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萨都剌”还是“萨天锡”?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按照我们现在的习惯应该叫萨都剌,就像称呼白居易(字乐天)、李白(字太白)一样。
以下是在百度国学查找的结果: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答失蛮氏(回族)。其祖父徙居河间,萨都剌则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其生卒年不能确指。一说为至元九年(一二七二)生,一说为至元末(一二九四)或大德间生;卒年在至正间。萨都剌泰定四年(一三二七)中进士,授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历南台掾、宪司照磨、经历等职,后入方国珍幕,卒。为官清正,曾有发廪赈灾、救助难民、禁止巫蛊、移风易俗等政绩。萨都剌博学能文,兼善楷书。他宦游多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少作品富于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后人曾推崇萨都剌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著有《雁门集》。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天风环佩”。
萨镇冰(1859年—1952年),字鼎铭,海军上将,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他在担任清朝北洋海军副统领(副司令)时,创建了烟台海军学校。萨镇冰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
萨镇冰(1859年3月30日清咸丰九年-1952年4月10日共和国四年),字鼎铭,晚清著名海军将领、民国海军上将和军政要员,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他在担任清朝北洋海军副统领(副司令)时,创建了烟台海军学校。
1869年(清同治八年)入福建船政学堂,1872年毕业。1874年任“海东云”船二副,巡防台湾。1875 年 (光绪元年), 调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巡洋舰任职。 1877年初派赴英国留学,1880年毕业回国。翌年任澄庆驱逐舰大副。1882年调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1886年任威远练习舰管带。1894年晋副将,任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在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中守日岛炮台,战后回乡执教。1896年复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1899 年任通济练习舰管带, 旋调任北洋海军帮统。 1900年兼带海圻巡洋舰。1903年升任北洋海军统领,仍兼带“海圻”舰。1905年,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1909(清宣统元年)~1910年,任筹办海军大臣、海军提督,统制巡洋、长江两舰队,其间曾赴欧美和日本考察海军。1911年奉命率舰队赴汉口镇压武昌起义,因见官兵同情革命军,乃弃职引退上海。1913年督办淞沪水陆警察事宜。1914年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1916年任粤闽巡阅使。1917年任海军总长、海疆巡阅使。1918年任福建清乡督办。1919年再任海军总长。1920年5~8月兼代国务总理。 1921年卸海军总长职。1922年任福建军务会办、福建省省长。1926年12月国民革命军攻占福建,卸省长职。1933年支持福建事变,出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延建省省长(当时,福建省划分为闽海、延建、兴泉、尼潭四省)。 1946年被授为海军上将,并予除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
萨镇冰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其始祖为辅佐元世祖经略吐蕃有功的色目人(属西突厥部落葛罗禄)答失蛮,元代中期赐姓萨,后为蒙古族同化,明后更“从汉俗,弗称氏”。故如今其后人有的自认蒙古族,有的自认汉族,有的自认回族。因先祖曾世居雁门,故常称雁门萨氏。元代末期一支迁居福州,名列福州八大家族。始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烈所信任,使掌兵权,“元统年间,家于闽”世居榕城朱紫坊。16世传至萨镇冰。父萨怡臣,字怀良,号纳吉,为诸生,以教书为生。
早期求学
萨镇冰幼时家境清贫,而勤奋好学。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同治十一年(1872年)毕业后,分配到“海东云”舰当见习二副,参加闽台海域的缉私捕盗巡航。光绪元年(1875年)调到“扬威”练习舰,游历新加坡、小吕宋等地。
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临行前其父题联“家有健儿驰海上;国御顽夷赖栋梁”,送子赴英。光绪六年(1880年)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同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回国后的萨镇冰在“澄庆”舰担任了一年的大副后也调到这里任教习。
征战疆场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方的惨败刺激了萨镇冰,他在教习的岗位上再也呆不下去,多次请求上前线,两年后如愿以偿,调到“威远”舰任管带。翌年,调任“康济”号练船管带。1888年,晋参将。光绪二十年(1894年),萨镇冰已是副将衔北洋水师精练左营游击,管带“康济”练习舰。
同年,中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丰岛突然袭击北洋水师舰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海战,战火很快蔓延到黄海、渤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萨镇冰奉命守卫渤海湾口的日岛。1895年1月底,日岛保卫战爆发,时值隆冬,大雪纷飞。日军以18艘舰艇分四批轮番进攻,并从已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卫南北炮台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萨镇冰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
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下的所有海军官兵遭革遣返乡,萨镇冰也回到福州。此时他父母已逝,不久妻子也过世了,萨镇冰囊空如洗,家计维艰,连两个子女也无法抚养,只好到官绅家庭当塾师挣钱糊口。过了半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礼聘他当吴淞总炮台官,不久,升他为自强军帮统。
晚清海军重建
萨镇冰曾管带的“海圻”号
1898年,清政府议重建海军,分别向英国和德国定购了“海天”、“海圻”等舰,并开复北洋海军副将叶祖珪的革职处分,授为北京海军水师统领。叶祖珪认为萨镇冰的学识、经验、为人等均远胜于己,遂向朝廷推荐由萨镇冰来任水师统领一职,萨镇冰坚持不受,于是清廷便授予萨镇冰担任帮统兼“海圻”号管带。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议和大臣中有人提出将“海天”、“海圻”等5艘大型军舰出售,撤销一切防务,以表示中国绝无对外备战之意,以此讨好外国人,此提议一经提出,即遭到萨镇冰等的强烈反对,后来在叶祖珪等爱国将领的抗议下被废除。
1902年,叶祖珪调驻天津,萨镇冰开始统领全部北洋海军舰艇。萨镇冰到任之后,即开始对北洋海军进行整顿,萨镇冰不尚空谈,经常乘坐舰只在海上游弋视察,并亲自指导海军官兵练习航海驾驶技术以及演放鱼雷、打炮靶、备战操练等战斗技术。
1909年,萨镇冰被委为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他上任后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下分巡洋、长江两舰队,还统一了官制、旗式、军服、号令,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实行的科学管理。 同年8月24日至9月24日,载洵、萨镇冰等人从北京出发,巡视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直隶、山东、江苏等9个沿海(及长江)省的海防情况,考察了海军学堂、船坞,并参加了象山辟港典礼。10月16日,载洵、萨镇冰等乘船赴欧洲考察海军,廖景方、曾以鼎等23人随同前往英国留学海军。载洵一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并向意大利订购炮舰1艘,向奥地利订购驱逐舰1艘,向德国订购驱逐舰3艘、江防炮舰2艘,向英国订购巡洋舰2艘。 1910年8月24日,载洵、萨镇冰乘船前往美国、日本考察海军,参观了船厂及其他海军机构,向美国订购巡洋舰1艘,向日本订购炮舰2艘。
默许革命
1911年武昌起义后,萨镇冰奉命率海军前往镇压,驻刘家庙及武汉、九江之间。10月17日,在海军炮火轰击下,革命军占领的武昌刘家庙车站失守。当时革命军虽已得武昌,而清军与革命军仍在对峙。
革命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早年毕业天津水师学堂,又曾在威海北洋舰队当过兵,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黎元洪致函其师萨镇冰,情真意切陈明大意,信件先后通过海军起义军官朱孝先,瑞典籍红十字会人员柯斯递送。在给各舰管带的信中写道:“汉族存亡之机,在诸船主一臂之助。孰无心肝,孰无血诚,孰非炎黄子孙,岂肯甘为(满族)奴隶,残害同胞?请勿犹豫。”但萨镇冰无动于衷。在萨镇冰看来,革命是清廷的叛逆,当然也是他的敌人。
10月31日,清军见民军节节抵抗,难于长驱直入,冯国璋(冯国璋当时为清朝第1军总统,即军长)竟决定纵火烧房,使民军无存身之处。清军虽使用大火把民军逼出汉口,却激起了全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广大海军官兵本来就不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不愿为清廷打民军。当冯国璋下令舰队炮击武昌时,官兵们把炮弹都打到江堤边和稻田里。在配合陆军攻击汉阳时,也仅派出“海容”舰及几条舢板和汽艇应付。海军的消极厌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陆军的作战。当时,英国驻汉口领事朱尔典在给英国外交部的电文中就明白写道:“水师提督萨镇冰所统之舰队,自始至今对于清军行为殊淡漠。”
萨镇冰目睹清政府摇摇欲坠,各省纷纷独立的局面,既不愿为清廷殉葬,也不愿公然易帜加入革命军,对黎元洪回信说:“彼此心照,各尽其职。”黎元洪收到信后又致书萨镇冰:“吾师抱救国之卓见,熟察现势,必知专制政体之必亡。”萨镇冰不想做清廷的罪人,又不愿当那为后人唾骂的历史罪人,于是选择了一条中间的道路。在此情形下,萨镇冰乃以有病需医为由离开舰队,搭乘英商太古公司轮船赴沪。
11月11日晚,萨镇冰乘坐的“江贞”号军舰发出信号灯:“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舰艇好自为之。”他以离舰出走向部下暗示对起义的默许,从而解除了各舰官兵的顾虑。第二天,由副官汤芗铭等以他的名义命令军舰退向九江,而汤芗铭等于中途反正,参加革命。
辛亥革命后,萨镇冰担任过上海吴淞商船学校校长、北洋政府海军总长(上将军衔)、兼代总理、福建省长。1949年他拒绝了蒋介石请他到台湾的劝说,留在祖国大陆,为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
委员及中央军委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1952年4月10日逝世,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
1912年,他从教就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他又出山任海军临时总司令、海军总长。1918年冯国璋为大总统,他入阁任海军总长,次年5月14日,萨镇冰兼代国务院总理,至8月9日才免兼职。
1920年5月9日,国务总理靳云鹏在直皖两系军阀争斗中难能为继辞职,总统徐世昌请海军总长萨镇冰暂代国务总理。直皖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入关助直,萨镇冰感到他的看护内阁使命已经完成,辞去本兼各职,仍留任海军总长。
1921年5月14日他卸了海军总长职务,遂回闽任福建省清乡督办。1922年10月15日,北京政府任命他为福建省长,同年11月31日解职。1923年2月,军阀王永泉等策动毛一丰掀起“倒林(森)拥萨”风潮,他由福州南台中洲海军公所迁入城内省长公署,担任了“自治”省长。
1926年卸省长职,驻南港散赈,督导灾民建屋、修路、筑桥、劝耕。1929-1933年赴闽西、闽东,并在龙岩、霞浦、南平等地施赈、筑堤、铺路,从事社会慈善事业。1933年曾支持和赞助李济深等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1934-1935年居福州,修编《雁门萨氏家谱》。1935年到山西雁门,访萨氏祖籍地。1937年徇福建省政府请,往南洋考察,并宣慰侨胞1938年取道安南(今越南)回国。
抗日战争期
萨镇冰在康济舰
间,历经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此期间,1940年在西安时,曾出发前往延安,半途被朱绍良派员接回重庆,送辰溪水雷所休憩。
1945年秋,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86岁的萨镇冰从渝飞沪小住,1946年归里,居住在福州中山路仁寿堂。此堂是他80岁高龄,由陈兆锵、陈培锟等20多位乡亲捐资建赠的。
1948年,萨镇冰90诞辰,福建省会各界人士为他祝寿,成立筹备会,由当时的省政府、省参议会以及地方知名人士参加。当时,萨老拍有乘马一照,自题:“行年九十,壮志犹存,乘兹款段,北望中原”作业答谢纪念。
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代总统”李宗仁来榕,谒萨老于福州佛教医院(他有小恙住院),转达蒋介石之意,力劝他前往台湾,萨老以病坚辞之。他晚年走上与中国***合作的道路,为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城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的爱国表现和政治选择得到中国***的肯定和钦佩。
福州解放后,他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有《古稀吟集》、《客中吟草》、《里门吟草》、《仁寿堂吟草》传世。1951年,萨镇冰听到中国军追击联合国军、攻入汉城,回想57年前甲午战争的屈辱,不禁赋诗“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1952年4月在福州病逝 ,终年94岁。临终前不久,萨镇冰写道:“国疆昔小而今大,民治虽分终必联,人类求安原有道,俗情狃旧尚无边,忘怀富贵心常乐,从事勤劳志益坚,所望群公齐努力,相扶世运顺乎天”。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均发来唁电,他的爱国精神,令人可钦可仰。中央人民政府给费治丧,福建人民政府举行公祭,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
创办烟台海军学校
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清政府开始重建北洋海军。此时,急需大批海军人才,而北洋原有的海军学校——天津水师学堂,在八国联军之役中已毁于兵燹。于是,萨镇冰奉命择址另建海军学校。经过反复论证,最后他把校址选在了烟台。
当时,曾作为北洋海军基地的天津、旅顺、青岛、威海等港口相继被列强瓜分,在剩下的北洋港口中,烟台的条件相对较好。1902年还成立了负责培训士兵的海军练营。海军练营设在东炮台附近,“正当海边,且内有余屋”。萨镇冰认为,这些旧营房稍加整修,就可以用作海军学校的校舍。这样,既能节省开办经费,又能节省筹建时间。
另外,萨镇冰选择在烟台建校也有“就地取材”的考虑。他在甲午战争中曾亲眼目睹文登、荣成籍的水手勇猛善战。因此,他决定在烟台建校,以便多招收一些烟、威一带的学生入校学习。
1903年冬天,烟台海校正式开办,当时称“水师学堂”,附设在海军练营内,萨镇冰亲自为学校制订了“开办水师学堂章程”。为适应快出人才的需要,萨镇冰进行了大胆改革,把学制从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只保留驾驶专业,专门培养海军指挥军官。
烟台海校创建不久,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06年,中国首次派遣海军学生赴日本留学,烟台海校就有24人入选,居各海军学校之首。同年,又有两人被选派到美国留学。此时,萨镇冰已成为中国海军的第一号人物,总理南北洋海军。在他的建议下,清政府决定扩大烟台海校的办学规模。
1907年,烟台海校的新校在金沟寨村以南建成,正式命名为“烟台海军学堂”。新校三面环山,东面临海,距离烟台港口约7华里,校园占地90余亩,校内建筑中西结合。
萨镇冰对新校建设十分重视。新校落成之际,正值烟台海校第二届学生毕业,萨镇冰亲自监考,还为学校题写了“才储作楫”四个字,寄托对学校的厚望。后来,这4个字被制成匾额,悬挂在学校的屋梁上[1]。
心系侨胞
1908年,萨镇冰奏陈清政府今后每年派舰访问华侨较集中的南洋各地抚慰侨胞。清政府采纳萨镇冰建议,由他率“海圻”、“海容”二舰前往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抚慰侨胞,南洋各地侨胞甚多,闽籍华侨尤为集中,这是近代中国政府要员宣抚华侨的始端,萨镇冰也在华侨中广为传颂。
乡土建设
镇冰引退后,致力于慈善事业。他热心家乡各项建设事业,同情关心民间疾苦,他在福州倡设孤儿院、工艺传习所、收容所等安置孤儿、残疾者,提倡医生义诊,接受福州开元寺住持宝松和尚等聘请,为佛教医院董事长。他函电海外闽侨募集巨资,佛教医院建成后以济世救人为本,施医赠药,僧尼、居士及贫民受惠存活者甚众。
南港救灾
民国15年(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国共合作下举行北伐。9月,何应钦率东路军入闽,北洋军阀孙传芳系的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张毅率残部退败漳州,见福州守军单薄,企图夺取福州。11月30日,张毅部窜至乌龙江南岸,受到陈季良将军兵舰沿江截拦,张毅部已渡江的两千多人缴械,张毅仓皇退守南港(今南通镇)瓜山。
兵痞出身的小军阀张毅把吃败仗的怨恨统统发泄在南港百姓身上,一路烧杀、抢掠奸*,使南港九十三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是时,庐舍田园,焚毁蹂践,一无完土。男女死六十余人。其逃入山中者,坑谷皆满”。“自古灵瓜山至于新岐,横纵二十里,炊烟断绝”。其中,东厝街(今南通街)遭焚毁,情况尤为惨重。
此时,萨镇冰刚辞去省长职务,救灾已不是他的职责。他见南港百姓在水深火热中,不顾年近古稀,奔赴南港,组织发动民众救灾,重建家园。他以“三山野老”的身份,邀请福州各界人士与商绅开会,详细介绍南港兵灾状况,发起成立“福州兵灾救济会”,筹集资金六万余元。他亲自督办救济事宜,购建材、买粮食,置衣被、买药品,运到南港,及时救济灾民。
随后,萨先生发起成立“南港兵灾善后会”,各界人士与海外华侨踊跃损款。萨先生把募集到的十余万元善款用于重建东厝街与灾民住房。东厝街数十家店铺经张毅兵痞洗劫焚毁后,一片焦土。萨先生在这片废墟上建起了几十间店铺,用花岗石铺就了二百多米的街道。他又盖起了十几幢双层直筒型木瓦房(当地人称火广厝),使无家无归的灾民得到安顿。
今南通洲头村通往东厝街大道大道上,有一座“苏州桥”,为萨先生当年救灾时年建。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90米,桥面宽5米,南北走向,是当时福州地区除万寿桥之外的第二大跨梁式大桥。桥南端建有一座“苏南亭”,亭内立五块青石碑,碑上刻当时福州各界团体及人士、商绅、海外华侨等捐款人名单,其中有陈季良将军捐大洋两万元等。桥正中一边护栏刻有萨先生亲书的“苏州桥”三字,另一边护栏刻萨先生的一首诗:“回忆当年涉病时,寒天没胫剧堪悲,桥成今日诸无苦,来往行人险化夷。”
从1927年至1929年三年中,萨先生住祠堂,睡公所,不分昼夜从事赈灾工作。南港九十三乡百姓称萨先生为救苦救难的“萨菩萨”,为感念他的功德,人们在“苏州桥”北头建“萨公长寿亭”,纪念这位心系民生、关习百姓疾苦的海军将领。
作为少有的活到民国、唯一活到解放的北洋海军军官,萨镇冰就是一本活的历史百科,他亲眼见证了北洋舰队从壮大到覆灭、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日本的战败投降、新中国的建立,他的人生有着太多太多一般人所没有的故事。
萨镇冰经历了清末、民国与共和国成立初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出身于清朝政治腐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逝世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崛起的初期;年轻时亲眼目睹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耄耋之年看到了日本的投降。解放后拒绝蒋介石的去台邀请,转而加入了中国***并以年迈之躯为共和国建立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萨镇冰既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位在国共两党都享有名望的人物,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才。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真可谓是“生前享有隆声,活时享有赞许,死后享有美誉”。
据《福建史志》记载:1933年间,萨镇冰以下野省长的身份,游历闽东各县。在霞浦县期间
萨镇冰书法(7张)
,由他筹拨华侨捐赠的款项做了两件事:一是清理疏浚护城河,二是扩建县城东关市场。(详见《霞浦文史资料》第三辑。张景骞作:《萨镇冰来霞浦》)当时,萨镇冰与霞浦的陈克桂一起动员民众,以工代赈,疏浚城河,拓宽市场,民众踊跃参加。河清工竣之日,镇冰与众同乐,赋七绝一首,且亲笔大楷正书。诗云:“疏河大禹古称仁,此日松城步后尘;万众辛劳天不负,功成千载利斯民。”霞浦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件事,将他的题诗镌刻于石。当时,他还给扩建的市场题额“有秋市场”,悬于市场正面楼上墙顶另书“有秋路”三字,勒石于市场东侧路旁。 他募捐在太姥山国兴寺附近整修的石阶路被民众称作“萨公岭”。
萨镇冰在霞浦留有重要墨迹。
想了解道教四大天师的最新玩法及新闻信息么,下面跟着小骨来一起学习关于道教四大天师的知识吧,希望各位玩家了解后能够对该游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梦幻西游手游中,科举乡试是玩家比较关心的活动了,因为科举牵连着玩家的状元之路,只有在科举乡试中发挥出超长的水平,获得天王令的奖励,对日后冲击状元榜才有所帮助。本文就为大家带来科举乡试中哪位不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答案解析。
问:下列哪位不是道教的四大天师之一
答:萨镇冰
萨镇冰:
萨镇冰,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出身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今天的回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2年4月10日卒于福州。
雁门萨氏是中国的一个以萨为姓氏的家族,为福建福州的名门望族。雁门萨氏发祥于西域色目人“答失蛮氏”,其家族的萨都剌生于山西雁门,受元朝赐萨姓。1333年萨都剌之侄萨仲礼迁基福建福州,至2007年已传二十二世。该家族在历史上产生了大批著名人物,包括了萨都剌、萨琦、萨镇冰、萨本栋、萨师俊、萨孟武、萨支唐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颇有影响。
闽县,204萨琦(1394—1457),明宣德五年进士,二甲二名。明《英宗实录》卷二七五:(天顺元年二月甲辰)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萨琦卒。琦,字廷珪眭,系出西域,后为福建闽县人。宣德庚戌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景泰辛未,升礼部右侍郎。壬申,兼詹事府少詹事。至是卒。上遣官谕祭,命有司营葬。琦为人狷洁不苟合,文学亦有可称。在礼部虽无建明,而自守甚笃,人亦无所非议云。
萨克持,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三甲三十一名。[民国]《闽侯县志》卷四十二《选举·清进士》:“道光二十一年恩科,萨克持,山东知县。”
萨维翰(1810—1855),清咸丰三年进士,三甲七十名。同上书:“咸丰三年,福州府闽县萨维瀚知县。”生卒年据家谱。
萨嘉乐,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十五年进士,三甲七十七名。同上书:“光绪十五年,萨嘉乐,字稼厂,翰林院检讨,国史馆协修。”
萨起岩(1863-1930),清光绪二十九年进士,三甲八十四名。同上书:“光绪二十九年福州府闽县萨起岩。”生卒年据家谱。
萨龙光(1752—1818),清乾隆四十六年进士,三甲十七名。
萨大年,生卒年不详,道光三十年进士,三甲九十四名。同上书:“道光三十年,侯官,萨大年,内阁中书。”据北京图书馆藏《雁门萨氏家谱》(民国24年萨嘉曦、萨镇冰修)及[乾隆]《福州府志》卷四十二《选举》。 萨 容(字与相,号愧隐) 康熙十一年壬子科 (公元1672年)武举
萨 嘏 (号纯斋)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 (公元1693年)武举
萨 宣 (字嘉相,号哲园) 康熙三十八年已卯科 (公元1699年)武举
萨学天 (字漙人,号廉山) 康熙五十年辛卯科 (公元1711年)举人
萨登尹 (字莘阶,号若三) 乾隆十二年丁卯科 (公元1747年)举人
萨知器 (字启震,号良坡)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 (公元1768年)举人
萨龙光 (字肇藻,号露萧)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 (公元1780年)举人
萨玉衡 (字葱如,号檀河)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 (公元1786年)举人
萨茂干(更名履泰,字桢如)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科 (公元1788年)举人
萨元涛 (字启哲,号景山) 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科 (公元1789年)举人
萨廷沛 (字聿齐,号香三) 嘉庆九年甲子科 (公元1804年)举人
萨虎拜 (更名察伦,字聿文) 嘉庆九年甲子科 (公元1804年)举人
萨振森 (更名昌龄,字聿德) 嘉庆九年甲子科 (公元1804年)举人
萨崧高 (字肇枝,号衮侯)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 (公元1808年)举人
萨知时 (字启运,号耐寒) 嘉庆十五年庚午科 (公元1810年)副举人
萨鸣谦 (字肇柄,号和璧) 嘉庆十八年癸酉科 (公元1813年)副举人
萨龙骧 (更名庆棻,字肇景)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 (公元1818年)举人
萨文鼎 (字怀风,号梅夫) 嘉庆二十四年已卯科 (公元1819年)举人
萨鸿基 (字肇涵,号磐翥) 嘉庆二十四年已卯科 (公元1819年)举人
萨景瀚 (字聿海,号西崐) 道光元年辛巳科 (公元1821年)举人
萨恒霖 (字怀九) 道光五年乙酉科 (公元1825年)举人
萨克持 (字聿发,号敬轩) 道光八年戊子科 (公元1828年)举人
萨庆霖 (字怀瑜,号崐皋) 道光八年戊子科 (公元1828年)副举人
萨龙田 (字肇珊) 道光十一年辛卯科 (公元1831年)举人
萨潍瀚 (字聿汀,号希亭) 道光十一年辛卯科 (公元1831年)举人
萨 鍹 (号松友) 道光十七年丁酉科 (公元1837年)举人
萨 珍 (字肇商,号璞山) 道光十七年丁酉科 (公元1837年)举人
萨 富 (字怀敦,号少农) 道光十九年已亥科 (公元1839年)举人
萨 鏻 (号兰泉) 道光十九年已亥科 (公元1839年)举人
萨大文 (字肇举,号燕坡)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 (公元1840年)举人
萨大年 (字肇乾,号兰台)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 (公元1846年)举人
萨剑南 (字怀欧,号子冶)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 (公元1846年)举人
萨澜波 (字聿香,号镜秋) 咸丰二年壬子科 (公元1852年)举人
萨兰馨 (字怀书,号似芸) 咸丰九年已未科 (公元1859年)举人
萨承流 (字怀政,号丹洲) 同治元壬戌科 (公元1862年)举人
萨应璐 (字怀纶,号璋甫) 同治六年丁卯科 (公元1867年)副举人
萨承钰 (字怀锷,号又恒) 光绪元年乙亥科 (公元1875年)举人
萨璚图 (字荭汀,号云波) 光绪八年壬午科 (公元1882年)举人
萨 鏐(字多华,号贡南) 光绪十一年已酉科 (公元1885年)举人
萨嘉乐 (字多善,号稼盦) 光绪十四年戊子科 (公元1888年)举人
萨芝昌 (字怀根,号小秋) 光绪十七年辛卯科 (公元1891年)举人
萨起巌 (字多遂,号肖说)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 (公元1894年)举人
萨 彤 (字多贻,号联炜)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 (公元1894年)副举人
萨起渭 (字仲吕)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 (公元1897年)副举人
优拔贡
萨国霖 (字启学,号霁襟)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 (公元1771年)优贡
萨龙光 (字肇藻,号露萧)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 (公元1777年)拔贡
萨彬文 (字肇荣,号质庵) 嘉庆二十四年已卯科 (公元1819年)优贡
1、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早年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
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
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_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2、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民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3、叶祖_
叶祖_(1852-1905年),字桐侯,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
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之中日甲午海战,所领之“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北洋水师覆灭后被革职。
1899年撤销革职处分,加提督衔,授北洋水军统领、浙江温州镇总兵、广东水师提督。1904年奉旨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首次统一清朝南北海军。
4、萨镇冰
萨镇冰(闽东语拼音:s'akd'heingbing;1859—1952年),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出身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
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
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三年(1877年)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等职。
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袁世凯任命为内阁海军大臣,萨镇冰未就职。1917、1919年两度任海军总长。翌年5月暂代国务总理。其后继任海军总长等职。1922至1927年,任福建省省长。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萨镇冰挂名为海军部高等顾问。1933年11月他支持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赞成反蒋抗日的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南洋和后方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2年4月10日卒于福州。
5、方伯谦
方伯谦(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谦居长,父亲是个私塾教师。
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国,任济远号管带。黄海海战畏惧倭寇阵前逃走,被朝廷处斩。
——丁汝昌
——邓世昌
——叶祖_
——萨镇冰
——方伯谦
甲午战争幸存者要属:萨镇冰 。
萨镇冰 (1859-1952年),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三年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等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萨镇冰挂名为海军部高等顾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南洋和后方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2年4月10日卒于福州。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萨镇冰晋升副将衔实授精练左营游击,同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二十一年一月,威海卫之战打响,萨镇冰奉命驻守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萨镇冰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下的所有海军官兵遭革遣返乡,萨镇冰也回到福州。
大。镀银是一层软软的银镀附在管体表面,银的密度比较高,声音闷,不透亮。因此,镀银萨克斯阻力大。萨克斯,又称萨氏管、萨克斯风,是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于1840年发明的乐器,并以发明者的姓来命名的簧管乐器。
到底是“萨都剌”还是“萨天锡”?
本文2023-10-25 16:59: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