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26个儿子排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朱元璋26个儿子排名,第1张

朱元璋的26个儿子子孙起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分别是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_、晋恭王朱_、明成祖朱棣、周定王朱_、楚昭王朱桢、齐恭王朱_、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荒王朱檀、蜀献王朱椿、湘献王朱柏、代简王朱桂、肃庄王朱_、辽简王朱植、庆靖王朱_、宁献王朱权、岷庄王朱_、谷王朱_、韩宪王朱松、沈简王朱模、安惠王朱楹、唐定王朱_、郢靖王朱栋、伊厉王朱㰘、朱楠。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 

朱元璋的手段

朱元璋让儿子们镇守北方边境,跟北元抗衡,要么让他们镇守内陆,镇压地方豪强,而最富饶的地区还在中央朝廷控制下,他的分封制,虽然被很多人所诟病,但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只是明成祖朱棣上位以后,对藩王制度进行大改,使其从供卫朝廷定位,成为混吃等死的存在,让藩王制度成为后世诟病明朝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至为冷酷。他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为了确保子孙们生活幸福,他绞尽了脑汁。

子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史载孝慈高皇后出,但有说法是高皇后养,李淑妃所生。),逝于1392年,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继明太祖帝位 朱樉,次子,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朱,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达定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达定妃出;洪武朝自焚死)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 (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郭惠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木彝],二十五子,伊厉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女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 -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朱㰘,又名朱彝,祖籍安徽凤阳,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5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公元1388年7月9日)。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为伊王,建国于洛阳。朱彝被封为伊王后胡作非为,残害百姓。永乐十二年九月乙未(二十五)日(公元1414年10月8日),病死,获恶谥厉,史称伊厉王。

提起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属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属相,另外,还有人想问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后代的堂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朱元璋的儿子有几个 朱元璋传位给谁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属相

1、长子,朱标,懿文太子;

2、二子,朱樉,秦愍王;

3、三子,朱棡,晋恭王;

4、四子,朱棣,初封燕王,后为明成祖;

5、五子,朱橚,周定王,初封吴王;

6、六子,朱桢,楚昭王;

7、七子,朱榑,齐恭王;

8、八子,朱梓,潭王;

9、九子,朱杞,赵王;

10、十子,朱檀,鲁荒王;

11、十一子,朱椿,蜀献王;

12、十二子,朱柏,湘献王,初谥戾;

13、十三子,朱桂,代简王,初封豫王;

14、十四子,朱楧,肃庄王,初封汉王;

15、十五子,朱植,辽简王,初封卫王;

16、十六子,朱栴,庆靖王;

17、十七子,朱权,宁献王;

18、十八子,朱楩,岷庄王;

19、十九子,朱橞,谷王;

20、二十子,朱松,韩宪王;

21、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属相: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属相

22、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

23、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

24、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

25、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厉王;

26、二十六子,朱楠,未封王。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6月30日-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朱棣夺位之战:靖难之役

朱元璋为御虏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最强。洪武二十五年(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建文元年(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

因为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所以削藩从朱棣同母弟周王开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其余都废为庶人。接着,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建文元年(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

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

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

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三年(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后代的堂号

建文三年(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建文四年(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建文四年(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以上就是与朱元璋的儿子有几个 朱元璋传位给谁了相关内容,是关于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属相的分享。看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属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籍淘金户。祖父初一因当地不产金,赔纳不起而徙句容,后徙泗州,至父亲时方徙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德裕,再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目录

1起义

2建国

3生殉妇女

4评价

5婚姻

6家族列表

61子女

7传说

8相关条目

[编辑]起义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於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后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 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得大富商沈万三资助,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

[编辑]建国

朱元璋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覆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云南安定。

洪武元年,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洪武二年正月初十(1369年2月16日),朱元璋命於鸡鸣山立功臣庙。当时他告谕中书省臣说:「元末政乱,祸及生灵。我倡义临濠,以全乡曲。继率英贤渡大江,遂西取武昌,东定姑苏,北下中原,南平闽广,越十有六载,始克混一。每念诸将相从,捐驱戮力,开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报。追思功劳,痛切我怀。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庙,序其封爵,为像以祀。人孰无死,死而不朽,乃为可贵如诸将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无穷之荣;身虽殁而名永不磨灭」。六月初三日庙成,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此位序屡经删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单位次。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长子为皇太子,其余皆分封为王,又分封一个从孙为王,使之出镇全国险要。一部分镇守北方以防蒙古的侵扰,称边王。他们东起辽东,西迄甘肃,各守据点,保卫著边疆,如燕王朱棣镇北平(今北京)、宁王朱权镇大宁(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大明城)、谷王朱穗镇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称为「守边」九王。余下则星罗棋布,分驻内地。如周王镇开封、楚王镇武昌、潭王镇长沙、蜀王镇成都、鲁王镇兖州等。诸王中,以北方边王的势力最大。如宁王有甲士八万,战车六千。而燕王和晋王权力尤高,如中央派来的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均受其节制,甚至朱元璋允许此二王扩展其军事势力,军中事大者方才奏闻,但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的靖难之变。

明朝稳定之后,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包括《大明律》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来约束众臣。

在朱元璋主政期间,处死了大批不法贪官,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万名官员。由於朱元璋的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要求严厉,但非常注意减轻民间普通百姓的负担,在主政期间,基本上实现了轻徭薄赋,同时多次救济灾民。社会生产力在其统治期间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人口稳定成长。他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在明南京皇宫内,没有设立御花园,只有御菜园,其中种满蔬菜,供给皇宫。

朱元璋曾多次筹划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边塞的安宁。大胜,并曾成功在甘肃击败王保保、在东北逼降纳哈出、在蒙古高原几乎活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於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

[编辑]生殉妇女

残酷的殉葬制度,在西汉以后,逐渐在中原政权消失。但是在朱元璋手中又恢复,并且只殉葬妃嫔宫女。朱元璋死时生殉46名伺寝宫人;成祖殉30余人,并且曾因权贤妃之死疑案而一次处死宫女2800余人;「仁宗」殉葬7名妃嫔;宣宗殉十人。「节烈从殉」的风气,并向下广为延伸至宗室公侯、官宦之家、以至民间,至英宗时才废止。杀死从殉妇女的方法为将她们吊死,她们的家属称为「朝天女户」并给予一定待遇。

[编辑]评价

此章节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民间流传朱元璋丑恶的脸谱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著眼,事实上历史都有如此记载。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杀戮功臣者著眼,洪武六年,朱元璋鉴於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藉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见诛,接续又诛杀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连“浙东四先生”亦不能免。朱元璋还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此时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杀颖国公傅友德,与他同时被杀的还有蓝玉的副将,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杀宋国公冯胜,是开国六公爵最后一位仅存者。大臣们只要观察皇帝当日临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视朝,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

总括而言,朱元璋诛杀功臣是铁的事实,这也造成靖难之役时,能勤王卫主的老臣已经不多见,仅存的功臣只剩下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汤和、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人。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还乡,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但他的儿子朱同最后被赐自缢。

除大诛功臣外,朱元璋也杀文人,吴晗《朱元璋传》中开列了被杀文人的名单:“处州教授苏伯衡以表笺论死;太常卿张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扔到长江里);河南左布政使徐贲下狱死;苏州经历孙右;曾为蓝玉题画,泰安州知州王蒙尝谒胡惟庸,在胡家看画,王行曾作过蓝玉家馆客,都以党案被杀;郭奎曾参朱文正军事,文正被杀,奎也论死;王彝坐魏观案死;同修《元史》的山东副使张梦兼、博野知县傅恕、福建佥事谢肃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赵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张士诚处作客,打算投奔扩廓帖木儿的戴良,畏罪自杀。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张宣,谪徙濠州;杨基罚作苦工;乌斯道谪役定远;顾德辉父子在张士诚亡后,并徙濠梁,都算是十分侥幸的了。”

明太祖虽标榜复古,但他大多数制度是从蒙古学的,廷杖与责打臣下是从蒙古学的,法制是从蒙古学的,违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另外,他与蒙古人一样,为了动员全社会,他十分重视户口普查,每个人有固定的义务,每个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后才是大臣。不许随便转换工作,这是从成吉思汗的十户制学的,从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对的,明朝则要,因此明朝君主是绝对专制的。

[编辑]婚姻

朱元璋的皇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脚马皇后。她是当时红巾军大帅郭子兴的义女。有学者分析晚年朱元璋暴躁的性格和马皇后的死有很大关系。

[编辑]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卒於1382年,寿51岁,諡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郭惠妃,郭子兴亲女

江贵妃

昭敬充妃胡氏

硕妃,高丽进贡的女子

郑安妃

庄靖安荣惠妃崔氏

达定妃

胡顺妃

任顺妃,高丽人

李婕妤,高丽人

崔美人,高丽人

韩氏,高丽人

[编辑]子女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史载孝慈高皇后出,但有说法是高皇后养,李淑妃所生。),逝於1392年,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继明太祖帝位

朱樉,次子,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达定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达定妃出;洪武朝自焚死)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 (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郭惠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厉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媳妇

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

成祖朱棣娶徐达女

潭王朱梓娶于显女;

鲁王朱檀娶汤和女;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妹(扩廓贴木儿氏,元王朝皇族之女)为正妃,邓愈女为次妃

代王朱桂娶徐达次女;

安王朱楹娶徐达幼女;

郢王朱栋娶郭英女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 -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编辑]传说

由於出身民间,有关朱元璋之传说众多,如出生时,身上有虫子在爬,故原名虫扒,后至皇觉寺才改重八,不久改为朱兴宗。其中以其天生有天子相、天子金口等为多。著名的例子,便是在皇觉寺当小和尚时,老师傅要求朱元璋清理庙堂大殿,朱元璋趁著师傅不在寺内,开金口对著众尊佛像,要诸佛自行清洗乾净,并且也要打理大殿内一切。话刚说完,诸佛便慌慌张张行动起来。

另外,传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故立国后以「明」为国号(小说倚天屠龙记亦曾以此为题材)。 值得推荐的传记有吴晗1949年出版白话文朱元璋传等

1、马皇后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马皇后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

孝慈高皇后马氏和朱元璋合葬于明孝陵,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2、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为明太祖朱元璋宠妃。孙氏有容德,太祖闻而纳之,时年十八。敏慧端丽而娴礼法,言动皆中矩,马皇后赞其“古贤女也”。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生怀庆公主。谥号成穆。

3、李淑妃,寿州人,父李杰。史书未有她生下皇子的记载,但有人却认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_、晋恭王朱_。

4、_妃,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她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_的生母。《南京太常寺志》所载明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_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5、胡充妃,生楚昭王朱桢,谥号昭敬。

6、郭宁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生鲁荒王朱檀。

7、郭惠妃,生蜀献王朱椿、代简王朱桂、谷王朱_、永嘉公主、汝阳公主。

8、崔惠妃,谥号庄靖安荣,未生子女。

9、胡顺妃,生湘献王朱柏

10、赵贵妃,生沈简王朱模

11、郑安妃,生福清公主

12、李贤妃,生唐定王朱_

13、刘惠妃,生郢靖王朱栋

14、达定妃,生齐恭王朱_、潭王朱梓

15、葛丽妃,生伊厉王朱彝(木彝)

16、余妃,生庆靖王朱_

17、杨妃,生宁献王朱权

18、周妃,生岷庄王朱_、韩宪王朱松

19、张美人,生宝庆公主。朱元璋死后,她因女儿年幼而幸运的成为仅有的一位免于殉葬者。

20、任顺妃;生平不详

21、郜氏,生肃庄王朱_

-朱元璋

-孝慈高皇后

前言: 在2007年以来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复查工作中,在河南省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发现一座与北京明十三陵形制相仿的明代古墓。据考证,墓主人为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朱㰘。墓前东西两侧残存碑刻两通,一为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郕王朱祁钰继位后,派工科给事中奚伦所立致祭碑。一为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太上皇帝朱祁镇复辟之后,派通政司左参议兼翰林院侍讲刘定之所立祭文碑。

明代封在河南的亲王、郡王、宗室多如牛毛,这位伊王府的首封亲王身上,又有哪些故事?伊王这一脉,在大明宗室之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朱㰘,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6月6日,生母美人葛氏。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在朱㰘出生之时,老皇帝已经年过花甲。这位开国雄主体魄之强健,由此可见一斑。

身为老朱第25个儿子,朱㰘想来也不会受到老父亲多少特殊的宠爱。但是身为皇子,该享受的待遇那也绝不能马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年仅3岁的朱㰘被册为伊王。作为诞育皇子的回报,其母葛美人被册为丽妃。

伊河,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从朱㰘的封号伊王来看,日后不出意外他的封国就是洛阳。果然在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七月,朱元璋下诏在南阳汝州设立洛阳中护卫指挥使司,作为日后伊王府的护卫官军。

作为一个和老父亲年龄相差60岁的皇子,伊王注定要在更早的年纪接受生离死别的考验。而这一天果不其然地在朱㰘10岁的时候来临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享年71岁。就在年幼的伊王还没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就又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他的生母葛丽妃被逼殉葬了。葛丽妃之死,给朱㰘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巍巍皇权的威严和残酷。

朱元璋死后,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伊王虽说是叔叔,年纪却比侄子足足小了一轮。这位大侄子心黑手狠,朱㰘很快就听说他的五哥周王因为谋反被废为了庶人。第二年,七哥齐王、十三哥代王十八哥岷王相继被废,十二哥湘王自杀。紧接着四哥燕王朱棣打出"靖难"和"清君侧"的旗号在北平起兵造反,随后十七哥宁王也被打成了燕王党羽。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皇权的残酷性再次给年幼的朱㰘上了一课。

靖难战争一打就是三年,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后燕王竟然玩了一招千里斩首的战术。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军由金川门杀进南京,皇帝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殉国。被喊了三年的燕庶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性,朱棣在登基之后即宣布废除所有建文新政,事事都要遵循洪武旧制。这样一来,伊王的日子倒是好过起来。

7月24日,作为新皇登基之后的普天同庆,伊王获得了" 黄金百两、白金千两、彩币四十匹、锦十匹、纱罗各二十匹、钞五千锭" 的丰厚赏赐。8月9日,朱棣为唐王朱桱、郢王朱栋和伊王朱㰘这三位幼弟制作亲王仪仗。10月17日,又为三王行冠礼。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一月,18岁的朱㰘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左都督刘贞的女儿刘氏被册为伊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八月,伊王朱㰘携王妃刘氏一起正式之国,到洛阳就藩。

也许是之前的岁月在南京过得太过压抑,朱㰘到了封国之后彻底放飞自己。伊王好武喜骑射,不愿意在王宫之中拘束,这本来不算什么毛病。但他老人家带着弹弓宝剑,骑着骏马在郊外驰骋之时随意击打躲避不及的群众,算是怎么回事?

对于弟弟的肆意妄为,四哥朱棣头疼不已。虽屡屡对其训诫,奈何朱㰘毫不在意,只当作是耳旁风。逼得朱棣只能不断放低要求,甚至说出 "太平音乐亦常情所有,但不至流荡可也" 这样无奈的话来。

如果光是喜好骑射,那可能除了洛阳百姓厌恶之外,对朱㰘本人的身体倒是颇为有益。但这位精力无处安放的伊王,还是逃不过男女之欲的诱惑。掏空身体的结果,最终导致了他英年早逝。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9月25日,伊王朱㰘去世,年仅27岁。伊王虽然死了,洛阳人民的愤怒却并没有消减。对这位民怨深重的亲王,礼部提出削爵并葬以庶人之礼的处置方案。若是朱㰘没有子嗣,可能朱棣真的就遵从礼部的建议将其废为庶人。但他死时,毕竟留下了一个刚满周岁的儿子朱颙炔。朱棣考虑再三,最终决定 "不削其爵" ,但赐了一个恶谥: "厉" 。"暴慢无亲"曰厉、"杀戮无辜"曰厉,这个谥号对于伊王来说,可能确实也是名实相符。朱㰘之死,《太宗实录》上并没有记载朱棣是否辍朝,按惯例当三日。但是据《英宗实录》透露的信息,朱棣为弟弟之死足足辍朝十日,其中缘由可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10月11日,新登基的明仁宗朱高炽封伊厉王庶长子朱颙炔为伊王。朱颙炔在袭封之初,提出由本府洛阳中护卫军士为亡父坟园修建享堂,似乎表现出一丝贤王的做派。

不料朱颙炔却在宣德年间做出凌辱河南府知府李骥,纵容府中内官及官校恃势虐害百姓的行为。宣宗朱瞻基不得已对朱颙炔进行警告,并将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等官悉械送京师治罪。到了天顺年间,朱颙炔又因为进贺圣烈慈寿皇太后圣旦表文不具副本,又将进奉礼物奏本包封于表文匣内等不当行为,遭到英宗朱祁镇的训斥。朱颙炔和英宗的祖父仁宗辈分相同,是朱祁镇的叔祖,结果现在却被骂的像个孙子一样。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7月11日,朱颙炔去世,享年46岁,谥曰简。伊简王共有两个庶子,长子朱勉塣在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封洛阳王,次子朱勉坍尚未受封。由于没有嫡子,朱颙炔死后肯定是由洛阳王朱勉塣袭封伊王。但无巧不巧,朱勉塣尚未等到这一天,就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九月去世,享年34岁。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朱勉塣嫡长子朱諟钒袭封伊王。朱諟钒袭封后仅9年,就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去世,年仅25岁,谥曰悼。由于伊悼王无嗣,其嫡亲弟弟、朱勉塣第五子郏城王朱諟锊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袭封伊王。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5月13日,朱諟锊去世,享年54岁,谥曰定。在伊王一脉历代亲王之中,《明史》惟有对这位伊定王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伊定王嫡长子伊世子朱訏渊袭封伊王。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伊王朱訏渊去世,谥曰庄。伊庄王无嗣,世宗朱厚熜下旨令其弟济源王朱訏淳主丧事,暂摄府事。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九月,册济源王朱訏淳为伊王。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伊王朱訏淳去世,谥曰敬。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伊敬王庶长子伊世子朱典楧袭封伊王。朱典楧酷似其六世祖伊厉王朱㰘,根据《明史》的记载,其在封国洛阳的恶行,比起乃祖当年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终世宗将朱典楧废为庶人,并将伊国除国,传承了一百七十多年的伊王封号就此消失在 历史 长河之中。

结语: 伊厉王朱㰘的悲剧,固然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是他在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时刻,既没有父母的陪伴,又无数次目睹兄弟子侄之间权力的倾轧。这一切的一切,无疑会让他的心底充满了不安全感。从伊王在封国的所作所为来看,对前期所受压抑的发泄,是产生如此恶行的重要诱因。

伊藩除国多年之后,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爱子福王就藩洛阳。福王的就藩,又为洛阳带来了一地鸡毛,此是后话。

朱元璋26个儿子排名

朱元璋的26个儿子子孙起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分别是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_、晋恭王朱_、明成祖朱棣、周定王朱_、楚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