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三槐堂王姓24字辈,三槐堂王氏族谱字辈
三槐堂王氏族谱字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田园村三槐堂王氏字派。
立、正、大、光、明、玉、兆、宝、城、茂、庆、继、瑞、家、祥。
《一》下面还有其他地区的王氏字派。
1、善庆堂王氏家谱字派。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王氏家谱字派。
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王氏家谱字派。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太原堂王氏家谱字派。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王氏家谱字派。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
扩展资料:
《一》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为全国第一大姓,截至2014年,东部地区占了王姓总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东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
起源是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二》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王姓太子晋系一分支,属太原王氏的分支,也有学者认为当属琅琊王的分支。
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徐文化的亵渎
徐文化研究热当冷下来了!
什麼叫徐文化?徐文化是徐氏文化的缩写,最早是徐氏宗亲网的一个版块。江蘇省徐州市成立一个地市级的小组叫徐国历史文化研究会是由个人领导的,***叫徐炳仁,文笔写手叫蒋岚宇,内部刊物叫《徐文化研究》是由徐州市三中教师徐向中老师题写刊名并承担编辑业务,我徐宗民制作一个网站的徐氏哲学文化艺术网,徐州想吞掉改成了徐文化哲学艺术网。当时我也在徐州免费做徐氏宗亲工作。一个外姓人(不是蒋岚宇)在徐州工人文化宫同样做内参的主编才给徐州的《徐文化研究》正式的下一个定义,徐文化有三个内容,一个是徐国文化,二徐姓文化,三是江蘇省徐州市地区人文文化。
这个徐文化名词是江蘇省徐州市最早提出受江蘇省地区的制约。而在徐氏宗亲网我徐宗民和宗亲网的元老徐年本(徐氏宗亲网的网名题写者)曾经在宗亲网多次发贴讨论,徐氏文化和徐氏艺术的概念,当时也是热贴,由於数据丢失,已不存在了。宗亲网对徐氏文化的概述也是如此。
徐文化和徐氏文化是一个相同的概念,江蘇省徐州市徐炳仁是赞同这个观点的,他的杂志名词由於也是为了区别徐氏宗亲网的版块而把徐氏文化研究改成徐文化研究的。
顾名思义,徐文化就是徐氏文化,徐氏文化也就是姓氏文化之一支。也是同百家姓氏之其它姓氏文化一样,徐氏文化也是百家姓氏文化之花丛中的一束,我们徐氏的也并不是一支独秀的文化,相比之下也不能入流。
所谓的徐氏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徐姓文化。因为徐姓起源於徐国,有史料载徐偃王失国後,国人姓徐,以及章禹失国,国人姓徐。因此徐姓文化也就是由徐偃王或章禹而起。徐偃王或章禹也就是徐文化的源头。
徐姓的姓氏文化主要内容,它主要的包括以家谱为主流的人伦文化,家谱的人伦辈续,也就是我们说的班辈次序,行辈,是父子关系的行次排列顺序,以及在此行序裏人物的传记。在一地生活传承史,拓荒开脉文化。
由徐姓起源向上追述,因徐姓源於徐国,国失而国人姓徐,於是,第二就是徐氏文化引出了徐国文化,徐国文化包括徐国的建国,国君国民的关系也就是国计民生文化,包括国防外交,国域,君王传承,王公大臣等等一系列内容,由於徐国已成了历史,於是想知道远古的古徐国就需要考古挖掘,徐国文化又拓展出徐国考古研究文化。
徐国文化根据历史,徐国也只是在商周时期形成,历史资料没有而仅魏晋时期才风靡一时才有一句夏时若木封徐在家谱中出现,而徐人就忘乎所以了,不加思考地说出徐或徐国早在夏时就形成了。
第三就是徐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出文明的人文文化,诸如徐福的方士文化,政治文化,外交文化,徐茂公的开国政治文化,徐子平的命理民间方术文化,徐达的军事思想文化,徐霞客的地理文化引发的旅游文化,等等举不胜举。
总结,徐氏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家谱为中心的徐姓文化,以国为中心的徐国文化,以徐姓人群为主的人文化。
反朴归真,回归自然
徐氏文化也仅仅是百家姓氏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支花,也并不是一支独秀的,也并不是太鲜艳的,在百家姓中的姓氏文化中也不能占主流。何必夸而大之?神化得奇特无比呢?徐国并没有统一中原,更没有象成吉思汗一样统一欧亚,更不象希特勒那样去统一全球的举措,什麼中华徐氏,全 球徐氏,世 界徐氏,火星徐氏,宇宙徐氏,等等全都是夸口气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你的中华徐氏也只是徐氏在中华大地盤居的情况,你的世 界徐氏也只是徐氏迁移到各地的情况,全 球徐氏也是徐氏在全球各地的分布情况,试问,全 球有几大洲,南极洲有没有徐氏迁移定居的呢?没有迁移定居,你的全 球徐氏的概念就不准确。更不要谈火星徐氏了和宇宙徐氏了。看一看我们徐氏人物裏有多少大嘴吧人士吧。还是反朴归真,回归自然吧,徐氏就是徐氏,不论在何地,都是一个徐氏,你再想怎麼鲜明的,也不比其他徐氏人物奇异,如果真得奇异了,那真是火星人了。
试问世 界徐氏或叫全 球徐氏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也形成了,领导班子也有了,成绩呢?研究的是什麼成果呢?拿出来,让徐氏宗亲看一看,没有成果,就说明是空打著研究徐文化的旗号在徐氏中间招摇创骗。可能我说的不对,说过分了,可能你们真为老徐家的人做出了榜样楷模。但是为什麼国家新闻界没有宣传呢?而是我们自己在自吹自擂给自己脸上擦酯抹粉呢?这样光彩吗,外人看了那是小丑的打扮,正如现代喜剧小二黑结婚描写三仙姑一样,是驴屎蛋上下了一层霜!
试问徐州的徐氏文化研究的成果
世 界徐氏或叫全 球徐氏扶起的徐州的地市级的徐国历史研究会,除了外姓蒋岚宇搜集整理写出了徐偃王的一些事迹发表宣传之外,还有几篇与历史相符的文章?就拿挂剑台做文章,千金之剑刻成了千斤之剑,这就是研究成果吗?亘王是仪楚,家谱中的亘能和历史上的义楚划等号吗?你的亘王陵的建设是不是在拿祖先开玩笑?
试问山东郯城徐氏祖陵
山东郯城是徐氏祖陵所在地吗?历史根据呢?不就是新安谱有一句葬郯北七裏在豹名下,为什麼今往无考不在研究之列了呢?东海郯是山东郯城吗?这样解读对吗?徐陵、徐勉等东海郯人是你们山东郯城人吗?这样误导徐氏宗亲,弥天大谎骗不了真实历史的,把郯城史志拿出来!泗县和泗洪还有合志,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是徐所在!再去对照镇江志看一看。若木有四子在新安谱裏介绍就是一个错误,谈何新安谱的正确的历史,什麼赵马江黄姓为若木四子所传,那豹以上葬郯之说一定会被他姓共同承认,试问他姓承认吗?为什麼只有我们徐姓的聪明人承认呢?只论郯城风水好,试问出了几个皇帝帝王,在沛县出过刘帮,在凤阳出过朱元璋,请郯城的的徐氏文化研究者丈量一下离你们离还是离泗近,不出帝王的风水是好风水吗?鬼斧神工大自然之美也在郯城吗?都不在谈何风水好呢!这样的论文以风水去论徐国所在真得可笑至极。
试问东园堂的徐氏或其它的徐氏
若木生调,是若木生子叫调吗?百家姓是出自宋朝,在徐姓解释中提到了,生可以当作出生,也可以当作生活,也可以当作生育生产,若木生调於是在徐氏文化中解读成多个版本,难道我们的家谱不是闭门造车在家自编自导的吗?编导的还相当完美,无懈可击,如果不拿他谱对照和不懂历史以及地理知道的人根本不知错误,我们徐人还深信不疑!评语一句,无知呀!
徐文化你读懂意思了吗
徐文化倒底是什麼意思?你读懂了吗?理解透了吗?没有读懂组织一个什麼徐文化研究会?你们研究的是什麼内容还不清楚?什麼柳州会拟出来了,叫什麼东海徐氏文化公司,拟出来的是真正研究徐氏文化的吗?发展徐氏文化的吗?说白了就是有有钱人投资形成一个以文化为主的文化公司,而投资人士全是姓徐而已,就几个徐氏人就能代表全部徐姓人士吗你不能!再说白了,根据开会内容拟定公司的业务范围,这只能叫“徐氏人士投资文化股份公司”,不能再打著宗亲的旗号招摇撞骗了!
不是有的宗亲讽刺道:带着洛阳铲,出门挖财宝
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邳郯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鲁侯伯禽(周公旦的儿子)经常不断地与徐戎摩擦,《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在位,行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吴王阖闾(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之后,公元前512年夏,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吴王僚的两个弟弟)。徐君为吴姬所出,与这两个公子为近亲,不愿意加害他们。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时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这正好给了吴王出兵的口实。同年冬,吴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徐国才被吴国灭掉。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其区域先在鲁南郯城一带,后迁至泗县、泗洪。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他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如经济、生产方面的文字。但是我们从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考古中,可以获得一些间接的东西。
历史沿革
夏商历史
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区),建立了徐国。
后来,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国一直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西周历史
周穆王时,曾派兵讨伐徐国,想要令他臣服,没有成功。到春秋时期,徐偃王时,向他朝者的国家有32国(《韩非子》作36国)。
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周公旦的儿子鲁公伯禽的鲁国经常和徐国发生磨擦。
周穆王统治时期,贤能的徐偃王嬴诞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差点获胜。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于是,周穆王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
在此之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分类: 交通/旅游
问题描述:
如能说明对应的字是多少“世”就更好了
解析: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应了。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徐偃王他心里不愿让老百姓牺牲,所以把许多人首先迁移到龙游,然后繁衍到这里的。那么作为整个浙江来说呢,在之江旁边,就是我们钱塘江,徐偃王的庙有30多个,来纪念他们的先祖。”
徐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原来的徐国百姓便以徐为姓,这就是徐姓的开始。以后徐姓子孙四处迁移,逐渐遍及海内外。历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时的徐福,据说他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神仙,请得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国时的徐庶,他因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及孝顺母亲而著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湾,有1895年率领台湾义军抗日的徐骧。徐姓的现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鸿等等。在兰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位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林呢,他是当初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的,他是在台湾府当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爷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样的。那么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盗。雍正十三年,因为他的工作对台湾人民有很多贡献,(朝廷)给他一个表彰,奖励中间有几句话很关键的。躬恪慎,莅事精勤。分双旌五马之荣,襄六典九条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呢为台湾的人民作出贡献。”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还有不少徐姓人家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入台湾。因此,徐姓也成了台湾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说:“根据家谱来看呢,徐林到那里以后就再没回来,没有回来。从这一点上看呢,他的后人现在还在台湾。”
胡汝明还介绍说:“徐姓应该说在台湾也是个大姓。我认为恐怕总数在20万以内。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台湾。徐寿泉家保存家谱,是因为他们家一直是这支徐姓的长子长孙。这些徐姓家谱虽然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根据习俗,这些家谱是不能随便拿出家门的。章林村人说,他们希望台湾的徐氏后人与他们联系,共续家谱。”
徐姓起源参考之三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徐姓出自嬴姓,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导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并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于是就率领周围的三十六个诸侯,一起起兵,进攻周朝。战争开始后,生灵涂碳。徐偃王因为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苦,就收兵弃国,跑到彭城一带隐居了。周穆王因为知道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亡国后,原来徐国的百姓就以徐为姓,这也就是徐姓的由来。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到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徐姓又向四周迁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开始进入福建,元代时,又有徐姓迁居广东,并在明代时,进入台湾。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东,由拳,陇西,东阳,高平,长城,濮阳,于潜,新丰,柳城,范阳,南昌,龙丘,会稽,绍兴,东莞等。
徐州三槐堂王姓24字辈,三槐堂王氏族谱字辈
本文2023-09-22 05:50: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