制器尚象赋〉

范仲淹〈老人星赋〉,以「明星有烂,万寿无疆」为韵,乃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格式,没有平仄相间而行,〈水车赋〉以「如岁大旱,汝为霖雨」为韵,乃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格式;〈临川羡鱼赋〉以「嘉鱼可致,何羡之有」为韵,乃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以上三篇属於不拘平仄次第的类型不过范氏大部分律赋都是符合规则的,如〈王者无外赋〉,以「王者天下,何外之有」为韵,乃平仄平仄,平仄平仄格式〈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以「淳一敷教,天下为式」为韵,乃平仄平仄,平仄平仄格式另外,《御定历代赋汇》所收〈大礼与天地同节赋〉,〈制器尚象赋〉两篇,范仲淹本集失载,因而限韵原缺根据范仲淹律赋押韵的惯例,一是八字韵脚是对赋题意旨的疏解,二是基本上遵循四平四仄相间而行的格式,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两篇律赋的限韵来先看《制器尚象赋》:

第一韵:筌,先,焉第二韵:圣,正,性第三韵:端,安,观第四韵:长,象,往 第五韵:陈,因,伦第六韵:弊,济,制,际第七韵:乎,殊,图第八韵:义,器,利

由上可见,〈制器尚象赋〉很有可能是以「先圣观象,因制图器」为韵 再看〈大礼与天地同节赋〉:

第一韵:详,纲,常第二韵:礼,体,启第三韵:维,私,亏,之第四韵:泰,外,太

第五韵:筌,全,天,然,焉第六韵:致,器,备,次,地第七韵:通,同,穷第八韵:节,列,设

由上可见,〈大礼与天地同节赋〉很有可能是以「常礼之外,天地同节」为韵这样,我们就将范仲淹律赋所失落的限韵尽可能恢复起来了宋人律赋限韵失落的还有不少,都可以依照这种办法把限韵查找出来,从而恢复其本来面目

伍,结语 宋代文体赋的评价存在著古今差异,造成评价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古今学者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古代赋论家关注的重点在於辨体,当代学者关注的重点则在於新变;二是宋代辞赋文体分类相当混乱造成宋代辞赋文体分类混乱的原因,追溯起来,应该要检讨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的赋体分类徐氏之分类来源於祝尧《古赋辨体》,但由於其对《古赋辨体》之误读,遂将赋体分为古赋,俳赋,文赋,律赋四种按照徐氏的分类法,人们需要在古赋,俳赋,律赋之外,来找文赋,这就给宋赋辨体造成很大的困惑当今学者对徐氏分类不满意,相继提出「诗体赋」或「齐言赋」之分类新说,但未成定论笔者主张按照「约定俗成」的学术惯例,将辞赋分成骚体赋,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四种体裁针对宋代辞赋之特点,再将每类体裁一分为三,用列表和举例的形式,予以清晰的说明由於本文在撰稿之时力求简洁明了,因而每类标目往往只举一两篇赋作为例,笔者另有〈苏门四学士辞赋体裁辨析〉一文,可以视为本文倡导辨体类目的具体展开至於骚,文,骈,律四体赋类之间的流变关系,则需就整个赋史作历时性之深入考察,亦需另文专题讨论也许本文的研究,只能够使我们对宋代辞赋体裁的认识前进一小步;针对宋代赋学有关问题作详尽阐释的鸿篇大作,寄希望於将来

参考文献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祝尧,《古赋辩体》,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本

郭维森,许结,《中国辞赋发展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詹杭伦,沈时蓉,《雨村赋话校证》,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版

詹杭伦,《清代律赋新论》,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

詹杭伦,《清代赋论研究》,台北:学生书局,2002年版

铃木虎雄,《赋史大要》,台北:正中书局,1967年版

王氏家谱中的王可分多少种

伍士隆之〈惜士不遇赋〉---------------起自荀子,宋玉,下迄元明,先按照赋体总分为三格:曰文体,曰骚体,曰骈体林联桂《见星庐赋话》继承这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