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姓 区氏家谱 区姓起源 区姓名人 区姓的来源 区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7收藏

区姓 区氏家谱 区姓起源 区姓名人 区姓的来源 区姓简介,第1张

一、姓氏源流

欧 区(ōu 欧 区)姓源出有二:

1、出自欧冶氏,与区氏同出于一个源流,以祖先名字为氏。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至汉朝时,由欧安又分出一支区氏(见下《三、历史名人·欧安》),称区姓。

得姓始祖:无疆。欧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氏与欧阳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为氏。而《姓氏考略》上也有记载。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姓后人尊无疆为欧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4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区、欧、欧阳三姓同宗。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据《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三、历史名人

欧 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欧 安:汉朝富商,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是属于顺德陈村的红欠欧,与其它有欧姓有所分别。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

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2、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有,族谱一般不外传。

祖姓氏族谱一般在家族中会有详细记录。查家谱先要找到家谱。建议去找长辈询问,也可以自己去找,家谱一般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

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扩展资料:

谱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俗称谱头,内容主要记载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礼图等。第二部分为主体即正文。

谱堂包括总世系图”世系年表。年表行传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世一抬头原则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

除此之外第三部分为附录,俗称谱尾。包括文传和文艺两块,文传记载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迹;文艺记录家族文人的诗词歌赋、文章等。

1345 吉林成氏家谱十篇

(清)成荣泰纂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 三册

北图 吉林吉林市图(复印)

1346江苏宝应成氏族谱图系不分卷

(清)成心存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刊本 四册、

美国

1347江苏兴化成氏族谱三卷

(民国)成文彬续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排印本 八册

吉林大学 哈尔渎师大

1348浙江上虞古虏金 成氏宗谱四卷

(民国)成彩桃等纂

民国五年(1916)德本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1349湖北新洲成氏宗谱三卷

(民国)成郎先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街乡(不全)

1350湖南宁乡成氏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二卷

(清)成佑庵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上谷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卷1、2)

1351湖南宁乡成氏四修族谱□□卷末一卷

(民国)成应珑纂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12一16下,22一25,卷末)

1352湖南湘乡成氏三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二卷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1353 成氏宗谱十八卷首三卷世系图四卷

(民国)成烈等修

民国六年(1917)相木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吉林大学

湖北 阳新县龙港镇

游客 发表于: Thu Jun 09, 2005 7:08 pm 发表主题: Re: 成姓家谱目录

--------------------------------------------------------------------------------

xmjzyy 写到:

1345 吉林成氏家谱十篇

(清)成荣泰纂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 三册

北图 吉林吉林市图(复印)

1346江苏宝应成氏族谱图系不分卷

(清)成心存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刊本 四册、

美国

1347江苏兴化成氏族谱三卷

(民国)成文彬续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排印本 八册

吉林大学 哈尔渎师大

1348浙江上虞古虏金 成氏宗谱四卷

(民国)成彩桃等纂

民国五年(1916)德本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1349湖北新洲成氏宗谱三卷

(民国)成郎先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街乡(不全)

1350湖南宁乡成氏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二卷

(清)成佑庵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上谷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卷1、2)

1351湖南宁乡成氏四修族谱□□卷末一卷

(民国)成应珑纂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12一16下,22一25,卷末)

1352湖南湘乡成氏三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二卷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1353 成氏宗谱十八卷首三卷世系图四卷

(民国)成烈等修

民国六年(1917)相木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吉林大学

xmjzyy 发表于: Thu Oct 14, 2004 3:13 pm 发表主题: 成姓家谱目录

--------------------------------------------------------------------------------

1345 吉林成氏家谱十篇

(清)成荣泰纂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 三册

北图 吉林吉林市图(复印)

1346江苏宝应成氏族谱图系不分卷

(清)成心存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刊本 四册、

美国

1347江苏兴化成氏族谱三卷

(民国)成文彬续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排印本 八册

吉林大学 哈尔渎师大

1348浙江上虞古虏金 成氏宗谱四卷

(民国)成彩桃等纂

民国五年(1916)德本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1349湖北新洲成氏宗谱三卷

(民国)成郎先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街乡(不全)

1350湖南宁乡成氏续修族谱二十四卷首二卷

(清)成佑庵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上谷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卷1、2)

1351湖南宁乡成氏四修族谱□□卷末一卷

(民国)成应珑纂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12一16下,22一25,卷末)

1352湖南湘乡成氏三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二卷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1353 成氏宗谱十八卷首三卷世系图四卷

(民国)成烈等修

民国六年(1917)相木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吉林大学

  袁氏家谱 袁氏家谱介绍

  袁氏早期家谱

  家谱俗称族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皇族的家谱称做玉牒。谱牒是家族与玉牒的合称,它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

  同其他姓氏一样,袁氏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谱牒。汝南袁氏虽在东汉末年湮灭,但其家谱却传了下来,南朝宋时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在著《后汉书》时得以为弄清袁安子孙世系。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录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奇闻轶事的小说《世说新语》曾引用《袁氏家传》、《袁氏世纪》、《袁氏谱》等资料,说明陈郡袁氏也有世谱传世。在东晋南朝讲究族望、注重门第的社会风气下,吏部选择官员必稽谱牒,考证谱牒的真伪,从高门士族中取士。谱牒成为门阀士族把持政治、排斥寒门庶族的工具,也是士族间彼此通婚的依据。因此,谱牒盛行,并形成了谱牒学和专门以著述为生的家族。陈郡袁氏在东晋南朝与陈郡谢氏、琅砑王氏、兰陵萧氏并为侨姓大族,贾弼的《姓氏簿状》和王僧儒的《十八州谱》等书对袁氏家族情况定有著录。《隋书·经籍志》有《袁州诸姓谱》八卷,袁姓作为袁州宜春郡四姓之首,被列入该谱。《韩昌黎(愈)集》中有《袁氏先庙碑》,说明在唐代袁姓也有家谱传世。宋朝进士袁采著《袁氏世范》,被人推崇为仅次于《颜氏家训》的一部家族力作。《古今图书集成》还收录了明朝时汪道昆为潜江(今属湖北省)袁姓所撰家谱写的序。从序中可以了解到,他受袁使君(汉代称州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的委托而为袁氏家谱作序。这位袁氏子弟修家谱的目的有三个:一为尊宗,二为敬族,三为合族之间互相体恤。当时袁姓在潜江居住了数百年,已成为当地的望族。这次修家谱,是袁使君受…家人嘱托,经友人鼓动而促成的。考察潜江袁姓世次,自袁使君上溯10代的发展情况比较清楚,遂以德清公为这一支袁姓的始祖,从德清公到袁使君共11代。德清公的后代安斌公、安珍公时,袁姓共分两支,家谱因而分上下两卷,每卷先用一总图标明袁姓的历史演变,再用分图表明各自血缘、亲疏关系,然后分章叙述族上世次,俾使长幼有序。袁姓家谱在宗法上秉承周礼,在谱式上则仿欧阳修、苏洵的谱例,修谱时遵循“必信而传”(即实事求是)的原则,欧谱不注入谱人的生卒年月,袁谱也遵照执行,每对夫妇都不注明生卒年月,以示夫妇终身厮守,同穴长眠之义。丈夫的继室姓氏附在夫妇姓名之后,如果改嫁他人则削掉不录;妾生育有子女者,予以著录,否则一律不予记载。对族中无子者和无子早夭、有子早夭者,分别以“止”、“殇”、“早世”注明,以示区别。

  袁姓传世家谱

  现今传世的袁姓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

  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由袁若启等纂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刊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嘉庆十五年(1810年)活字本;

  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

  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宗臣堂刻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由袁妙生纂,同治九年(1870年)活字本;

  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由袁耘纂修,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

  四川合江《袁氏族谱》为袁右督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

  《丹徒袁氏支谱》由袁敏榕修,民国10年(1921年)刻本。

  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37年(1948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

区姓 区氏家谱 区姓起源 区姓名人 区姓的来源 区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欧 区(ōu 欧 区)姓源出有二: 1、出自欧冶氏,与区氏同出于一个源流,以祖先名字为氏。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