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汉室宗亲都是汉景帝一脉,看看他的儿子们干了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为什么三国时汉室宗亲都是汉景帝一脉,看看他的儿子们干了什么,第1张

我们看《三国演义》时,会发现很多活跃在一线的汉室宗亲,像我们熟悉的刘备,荆州刺史刘表,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还有幽州牧刘虞,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来自于汉景帝一脉。

要知道汉朝从刘邦建国以来就大封诸侯,刘邦不仅自己有八个儿子,就连他的很多兄弟也被封王,这些刘氏子孙代代相传,数量也是很庞大的。

为什么到了400年后的东汉末年,汉室宗亲几乎成了景帝后人的天下?

首先一个重要原因,是汉景帝在“七国之乱”以后,清理了大批老牌诸侯国。像刘邦的几个兄弟的后代,刘邦二哥刘喜的儿子吴王刘濞,四弟刘交的孙子楚王刘戊。

不过刘交的后代生命力很顽强,虽然在东汉末年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却在东晋末年出现了刘裕这样的厉害人物。

汉武帝也不手软,刘邦的表兄弟燕王刘泽这一脉和刘邦长子刘肥的嫡系后代都先后被他杀掉。虽然推恩令让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多,但基本全部由旁系换成了直系,进行了大洗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汉景帝这一脉太能生了。汉景帝自己生了十四个儿子,在西汉皇帝里遥遥领先,不仅如此,他的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些儿子都干了什么。

老大是河间王前太子刘荣,因为母亲栗姬的作死被废,不到二十岁自杀,没有留下后代。

老二是河间王刘德,喜欢儒学,以贤德著称,家里的藏书能比得上朝廷。他有十二个儿子,嫡系一代直到王莽篡汉时被废除。

老三是临江王刘阏,由于只活了18岁,没有后代。

老四是鲁王刘余,曾经为了扩建宫殿,拆了孔子的老宅,意外得到不少经典古书。他有七个儿子,东汉末年的刘表、刘焉和刘璋,都是他的后人。

老五是江都王刘非,勇武异常,参与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还主动要求去攻打匈奴。他有6个儿子,但继承他王位的刘建,荒*残暴,这个人的事迹太过恶劣,难以启齿,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看我主页写西汉诸侯王的那篇文章。最后因为谋反被迫自杀。

老六是长沙王刘发,母亲唐姬本来是程姬的侍女,因为程姬有月事不能侍寝,唐姬才跟汉景帝有了一夜之欢,没想到竟然生下了他。刘发虽然出身卑微,但后代特别争气,他生了16个儿子,后代出了一个汉光武帝刘秀,因此这一脉也成为了东汉皇族。

老七是赵王刘彭祖,这个人坏得很,以残害国相和大臣闻名,但他一生超长待机,做了60多年王爷,生了27个儿子。

老八是胶西王刘端,因为阳痿不能生育,宠幸男人却被男宠给绿了……

老九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刘胜,一辈子专注于享乐,生了一百二十个儿子,也创下了古代的纪录。刘胜后代虽然多,但也每况愈下,直到刘备草根逆袭,才让祖宗也跟着沾了光。

老十就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这一脉,六个儿子。由于自己的晚年昏聩,长子刘据的三个儿子都死在了巫蛊之祸中,留下一个皇孙刘病己,就是以后的汉宣帝。

老十一是广川王刘越,事迹不详,但生了七个儿子,直到王莽篡汉时封国被废。

老十二是胶东王刘寄,他生了5个儿子,两个儿子被封为王,王位也一直传到王莽篡位。

老十三是清河王刘乘,无子嗣绝。

老十四是常山王刘舜,他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被封王,也是在王莽时期被废。

这样看来,景帝这一脉,一是父子都能生,二是后代还有出息,出了刘秀这一支东汉皇族,重振了景帝血脉,所以到了三国时代,景帝后裔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西汉哀帝去世无嗣,王莽得到太后王政君的重用,又有他个人的能力作为,擅得西汉末朝中大权。王莽篡权改汉,杀了汉刘宗室的人,但不是杀汉皇室在位的人,更没有“把汉室刘都杀光”。

刘氏皇族子孙“遍布天下”,王莽就是想杀,也岂能容易。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是属于远支旁庶的一脉。

王莽历经“安汉公”、“摄皇帝”,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西汉初始元年,即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孺子刘婴受到了他不寻常的宽大,虽然被废但没有被杀且能过著隐居的生活。而王莽也将孙女嫁给刘婴。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其后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得到朝野的拥戴。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汉元帝之孙,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之子。汉哀帝刘欣去世无嗣。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月17日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共在位6年,他不是被王莽毒死的,而是病死的。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元始一年(公元1年),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王莽得知后,上书表示,他是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奖励他们四人,以后再考虑他,并不顾太后多次诏令,坚决推辞。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在假意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此外,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王莽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于是将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王莽长子王宇怕平帝日后会怨恨报复,因此极力反对此事,但王莽又不听劝谏。王宇与其师吴章商议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变主意,于是命其妻舅吕宽持血酒撒于王莽的住宅大门,然后想以此为异像,劝说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但在实行程中被发觉,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后将其毒杀。然后借此机会诬陷罪名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牵连治罪地方上反对自己的豪强,逼杀了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朝中政敌。事件中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王莽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的长女王嬿成了汉平帝的皇后。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市场)、常满仓(国家仓库),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几千人至长安,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先是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于是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接着,王莽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风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赞颂天下太平,彰显王莽宣扬教化之功。其次通过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

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于是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孺子婴)为皇太子,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代理皇帝)。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首先是发难安众侯刘祟,居摄元年(公元6年)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浩》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婴。同时王莽不断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刘氏宗室的人举兵起事,在过去旧制度下也视作谋反,王莽派员镇压亦“师出有名”。)

待王莽扫清了这些障碍,各种符命祥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即新始祖,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另外。王莽有六个儿子。四个大的儿子中,除三子是病死,其他三个都因“过”而被王莽杀死或逼死。)

王莽,是“千年来难以盖棺定论的人物”。

王莽通过禅让的方式代替汉朝成为皇帝,被古代多数封建儒士所否定。中国传统历史学强调忠君、家天下等理念,对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东汉朝修订的《汉书》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可见一斑。而后世评价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

近代人胡适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甚至欲为王莽伸冤:“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剑桥大学史学家崔瑞德及鲁惟一在《剑桥中国秦汉史》表示王莽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他不能升为摄皇帝。又他代汉建立新朝,孺子刘婴受到了他不寻常的宽大,虽然被废但没有被杀且能过著隐居的生活。而王莽也将孙女嫁给刘婴。在始建国元年爆发了两次原刘氏皇室的起事,王莽很快就派员镇压并牢牢地控制汉室政权,在长安建都。

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汉书·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的一脉。

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三国时代的曹植曾言:“汉之二祖(即指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俱起于布衣”(《金楼子》卷四《立言篇》)。

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处事极为谨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縯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据《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载:“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可见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决定了日后刘縯、刘秀两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

为什么三国时汉室宗亲都是汉景帝一脉,看看他的儿子们干了什么

我们看《三国演义》时,会发现很多活跃在一线的汉室宗亲,像我们熟悉的刘备,荆州刺史刘表,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还有幽州牧刘虞,这些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