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第1张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筹)2017年7月7-10

        2017年7月7日至10日,在参加山西薛氏联谊会与深圳薛氏宗亲会在太原的交流会后,薛宗汉、薛重生与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长薛秀斌全程陪同进行了吕梁市薛氏族谱调查,并认真研讨了吕梁薛氏迁徙历史与河东薛氏族系对接梳理问题。

      本次调查得到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薛玉龙、薛铭得(明德)、薛汉光、薛长生等研究会领导的大力协助和密贴配合,也得到专程自柳林赶来送交家谱的五位薛氏宗亲的支持,大家都热情地参加了吕梁薛氏文化大讨论。吕梁市领导及有关朋友也大力支持了调查工作并提供了热情的帮助。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次共收集吕梁薛氏族谱27份,查阅并收集了《汾州府志》、《永宁州志》,涉及到汾阳县、孝义县、平遥县、介休县、石楼县、临县、永宁州(石洲)、宁乡县等涉及明清薛氏进士、举人及其相关史料,取得了较丰富的宝贵资料,为《中华薛氏通谱山西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

吕梁薛氏通谱调查简报:

1. 吕梁薛氏家族基本信息

吕梁市明清时期隶属于汾州府,明初河东薛氏移民吕梁的缘由尚不清楚,但是依据现在吕梁地区薛氏人口已达十万之众的数量分析,明初薛氏移民支系具有多源性和多时段性,且不排除吕梁自明朝之前就有河东薛氏或非河东支系薛氏落籍此地。从所收集的近三十部家族资料所记述的族系原居住地多为河东及陕西,但多数家谱对原支系先祖及居住地村庄皆无准确记载。现吕梁薛氏居住地非常广泛,明初迁徙此地后,有经历了多次的频繁迁徙,寻找更好的土地资源和家族发展空间。因此,吕梁薛氏的分布甚为广泛,仅在临县一域就有薛氏家族居住的249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75个村庄,百人以下的174个村庄。

二 明清两朝汾州府薛氏概况

据《汾州府志》、《永宁州志》及吕梁薛氏族谱资料,明清时期,吕梁薛氏人才辈出,薛氏人才以进士举人身份从吕梁山地走向九州各府各县仕宦做官,以清廉为民之志造福一方,入乡贤名宦者多人。据《山西通志》与地方志所列薛氏科举人物,现将名录列述于下,主要是希望吕梁宗亲进行修改并提供族谱信息,可以在文档基础上直接进行修改完善,在返回给薛重生即可,谢谢!

汾州府薛氏进士举人仕宦名录

(初稿存在一定的内容和文字错误,请修正)

1)薛琮,石州入,教授;

2)薛禄,临县人,安俯同知;

3)薛箴,石楼人,监特士;

4)薛清,石楼人,知州;

5)薛东海,石州人,滑县县丞;

6)薛呜凤,介休入;

7)薛瑾光,?人,?;

8)薛谦,宁乡县人,鳯翔府官;

9)薛炳,?人,武贤乡岁;

10)薛俊,?人,天顺朝贡生,知县;

11)薛捧章,?人,知县;

12)薛傅;?人,县府主簿;

13)薛良德,?人,嘉靖中贡生,州图;

14)薛固龄,?人,镂源上盐;

15)薛寅白,?人,礼绅;

16)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17)薛忠,?人,长垣县承;

18)薛凤翱,?人,威县训导;

19)薛善,?人,经历;

20)薛荒,?人,经历

21)薛维屏,?人,?任职;

22)薛锺秀,州任之贤;

23)薛登五,介休县人;

24)薛昌图,海州人;

25)薛维,?人,州判;

26)薛国昌,汾阳人;

27)薛启情,永州人,武举;

28)薛有焕,?人,乡贤;

29)薛琮,石州人,授授;

30)薛箴,石楼入,国子监博士;

31)薛清,石州入,高邮知州

32)薛鸣凤介休人

33)薛钟陇,汾阳人

34)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推官;

35)薛炳,?人,京东知事;

36)薛俊,临县人,知县

37)薛泰,临县人,县丞;

38)薛仪,?人,临淮主簿

39)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0)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1)薛鸣凤,介休人,四年乙卯举人;

42)薛钟,汾阳人,任职?

43)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

44)薛炳,宁乡县人,京东知事;

45)薛俊,临县人,知县

46)薛仪,?人,临淮主簿

47)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8)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9)薛寅,永宁州人,任职?

50)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51)薛忠,?人,长垣县丞

52)薛春芳,永宁人,承考;

53)薛维屏,?人,平定训导;

54)薛文杰,?人,曲沃训导;

55)薛锺秀,石楼县人,乙卯副榜,州府任职

56)薛登五,介休县人,

57)薛昌龄,?人,明贡监,州目;之列仕籍者

58)薛海,?人,明贡监,州目;

59)薛国昌,汾肠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0)薛启后,永宁州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1)薛肤,汾阳人,万历癸丑武进士;

(以上汾州-吕梁薛氏人物以明朝人物为主,人名有重列者,可修正)

三 吕梁薛氏族谱

    本次及2015年薛军帮助收集的吕梁薛氏族谱累计近三十余部,但几乎都是断代支谱,在研讨会上,认为目前需要结合各种地方志和其他历史资料,尽可能完善吕梁薛氏各地支系的源流梳理工作。会上提出当前三个努力弥补完善的措施:

(1)结合府志、州志、县志史料,以吕梁薛氏科举人物信息为线索,进行各地支系的梳理工作;

(2)结合山西、陕西及相关地区的族谱资料,查找与吕梁薛氏迁徙有关的族谱信息,追踪始迁祖的原居住地和支系归属信息;

(3)对吕梁现有的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将全地区的各村薛氏支系进行大清理和大归纳,理清吕梁薛氏支系脉络。对现存的三十份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工作量巨大,希望尽快建立吕梁薛氏支系梳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明清薛氏人物纳入到吕梁薛氏通谱之中;

(4)与陕西佳县、吴堡、榆林薛氏建立密切修谱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支系梳理,完善并提高该地区跨省支系梳理和修谱工作。

四 致谢

本次赴吕梁进行《中华薛氏通谱》调研,得到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处和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特表衷心感谢。《中华薛氏通谱》是全薛族的谱牒文化工程,她关系到中华乃至全球薛姓的每一个族人,让我们团结起来,为薛氏五千年文化而骄傲!为遍布全国及全球的河东薛氏后裔的寻根问祖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

郡望堂号 薛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2、新蔡郡,治所在今河南新蔡;3、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4、高平郡,晋时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南),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北齐移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

堂号:“忠谏”、“崇礼”、“慎德”、“三凤”、“河东”、“新蔡”、“沛国”、“高平”等。

有名的就这些

板桥薛氏宗谱三凤堂己丑九修 这个族谱好像已经完工了 你可以网上查查

联系一下 看看行不行

薛氏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通过家谱可以找到始祖,找到家族迁徙资料,找到家族史上出过哪些名人。还是很赞呢。电子版百姓通谱不错,能帮到你哦。

金陵晚报报道高淳县桠溪镇桥李村薛家自然村是个普通的山村,只有10多户人家。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村民基本都姓薛,而且基本是同一个祖先。他们至今所保存的薛氏家谱里,还记录了薛仁贵的事,有村民还为此认真地说,他们与唐代大将军薛仁贵还是亲戚呢。

  村民薛修礼今年64岁,中山薛氏家谱就保留在他家。一共有21本,薛老汉从二楼箱底拿出来时,非常小心。家谱看起来成色较新,薛老汉说,这21本家谱都是前年翻新的,原有的老谱失火烧掉了,这些新家谱还是从相邻的溧水县一个村里翻录的。

  在他的眼里,溧水那边姓薛的比较多,有2000多人,家谱也比较完整。“我们这里和溧水那边的薛家是一个祖先,我们的家谱也是从溧水那边的第一世开始算的。”他介绍,到二十几世时,薛家的一个分支从溧水迁到高淳县桠溪镇。“高淳这边,到我这代也有20多代了,如果以溧水那边起算,到我这一代已是47世了。”薛家人介绍,现在他们薛家自然村只有10来户人家,都是老早从溧水搬过来的。

  家谱里记录了薛家代代世事和名录。薛修礼说,在家谱里也有他的名字,排在47世属于“修”字辈。薛修礼打开家谱,家谱的一页自上往下排列着孝、友、万、代、永、昌、聿、修等字,薛修礼说这些字都是一代又一代排下来的辈分,后代不能更改,就按照这个取名。

  而且在家谱里,还记录了和薛家有关的祖先们的名人,其中特别提到了唐代农民出生的大将军薛仁贵。薛修礼说,薛仁贵是他们薛家祖先里的名人,虽然不见得是直系血亲,但作为薛仁贵的后辈,他们还是感到很自豪。

  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他们薛家有晒家谱的风俗。“薛家血脉已遍布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我们都要晒家谱,防止家谱霉烂和虫蛀。”薛家人还介绍,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薛家是80年修一次谱,现在条件好了是30年修一次家谱,他们修家谱的目的是为了让家谱一代一代传下去。

  薛氏家族是近代无锡及中国的名门望族,涌现出薛福成、薛南溟、薛寿萱等几代名人,在思想文化、工商经济等多个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这一切都与薛福成家族文化及教育特点有紧密关系。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和分析《薛氏族谱采遗》、“薛氏家训”及相关遗留文献,对此做出探讨。

  一、无锡城西薛氏家族概述

  薛福成家族祖籍四川苍溪,父祖先辈都以诗礼传家。

  薛氏迁锡第一代是薛景珏(薛福成高祖),康熙朝举人,曾任河南光山县知县,迁居无锡北乡(今属西漳镇境)的寺头村。其子即薛福成的曾祖薛稻孙,为乾隆朝举人,著有《钩云轩诗集》和《越游草》等。至乾隆末年,薛福成伯祖薛玉堂中进士,历任庆阳、庐洲等地知府,著有《画水诗文集》等,与高鹗相交;祖父薛锦堂则科举不利,以秀才终老。薛福成父亲薛湘为道光朝进士,历任湖南安福、新宁知县、广西浔州知府,著有《说文段氏翼》、《未雨斋诗文集》等;伯父薛沆为邑中名师,著有《经义备考》,曾受江苏巡抚林则徐等器重。此时薛氏始定居城中前西溪一带,以“无锡城西薛氏”称。薛福成共兄弟6人,长兄福辰为咸丰朝举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仲兄福同为同治举人,官至布政使衔浙江宁绍台道。

  薛福成,字叔耘,号庸庵,生于无锡,先后师事曾国藩、李鸿章,历任宁绍台道、湖南按察使、出使英、法、意、比钦差大臣等职,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勤奋务实,忧国忧民;主张学习西方,工商立国;倡导维新变法,力推“君主立宪”。其思想对我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和民族工商业兴起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身虽殄兮灵不灭,炯丹心兮昭白日”,薛福成的这两句诗是对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薛福成共有4子3女。其中长子冀运,字南溟,光绪朝举人,曾入李鸿章幕下。此后弃官转事实业,1881年开始办茧行,1896年与人合伙创办缫丝厂,后又组建永泰丝业集团,成为近代著名民族资本家;三子莹中,福成身后大部分著作均由其整理出版。

  薛南溟共有3子7女。长子薛学潜,字育津,在北洋军阀政府期间担任过江苏省议员、国会议员;次子薛学海,字汇东,袁世凯女婿,曾任北洋政府军事督办诸玉璞的天津交涉使;幼子薛学濂最为著名,字寿萱,曾在美国伊里诺大学深造,深谙近代企业管理和经营之道,精明能干,继承、拓展父亲薛南溟事业,在中国丝业从鼎盛走向衰落时,领导永泰集团力挽狂澜、独领风骚,享誉东南乃至全国。薛寿萱因此赢得了“丝业大王”的盛誉。

  二、薛福成家族文化传统之特点

  薛福成家族自清初迁锡始祖起,先是以儒为业、敦诗重礼,逐渐又成为著名的实业家族,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传统。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特点。

  1. 读书明理,百业皆本

  “读书明理”是清代无锡薛福成家族文化传统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点。据薛福成祖父薛锦堂所云:“秀才世其家,贤于负鼎鼐,……读书非求荣,只以重后代。”可见薛锦堂十分注意引导子女树立读书为明理,而非一味追逐荣华富贵的观念。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及科举盛行的背景下,这种读书为明理而非求荣的观念转变十分耐人寻味。

  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薛福成家族的文化传统中还具有读书无类、百业皆本的观念,这在家训中可以找到源流。薛福成家族的家训是汇辑各家16条而成,收集《省身录》、《温公家苑》、《郑义门家法》等家训要条。其中一条是《庄语云》,写到“天下事,利害常相伴。惟读书则有利而无害。不问贵贱、老幼、贫富,读一卷便有一卷之用,读一日便受一日之益”。这里“不问贵贱、老幼、贫富”的提法与以往读书时“按高下资质分别习贵贱职业”的说法有了根本区别。由此可见,作为近代工商实业大族的无锡薛氏,早在清代中前期就形成了与明末清初“工商皆本”启蒙思想类似的价值取向。工商得以与出仕同为本业,这就是无锡薛福成家族“读书明理”背后更为深层的内涵,也是该族文化传统形成的重心所在。

  2. 家族教育,男女兼重

  作为家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薛福成家族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嫁进薛家的女子首先就要求具有文化修养,以便能够相夫教子。从薛福成曾祖母许氏、祖母顾氏再到母亲顾氏、长媳吴氏等,都是如此。许氏出自书香门第,“自幼工吟诗,名句属机杼”,是位颇有学养的女性,正是她提出了“不羡门第贵,不取服用奢;但得贤淑女,读书种子夸”的薛氏家族择媳标准。当时薛氏家族家境还较贫寒,许氏却能注意择媳要选择贤淑之女,以利于培育“读书种子”,可谓见识不凡。母亲顾氏出于锡城望族,从小就在世代读书业儒的家庭氛围中生长,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吴氏是安徽桐城人,世有明德,父亲为京师大学堂监督,能文章。受到环境熏陶,她也是位知书达理的女子。这些卓有学养的女子,成为薛福成家族文化链条上闪光的一环,也成为薛氏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成员。

  作为女性在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自然结果,薛福成家族教育具有男女兼重的重要特点。早在光绪17年(1891年)薛福成便曾提出:“凡男女八岁以上不入学堂者,罪其父母。男固无人不学,女亦无人不学”。 薛福成的这一主张比起1904年初“癸卯学制”推出“国民强迫教育”要早12年多,这种兼重男女教育的理念,不仅有利于并体现了薛氏女子教育的发展,对于当时的中国更是一个进步的改革主张。薛福成孙女薛秀群堪称其典型。她具有开明而进步的文化和教育主张,曾大为叹羡“泰西各国凡兵刑财赋之政、光声化电之术,人无男妇,皆通学而讲习之,所以,明者愈明,强者愈强焉”,并大声疾呼“吾国墨守破败之政制、之学术、欲与日新月盛之强邻者抗求国无亡,安可得哉?”直陈教育必须是男女“通学而讲习之”,所学须包括先进之政制、学术在内的知识,而不仅是制器之技和枪炮传舰之术。她还积极着手兴办新学,力图“兴女学于州里,为将来国家培教养之基”。 (《薛慕人墓志铭》) 她的主张和实践,一方面反映出自己自幼便受过先进而全面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揭示近代薛福成家族女子教育的新貌。薛福成另两位孙女(孙子薛学谦的长姊、二姊)也都毕业于上海宴摩氏女校,皆通文史。薛氏女子教育已是如此,更遑论该族的男性子弟了。

  3. 崇尚实学,经世致用

  薛福成家族虽多有科举之人,但也崇尚经世致用之学。薛福成之父薛湘就是一名邃通天文、舆地、说文、象数之学,旁治兵家之言,精古文辞及诗律的士子。受家风家学影响,薛福成对“专经八股六韵,徒事空谈,抛弃事实”的科举致仕道路产生疑问,开始向往前辈思想家林则徐、龚自珍、魏源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学说。正如他日后所说:“福成于学人中,志意最劣下,往在十二、三岁时,强寇窃发岭外,慨然欲为经世实学,以备国家一日之用,乃屏弃一切而专力于是。”由此薛福成从攻读“八股六韵”转而研习“经世实学”,并立下“济时艰而匡世运”的宏伟大志,决心把自己塑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经世”之才。薛秀群疾呼“吾国墨守破败之政制、之学术、欲与日新月盛之强邻者抗求国无亡,安可得哉”,也说明她是十分崇尚经世致用的实学的。

  4. 顺应时代,积极转型

  以儒为业、敦诗重礼的薛福成家族,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不断传播,积极加入了与时俱进的历史转型进程。1864年薛福成撰写的《选举论》一文,对科举制提出激烈批评,大致是转型的开端。而薛氏子弟甚至女子纷纷走出家族,到新式学堂读书,还出现了家族女子外出教书的情形,则成为转型的深化。如薛寿萱(薛福成孙子)的长姊、二姊皆毕业于上海宴摩氏女校,长姊还出任英文教习。此外,薛家子弟还把求学之路拓展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辛亥革命前后,北京清华学校选派幼年学生出洋留学,薛南溟二子薛学海获得首选,以民国3年夏赴美留学。第二年冬,南溟幼子薛寿萱自费赴美。后薛南溟女婿张鸿鼎也留学日本。这种家族教育上的巨变,无疑是薛福成家族实现全面转型的基础,由此又带来了文化上(从实学进一步向近代文明转型)、政治上(从封建官僚阶层向新兴资产阶级转变)、经济上(成为中国第一代近代民族实业创始人,1896年创办了薛氏家族的第一个企业——永泰丝厂)的全面转型,成为近代无锡、江南乃至中国著名的大族。

  三、薛福成家族的教育活动

  一个家族的文化传统与教育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往往前者可以包融后者,但从某个角度而言,二者又有着在互动中发展的特定关系。在优良文化传统的熏陶下,薛福成家族的教育活动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是如此,而这些又为薛福成家族文化和学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养分。

  1. 教育目的。由清代薛福成家族文化传统的“读书明理”、“经世致用”等特点所规定,其教育目的是很明确的:注重培育有正直品格和济世报国远大抱负的可用人才,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追逐仕途、光宗耀祖。这就是薛福成家族“读书非求荣,只以重后代”的真正内涵。这样的教育目的对薛氏子孙在求学、做人方面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薛福成家族的许多历史贡献都可以归因于此。明清以来,重视育人的传统久已被八股化的科举所误、所废,重视人格教育也就显得格外可贵,薛福成家族的这种教育目的是值得称道的。

  2. 教育内容。与家族的文化传统相关,薛氏子弟的教育内容比较广泛,既有传统内容,也有西学课程。从薛福成为子弟读书所订的功课单来看,薛氏家塾每天都有固定课程,包含作文、古文生书、写字、诗赋、名人之作等传统的学习内容。而从薛福成家族注重经世致用实学的传统,以及薛福成孙女薛秀群推崇的西式教育主张又不难判断,薛氏教育也不乏各种实学及西学课程。据子女回忆,薛福成长子薛南溟就曾聘请无锡本地的杨章甫、钱基博、蒋辅臣等学者出任子女的理数教师。薛福成家族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现出该族教育内容的务实、开明和开放特色。

  3. 教育方法。薛福成家族的教育方法注意新法结合传统、灵活多样,除了寓教于事、严慈相济等传统方法外,还有诸如明喻妙讽、交互切磋、引导自学等。

  (1)巧喻妙讽。薛福成的母亲,就善于运用此法来教育子女。她曾给子女们讲:“某能读书,身享令名,荣及父母。某不能读书,污贱危辱,濒于死亡。”令儿子闻之而“耸听汗下,罔敢自逸。”薛福成对母亲的这种教法推崇备至:“先妣于福成兄弟,未尝加以疾言邃色,然教诫不少倦。”这种巧喻妙讽与叱骂鞭挞的传统方式全然不同,也与一般教学中的寓教于事有异。它以巧妙的旁敲侧击激起孩子的好胜心理,从而收到了强行施压所难及的效果。一个普通的家族女子竟将此法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真令人称奇!

  (2)交互切磋。福成众兄弟在读书过程中,经常相互切磋、激励,取长补短。兄弟数人聚居一室,“昼则纵观经史,质问疑义;夜则一灯围坐,互论圣贤立教微旨、古今理乱得失之要最。”在众兄弟中,他与四弟福保手足情意更加深厚。起初,薛福保“好攻古文辞,潭思不辍”,兴趣极浓。薛福成对此不以为然,诘问福保说:“时变方殷,士无论遇不遇,当蕲以有用之学表见于时,胡为矻矻于文艺之末?”可福保却振振有词回答:“不然。夫文之至者通乎道,古文于文体最尊,且自古夷 泽世伟人,无文不行。如贾谊之疏,董仲舒之策,诸葛武侯出师表,陆宣公奉天改元大赦制,其所以斡旋世运,鼓动伦类者,独非文章之力耶?而贱之也”。此番辩论,兄弟二人各有见地,都受到对方启发。薛福成开始在语言文字、文章技法上下气力,后来成为一代政论、散文大家。福保也开始研究经世实学,探讨治国之策,后来也走上政治舞台。

  (3)引导自学。在福成子弟成长过程中,父亲薛湘对他们要求严格,谆谆教导之余不乏有引导福成兄弟自学之举。他曾指导福成兄弟读书,“温经读史,兼览百子,熟玩朱子《近思录》,涵而操之,务俾理博才赡”,又让他们“综考有明以来制艺之卓然者,而撷其华,师其意,由是沿流溯源,学乃大进。”在父亲的谆谆引导下,薛氏兄弟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底。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薛福成受社会现实启发,更加致力于“经世实学”,博览群书,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旁及陆王“心学”,乃至阴阳、卜筮、无不专心研究。这种自学研习的治学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乃父指导自学方法的熏陶。

  薛福成家族明智的教育目的,务实、开明和开放的教育内容,以及灵活多样、富有新意和活力的教育方法,为薛福成家族子弟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四、家族文化对薛福成家族历史贡献的影响

  薛福成家族独特的家族文化传统,对薛氏几代人在人才培养、工商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熏陶作用。

  1. 为家族多元杰出人才的涌现奠定根基

  薛福成家族崇尚实学、百业皆本的文化传统,为家族培养多元杰出人才奠定了深厚基础。这种多元人才是指薛氏子弟在不同领域均有所作为:最突出的就是培育了杰出的思想家与外交家薛福成、早期实业家薛南溟、“丝茧大王”薛寿萱等近代名人,还有如获选江苏省议会议员的薛南溟长子薛学潜、供职北京外交部的二子薛学海、出任英文教习的薛寿萱长姊、力图兴女学于州里的薛秀群,等等。薛福成家族子女的多元发展道路与该族注重教育、男女兼重、崇尚实学的家学渊源息息相关。正是薛氏家学的特点使薛氏子弟接受的教育突破了男女性别和传统经学的限制,学想学之内容,思欲思之领域,才可以在政界、实业界、教育界等社会不同层面有所成就,并作出特有的贡献。教育的特色成就了特色的人才,这就是薛福成家族。

  2. 为向近代实业大族的转化提供动力

  “百业皆本”是薛福成家族文化传统的重心所在,其意指工商与出仕同为本业,与明末清初“工商皆本”启蒙思想类似。这种价值取向使家族子弟治学过程中注重致用、崇尚实学,也使薛福成家族逐渐走上近代工商业道路,实现从传统科举入仕之家向近代工商实业之家的成功转化。正是在“百业皆本”的价值取向引导下,薛南溟才会发出“中国非贫国也,而日患贫,救国之道在辟利源以裕民生”的感慨,走上弃官从事实业的道路。经薛南溟、薛寿萱两代人的不懈努力,薛氏永泰集团成为中国丝织界的霸主,“走穿脚底跟,跑不出薛家门”就是对其地位的最好描述。薛氏也因此成为当时仅次于荣氏、唐氏企业的第三大家族企业,不仅促进无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东南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这一切,无不深深地根植于家族“百业皆本”的价值观念。

  3. 为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提供养分

  薛氏子弟在近代思想、文化等领域作出的贡献也得益于其特有的家族文化。薛福成正是因为受了家族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才会有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有重要影响的改良主张,才得以最终走向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革之路,也才会形成其务实灵活、具有独特价值的“和战观”与外交思想。还有,他和孙女薛秀群关于普及教育、学习西学文化的主张和探索,以及薛寿萱等在引进西方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一系列贡献,可以说也是得益于家族教育传统的熏陶,汲取了家族文化沃土所提供的养分。

  总之,薛福成家族颇具个性的文化传统值得珍视,堪称明清以来江南文化的一个鲜活范例,对家族乃至近代中国的多方面贡献是一笔值得铭记的重要历史遗产。

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的复姓叱干氏改单姓薛。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

③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辽西有薛姓。

④ 今满、蒙、土家、朝鲜族有此姓,客家人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上文已述,薛姓发祥于今山东薛城,后又迁江苏邳州。有资料表明,战国时薛姓已播迁于湖北、湖南、江苏、河南、河北省境内,如薛公子登的曾孙薛倪曾为楚令尹,薛倪之孙薛鉴,为刘邦献策灭黥布,薛鉴五世孙薛广德为汉御史大夫,广德之孙薛愿,因仕宦淮阳太守而落籍当地。薛愿嫡孙薛汉之八世孙薛兰为曹操所杀,其子薛永从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并落籍当地,永之子薛齐在蜀亡后降魏,拜光禄大夫,迁家于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世号“蜀薛”。薛齐为河东郡的开基始祖。薛齐的长房长孙恢号“北祖”,长房次孙雕号“南祖”,长房三孙兴号“西祖”。三国时,吴国竹邑人薛综的三个儿子(莹、孙、兼)皆为太子太傅,谓之吴国三傅,魏国薛夏为天水人,说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肃。晋永嘉之乱,河东人薛推随中原士族南渡,数传至薛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徙居福建晋安,是为入闽薛姓始祖。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随其岳父陈政率军入闽,从此定居漳州,数传至薛一平,为漳浦东山开基祖。北宋初年,歙县薛彦博迁居宜章南关(今湖南宜章县),是为湘、粤薛姓始祖。其六世孙薛前儒在元时移居广东乐昌九峰,是为乐昌九峰薛姓世祖。明初,薛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陕西、山东、北京等地。明清两代,薛姓渡海到台湾者,闽籍较众。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如今,薛姓已广布全国,其分布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姓占到全国汉族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薛仁贵的家谱如下:

河东薛氏部分世系(薛仲孙支):

第一代: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第二代: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

第三代:薛仁贵。

第四代:薛讷(左羽林大将军)、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范阳节度使)。

第五代:

薛徽(左金吾将军)、薛直(绥州刺史)、薛畅(左羽林将军)、薛光、薛嶷(清河郡司户参军)、薛岌(右金吾将军)、薛崿(一作薛昽,昭义节度使)、薛嵩(昭义节度使)、薛岸。

扩展资料:

薛仁贵之子薛讷:

唐朝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七世孙、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长子。

薛讷不善言笑,但沉着勇悍。早年为城门郎、蓝田县令等职,任内坚拒宠臣来俊臣非分之请,迫使其收回成命。

薛讷自此以刚正秉直而闻名于世。后以将门之子得到武则天重用,累官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其镇守边疆,屡立战功。

薛仁贵之子薛楚玉:

唐朝藩镇将领,名将薛仁贵第五子,昭义节度使薛嵩之父。

出身将门,勇武过人。官至幽州大都督府长史、范阳节度使,推行军事改革。开元二十一年,派遣郭英杰攻打奚和契丹,屯于榆关,为可突干大败于都山。薛楚玉坐罪免官,以张守珪代之。

-薛仁贵

-薛楚玉

-薛讷

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筹)2017年7月7-10         2017年7月7日至10日,在参加山西薛氏联谊会与深圳薛氏宗亲会在太原的交流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