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西南土司杨应龙叛乱,万历发兵,700年杨氏家族顿时殒灭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明朝西南土司杨应龙叛乱,万历发兵,700年杨氏家族顿时殒灭,第1张

播州平叛,是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进行的一场军事行动。这场叛乱对于刚刚获得朝鲜战争胜利的明朝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震惊西南半壁之天,烦费海宇全胜之力。”虽然这场叛乱在明朝24万大军的合力围剿下,仅用了百日即被最终平定,但叛乱的发生绝不会仅仅如战表中描述的那般简单。 明朝自朱元璋建国以来,对西南偏远地区的统治更多的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即土司与国家之间属于委任统治关系,这是一种自唐朝开始实行羁縻统治的一种演化。而播州杨氏土司自唐朝僖宗三年(876年)由山西人杨端担任播州地区羁縻州长官以来,700年来历任土司都与中央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这一局面最终在末代土司杨应龙时期发生改变,正是随着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的产生变化,以及杨应龙自身实力的增强,明朝军力的衰弱,最终引发了这场叛乱。 西南播州平叛与平定宁夏叛乱和朝鲜抗倭战争合称为万历三大征。对明朝西南地区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这次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播州叛乱的发生不仅仅在于土司杨应龙的个人野心,更多的还在于当时整个明朝政治、军事及播州土司实力等方面的转变有关。 首先,明朝中后期对土司制度的政策转变 明朝开国之初,考虑到西南偏远地区多属穷山恶水之地,直接派遣官员管辖得不偿失,于是继续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对这些地区进行委任统治。 但随着两百年的发展,西南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已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由于土司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使得他们对内残暴统治少数民族,割据地方,对中央经常叛服不断,骚扰周边,内斗不止,严重影响了西南地区的安定环境。 「 ”嘉靖十四年议准,云南、四川两省土官,各照旧分管地方,如有不尊断案,互相仇杀及借兵助恶,残害军民,并经断未久,辄复奏扰变乱者,土官子孙不许承袭。” 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明朝中后期开始对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即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这无疑对当时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利益造成了极大威胁,成为其发动叛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明朝军事力量的衰弱影响 明朝建国初期,曾经根据全国各地的防卫、战略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卫所,作为镇守地方的军事力量。 但自明朝永乐皇帝之后,原本主要依托土地存在的卫所制度,由于军田大量被利益集团瓜分,卫所兵则被充当军官的佃农形同奴隶,这使得曾经为明朝提供稳定兵源的卫所制度,在受到各利益集团的腐败管理和盘剥之下逃兵无数,陷于崩溃。 「 ”成化十年,泾国公蒋贵曾上言,「 ”大同、宣府诸塞下,腴田无虑数十万,悉为豪右所占”。成化二十二年,南京户部尚书黄拔”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 ”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 西南地区的卫所由于一开始就不是明朝的军事重心所在,卫所力量本身就不及北方来得雄厚,到万历年间随着卫所制的崩溃,更是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有名无实的摆设,自此明朝对西南土司的直接压制能力被大大的降低,这也就给了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三,播州土司实力的膨胀 播州杨氏自唐以来,在播州经营七百余年,于当地拥有极为深厚的实力。 在播州境内自宋元时期就修有诸如「 ”海龙囤”、「 ”娄山关”等一系列军事城堡和防御工事扼守险要关隘,几乎自成一国。 同时,受限于卫所制度的名存实亡,明朝为解决用兵短缺的问题,在明朝中后期开始大量启用土司军队参与到明朝的各项战事之中,这在无形之中壮大了土司的军力。 万历十四年至十八年,播州土司杨应龙数从征调,三次率土兵配合明朝军队征剿松潘和建昌等地,屡建战功而受封骠骑将军。这一系列的作战经历,从侧面证实了播州杨氏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正是播州内有完备防御、军力强盛,外则窥探得出明朝军力衰弱的内外部实力对比,让播州土司杨应龙产生了错觉,认为可以通过叛变建立自己的王国。 结语 播州叛乱,正是明朝在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过程中,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放弃手中权力和利益的一次叛乱行为。当播州土司宣慰使杨应龙起兵反明时,万历皇帝当即调遣刚从朝鲜战场打败倭军得胜而回的骁勇之师, 十三省兵力共二十四万人合力征剿,历时一百余天,以雷霆之势将这场叛乱平息,切实维护了国家领土 的完整。 通过此次平叛行动,明朝加快了对川贵土司地区尤其是播州地区开展了改土归流工作,编定里甲,设置了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和贵州。使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得到加强,对西南地区分离割据势力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确保了有明一代西南再未出现动乱不安的局面。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实录》 《明史纪事本末》 《明神宗万历实录》 《明代贵州都司建置研究》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古代有着无穷无尽的财富,当然了,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上下五千年实在是太长远了。当然了,现在科学家为了科普相关的历史知识,也会将一些著名的历史古迹排成纪录片供广大的观众进行学习探讨。最近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土司遗城海龙屯是有不少的网友在议论纷纷,到底土司遗城海龙屯里面的土司遗城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贵州地区的历史吧!

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摄制组历时四年,在2013年就入驻海龙屯遗址,现场拍摄土司遗址及周边土司大墓群的考古发掘过程。

大型探索发现《土司遗城海龙屯》讲述的是贵州省考古团队在一次考古发掘中的惊人发现,揭开了沉睡在地下几百年的贵州神秘杨氏土司一族的往事。影片从考古者的视角切入,随着轻轻挥动的手铲,用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考古探寻,将一座神秘的土司遗城海龙屯展示在世人面前。头冠、碑文、口含玉等,多年来,这些从海龙屯遗址出土的文物不胜枚举,每一件精美的文物背后又隐含着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作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最久远的土司家族之一,历经725年世袭统治的播州杨氏土司一族如何尘归厚土,也将一并呈现给观众。《土司遗城海龙屯》还创新性引入了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的内容,现代科技将与古代文物碰撞在一起,擦出别样的火花。

我生而有幸,可以在废墟中追寻文明的碎片,因为我是一名考古者。这是考古专家李飞在海龙屯考古日记中的话语。

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考古是一道桥梁,它医治了人类受损的记忆。记忆是人类文化的根,播州杨氏土司的历史不仅是贵州的历史,更是中国的历史。海龙屯正是那段传奇历史的见证。从1979年冬天引起考古学者的注意,到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直至2015年成为唯一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项目,海龙屯在历史和考古领域的价值不容置疑。

除了宏大的历史观与精细的考古还原,《土司遗城海龙屯》曝出的一组现场拍摄的照片引发热议。精美的明代甲胄道具制作精良,还原度极高。有网友评论该剧最大亮点在于明代的服饰、装备、与旗帜几乎做到了无缝还原。在影视行业崇尚大制作的今天,一部低投入的纪录片如何做到对道具的制作如此考究?

近年来,古装题材的影视剧大量充斥荧屏。伴随着近年来古装片热度持续不减,观众对古装道具要求越来越高。为高度还原古战场,《土司遗城海龙屯》在道具的制作上参考大量资料,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著名的历史画卷《平番得胜图》上。

实现道具的高度再现,制作方在制作经费不高的情况下,力图节省日常开销,许多团队成员自愿降低薪水,将经费花在刀刃上。在道具制作上请来优秀古装制作团队严格再现了《平番得胜图》中明代装束,高度还原了平播战役的古战场,队列、阵法、军帐、传令方式、点兵发兵仪式等都能看到《平番得胜图》的影子。在战场武器道具方面,制作方依旧严苛,虎尊炮、迅雷铳等经典古武器在片中得到大量还原,甚至纪录片的后半部分给出了大量武器特写,先期曝出的剧照让人大呼过瘾。依照明代形制复原的罩甲、圆领、补服、飞鱼服、革带、马面裙、旗盔、铁护臂等,较为全面的呈现了一场明代服饰的盛宴。就纪录片来讲,《土司遗城海龙屯》做到了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而该剧的道具也在此后被拍摄地习水土城建馆馆藏。

播州杨氏,是我国历史上西南地区的一个世袭土司政权,始于唐乾符三年(876年),亡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始祖是唐代播州刺史杨端,历二十九代,至明代播州宣慰司杨应龙而亡,共存在724年的时间。

播州杨氏的由来

说起播州杨氏,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家族,这就是播州罗氏。

在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之前,并没有“播州”这个地方,最初播州之地名为“牂柯郡”,乃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灭南越,降夜郎,完全占据西南夷地区后,于犍为郡南部地区所置的一个郡,辖领且兰、头兰、漏卧、句町等南夷地区,大概就在今贵州省贵阳市一带(有说是在福泉市一带)。

唐贞观九年(635年),为了更好的统治这块被少数民族所占据的区域,唐廷就在牂柯郡的北部地区设置了一个州,而这个新州就是播州的前身“郎州”。郎州初置时,辖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等六县,大概就在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废郎州,置播州,所谓“播”,其意是为番之有才者,即招抚蛮夷所置的州。

如上所说,播州乃是蛮夷聚集之地,因此从汉代在这里设郡,对其进行实际统治之时,播州就经常发生少数民族叛乱事件,汉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反;王莽时期,句町濮人反;隋末,牂柯蛮头领谢龙羽在牂柯郡聚兵数万,割据其地。

如此,直到唐代,播州地区都时常发生少数民族叛乱事件。当然,唐初,唐廷正处于鼎盛时期,是“四夷宾服”之时,因此,对于此地的控制,唐中央政府还是十分牢固的。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由此,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头领们就又开始蠢蠢欲动,纷纷起兵,欲割据自立。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播州夜郎叛乱,地方唐军不能抵挡,播州宣告失守。次年,为了平定播州之乱,代宗委任罗荣为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太子太保、荣禄大夫,由他率兵平叛。随后,罗荣凿山开道,剿抚并用,最终用了七年的时间,在大历十三年(778年)平定了播州夜郎之乱。

之后,唐廷因受制于藩镇等内部问题,自知已无精力再对播州进行直接的控制,由此,直接予罗荣以“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封罗荣为播州侯,由其家族替唐廷世代镇守播州之地。自此,播州被罗氏统治八十余年。但是,当传至第四代罗太汪时,时正值崛起于滇西北的南诏大肆向东扩张,播州这块富庶之地自然也被南诏所盯上,而随着南诏的入侵,播州罗氏最终也就迎来了灭亡的结局。

最初,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第一次侵占播州时,因此时唐朝正值中兴之时,尚有余力对付外敌,由此在次年,唐军就从南诏手中夺回了播州,并将其还给了罗太汪。但是,因罗大汪实在是过于无用,播州能被他控制,不是因为他有厉害,而是背靠唐朝这棵大树的缘故,对于罗氏而言,唐朝强,则播州在;唐朝弱,则播州失。

事实上,最后也的确是如此。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随着唐廷自顾不暇,播州再次被南诏所占,而因唐军无力再收复,罗太汪只能是率领族人逃往四川泸州的叔祖家,自此罗氏算是彻底失去了对于播州的掌控权。

不过,罗太汪虽能力不行,但却还是有点志气的,他不甘于失去播州这块罗氏的世袭之地,因此在泸州时,他是时时刻刻都想光复失地。恰恰就在此时,与他同族的杨端势力正值鼎盛之时,由此罗太汪就想借着杨端的力量去收复播州。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接受罗太汪的请求,率八姓族人,由罗太汪领路,自泸州出发,“迳入白锦,军高遥山。据险立呰,结土豪臾、蒋、黄三氏,为久驻计。蛮出寇,端出奇兵击之,大败”,一举打败了占据播州的南诏。

但是,播州虽然被收复,可却没有落到罗太汪的手里,因为主导播州收复之战的杨端,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之所以答应罗太汪去收复播州,不是因为想替罗太汪收回播州,而是想着自己占据播州。由此,自播州收复的那刻起,杨氏就开始取代罗氏世袭播州地区,而后,唐廷也无力再替罗氏做主,为了让播州不至于反叛唐廷,唐朝也就被迫认可了杨氏对于播州的统治权,并授予杨氏播州刺史的世职。

如此,自杨端开始,杨氏正式成为中原王朝所认可的播州的新主人,这就是播州杨氏。

播州杨氏为何能统治播州长达725年的时间?

说到播州杨氏,最让人疑惑的地方无疑是这个家族为何能历经唐、五代、宋、元、明等五代,共725年的时间而不倒?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又为何都认可杨氏对于播州的统治?

其实,播州杨氏之所以能存在725年的时间,并被唐、五代、宋、元、明等五代的统治者所认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势、资源因素。自古以来,一个势力若是想要形成割据局势,他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所占地区要有得天独厚,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其二是所占地区要有丰富的,能做到自给自足的自然资源。自古益州为何能多次形成割据政策,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无外乎就是凭借着以上所说的两点,当时只要把葭萌关、绵竹关、涪水关、剑门关等几个重要关隘守住,再凭借着“天府之国”的底蕴,益州统治者就能做到“闭关锁国”,做他的土皇帝。

那播州能满足以上所说的两个条件吗?显然是可以的。首先,播州的地势是十分险峻,“西北堑山为关,东南俯江为池,中皆山谷盘亘,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马不得并行”,境内大娄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是为播州最为天然的屏障,又有凶险的长江、乌江庇佑东南,同时境内又是山谷盘亘,巉崖峻壁,通往中原的道路是人马不能并行,极为险峻。因此,播州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再是,播州的自然资源也足以让播州统治者能做到自给自足,完全不惧中原王朝的封锁。正所谓“播州东西二千里,南北数百里,乐土也”,播州气候湿润,因此境内沃土众多,是十分适合稻粟的种植,自唐代播州就已是呈现出“稻粟再孰,无徭役”的状态,每年产出的粮食不但能供应播州百姓的日常所需,每家每户更是还有富余的,而至明代,播州在明朝更是做到经济跃居贵州第一的壮举。

同时,播州因地处山林之间,因此其野生动物资源也是十分丰富,就算播州出现旱灾,凭借着其境内的野生动物,播州百姓也能应付许久。此外,播州不但食物资源丰富,其矿产资源也是丰富无比,而这其中就包括可以用于制造武器装备的铁、铜矿资源。由此,可以说,杨氏统治下的播州,是什么资源都不缺,是既不缺粮食,又不缺武器,因此他足以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做到自给自足。

综上所述,封建时代,播州完全有着割据政权所具备的一切条件,只要谁能占据这样,谁步军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但却有了“闭关锁国,割据为王”的资本。凭借着险峻的地理优势,及丰富的物质资源,即使是中原王朝兴兵来犯,播州杨氏即使不能击败他们,亦也能靠着这些来与中原王朝进行长时间的拉锯战。

第二、识时务,懂得顺势而为。当然,播州杨氏若是单纯的想要依靠地势、资源去抵挡中原王朝的进攻,以此来达到724年对播州的统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要论资源,论实力,他是绝对比不过中原王朝的,一旦中原王朝下定决心,不急任何代价要干掉播州杨氏,杨氏是绝对不能抵挡的。没看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万历皇帝兵发24万大军攻打播州,杨氏末代土司杨应龙虽抵挡了百余天,但最后还是被明朝所灭。

由此可知,如若杨氏单纯的依靠地势、资源,他是绝对不可能统治播州这么长的时间的。

事实上,播州杨氏能存在这么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识时务。播州杨氏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懂得审时度势,一旦其所效忠的王朝出现了不可逆转的亡国局面,他就会率领着播州上下军民投向另外一个新兴的强大王朝,如南宋亡,杨氏第16代土司杨邦宪就立刻向元世祖忽必烈纳土内附,得授绍庆、珍州、南平等处边宣慰使;元亡,杨氏第21代土司杨铿就立刻向明太祖朱元璋纳土称臣,得授播州宣慰使。

试想,本来中原王朝要想武力占据播州,虽说是能做到的,但却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没看到明代仅对播州杨氏用兵百余天,所耗的国库财富就达二百余万两,弄得明朝是“天下盈实之户,比二十年之前,十减其伍”,由此可知,占播州虽说是可以的,但中原王朝却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因此,试问,若是播州杨氏能主动纳土称臣,让中原王朝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将播州纳入到王朝的统治下,又有哪位统治者会拒绝这种好事呢?

如此,在播州杨氏如此识趣的情况下,中原王朝自然不会太亏待他,毕竟播州杨氏虽说不能做到“始终如一”,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们从未有过起兵反抗过当政者的行为,且他们不但不反抗,反而是朝廷要兵就给兵,要钱就给钱,可谓是恭顺有加。由此,对于如此忠诚的杨氏,历代统治者自然不会过多的为难他们,也乐于将播州继续交由他们来管理。

第三、杨氏统治者多数都是有为之主,将播州治理的是井井有条,百姓也是安居乐业。当然,纵观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史,一个“割据政权”若想长治久安,除了需要得到中原王朝的认可,还需要得到境内百姓的认可。而在当时,播州杨氏能存在724年,最重要的原因除了有中原王朝的认可,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播州上下军民也都认可杨氏对他们的统治。

不得不说,播州杨氏能长时间的统治着播州,而不像罗氏那般,没过百年就被赶出播州两次,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播州杨氏的得人心。自杨端开始,杨氏历代统治者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他们若想长时间统治播州,除了要讨得中原王朝的欢心,还得赢得底层百姓的民心。

因此,杨氏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于播州的治理,务求播州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如杨氏第13代土司杨粲,为了警示后人要重视民心,重视播州的治理,不要残暴不仁,奢侈无度,他就立下“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袭,保疆土,从俭约,辨贤侯,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这十条家训。再如杨氏第17代土司杨汉英,他亦要求后世子孙要“承家事君”,要做到“曰忠曰勤”。

由此,历代杨氏土司就是在历代先祖这般言传身教下,始终恪守着“尽臣节,尊民心”的传统,对内,坚持与民休息,做到不劳民伤财,着重发展播州的农业和经济,做到让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始终选择效忠中原主政的王朝,恪守臣节,不与中原王朝做无用的抗争,让百姓能专心生产。

如此,就在播州杨氏历代统治者的这般仁政的治理下,是“西南夷……其中播最大,地方两千里,民悍而富”,直至明代成为贵州经济第一的存在。因此,正因播州杨氏能让播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百姓对其自然就是拥戴有加。由此,随着百姓的拥戴,中原王朝的认可,播州杨氏对于播州长时间的统治也自然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播州杨氏为何会亡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杨氏会亡在杨应龙的手中,会被万历皇帝所灭,这其中的缘由直至今日也未有个明确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播州杨氏会覆灭,主要原因离不开两点:

其一是杨氏末代土司杨应龙不再恪守着“尽臣节,尊民心”的祖训,对内,鱼肉百姓,弄得播州上下苦不堪言;对外,反叛大明朝,妄图以一隅之地对抗中原王朝。

其二是明朝不再甘于让西南地区最富庶,也是最重要的播州被杨氏所控,此时明廷想对播州进行直接统治,然后借助着播州来控制住西南地区的其他土司政权,从而征调他们的财富、士兵去应对东北越来越严峻的局势。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播州杨氏会覆灭,这个原因是相互的,是既有杨应龙的私心,也有明朝的野心,杨应龙希望用播州去完成真正的“割据”,而明朝也希望将播州真正纳入到自己的统治范围中。由此,就在这种“两厢情愿”的情况下,最终杨应龙反叛,明朝平叛。而结果无需多说,杨应龙始终是无法与明朝相抗衡的,即使此时的明朝已是日薄西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雄居中原的明朝也不是只有一隅之地的杨应龙可以比的。自杨应龙反叛那刻起,播州杨氏的灭亡就早已注定。

总得说,播州杨氏能掌控播州长达725年的时间,正是因为他们重视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及播州百姓的民心,知道只有臣服于中原王朝,知道只有播州百姓拥戴,播州才能永远的控制在杨氏的手中,杨氏对于播州的统治也才能长治久安。而播州杨氏会灭亡,其主要原因也是因末代土司杨应龙对内不尊民心,对外不尊明朝,才最终促使播州杨氏覆灭。

只得说,播州杨氏是成也中原王朝、播州民心,败也中原王朝、播州民心。末代土司杨应龙若能一如既往的恪守着其先祖所定下的“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袭,保疆土,从俭约,辨贤侯,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的祖训,播州杨氏也不会落了个之后如此下场。

若杨氏一直这么恭顺,明朝也找不到借口去攻占播州,播州杨氏也就不会被灭,甚至有可能存活到清朝。毕竟如果平白无故的就去进攻播州,这只会让西南地区的其他土司与明朝越来越离心离德,而这是明朝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因为此时东北局势已经够糜烂,如果西南再乱起来,明朝就有可能陷入分崩离析。

只是可惜的是,杨应龙太贪婪,太自大,最终播州杨氏为杨应龙的贪婪与自大赔上了七百余年的“国运”,播州杨氏自此不复存在。

小编关注到最近有一部由央视出品的电视剧土司遗城龙海屯是有不少的网友在议论纷纷,这部纪录片还是有很多的看点的,讲述的是考古队员真实的还原了当时历史上明朝的战争史,中国的明朝也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明朝花了14年修建了现在的故宫紫禁城。紫禁城也是明清两代人的皇后。那么,这次央视拍摄的土司遗城龙海屯是高度的还原了当时明朝的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各种兵器以及战争面貌,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近年来,古装题材的影视剧大量充斥荧屏。伴随着近年来古装片热度持续不减,观众对古装道具要求越来越高。为高度还原古战场,《土司遗城海龙屯》在道具的制作上参考大量资料,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著名的历史画卷《平番得胜图》上。

依照古图与博物馆文物,高度还原了平播战役的古战场,队列、阵法、军帐、传令方式、点兵发兵仪式等都能看到《平番得胜图》的影子。在战场武器道具方面,制作方依旧严苛,虎尊炮、迅雷铳等经典古武器在片中得到大量还原,甚至纪录片的后半部分给出了大量武器特写,先期曝出的剧照让人大呼过瘾。依照明代形制复原的罩甲、圆领、补服、飞鱼服、革带、马面裙、旗盔、铁护臂等,较为全面的呈现了一场明代服饰的盛宴。就纪录片来讲,《土司遗城海龙屯》做到了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

根据简介,《土司遗城海龙屯》讲述的是一次大型考古发掘引发的对一座名为海龙屯的土司遗城以及其背后家族的揭秘。那么纪录片中的海龙屯究竟是什么?它的发现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自古以来,遵义地区一直有天神拿着赶山鞭,赶石铸城的流传,海龙屯,这座世代流传的天神铸造之城在80年代之前,却未曾有人发现过它的踪迹。对于这座神秘的城堡,《明史》有文记载:飞鸟腾猿,不能逾者。13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中央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中央委派官员担任世袭的土司管理当地人民。海龙屯正是播州杨氏土司一族在其核心区域设立的山地防御城堡,成为播州土司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根据史料记载,海龙屯最早修建应早于1257年,明两府节使吕文德与杨文议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于是筑龙岩新城,龙岩即今海龙屯。当时的海龙屯与钓鱼城等数余座山城一起,构建起抗击蒙军的重要防御体系。

直到海龙屯传到杨应龙的手中,此时的土司制度,弊端逐渐显现,加之杨应龙的种种不端,杨氏遂成为明朝廷翦伯灭对象,一场惨烈的旷日持久的血战在海龙屯上演。著名将领李化龙奉旨率八路大军平播,四月中旬,杨应龙退守海龙屯。这座为抵御蒙军修建的防御工事终将迎来他的最后一场战争。经过两个月的大战,明军攻破海龙屯,杨应龙自缢,杨氏对播州的统治随之灰飞烟灭,此时,海龙屯下的尸体已堆积如山,这座防御工事从此荒废。

直到1979年,伴随着全国文物大普查,遵义市考古研究员葛镇亚受命寻找海龙屯,而在当时,没有人知道这座传说中的城堡是否真的存在。历经两年的时间,直到葛镇亚在玉龙村听到当地村民口中说的杨玉龙,这座掩埋在深山的土司遗城终于向世界展示了它的真面目。

《土司遗城海龙屯》中,猿鸟难越的数道关卡、传说中的三十六步天梯、让人心惊的杀人沟,有着凄美传说的绣花楼,杨氏土司墓的开掘,屹立不倒的海龙屯是如何被攻下的等等这些谜题,将伴随神秘的播州杨氏一族的兴衰一道呈现在观众眼前。

据悉,海龙屯遗址正式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是从2012年4月开始,历时900多天,出土建筑构件、碑刻、瓷器、铁锁、瓦钉、钱币等文物上万件,其中一些器物如象钮银执壶的发现更是与当年1993年彭州发现的全国最大金银器窖藏产生了联系,一幅历史的画卷就此缓缓展开。

在片中,除了上述宏大的历史画卷,《土司遗城海龙屯》还详细展示了当代考古的方方面面,墓葬发掘的过程,古代器物的出土细节,甚至创新性的引入实验室考古内容,究竟这些尘封百年的古物如何在实验室中被发掘出其中的价值?有关考古的神器洛阳铲也不止一次在片中被提到,近年来盗墓题材的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洛阳铲,究竟这个神秘的工具如何使用?作为考古功臣的小铁铲,在发掘杨氏一族的墓中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土司遗城海龙屯》中,等待观众去发现。导演团队四年磨一剑,主创团队力图实现的学术与观赏的结合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功效,很快我们将知晓。

播州土司家族墓葬群,扎堆遵义新蒲,跨越宋代至明代 关于这个规模宏大的「 ”土司家族墓葬群”,是在2013年至2014年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之下,陆续进行发掘的。 最终,通过在这两年时间里的不懈努力,考古队一共清理出了三组墓葬,这三组墓葬的选址在当地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正好处在一个面水背山的地势之中。 此次发掘出的三组墓葬,分别属于古代播州地区历史上的几位「 ”土司”,而且,他们还属于同一个「 ”杨氏家族”。 杨烈夫妇墓航拍 其中,第一座墓葬,为播州杨氏第29世土司「 ”杨烈夫妇”的合葬墓,第二座墓葬,是一座大型的同坟异穴三室合葬墓,属于明代初期第一代播州土司,同时也是世袭播州杨氏第21世土司「 ”杨铿夫妇”的合葬墓;第三座墓葬,通过其中发掘出的文物进行断定,为播州杨氏第14世土司「 ”杨价夫妇”的合葬墓。 除此之外,其实,在此次的大规模发掘之前,已经有几位「 ”杨氏土司”的墓葬已经被发掘出了,加上此次发掘出的三组墓葬,就一共有「 ”九位”杨氏土司的墓葬显露在世人的眼前了,分别是:第13世杨粲、第14世杨价、第15世杨文、第21世杨铿、第22世杨升、第24世杨纲、第25世杨辉、第26世杨爱和第29世杨烈。 杨价夫妇墓 说到这里,你可以要问,这个「 ”杨氏土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土司”又是怎样的一种官职呢? 关于这些内容呢,我会放在下一个部分重点讲述,关于这个「 ”杨氏土司墓葬群”你大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体现了「 ”世袭性质”的「 ”贵族墓葬群”。 那既然是贵族,从这个墓葬群里所出土的文物自然都是「 ”硬货”,所以,在这里我不妨给大家列举几个,如杨价墓中出土的那幅在考古界轰动一时的「 ”螭龙金杯盘”,其工艺可谓是巧夺天工,在国内的金银器文物当中也算的上是顶级文物了。 再有便是,在其他的「 ”土司墓”当中出土的银执壶、金台盏以及葵花瓣的银盏托,都是可以算得上是「 ”金银器”当中的顶级之作。 螭龙金杯盘 而其实通过这些十分「 ”土豪”的文物,我们便能一次为根据推断出这个「 ”杨氏家族”的财力必然是十分雄厚的,他们的生活也一定是十分奢华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近距离地走进这个家族,去了解他们在「 ”播州地区”的历史,同时,也了解一下「 ”土司制度”在历史舞台之上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出土的其他金银器 杨氏家族由唐代中原而来,因平叛有功而割据播州,前后延续700多年,至明代方黯淡谢幕 在开始说「 ”杨氏家族”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来说一说「 ”土司制度”,所谓「 ”土司”其实是对一种官职的称谓,又被称作「 ”土官”或「 ”土酋”,一般是会由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来担任,从而便能实现「 ”少数民族自治”的目的,而且,这一官职是从「 ”元代”才开始设置的。 不过,既然一般是由少数民族的头目来担任,那边就有一些特殊情况,「 ”杨氏家族”便属于这种特殊情况。 而提到少数民族的话,在历史上,古播州地区,也就是现今遵义地区,存在着很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白族、侗族等20个世居的少数民族。 古代土司着官服像 所以,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播州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便经常会出现两类乱局:第一,是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而进行的小规模的战争;第二,便是几个势力较大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而「 ”杨氏家族”的到来,便是因为上面的第二种「 ”乱局”,而且,当时「 ”播州”整个名字和行政地区的设置才刚刚出现没多久。 这里就要先说一说古播州的由来了,那就要追溯到唐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元年登基称帝以来,他便花了很长的时间平定各处的叛乱之患。 唐太宗像 几年之后,大唐国威大镇,四夷宾服,而所谓「 ”四夷宾服”指的一般是大唐疆域之内各处的少数民族全部都向「 ”大唐”称臣,这其中自然现如今的整个贵州地区。 而为了更好的管理当地的各个少数民族,李世民便先在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以原本隋朝时牂柯郡的北部地设置为郎州,管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等六县。 而后,到了贞观十三年,即公元639年之时,唐太宗先是废止了「 ”朗州”的设置,但却又将之前「 ”朗州”原本下辖的六个县整合在一起,设置了「 ”播州”,其实,总的来说就相当于是更改了一个「 ”名字”而已。 而关于「 ”播州”这个名字,在明代之时,曾有人对其中的「 ”播”字做过一番解释,认为是「 ”为番之有才者”,而「 ”播州”这个名字也一直延续到了整个「 ”杨氏家族”没落、消失的那一刻。 古播州地图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说一说,原本生活在「 ”中原地区”的杨氏一族,又是如何去到当时的西南边陲,并且一去就是700多年的。 这就要从「 ”杨氏家族”的第一代土司「 ”杨端”开始说起,他原本是山西太原人,而就在唐僖宗咸通十四年,即公元873年,处在云南地区的南诏国再次派军队攻陷了播州城。 为什么说是「 ”再次”呢,因为早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即公元859年的时候,当时的南诏国王酋龙便自称为皇帝并且派兵侵占了播州,此后,是由当时唐朝设置在西南地区的安南都护收复了播州。 所以,南诏国的这两次「 ”发难”,前后只隔了14年,而就是在南诏国「 ”再次”发难的时候,唐僖宗便面向整个朝廷以及民间征集「 ”军事人才”为朝廷出战,从南诏过的手中夺回播州。 杨端画像 而杨端便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到了「 ”抗击”南诏国的队伍当中,而后,他便和他的舅舅一起率领江西地区的向氏、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等九姓子弟开始在播州定居。 定居之后,他们这个隐藏在播州民间的「 ”大唐军队”便开始了与「 ”南诏国”之间的抗争,他们通过「 ”明攻娄山、暗渡赤水”的作战策略,不断地与「 ”南诏国”军队周旋,最终,在唐僖宗乾符三年,即公元876年,他们再次成功地将「 ”播州”纳入到了大唐的版图之中。 此外,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在此次「 ”播州争夺战”中,从唐玄宗时期开始,便被封为「 ”播州侯”镇守西南边陲的「 ”罗荣”的五世孙罗太汪也曾和杨端一同作战,而在成功地收复播州之后,杨、罗两族便都把「 ”家”安在了播州,在播州彻底地扎下根来。 宣抚使司令牌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杨端便被朝廷封为「 ”播州宣慰司宣慰使”,开始了他们「 ”杨氏家族”对播州地区的割据统治。 公元915年,古播州的第一位实际意义上的「 ”土司”杨端去世,虽说,当时还并未出现「 ”土司”这样一个官职,而此时,曾经的「 ”大唐王朝”早就已经「 ”土崩瓦解”,历史的车轮驶入到了「 ”五代十国”时期, 杨端死后,他的孙子杨牧南承袭了由大唐皇帝所封的「 ”播州宣慰司宣慰使”之位,继续统治着整个播州。 宣抚出使古画 而此后,无论世间的风云如何变幻,历史的车轮怎样前进,「 ”杨氏家族”都能雷打不动地继续他们对「 ”播州地区”的统治。 不过,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可以很好的解释的,杨氏所统治的「 ”播州地区”,从唐朝晚期便已经开始进行经营,久而久之,树大而根深,其实早就已经变成了一个「 ”国中之国”,再加上,对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而言,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让那些帝王们感到「 ”头疼”的问题。 而眼下如果恰好有那样的一个家族,经历很多世代都能够很好地管理少数民族众多的播州地区,那么,之后每个朝代的帝王都很愿意将「 ”乌纱帽”送上,而不会轻易地去触「 ”杨氏家族”的霉头,因为结果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一场极大的「 ”少数民族”叛乱,得不偿失。 所以,我想这便是「 ”杨氏家族”,能够在「 ”播州地区”割据统治长达700多年最为主要的原因所在。 播州杨氏世袭简表 而说到「 ”国中之国”,那边就不得不说,在这个「 ”小国”发展的历史上,是否也曾经出现过「 ”盛世”的局面呢? 答案自然是有,主要都集中在南宋时期,尤其是在第13世杨粲、第14世杨价、第15世杨文统治时期,整个播州地区,百业兴盛,百姓富足,史称「 ”播州盛世”,而在前面我所列举的那件从杨价墓中出土的「 ”螭龙金杯盘”便是证明这一「 ”盛世”最好的证据。 当然,有盛自然有衰,这也是自然之理,风光无限的「 ”杨氏家族”在延续了724年的辉煌之后,终于在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万历皇帝像 而「 ”杨氏家族”的衰落,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太「 ”作”了,这就要提到「 ”杨氏家族”的最后一世,也是第29世土司——杨应龙。 在明隆庆五年,即公元1571之时,杨应龙世袭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而后,到了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由于服从朝廷调用有功,杨应龙升任都指挥使,并加封为「 ”骠骑将军”。 也许是因为「 ”升”得太快了,所拥有的权力也比「 ”土司”大了许多,所以,杨应龙就忘记了朝廷对他「 ”杨氏家族”的恩裳和关照。 于是,明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已经苦心经营多年的杨应龙起兵造反,当然,这其中自然也夹杂着杨应龙与大明朝廷之间的矛盾。 罗嘉良饰杨应龙 大明朝廷也立刻派出大军征讨杨应龙所率领的叛军,两军在海龙屯地区进行了多日的激战,未能分出胜负,直到次年春天,明朝派出了以当时著名的抗倭将领为首的「 ”八路大军”一同征讨杨应龙。 此后,又历经了将近六个月的「 ”对垒”,杨应龙见大势已去,便带着两位妻妾在家中「 ”自缢而亡”,他的儿子杨朝栋、弟杨兆龙全部被俘,后来,连同其余被抓的杨氏族人以及叛军将领能一同被押解到京城并斩首于闹市之中。 至此,统治播州地区长达724年的「 ”杨氏家族”便以这种极为「 ”惨烈”的结局,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明代平播之战示意图 而且,在平定了杨应龙叛乱的第二年,万历皇帝便彻底更改了「 ”播州”的行政归属,将「 ”播州”更改成为「 ”遵义县”,并且划分到了当时「 ”四川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就这样,不仅「 ”杨氏一族”彻底没落,就连他们曾经统治长达724年的「 ”播州”,也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之下烟消云散了。

杨氏字辈分编辑

下面是河南安阳的一支杨氏家族的字辈分:

杨氏家谱图集 (4张)

怀自枝文

作德有金玉

春新绍业立

凤景永世同

良善正豪杰

吉祥修贤明

家兴国昌盛

康瑞兆安宏[1]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杨氏字辈:文仪三景京世永方可德胜国民成良协和万帮天生俊伟人主钢常译开后事用银钱广忠正直尚发祺祥。

重庆江津吴市龙凤桥杨氏友銮祖宗族委员会 会长杨恩荣 顾问杨鸿江 秘书长杨福国 副会长杨军、杨鸿健、杨福昌、杨福树、杨福满、杨福彬、杨敬东、吴宣会、杨福洪、杨昭练 会计杨恩敬 保管杨恩对 书记员杨禹铨、杨福映。

友銮祖名派:

友国章志正

登廷青世鸿

恩福昭先泽

诗礼继家风

续名派:

浩远长存智

永震环宇龙

开来创伟业

关西乃吾宗

明朝西南土司杨应龙叛乱,万历发兵,700年杨氏家族顿时殒灭

播州平叛,是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进行的一场军事行动。这场叛乱对于刚刚获得朝鲜战争胜利的明朝而言,无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