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家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王羲之家的家谱,第1张

王姓始于周朝共和年间(约前841—前828年),周平王即位后,封太子晋为太原郡晋阳王,父爵子袭。到第三代时以王为姓,名王道行,此为王氏始祖。王氏宗族,兴盛与晋代,衰败于明代。自周至明在朝为官者170余人,其中晋代就有66人。

著名者有官至西晋太保,名列二十四孝的王祥;东晋重臣、南迁士族首领,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王导兄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为书法家。

1、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

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泰始四年(268年)去世,年八十五(一作八十九),谥号“元”。有《训子孙遗令》一文传世。

王祥侍奉后母极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有“孝圣”之称。

2、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小字阿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东晋将领、权臣。

王敦出身于琅琊王氏,在西晋时期官至扬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消灭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建立东晋,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他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自收贡赋,对东晋政权造成极大威胁。

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被拜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他还屯武昌,后又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再次起兵攻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其叛乱不久便被晋明帝平定,自己亦被剖棺戮尸。

3、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4、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5、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扩展资料:

王羲之族谱发现地

1991年,两当县志办公室在征集名人族谱时,退休干部罗建堂先生提供的线索,在本县太阳乡火神庙村村民王文信处发现《王羲之族谱》,一套共十四册,其中总谱一册,分谱十三册。

该族谱是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湖北通山人王福利送至两当,接谱人为王福明,王文信为王福明的六世孙。据推测,王福明鼓励可能在湖北通山,因事居留两当。

《王羲之族谱》除了记载王氏源流系世外,对明末王氏各宗族分布地区也做了详细记载,是研究王羲之家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现存于两当文化馆。

—王祥(魏晋时期大臣)

—王敦(东晋将领、权臣)

—王导(东晋政治家、书法家)

—王献之

—《王羲之族谱》

个人最推荐王羲之先生的《兰亭序》行楷字帖,这个不仅对练字有所帮助,同时也对欣赏美词美句有所帮助。除此之外,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和米芾的《蜀素帖》。

当然,还有一些行书名帖例如王羲之的《圣教序》、《丧礼帖》、《乐毅帖》和《快雪时晴帖》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练字字帖,各种书店都有销售。

只要坚持练字,一定会写出很漂亮的字,同时也可以修身养性,培养耐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真的很需要很好的字帖来帮助大家练字并休闲。

王羲之族谱为8开宣纸刻印,文字均为楷书。总谱前有宋代文学家朱熹序文。有总谱所载可知,王氏族谱分谱有五种,分别为:《黄土家谱》、《德安锹溪家谱》、《武昌族谱》、《茅田族谱》、《港畔族谱》。两当县发现的族谱为《德安锹溪家谱》,为王氏族谱之源,所载始于周朝,止于明朝,共42世,所载最详细,极具史料价值。

 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的字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极大的艺术参考价值。那么,关于王羲之的字体,你欣赏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王羲之行书字体。

 王羲之行书字体1

 王羲之行书字体2

 王羲之行书字体3

 王羲之行书字体4

 王羲之行书字体5

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兰亭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与魅力。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作品,你欣赏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王羲之书法字体作品。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书法字体作品1

 王羲之书法字体作品2

 王羲之书法字体作品3

 王羲之书法字体作品4

 王羲之书法字体作品5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王羲之草诀歌字帖的读法如下(部分):

1、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2、宀头无左畔,走遶阙东边。长短分知去,溦茫视每安。

2、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同学们要注意《草诀百韵歌》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歌诀,学草书的重要门径,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据相关数据显示,此书最早见于北宋,伪托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诀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初学者,托名王羲之。

《草诀百韵歌》的形式

《草诀百韵歌》是以歌诀形式,帮助记忆草书的结构,可能始于宋代,此《草诀百韵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寻,但从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续集卷第五文艺类〈草诀书法〉中所录。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佑年中,《草诀百韵歌》已经盛行,惟以元明之后,迭有增损,以至今所传的内容,当已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总之,作者决非晋朝的王羲之,起始者当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参与修改,然皆不废其为重要的一本草书入门的教材。

王羲之的硬笔行书字帖_王羲之行书字帖

王羲之的硬笔行书字帖_毛笔临摹书法字贴记王羲之兰亭序打印版

王羲之的硬笔行书字帖_王羲之小楷字帖

王羲之小楷字帖王羲之(303-361,一作 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 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 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 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 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 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 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 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 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 “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 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 葬于金庭瀑布山 (又称紫藤山) , 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 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 王览官至大中大夫, 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 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 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 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句。羲之 16 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 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永和十一年(公元 355 年)三月王称病弃官,携 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 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 345-公元 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 曰“新城” (今临川市文昌学校内) 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 , 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 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 285 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 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 年 6 月,抚州市政府引 进外资 500 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 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 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 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 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 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 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 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他学张 芝也是自出机抒。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 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 “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 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 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 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 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王羲之家的家谱

王姓始于周朝共和年间(约前841—前828年),周平王即位后,封太子晋为太原郡晋阳王,父爵子袭。到第三代时以王为姓,名王道行,此为王氏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