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字辈排行
曾姓字辈排行如下:
1、四川成都青白江曾姓字辈:泰延文仲德,承仕和伯盛,纹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国正添新顺,家和祖德昭,孝义能为保,诗书可作调,圣世儒珍重,永有仕名标。
2、福建平和曾姓字辈:子宗垂令绪,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开成规兆瑞,恒奕善绵礽,令德维绥祐,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光复振家声。
3、湖南邵阳太平曾姓字辈: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绍义先扬名。
4、四川隆昌曾姓字辈: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一品佐朝裔,居志国栋梁,英贤清泰邦,广章文明渊,成传右隆和,曰腾贵永新,光廷逢进德,国作忠良相,家乘孝为先,昌隆恩泽锡,富贵吉祥开。
5、江西宁都曾姓字辈:圣贤裔,孙谋期克绍,诚正达家方。
6、圭公曾姓字辈:盛会家安定,应宣象愈贤,永绳高显达,还见向临传,作述常循序,享嘉每克全,类由居敬锡,栾运至连绵。
扩展资料
曾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中国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曾姓氏起源于姒姓,是禹的后裔,都是同根同源的,所以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禹是古代十分贤明的君主,禹的儿子启更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因此禹的后人曾姓氏是皇室血统,十分的高贵霸气。
■相关网站
曾氏宗亲网:wwwzengshinet
百度贴吧·曾吧:http://postbaiducom/fkw=%D4%F8
更多的内容[包括家谱目录、详细曾姓来源、迁徙史等内容],请参见:http://bbshakkasnet/dispbbsaspboardid=93&id=1611
■姓氏源流
曾(Zē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2、据有关资料所载,外族或外姓冒姓,少数民族中土家、彝、苗、黎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曲烈(鄫侯)。在远古帝舜时期,鲧的妻子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赐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室后,曾把幼子曲烈封于“鄫”地(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从此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两千多年,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并灭。此时,怀着亡国之痛的鄫国太子巫,出奔于邻近的鲁国为官,其后裔以原国名“鄫”为氏,后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从而声名显赫,家族昌盛。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二子玉、昌分别徙于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曾宝之孙曾据,因避西汉末年王莽之乱,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县(治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是为吉阳房。曾据有二子:阐与王易。曾阐的五世孙曾丞有三子:珪、旧、略。略居抚州南丰(今江西省广昌县东),为抚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临川市西)房。曾阐的十世孙曾震忽避乱徙居韶州(治所在今广东省韶关市南),为韶州房,曾珪之子曾永,徙居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其十一世孙曾通则徙居交州(今广东省广州)。至此,曾姓族人在汉末以前,由于累官或战乱等原因,不断迁移,已分别进入了山东、河北、湖南、陕西、江西、广东等省。人口众多,家族兴旺,形成了几个较大的郡望。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频仍,社会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加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所以曾姓在此期间也大量进入南方诸省,其一支徙居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尚有几支分别迁居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南阳(今属河南省)、江夏(今湖北省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省)等地。从而在唐朝之前就已形成曾姓遍布全国,名人不断涌现,家族势力日渐壮大的局面,逐渐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姓之一。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宗族发展速度加快,扩张、播迁亦为时尚。唐末,曾姓有入迁福建者。至宋末,由于战乱,外族入侵,曾姓又几度迁移。元明清时期,曾姓已播迁于各地,且有远播台湾与海外各地者。当今曾姓在我国人口众多,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曾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曾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曾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八位、台湾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
■历史名人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 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
曾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曾鲁:明朝时新淦人,自幼好学,博学古今,以文字闻名于时,后官拜礼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礼》流传于世。
曾琼:今福建甫田人,明代杰出的画家,其人擅画人像,号称“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画法曾风行一时,弟子众多且出众,被时人称为“波臣派”。
曾铣:明江苏省江都人,嘉靖进士,以御史巡抚山东、山西,进兵部侍郎。
曾生:原名曾振声,广东省深圳坪山镇石灰陂人。曾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被推举为中山大学员生工反抗日救国会主席团主席、广州抗日联合会主席团主席,1936年加入中国***。1937年前在地方工作,后参加游击队转入部队。抗战时期,历任香港海员工委书记、工会组织部部长,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广东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东江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渤海军区党委副书记兼副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华南军区副参谋长,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街。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中国***十二次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曾生回忆录》一书。
曾文迪:后梁雩都人。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
曾致尧,字正臣(950-1007),南丰人,北宋散文家,曾巩、曾布祖父,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是北宋以来南丰第一个进士。先后任过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著作佐郎、两浙和京西转运使;当过寿、泰、泉、苏、扬、鄂等州知州。官至礼部郎中,后改任吏部郎中。曾致尧为官期间,减免民间苛捐杂税,体察百姓疾苦,所到之处,颇有政声。在寿州当知州离任时,寿州百姓再三挽留,以致几天不能成行,后以单骑带二卒,才悄悄地离开了寿州。曾致尧性格刚直,敢于揭人之过,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所作所为多行不法,别人不敢言,致尧则进行弹劾,魏庠被罢了官,致尧常因奏章言辞激烈,得罪不少权臣,因而屡遭降职或调任。卒后赠谏议大夫、太子太师,封密国公。致尧一生著述甚多,有《仙凫羽翼》30卷、《广中台纪》80卷、《清边前要》30卷、《西陲要纪》10卷、《直言集》10卷、《为臣要纪》3卷,共达176卷(篇)之多。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北宋名相。泉州晋江(今福建省)人,其人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称,曾主编过《武经总要》。
曾国藩: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两江总督等职,后病死于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纪泽:字颉刚(1839-1890),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他留心时事,博览群籍,通西文,好西学。初以荫补户部员外郎,后袭侯爵。光绪四年(1878年)出任驻英、法公使,1880年兼充驻俄公使。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1885年任海军衙门帮办,旋为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有《曾惠敏公遗集》。
曾国荃:曾国藩弟,字沅甫(1824-1890),号叔纯,贡生出自。1856年起与太平天国军作战,1862年进围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受封为一等伯爵。1866年任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称病退职。1875年又被提用,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
曾运乾:湖南益阳人,音韵学家,曾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一生撰有《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喻母古读考》及《尚书正读》等。
■郡望堂号
1、郡望
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国,治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相当于今甘肃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省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省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
武城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吉县。
2、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武城堂:曾氏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在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建立鄫国,历夏、商、周三代,公元前567年被莒国灭掉,太子巫逃往鲁国,后称之武城,即今济宁之嘉祥县境。“鄫”去邑(阝)为曾,称为曾氏。曾巫的孙子曾点,字暂,是孔子贤弟子;曾暂儿子曾参传孔子之学,被后世儒家奉为“宗圣”。武城即为曾姓的远祖发祥之地,“武城堂”名本源此。
追远堂:取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曾参“慎终追远”之意。
此外,曾氏的主要堂号还有:“鲁阳堂”、“敦本堂”、“宗圣堂”、“守约堂”、“养志堂”、“若文堂”等。
■宗族特征
1、曾姓族人在很早的时期就遍布于全国各地。
2、曾姓以仁孝礼义而著称于世。
3、曾姓字行辈份排列工整、严密,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与宗族特色。
4、各支曾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因曾姓著名人物曾参为孔子门人,世称宗圣,其后子孙亦为圣裔,故曾氏家族字行辈份亦参照孔氏族人“命字行辈”即“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遒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姓宗祠通用对联
〖曾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南丰撰史;
西府养亲。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酒肉养志;
童冠咏歌。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以孝著称,奉养父亲的时候,必有酒肉;将撤下的时候,必请示父亲允许,孟子称他为“养志”。后被尊为“宗圣”。下联典指曾参的父亲曾点,字子皙,孔子的弟子,曾这样表明自己的志向:“暮春三月,穿着春装,和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小孩)六七人,去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
武城世第;
鲁国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武城世德;
沂水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省身世泽;
传道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曾参,孔子弟子。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下联典指宋·曾巩,主张先道后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南丰世泽;
鲁国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曾氏的望族居鲁郡。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曾巩,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年间举进士,尝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郐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亦以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著有《元丰类稿》等。另《降平集》也题为其作。
南丰世泽;
东鲁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南丰撰史;
西府迎亲。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南丰人曾巩,任史馆修撰。下联典指宋·曾公亮之子孝宽为吏部尚书,迎父至西府孝养。
三省门第;
一贯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三省堂”通用堂联。
三班判押;
两浙屏藩。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曾公亮为政有能声,至夜户不闭。累迁至同中书门下事。下联典指宋·曾致尧,出为两浙转运使,性刚直好言事。
舜雩逸致;
坟典淹通。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曾点,姓曾,名点,字子皙。春秋莫鲁国(今山东省平邑县)人。唐·开元封“宿伯”,宋又封“莱芜侯”。“舜雩逸致”,谓其收藏经史之丰。下联典指后周曾崇范,庐陵人。家中藏有九经、子、史诸书。南唐刺史贾皓到崇范家求书,并用自己的钱来抵偿书的价值。曾崇范笑曰:“坟典天下公路,世乱藏于家,世治藏于国,其实一也,何估值以偿耶。”曾崇范被诏授官太子洗马,后迁为东宫使。
大和保合;
万福攸同。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通用春联。
酒肉养志;
童冠咏歌。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鲁·曾参事父至孝,每餐必有酒肉。曾参之父曾点尝言志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东鲁家声远;
南丰世泽长。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曾氏的望族居鲁郡。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曾巩,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
鲁国家声远;
武城世泽长。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大学家声旧;
万民气象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堂联。
鼎新开国运;
克服振家邦。
——孙中山撰(赠赐)曾姓宗祠通用联
〖曾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才遇天麟地凤;
志在沂水春风。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曾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宗传内无双学士;
圣教中第一名贤。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屏东市曾氏宗祠联。联以鹤顶格镶嵌“宗圣”二字。
武城世第承三省;
沂水渊源流九洲。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佚名撰广东省深圳市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曾氏宗祠联
新桥村曾氏宗祠约建于明代(一说元代),曾是居住在新桥一带的曾姓人的宗族祠堂。据说他们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之后,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逾800年,繁衍32代。祠堂占地1050平方米,三进三间,由檐廊、山门、前殿、正殿和后厅等组成,气势恢宏,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古祠堂。走过天井中的石牌坊,祠门上方“曾氏大宗祠”的匾额扑进眼帘,两侧柱木上镌刻着这一副对联,联语说的是先圣曾参的事,因为曾参在孔门弟子中排位第三,其后人便自称“乔木第三家”。据说居住在这里的曾姓后人崇尚诗书传家,仅前清时便出过翰林7个进士、数十个举人和秀才,祠前现存的10多对旗墩,便是彼时族中子弟中举或升官时升旗庆贺留下的遗迹。
南北真传唯一贯;
古今道学第三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曾氏后裔都尊写《孝经》的曾子为祖先。古有四大贤人:孔、颜、曾、孟,曾子排行第三,于是便有“古今道学第三家”之说。
一部孝经贻世业;
八家文蕴绍宗风。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堂联。
宗传内无双学士;
圣教中第一名贤。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堂联。联以鹤顶格嵌“宗圣”堂名。
气象更新绵世泽;
现归依旧焕人文。
——佚名撰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曾氏杨公祠“若文堂”堂联
〖曾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投杼逾墙,误疑贤母;
跃舟赴水,饮恨贞妃。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有人告曾参母曰曾参杀人,母不信,至三告,母惧,投杼逾墙而走。下联典指明末唐王朱聿键被清兵所掳,其妃曾氏没水而死。
道德春秋,学继一宗圣;
文章唐宋,名扬八大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养志堂”通用堂联。
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
宗公流庆,冀将锺釜妥先灵。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堂联。
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
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祭祀联。
衍一贯薪传,圣道渊源昭万古;
相三朝谊辟,官勋赫奕振千秋。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联。
祖德何如东鲁,传经光百代;
家风曷似南丰,修史裕千秋。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始兴县太平镇东湖坪村曾氏宗祠联。
资水如练、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清·曾国藩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曾氏八支祠联。
传大学十章,明德新民,治人当先治己;
衍孝经一册,敬亲思长,事父可通事君。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养志堂”通用堂联。
泗水乐从游,亲炙既深,道统源流传一贯;
明堂呈贺表,新奇无匹,文明炳耀列八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养志堂”通用堂联。
春风沂水,上下同流,江汉秋阳,后先合撰;
地凤天麟,孙曾济美,芝山霞屿,堂构长新。
——新加坡华侨丘菽园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州市曾氏宗祠联。
道统绍一贯之传,师孔友颜,来者直开思孟;
文章擅八家之誉,接韩步柳,同时并驾欧苏。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通用堂联。
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成承厥训;
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嘉祥县曾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在《大学》一书中提出的思想:“格致(格物致知)”、“诚正(诚意正心)”、“修齐(修身齐家)”、“治平(治国平天下)”。下联典出春秋末鲁国孔子所授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为孔氏高徒,志可与、道可传,桥梓联辉,不愧是父是子;
作宋朝硕辅,治有声、政有绩,棣华竞秀,堪称难弟难兄。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联。
蒲田分派,琼岛移居,百余年庙貌重新,惟长念水源木本;
闽矫登科,陵阳作宰,廿数世凤徽共仰,愿不忘祖德宗功。
——清·曾对颜撰海南省海口市迈德村曾氏宗祠联
姓肇武城,溯明新绵远,经义流芳,由古至今,锡爵封贤昭阀阅;
基开宁化,念石壁生支,嘉应衍族,邑迁台疆,浓山沂水顾蒸尝。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曾氏祖训
〖圣宗曾子祖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曾氏家规〗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邪**,圣规则罚。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 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 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 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 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 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身为曾姓,应该知道中国孔、孟、曾、颜四姓辈字派谱通用
明初朱元璋御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孔姓五十六代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讷”的“言”旁加上去共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孔姓最小辈是“钦”字辈。
清康熙年间,圣祖仁皇帝为孔、孟、颜、曾四姓御赐统一辈字,以致于使该四姓的辈份互相联动,在全国得到统一。
曾姓,御赐统一辈字源自曾参。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宗圣”。曾谱称为第一辈祖至曾国藩已经是第七十代了。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 1722年)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代起使用了圣祖仁皇帝御赐的三句十五字辈字:“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谱时,宣宗成皇帝续赐辈字二句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元年,孙中山又为曾氏赐辈字四句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孟、曾、颜四姓通用辈字派谱为: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注:曾姓没有第一派十个字中的前五个字。)
曾姓字辈排行
本文2023-10-25 12:30: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