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齐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春秋战国——齐国,第1张

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内乱齐顷公即位,时间带走了齐桓公的五位公子,古老的齐国重新迎来内部和平。这次内乱严重削弱了齐国公室的力量,以高氏、国氏、鲍氏、栾氏、崔氏为代表的大族的势力开始崛起。齐国进入新时代。。。。。

如果说齐桓公之前的齐国是齐国国君的齐国,那么齐桓公之后的齐国就是大夫与齐君共治的齐国。齐桓公之后,大夫们在齐国政治中日趋活跃,这时的齐国故事因为士大夫们的参与变的更加精彩。透过纷繁的争斗,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齐国两条基本的国家走向:重新谋求国际霸权;国家政治向专制演进。在开启新时代前,首先得介绍出场人物:

国氏,姜姓,来源不可考,应当为姜太公后裔,齐桓公之时担任齐国右军统帅,世袭齐国上卿。

高氏,始封于齐文公重孙,齐桓公时受封卢邑,担任齐国左军统帅,世袭齐国上卿。

高、国二氏号称天子二守,在齐国具有很高的地位,《左传》记载管仲到周王都“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 有些资料中认为所谓天子二守是指周天子派到齐国的监国大臣,以监视齐君。这个有点望文生义的意味。《新唐书》中记载,“高氏出自姜姓,齐太公六世孙文公赤,生公子高,孙傒,为齐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为氏,食采于卢,谥曰敬仲,世为上卿”。

高氏和国氏在齐桓公之时才成为齐国世袭上卿,此时,周天子羸弱,齐国国力正强,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大旗,是周天子权威的支柱性力量。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周天子派人监视齐桓公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以说周天子没有动机也没有能力派人监视齐桓公。而且国氏和高氏对于齐桓公有拥立之功,是齐桓公重要的政治盟友,也不可能轻易的倒向周天子。实际情况更可能是齐桓公称霸之后,周天子赐予齐桓公征伐之权,在法理上齐国军队成为了代行天子征伐之权的政府军,为了彰显尊贵,周天子对齐军统帅进行册封。亦或是,作为大国诸侯的世袭上卿和军队统帅,在封国中地位很高,必须获得周天子的册封。

鲍氏,鲍叔牙之后。

崔氏,齐丁公嫡子季子之后,齐国公室支族。

庆氏,公子无亏之子庆克之后,齐顷公的堂兄弟。

晏氏,宋国公室之后,后来迁居齐国,齐景公时期的名相晏婴即是晏氏之后。

高氏,惠公子公子祁之后,齐顷公的兄弟。

栾氏,惠公子公子坚之后,齐顷公的兄弟。

齐顷公即位时,齐国已经经历了长达40余年的动乱,国力大损。在此期间,晋国建立了对于东周诸侯的霸权。齐国周围的主要邻国鲁国、卫国、莒国全部倒向晋国。

齐国君臣无时无刻不希望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齐国崛起势必要和晋国发生冲突。 齐顷公二年,晋楚爆发邲(bì,音币)之战,晋军大败,晋国的盟国郑国、宋国、鲁国等相继倒向楚国。对于盟国的倒戈,晋国完全无力制止。楚国虽然占据上风,但是中原诸侯一直看不起楚国,倒向楚国完全是迫于军事压力的无奈之举。此时齐国君臣认为:恢复齐桓公的霸业的机会到了。

齐顷公三年,齐国讨伐莒国,莒国与齐国相邻,此时莒国是晋国的盟友,齐国伐莒迈出了争霸的第一步。 齐顷公六年,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郤克是晋国正卿,中军统帅。在晋国的地位相当于国氏和高氏在齐国的地位。晋国使臣郤克、鲁国使臣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曹国使臣公子首结伴而行,一起出使齐国,来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奇巧的是,这四位使臣生理上都有缺陷:郤克一只眼睛,季孙行父是个秃顶,孙良夫是个瘸子,公子首是个罗锅。齐顷公接见他们之后,把四个人的长相说给母亲萧同子听,萧同子好奇心很重,非要亲自看看。此时齐顷公玩了一把行为艺术,为四位使臣分别安排了仆人引路,给独眼的郤克驾车的是一个“独眼龙”;给秃顶的季孙行夫驾车的是个“秃子”;瘸腿的孙良夫的御手是个“瘸子”;驼背公子姬首的御手是个“罗锅”,此情此景,萧同子大笑“郤克上,夫人笑之”。郤克大怒,回去后向晋君请求讨伐齐国,晋君没有允许。但是郤克作为报复杀掉了齐国使者“郤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

只能说齐国的做法很齐国,很符合他们一贯的做事风格。而晋国的做法也很晋国。 这样一个滑稽的外交事件体现出当时齐国与晋国关系之紧张。此时齐国与晋国的矛盾已经完全显现,开始短兵相接。而晋国正在面对楚国的压力,对于齐国的挑衅行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时的齐国也许已经开始幻想恢复桓公霸业之后齐国将是多么的辉煌。

可是机会有的时候就是那么的稍纵即逝,齐顷公八年,楚庄王去世,楚国陷入内乱。晋国压力骤减。十年,齐顷公亲自率军入侵鲁国、卫国,两国向晋国求救。郤克终于找到机会报仇雪恨,对于两国的请求异常积极。没有了楚国压力的晋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到中原地区,晋国派郤克率军救援鲁、卫,齐晋鞍之战爆发。双方首先战于靡笄,后又在鞍地决战,齐军先胜后败,晋军一路追杀至马陵。齐顷公向晋国献金求和,晋国没有答应,“齐侯请以宝器谢,不听”。晋国的条件是:齐国必须交出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而且将田亩的方向改为东西向。第一个条件是郤克为了报仇,第二个条件是削弱齐国国防,将田地方向改变之后,便于晋国从西面对齐国进行打击。齐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保住了国君的母亲,可是却失去了与晋国争霸的资本。

鞍之战的次年,齐顷公朝见晋景公,标志着齐国放弃挑战晋国霸权。齐顷公在朝见晋景公时做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为,劝晋君称王,“欲尊王晋景公”。这个也许是齐顷公对抗晋国的最后一招,在晋景公春风得意之时让他僭越称王,将晋国捧杀。但是晋景公没有中计,婉拒了这一劝说。 齐顷公回国后对内积蓄国力“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对外维持与各诸侯国的关系“厚礼诸侯”。他统治的最后六年,齐国国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事“百姓附,诸侯不犯”。齐顷公十七年,齐顷公卒,其子吕环即位,是为齐灵公。

齐灵公即位后继续了其父的治国策略,服从晋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先后跟随晋国多次讨伐郑国和秦国。直到晋灵公九年,晋国发生内乱,栾书、中行偃弑晋厉公,改立晋悼公。此时齐灵公认为晋国国力衰弱,齐国国力恢复,开始重新审视与晋国的关系。齐灵公十年,楚国趁着晋国新君即位内政不稳之时,进攻宋国,晋国会盟诸侯救宋。齐国一反常态,并未参与会盟。齐灵公十一年,晋国会盟诸侯攻打郑国,齐国不仅没有参与会盟,而且唆使周边小国滕、薛、小邾不参与本次会盟“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同年,齐灵公挥军讨伐莱国,十五年再次讨伐莱国并灭莱,齐国国力进一步增强。莱国为东夷一支,在姜太公立国之时即与齐国发生冲突,经过三百多年,终于被齐国歼灭。

在两次抗盟之后,齐灵公发现晋国并没有出现之前他预判的内乱,反而晋悼公即位之后迅速稳定了局势,即位当年平定了宋国内乱,次年首次伐郑大胜,将战火直接烧到了楚国境内,拿到了晋楚争霸的战略主动权。所以齐灵公及时调整了对晋国的态度,继续尊奉晋国韬光养晦。此后再也没有对抗晋国的会盟要求。但是齐国对于晋国的依附程度有所降低,从齐灵公十二年开始,他本人几乎没有再参加过晋国主导的会盟,通常都是派遣太子或重臣参加。但是齐灵公一直没有放弃争霸的念头,他在等待时机和积蓄力量。 终于机会来了,齐灵公二十三年,晋悼公病重。齐灵公判断,晋国此时政局不稳,应当无力阻止齐国的行动。在齐灵公的运作下,周灵王向他发出策命“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系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简单说来就一个意思:当年齐桓公称霸诸侯,代天子管理诸侯,如今我让你也效法齐桓公。 拿到周天子的策命之后,齐灵公就获得了争霸的法律依据,在法律和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之后就是采取实际行动,齐灵公从二十四年到二十七年,连续五次对鲁国发动进攻,但是晋国对鲁国的征伐活动在战果上应当远不及顷公之时。齐灵公二十八年,内政稳定的晋国率领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十二国诸侯联军以齐国背盟伐鲁为由进攻齐国。齐军大败,国都临淄被诸侯联军包围,诸侯联军大肆抢掠之后扬长而去。次年齐灵公去世,齐国进一步衰落。与三十多年前齐国败于晋国相比,这一次齐国输的更惨。齐灵公去世后,齐国再次陷入内乱。

齐灵公谥号为“灵“,乱而不损曰灵,不勤成名曰灵,就是说国家大乱但是却没有去治理,能力不足却又不学习。通俗的将就是这个国君昏庸到令人发指。

齐灵公在位时期齐国内政已经现出乱象。齐桓公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国君率领中军,国、高二氏世袭上卿,统帅其余两军,号称天子二守。之后齐国一直沿袭这样的政治格局,虽说发生过几次严重的内乱,但是却没有对齐国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齐灵公八年,齐灵公先后重挫高氏和国氏,打破了延续近百年的齐国政治格局。原因依然十分有齐国特色——香艳。

齐国大夫庆克,即庆氏族长,与齐灵公之母声孟子私通,庆克与齐灵公之父是堂兄弟,与齐灵公的母亲是叔嫂关系。庆克男扮女装出入宫中被鲍氏族长鲍牵发现,并告诉国氏族长国佐。国佐召庆克责问此事,庆克羞惭在家,长久不出。声孟子责怪庆克,庆克向声孟子诉说国佐责备他,声孟子为之大怒。该年六月,国佐随灵公与诸侯盟于柯陵,高无咎、鲍牵守国。柯陵之盟的主题是晋国号召诸侯出兵讨伐郑国。会盟后灵公首先返回齐国,国佐率领齐军与诸侯联军进攻郑国。 齐灵公回国后,声孟子进谗言说:“高无咎、鲍牵密谋政变,废掉你,拥立公子角。”灵公听信谗言,七月,对鲍牵处以刖刑(孙膑就是被处以这个刑法),将高无咎驱逐出齐国。于是高无咎奔莒,高氏族人高弱以卢地叛齐,卢地是高氏封地。该年冬,灵公遣崔杼、庆克率师围卢。当时,晋国率诸侯围郑,国佐正率齐师参加诸侯伐郑,听到此信,以国难请求先归。国佐率师至卢,杀庆克,以国氏封地谷地叛乱。此时齐国已经从内乱成为内战,灵公无法战胜国高二氏,与国佐盟于徐关,复国佐之位。十二月,高氏降齐。第二年春,灵公使士华免刺杀国佐于内宫之朝,国氏族人国胜入晋告难,待命于清,灵公又使清人杀国胜。国佐之弟国弱出奔鲁国。不久后,齐灵公将国弱召回。本次内战以一种近乎和稀泥的方式解决,没有任何一派被消灭,最强大的国氏、高氏和国君都受到削弱,最后只留下了重重的矛盾。

齐灵公的另一个问题是立储,齐灵公与十九年,立公子光为太子。公子光在灵公十年,齐国首次抗盟的时候就被派到晋国做人质。之后多次代表齐灵公参加诸侯会盟。这些经历为公子光继承国君之位提供了很好的政治保障。 可是,齐灵公却宠幸戎姬,准备另立戎姬之子公子牙为太子。不顾反对,将公子光逐出国都,另立公子牙为太子,命自己的堂兄弟高厚为太子的老师“使高厚傅牙为太子”。史料中对这次废立太子的时间记载不清。但是时间至少应在齐灵公二十年之后。齐灵公的选择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成为国君首先要有足够的历练才能在春秋这样一个大争之世中生存。太子光多次代表齐国参加诸侯会盟,而且当时正值晋楚争霸最为激烈的阶段,对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具有很好的认识,无论当时的国际社会还是国内,都将其视为齐国下一任国君。反观公子牙,被立为太子之后齐灵公已经年老,同时齐国已经与诸侯交恶,公子牙少有机会参与诸侯会盟,难以历练。 齐灵公去世后,齐国大夫崔杼发动政变迎立公子光即位,是为齐(后)庄公,即位当年公子牙被杀。之后崔杼杀掉高厚,兼并了高氏家产,高氏灭亡。

齐(后)庄公即位后很好的贯彻了其父齐灵公的执政思路,继续和晋国死磕。历史也给了齐后庄公一个机会,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大夫栾盈被诬告谋反遭到驱逐。栾氏一族是晋国公室支族,晋国六卿之一,受封地为晋国旧都曲沃。与齐国的国氏、高氏类似,栾氏在晋国也是世袭上卿,一军统帅。 三年,齐后庄公秘密从楚国请来了栾盈,并待以贵宾之礼,“庄公厚客待之”。早在前一年,栾盈逃离晋国之时,晋国即与齐、鲁、宋、卫、郑等国会见,商议禁锢栾盈。在齐国接纳栾盈后,为了麻痹晋国,齐国假惺惺的与晋、鲁、宋、卫、郑等国会盟,重申禁锢栾盈。四年,齐国派栾盈回到封地曲沃,齐军秘密跟随进入太行山,准备里应外合进攻晋国。齐国的计划是栾盈率领其族人进攻晋国都城作为内应,齐军在后作为支援。但是栾盈很快被晋国的范氏击败,齐国失去内应被迫撤退,在撤军时攻占了晋国的朝歌城“齐庄公闻逞败,乃还,取晋之朝歌去”。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两年后,晋国将以齐人之道还齐人之身。

齐军撤退后不久,齐国内乱再起。事情的起因依旧延续了齐国香艳的作风,崔杼从齐灵公中期开始就是齐国国相,而且对齐后庄公有拥立之功。“作为报答”,齐后庄公将崔杼的妻子东郭姜作为了自己的小三“庄公通之,数如崔氏”。而且庄公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别人“以崔杼之冠赐人”。崔杼大怒,开始与晋国暗通款曲,密谋废掉齐后庄公。崔杼还联络了齐后庄公身边的宦官贾举,这个贾举曾经被齐后庄公鞭打而怀恨在心,自愿为崔杼充当内应“为崔杼间公以报怨”。经过周密的准备,齐后庄公四年五月,齐后庄公在北城设享礼招待莒君,崔杼推说有病,没有参加。次日,齐后庄公前去问候崔杼的病情,说是去探病,不如说是趁机与其妻幽会。东郭姜进入内室,和崔杼闭门不出。贾举禁止齐后庄公的随从入内,自己走进去,关闭院门。崔杼夫妻在内室闭门不出,齐后庄公的随从在门外进不来——齐后庄公落单了。此时,崔杼的部下手持兵器一拥而起,包围了齐后庄公。齐后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盟誓,众人不答应;请求在太庙自杀,众人还是不答应。都说:“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厉害。不能听取您的命令。这里靠近君王的宫室,陪臣巡夜搜捕*乱的人,此外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齐后庄公想跳墙逃走,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墙内,于是将齐庄公杀害。 两天后,崔杼拥立庄公同父异母的弟弟杵臼,是为齐景公,此时崔氏、庆氏分别担任右相和左相把持国政。

崔杼谋杀庄公的行动没有齐国朝野的认同,毕竟在齐国私通大臣妻子并不是什么大事,相比当年齐襄公私通自己的妹妹,并杀了自己的妹夫鲁国国君,齐灵公的母亲叔嫂通奸,引发内战,齐后庄公这样的行为已经可以评选道德模范了。崔氏和庆氏为了维持统治,极力打压反对者,“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到此时,齐国的内乱远没有结束。崔杼怕自己的力量不足,拉拢庆封一同执政,但是庆封早就想铲除崔杼,“庆封与崔杼有郤,欲其败也”。

崔杼娶过两任其子,前妻生下儿子崔成和崔疆。之后娶了另一位妻子东郭女,生下儿子崔明。东郭女应该就是和齐后庄公私通的那一位。这位东郭女的私通行为显然没有影响到她和崔杼的感情,崔杼不仅把她的儿子立为继承人,而且任用她前夫的儿子无咎和弟弟东郭偃做自己封地的国相“东郭女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其弟偃相崔氏”。失去了继承人资格的崔成希望父亲可以将崔地封给自己,但是这两位国相却认为坚决不可以。崔成和崔疆大怒,决定报复,在庆封的支持和挑唆下,他们攻杀了无咎和东郭偃,占据了崔地。然后庆封假意帮助崔杼,派崔杼的仇人卢蒲嫳平定崔氏内乱。请注意,平定崔氏内乱的是崔杼的仇人。结果可想而知,崔氏一族被灭族。权倾朝野的崔杼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受不了打击,也自杀了。从此崔氏退出历史舞台。庆氏一家独大。

庆封掌权后贪图享乐,整日嗜酒游猎,将政事完全交付给儿子庆舍。庆氏的风光引起了其他势力的不满。终于在齐景公三年,趁庆封出外游猎之际,田氏、鲍氏、高氏、栾氏联合对庆氏发动袭击,庆舍被杀,庆封被迫率领剩余的族人逃往吴国。吴国将朱方封给庆封“吴与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富於在齐”。

此时田氏族长为田无宇。田氏本为陈国公室之后,陈国内乱,陈完于齐桓公十四年逃往齐国,被齐桓公封为工正。因古音陈与田同音,故而改为田氏。到田无宇时田氏已经在齐国繁衍了五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几个强大的家族相继出局之后。田氏开始进入齐国政治舞台。田无宇自恃有平定庆氏之功,开始谋求更高的地位。但是平定庆氏后,齐国国政由齐国公室近支,齐惠公之后的栾氏和高氏把持,田氏还是无法掌握最高权力。

齐景公十六年,田无宇联合鲍氏发动政变,将栾氏和高氏消灭,瓜分了栾氏和高氏的财产土地。在晏婴等的干涉下,鲍氏和田氏之后将瓜分的土地财产上交给了齐景公,史称四姓之乱。这次政变后,齐景公先后任命晏婴(晏氏族长)、国弱(国惠子,国氏族长)、高张(高昭子,高氏族长)为相,终齐景公一代,田氏都无法进入齐国权力核心。但是经过数次政变,田氏的实力大为增强对齐国国政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田氏第六代田乞采取施惠与民的策略稳固自己的宗族势力,“收赋税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於民”,这样的结果就是田氏的土地人口不断增加。不仅如此,齐景公还给田乞打出了一波神助攻,与田乞让利于民相反,齐景公大兴土木,增加赋税“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这样的结果就是田氏的力量显著增强,民众对田氏的好感度与日俱增“宗族益彊,民思田氏”。田乞的做法也引起了齐国一些大臣的警觉,晏子多次向齐景公劝谏对田乞进行限制,而齐景公对此却不以为然。“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这样的记载难免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味。事实上,齐景公并非对田氏没有防范,田氏在齐景公三年和十六年,连续发动政变消灭庆氏、栾氏、高氏,已经成为了齐国当时最强的一族。但是齐景公并没有允许田氏进入齐国国政核心,齐景公三年消灭庆氏后任用栾氏、高氏辅政;十六年四姓之乱后任用国氏、晏氏辅政。两次政变的发动者田氏都未能进入齐国政权核心。可以说,齐景公在位之时田氏在政治上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齐景公延续了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与晋国死磕,谋求恢复齐桓公的霸业。齐国比晋国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齐国国君寿命都很长,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国内局势稳定。齐景公之时,晋国六卿实力逐渐增强,内耗严重,霸权开始衰落。齐景公趁机挖晋国墙角,先后与鲁、卫、郑国结盟,形成了对晋国的包围圈。齐景公五十二年,晋国爆发内乱,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赵氏进攻范氏、中行氏。为谋求最大限度削弱晋国,齐国选择支持范氏和中行氏。五十八年,齐景公卒,此时距离晋国内乱结束还有三年。齐景公最终没能完成对晋国的削弱。相比于自己的父亲和祖父,齐景公是最接近推翻晋国霸权的人,如果再多给他几年的生命,齐国很可能会完成对晋国的肢解,实现再次称霸,但是历史不容假设。齐景公去世后,齐国迎来了内乱。齐景公五十八年,景公嫡子卒,齐景公紧急立公子荼为太子,命国弱和高张辅佐。当年冬天,齐景公卒。一年时间内,夏天齐景公太子卒,齐景公紧急立太子,冬天齐景公就去世。新太子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熟悉国政,培植自己的势力。此时齐国的稳定完全寄望于国氏和高氏。而国氏、高氏经过灵公时期的内乱实力大损,早已不是当年的天子二守。

第二年六月,田氏再次发动政变,联合鲍氏驱逐国氏和高氏。政变成功后,田乞再次发动政变,这次政变的目标是刚刚陪自己驱逐国、高的盟友鲍牧。田乞秘密从鲁国迎回公子阳生,邀请齐国各位大夫来家中饮宴,向齐国各位大夫宣布拥立公子阳生即位“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也”。鲍牧当即表示反对“大夫忘景公之命乎”,但是此时所有人都在田乞的家里,包括鲍牧。迫于压力,鲍牧被迫同意拥立公子阳生“皆景公之子,何为不可”。《史记》记载“立阳生於田乞之家,是为悼公”。田乞稍后裹挟众位大夫进入齐国王宫驱逐公子荼,并将其杀害。从此田乞成为了齐国政坛的头号人物。经过景公一世的蛰伏,田氏终于站到了齐国政治舞台的中央。其实细细考究,虽说后世都说齐景公对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当造成齐国内乱,但是一年之内嫡子和国君相继去世,实在是天灭齐国。

在齐悼公即位问题上,田氏和鲍氏意见并不同一,鲍牧的目的是消灭国弱和高张,由田乞和鲍牧担任齐国国相,辅佐公子荼。田氏的目标是另立新君由自己专政。此时鲍氏和田氏是齐国政坛最强的两族。田氏开始将鲍氏视为主要政治对手。田氏指使齐悼公不断压缩鲍氏的权力。四年后,田乞去世,其子田常继承田氏族长。鲍牧借此机会发动政变杀掉齐悼公,但是驱逐田氏势力失败,被迫出逃吴国。 齐悼公被杀后其子公子壬即位,是为齐简公,

简公即位后任用田常为左相,监止为右相,以分割田常的权力。此时田常与公室的矛盾已经完全公开,双方最后的摊牌只是时间问题。齐简公寻求通过支持田氏分支从内部瓦解田氏“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田常则继续执行其父收买人心的策略“田常复脩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简公四年,田常先下手为强,率军攻入齐国王宫,劫持齐简公,监止率军救援齐简公兵败被杀。齐简共出逃徐州,被田氏俘获并被田常杀死。 至此开篇所述的几个大族全部出局,齐国国政完全落入田氏之手,田氏代齐只是时间问题。

田常拥立简公之弟即位,是为齐平公。齐平公在位之时,田常进一步巩固田氏权力,对外与诸侯结好“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脩功行赏”,对内掌握赏罚大权排除异己,“田常於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彊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於平公之所食。”此时田常拥有产权的土地面积大于齐平公,齐平公土地的使用权在田常手里,田常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齐国的统治者。同时田常致力于扩充田氏的人口,自己忙不过来就找人帮忙,“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後宫,後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後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但是田氏真正带齐要等到近七十年后。田常的曾孙田和通过魏文侯向周天子行贿,正式被册封为成为齐国国君。

那么这七十年间田氏在干什么?他们在等待,等待代齐的时机。从实力上而言,根据宗法制度,齐国是吕氏封地,经过数百年的繁衍,齐国几乎所有的人口都是姜太公的子孙,首领是姜太公嫡系一脉。虽说田常通过政变获取了政权,但是田氏本身在齐国人数较少,没有信心可以压制姜氏。从法理上而言,在周天子的宗法制度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从出生起已经注定,从法律上田氏没有任何取代姜氏的依据,贸然出手很可能会遭到其他诸侯的讨伐。

七十年后,三家分晋,标志着宗法制度破产。束缚田氏代齐的最后一个障碍解除。田常的曾孙田和通过魏文侯向周天子行贿,取得了齐侯的封号,成为了与姜姓齐国平起平坐的诸侯国,统治着当年齐国的国土,姜姓齐国的国君被迁居到海上的小岛,继续担任齐君,“田常曾孙田和始为诸侯,迁康公海滨”。此时的齐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分裂成了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齐太公田和统治的田齐和齐康公统治的姜齐,前者囊括了原齐国的全部几乎全部土地,后者只有海上的一个小岛。七年后,“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田氏卒有齐国,为齐威王,彊於天下”,姜氏齐国在田氏“计划生育”政策下居然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最终自然消亡。齐国重新统一,田氏代齐完成。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宦官的势力发展起来,开始作为一支特殊的力量活跃在政治舞台。春秋战国时期宦官势力的发展,与以下几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是宦官得以参与朝政的根本原因。自殷周以来,中国就是君主专制政体。春秋战国之际,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作为专制王权重要支柱之一的宦官也凭借接近君主专制的有利条件,得以超越内廷服侍的领域。

其二、随着周天子统治力量的不断减弱,各诸侯国的力量日益强大。在诸侯纷争中,“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独尊天下的礼乐制度已不再为周天子所独有,政治上的仪礼和生活上的奢多都为诸侯所承用,宦官制度也从一家独有扩散到各诸侯国,使宦官的人数大大增加。

其三、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战争频繁,内乱和宫廷政变层出不穷,父子残杀,后妃争宠。随着专制王权的加强,腥风血雨的厮杀主要集中在宫廷内部。而生活在深宫内廷、身强力壮,“冷酷险狠,都超出常人许多倍”的宦官,自然成为宫廷斗争中的重要力量。

其四、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官僚制度逐步代替了世卿世禄制度,各诸侯国根据“尚贤使能”的原则,为一些出身下层的人提供了从事政治活动的天地,也为部分宦官取得君主的信任、参与各种活动提供了机会。

春秋战国时期邦国林立,各国间的争霸和内部的改革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政治局面,并逐步集中在战国七雄几个诸侯国,而宦官的活动也主要集中于这几个诸侯。

一、齐国政治舞台上的官宦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力量较为强大的一个诸侯国。特别是齐桓公在位期间,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但由于齐桓公晚年沉溺女色,宫中*乱,宦官竖刁乘机而入,取得齐框公的信任,对齐国政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竖刁又名寺人貂、竖刀。竖刁知道齐桓公生活荒*,便自宫而为宦官,为齐桓公管理宫廷事务,成为我国历史上自宫的第一人。竖刁取得齐桓公的信任后,很快就参与了齐国的军事活动,是春秋战国时期宦官参政的始祖。

管仲在世时,竖刁的势力受到很大的遏制,管仲病重时,齐桓公问管仲竖刁是否可用,《管子・小相篇》载管仲说:

“公喜宫而炻,竖刁自宫而为公治内。人情非不爱其身也,于身之不爱,将有何于公”

管仲死后,齐桓公罢竖刁之职,但由于宫中妃嫔争宠、发生动乱,他又不得不重新重用竖刁。不久齐桓公病重,竖刁趁机联合其他近臣,假借桓公之命,封锁宫廷,断绝齐恒公的饮食,使称雄一时的齐桓公病饿而死,尸体停放67天无人收敛,以致蛆虫爬出屋外。

齐桓公死后,诸公子争夺皇位,竖刁联合近臣易牙等人支持卫姬,立公子无亏,杀死反对的官吏,迫使齐桓公和管仲商定的王位继承人—公子昭逃往宋国。齐国内部大乱,国力很快衰败了。史评齐桓公霸业既成,但是宠信宦官,不听管仲之言,使齐国霸业毁于一旦,成为中国历史上死于宦官之手的第一个君主。

继竖刁之后,宦官夙沙卫也在齐国参政10余年,掌握了一部分权力。公元前571年,齐国发兵攻打莱国,进军途中,夙沙卫得到莱国贿赂的牛马各百匹,就说服齐灵公撤回了军队。公元前555年,齐鲁交战,鲁国大夫被俘,齐灵公派夙沙卫为使节前往慰问,鲁国大夫认为被宦官慰问是非礼行为,愤而自杀。不久晋军联合诸侯国攻打齐国,夙沙卫主张据险防守,不被采纳,结果齐军伤之惨重。在齐军败退途中,夙沙卫又主张由他负责掩护。齐军统帅认为由宦官掩护是国家的耻辱,再次拒绝,结果齐军受到更大的损失。

齐灵公统治后期,诸公子争夺权力,齐灵公任命夙沙卫为少傅,负责教导太子。齐灵公死后,旧立太子在大夫崔杼的支持下即位,是为齐庄公。齐庄公认为夙沙卫参与了废立太子的阴谋,欲处罚夙沙卫,夙沙卫因害怕而逃亡,举兵叛乱,兵败被俘,被处以醢刑(煮熟后腌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兵反叛的宦官。

春秋末年,齐国发生了著名的崔杼杀死齐庄公的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宦官贾举起了重要的作用。齐庄公为人*乱,与崔杼妻子私通,崔杼由此怀恨在心。在齐庄公要攻打晋国时,崔杼想杀死齐庄公与晋国结好,但苦于没有机会。时值宦官贾举被齐庄公鞭打,心中怨恨,二人遂联合起来。在齐庄公与崔杼妻子相会之际,贾举关上大门,阻止齐庄公的随从入内,崔杼埋伏的甲兵趁机而出,杀死了齐庄公。崔杼另立齐景公,崔杼和庆封掌权,齐国内乱,不久便出现了田氏代齐的事件。

二、晋国政治舞台上的宦官

宦官寺人披在晋国的政治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寺人披又名阉楚、伯楚等。春秋时,晋献公宠爱骊姬,为立骊姬所生的奚齐为太子,大肆诛杀其余公子,并派寺人披追杀公子重耳。重耳逾墙逃走,被寺人披挥刀砍下衣袖,险些丧命。

晋献公死后,在外流亡19年的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当时晋国形势不稳,几家贵族密谋焚烧宫殿,杀死晋文公。寺人披得知后请求晋见晋文公,晋文公拒绝接见并责备寺人披以往所为。寺人披回答说,忠实执行国君的命令,不管对方是谁,这是宦官的职责。寺人披又提醒重耳,做为刚刚回国的国君,地位还不稳固,如不能象齐桓公重用管仲那样抛弃前怨,就会遇到危害并且失去支持者。晋文公被说服,任用了寺人披,镇压了叛乱,巩固了统治,奠定了晋国日后成为霸主的基础。

公元前645年,晋文公包围并迫降了原国,向寺人披征求镇守原地的人选,他听从寺人披的意见,任用赵衰为原大夫。虽然寺人披对晋国的强盛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讲,却对晋国的政治机制起了消极作用。因为这种做法开了政务不议于公朝而议于内廷的风气。这种不谋于卿相而谋于宦官的不正常现象,促进了宦官参与朝政的趋势。

与寺人披相似的还有宦官竖头须。竖头须原为重耳属下的宦官,重耳流亡在外时,竖头须偷了宫中的财物逃跑。重耳回国即位后,国中多有不服从者,于是竖头须请见,自称能安抚晋国。晋文公责备竖头须以往的失职,竖头须献计说,国君刚刚即位,以往的反对派人人自危,如能宽恕以往的犯罪的宦官并能与之同车而游,就可表明国君不念旧仇,定可安抚民心。晋文公大悦,采纳了竖头须的建议,安定了局面。

春秋末年,晋国内部新旧势力的矛盾日益激烈,晋厉公将新兴的“私家”大族视为最大的威胁,便借口宦官孟张被氏所杀,发兵杀死三郤(郤至、郤准、郤錡),结果晋国大乱,第二年晋厉公被杀。

三、宋国政治舞台上的宦官

宋国有宦官惠樯伊戾,惠樯是复姓,伊戾是名,参与了宋国骨肉相残、争权夺利的宫廷斗争。宋平公将儿子立为太子,又立佐为公子。惠樯伊戾是太子的老师但不被太子宠信,为此他怀恨在心,想投靠公子佐,诬陷太子。时值楚国有官吏路经宋国,太子在野外设宴招待,惠樯伊戾请求跟随,制造了结盟的假象,回来后在宋平公面前诬告太子想要谋反。宋平公信以为真,拘禁了太子,惠樯伊戾又故意阻挠公子佐作证,迫使太子自杀。不久宋平公得知了真相,一怒之下将惠樯伊戾烹死。

宋平公死后,公子佐成为宋元公,讨厌宦官寺人柳,大夫华合比也想杀掉寺人柳。寺人柳也在野外制造了结盟的假象,用诬陷的方法促使宋元公罢免了华合比的官职,又用阿谄奉承的方法得到了宋元公的欢心,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四、秦国政治舞台上的宦官

秦国的宦官景监在著名的商鞅变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国初年,各诸侯国为了适应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下令“求贤”,进行改革。商鞅来到秦国后,通过秦孝公宠信的宦官景监得以求见。在最初的几次交谈中,二人并不投机,依靠景监的多次引见,秦孝公才领悟到商鞅的才干,深为折服,“语数日不厌”,重用他推行变法,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但在当时,秦国的宦官制度并不严密,产生了嫪毐之乱。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娶邯郸女子夏姬,夏姬有身孕时被吕不韦献给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不久生子嬴政。子楚回国后被立为庄襄王,立夏姬为后,任吕不韦为相。

庄襄王死后,嬴政被立为秦王,尊吕不韦为相国,称为“仲父”。当时秦始皇年少,太后(即夏姬)与吕不韦私通。及秦始皇年长,太后仍*行不止,吕不韦恐怕祸及自身,要求嫪毐去讨好太后。太后与吕不韦密谋,重贿主持腐刑的官吏,拨掉嫪毐须眉,以宦官身份送入宫中。太后又将河西太原郡封为毐国,嫪毐成为历史上宦官被封侯的第一人。

不久,秦始皇得知势毒并非阉人,他与太后*乱,生子二人,想要取代秦始皇。秦始皇考虑此事牵连吕不韦,暂时未发。嫪毐得知后,起兵谋反被秦始皇诛灭三族。

五、赵国政治舞台上的宦官

宦官缪贤是赵国的宦者令,深得赵惠文王的宠信,在赵国的政治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闻名于世的蔺相如就出自缪贤的门下,依靠缪贤的举荐才得以步入政洽舞台。

在其它诸侯国中也有许多宦官参政。

如楚国有宦官管苏,被楚恭王拜为上卿。吴国有太子被宦官杀死的记载。宦官寺人罗在卫国聩辄父子争权的宫廷政变中起了很大作用,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就死于这次事件。孔子在卫国期间,因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乘一辆车子,孔子认为这是非礼,愤而离去。

但总的说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宦官机构还不完备,宦官的地位和职权尚不明确,只是零散地出现在各国政治舞台上。就我国的宦官史而论,先秦宦官尚属于幼年时期。

1、齐国大夫棠公的妻子棠姜长得非常漂亮,棠公死后,齐国丞相崔杼便把她娶了过来。齐国国君齐庄公得知崔杼得了一位美妻棠姜,便多次到崔杼家和棠姜私通。有一次,齐庄公与棠姜私通回来之时还顺手拿了一顶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齐庄公的侍者劝阻齐庄公别拿。齐庄公却笑道:“拿了崔杼一顶帽子而已,难道他没有别的帽子吗?”这件事后,齐庄公和崔杼的关系彻底破裂。

2、有一次,齐庄公举行国宴款待来访的莒国国君,作为国相的崔杼称病不参加。齐庄公借探病为由,到崔杼府上准备与棠姜偷情。在庭院中,齐庄公追嬉棠姜。事先有谋的棠姜进入内室后将屋门关上就不再出来,于是齐庄公在前堂抱着柱子唱歌,希望用歌声把棠姜引出来。跟齐庄公一起来的宦官贾举因痛恨齐庄公曾鞭笞过他,早就和崔杼预谋今天要杀掉齐庄公。所以,当齐庄公进入院子后,贾举便把齐庄公的侍从拦在外面,自己一个人跟着齐庄公进入院子,并将院门从里边拴上。正当齐庄公在棠姜内室前堂唱歌时,早埋伏好的刀斧手便一拥而上。齐庄公吓得时赶紧跑到一座高台上,刀斧手们呼啦一下包围了这座高台。齐庄公求他们饶命,并要求找崔杼来对话,均被拒绝。

3、齐庄公见说服不了他们,于是拔腿逃跑。在他翻越一道墙的时候,追兵射中了他的大腿,齐庄公从墙头掉下来,士兵们一拥而上将他杀了,他手下的10个随从也尽数被诛。齐国的上大夫晏婴听说此事后,第一时间来到崔杼家,枕着齐庄公的遗体大哭起来,哭完之后对着遗体拜三拜而出。崔杼手下劝崔杼杀死晏婴,崔杼摇头说:“晏婴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杀了这样的人会失去民心。”齐庄公死后,崔杼拥立庄公的弟弟杵臼为君,史称齐景公,崔杼仍旧是国相。

周武王平定商纣,称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地营丘。师尚父就是姜太公。

姜太公到了封地后,修明政治,适应当地风俗习惯,简化礼仪,沟通商工之业,发展鱼盐生产,因而人民多来归附于齐,齐国很快成为大国。至齐桓公时,任用管仲、鲍叔牙、隰朋、高傒等整顿齐国的政治,实行以五家为基层单位的军制,确立铸造货币、捕鱼煮盐等税收制度,起用优待贤能之士,齐国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强国。齐桓公曾九合诸侯,诸侯莫敢违抗,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俗话说:龙生九子,父子兄弟,各不相同。子孙多了,延续的朝代长了,固然有杰出才俊,也必有歪瓜裂枣。在齐国的历代君王中,就有三任君王,犯了同样的错误,皆因*乱而丢掉了小命。他们分别是齐襄公、齐懿公和齐庄公。

齐襄公

齐襄公做太子时,曾经和堂兄弟公孙无知斗殴。即位后,立即开始公报私仇,降低了无知的待遇规格。无知由此产生怨恨。

齐襄公四年,鲁桓公和夫人文姜来到齐国。文姜是齐国有名的美人,本是襄公同父异母的妹妹,未出嫁时就曾与襄公**通奸,后来在齐釐公时出嫁做了鲁桓公夫人。

这次文姜来到齐国,干柴遇上烈火,襄公又与鲁夫人苟且。鲁桓公知道此事后,便怒斥夫人。夫人受了委屈,就把这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于是在和鲁桓公喝酒时,灌醉了桓公,然后派大力士彭生抱鲁桓公上车,趁机折断了鲁桓公的肋骨,桓公下车后就死了。鲁国人以此责备齐国,齐襄公便杀了彭生来向鲁国谢罪。

当初,齐襄公派遣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约好第二年瓜熟的时候派人代替。谁知他们前去驻守了一年,到第二年收瓜完毕,襄公却不派遣代替者。有人替他们请求派人接替,襄公还不允许。因此这两个人怒火中烧,就伙同公孙无知阴谋发动叛乱。

连称有个堂妹在襄公宫中做姬妾,不受宠爱。连称便让她暗中窥探襄公的行动,并许诺道:“事情成功了,把你嫁给无知做国君夫人。”

齐襄公十二年冬季,襄公游览姑棼,在沛丘射猎。他看见一只野猪,随从的人说是“彭生”。襄公听了很恼怒,便用箭射之,那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襄公十分恐惧,从车上摔了下来,跌伤了脚,丢失了鞋子。回来后,他打了侍候他穿鞋的人茀三百鞭。

无知、连称、管至父等听说襄公受了伤,于是带领他们的党徒去袭击公宫。正巧遇到侍候穿鞋的茀,茀说:“先不要进去惊动宫里人,惊动了宫里人就进不去了。”无知不相信,茀便给他看被打的伤痕,这才相信。他们守侯在宫外,让茀先进去。茀进去后就把襄公隐藏在门后面。

隔了很久,也不见动静,无知等人恐慌起来,便涌进了宫里。茀与宫中卫士和襄公的宠幸内臣一起攻打无知等人,但没能取胜,都被杀死了。无知进入宫中,找不到襄公。有人发现门下面露出人脚,拉开门一看,果然是襄公,就把他杀害了。无知自立为齐君。

齐襄公之死,可谓咎由自取。他因斗殴私怨而得罪了实力强大的士大夫无知,是为“不智”;与自已同父异母的妹妹通奸,是为“无礼”;约定瓜熟时节派人接替却不派,是为“失信”;指使彭生杀害鲁桓公,后又杀了他向鲁国谢罪,是为“不义”;谋杀鲁桓公、自己丢失了鞋子却鞭打侍候穿鞋人茀,是为“不仁”。如此丧失“仁义礼智信”五常,违背做人基本道德准则之人,不死何为?可怜侍候穿鞋人茀,以德报怨,最后竟惨死于叛乱者之手,不亦悲乎?

齐懿公

齐懿公是齐桓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蜜姬。当初齐桓公生病时,他的五位公子各自拉帮结党争夺王位。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也无人装殓,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

桓公有十多个儿子,后来登位的有五人:公子无诡在位三个月死去,没有谥号;其次是孝公;其次是昭公;其次是懿公;其次是惠公。

昭公去世后,他的儿子舍即位做了齐君。昭公的弟弟商人因为桓公去世时争夺君位未成,便暗中结交贤能之士,抚爱老百姓,百姓们都很拥护他。等到昭公去世,儿子舍即位,势单力孤,商人就和众人一起在昭公的墓地杀害了齐君舍,自己登上了王位,这就是懿公。

当初,懿公做公子的时候,和丙戎的父亲一起打猎,争猎物不胜。等到登上君位,就挟私砍断了丙戎父亲的脚,却让丙戎为他驾车。

另外,庸职的妻子很漂亮,懿公就把他纳入宫中,却让庸职陪同乘车。

齐懿公四年五月,懿公到申池游览,丙戎和庸职聚到一起,边洗澡边开玩笑。庸职说:“断脚人的儿子!”丙戎说:“被夺妻的人!”话出口以后,两人都对此话深以为耻,都怨恨懿公。于是便策划和懿公到竹林中游玩,两人在车上杀死了懿公,把尸体丢在竹林里逃走了。

懿公登位后,一反过去关爱百姓的常态,骄气十足,老百姓都不愿归附他。他死后,齐国人废黜了他的儿子,到卫国迎接公子元回来,拥立为君,这就是惠公。

人侵害了别人,时间一长,也许自己都忘记了。但仇恨其实是一直都存在着的。只不过平时仇人大多独处,仇恨也被孤零零地放在一边,就显得单薄弱小,好像被忘却了一样。而一旦当事人聚集在一起,经过彼此摩擦碰撞和发酵,仇恨就可能被无限度地放大,从而酝酿出恶性事件。

齐懿公砍断了别人父亲的脚,霸占了别人的妻子,却让仇人做他的驾车和陪剩,这心也真是够大的了!这世上有些人,一旦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便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好像这世上就没人能威胁到他了。须知,再卑微的人也有尊严,报仇的心是一直都潜伏着的。一旦有了机会,有了同道之人,那胆量、野心、力量就会像野草一们蔓延滋长。齐㦤公不明白这个,所以他死了,这又能怪谁呢?

齐庄公

崔杼是齐国的三朝元老。齐庄公未及位时两人关系就非常好,齐庄公也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当上了国君。谁知后来两人却因为一个女人反目成仇。

棠公的妻子东郭姜,长得很漂亮。棠公死了以后,崔杼娶了她。谁知庄公也看上了东郭姜,并罔顾道德人伦,多次到崔家,与之勾搭通奸。后来竟拿着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侍者们都觉得庄公这事做得有点太过分,都劝他:“不能这么干。”

崔杼心中十分恼怒,趁着庄公攻打晋国之机,想与晋国合谋袭击齐国而苦于没有机会。庄公曾经鞭打过宦官贾举,贾举心怀怨恨但仍然侍候他。暗中却替崔杼窥伺庄公的一举一动,想找机会进行报复。

庄公六年五月,莒君朝见齐侯,齐侯在甲戌日设宴款待他。崔杼假称有病不理政事。乙亥日,庄公来探望崔杼的病情,趁机追求崔杼的妻子。崔妻躲入内室,和崔杼竟自闭门不出。庄公在外竟倚着屋柱唱起歌来。

宦官贾举拦住了庄公的随从官员,只自己进来,并关上崔家大门。这时,崔杼的党徒拿着武器从里面冲了出来。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和解,他们不允许;请求盟誓订约,他们不允许;请求在祖庙里自杀,他们也不允许。都说:“您的臣子崔杼病重,不能亲自来听候您的命令。这里靠近公宫,(可能有人诈称主上以行*)我们这些陪臣只知奋勇捉拿*乱者,不听从其他命令。”庄公爬上墙头,他们射中庄公的大腿,庄公翻身掉了下来,终于被杀害。

俗话说:仇恨之大,莫过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庄公与崔杼的妻子通奸,还把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这事确实做得有点太过分了。有野史说崔杼的帽子颜色是绿色的,“绿帽子”的典故大概就是出自于此吧。后人评说,齐庄公是史上最差劲的君主,我看也差不多。他不仅*人之妻,还肆意侮辱人的人格,践踏别人的尊严。这种情形,即便是升斗小民也不能忍受,何况是有头有脸的士大夫呢!况且,崔杼身为宰相,又是三朝元老,手握重权,党羽众多,完全有权力有能力也有实力致庄公于死地,他怎么能没有一点点危机感,竟悠闲到倚着人家的廊柱唱歌呢!这也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结语

这三位国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知敬畏,肆无忌惮。他们不仅*人妻女,还害死了别人的丈夫,践踏别人的尊严,其恶行真是天理难容。

他们倚仗什么呢?就是那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王权。他们认为拥有王权之后,天下便是他的禁脔。所有的奇真异宝,金钱美女都该是他的囊中之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看中了你的妻女,你就应该恭敬的乖乖奉上才是;在我的地盘上,任何好东西都应该由我先享有,玩玩你的女人,你还敢反抗不成!后世的秦二世就把这个观点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说:“凡是尊贵而掌握了天下的人,就应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主要是着重宣明法治,下面的臣民就不敢胡作非为。”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为君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让船倾覆沉没。这三个人不懂这个道理,逆天道和人伦而行,所以最终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根据史书记载:崔抒又称崔武子。听其名便知他和吴国孙武子、鲁国季武子一样为军队统帅,能征善战的栋梁之臣。季子十三世孙。(此有争论,以后专文论述)据《左传宣公十年》记载,早在此之前就得宠于齐惠公。鲁宣公十年也就是齐惠十年(公元前599年),崔杼便有纪录,此时距崔杼弑庄公有五十一个年头。那崔杼在非常年幼便受到齐惠公的爱戴,让齐的另两位大臣——高固,国佐对他心生畏惧,在惠公死后便把他驱逐出境。崔杼年纪轻轻便能受到重视,一定有他过人之处,在卫国流亡多年。以致后来齐灵公又招他回去,并给他当大夫,庆克佐之,开始向外征讨。根据记载,崔杼曾代表齐国出使国外三次的外交,由此可见,崔杼受宠的情形已经浮现,可以代表国家去和他国谈条件,需要无比的勇气与口才才能胜任的。一国的成与败,外交在因素上有非常大的比例,尤其在列强林立的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外交若是错误的决定,就可能使的国家灭亡,或者被并吞。

因为君王和他的老婆私通,最后他因为家里大乱,仕途无望,无奈自尽了。崔杼是春秋齐国的大臣,那个时代极其重视家庭出身,崔杼算时贵族。他当时掌握了齐国的政事,而且为齐国的政治出谋划策。除了内在政治有成就以外,对外为了齐国还讨伐各国。齐灵公在位时,崔杼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大大树立了齐国的威信。齐国的大臣棠公去世了,崔杼去吊唁,在那里看到美丽的棠姜。

于是,他就对她一见钟情,为了她,他甚至无视同姓结婚不能无视这一规定,还无视周围人的眼光,一定要把棠姜娶回家。最终,他成功了,这确实一场悲剧的开始。崔杼由于娶到了自己心仪的美人,非常高兴,所以对她宠爱有加,视若珍宝。一次偶然的机会,齐庄公看到了棠姜,就看上她了。因为他本来就是好色之人,就想把她占为己有。这天下全是他的,更何况是别人的妻子。

于是,君王便竭尽所能地引诱棠姜,并且和她睡在了一起。棠姜是柔弱的女子,齐国的君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无法反抗。但是,这很快就被崔杼知道了,非常生气。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报复的机会。莒国来齐国访问,齐国就设宴款待邻国的使者,而崔杼就假装生病没有参加。他知道庄公一定会去探望他。庄公果然来了,但其实是以探病的名义,来和棠姜幽会

可是君王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计划。他让老婆从旁边的门出来,庄公因为没有找到棠姜,就开始唱歌。庄公的侍从贾举因为对庄公感到不满,因此他和崔杼里应外合,不让庄公的随从进去。崔杼带领手下的甲士一齐起来要杀庄公。齐庄公慌慌张张地想逃走。谁知人太多,齐庄公只得请求宽恕,可是崔杼才不会饶了他。庄公就想**逃出,士兵们用箭射中了他的大腿,他就从墙上掉下来了。士兵们一拥而上,杀死了齐庄公。后来崔杼因为儿子们争夺权利,家里大乱,无奈下上吊自尽了。

杀了三个史官的典故如下:

齐国有一个大夫崔杼,他美貌的妻子被齐庄公看上了。庄公经常会到崔杼家调戏他的妻子,这使得崔杼对齐庄公怀恨在心,终于在齐庄公又一次到他家的时候,崔杼把齐庄公给杀了。杀了庄公以后,崔杼作为齐国的四朝元老,把景公立为新君,自己成为右相。

在当时的史官太史伯的笔下,就记录了这五个字:“崔杼弑其君。”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里,落下弑君的罪名毕竟不好,崔杼也不愿意落下这样的罪名被后世指责,所以他要太史伯改写为齐庄公病死,但坚持记录真实历史的太史伯却拒绝了他的要求,崔杼见状便把他也杀了。

太史伯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太史仲、太史叔,也都是和哥哥坚持一样的原则,决心要为后世留下最真实的历史,所以也在史书上写下了“崔杼弑其君”五个字,他们也遭到了崔杼同样的威胁,最后也都相继被崔杼杀了。

在三个哥哥都因为这五个字的记录被杀死以后,太史季又在哥哥们之后拿起笔记载了这五个字。在太史季被崔杼叫走以后,一位史官也风风火火地从南方赶来,如果太史季也被杀,他就准备接替这四兄弟写下去,崔杼见到这样的状况,也意识到自己的威逼并没有用,在无可奈何之下放了太史季。

齐景公是春秋后期的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邱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的之道。

齐景公并非齐灵公的嫡长子,能够登基成为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还要得益于他那个给臣下戴绿帽的哥哥——齐庄公。

崔武子崔杼为齐国大臣,屡有政绩,多有战功,深得齐灵公的信任,并经常与太子光参加外交事宜。前552年,齐灵公薨逝,崔杼拥立灵公长子光,为齐庄公。

庄公即位后,更是倚重崔杼,君臣关系非同一般。庄公经常出入崔杼家中,但是不久就迷恋上崔杼的妻子棠姜,并与之私通。

后崔杼得知被国君戴了绿帽,出于自保,于前548年,就联合庆封一起弑杀庄公,以报此仇。

这场政变中,崔杼是主谋,庆封只是从犯,齐国史官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狡辩,要求更改,史官不同意。崔杼可没有赵盾那种涵养,说杀就杀。命史官的弟弟接班,太史的二个弟弟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又让他们的幼弟接班,幼弟还是不肯改,终于权臣崔杼屈服了。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狱吧,从此看出崔杼的心虚。他知道弑君是天理不容的,赵盾、栾书都因为弑君而遗祸子孙。就在此时的两年前,晋国的栾氏被灭族,范氏剿灭他们的旗号就是栾书弑君。也就难怪崔杼要如此据理力争了。

崔杼为了保全家族,拥立齐庄公的幼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齐景公幸运的续姜姓之嗣,成为了齐侯。

还在幼年的齐景公虽然幸运的继承了哥哥的君位,却完全没有能力掌控大局,面对日益做大的各大世卿臣子,景公显得是那么无助。

崔杼弑君后,因为大权在握,与庆封共同执政,景公形同傀儡,战战兢兢,唯命是从。

景公即位仅仅一年,崔氏家族发生火并。庆封不是什么君子,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就离间崔杼两个儿子崔成、崔疆,崔杼对儿子下不了手,诚心诚意的邀请庆封出兵协助。庆封狼子野心,借平叛之名,派亲信卢蒲_起兵去诛杀他们,把崔杼的妻儿老小以及宗族亲属斩尽杀绝,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把他们杀死了。一瞬间,崔杼无家可归,心灰意冷,不久便选择了自杀。

庆封得以独自掌控朝政,大约是高处不胜寒吧,庆封不久就不愿意再处理朝务,干脆将国政托付于儿子庆舍。看来有儿子还是比没儿子要好得多。庆封荒*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儿子庆舍也是个*种,弄得朝政一片腐败。这时,一股吕氏公族势力却在悄无声息的酝酿着反扑。

前546年,庆封一次外出,公孙灶与公孙虿协同陈无宇攻杀庆舍,庆封听到消息,匆匆赶回,为时已晚,流浪吴国。庆氏退出齐国政坛。公孙灶与公孙虿共同执政,二人都是公忠体国之能臣,且合作亲密无间,维持着吕氏政权。

前539年与前534年,公孙灶与公孙虿相继死去。公孙灶的儿子栾施与公孙虿的儿子高强共同执政。田恒子陈无宇窥视自己家族始终不能跻身最高层,便开始对栾施与高强二人挑拨离间。结果让陈无宇大失所望,人家是世交,不受诱惑。

前532年,陈无宇乘栾施、高强醉酒之时,联合鲍牵发动袭击,栾施、高强情急之下便想挟持齐景公。阴谋败露,栾氏、高氏逃亡,田邑被田氏、鲍氏瓜分。这时候,晏婴规劝陈无宇将获得的财产、田邑上缴景公。既然是晏大夫的意思,齐景公自然也就笑纳了,自此吕氏公族势力稍有增强,齐景公的亲政掌权也有了物质保障。

经过长达16年的火并,齐国的内乱终于暂时告一段落,此时齐国由世卿国弱执政,而齐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经验日益丰富。在国弱、晏婴等忠贞之臣的辅佐下,齐景公终于走出了大臣专权的阴霾,亲理朝政。

春秋战国——齐国

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内乱齐顷公即位,时间带走了齐桓公的五位公子,古老的齐国重新迎来内部和平。这次内乱严重削弱了齐国公室的力量,以高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