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姓的起源与家谱
汝氏出自以地名为氏,周朝时,中原有河名汝水(在今河南省南部,现称之为汝河),住在汝水之滨的居民中,就有以这条河流为姓的,可能是出于对此河的感激之意,他们就是汝姓的始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汝姓的起源与家谱,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布地区
今河南省的信阳市固始县、汝南县,安徽省的利辛县、淮北市,甘肃省的`天水市、平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陕西省的富平县,北京市,黑龙江省的七台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江苏省的苏州市、吴江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嘉兴市,山东省的济南市平阴县、聊城市东阿县,湖北省的武汉市,云南省的普洱市(思茅市)宁洱县(普洱县)、陆良县,非洲尼日利亚等地,均有汝氏族人分布。
历史来源
汝(Rǔ)姓源出
源于姬姓,出自东周平王幼子之封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姓源韵谱》:“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州,其后有汝氏。”2源于姒姓,出自商代汝鸠、汝方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3源于地名,出自东周时期王畿汝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得姓始祖
汝鸠。汝氏出自以地名为氏,周朝时,中原有河名汝水(在今河南省南部,现称之为汝河),住在汝水之滨的居民中,就有以这条河流为姓的,可能是出于对此河的感激之意,他们就是汝姓的始祖。相传周朝迁都洛阳后,周平王把最小的儿子封在汝川(今河南省南部),官为侯爵,人称汝侯。汝侯的后代就以封邑的地名为姓氏,称为汝氏。另外,在商朝时,有贤士汝鸠、汝方,曾位居高官,后来子孙就随之为汝氏,世代相传。据《姓氏考源》载,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川,其后有汝氏。又《元和姓纂》载,殷贤人尚书汝鸠之后。汝氏后人奉汝鸠为汝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汝氏或是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六十二位门阀,望族出天水郡、渤海郡。汝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汝河是我国汝姓的发源地。河南省境内,有一条汝河,自古以来就有名气,在《汉书》的“地理志”就有记述。周平王继承王位以后,把自己的独生子们分封于各地,自立门户为诸侯。当时他最小的一个独生子被封于汝川,即现在的汝河。后来汝侯的子孙,就“以国为氏”而姓了汝,并且从此绵延不断地繁衍流传下来。关于汝氏的源流,《元和姓纂》一书指出,是周平王的少子封于汝川,他的后代有汝氏。也有些学者认为汝姓的出现更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的。在《尚书》上就有一位当时著名贤人汝鸠。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尚书有汝鸠,汝方。汝姓望居天水郡(西汉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字辈排行
江苏苏州汝氏字辈:“钦承先祖德佑启后人贤孝友家声著书诗教泽绵”。注:该支字辈循环使用。
甘肃平凉汝氏字辈:
大房支派:“自应宝恒登文养”;
小房支派:“森顺(自)廷宗新文”。
山东济南、东阿、安徽利辛汝氏字辈:“文兴振传永绍承继绪常怀发崇善泽培毓庆景广”。
姓氏世系
河南睢阳汝氏世系
汝梓材:汝洲之子。后裔未续。注:传至六世汝延秀,自曲江徙居下湾。后裔未详待考。
汝僓世系
汝寿:汝秉口之长子。新建亮山支。后裔未续。注:汝寿分迁双领支祖。
汝福:汝秉口之次子。新建亮山支。后裔未续。注:汝寿分迁双领支祖。
汝瑞:汝秉章之长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玉:汝秉章之次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尔:汝秉章之三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注:汝尔生汝文炳,迁居南昌桑林支祖。
汝珍:汝秉章之四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琅:汝秉章之五子。新建头议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口:汝秉章之五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秽:汝秉辙之子。三江口观下支。后裔未详待考。横江谱:汝秽迁塘头之基祖。
汝演:汝秉海之子。三江口观下支。后裔未详待考。横江谱:汝演迁东岸之基祖。
汝富:汝秉淋之子。新建莲横支。后裔未详待考。横江谱:汝富莲塘之基祖。
汝国:汝秉富之子。新建三横支。生子一:汝文澜。徙弋阳泰王镇。
汝魁:汝秉元之长子。更楼大房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华:汝秉元之次子。更楼大房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唱:汝秉元之三子。更楼大房支。字近塘。娶皮氏。生子三:长汝文翰缺、次汝文富缺、汝文信。
汝郁:汝秉元之四子。更楼大房支。徙安徽。后裔未详待考。
汝灿:汝秉正之之子。更楼大房支。字辉光。娶熊氏。生子三:长汝文显徙四川、次汝文济徙四川、三汝文达。
汝口:汝秉口之之子。子玉公之孙。更楼大房支。生子一:汝文富居罗山。
汝明海:汝德鼎之子。南菜坊支。娶陈氏。生子三:长汝清桃、次汝清柳、三汝清李。
汝大郎:坤名,汝十三郎长子。明洪武丁丑1397年。汝大郎与赖八郎、袭六郎同治社妖,卫民功绩昭著。妣刘氏,粤谱加沈氏。公葬赖坊村石岩头背塘坑山窝,癸山丁向,曰“寒婆夹伞”形。生子四:长汝小四郎、次汝小五郎、三汝小六郎、四汝小匕郎。
汝小大郎:坤名,汝十三郎次子。妣张十娘。后裔未详待考。
汝贵世系
汝谟:汝蒿长子。汝谟生于致和戊辰1328年七月二十六日戌时,殁洪武已巳1389年二月三十日申时,葬西边坐北向南。娶万氏,生致和丙寅1326年五月初五卯时,殁洪武乙丑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酉时。合葬夫坟。生子二:长汝震、次汝坤。
汝谏:汝岳长子。后裔未详待考。
汝论:汝岳次子。生至顺壬申1332年二月十八日,殁洪武戊午137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酉时。娶陈氏,生元统癸酉1333年二月三十日申时。殁洪武巳未1379年五月初五日卯时。生子一:汝云翔。
汝则铭:汝正长子。行寿六,字曰新,元至顺壬申1332年生,明建文已卯1399年殁,葬黄墓坑西岸山向楼前,娶林氏,葬刁林冈。生子六:长汝思宇、次汝思诚、三汝思敬、四汝思俊、五汝思齐、六汝思显。
汝则仁:汝正次子。行二,葬秧坑口席陂山,娶黄氏,继娶饶氏,俱葬铁炉樟山上。后裔未详待考。
汝则埠:汝正三子。行三,字则华,葬秧坑进思台。娶蔡氏,葬攸陂竹山上。后裔未详待考。
汝则诚:汝正四子。行四,号诚,字君宝。元至正已亥1359年生,明永乐甲辰1424年殁,娶黄氏,生子一:汝松。居涂家脑。则汝诚传四世汝天尧,居黄皂冈。
汝晃世系
汝文简:汝自诏长子。讳辉,号默齐。新建牛阑三横支范出。娶高氏。继娶徐氏。生子三:长汝维栋、次汝维梁、三汝维贰,徐出徙居湖广荆蛮。
汝文炳:汝自诏次子。讳篪。新建牛阑三横支。娶廖氏。生子三:长汝贤、次汝先、三汝崇。
汝文泮:汝自诏三子。讳泮。新建牛阑三横支。汝杨出。行十五。生子一:汝维演。
汝文玉:汝自让长子。讳玉。新建牛阑三横支。汝继黄出,兄弟徙居辽海。后裔未详待考。
汝文素:汝自让次子。讳浒。新建牛阑三横支万出。娶黄氏。生子二:长汝维昌、次汝维玉。注:汝文素同子而五徒湖广石牌。
汝文起:汝自让三子。讳勇。号圣万。新建牛阑三横支。汝万出。娶杨氏。生子二:长汝维颖、次汝维锦。
汝文大:汝自让四子。讳泗,号质庵,别号荆湖。娶胡氏。生子二:长汝维善、汝次维新,陈出。
汝文黄:汝自让五子。讳黄。新建牛阑三横支。与兄汝文玉徙居辽海。
汝仲才:汝顺财之子。号棠士,字秀亭,明洪武庚戌1370年。平五月初一日子时生,由西宾入赘黄氏,冈前支祖。生洪武丁已。八月十六日未时。生子四:长思敬、次孟敬、三以敬、四彦敬
汝侃如:汝顺长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言如:汝顺次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恂如:汝资长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翊如:汝资次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纯如:汝资三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怡如:汝论长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应如:汝论次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谦如:汝论三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皋如:汝论四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泰如:汝渊长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复如:汝渊次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恒如:汝渊三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观如:汝渊四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豫如:汝沛之子。新建城东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寿:汝维洵长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行:汝维洵次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泰:汝维洵三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仁:汝维洵四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通:汝维洵五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履:汝澄长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益:汝澄次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书:汝澄三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恭:汝维洌长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康:汝维洌次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达:汝维洌三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恒:汝维直长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和:汝维直次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敬:汝维杰长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信:汝维杰次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显:汝维杰三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荣:汝维杰四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忠:汝维润长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富:汝维润次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华:汝维润三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安彰:汝维湛之子。新城菜元港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朗世系
汝秉铉:汝文裕长子。丰城流溪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秉锃:汝文裕次子。丰城流溪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秉钫:汝文彬长子。丰城流溪支。幼子汝国原迁。其他子未详。
汝秉鹿:汝文彬次子。丰城流溪支。
汝秉锡:汝文彬三子。丰城流溪支。幼子汝国卿迁。其他子未详。
汝伟福:汝守恭之子。丰城流溪支。后裔未详待考。迁居港边。
汝伟岳:汝守楠之子。丰城流溪支。生子一:汝怀全。
汝光世系
汝维岳:汝士沂长子。居冯川上巷支祖。娶徐氏。夫妇殁葬小坑里,寅申向。生子二:长汝希安、次汝希邦。
汝维岚:汝士沂次子。居冯川下巷支祖。娶吴氏。夫妇殁葬小里冈。生子二:长汝希明、次汝希均。
汝维崧:汝士沂三子。居洪田中巷支祖。号如山。娶萧氏。夫妇殁葬小里冈,寅申向。生子三:长汝希圣、次汝希贤、三汝希仁。
汝大麟:汝资深之子。奉新扫墩支。生子一:汝煌。
汝八世系
汝居敬:汝意之子。生子一:汝近环。
汝居仁:汝忠之子。生子一:汝近正。注:汝忠受业于西涧先生,屯田员外郎,宋崇宁二年癸末科(公元1103年)进士。授奉正大夫,开封府少尹,升都转运使。
汝洪朔世系
汝立宝:汝文茂长子。奉新甘棠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立安:汝文茂次子。奉新甘棠支。后裔未详待考。
汝邦缙:汝元祥长子。后裔未详待考。
汝邦兴:汝元祥次子。后裔未详待考。
汝荣璋:汝必通之子。后裔未详待考。
汝守采:汝志遂之子。后裔未详待考。
于
101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民国)于春林重修
民国七年(1918)钞本 四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明嘉靖三十九年,此为十修。
102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
(民国)于清中等修
民国十三年(1924)为叙堂排印本 二册
吉林大学
103 山东 壹于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于宗洵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石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
104 山东荣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于锡琨 于源璋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铜字本
山东荣城县堐头镇海堐村
105 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
钞本
江苏丰县师在乡于王庄
106 江苏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于树滋纂辑
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京师大
107 江苏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于树滋纂辑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108 江苏金坛于氏族谱不分卷
(清)于嘉树修 于景章等纂
清光绪六年(1880)福谦堂木活字本 二十八册
南京大学
109 江苏金坛于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于廷杨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福谦堂刻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注:谱初修于清康熙间,此为六修。
110 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八卷
(清)于文泰等五修
清光绪十七年(1837)佑启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111 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十卷
(清)于肇麟等六修
清光绪四年(1878)佑启堂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图
112 浙江嵊县剡北于氏正大宗教谱四卷
(清)于均士 于恒吉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图
113 浙江兰溪于氏宗谱五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 山乡
114 浙江兰溪于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灵洞乡
115 浙江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
民国间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长陵乡
116 湖北新洲于是宗谱六卷
(民国)于万国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湖北新洲桃源乡熊店村
117 贵州于氏家谱不分卷
(清)于德懋编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成都锓板刊本
日本 美国
民国四年(1915)贵阳重印清光绪刊本
北图、辽宁图、美国
民国八年(1919)天津新华印刷局铅印本
北图 人民大学 河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贵阳市、贵筑县等。版心作《族谱》,书名业作《河内郡谱牒》。
118 于氏宗谱五卷
(清)于准纂修
清康熙间家刻本
北图
119 于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于德甫 于树 等修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120 于氏宗谱一卷
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
于姓是一大族旺族据考证:于姓由来是来自河南沁阳的姓。西周初年封地,周武王姬发的 第二个儿子被封在于(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邗台村), 称作邗叔,建立邗国。于叔的子孙以于姓为国氏,早期,于氏 主要是在其发祥地发展、繁衍,后来因为“族人昌盛,人增地
窄,势难居住” ,加上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原因,在战国未年开 始向外地发展,其中,迁至东海陆空郯(tan)县(今山东郯城西南)。 于氏家谱资料称,于氏主要有18个支脉,现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 山西、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湖北、江苏、安徽、广西等省。 其中,居住在河南的于氏,分布在沁阳、济源、通许、尉氏、杞县、 西峡、方城等27个县
http://postbaiducom/fkw=%D3%DA%CA%CF%BC%D2%D7%E5
1、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山东乳山司马庄)
2、 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文登大水泊、大连于祥林)
3、明、存(海)、成、继、德、光、耀、书、步、锦(山东)
4、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山东乳山东司马庄)
5、文、明、观、美、齐、圣、同、长、尊、本、敬、宗、(山东于齐文)
6、化、振、魁、兆、吉、风、廷、长 (山东茌平县于吉利)
7、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忠新明道显,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胜朝昌。令闻维纯厚,公敬钦绍扬(山东阳谷)
8、是我先民,唯德树敦。钦子克世,吉古永存。 (山东潍坊)[滋、钦、敦,树、刻、世、基、固、永、存 (祖籍潍坊于刻铭)此字辈有误以上面的为准]
9、立成保秀光克 (山东枣庄于海鹏)
10、宪 佑 兆 新 (山东泰安)
11、华树洪庆宪 文德继世昌(山东济南)
12、国世兴 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 (山东龙口黄城集)
13、 “,端树仁晶旺。”(山东泰安肥城)
14、。。。。云峰世绪 慎守家某 恪光祖德。。。。(山东淄博淄川区 河夹庄 岱家庄 )
15、兴家乐业,治国安邦,培怀永昌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于安安)
16、----春,德云继广凤,宪庆善可喜,-----。(山东嘉祥县于凤涛)
17、志士尚景润,常茂传万春。 (山东省泗水于润玲)
18、绍成宝友文学(山东招远南乡)
19、荣福兴业广,令文庆园昌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马山乡于庄)
20、甲九兴 吉汝光庆衍 召立敬长恒 建修永茂凡 梓化增相连 现存明伦启 春祚怀保安(山东泰安肥城于[汝]飞、吉林于衍林)
21、宗、廷、中、全、世、云(山东胶南海青于家村 始祖于天宝)
22、文、。。。、德、新、京、现、兆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 于兆修)
23、永 忠 万 瑞 彩 章 (山东即墨)
24、西,令,长,潭,宗,之(山东省潍坊市于河镇远里西村)
25、文、洪、学、昌(山东聊城临清 于昌利)
26、泽澄含书秀,泮浚向殿荣。麟凤鸣岐瑞,述先庆兆祥。 (山东德州乐陵于秀明 光绪贰年修谱 )
27、井 立 祥 旭 其 (于首祥山东聊城)
28、成奉兴龄殿(十六世) 祥怀修善珂 恒春福庆天 贞德有法明 振志学文厚 永世传常年 (山东临沂沂南县于家庄及散出支系于殿海)
登州府文登县于氏宗祠家谱太多选择部分供你参考:
1斥山、大山前、晒字、固山后、佛东夼、北庄、凤口集等6村于姓字辈:其中,培怀德进,荣华富贵
2西山后、中山后、帽埠屯等3村于姓字辈:鸿树德政,继述祖宗,本源永立,世续常召
3大水泊、文登营、十里头、长耩等4村于姓字辈:成德修士福,长详万年春,中合传先训,诗书启后坤
4窑南坡于姓字辈:广振进秀,在学景盈
5-1西寨、河圈于姓字辈:为仁宜刚(末)政,作文序官尚,吏部府,躯七尺,丈夫子也
5-2大水泊石羊、大众、西楼、西龙格、柳林、五里庄、生地等7村于姓辈份派字:为人宜刚正,造右续观尝
5-3西渠格、后岛于姓字辈排字 :为人宜忠正 造文序观赏
5-4北陡埠)姓于的排字是:人为宜刚正,造文徐官商.
6-1下铺子、于家产南郑格、大界石、崮头集、大宅库、胡家西等7村于姓字辈:文夕宏昌运,源泉乃在兹,寸人方守本,福利永勤之
7大水泊、麦疃后于姓字辈:文学(末)衍生,忠候(厚)传家,子孙昌寿,福贵荣花(华)
8斥山、大水泊、山马于、山马刘、白玉庄、新白玉、西楼、西龙格、胡家西、东蔄山等8村于姓字辈:宗士新宜沐,从忠辅国卿诗书先贤述,显效传家封山马于(泊子)于辅海提供丛忠辅国卿,诗学胜贤礼西楼于模卿提供白玉庄于姓:从忠辅国白玉庄于辅俭提供山马于:文从忠国海山马刘:从忠白玉庄:忠建国新白玉:从国胡家西、东蔄山:文
9斥山、大水泊、白玉庄、大床、青龙夼、硝疃等村于姓字辈:南国藩(范)(下)方建,西(夕)旗世祖昌
10大水泊、花岛、东孔格、小葛家、小床等4村于姓字辈:思秉登克维,有方凤肇清(末),树勋(下)培锡(夕)泽,桂爃(荣)基镇瀛,模熙(烯)增铭法,相辉堂■澄
11于家英、北大英:诗书传家远,开
12大宅库、东英武、鞠北庄、红石头、峰北等5村于姓字辈:乃家升振宗
13南申格、胡家北、下韩家、傋南庄、东杨格:荣人学洞
14东申格、北申格、郝家庄、西武林:文术树洪振国(镇洪树炆)
15南截山、大产:绍元(末)传傲栋基叙
16大水泊、石灰窑、文山于姓字辈:恩克吉(末)复礼(末)
17大水泊石灰窑、道口:学忠克国明
17 大水泊、西下庄、南古场于姓字辈:国连洪昌运,永远进保田
19于家产于姓字辈:殷书香培广绍
20下冷家于姓字辈:可德以仁为本
21于家英于姓字辈:文运天开日,家道益升时,以兹为斯序,祖得永昌
22辛店子于连逢后裔于姓字辈忠厚传仁德,长然大汉丰;逢时为国歧,奋义在山东
23乳山司马庄、泽头于家河、虎口山于氏字辈:思尔尚可哉,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24大水泊井南于姓字辈:元宝恩明德,富贵永世长,福正本庆志
25-1大水泊西北村、黄山阳于姓字辈:天连希振德洪青
大水泊西北村、黄山阳:维德洪章,吉文福厚
25-2大水泊西南村、南汤村、河东:万培洪孝忠
25-3大水泊东南村:仁清文世延德保辉正东
25-4大水泊《孟元公支谱》字辈:25世首用 逢时为国器,奋翼在山东忠厚传仁德,常延大汉风
25-4大水泊、辽宁:河海江宏广原木永长青 忠厚传家远 富贵荣华生
26院东:振作德宗洪敬喜福政
27大水泊石灰窑道口于家口:书春会国兰得秀新
28万家口、鱼池、百寿庄:文金保得元吉中培
29汪疃:洪同庆培德荣振常会从家世
30泽上:厚基(末)昌德远(末)
31集东、小沟、大沟、大河、三庄:华章国福宪
32南鱼池:敬本建(鉴)润树
32 家庄、隋家庄、万家寨:维文振西海庄:维文术夕
33北崮头:智夕(锡)洪岚子后:夕(锡)洪文崮头集:文会洪河北崮头:安于家:智文夕华
34-1大水泊、威海徐家疃于姓字辈:学允锡文,本立道生,文章华国,天禧龙光,一心敬德
34-2大水泊、翠峡口是大水泊十世五支于姓字辈:基铤源,本立道生,文章华国,天锡隆光,易新盛德
百家姓于氏起源
于姓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以下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于氏起源,欢迎阅读本文!
姓氏:于
拼音:VII
郡望:河南郡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自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大概为于氏始祖邗叔的直系后裔。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炎(今山东炎城北)。西汉时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的后裔。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西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此支于氏,亦为邗
叔的直系后裔。
名人:于禁,于谦,于立群
胜迹:缺
文献:于氏续修族谱
历史:于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二十八。于姓出自姬姓,是西周王族的后代。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封在于,称作“于叔”,建立了于国。于叔的子孙,就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于。于姓的一支,曾经在十六国时跟拓跋部落北迁,融入了鲜卑族,并且改姓为勿忸于氏。直到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才又改成于姓。另外,于姓还有一支是出自淳于氏。唐宪宗李纯时,为了避讳,淳于氏被改成了于姓。于姓早期主要在他的发源地发展,西汉时,发展到山东,十六国时,发展到山西和内蒙古,北魏时期,发展到陕西,现在,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山
西,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广西等地。于姓的主要聚居地有:东海,河南,河内,平城,京兆,泌阳,济源,通许,尉氏,杞县,西峡,方城等。姓纂:周武王第二子邗叔之后,子孙以国为氏,其后去邑为于,(来自:博文学习网:于氏历史名人)亦有不去邑者。又淳于氏避唐讳改于氏,见路史。
补充资料:
姓氏起源:
关于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一竿勾钩鱼鱼通益,高瞻远瞩顾大局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邗叔被封在邗国,即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西万镇邗邰村,后来,邗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邗;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
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2、据《路史》所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苏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姓。
3、为唐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
家乘谱牒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烟台于氏家谱不分卷、容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金坛于氏家谱不分卷
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八卷、兰溪于氏宗谱五卷、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追溯起来,于姓的源流只有一个,既黄帝后裔。作为于姓的发祥地,最早是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一带,而且发源于此地的于姓,后来成了于姓家族主要的组成部分。大致上,历代于姓主要是我国北方中原地区繁衍得最为昌盛。魏晋南北朝时,于姓才得以大举南迁。至隋唐时,于姓在北方相继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后经过漫长岁月不断的繁衍迁徙,终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据统计,历代于姓
于氏历史名人篇二:于姓来源
于姓来源
「于」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及《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第三子(一说第四子)受封于邘国,称为邘叔,其后去邑旁为于,有于氏。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路史》所载,东海于公裔孙随拓跋陵徙代(在今山西省代县一带)为万纽于氏。至北魏孝文帝时复为于氏。
三、唐代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之名讳(淳、纯同音)改为于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
于姓名人
于成龙(公元1617-1684年)
字北溟,清代山西永宁人。官至两江总督,以清廉著称,时称天下清官第一。于谦(公元1398-1457年)
字延寿,明代浙江钱塘人。七岁时,有异僧称其为救时宰相。历官监察御史、兵部尚书等。正统十四年,瓦刺首领也先侵扰大同,英宗被俘,谦反对放弃北京,拥立英宗弟为景帝,主军务,击退也先军,接英宗归。
于志宁(公元588-665年)
字仲谧,唐代京兆郡高陵人。文学馆学士,瀛洲十八学士之一。封燕国公,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名重一时。
于公
汉代东海郡郯县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及东海孝妇平冤案,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其闾门坏,地方父老共为其治之。令修高大之门,能容驷马车盖出入,自言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幸者。后其子于定国官至丞相,孙于永为御史大夫,皆封侯。
于定国
字曼倩,汉代东海郡人,于公之子。官廷尉,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加审慎之心。时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官至丞相。
于禁(公元-221年)
字文则,三国时魏国巨平人。曹操名将,征战有功,累迁左将军,假节钺。
于琮
字礼用,唐代东海郡人,于志宁五世孙。宣宗(公元847-860年在位)时擢进士第,官左拾遗,聚广德公主。官至尚书右仆射。黄巢破京师,被杀。公主自缢死。于佑
唐代人,僖宗(公元874-888年在位)时为学士,在御沟得一红叶,题有诗。佑亦赋一叶,置流上,为宫女韩夫人所得。后帝放宫女,佑与韩成婚,取红叶相示。韩氏诗有"方知红叶是良媒"句。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山东省郯城一代;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
于氏历史名人篇三:关于姓万的历史
关于姓万的历史
一问题提出
有很多古代名人,姓万的很少,于是,我就要对关于姓万的古代名人了解了解。
二调查方法
1查中华姓氏
2上网查
3看书籍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方面具体
书籍姓万的名人万章。万川。万回。万安国
电脑姓万的人数350万左右
中华姓氏万姓始祖芮伯万
四结论
万(Wà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又据《齐东野语》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方岳乃宋理宗赵葵的参议官。
4、其他源流。史载,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得姓始祖:芮伯万。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芮国是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人称芮伯,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因其宠姬众多,风流成性,致使母亲芮姜极度不满,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有以万为氏者,称万姓,并奉芮伯万为万姓得姓始祖。
;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解析:
排名: 28
姓: 于
由来: 是来自河南沁阳的姓。西周初年封地,周武王姬发的第二个儿子被封在于(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邗台村),称作邗叔,建立邗国。于叔的子孙以于姓为国氏,早期,于氏主要是在其发祥地发展、繁衍,后来因为“族人昌盛,人增地窄,势难居住” ,加上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原因,在战国未年开始向外地发展,其中,迁至东海陆空郯(tan)县(今山东郯城西南)。于氏家谱资料称,于氏主要有18个支脉,现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湖北、江苏、安徽、广西等省。其中,居住在河南的于氏,分布在沁阳、济源、通许、尉氏、杞县、西峡、方城等27个县。于姓历史名人有东汉未年的方士于吉。三国时魏有名将于禁。还有三位宰相:于志宁、于由、于琮。后周有工部尚书于德辰。明代有名臣于谦、文学家于慎行。清代有河道总督于成龙。近现代有书法家于右任,曾任 监察院院长等职,亦擅长诗词;还有画家于非暗,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于省吾,诗人于赓虞,书法家、郭沫若夫人于立群。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100个汉族姓氏中,以人口多少排列 ,于姓居于第28位。
参考:fantribeblogchina/2256670
更多:baidu/swd=%D3%DA%D0%D5%B5%C4%D3%C9%C0%B4&cl=3
汝姓的起源与家谱
本文2023-10-25 12:08: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