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田,祖籍山东昌乐,有谁知道山东昌乐田氏的来龙去脉,请详细讲解,谢谢了。
这是我转来的,不是原创的,怕您不熟悉网,如果您知道百度吧,可以到 田氏吧、昌乐吧、田氏家谱网看看,收获会多些的:
山东昌乐 田氏族谱
十八世;世 作 乐 尔 十九世;源 本 善 名 之 二十世 道 来 恒 保 守二十一世;以 敬 清 怀 思 二十二世;仁 开 志欣 芳 二十三世 ;克 承 有 法 式 二十四世;公 伯 选 秀 生 二十五世;祥 洪 盛 英 齐二十六世;万 瑞 茂 隆 绍 二十七世;洵 在 廷 庆 滋 二十八世;章 久 臣 兴 中二十九世;家 国 礼 全 时三十世;建 大 崋 伟 业 三十一世;昌 星 振 义 起 三十二世;坤 寰 普 雨 润三十三世 福 广 民 安 喜 三十四世;宗 文 学 和 令 三十五世;沛 泽 兆 吉 三十六世满 豊 登 同 泰 三十七世;汇 良 俊 君 立 三十八世;才 冠 鲁 彦 耀三十九世浩 洲 永 存 纪 以上 按照田氏家乘三支以后田氏家族的子孙后代尽量按照家谱起名,以振兴我们田氏家族, 由二十一世 敬潭 炒写;;
山东应该是田姓发源了,当时周分封天下,姜子牙分在齐国,是姜姓和吕姓祖先,后来一个舜的后代因杀人逃到齐国改名换姓叫田完,后来姓田的成为一个大的家族,并且还是一个大商人,那时候还没有歧视商人这一说,商人地位还是很高的,姓田的就通过低息或者无息放债,结果是当时周天子欠他钱,齐国很多老百姓受他恩惠,然后姓田的人气很高,取代了姜姓为齐国国君,也没什么人反对。然后田姓就大大的开始开枝散叶。
据现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田家窑田氏族谱记载,田家窑田氏始祖田七公原籍山东青州昌乐县田家老庄。 据田家村田氏族谱记载,先祖田福贵、田布化兄弟两人(可能是田家窑第三世),于明朝永乐年间,从现青岛胶南市王台镇田家窑迁居青岛。兄福贵居现青岛市李沧区瓮窑头,弟布化居现青岛市市南区田家村。
我们的辈分是:
从第十世开始,达翁村辈分是: 万启玉兆修 ,公平祥祯瑞,克昌延先泽,
崇本明伦业 ,敦宗睦祖德 。
田家村辈分是: 万启中立修 ,公平祥祯瑞,克昌延先泽,
崇本明伦业 ,敦宗睦祖德 。
我是第十八世“祯”字辈
祝您吉祥如意!
思州田氏,是贵州历史上四大土司之一,而且是四大土司中势力范围最广的土司。在元朝和明朝初期,思州田氏占据了今天的铜仁、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其面积大约是现在贵州省的三分之一。史学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说法,足见当时思州田氏的地位重要。而在贵州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1413年,思州土司被废除,成为了贵州建省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思州田氏的来源
关于思州田氏的来源,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嘉靖《贵州通志》记载思州田氏的始祖是从田克昌,在唐朝进入了思州,“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克昌陟巴峡,绝志宦游,从事商贾,遂卜筑思州”。而《思南府志》则记载为隋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太守,后陟居巴峡,唐高宗时,其四世孙田克昌卜筑思州。”这又将思州田氏入黔的时间推移到了隋朝。不仅如此,田氏的家谱还将思州田氏和齐国田氏相联系。
思州古镇
在史料选择上,个人觉得地方方志只能作为官方史书的补充史料,其可信度是比不上官修史料的。《贵州通志》和《思州府志》认为田氏来源于中原,这是受到田氏攀附中原大姓的影响。同样的,播州杨氏和水东宋氏都会将自己的族谱和中原的豪门大姓联系,实际上,这些土司基本都是地方的传统势力。通过官方史料可以得出,思州田氏来源并非汉族,而是少数民族。从宋代诸籍的有关记载看,田祐恭应非汉人。《舆地纪胜思州》云:“徽宗即位八年,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建思州。”成书于南宋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思、黔州巡检田祐恭,本思黔夷,所部土丁药箭手,悉其种族,轻捷习山险,知夷中事”。由此可见,思州田氏始祖就是当地的少数民族。
德江龙泉坪思州宣慰司遗址
通过官修史书也可以证明,田氏的祖先很早就活动在乌江下游和武陵山一带。《南齐书蛮传》云:“永明初,向宗头与黔阳蛮田豆渠等五千人为寇”;《周书李迁哲传》又云:“黔阳蛮田乌度、田都唐等每抄掠江中,为百姓患”。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田氏就在此活动,被成为黔阳蛮,并且常常入寇周边地区。《周书蛮传》、《北史蛮传》记载田氏是当地最大的势力之一,云“有冉氏、向氏、田氏陬落尤盛”,他们常常称王称侯,占据三峡地区,阻断水路交通,进行抢劫活动。
思州城地图
隋朝建立后,田氏首次归顺于朝廷,隋朝在此设置了奉州,后来改为黔州、黔安郡。《元和郡县志》载:“黔州……本汉涪陵蛮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州,隋大业三年,又改为黔安郡。”《思州府志》记载,田宗显在隋朝开皇二年(482)被派遣来征讨黔州的蛮夷,接着被封为“黔州刺史”,这实际上就给了田氏抹去了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并且和中原田氏攀附上了关系。唐朝建立后,田氏首领田惟康归顺,被册封为了黔潭二州节度使,到田阳明时,被册封为了黔州都督府大总管。可见田氏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不过终唐朝一带,田氏的势力始终局限在乌江下游一带,该时期不能叫做思州田氏,只能叫做“黔州田氏”。
二,宋元时代的思州田氏:走向鼎盛
思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贞观四年(630年),设置思州,治所在务川县(今沿河),其管辖范围主要在渝东南和黔东北一角。宋朝时期,田氏势力开始强盛起来,控制范围从扩展到了今天的整个铜仁地区,而原本的思州也从务川(沿河)迁徙到了乌江中游的新务川(今务川县)。《方舆胜览》记载:“大观元年(1107),蕃部长
田祐恭
愿为王民,始置思州。”南宋之交,田氏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其首领田祐恭不断向黔南一带发展,“诸夷落皆降,拓土环二千里”,当时的贵州城(贵阳)也一度被其占据。1119年,田佑恭被册封为了贵州防御史。
沿河淇滩古镇
元朝建立后,贵州土司纷纷归属于元朝。1275年,思州土酋田景贤归附,元朝在此置思州安抚司,开始设治于水德江(今德江),后来又迁徙到了龙泉坪(今凤冈县),在元朝后期迁徙到清江(今岑巩县)。于是,将新治清江称为“思州”,而旧思州称为“思南”。1284年,思州安抚司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受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节制。当时,思州地区已经划分为了一府、十四州县、五十二长官司。一府就是镇远府,而镇远府的知府也是思州田氏的人担任,是土知府。
贵州四大土司分布
宋元时代是思州田氏是其发展的顶峰。在势力范围上,思州的版图扩展到了最大,不仅占据了整个黔东北,还将黔东南和渝东南和湖南部分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之内。而在经济和文化上,思州在宋元时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思州靠近巴蜀和湖南,在战争期间,会有大量的流民进入思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播种工具以及劳动力,推动了思州地区的农业发展。元朝建立后,命令思州等地劝课农桑,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诏喻四川行省“抚治播州、务川西南诸蛮夷,官吏军民各从其俗,无失常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诏渝思州宣抚司“因阅户惊逃者,使各安业”。在明朝之前,贵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就是播州和思州两地。
思州古镇
思州地区物产十分丰富,这给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交通。据《太平寰宇记》所记载,思州地区产朱砂、腊等,其中朱砂被定为“元贡”。在今天铜仁万山有汞矿遗址,这里的汞矿储量和产量在古代曾经一度位居中国第一。另外,思州出产的茶叶也十分有名,《茶经》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另外思州还出产石砚,是中国较早的八大石砚之一,苏东坡誉之为“珙璧”。由于乌江贯穿思州之地,因而思州地区成为了贵州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乌江沿岸的思南成为当时贵州的航运中心。除了乌江之外,思州境内还有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锦江等,都可以通航,因此思州也是贵州商业最为大大的地区之一。
镇远祝圣桥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思州地区靠近四川,在文化上也受到四川的影响。《思南府志》记载北宋时期田祐恭被召入觐,其行为举止不像蛮夷之人,宋徽宗十分好奇。田祐恭回答有门客夏大均教授。可见在宋朝时期思州就已经引进了中原文化。贵州省最早的书院,就是出现于宋朝时期沿河的鸾塘书院。宋代思州已经出现地方志书,如《思州图经》,《黔州图经》等。另外,中原文化传入思州的同时,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开始进入了此地。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宋代:“黔州佛教已盛”,田祐恭大境内建造了许多佛寺,思南地区出现唐宋古寺有白柱神庙、集福院、福常寺等寺庙、整山寺、常乐寺、昉龙寺。北宋乾德年间,在印江一带出现了贵州最早的道观,是道教传入贵州之始。
梵净山
二,思州田氏分裂和灭亡
1368年,明朝建立,到1381年朱元璋派遣大军远征云南,从此云贵高原已经被明朝控制。此后明朝在贵州大量驻扎军队,推行屯田,设立贵州都司等军事机构。为了加速贵州的发展,朱元璋还实行了“调北填南”,使得几十万移民涌入了贵州。此时,贵州的改土归流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土司制度必然会走向衰亡。
思南文庙
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镇远知州田茂安于是将北思州和镇远献明玉珍,被明玉珍在此设立思南都元帅府、思南宣慰司,从此思南田氏分裂为了思南和思州两部分。1365年,朱元璋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湖南西部,通往贵州的大门已经敞开。在这种情况下,思南和思州均投降于朱元璋,朱元璋于是分别设立思南宣慰司和思州宣慰司。思州之地,是湖南通往云南的咽喉之地,如镇远一州,史称“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田氏归附后,明朝就在其交通要道驻扎军队,设立卫所,包括包括镇远、偏桥、清桥、清浪、平溪、五开、铜鼓等卫,黎平、新化、新化亮寨、平茶屯等所。这些卫所的设立,使得田氏两大土司已经被明朝的军事实力牢牢的控制,一旦有机会,明朝必然会推行了“改土归流”。
在岑巩县注溪镇的龙江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寨子,它叫衙院,这里居住着80余户土家族的田姓人家。
洪武末期到永乐初期,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又因为争夺土地而结怨,相互仇杀。1410年,思州宣慰使田琛联结原为思南司宣慰副使、后改辰州知府的黄禧进攻思南,杀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之弟,并发其祖宗坟基,并戮其母尸。田宗鼎于是到明朝上诉,于是明成祖朱棣派率兵5万剿灭思南土司。之后,朱棣又以田宗鼎缢杀亲母为借口,废除了思州宣慰司。至此,田氏的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均宣告灭亡。明朝在思州之地设置了思州、石阡、黎平、新化四府,在思南之地设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两大宣慰司的废除大大推动了黔东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此后虽然还有几十个长官司,但是已经不成气候。
石阡万寿宫
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正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司。第二年,就将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府、镇远府、铜仁府、乌罗府纳入到了贵州省的范围。可见,思州土司的灭亡直接推动了贵州改土归流和建省,因此贵州民间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贵州省建立后,铜仁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思州土司曾经在宋元时代推动了铜仁地区的开发,但是在明朝却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其传统名字仅仅有名而无姓。
例如:
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
洛雨、墨比卡巴、春巴嬷嬷、墨贴巴、傩贴巴、依窝嬷嬷、头嘎、西朗等等
土家人和大自然有天然的亲和力,于是他们在取名时往往和自然有关。比如龙山坡脚的土家人现在给小孩起的乳名大部分还是为土家语名。
例如:热木(美竹)、亥木(盛竹)、阿聚什用(岩下大将)、岜必(小山)、麦铁送(天官) 一是统治阶级的官方语言记录:据史籍《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古巴郡的“南郡蛮五姓”中,有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个大的氏族群体,但这几个姓在当今土家族中是小姓,巴姓、瞫姓、相姓几乎完全没有。
土家族姓氏与汉族大同小异,除了较为特殊的田、向、覃、彭、冉外,其他的李、杨、王、张、刘、陈、赵、黄、周等等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列顺序与汉族百家姓人口数量排列顺序大同小异。
二是在不断归顺中央王朝途中依附的汉名汉姓。
这种情况十分复杂,简单来说有土司被赐予汉姓,其所辖人员皆依附其姓。
古代汉族规定蛮夷不可入仕,也有为了入仕而购买汉族家谱伪托于下。明朝时达到一个小高峰,以至于很多西南苗族和土家族的家谱都来自江西。
还有一种是依归大户姓氏。无地农民依归大户后自然攀附大姓,这些自耕农子弟如若考取功名,大户更加乐于承认其为宗族。 1、桃源大田覃氏 清乾隆十二年(1747)建宗祠于县东罗家店。族谱创修于1931年。
2、桃源木塘覃氏 宗祠在县城东门桥。族谱创修于1929年。
3、石门覃氏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光裕堂一修族谱,清道光六年(1826)二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1922年四修。嘉庆十八年(1813)九如堂一修族谱,光绪八年(1882)二修,1931年三修。2004年光裕堂、九如堂及拳甫裔合修族谱。字派:世继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道,事业佐明堂,定国忠谟显,安人厚泽扬,熙廷常懋绩,奕代普联芳,志学希贤圣,徵庸步寿康,百华祥豫兆,繁衍序弥昌。
4、石门覃氏 清嘉庆十九年(1814)一修族谱,光绪八年(1882)二修,1931年三修。旧派:明大国正自以勋,宇宙调和遇圣君,念昔开基多用武,从今继绪在修文,世传韬略光先德,兰桂腾芳永绍芬。
5、石门长梯隘覃氏 清光绪元年(1875)、1921年、2004年与添顺公裔合修族谱,现今2200余人。派语:拳秀显洪宝世正日双嘉云翔,永远绍先绪,盛朝多明士,兴业佐明堂。
6、澧县、津市覃氏 支谱始修于明,清道光元年(1821)二修,光绪十七年(1891)三修,1947年四修。2004年与石门光裕堂、九如堂合谱。派语同石门光裕堂覃氏。
7、慈利覃氏 清光绪三十年(1904)纂有族谱。
8、麻阳八里桥、兰村覃氏 麻阳景公房旧议字派:庆廷时如应,天子万代启(兴)隆,祖(宗)德光方远,仁文绍国华,进程开世册,昌大起家声(老字“光”对新派“立”)。五大公房1990年三届合修族谱新字:洪都京兆堂,诗书中科甲,立志辅朝纲,根培枝叶茂,积玉振家邦,健康享寿久,荣华富贵长,喜庆千秋景,祖传万代芳。
9、张家界三潭坪覃氏 族谱创修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1994年续修。三潭坪派派行:良尚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大。石门派派行:世继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道。茅岗御派派行:廷胤洪声纯祖忠熙朝嘉世德永代著。中湖派派行:国尚大学仕明登正朝长文章遵孔孟。旋家峪派派行:囗囗囗德正红大其士宗文章遵孔孟。青竹界派派行:万正印新仕家启寿远长文章遵正大。榔溪派派行:万正印新仕家启寿远长祖泽延恒永。大庄派派行:宗仲印文德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大。五溪派派行:汝效星茂世启希士开成大运光德永。公定统一派行:良尚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大,基业肇荣昌,定邦勋名在,承先盛绩扬,万传敦本序,佑启自联芳,忠厚前谟显,诗书宜训详,攀桂才高举,培兰庭满香,崇儒昭谦让,造育多熹康,逢原创京史,锡位振三纲,为孝垂能守,居临循五常,支源流泽久,百代若同堂。
10、桃源夺甲桥田氏 宗祠在夺甲桥。族谱创修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1946年续修。
11、桃源浯溪田氏 光绪十六年(1890)建宗祠于让家坝。族谱创修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
12、石门白洋湖田氏 明崇祯间始修族谱,清乾隆十六年(1751)二修,咸丰九年(1859)三修,1928年四修。字派:万遇受仲单永单大万春(胜)国(春)登(正)虞(起)单(之)种(世)光(应)士淳民良,长裕启祥,家有余庆,祖德荣昌。2005年湘西北田氏联修宗谱,拟定通派:岱惠容高雅,复祠振伟积,凯岸舒皓欣,知严育健骐。白洋湖田氏自“余”字后采用通派。
13、石门黄溪坪、马鞍铺田氏 派语:锦永相光至,钟冰极美时。一本传宗泽,经书启象贤。“宗”字后采用通派。马鞍铺祠清同治二年(1863)首修族谱,至今人口1000余人,派语:祚永崇孔孟,秀启应万钟,相世承文德,家声自恢洪,圣朝登义士,上国为荣宗。"朝"字后采用通派。
14、石门磨市田氏 字派:永廷兴时应,朝国启文明,万士登金榜,洪基绍先生。“生”字后采用通派。
15、凤凰田氏 字派:其一“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其二“荣太谷有仕忠时”。
16、芷江罗平彭氏 始迁祖瑊公,字紫梁,原籍江西吉安,唐懿宗时因官辰州刺史迁湘,开基于芷江罗平乡。族人分布在马公坪以及永顺、保靖等地。
17、麻阳锦和彭氏 派语:友从胜际,光明正大,廷应世喜,国容在先。
18、麻阳土桥溪彭氏 派语:志敬亭大仲,师天忠万相,必定光祖德,宏开先泽茂,启祥昌我宗。
19、麻阳彭氏 派语:从显士定永,志兴万全方,日秀文武政,世代庆隆昌。
20、桑植彭氏 宗祠在县城。
21、桃源青云向氏 宗祠在向家坪。族谱创修于1941年。
22、桃源大里坪向氏 清雍正十三年(1735)创修墨谱,光绪八年(1882)、光绪三十二年(1906)、宣统元年(1909)、1936年续修。
23、桃源太平庵向氏 清咸丰十二年(1862)建宗祠于太平庵。族谱创修于道光十二年(1832),1914年续修。
24、桑植竹叶坪向氏 民国年间与旧土司裔合谱。
25、益阳向氏 清道光十六年(1836)二支始合修宗谱,称三修,光绪四年(1878)四修,1917年五修。贤暹公房派语:述延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洪德公房派语:名贤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
26、凤凰瓮来杨氏 宗祠在凤凰县新场乡瓮来,清道光三年始修宗谱。清道光十六年与廪卡杨氏、芷盈杨氏合谱,建宗祠与县城。 27、凤凰廪卡杨氏 清道光十六年始修宗谱,宗祠在县城。
28、凤凰芷盈杨氏 清道光十六年始修宗谱,宗祠在县城。
29、怀化杨氏 始祖明则公。三世祖首选迁贵州铜仁府;首达迁靖州莳竹县九宕梆洞,首达生七子:正金居托口,正玉居洪江岩头湾,正满居岩里,正堂居新路河,正福居辰溪木州,正禄居泸溪,正寿居常德太平门。正堂生四子:才稳居铜安(铜湾)龙家湾(后改杨家堤);才广居卧龙杨氏屋场;才进居白岩青山下(黄溪);才祯居淇滩。
30、怀化卧龙杨氏 清乾隆四十年(1775)建宗祠于卧龙老屋院。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有主张彝语支。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关于土家语的系属问题,罗常培、傅懋绩二位合写的《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概况》一文中提到:“……土家语言中有些特点跟彝语近似,也应暂时列入彝语支”,此外尚无定论。
绝大多数人通汉语,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也有毕兹卡精英人士结合汉字、日语和藏元音创制的“毕兹文字方案”)。
土家语是毕兹卡语和孟兹语两种语言的统称。但由于孟兹语一直以来就是小众语言,使用人数极少,故一般提及土家语指的是武陵山区一千多年的通用语言毕基语。土家语言属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一说属彝语支(语音相对接近),一说属羌语支(黏着程度高),但毕基语和绝大多数藏缅语的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当然与完全没有词形变化的汉语、苗瑶语、壮侗语差别更大,因此现一般单独成立土家语支。毕基语为黏着语,孟兹语为分析语。毕基语又分龙山土语和保靖土语两个方言区(注:以往将保靖土语分为沙沙语和虾语,但两者相对龙山土语十分接近,故2006年以后藏缅语学界倾向于两者合并为同一土语)。龙山土语还存在有无颚化和舌尖元音的差异。
土家语的另一支系语言——胡玛语,仅存于永顺县郎溪乡王木村打洞溪。打洞溪因为与世隔绝,山外土家族人受汉文化影响而不断汉化,这里却保存了原生态的土家文化,胡玛语得以保存完好。
毕基语与孟兹语差异过大,无法交流。毕基语两土语间通话基本无碍。即使毕基语更为传统,语音上从改土归流开始也受到了汉语西南官话影响,浊辅音b、d、g、dz、dʑ有所清化,但此转变并不彻底,只有自然停顿后的第一个音节为浊音时清化成了不送气清音,而其余时间仍为浊音。而原清音节,停顿之后的第一个音节为清音时送气较强,其余时间送气较弱偶尔不送气。因此,应加强注意这一点,去掉改土归流以来西南官话对毕基语语音的影响,维持清浊二元对立模式,以消除同一个词两种拼写的不便。而孟兹语受周边语言(主要是湘语和苗语)的影响十分深刻,语音与毕基语相去较远不提,语法上也与毕基语的高度黏着背道而驰,完全放弃了黏着手段,变成了分析语。
1983年春,为发展土家聚居区的文化、教育,开展土家、汉双语教学和承传民族优秀文化,吉首大学民族研究室土家族学者彭秀模、叶德书,接受人代会期间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及州直一些代表的意见,按照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创制少数民族文字的原则和土家语北部方言的语音系统,以龙山县苗儿滩镇为标准音点,创制《土家语拼音方案(草案)》,邮寄国内130多位语言学专家、教授,并征求意见。这年秋,彭秀模、叶德书综合各专家教授的意见,对《土家语拼音方案(草案)》进行修订,1984年1月在《吉首大学学报》公开发表,得到国内语言学家的肯定。
我姓田,祖籍山东昌乐,有谁知道山东昌乐田氏的来龙去脉,请详细讲解,谢谢了。
本文2023-10-25 18:27: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