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的于谦为何从来不打快板?
德云社里提到的人物,离不开郭德纲与于谦,我们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的演出,非常的精彩,但是,德云社的于谦从来不打快板,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谦哥相声门的师傅是石富宽老先生,但是快板书一门的师傅是高凤山老先生。可是问题来了,石富宽的快板书也是跟高凤山老先生学的,等于说在快板书这一门里,谦哥跟自己的师傅平辈了。相声圈是个最讲究师承,尊师重道的行业,所以谦哥自从拜师之后就再也没有打过快板,为的就是对自己的师傅石富宽的尊敬。
整个德云社,谦哥给徒弟们一直树立了尊师重道的好榜样。尊师重道到了什么地步?如果师傅站起来了,你徒弟就不能坐着。说起这个想起一个事情来,以前,自己的孩子学说相声,自己不教,因为下不去手。一个名家让孩子跟另一个名家说相声,在孩子背贯口背不上来的时候,一脚就踢到门外了,孩子回来后,赶紧磕头,说谢师爷赏饭。
由此可见,在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都是需要这样的传统的,所以,在这个方面,奇案哥做得很好,但是德云社里的一些人就做得不是很好!这里就不说名字了,有的人说是跟郭德纲学的,就算是师傅做得不对,就要学习那些不对的地方吗?肯定不是!学习的是好处,不好就不要学习,你说是不是?
于谦老师在这个方面做的就是一个榜样,这个是可以传承下去的, 因为没有尊师重道,谁会安守本业?你觉得于谦做的对吗?
其实在很多传统曲艺圈都存在家谱,相声也不例外,相声界的家谱是有人专门负责的,不管是谁,只要你正式收了徒弟,就要报给这位负责人,登记到族谱上。而收徒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式的,记入族谱的,一种就是口盟,就是口头上的师徒,并不会被记到族谱里。这样的口盟徒弟郭德纲也有很多。
不仅进入德云社家谱,就是因为口盟徒弟曾经天津卫视也举办过一个节目叫《笑傲江湖》,郭德纲在这个节目上收了一个11岁的小男孩,他当时的名字叫张金宝。虽然当时只是口盟弟子,但是两年之后,郭德纲正式把张金宝收到门下,排到九字科,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张九驰!
同样经历的还有房鹤迪,也是在这个节目上被郭德纲收的口盟弟子。他的原名叫房小满,第二年正式被郭德纲收到鹤字科门下,取名房鹤迪。不过房鹤迪并没有在德云社常驻,而是自己成立了社团,房鹤迪这个做法是经过郭德纲允许的,现在房鹤迪还有时候回德云社演出!
郭德纲在花样男团中认识了欧弟,也把他收做了口盟弟子,欧弟不太可能会走相声这条路,所以正式拜师也不太可能。老郭在《笑傲江湖》中认识了苗城齐,也成功将他收作口盟弟子,不过苗城齐现在年龄比较小,郭德纲说等大一点再说,不过这些口盟弟子相声界是不会承认的。
郭德纲的徒弟郭鹤鸣他就是原本德云社的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徒弟郭鹤鸣。可以说在当时的郭德纲心里,郭鹤鸣才是德云社未来的担当,而郭鹤鸣确实是多才多艺,除了相声他还会快板三弦,而且都是相当优秀的那种。
所以郭德纲对他有这么一句评价,那就是台上要是没有郭鹤鸣的话,演出开头都不好开。可惜的就是,即使郭德纲对他如此重视,他还是在曹云金等人离开之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他退出德云社之后,立刻拜师贾庆华,这位贾庆华大师那是和侯宝林一样的辈分,所以郭鹤鸣拜师贾庆华之后,和何云伟不同,何云伟只是成为郭德纲的师弟,而郭鹤鸣则是成为了郭德纲的师叔。
郭德纲在电视上说过一段经历郭德纲在电视上说过一段经历大家应该都听过,就是他当年在沙子口找了一个小剧团唱戏,答应一个月给一千块钱,但是后来唱完了没给钱,晚上自己走回家,边走边掉眼泪,这是真事。他还真有一次从是走回的大兴,因为晚上散场了,演出了一天。
而当时走到公交车站的时候,公共汽车已经没有了,当时身上只有2块多,也没法打车,然后他就只能走,用身上仅有的两块多买了几个包子,吃完了接着走。
现在的德云社,已经不再需要郭德纲卖力演出,他的徒弟们都已成角儿,“五环飙歌”的岳云鹏,国风美少年张云雷等,都可以独当一面了。据说张云雷的专场演出一票难求,来的绝大部分是拿着荧光棒听相声的女孩。曾被戏称为元气少女的郭德纲,绝对想不到,德云社出了个偶像派。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李氏快板书艺术上讲究4个字:平、爆、脆、美。平,就是要唱得平平整整,让观众听了舒服。爆,就是激情平整之中出现高潮。脆,指发音准确,不掉字不倒字,力求弹性。美,指声音甜美,高而不躁,低而不闷悦耳动听。
曲艺评论界认为,李润杰把这“四字诀”发展到了极致,简直是“平如暖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落玉盘,美如醉酒心田。”
另一位著名快板书艺术家陈永忠的儿子陈新,也回忆了当年快板书的艺术历程。陈新说,经过老一代快板书表演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快板书表演的理论,“七块板”基本被固定为击节伴奏乐器,“评口”、“俏口”等11种演唱技巧的合理运用,手眼身法的配合,舞台布局、人物刻画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李润杰先生创作演出快板书《长征》开始,他的《三打白骨精》、《铸剑》、《燕青打擂》、《杨志卖刀》等作品家喻户晓,受到全国观众的欢迎。
作为李润杰的弟子,张志宽也继承和发展了快板书艺术。他的多段作品成为快板书名段,如《东方旭打擂》、《武松打虎》、《劫刑车》等,观众都耳熟能详。
节奏与节拍
节奏包括节拍(metre)和速度(tempo)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
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 速度术语一般记在乐谱开头,它大多是意大利语(也有时采用本国语)。常用的速度标记如下:
慢速类:
Large 广板
Grave 非常缓慢庄严而缓慢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中速类: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
快速类: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Allgero molto 很快的快板
Vivace 活泼的、轻快的
Presto 急板
Prestissimo 最急板
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一股地说,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则往往和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的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诗歌的特征和音乐演奏的特征是在节奏,这个艺术功能上被规定被融合的。诗歌的节奏在中国诗歌的五,七言中就只能讲究节奏;他们有一个在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上的必然的停顿,就是“折腰”,是节奏化的无可替代的因素。英国诗歌的重音明显,所以他们的诗歌即便不压尾韵,也能籍节奏而前行;而法国诗歌就要靠尾韵而成句,因为其语言的重音并不明显————中文同样的特点即平仄的不明显,使得诗歌的韵脚成为必要。
快板的由来 "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与"莲花落"一样,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作为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历史相当久远;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就比较晚。如前所说,旧时的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数来宝"的艺人当然不例外。于是在历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为祖师爷。云游客《江湖丛谈》说: 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据他们所谈,朱洪武系元朝文宗时人,生于安徽省濠州钟离县。父名朱世珍,母郭氏,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因乱失散,女已出嫁。四子即洪武皇帝,自幼异于常人。都说这个婴孩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朱洪武名叫朱元璋,字国瑞,到了他会说话的时候,叫爹爹亡,叫娘娘死,剩下他一人,跟他王干娘度日,及其长大,送往皇觉寺出家,长老给他起名元龙和尚。长老待之甚厚,庙中僧人待之甚薄,长老圆寂后,僧人将朱元璋驱逐出庙,他王干妈将他送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放牛之处为乱石山,但他时运乖拙,牛多病死,或埋山中,或食其肉,被马员外驱逐。王干妈又因病去世,朱洪武只得挨户讨要。因他命大,呼谁为爷谁就病,呼谁为妈谁亦生病,后钟离县人民皆不准他在门前呼爷唤妈。朱洪武在放牛之处自己悲伤,十几岁人,命苦运蹇,至谁家讨要谁家之人染病。不准在门前喊叫,如何乞讨?他忽见地上有牛骨两块,情急智生,欲用此牛骨敲打,挨户讨要。于是天天用此牛骨敲打,沿门行乞。钟离县人民皆恐其呼叫爷妈,每闻门前有牛骨声至,都将剩的食物拿至门前,送给朱洪武。直传到今日穷家门的乞丐,都不向人呼爹唤妈,即其遗传也。 社会人士管那牛骨叫牛骨头,穷家门的人管那牛骨头称为"太平鼓"。上有小铜铃十三个,亦为朱洪武所留。相传有一个铜铃能吃一省,有铃十三个能吃十三省也。 "数来宝"艺人的这类说法多有推今及古的色彩,只可聊备一说。"数来宝"见诸文字记载相当晚。《北平指南》说:"数来宝",昔日名曰"善人知",衣裳整破均有,供奉朱洪武,手持竹板,亦有持牛骨者。收养门徒,按户索说讨钱。近来天桥等处很多,有依此为艺,设场演述者。 "数来宝"已经由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变为"撂地"卖艺。佚名《都门竹枝词》说:近日人情总好奇,新闻诌出解人颐。一群人聚如蜂拥,围着狂呼一气儿。 "数来宝"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沿街乞讨演唱,二是"撂地"卖艺,三是舞台演出。 旧时北京天桥有"数来宝"场子,但不固定。皆因"数来宝"挣钱不多,出语粗俗,不大容易招来观众,场主不愿租给"数来宝"艺人。他们见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说,久而久之,也占一席之地。天桥"数来宝"艺人中较出名的有小海和曹麻子。云游客《江湖丛谈》载云:"小海是久占天桥,至远到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赶个庙会,从不出北平的。曹麻子是专走外穴,北平要不挣钱,就往各村镇去赶集场、庙会。天桥虽然还有些个说数来宝的,但是艺术不强,比不上小海、曹麻子,亦没有人注意。” 快板的演出形式 过去艺人们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从编、演,到传唱,比什么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数来宝艺人曹德奎编的一段唱词(当时用牛骨击打节拍): 骨头一打响连声, 不表别的表前清。 专制时代人民苦, 人都饿成骷髅骨。 自从光绪庚子年, 北京闹了义和团。 四外刀兵人慌乱, 城里处处冒黑烟。 眼瞧大清被推倒, 老百姓个小都说好。它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中进一步发挥了数来宝的战斗作用。战土们编演大量快板作品,鼓舞士气。人称"快板大王"的毕革飞同志赞誉快板说: 歌唱英雄唱胜利, 批评具体又实际。 拿它娱乐都欢喜, 指导工作有意义。 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两种。对口还保留了"数来宝"的原名,也有称"对口快板"的。在工厂、部队里也曾出现过三、四个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几个人表演的"快板群"。有些地区还发展成用当地方言演唱的快板,如天津快板、陕西快板等,都很好地发挥了教育,娱乐作用。快板有"数来宝"、快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等多种形式。"数来宝"是两个人表演的;快板书是一个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场小段以外,主要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快板艺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从表现形式看,有一个人说的快板书,两个人说的"数来宝"和三个人以上的"快板群"(也叫做"群口快板")。 从篇幅看,有只有几句的小快板,也有能说十几分钟的短段,还有像评书那样的可以连续说许多天的"蔓子活"。 从方音看,有用普通话说的快板。"数来宝",也有用天津方音演唱的天津快板。此外,一些地方还用当地方音演唱类似快板的说唱艺术形式,如陕西快板、四川金钱板、绍兴莲花落等。
分为三派:高派(高凤山)、王派(王凤山)、李派(李润杰)。
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快板最初是作为乞丐沿街乞讨时使用的一种要钱或者要饭的方式和手段,历史相当久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快板才真正作为曲艺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建国后,快板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三大艺术流派,即:高派(高凤山)、王派(王凤山)、李派(李润杰)。
扩展资料
历史由来
快板早年唤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
快板最初是作为乞丐沿街乞讨时使用的一种要钱或者要饭的方式和手段,历史相当久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快板才真正作为曲艺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
旧时的民间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本行业的祖师爷,以便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增光添彩,“数来宝”的民间艺人当然也不例外。
历史上,沿街乞讨的乞丐便把明太祖朱元璋奉为“数来宝”的祖师爷,云游客《江湖丛谈》说: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据乞丐所述,朱洪武系元朝文宗时人,安徽省濠州钟离县人。
父朱世珍,母郭氏,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因战乱失散,女已出嫁,四子即洪武皇帝朱元璋,字国瑞,自幼异于常人,百姓们都说这个孩子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
洪武皇帝到了会说话的时候,叫爹爹亡,叫娘娘死,剩下他一人,跟王干娘度日讨生活,长大后,将朱元璋送往皇觉寺出家,长老给他起名元龙和尚。
长老待之甚厚,庙中僧人待之甚薄,长老圆寂后,僧人将朱元璋驱逐出庙,王干娘将他送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
放牛之处为乱石山,但他时运乖拙,牛多病死,或埋山中,或食其快板艺术快板艺术肉,被马员外驱逐。
王干娘又因病去世,朱洪武只得挨户讨要,因他命大,呼谁为爷谁就病,呼谁为妈谁亦生病,后钟离县百姓皆不准他在门前呼爷唤妈,朱洪武在放牛之处自己悲伤,十几岁人,命苦运蹇,至谁家讨要谁家之人染病。
不准在门前喊叫,如何乞讨?他忽见地上有牛骨两块,情急智生,欲用此牛骨敲打,挨户讨要,于是天天用此牛骨敲打,沿门行乞,钟离县人民皆恐其呼叫爷妈,每闻门前有牛骨声至,都将剩的食物拿至门前,送给朱洪武。
直传到今日穷家门的乞丐,都不向人呼爹唤妈,即其遗传也,社会人士管那牛骨叫牛骨头,穷家门的人管那牛骨头称为“太平鼓”,上有小铜铃十三个,亦为朱洪武所留,相传有一个铜铃能吃一省,有铃十三个能吃十三省也。
快板名家高凤山生平
六岁失去父母兄长,只身乞讨流落北京,七岁为“天桥八大怪”之一著名天桥艺人曹德奎收养,学习数来宝,饱受恶势力的欺压凌辱七年艺成后,又拜著名相声艺人高德亮为师,学说相声,打下深厚功底。
十四岁开始独立卖艺,先后与马三立、朱相臣、罗荣寿、王长友、孙宝才等搭伙,在北京、天津、唐山撂地卖艺,逐渐享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他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上演了二百多个快板书和数来宝段子,还与人合作出版了《快板书》研究一书。
一九四九年参加相声改进小组,积极编演新曲目,后专攻快板书、数来宝,并与高德亮、王学义合作,晚年主要从事曲艺教学工作,并与罗荣寿合作,登台演出《卖布头》、《黄鹤楼》等传统相声节目。
他功力深厚,在继承传统技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演唱快板书,吐字清晰,语言俏皮,节奏鲜明,气势流畅,唱段紧凑,一气呵成,板槽极稳而又富于变化。
在说、逗结合方面,尤有独到之处,其代表作有《同仁堂》、《数来宝》、《诸葛亮押宝》、《张羽煮海》、《武松打店》等。
高凤山对艺术精益求精,注意从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他的表演动作准确,神态逼真,吐字清脆,节奏俏丽,语言流畅,人称"高派"快板艺术,代表作有《同仁堂》、《杨志卖刀》、《黑姑娘》等。
-快板
-高凤山
郭阳和郭亮是国内唯一一对在快板,相声和短剧界都有师承的演员。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和郭德纲的辈分,才越说越乱。
从小学习快板表演
郭阳郭亮是北京人,从小对曲艺和喜剧感兴趣,但最早学的既不是相声也不是短剧,而是快板。他们为此还拜师快板书名家梁厚民。梁厚民曾经表演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快板作品,比如《奇袭白虎团》。顺便说一句,相声演员李菁也是梁厚民的徒弟,而且李菁也是先学快板后学相声。由于具有一定的才艺,包括快板和唱歌,加上哥儿俩长相极其相像很有人缘儿,在部队文工团的时候两人就非常活跃,参加各种军队演出。不过退伍之后,两人一时找不到方向,还曾经倒腾到服装。
服装生意并不好做,两人平时还参加一些选秀节目,以演唱歌曲为主,但一直默默无闻,收入非常少,都快吃不上饭了。直到后来因为李菁这层关系,两人毕竟都学过几年快板,因此才进入李菁、何云伟所在的星夜相声会馆,开始曲艺表演。
最早他们还是把喜剧当作一碗饭,只要不饿死就行。可后来当他们在舞台上获得观众的掌声,听到大家的笑声,逐渐开始琢磨是否可以一直沿着喜剧之路走下去。
郭阳和郭亮拜师姜昆
东方卫视的节目《笑傲江湖》让郭阳郭亮从此走上荧屏,正式出道,2016年可以算是郭阳郭亮的丰收年,他们二人不仅在央视节目中夺得冠军,而且还名声大燥。在四川卫视的一次晚会现场,郭阳郭亮认识了相声演员苗阜,苗阜对他们二人很是欣赏赞不绝口,之后苗阜把二人引荐给了曲协主席姜昆。
2016年5月郭阳郭亮转拜姜昆为师,拜师现场姜昆送了他们二人两句话,“对同道心存平实,对艺术怀抱忠诚”,这让郭阳郭亮一直铭记于心。我记得姜昆曾说过周炜是他的关门弟子,而如今又收了郭阳郭亮,这我就有些想不明白了,难道是郭阳郭亮太优秀,姜昆按捺不住自己爱才如命蠢蠢欲动的那颗心了?
郭阳郭亮兄弟俩现在的师傅是姜昆,姜昆和郭德纲是平辈儿,所以按道理讲,他们二人应该给郭德纲叫师叔。但都知道郭德纲与姜昆一直冲突不断恩怨颇深,所以二人一直在郭德纲面前从未提及过自己的师傅,也从来没敢给郭德纲叫过师叔。
他的辈分跟郭德纲比谁高?
按照相声辈分来看,郭阳郭亮比郭德纲晚一辈,理论上他们见到郭德纲还得叫一声师叔呢。在2018年,由郭德纲主导的《相声有新人》,郭阳郭亮还以嘉宾的形式参加演出呢。不过,郭阳郭亮虽然拜姜昆为师了,但他们的相声表演并不那么出色,相比于短剧,总感觉他们更适合喜剧表演啊。
当然,这也算是多一门才艺,多一门谋生之路吧。在相声圈里的辈分,也让他们在相声发展路上更加顺畅。现在,郭阳郭亮的相声辈分,你们都应该知道了吧!
德云社的于谦为何从来不打快板?
本文2023-10-25 12:14: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