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名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彝族名字,第1张

彝族都有哪些姓氏? 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已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定意义,文字总数达一万多个,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大约形成于13世纪。

彝族不分男女老幼都有两个名字,即本名和小名,每个名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一个完整的彝族姓名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姓氏、本名和小名,具体排列顺序为:姓氏+小名+本名,如阿措阿合友色,阿措是姓氏,阿合是小名即爱称,友色才是本名。但是,在日常称呼中,为方便起见,大多只取其一或二,很少三者同时称呼。彝族名字男女有别,通常仅从字面就可推知其性别。男名常以日、子、木、尔、拉、色为词尾,如子日、约日、尔也、尔呷、赤尔、日木、色子、拉子、日色、友拉等,这些名字专为男子所有,极少有女孩取这些名字的;女名大多以外、红、杂、果、阿木等为词尾,如:尔外、沙红、子杂、日果、友阿木等,这些名字专为女孩所有,除极个别特殊情况以外,极少有男子取这些名字。但以上所说的这些仅限于本名,小名则另外。彝族男女小名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大多数小名男女都可采用,如扭牛、阿各、阿呷、乌各、乌只等,既可做男名,也可做女名。

求彝族男子姓名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有趣而具有一定规律的姓名习惯,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了彝族的某些习惯传统。

姓氏

彝族的姓氏颇多,不下千种。据一九九一年布拖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委员会所作的一项统计表明,单是布拖一个县,境内就有彝族姓氏二百九十四种,数量之众由此可见一斑。

彝族姓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些不同的姓氏可同属一个支系,同一姓氏又可能分属不同支系。如:沙马、曲比、乃保、阿约、吉木、阿力、赤、哈马等都属“海子”支;阿黑、阿措、拖觉、阿苦、阿子、嘿哈、火布、吉斯等都属“黑波”支。某些姓氏从字面和读音来看完全一样,但因所属的支系不同而具体含义也可能大相庭径。如:同是沙马,就有沙马曲比、沙马什衣;同是阿力,也有阿力赤、阿力威、阿力曲比、阿力曲术。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儿关系,相互之间可以通婚,因而可看做是不同的姓氏。

追溯彝族姓氏的渊源,大致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种:一种以祖先的名字作后辈的姓,如吉克,原是祖先的名字,之后作为姓,再后来子孙不断繁衍,就有了阿约、尼色、吉木、吉补等姓氏。彝族自古实行父子连名制,祖先的名字逐渐演变成后代的姓,后代子孙繁衍多了,形成若干支系,后代的名字又逐渐演变成其子孙的姓。因此,虽然从字面看各是各的姓,按其家谱,却是同一支系。二是以职业或某种特点为姓,如乃古,意为能工巧匠、手艺人等。原来,这些手艺人和工匠,因为有一技在身,到处受人尊敬,而以此自诩,久而久之,所操职业便成了其代名词,后来又逐渐演化为姓氏。又如苏呷,原意为富有、富裕之人,由于这些富裕人家有一定的资财,有些势利之人为了讨好,巴结他们,便故意隐去其真名实姓,直呼其为苏呷,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种姓氏。三是赤黑,原是一种统称,汉族或其它民族的人被人贩子卖到彝乡做奴隶,或彝族统治者出兵直接掠夺来做奴隶的,因为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彝族,没有彝族的姓氏,便统统称之为“赤黑”(意为狗肉),以示区别,后来“赤黑”一词也就逐渐成为一种姓氏。

彝族姓氏以两个音节组成的复姓居多,占彝族姓氏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单音节的比较少,没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姓氏。除少部分无确切的含义之外,大多数彝族姓氏均具有一定的含义,如: 阿杜――狐狸沙井――糖日――豹子 阿渣――喜鹊阿尔――重则――海椒 威史――红猪阿黑――兔马――竹子

名字

彝族不分男女老幼都有两个名字,即本名和小名,每个名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一个完整的彝族姓名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姓氏、本名和小名,具体排列顺序为:姓氏+小名+本名,如阿措阿合友色,阿措是姓氏,阿合是小名即爱称,友色才是本名。但是,在日常称呼中,为方便起见,大多只取其一或二,很少三者同时称呼。具体如何称呼,还须视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定:长辈对晚辈直呼本名,以示庄重;晚辈对长辈,必须称呼称谓或称谓加小名,以示尊敬;平辈之间,可直呼本名,也可敬称对方小名,但为礼貌起见,一般多称呼对方小名,对陌生人或平常的同志,有时也称呼其姓氏。

彝族的名字,大都具有一定的寓意。取名的方式不一而定,总的说来,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按孩子生年命向(命向:指孩子降生时据彝族历法推算的孩子的命宫方向)所在的方位取名,如子到、日木、立色、友色,这些都是方位名称,分别指东方、北方、东北方、西南方;二是以孩子出生的祭祀的牲畜为名,如有日、衣尔、赤子、威杂,分别是绵羊、鸡、山羊、猪之意;三是取贱名,表示这个孩子肮脏、 ,以示鬼神不要将其带走,以求免灾,防止小孩夭折,易于养活,如哈比、赤>>

彝族人名字有那些 现在的明星有吉杰、宁静、何洁、前几年的有三鹰组合、动力火车、历史上有奢香夫人、夜郎王

彝族人对亲朋好友是如何称呼的 在彝族语中,“阿诗玛”指的是姑娘,“阿黑”是小伙子。

想要一个彝族女孩名字 阿依莫,,

彝族孩子取名字 慧琳

想要一个彝族的昵称 碧儿

彝族名字没有含义吗 有

彝族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啊? 夷族。

彝族自称“尼”,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

彝族歌曲的特点

 彝族是古羌人在南下过程中和西南土著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中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迁移,其中一支迁向西南方向。约在四千至五千年以前,羌人早期南下支系与当地土著部落融合为僰(濮)。僰系“羌之别种”。并于3000多年前在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等部族,在史书中常被称为“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当时西南地区还有其他两大古老族群——百濮和百越。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和百濮、百越长期融合,共同发展。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歌舞抒发其情感。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由于彝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使得彝族的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富有民族性和地方特点。

 彝族歌舞迄今最为流行的有跳月舞、跌脚舞、烟盒舞、花鼓舞、跳笙、金竹舞、铜鼓舞、乐作舞等。乐器主要有马布、口弦、月琴、葫芦笙、巴乌、唢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不同形制)、四弦等30余种。其中较著名的有口弦调《麻哥调》、短笛曲《放牛调》、月琴曲《雷波调》等。

 彝族的民歌的特点就是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词藻朴实,耐人寻味,内容多以劳动场面为主。彝族民歌涉及的生活面很广,在众多的民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叙事歌、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和儿歌。

 叙事歌常在节日、婚嫁、酒宴及追悼亡灵时演唱,其内容包括天地万物的形式、人类的起源、民族的迁移、英雄故事及风俗习惯等,还有不少爱情故事。叙事歌的曲调都很短小,一般只有一个乐句。曲调和节奏的变化较少,与语言的声调结合紧密,具有吟诵性。

 劳动歌是伴随劳动演唱的民歌,主要有牛山歌(亦称“牛歌”)、下种歌、推磨歌等。牛山歌是农民犁地耕田时唱的,节奏比较自由,有很强的即兴性。下种歌、推磨歌等曲调明快,节奏也比较鲜明。

 仪式歌可分为婚礼歌、丧礼歌、节日仪式歌和宗教仪式歌等类别。彝族许多支系都有成套的婚礼、丧礼歌,同时也有春节、火把节演唱的节日仪式歌。

 彝族的儿歌分摇篮曲和儿童游戏歌两类。前者歌词多无具体意义,曲调优美,以单句体及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最为常见;后者曲调活泼跳跃,音域较窄,以上下句结构最为常见。

 爱情歌是彝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种,分短篇情歌和长篇情歌两种。前者多为对唱或独唱,一般由上、下句组成,曲调柔美抒情。后者多为齐唱,以云南的《四大腔》为代表。”),“四大腔”包含《海菜腔》、《山药腔》、《四腔》、《五山腔》,分别流行于尼苏人居住的四个区域,是四种不同的声腔和套曲形式。 ;

抖音上很火的彝族歌曲如下

(1)首先强推几首最经典

阿惹妞——玛嘉加朵

妈妈的歌谣——莫西子诗(可以说是最感动的一首了)

阿依谣——一朵云组合(虾米)

一听到就想动次打次跳起来的:

火把节之歌——奥杰阿格

彝族民谣——奥杰阿格(虾米)

过年好——奥杰阿格(虾米)

2)嘻哈风

彝语嘻哈整体感觉像是用韩语在唱民谣嘻哈,其实我一直都很期待少数民族语言嘻哈。

梦语——山鹰组合

执玛——执玛音乐团(虾米)真的有点韩团的感觉

诺苏派将军(虾米)

生命之节奏(虾米)

3)欢乐动感风

酒徒——奥杰阿格(请忽略歌名)

五十万——奥杰阿格(真的好听)

(4)悠扬抒情风

在四季里等待——莫西子诗

知了只叫了三天——莫西子诗

善美的歌谣——太阳部落

我和我的阿惹——彝人制造

彝族儿歌——一朵云组合

不要怕——吉克隽逸

今夜——山鹰组合

引魂——山鹰组合

南归——山鹰组合(原版带我到山顶)

朋友——山鹰组合

彝乡谣——彝人制造

如果我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太阳部落

hey Jude(彝语) ——阿鲁阿卓、山风组合(风格真的不一样呀)

问候妈妈——俄木木果

婚的叹调——阿库阿达 阿别阿布(虾米)

神曲——瓦其依舍(虾米)

舅舅的村庄——一朵云组合

2、云南地区彝语方言:

海菜腔——李怀秀

Hua Yao Yi系列 1、12、13 ——Laurent Jeanneau 施坦丁(是虾米上的一个花腰彝族系列原声收集)

花腰歌舞——三宝(虾米)

金银鸟————玛嘉加朵

撒尼直系:

沙布玛组合(QQ音乐)

沙布玛

黑石头组合(虾米)

相聚

池抬来合

木可多欠搓

阿妈的糕巴

3、汉语歌

1)欢快:这几首也是强推的

七月火把节——山鹰组合

要走的阿老表——山鹰组合

阿鲁阿卓的版本也好听

欢乐火把节——阿鲁阿卓

吉祥酒歌——彝人制造

彝家酒歌———曲比阿乌、吉杰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曲比阿乌

敬酒歌——阿鲁阿卓(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喝,阿鲁阿卓唱功真的了得)

跳月歌——朱敏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宋祖英 放羊调

                                   

2)愉悦轻快

阿芝——山鹰组合

火一样的人——山鹰组合

索玛花——山鹰组合

索玛花开——曲比阿乌

土妹妹——山鹰组合

走出大凉山——山鹰组合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杜丽华、胡松华

赶圩归来阿哩哩——曲比阿乌

赶圩归来阿哩哩——阿果

姑娘一朵云组合(虾米)

3)动感

远古神鹰——彝人制造

幸福的歌儿献给你——曲比阿乌、彝人制造

4)悠扬

山风一样自由——阿鲁阿卓

叹调——山鹰组合

留客歌——彝人制造

蜕化——山鹰组合

凉山姑娘——俄木果果

阿诗玛——瓦其依舍(虾米)

水西谣——奥杰阿格

哭嫁歌——彝人制造

阿呷莫———太阳部落

嘿,妹妹———太阳部落

蓝月亮——蓝月亮

5)抒情

妈妈—彝人制造

彝族简介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人口4,446,l00人,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此为1997年云南省民族人口统计数字)。云南省绝大部份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继彝族历史悠久,早在西元前就已出现于我国史籍,其先民是与氐羌有渊源关系的"昆明"人。

 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已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透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彝族服饰多彩多姿,可区别的有近百种。

 小凉山彝族还有父子连名制,至今许多人还能背诵数十代父子连名的谱系。葬礼也多种多样,内地彝族实行土葬,小凉山实行火葬。巫师有“毕摩”、“苏尼”,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这些都反映了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

 彝族历史

 远古时代,其先民就已在滇池、工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地区生息繁衍。后来羌人南下,与当地的土著部落不断融合。羌人南下主要从甘肃、宁夏、青海等一带南下,到岷山以东至金沙江畔一带。14--17 世纪,由于屯兵,大批 进入彝族聚集区,其中还有商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的“ 夷” 、“ 缥” ;唐、宋时期的“ 乌蛮” ;元、明时期的“ 罗罗” 、“ 保罗” 等,都是当时对西南彝族先民的称呼。到16 世纪下半叶,云南全省汉族已经占多数,原来的彝族聚集区逐渐变为彝汉共居区。

 早在西元初,彝族地区的居民就泛称为“ 夷” 。其自称为诺苏泼、纳苏、尼苏等。意思都是“ 黑族” ,因为彝族崇尚黑色。

 彝族音乐

 彝族约有五百四十五万三千多人口,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区。彝语属汉藏语系,原有一种音节文字即老彝文,约形成于十三世纪,记录了大量有关历史,文学,医学的文化遗产。崇拜多神。

 彝族的传统曲调十分丰富,叙事曲与抒情曲流传甚广。这是一首著名彝族舞曲,小伙子披着大皮毡,姑娘们穿着五彩的喇叭长裙,配着欢快的节奏,跳着优美的舞蹈。

 彝族礼仪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抢先。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彝族庆节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

 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节期5—6天,节日里要杀猪、羊,富裕者要杀牛,届时要盛装宴饮,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许多民族的共同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彝族火把节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到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地上的一们叫包聪的大力士与他摔跳定胜负。恶魔斗输后放出各种害虫来糟踏人们的庄稼。包聪又 起人们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死害虫,保卫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在彝族山寨,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在最 的时候,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男子们参加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杆等活动和比赛。妇女们的活动主要是唱歌、跳舞、有的向摔跳、斗牛等比赛的优胜者敬酒。

 补年节: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 。

 彝族还过插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楚雄昙华山有下残暴荒*的土官,修建了一座"天仙园",欺骗彝族人民说里面有仙女在织布、绣花。强迫各村各寨把最漂亮的姑娘送到"天仙园"去供土官*乐,逼死了许多彝族姐妹。有个咪依嗜的漂亮姑娘,为了拯救彝家姐妹,在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只身闯进"天仙园",取下头上戴着的有剧毒的白色马樱花泡进酒里,与土官共饮,毒死了土官,牺牲了自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献身的姑娘,便把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定为插花节,这一大,人们把采摘来的杜鹃花插在门前、屋后,挂在牛羊角上,彝家男女老少,人人戴花,表示抗暴除恶、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更是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相好的青年男女如一方将杜鹃花插在另一方的头上,即表示对对方的爱情矢志不渝。

 彝族婚俗

 云南彝族有许多古朴的习俗,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建国前,流行交错从表婚和转房制,某些地方有“ 不落夫家” 和“ 抢婚” 遗俗,既反映了奴隶制、封建制婚姻的特点,又保留有原始社会的残余……" 不落夫家" 就是指新娘婚后长住娘家,怀孕后才到夫家居住。" 抢婚" 一种是当女方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夫家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男女相爱,遇到阻力,双方事先约好晴号,男家亲友设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男方亲友就出来抢婚,女方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这种风俗在佤、傣、哈尼和纳西族中都有。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 青棚” 。

 彝族婚俗,联系感情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对歌。红白喜事,上山砍柴,甚至男女相遇也要对歌。青年人多透过对歌互相了解,认识,加深感情,定下终身。彝族的姑娘房,也称公房,是彝族青年的乐园,婚前,公房就是男女青年幽会和娱乐的地方。彝族的婚姻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也有请媒人说亲的。彝族的婚礼是五花八门的,背新娘就是婚礼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风俗,新娘出嫁时,先由媒人从楼上背下未,送到大门外交给新郎,再由新郎的男朋友伴郎背起,在讨亲队伍的护送下一直到家。彝家山寨,山高路远,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侠背,喘息不止,新娘的陪伴-- 伴娘就在地上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让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过气来,又继续上路。新娘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背回男家。新娘一到,就举行" 迎亲" 仪式,让新郎、新娘坐在大门前的凳子上,乐师们奏起热烈的" 迎亲调" ,亲朋好友燃放爆竹,点起火把,祝贺新人。然后,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个举着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铺路,新郎和伴郎随之于后,在众人簇拥下人洞房。" 迎亲" 仪式一结束,就开始跳舞,歌声合看舞步响了起来,大家通宵达旦的欢乐。这场喜事刚结束,许多青年男女便找到了自己的对象。

 彝族也有非常俭朴的婚礼,彝族支系,居住在弥勒县的阿细人自古以来婚姻自主,婚礼俭朴。他们选择对象的条件不是相貌,而是勤劳。阿细青年自由恋爱。婚姻程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劳动两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认亲,男家不摆酒席,不请客。这样往返几次,共同劳动,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这时,双方中,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罢休;若都表示满意,婚事就算完毕了。以勤劳取人,奠定了阿细人婚姻幸福,美满的基础,所以在阿细人中,因草率成婚而酿成不幸结局的为数很少。

 彝族服饰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采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傃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对彝族青年,女的长得象妮尾绿(一种美丽的山花)一样美丽。男的长得象金竹一样标致。他们在一个月夜。来到森林中约会,被森林中的魔王发现了,小伙子被杀死,姑娘不愿遭受魔王的 而逃走。当姑娘跑到一个山寨时,寨中突然雄鸡高叫,魔王听到鸡的叫声,才停止追赶,美丽的姑娘才幸免落入魔掌。后来,姑娘知道魔王怕雄鸡,就抱着一只雄鸡来到他们约会的地方。这时,雄鸡高叫,她的情人立即苏醒复活。他们结为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 擦耳瓦"-- 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 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 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 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 沙拉洛” 的仪式,意即“ 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 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 天菩萨” ,彝语称为“ 子尔” 。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姆指粗的长椎形的“ 子尔” ——汉语称“ 英雄髻” 。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彝族饮食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手沙江、安宁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为疙瘩饭。午餐以粑粑做为主食,备有酒菜。在所有粑粑中,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据说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存不变质。贵州女宁荞酥已成为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主要是作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名吃“多拉巴”的菜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菜肴。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 贵茶,彝人贵酒”之说。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

 彝族建筑

 族群众喜爱在依山傍水,层林环绕处居住。住房多为双斜面的木板房,少数富裕人家建有土墙。

 彝族的木板房,房屋用木板、篾笆排扎四壁,不留窗房,只留一门。屋顶盖薄板,屋脊搭篾笆,上压石块。

 室内用篾笆或木板隔成左中右3 间﹔左间为卧室,存放粮食和贵重物品﹔中间为会客室、厨房等﹔右间存放粗粮,搁放农具,石磨等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近几年来,多数居住土木结构的新式瓦房,有的住进砖木结构的楼房。

 彝族习俗

 彝族民间禁忌很多,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表现,且各地有别。

 饮食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因这些动物与人类同源出于雪;是雪的子孙;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忌肉食露天进屋,否则鬼魂会附其上;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会使家境贫困;禁平日反向推磨,会给家庭带来灾难;忌推磨时磨心突断,俗信是鬼在作怪,磨出的粉不能食用;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等等。诸上种种禁忌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饮食主体,这些饮食禁忌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妇女不能上房顶。忌讳触摸男子的“ 天菩萨” ,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解放前等级低下的犯忌者,还有被断臂、处死的危险。如果被妇女抓摸了“ 天菩萨” ,此男子将终身不吉,事后“ 天菩萨” 必须剃尽,否则死后不能鬼归祖界。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俗信认为妇女的生育魂“ 格非” 最爱附在这些物件上,若送与别人,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日常生活中,忌舀汤时反手用木勺,忌和燕麦面时顺时针方向搅动,忌人出远门便扫地,因为这些都是丧葬时的习俗。忌讳言死,而称“ 老了”。忌讳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会为此报复报复。禁止在放置祖筒的祖灵箐附近鸣枪行猎,或砍树烧荒。禁止在焚场或墓地打猪草、放牧。参加祈雨仪式时,禁止男子戴帽、女子打包头。禁止有 污的妇女制做祭祖的祭品和接近祖灵灵位。禁止跨越火塘或踩踏锅庄石。

 彝族宗教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 。

 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祀祖先。一些与 长期杂居的彝族人,也信佛教。19 世纪末,信基督教、天主教的先后传入,但信者不多。

喜鹊钻篱笆是彝族的歌曲。

歌曲《喜鹊钻篱笆》是一首贵州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五声宫调式,4\2拍,单乐段结构。歌曲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欢快的律动展现了彝族儿童游戏时载歌载舞、无比欢快的心情。“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求堵啦来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

彝族歌曲特色

1、植根民间:彝族原创音乐的传统根基彝民族歌诗传统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当代彝族原创音乐鲜明的民族特色,大多来自于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生活、史路历程与文化传统的抒叹,来自于对支系民众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2、走出山地:彝族原创音乐的文化境域源远流长的彝族口头传统在当代彝族音乐的勃兴之际进入了发展和繁荣的新时期,也使古老的彝家歌诗传统与说唱艺术重新开放出绚烂的艺术花朵。与此同时,在大小凉山的当代青年彝人中也涌现出一批新的原创音乐作者。

歌名:彝家敬酒歌

歌手:苏木地伟(苏平生)

作曲 : 苏平生

作词 : 朱长胜

歌词:

好酒敬给有情人,好歌唱给彝家人

彝家阿哥掏心窝呀,彝家阿妹最真诚

最真诚,端起一杯酒敬客人

一杯水酒心连心,彝家阿哥心眼好呀

彝家阿妹情义深,好酒敬给有情人

好歌唱给彝家人,彝家阿哥掏心窝呀

彝家阿妹最真诚,最真诚

端起二杯酒敬客人,两杯水酒不离分

彝家阿哥都好客呀,彝家阿妹最可亲

好酒敬给有情人,好歌唱给彝家人

彝家阿哥掏心窝呀,彝家阿妹最真诚

最真诚,端起三杯酒敬客人

三杯水酒感情深,彝家阿哥掏心窝呀

彝家阿妹最真诚,好酒敬给有情人

好歌唱给彝家人,彝家阿哥掏心窝呀

彝家阿妹最真诚,最真诚

扩展资料:

歌手苏木地伟演唱的这首歌曲《彝家敬酒歌》的歌曲总时长为4分19秒,发行的《情系虎乡》专辑之中收纳了这首歌曲,专辑于2017年4月19日开始发行,专辑包含了歌手演唱的九首歌曲。

《彝家敬酒歌》这首歌曲也是歌手苏木地伟的众多优秀作品之一,这首歌曲发行之后,深受歌迷的追捧。

其它版本:

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演唱这首歌曲,收纳于其专辑《彝族情歌》之中,专辑收纳了25首歌曲。专辑于1999年1月20日开始发行。

贵州彝族儿童歌是彝族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儿童歌曲,主要在彝族儿童之间流传和演唱。这种儿童歌曲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歌曲生动活泼:贵州彝族儿童歌曲节奏明快,节拍鲜明,旋律简单流畅,让人快速地进入到歌曲的氛围中,表达真诚而自然的情感。

2 歌词内容简单自然:贵州彝族儿童歌词内容力图抓住儿童关注的点,充满童趣,题材广泛,包括对自然、动物、生活、亲情等方面的歌唱,内容饱含乡土色彩和彝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3 语言具有独特风格:贵州彝族儿童歌的语言风格独特,彝汉混杂,音韵丰富,押韵多样,采用的是传统彝族的口头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4 重视群体合唱:在彝族儿童之间,贵州彝族儿童歌非常注重合唱的形式,因此该歌曲可以充分培养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贵州彝族儿童歌曲的特点是其简单、生动、自然的风格,强调合唱形式,体现了彝族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

彝族名字

彝族都有哪些姓氏? 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已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定意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