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姓盛,祖籍是浙江宁波。有谁知道浙江宁波的盛氏家族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本人姓盛,祖籍是浙江宁波。有谁知道浙江宁波的盛氏家族起源?,第1张

  据查,盛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比较可靠的说法:

  1、出自姬姓,以春秋时期的盛国国名为姓氏。姬姓源于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也姓姬。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到姓名的儿子有十四个,即姬、姞、酉、祁、己、滕等。黄帝正妃嫘祖所生二子,大儿子是玄嚣,二儿子是昌意。玄嚣得姬姓,周文王姬昌就是玄嚣的后裔。

  周朝建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是其中之一,其地在现在的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于在公元前686年被齐国所灭。亡国后,盛国人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姓:盛。

  2、出自祖先名字,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

  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歧山西南),是燕国的始祖。召公生活于西周初年,经历了武、成、康三世,做官数十年。召公,与周同姓,应是姬姓宗族中人。所以召公是姬姓名奭。他的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字奭为姓

  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有书记载北海太守盛伟和东海的盛包,其先姓爽,避元帝讳改姓盛。盛姓在当今百家姓排名中居第159位,在西溪湿地的古代钱塘百家姓石碑上,看到了北宋初年的姓名排行,盛姓排在第150位,和现在的排位差不多。

  此文作者的爷爷是浙江金华人,洪字辈,据查出自碑塘盛氏,始迁祖为普宝,元朝初期为逃避朝廷徵召,从山阴(今山西省朔州市)来到浙江,在金华碑塘隐居。普宝有七个儿子,这七个儿子的子孙分别在金华及附近的兰溪东湖、慈溪、镇海等地居住,形成了以碑塘盛氏起源的浙江金华盛氏家谱,包括慈溪、镇海的(简称慈海)盛氏、东湖盛氏两个分支。

  根据字辈排行,此文作者的爷爷和他的祖辈应该是慈镇盛氏这一分支,其字辈顺序是大、志、文、邦、廷、植、炳等,始祖为昊,北宋初人,其后代居处分属慈溪、镇海二县,故谱名冠以“慈镇”二字。“昊”排在碑塘盛氏的字辈中,为始迁祖普宝的后人。

[b]一、李氏宗谱(卷廿一上,尊亲堂)介绍[/b]

派目:天自成大 美世可得 昌元文光 永楚国道 学绍先传

新派目:继武箕裘业 克家志益坚 尚科崇教化 臻富福绵延

一世:李茂七,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瓦子街八斗丘(加土旁)。

元至正年间,同茂元公、茂六公、茂八公、茂十公兄弟远徙。六公徙江南。元公徙湖北汉阳仙桃镇。八公徙湖北蒲圻县。公与十公徙湖北寿昌,卜筑于寿昌神山乡神三里,土名卸甲嘴,十公居上大屋,公居下大屋,此李姓上下分所由也。

二世:仲山。三世:天驷。四世:有文。五世:思忠。六世:泌溶。七世:圭(加王旁)。八世:少怀。九世:珍吾。十世:乾召。十一世:云含,乾召次子。

二十一世:光林,玉文公子,生于1946年12月20日,武汉教育学院毕业;钟氏,生于1948年1月7日,湖北幼儿师范学校毕业。

二十一世:光发,钰文公子,生于1934年10月8日,湖北财经学院毕业。

二十一世:光勃,常文公长子,生于1934年9月5日,第十一次续修宗谱撰稿人,笔名屈生,湖北大学毕业。

二十二世:中坚,光林公长女,生于1971年8月18日,湖北医科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

二十二世:中勋,光林公次女,生于1976年9月20日,武汉江汉大学毕业。

二十二世:晓刚,光发公长子,生于1965年8月21日,湖北财经学院毕业。

二十二世:晓梅,光发公五女,生于1971年12月21日,北京外贸学院毕业,现留学日本。 二十二世:志明,光进公三子,生于1970年10月11日,武汉化工学院毕业。

四、李氏宗谱纲目图[/b]

1、皋陶血缘始祖。字廷坚,生于曲阜,初渔于雷泽,在尧为炎黄夷联首领时,被虞举为士,任理官(掌管司法的长官),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至禹王为帝,越二年而卒,死后,葬于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封其后于英六,生子人伯翳。皋陶之后,历虞、夏、商、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

2、伯翳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赐姓赢氏,后相禹七年,生子三人:大廉、著木、(上二公随父职)思承

3、思承历虞夏世为理官,以官命族是为理氏,生子一:仁道

4、仁首 5、知周 6、义集 7、忠卿 8、勇元

9、孝生 10友儒 11睦顺 12任长 13谦吉

14让泉 15忠正 16和丰 17纯粹 18懿宗

19恭怀 20俭实 21庄严 22敬修 23齐心

24肃炳 25平明 26康强

27理徵字德灵,任商纣理官,为冀吴伯因进谏直言,被纣王不容遭亡身之祸。娶陈国契和氏为妻,时妻携幼子利贞逃往河南。

28利贞得姓始祖。与其母避难于河南,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一为感谢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并在苦县定居,娶契和氏之族女为妻,生子一:昌祖。

29昌祖为陈国大夫(西周之陈国在今河南开封以东,春秋末年被楚国所灭)。家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娶陈氏为妻,生子一:彤德。

30彤德 31庆公 32承公 33硕宗 34显公

35爽公 36诚彰 37正直 38修省 39治安

40六蓼 41离公

42乾公字元杲,为周朝上御使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子一:耳。

43耳公李氏名祖。即老子,字伯阳,谥号聘。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周景王时任太史(史称为周柱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孔子曾问礼于他,李聘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孔子叹曰:“老子其犹龙乎?”唐代追封李聘为太上老君。生子一:宗。

44宗公字遵祖,战国初魏国将军。被封于魏国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段干木大夫。后隐居不仕。生子一:兑。

45兑公为赵国相,生子一:同。

46同公为赵国大将,生子一:济。

47济公为赵阳安君,生子一:洛。

48洛公为赵左丞相,生子一:洪。

49洪公字道宏,为秦国太子太傅,生子一:兴族。

50兴族字育神,一名汪,为秦大将军,生子一:昙

51昙公字贵远,先为赵国相,后入秦为御使大夫。葬柏人西。生子四:崇、办、昭、玑。办昭二公未详。

52崇公李姓陇西房始祖。字伯,秦朝陇西太守,后封为南郑公,生子三:平、燕、瑶。前二公未列。(注:其弟玑公为赵郡房始祖。

53瑶公字丙德,官至南阳太守,封为狄道侯。生子一:

54信公字有成,秦国大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说他追杀燕太子丹,秦始皇以为贤勇。归汉后封为陇西侯。生子一:超。

55超公字仁高,一名伉,为汉大将军,任渔阳太守。生子二:元圹(另派)

56仲翔为汉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征讨叛羌于素昌阵亡,追赠太尉,葬于陇西狄道东川,其后人以此为家。生子一:伯考

57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子二:尚、向(为范阳房祖)

58尚公汉成纪(今甘肃榆宁)令,安家如此。生子一:广

59广公汉朝名将,以猿臂善射著称。景帝、文帝时,先后任陇西、乾地、右北平等郡太守,与匈奴打了七十余仗,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文帝尝叹曰:“惜广不逢时,今当高祖之世,封万户侯何足道哉!”生子三:敢、陵、

60敢公字幼卿,郎中令,关内侯。生子二:禹、忠(为顿邱始祖)

61禹公字子通,宣帝封为南郑侯。生子一:承

62承公字丞公,为河东太守。生子一:宏

63宏公 64业公 65翬公 66善公 67尤公

68先公字敬宗,为蜀郡北平太守。生子一:长宗

69长宗字令伯,为渔阳太守。生子一:君况

70君况字叔子,一字子期,为愽士议郎中大夫。生子一:本

71本公字上盟,历任郎中侍郎、御史,生子二:次、恬(为渤海房始祖)

72次公字仲君,为邑郡太守兼西夷校尉教谕。生子二:轨、潜(为申公房始祖)

73轨公字文逸,为魏将军,驻临淮太守,司农桑。生子一:隆

74隆公字彦绪,为长安令,积弩将军。生子一:艾

75艾公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子一:雍

76雍公字伉熙,晋济北、南皖二郡太守。生子二:伦(为丹阳房始祖)、柔

77柔公字德远,晋北平太守。生子一:弇

78弇公字季子,前凉(十六国时五凉国之一)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封安西亭侯。生子一:昶

79昶公字仲坚,西凉太子侍讲。生子一:暠

80暠公李姓的第一个皇帝。字元盛,陇西成纪人。北凉段业(十六国时凉王)时,曾任敦煌太守。庚子元年(前400年)自称凉公。改元建初,成为西凉的开国皇帝,生子十:潭、晋、歆、恂、翻、豫、宏、兆、亮、丙(九公未列)

81歆公名钦,字士业。历任西凉太守。生子八:庸、最、佑、绍、重耳、宏、明崇、产丙(七公未列)

82重耳字显顺,因国(西凉)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又归魏,克周后以地归之,拜弘农太守,被宋将军薛安都所陷,后为魏安南豫将军、州刺史。生子一:熙。

83熙公字孟良,为后魏金门镇将军,戍于武川,因而家焉。高祖追之为献祖、宣皇帝。生子一:

84天赐字德贞,为潼主,高祖追封懿武上皇帝。生子二:显起、虎起。显为长安侯,生达谟,为后周御林监太子洗马,为安县伯。

85虎公字文彬,西魏时赐姓大理氏,官至太尉,与太弼等八人佐周伐魏有功,皆封为上柱国大将军,时号八柱国。周闵帝时受魏禅,因助宇文泰建立关中政权,受封为唐国公,谥曰:襄公。生子八:延、伯、真、昺、章、绘、韦、亮(七公另列)

86昺公袭父爵,为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受爵唐国公。卒谥仁公,追谥元皇帝,庙号世祖。生子一:渊

87渊公即唐高祖。字淑德,陇西成纪人,七岁袭爵唐国公。后历任刺史、郡守、卫尉等职。隋末为太原留守,后起后反隋,建都长安,号大唐。在位九年,娶宾毅之女为后,生子十七。传位次子世民。

88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次子,聪明英武,素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年十八时,随父举兵,扫除乱寇,唐之天下皆其功劳也。初封秦王,后禅高祖之位,在位二十二年(公元627――649年在位),寿五十三岁。后长孙氏生子十四。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所生子:李恪(系世民第三子,也有说是第五子)

89恪公即郁林王。公性英秀、才华卓越、声望颇高,太宗十分器重。唐初封长沙王,进封汉王;贞观二年徙封蜀王,后为齐洲都督,十年后改封为吴王,按安州都督,坐事罢都削封三百户侯。永徽元年拜司空,为梁州都督,适房遣欲立为太子,由于长孙无忌家族倾朝忌嫉,李治既是皇后所生又是长孙无忌的外甥,在太子之位争夺中李治取得胜利。封分于吴后,追太宗之爱,因而沮之。显庆五年,追封郁林王。娶妻萧氏,被封为沛国夫人。生子四:重(字仁俊,历襄州刺史、大将军,封成王。公另派)、玮(封朗陵王。公另派)、琨、璄(任太常正乡,封归政郡。公另派)

90琨公 历任宋、燕、卫、梁、幽六洲刺,袭史封吴王。生子二:祎、只(历太仆祖上卿。公另

91祎公历徐州另驾加银青光禄大夫。生子三:峘(封越国,公另派)、峄、岘(历门下侍郎,同申书门下平章事。公另派)

92峄公任户部侍郎,蜀州刺史。生子一:远

93远公任将佐监。生子一:元

94元公袭父职。生子二:涛、澣(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生子一:承续。另派

95涛公任户部尚书。生子二:承休、承范(任礼部主事,后授郎中。公另派)

96承休龙图阁学士,兼兵部尚书。生子二:仲容(翰林学士,公另派)、仲宝。

97仲宝太子同中,允中书令事。生子三:景圭、景山(授朝请郎,生子一:衍。公另派)、景亮(授检枝太保,加银青光禄大夫,娶节庶史吴少城之女为妻,生子一:术

98景珪任太常侍卿。娶陆宣公之女为妻。生子一:衟

99衟公字少贤。唐昭宗天佑间,由承事郎历任太子太傅,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上国柱。晚唐因朝廷腐败,在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争权斗势之下,唐王朝此刻如风雨飘摇。梁王(朱温)专权,天佑元年(904年),威胁唐昭宗(李晔)迁都东京(河南洛阳),皇上眼见唐室不保,谓部份宗室及李道曰:“鄙语云:纥干山头杀雀,何不飞去生处口!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语罢群臣泣下沾襟。道公便携谱牒与李术、李衍兄弟三人避处湖湘,后迁居江西建昌磨刀(今江西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境内),时人称“李三公”。道娶妻裴氏,乃中书裴公之女,生子四:轩、辕、軿、辂

100辂公生子六:德正、德权、德陪、德衡、德辉、德新

101李德培(德正、德权、德培、德衡、德辉、德

102李晖(让、晖、陶)

103李琛(琛、璠、玙、珩)

104李霭(璨、祚、霭、谅、辙、辑)

105李天福

106李清

107李从善

108李大川

109李时和

110李亮节

111李宗英

112李若德

113李瑾

114李汉炎

115李本初

116李季盘子万一、万二、万三 、万四、万五、万六、万七

117李万二子茂一、茂二、茂三、茂四、茂五、茂六、茂七、、、、、茂十

118李茂七茂七公世系第一世(约公元1330年)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瓦子街八斗丘(加土旁)。 元至正年间,同茂元公、茂六公、茂八公、茂十公兄弟远徙。六公徙江南。元公徙湖北汉阳仙桃镇。八公徙湖北蒲圻县。公与十公徙湖北寿昌,卜筑于寿昌神山乡神三里,土名卸甲嘴,十公居上大屋,公居下大屋,此李姓上下分所由也。

受山 原名茂七,字祜,号春涵,贻赠文林郎乡饮大宾由江右南昌府南昌县瓦子街八斗丘(亦称新建县十字街李家埠)

元至正年间同茂元(行一)茂六公茂八公茂十诸公挈口迁湖北武昌府武昌县神山乡龙王桥西卸甲咀上大屋基,茂元迁景陵(今仙桃天门一带),茂六迁江南,茂八迁蒲圻,

茂七居下大屋,妣盛氏,生子一:仲山,后嗣蕃昌。

旋迁永福乡永一里永寿山阴大屋基落业,复妣张氏,生子三:长同发,次举发,三年发,

公葬屋基侧大明山艮山坤向为茔,妣葬李上村屋右大林山亥山己向。

119仲山茂七公世系第二世

120天驷茂七公世系第三世

121有文茂七公世系第四世

122思忠

123泌溶

124圭(加王旁)

125少怀

126珍吾

127乾召茂七公世系第十世

128云含 乾召次子

129克存茂七公世系第十二

130大炯茂七公世系第十三世

131纯美茂七公世系第十四世

132世昆茂七公世系第十五世

133驹可茂七公世系第十六世

134得化茂七公世系第十七世

135阖昌茂七公世系第十八世

136元瑞茂七公世系第十九世

137锡文茂七公世系第二十世

138光俊茂七公世系第二十一世 唐太宗第五十一世 中国***老党员

139爱民茂七公世系第二十二世 1994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化工学院)

140金涛茂七公世系第二十三世 唐太宗第五十三世 2006年8月25日出生于北京

谌[谌、谌、讠冘,读音作shèn(ㄕㄣˋ),不可读作chén(ㄔㄣ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大节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

大节,是上古尧帝的后裔,在周平王姬宜臼时率军兴晋伐戎,恢复周王朝有功,在周平王迁都成周后,被赐与成周之东的谌地,即礁阳(今河南洛阳),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始有谌氏一族。

西汉末年,谌氏族人迁徙至江西坞土塘,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后来的汉昌侯谌重出生以后,谌氏族人再迁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地区)。到汉顺帝时,谌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后官至京辅都尉、右纳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阶荆州刺史,封汉昌侯。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幽王十四子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文献《巫邑谌氏祖谱》记载:“谌氏出自姬宗,乃周朝王族后裔,祖宗源地承周(今河南洛阳)。考其系传,至周幽王姬宫涅第十四子封于‘谌’,因征伐失国,子孙以国为姓。”

元朝末期兵荒马乱,盗贼横行,谌氏祖先为避战乱,由江西迁居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仍因余寇为患,无法安居中原乐土,复于明洪武二年由麻城西迁四川巫邑大昌一甲(今巫山下田乡)谌家湾定居,以挽草为业,拓荒采食,耕读为本,勤劳起家。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子孙繁衍已到十九代,约四千余口。

相传永祯祖入川兄弟三人,永祯为大,落于巫山。永柏为二,散居何地,无从查考。永松为三,据闻落于云阳,该县南溪区桑泽乡衫树湾存有谌永松墓碑,其后裔已改姓“盛”。

二各支始祖:

谌念一:号茂辉,父谌经济。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生于江西南昌,为大节第五十二世孙。于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应拜军前指挥使,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师进汀州(今福建长汀),文天祥率军至汀州,在汀州府组织抗元。次年正月,元将阿剌罕率兵攻入汀州,文天祥抵抗不利,移师漳州。时年十八遂的谌念一率一小队人马“越汀由宁化向北而奔至下觉里”(下觉县夏坊乡),“见风淳俗厚,乃卜宅而居焉。”厚与邹氏婚,育有七子二女,子荣宗、荣祖、荣泰、荣赐、荣仕、荣富、荣贵。荣泰、荣祖、荣赐居江西宁都和石城,宁富居福建永定,荣仕、荣贵居福建宁化。谌念一享年九十一遂,葬明溪夏坊坊头村。

谌进佛:字好耕,福建谌氏始祖谌念一的第十一世孙。从福建明溪枫溪邓家坪迁居建宁册源排。第十六世孙富吉与叔叔华桂于清乾隆十五年契买建宁县西乡富田堡排背中茶窑下邓姓房屋及油茶山并食茶山冈。清乾隆十七年契买董姓屋基及寮场。是为福建省建宁县里心镇花排谌氏始祖。

谌守印:湖北省黄陂谌守印迁居河北省曲州县城南游河村,妣余氏,生五子:承树,承林,承相,承杨,承模。是为河北曲州谌氏始祖。

谌盛喜:字庆吾,福建谌氏念一公七子荣贵公第十三世孙明朝崇正己卯年生,清康熙葵酉年殁。从福建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石城东坑。娶黄氏,生二子:荣石,荣佛保。是为江西石城东坑谌氏始祖。

谌进桥:福建谌氏念一公七子荣贵第十一世孙,从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江西宁都沙滩。是为江西宁都沙滩谌氏谌氏始祖。

谌祖福:字尧赓,福建谌氏念一公的七子荣贵公房第十九世孙,乾隆葵卯年四月初一日寅时生,从江西宁都廖地(湛田)迁居福建漳州,娶郑氏,葬在漳州府南门外坐东向西。生一子:正甫。继子:正登。是为福建漳州谌氏始祖。

谌仰西:祖辈系在赣于墩尚镇卢河村,一世祖名佚,二世祖仰西,三世祖名带,四世祖国玉、国玺,五世祖文吉,六世祖秉裕,七世祖广宁、广尧、广余、广林,八世祖永元,九世祖兆栋,十世祖淳修,十一世祖士,十二世祖继,以下为字辈为庭耀贤熙。支系出江西,被洪军赶散,于金陵谌氏是一起从江西迁出,一世祖不知何名,是串馆的先生,先居海洲新安镇(今江苏连云港灌南城)。一种说法到连云港是四支从江西来此,一说七支。是为连云港地区谌氏始祖。

谌上达:字嗣超,湖北黄陂人,迁居武昌。是为湖北武昌谌氏始祖。

谌正诗:字集先,江西宁都湛田乡廖地的谌氏念一公七子后裔,即二十世祖,1808年6月25日生,娶揭氏,迁居广东。是为广东念一公房谌氏始祖。

谌上文:字魁之,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河南固始方集乡冷水店,妣王氏,生二子:友道和德道。是为河南固始方集乡冷水店谌氏始祖。

谌上眷:字季龙,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河口。是为湖北黄安河口谌氏始祖。

谌进全:福建明溪夏坊乡念一第七子荣贵的第十一世孙,从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宁化中沙乡何屋,谌进全葬在何屋四宝燕子付梁形,娶黄氏,生二子:茂须和茂青。是为福建宁化中沙谌氏始祖。

谌正青:字集高,江西宁都湛田乡廖地的谌氏念一公七子后裔即二十世祖,生于1812年9月8日,他与正诗是两兄弟,迁居宁化。是为福建宁化曹坊乡谌氏始祖。

谌远志:湖北黄陂人,经商至云南腾越。是为云南腾越谌氏始祖。

谌允昌:湖北黄陂第十三世祖,迁居河南朱家店,妣李氏,生二子,长守学,次守问。是为河南朱家店谌氏始祖。

谌忠和:江西全南人,迁居广东南雄。是为广东南雄谌氏始祖。

谌晨雯:江西全南人,迁居广东英德。是为广东英德谌氏始祖。

谌才国: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信阳骆驼店。是为河南信阳骆驼店谌氏始祖。

谌章贵: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息城关,妣周氏,生三子:宗亮,宗泉,宗玉。是为河南息城关谌氏始祖。

谌有璜:湖北黄陂人,迁居陕西镇安槐树坪铁桶沟,生一子:才仁。是为陕西镇安谌氏始祖。

谌允成:湖北黄陂第十二世,由黄陂东边迁居江嚓边,妣罗氏,解氏,熊氏,生五子。是为湖北黄陂江嚓湾谌氏始祖。

谌章铭: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随州草店,生子一,名宗安。是为湖北随州草店谌氏始祖。

谌允文:字焕友,湖北黄陂十二世,由黄陂蔡家店迁居河南罗山生铁铺。是为河南罗山生铁铺谌氏始祖。

谌上眷:湖北黄陂第八世,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河口。是为湖北黄安河口谌氏始祖。

谌承侑: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信阳平治碾盘。是为河南信阳谌氏始祖。

谌守贵、谌守华: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广平府永年宁门关。是为河北永年谌氏始祖。

谌开强: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徽阳东北杨家店。是为河南徽阳谌氏始祖。

谌开喜: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广信府。是为河北广信谌氏始祖。

谌上策: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桐柏陈留店大火烧庄。是为河南桐柏谌氏始祖。

谌应陛、谌应芯: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罗山莽壮西围。是为河南罗山莽庄西围谌氏始祖。

谌文明: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沔阳下查毕。是为湖北沔阳下查毕谌氏始祖。

谌承华: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武穴。是为湖北武穴谌氏始祖。

谌承银: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当阳。是为湖北当阳谌氏始祖。

谌宗德、谌宗伟: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信阳戊己头。是为河南信阳戊己头谌氏始祖。

谌宗德、谌宗友、谌宗东、谌宗厚:湖北黄陂人,四人经商至湖北随郭河。是为湖北随郭河谌氏始祖。

谌宗德: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沔阳彭家湾。是为湖北沔阳彭家湾谌氏始祖。

谌章伦: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正阳王家店。是为河南正阳王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珍: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信阳梁家店。是为河南信阳梁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成、谌章义: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西双河。是为河南西双河谌氏始祖。

谌文龙:湖北黄陂人,迁居陕西。是为陕西谌氏始祖。

谌文昌、谌文丰、谌文新、谌文全、谌文寿、谌文康:湖北黄陂人,六人迁居河南确山瓦岗。是为河南确山瓦岗谌氏始祖。

谌承发:湖北黄陂人,经商至程安。是为湖北程安谌氏始祖。

谌守真:字德元,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沙市。是为湖北沙市谌氏始祖。

谌守印:湖北黄陂人,迁居山东尖庄。是为山东尖庄谌氏始祖。

谌守魁: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大桥凹。是为河南大桥凹谌氏始祖。

谌允吉:湖北黄陂人,迁居荆州远安。是为湖北红安谌氏始祖。

谌允文: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罗山生钱铺。是为河南罗山生钱铺谌氏始祖。

谌允隆、谌允禄:湖北黄陂人,迁居山东聊城。是为山东聊城谌氏始祖。

谌允昌:字寿一,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米堂店。谌开明、谌允丰亦同迁。是为河南米堂店谌氏始祖。

谌允贤: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保定府邯郸城内。是为河北邯郸谌氏始祖。

谌开来: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老河口。是为湖北老河口谌氏始祖。

谌开青、谌开经、谌开远、谌开富:湖北黄陂人,迁居四川成都。是为四川成都谌氏始祖。

谌开文、谌开运:湖北黄陂人,迁居安徽亳州。是为安徽亳州谌氏始祖。

谌资道:字谋载,由湖北黄陂冷家嘴迁居景陵。是为湖北景陵谌氏始祖。

谌 斌:江西南昌上谌的第二十四世,迁居信丰同益乡游州村。是为江西信丰谌氏始祖。

谌廷莺、谌廷爵:江西泰和的第三十三世,迁居广西雷化。是为广西雷化谌氏始祖。

谌上德、谌上义:湖北黄陂人,由黄陂皂角迁居湖北襄阳。是为湖北襄阳谌氏始祖。

谌上春:字季龙,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一云河口。是为湖北黄安谌氏始祖。

谌上简: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黄陂北蔡家墩。是为湖北黄陂蔡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廷:由湖北黄陂经商至河南襄。是为河南襄谌氏始祖。

谌有安:由湖北黄陂迁居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万和镇龙灯桥。是为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万和镇龙灯桥谌氏始祖。

谌有顺:由湖北黄陂迁居甘肃河洲东关。是为甘肃河洲东关谌氏始祖。

谌有耀、谌有禄、谌有炳:由湖北黄陂迁居湖北南漳。是为湖北南漳谌氏始祖。

谌承林:由湖北黄陂江河口迁居江苏宁江府溧水麻山头丁家大湾。是为江苏溧水谌氏始祖。

谌守雍:字尚宗,经商至湖北黄安。是为湖北黄安谌氏始祖。

谌守梁:从湖北黄陂经商至江苏扬州报闸。是为江苏扬州谌氏始祖。

谌才胜:由湖北黄陂黄浒铺迁居山东宁靖州。是为山东宁靖州谌氏始祖。

谌允德:湖北黄陂城十二世,迁居湖北黄陂西乡真君庙范家岗,妣范氏,生子三:长守贵,次守玉,三守志。是为湖北黄陂西乡真君庙范家岗谌氏始祖。

谌承望、谌承生、谌承年:湖北黄陂十四世,迁居山东济宁州。是为山东济宁州谌氏始祖。

谌守泰、谌守生: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湖北襄阳。是为湖北襄阳谌氏始祖。

谌守成: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河南信阳州。是为河南信阳州谌氏始祖。

谌开恕:湖北黄陂十一世,迁居湖北随州。是为湖北随州谌氏始祖。

谌允贵:湖北黄陂十二世,迁居河南确山。谌承兴名小望迁居河南确山大桥凹。是为河南确山谌氏始祖。

谌廷凤:江西全南寨下三十四祖,迁居广东仁化。是为广东仁化谌氏始祖。

谌廷濂、谌廷泓、谌廷池:江西南昌上谌三十四世,迁居安徽卢州府合肥。是为安徽卢州府合肥谌氏始祖。

谌依□:字龙轩,江西长湖四十世迁居四川安佛五间桥。是为四川安佛谌氏始祖。

谌德肥:字国富,江西南昌广阳四十一世,排行第二,迁居山东禹城。是为山东禹城谌氏始祖。

谌开杰、谌开俊: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汝阳。是为河南汝阳谌氏始祖。

谌华八:木兰川的同宗始祖,系元朝末年因兵焚从江西高安迁居黄陂。四十年后又谌秀一,谌秀二,谌秀三迁居。是为湖北黄陂木兰川谌氏始祖。

谌开恺、谌开占、谌开先、谌开榜:由湖北黄陂迁居四川重庆沙平厂。是为四川重庆沙平厂谌氏始祖。

谌进庆:福建明溪夏坊乡,移居江西宁都大平乡十六七都益竹村。是为江西宁都大平乡十六七都益竹村谌氏始祖。

谌其茂,字对时;谌其萃,字待时;谌其元,字应时;谌开策,谌开秩,谌开和:湖北黄陂人,他们迁居河南铜钟。是为河南铜钟谌氏始祖。

谌上智:字君若,湖北黄陂的迁居河南罗山。谌伦道,字全能。谌由道,字全圣。谌其珊,谌其瑚,谌其瓒,谌其璎。谌其阁。谌允贵,谌允宗。谌执道,谌用道。谌其贞,谌其颖,谌其昌,谌其逊。谌应瑞。以上人员都迁居罗山。是为河南罗山谌氏始祖。

谌允畲:湖北黄陂十二世迁居河南上蔡,妣张氏,生子三:长守业,次守祜,三守郭。守业未详。守祜,妣王氏,继妣李氏,生子二:长承雅,次承武。守郭,妣任氏,生子二:长承彬,次承建。是为河南上蔡谌氏始祖。

谌志亮:明朝洪武年间自江西南昌迁居云南保山。是为云南保山谌氏始祖。

谌仲节:江西南昌文叠公第二十六世孙,由江西信丰南溪迁居黄田。是为江西信丰黄田谌氏始祖。

谌御臣:江西田湖第二十六世祖,迁居溯东。是为江西溯东谌氏始祖。

谌宁贤: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南新田桃湖岭。是为湖南新田谌氏始祖。

谌发贤:字文逸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贵州偏桥(今施秉)。是为贵州偏桥(今施秉)谌氏始祖。

谌绍荣、谌绍堂: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七世祖,迁居安徽宣城全宝围。是为安徽宣城谌氏始祖。

谌锦贤: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六世祖,迁居四川雅州。是为四川雅安谌氏始祖。

谌迭上: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六世,迁居安徽芜湖湾。是为安徽芜湖湾谌氏始祖。

谌克种、谌克稽、谌克穆、谌克穑、谌忠福、谌盅禄、谌盅寿:江西寨下第四十一世祖和第四十三世祖。他们七人迁居江西大余南安镇。是为江西大余南安镇谌氏始祖。

谌克福、谌克粟:江西寨下第四十二世祖,迁居湖广长沙府休陵。是为安徽休陵谌氏始祖。

谌克勤:江西南昌上谌第四十二世祖,迁居长沙。是为湖南长沙谌氏始祖。

谌德典:江西长湖第四十一世祖,迁居贵州镇宁州白水河。是为贵州镇宁州白水河谌氏始祖。

谌德盛:江西坊岸第四十一世祖,迁居四川汉州高坪铺。是为四川汉州高坪铺谌氏始祖。

谌依敏、谌依坤:江西坊岸第四十世祖,迁居河南卢氏。是为河南卢氏谌氏始祖。

谌依交:江西田北第四十世祖,行敬七,迁居棣州今山东无棣。是为山东棣州(无棣)谌氏始祖。

谌依镇:江西万台第四十世祖,迁居江西景德镇。是为江西景德镇谌氏始祖。

谌□贤:字文仕,江西坊岸第三十九世,行朝六,迁居四川成都文庙街。是为四川成都文庙街谌氏始祖。

谌奎贤:字德秀,江西南昌浃溪第三十九世祖,迁居云南广南府。是为云南广南府谌氏始祖。

谌南贤:江西田北第三十九世祖,行八,迁居江西丰城鹤坪。是为江西丰城鹤坪谌氏始祖。

谌廷耀、谌廷住: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南澧州。是为湖南澧州(礼水)谌氏始祖。

谌廷光、谌廷平、谌廷仪: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苏常州。是为江苏常州谌氏始祖。

谌廷李、谌廷杰: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苏泰兴。是为江苏泰兴谌氏始祖。

谌德宁:江西太和第四十一世祖,迁居广东韶州斧。是为广东韶州府谌氏始祖。

谌德治:江西太和第四十一世祖,迁居湖南长沙府礼陵。是为湖南礼陵谌氏始祖。

谌 嗣:字轫辅,江西南昌板湖第九世祖,迁居清江。是为江西清江谌氏

谌荣宗、谌荣泰、谌荣祖、谌荣赐、谌荣仕、谌荣富、谌荣贵:福建永定的谌氏子孙皆由一世祖荣富(即百七郎公)传下,他是念一公七个儿子(即荣宗,荣泰,荣祖,荣赐,荣仕,荣富,荣贵)中的一个,在明朝中后期由宁化石壁乡(今福建明溪夏坊乡坊头村)迁徙永定,定居在笔架山下的畲里乡(今永定西溪乡肖地村畲里)。葬在西溪乡肖地岗,妣蔡氏九娘。其下发展情况是:二世祖念九郎公,妣唐氏三娘;三世祖百六郎公,妣黄氏十一娘;四世祖万一郎公,妣张氏九娘;五世祖伯一郎公,妣邱氏一娘;六世祖四百一郎公,妣李氏二娘;四百一公生有五子,他们是永宁,永梁,永富,永旺和永定。长房永宁,其子孙现分布在永定西溪乡肖地和畲里,后来有一分枝迁徙到永定合溪乡采地村湖洋里;次房永梁,徙漳州吴宅,后十四世孙谱公又徙广东惠州俯河源入湛氏图籍者,顺治辛丑进士,其在漳州仍姓谌,在辰州府辰溪居住;三房永富,分居寨面上,生两房,首房徙漳州府平和,次房现分布在永定湖雷镇罗滩村风凹背和金砂古木督;四房永旺,徙潮州府石柱背;五房永定,其子孙现分布在永定湖雷镇玉文村杉树下,后来有一分枝迁徙到合溪乡采地村湖洋里。在永定,其子孙已经发展到第二十七代。是为福建永定谌氏始祖。

谌守寳: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湖南塔子驿耙子山。十四世谌承华也是迁居这,妣黄氏,生子二:有胜,有恒。是为湖南塔子驿耙子山谌氏始祖。

谌才东:湖北黄陂十六世,配郑氏,生一子文穆。以及他的大弟才佑,小弟才甲迁居湖北沔阳峰口红湖邵家台。是为湖北沔阳峰口红湖邵家台谌氏始祖。

谌允贵:湖北黄陂第十二世,迁居河南确山。是为河南省确山谌氏始祖。

谌行道:字汉友,湖北黄陂兴隆集,清康熙十四年迁居夏家田,妣许氏,生子二:其洪,其涟。是为湖北武汉夏家田谌氏始祖。

谌廷善:江西省长湖三十九世祖,迁居安徽省全椒。是为安徽省全椒谌氏始祖。

谌廷思:江西省长湖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西卢陵。是为江西省卢陵谌氏始祖。

谌凤一:江西省田北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北襄阳石毕街。是为湖北襄阳石毕街谌氏始祖。

谌廷签:江西省四圣桥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北省建始。是为湖北省建始县谌氏始祖。

谌尚标:江西省坊岸三十九世祖,迁居安徽省望江。是为安徽省望江谌氏始祖。

谌廷炳:江西省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黄陂。是为河南省黄陂谌氏始祖。

谌廷致:江西省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固始县花柳湾。是为河南省固始县花柳湾谌氏始祖。

谌效贤:江西省田北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考城。是为河南省考城谌氏始祖。

谌本敬:江西省下长湖第二十九世祖,迁居姑苏(苏州)。是为江苏省苏州谌氏始祖。

谌立贤:江西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淮安。是为安徽淮安谌氏始祖。

谌 泽:字文泽,江西三十九世祖,迁居广东省北山。是为广东省北山谌氏始祖。

谌世珍:字聘臣,江西省万台第三十八世祖,行明九,迁居湖北黄冈。是为湖北黄冈谌氏始祖。

谌世法: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八世祖,迁居袁州。是为江西省宜春袁州谌氏始祖。

谌世育:江西省黄台第三十八世祖,迁居铅山县。是为江西省广信铅山县谌氏始祖。

谌以彪:江西省高安五里第三十八世祖,迁居贵州贵阳府。是为贵州省贵阳谌氏始祖。

谌志甫:江西奉新坊岸二十九世祖,迁居安徽安庆齐排石街。是为安徽安庆谌氏始祖。

谌以仁:江西高安五里三十八世祖,迁居浙江新昌县大宝乡。是为浙江省新昌谌氏始祖。

谌 锺:江西省南昌下长湖第二十八世祖,迁居浙江宁波府。是为浙江宁波谌氏始祖。

谌玉荣: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二世祖,迁居湖北大冶。是为湖北大冶谌氏始祖。

谌玉纲: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二世祖,迁居汉阳府。是为湖北汉阳府谌氏始祖。

谌九贾:字高奋,江西南昌浃溪第二十一世祖,排行十五,迁居万载。是为江西省万载谌氏始祖。

谌仁富:1935年江西省上川的,迁居云南昭通水富县,他的儿子是祖高。如今有两百多人。这里有我们谌氏的分支盛氏,有五百多人。两姓视如一家。是为云南昭通水富县谌氏始祖。

谌本仕:字美扬,江西省南昌下长湖第二十九世祖,迁居湖北襄樊樊城。是为湖北樊城谌氏始祖。再迁湖南攸县,是为湖南攸县谌氏始祖。

谌本洪: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九世祖,迁居江苏南京六合。是为南京六合谌氏始祖。

谌本丹: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九世祖,迁居河南归德府。是为河南商丘谌氏始祖。

谌忠和:从江西省南昌上谌迁居河南省息县,到民国时有百余年。是为河南省息县谌氏始祖。

谌景光: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八世祖,迁居谌家山。是为江西浃溪谌家山谌氏始祖。

谌仕诚: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八世祖,迁居七里巷胡坊。是为江西七里巷谌氏始祖。

谌为善:字春善,江西丰城长湖第二十七世祖,迁居棚坊。是为江西丰城棚坊谌氏始祖。

谌 谏:字孔诗,江西南昌板湖第十三世祖,排行二,迁居丰城。是为江西丰城谌氏始祖。

谌 详:字孔修,江西南昌板湖第十三世祖,排行十一,迁居瑞州。是为江西高安瑞州谌氏始祖。

谌 谆:字孔明,江西南昌板湖第十三世祖,迁居抚州。是为江西抚州谌氏始祖。

谌博诗:江西南昌上谌第十三世祖,迁居广西田东。是为广西田东谌氏始祖。

……

三迁徙分布:

无论谌氏源自帝尧后裔还是周王后裔,谌氏发祥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西汉末年,有一支迁徙至江西坞土塘,东汉和帝年间至谌重时再迁南昌,汉顺帝时“高第除郡博士”,后官至京辅都尉、右纳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阶,荆州刺史,封汉昌侯,谌氏逐渐地南昌一带形成望族,以谯阳郡、豫章郡、南昌郡为郡望。唐宋时期,因战乱、仕宦等原因,在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江浙等地都有谌氏踪迹。明清时期,又扩展到山东及东北地区,从此遍布全国各地。目前谌氏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历代谌氏主要以读书、作官、行医为业。唐、宋时期谌氏自江西、湖北,迁徙到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江浙一带,清初康熙出巡病在山东,第四十七世谌赴守受诏自江西到山东为其诊病,后留居山东,至今十几代。

今四川省的巫山、巫溪、奉节、城口、万市、成都,重庆市,湖北省的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随州市、黄冈市谌家湾,竹山县、竹溪县、房县、思苑县,陕西省的镇平市,北京市、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的益阳市安化、湘乡市,湖北的四川的凉山市、达州县,福建省的永定县、长汀县,广东省的惠州市河源市、阳春市,台湾省的台南市美浓镇南隆、台北市桃竹苗区等地,均有谌氏族人分布。

五家乘谱牒:

谌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安化谌氏酉洲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安化市酉洲谌氏总祠。

湖南安化谌氏续修族谱不分卷,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谌氏七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丙子(公元1876年)潐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益阳、安化谌氏续修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广东河源重修湛氏族谱,湛氏合族编著,1999年计算机激光照拍胶印版。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广东河源市湛氏宗祠。注:初起祖江西豫章郡南昌府宁化石壁流王巢试剑处,后迁福建汀州府永定、漳州府南靖,再后迁广东河源、阳春、。历代祖宗次序排列于后,后代子孙以凭稽考。湛氏原姓谌……且湛与谌氏系豫章郡,实同出于一源,故后沿而不改焉。初代太始祖公谌百七郎,妣蔡氏九娘,合葬在土名消地冈背。”第七世祖谌永梁、妣钟氏住南靖永丰里四图吴宅吴行。有寿贵、寿富、寿养、寿,生四子。除长子后裔世居南靖下岭外,其余三子后裔都迁到广东。其中寿富之后迁阳春锡坑及河源;寿养之后迁为善下横坑;寿生之后迁阳春石录、潭水。其二房世系为谌百七郎(江西宁化始祖)→谌念九郎→谌八六郎→谌万郎→谌伯郎→谌四八郎→谌永梁(迁福建五位始祖之一)→谌寿富→谌文海→谌宗贵→谌明显→谌时济(六子,其中第五子谌乾位于清初迁广东时改姓湛)→湛乾位号顺侯→湛晋号甫水……该谱收有康熙三十四年湛浩敬、嘉庆廿年湛开基、道光三十年湛世泽写的三篇旧序,讲了迁徙改姓的详情。

六字辈排行:

湖北荆州谌氏字辈:“重伯秀礼夫焕克宗友成原梦伯翁景志彦德大邦正中国书津子景夫嘉问季卿则用仁元公廷应臣绍世贤依德克守忠厚模祖志贻鸿业孙谋启令图家修呈彦士礼学尚纯儒源深流并远根茂叶同数善积家声振情联族宜孚允善惟良士斯文实有光吾道大其用于汝自番昌敬念前人创恭承构兴堂由来原一体福祉庆绵长。”

江西南昌、四川凉山谌氏字辈:“全夫保其实荣蒙杰茂易曰以文会友克守忠厚模祖志贻鸿业孙谋启另图家修成院士礼学尚纯儒”。

重庆江北谌氏字辈:“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益安孝义德依绪永传清诗礼从先进经论启世英显荣隆作述俊杰笃其生”。

湖南湘乡、四川广安谌氏字辈:“庄谏训学祥启奇文可立益安孝义德殷(新)实(盛)贵(永)敦伦礼乐垂家范诗书育国英本源培植厚兰桂萃庭生”。

湖南益阳谌氏字辈:“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益安孝义德殷世贵敦伦礼乐垂家范诗书启国英本原培植厚兰桂绕庭生。

湖北随州谌氏字辈:“大小常兆其祥祖述之道传家。”

湖北武汉黄陂谌氏字辈:“继上道其开永首成有才文章宗先达善必大昌来家富勤修业忠正平和康”。

江苏连云港谌氏字辈:“肇修士(世)继(纪)廷耀贤熙长发其祥经言登之”。

河南桐柏谌氏字辈:“先启有得登是业家道兴永昌万光明宁几开在久福中应守本”。

盛度(963年~1041年),字公量,祖籍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铜陵县董店镇人,徙居余杭县。曾祖盛珰入仕吴越,时任钱塘令(盛氏家谱中说余杭令),因此全家徙居余杭,而今瓶窑黄山有盛姓村民20余户100余人,有家谱为证是盛氏后裔。盛度父亲盛豫在吴越国钱俶时任检校太傅,随钱俶献土出使宋朝归来,官至尚书度支郎中。当时人说:“盛太傅无忧色,吾属安矣。”献土归宋,这是吴越国的明智之举,而盛豫在吴越归宋全国统一的历史关键时刻,起了安定地方促进团结的作用。

盛度幼小读书,敏而好学,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走的是一条科举入仕的道路。北宋端拱二年(989年),26岁的盛度进士及第,开始步入北宋政坛。历任济阴尉、封丘主簿、光禄寺丞、御史台推勘官、秘书省秘书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等职。时宋辽交战,契丹扰犯大名(今冀、鲁、豫部分地区)时,曾随帝出征至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他数次上疏朝廷,陈述戍边之策。旋奉命出使陕西,勘察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成《西域图》,呈献宋真宗。真宗询问西域地理形势,度就详细介绍酒泉、张掖、武威、敦煌、金城(今兰州市)等五郡之东南形势,绘出《河西陇右图》,标明山川、道路、壁垒、区聚,以供备览,且应答咨询如流,真宗称其博学。累擢知制诰、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兵部郎中。后几经谪起。寇准罢相后,度以宦官罪,出知光州(今属河南)。乾兴元年(1022)再贬和州(今属安徽)团练副使。天圣初重又起用,复为兵部郎中,迁知筠州、知审刑院、知扬州、加集贤院学士。复为翰林学士,迁给事中。受诏议定流通解池盐法,允许商旅“入钱算盐”。寻进礼部侍郎兼端明殿学士,仁宗召问边备之计,度陈述十条建议。景祐二年(1035)任参知政事,四年知枢密院事。后坐事,罢为尚书左丞,先后知扬州、泰州、应天府(今南京)。宝元二年(1039年)辞官归里。最后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后赠太子太傅,谥文肃。

  我国盛姓的始祖,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系出姬姓,召公●支孙

  封于盛为燕附庸姓●氏,后避汉元帝讳,改以国为氏,这一点,有充

  分的资料可资说明,譬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伟,避元

  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

  ,避元帝讳改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

  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关于盛姓的来源,以及他们跟周朝王室的深密渊源,历来姓氏学

  者的看法是一致的,譬如《姓考》上说:“周穆王时盛国之后”;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更详细指出:“周同姓国也,为齐所灭。穆天

  子传,盛姬之国也。公羊传,成降于齐师,成者盛也,讳灭同姓,故

  言成之,有司徒盛吉,汝南、梁国。”�

  从上面的文献,盛氏的来龙去脉,便一目了然了。同时依照《名

  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载的:“望出汝南、梁国”,则该稿是唐代的

  作品,可见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之时,这一支姬姓后裔主要是活跃于

  我国北方的河南和四川一带。�

  不过在更早的东汉时期盛氏人士的活动范围已不仅限于河南、四

  川两地,当时我国南方的云南地方,也已经有了他们的踪迹,当时跟

  名臣司马相如有过一段渊源的盛览,根据史载是叶榆人,也就是现在

  云南省大理县的人士。�

  盛览是以问作赋之法于司马相如而在历史上留名。据说,他本来

  很自负,有一次向司马相如请教之后,竟然终身不复敢言作赋

本人姓盛,祖籍是浙江宁波。有谁知道浙江宁波的盛氏家族起源?

  据查,盛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比较可靠的说法:  1、出自姬姓,以春秋时期的盛国国名为姓氏。姬姓源于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