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四大护卫的名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李自成四大护卫的名字,第1张

历史上李自成没有四大卫士胡苗范田的,是金庸小说金庸《雪山飞狐》虚构的。情节也曲折离奇,电视剧中又有音乐和表演呈现,全剧背景主要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地。

李自成失败之重要原因,就是对辽东严重不熟悉,闯王麾下将帅多是陕西和河南人,作战对象基本上都是明军。因此,攻灭大明后,新建立的大顺政权对关外满清严重轻敌,吴三桂降清之后完全没有料到多尔衮会带兵突入山海关,并早已设伏,因此清兵在战场上一出现有很大突然性,这一幕军事失败和宋辽高粱河之战类似。

扩展资料

李自成家世背景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9月22日) ,李自成出生于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mǎo yān]六十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给李自成取小名为黄娃子(一说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硙生,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

本概况

米脂县地处黄土原腹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

邻横山、子洲。地理坐标东径109°49′-110°29′,北纬37°39′-38°5′,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47公

里,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共有396个行政村(736个自然村)、城区有6个居民委员会。

全县总人口为208542人,其中农业人口18567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2人。

  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

拔1049米。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境内山峁达20378个。沟道16120条构成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

县域西部与榆林的风沙区接壤,沟道浅而宽、梁峁起伏较大,土壤风蚀沙化明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县域东南部,丘陵起

伏,坡陡沟深,侵蚀严重。经过治理,明显改观。中部为无定河川道地带,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本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年雨量不足,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适宜农

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255℃,无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

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本县是黄土高原和中国大陆小杂粮主产区之一。

自然资源

米脂县境内自然资源广博,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纵贯腹地,平均总流量63亿立

方米,利用渠道和抽水工程,可灌溉沿无定河两岸近3万亩农田。境内流水支毛沟有500多条,年平均流量6166万立方米,建水库

、水池总有效蓄水量3538万立方米。地下水可采总量约7166万立米,可保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的生活用水。

  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陶瓷土、石灰石、岩盐等。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县境内西北部,储量为1000多万吨,煤

层厚度为08米,虽属薄煤,但结构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天然气除东部区域未探明外,广泛分布在县境西区地带。1987年以来

,在境内多处钻井试采,证实天然气储量较丰富。从试钻的10多口井来看,最高产井口日产气可达22000立方米,最低日产气

1400立方米,有着较好的开采前景。

  陶瓷土分布在李家站、郭兴庄、杜家石沟3乡。有资料证明,米脂以陶瓷土为原料手工制作缸、瓮、盆、罐、壶等已有4000年的

历史。石灰石分布在七八个乡镇,其中,沙家店和李家站一带分布最集中,储量最大。用石灰石采烧石灰在米脂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岩盐储量最大,现探明盐层蕴藏全县地下,盐层最大厚度129─148米,探明储量为1600─1800亿吨。每开采1平方公里可产纯

盐22亿吨,纯度之高谓全国第一,是食用盐和工业化工用盐的极佳原料。岩盐开采是本县“十五”期间重大开发项目之一。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党项族。原姓拓拔,原名鸿基。以西夏党项族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生平

李自成,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肃太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西夏李继迁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人们所说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即指的是这段事。《米脂县· 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到:"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拔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兵变

[编辑本段]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征战

[编辑本段]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分军东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难不死。

称王

[编辑本段]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1],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10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3月,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4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入京

[编辑本段]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 “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2],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3]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4],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5]。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 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国内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白银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覆灭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于1645年神秘消失。

在广袤雄浑的黄土高原腹地,在桀骜不驯的无定河中游,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塞北历史文化名城——米脂。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米脂县,为古银州,是明末农民革命领袖李自成的故乡。素有“文化之乡”、“小戏之乡”、“梯田之乡”之美誉。“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李继迁叛宋,袭取银夏。韩、范诸公更互为犄角。谓此地“控山险,扼冲要,屏蔽延州(延安),为兵家在所必争也。乃堑山为城,屯兵为堡,遥制虏骑,使不敢长驱充斥。今四面皆古战场也。"延绥襟喉之地"、"北连榆林、南通川陕,为极冲要地"。汉置独乐县(今马湖峪)、北周置银州。宋宝元二年(1039)毕家寨改名米脂寨,金正大三年(1226)置米脂县。李自成西安建大顺政权,改米脂县为天保县。先后属陕甘宁边区绥德军区、榆林军区、榆林地区。迄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米脂城,北宋初曾是一个小村落,叫惠家砭(今老城大囫囵以上)。宋太宗时,在山阜半腰平坦处建毕家寨,四周构筑土寨,并设置寨门、鹿砦,背倚小山,前呈陡壁。后来,宋、夏军队几经争占,几易其主,到宋宝元二年(1039)更名米脂寨。崇宁四年(1105)改称米脂城。元泰定三年(1326),开始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宽加高寨墙,砌石垒门,今马号圪台、城隍庙湾等处,称谓上城(也叫小城)。历经洪武、正德、嘉靖、万历以及康熙、乾隆、同治、光绪等多次修整加固城垣,但无西门。民国时,又拓修新城,今已拥有南北长2.5公里、东西最宽达1公里,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不规则三角形县城规模,迄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故民间传有“先有惠家砭,后有毕家寨”,“先有毕家寨,后有米脂城”之说。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米脂县地处黄土原腹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地理坐标东经109°49′-110°29′,北纬37°39′-38°5′,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47公里,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共有396个行政村(736个自然村)、城区有6个居民委员会。

全县总人口为208542人,其中农业人口18567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2人。

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境内山峁达20378个。沟道16120条构成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

县域西部与榆林的风沙区接壤,沟道浅而宽、梁峁起伏较大,土壤风蚀沙化明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县域东南部,丘陵起伏,坡陡沟深,侵蚀严重。经过治理,明显改观。中部为无定河川道地带,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本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年雨量不足,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255℃,无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本县是黄土高原和中国大陆小杂粮主产区之一。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米脂县境内自然资源广博,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纵贯腹地,平均总流量63亿立方米,利用渠道和抽水工程,可灌溉沿无定河两岸近3万亩农田。境内流水支毛沟有500多条,年平均流量6166万立方米,建水库、水池总有效蓄水量3538万立方米。地下水可采总量约7166万立米,可保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的生活用水。

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陶瓷土、石灰石、岩盐等。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县境内西北部,储量为1000多万吨,煤层厚度为08米,虽属薄煤,但结构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天然气除东部区域未探明外,广泛分布在县境西区地带。1987年以来,在境内多处钻井试采,证实天然气储量较丰富。从试钻的10多口井来看,最高产井口日产气可达22000立方米,最低日产气1400立方米,有着较好的开采前景。

陶瓷土分布在李家站、郭兴庄、杜家石沟3乡。有资料证明,米脂以陶瓷土为原料手工制作缸、瓮、盆、罐、壶等已有4000年的历史。石灰石分布在七八个乡镇,其中,沙家店和李家站一带分布最集中,储量最大。用石灰石采烧石灰在米脂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岩盐储量最大,现探明盐层蕴藏全县地下,盐层最大厚度129—148米,探明储量为1600—1800亿吨。每开采1平方公里可产纯盐22亿吨,纯度之高谓全国第一,是食用盐和工业化工用盐的极佳原料。岩盐开采是本县“十五”期间重大开发项目之一。

米脂古称银州,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得名。她的开发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境内发现的大量仰韶、龙山文化遗物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劳作、生息、繁衍。千年小城米脂镇,建于宋元丰四年(1081),排排窑洞依山而筑,石板小街蜿蜒曲折,无定河、流金河、饮马河三水环抱,新旧两城,一桥飞担,一派塞上景色。尤其米脂新城,别具一格,由一排排加固的窑洞环围而成,不愧为我国城建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在各种城堡只能作为文物而任人发追古之论的今天,米脂新城城墙却以舒适住室这一使用价值,继续为米脂人民积福。

米脂虽为山区小县,但从炎黄文明的萌发阶段起,她即几经变迁,历尽沧桑,以其独特的贡献和灿烂的文化闻名于世。公元563年北周置银州,金正大三年(1226)设县。历史上,秦公子扶苏、大将蒙恬,汉“龙城飞将”李广,唐一代名臣郭子仪,宋爱国命官、科学家沈括等文臣武将,都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励精图治,为银州增色不少。那高悬于城南崖壁之上的民国总统徐世昌手书的“古银州”石刻,正是对米脂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浓缩。

米脂北承蒙阴,南衔关中,进可西击宁夏,退可据守黄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再加米脂长期地处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势力的拉锯地带,历史上征战不断。如唐人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就是对这里残酷战争的真实写照。北宋年间,一代枭雄、米脂籍党项族人李继迁,挟地利人和,在这里屯兵垦田,积蓄力量,终立西夏,称霸一方。明末,农民英雄李自成从这里扯起闯旗,马踏幽燕,定鼎北京,浓墨重彩导演了中国历史上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喜剧。进入现代,我党我军的许多重大活动是与米脂联系在一起的。在陕甘宁边区的困难岁月里,米脂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杨家沟窑洞的灯光,沙家店战役的烽火,以毛泽东治国安邦的睿智和彭大将军摧枯拉朽的气势,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大决战,则以国民党军战场最高指挥官、米脂人杜聿明的战败被俘而告终。

米脂以小米得名,小米以米脂产为最佳。米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12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座落着两万多个馒头型山峦,沟壑纵横,峁梁交错。太多的付出,使这块黄土高坡支离破碎,过分贫瘠。然而,穷则思变。世世代代的米脂人,以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用双手描绘出了“梯田直上白云间”(钱昌照诗句)的壮观景色,培育出了食中珍品小米等优良的品种。山水本无意,小米独钟情。凡了解米脂的人无不惊叹,小米生于米脂的坡坡洼洼、山山水水间,竟如有神助,黄澄澄,金灿灿,亮晶晶,香喷喷,好不诱人。那每日必不可少的钱钱饭,那走西口必带的米面馍,那甘醇的米酒,酥润的米糕,芬芳的米茶,香甜的米粥,使米脂男儿平添几分豪气,使米脂婆姨又多几分娇逸。小米已渗透在米脂人的生活里,融化在米脂人的生命中。而小米加步枪的特定含义则说明,小米培育了一种精神,小米孕育了中国革命。

米脂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历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西夏国奠基者李继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共和先驱高攀桂,开明人士李鼎铭,民主斗士杜斌丞,抗日名将杜聿明,布衣作家李健侯,秦腔泰斗马建翎,各领风骚,光照后人。英雄壮桑梓,浩气存千古。今天,雄踞在银州大地上的貂蝉洞、李自成行宫、杜斌丞纪念室、李鼎铭陵墓、杨家沟纪念馆、沙家店战役遗址等历史遗迹,如座座丰碑,记载着米脂的光荣。而矗立在市中心的闯王跃马进击的塑像,则是米脂人民策马扬鞭、奋勇进取的精神写照。

与米脂铁骨男儿千秋伟业交相辉映的,是米脂“半边天”的辉煌。“米脂婆姨绥德汉”这句中华大地几乎妇幼皆知的民谣,深刻揭示了米脂婆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米脂婆姨也成为米脂特定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以妇女群体形象定格并备受推崇的,全国亦仅米脂一家。历史告诉人们,米脂婆姨是个历史范畴。从传说中貂蝉舍身取义、为民除奸,到由高夫人挂帅,米脂婆姨为骨干的娘子军在闯旗下逐鹿中原、血战疆场;从雨花台烈士杜焕卿慷慨就义、为国捐躯,到唐山大地震时第一个把地震信息送出唐山的高东丽临危不惧、以身殉职,米脂婆姨是一个英雄的群体,米脂婆姨是英雄的同义词!米脂婆姨亦是个综合定义。以三国时期羞花闭月的绝代佳人貂蝉、延安时期有倾城之容的“陕北一枝花”张梅为代表的这样一些丽人佳黛,为米脂赢得了华夏第一美人县的称誉,但这不是米脂婆姨的全部含义。米脂婆姨征服人的不仅仅是她们的天姿丽质,更在于她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战场上的叱咤风云的女英雄,和平时期德高望重的女领导,学术界成绩斐然的女学者,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女专家,生活中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事业上敢闯敢拼的女强者……不同时期、方方面面功勋卓著的米脂婆姨,集中展示了东方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米脂婆姨是美的使者,米脂婆姨是美的代名词!米脂婆姨亦有其时代的内涵。每当民族危难关头,就有米脂婆姨的抗争;每当时代召唤,就有米脂婆姨的身影。特别是近代,成千上万的米脂婆姨,以民族解放为己任,毅然投身革命,奔赴全国各地,仅县团以上干部就有600多名。今天的米脂婆姨,勇当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下商海,办实业,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良好典范。米脂婆姨是中华妇女的杰出代表,米脂婆姨是时代的佼佼者!

米脂历来人文荟萃,文风兴盛,素有陕北文化县之美称。清光绪年间,曾有三科大比考,米脂以陕北一隅小县,连中五名进士,名震塞上。近代以杜斌丞、李鼎铭、高佩兰为代表的本县有识之士,奔走呼号,先后倾力办起了三民二中、米脂女校、临水寺小学等公私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了刘澜涛、郭洪涛、马明方、马文瑞、杜瑞兰、杜岚等大批栋梁之材。受重教兴文传统的影响,求知识、习文化,已日益成为米脂人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80年代在陕北率先被省政府命名为基本无盲县,90年代已经实现普六,即将实现普九达标。

米脂是陕北文化沉淀的富集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米脂文化源远流长,带有浓厚的黄土气息和强烈的黄河气派,淳厚、朴素。不论是质朴大方、精巧韵趣的汉画像石,还是甘醇朴实、豪放气派的民歌,不论是独树一帜的唢呐,还是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不论是形象逼真的石雕,还是生动稚拙的面塑、泥塑,都独具特色,颇有名气。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又为文化县赢得了小戏之乡的雅称。特别是逢年便闹、逢喜便闹的秧歌,龙腾虎跃,热情奔放。元宵节,花灯下,耍狮子、踢场子、扳水船、转九曲、打腰鼓、放礼花、跑毛驴、唱大戏、吹唢呐、品说书,红火异常,热闹非凡。走进米脂,也就走进了民歌的海洋,在那田野里、路畔上,在那院落里、碱畔上,那做工、放牧、赶牲灵的,那洗衣、编织、纳鞋底的,竞相用民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劳作中、酒席上,甚至叫卖、哭悼,都有词有曲,令人荡气回肠,情不自禁。远客若来,都会陶醉在那随风飘来的悠扬悦耳的信天游等民歌声中。

美哉,米脂;壮哉,米脂。闯王故里雄风在,继往开来谱新章。米脂人民不但能创造昔日文化县的辉煌,也一定能托起明日的希望。米脂必将以其更加美好的姿态,崛起于新的时代!

[编辑本段]米脂的婆姨

《 米脂县志》记载:三国时的天下美人貂蝉是米脂人。《绥德 县志》记载:“才貌双全的吕布是绥德人”。貂蝉嫁吕布,吕布戏貂蝉,史书记载各异,且不去管它。但是,米脂的女子长得漂亮,绥德男子长得英俊,却是事实。陕北那句名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可以说,家喻户晓。就连毛泽东1935年到陕北后,在他的谈话里和文章中都引用过这一谚语。那时米脂中学的不少女学生,毕业后即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她们之中大部分和***各级军政人员结了婚。全国解放后,这些军政人员,有的成了将军,有的成了省级或中央级领导,因此,米脂又有“丈人县”的戏称。米脂姑娘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贤惠、能干。例如,1920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米脂姑娘高佩兰和妇女领导干部杜瑞兰、冯云、安建平、杜利珍、杜彩珍及革命烈士杜焕卿、张惠明等,都是很有作为的女中豪杰。

那么米脂的婆姨为什么长得这样漂亮呢据说与当地水土有关。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因米脂水得名。米脂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米脂水在县东南100步处,其地沃宜于种植谷子,谷子碾成小米金黄金黄,煮成小米粥上面漂了一层油脂。也许米脂的小米还有什么成分,使女人吃了长得漂亮,如花似玉;男人吃了长得健美,大有作为。

“ 绥德的汉”为什么和“米脂的婆姨”齐名呢到绥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绥德自古为“天下名州”,地处陕北腹地,是大理河和无定河交汇之处,也是太(原)银(川)公路和西(安)包 (头)公路交汇之处,为陕北交通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聪明、勤劳、俭朴、坚韧不拔。名州的汉子更是出名。高大、膘悍、英俊的绥德汉,颇有北方阳刚之气。南宋名将韩世忠,绥德人,抗金英雄,因反对秦桧议和,被解除兵权。他曾替岳飞鸣冤,面诘秦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子洲,也是绥德人,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绥德男子,不仅长得英俊,而且能文能武,多才多艺,他们创造了石狮艺术,把石头变成金,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敢于走南闯北,善于发财致富,建家立业。所以,“绥德的汉”与“米脂的婆姨”并驾齐驱,驰名天下。

[编辑本段]米脂貂蝉的传说

陕北有一句很有名的俚语:“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其中,“米脂的婆姨”是形容米脂女人(方言称婆姨)聪明、贤惠、美丽、能干。伴随这则俚语的还有个美好的传说,三国时的貂蝉是米脂人。

貂蝉的父亲北山郎是一名出色的猎手,一次上山打猎,从恶熊爪下救出一只可爱的玉兔。此玉兔乃上界牡丹仙子下凡所化。她爱慕北山郎为人忠厚,魁梧勇猛,与之在山洞成亲。有孕后采百花精英养育腹内胎儿,致使方圆百里山花野卉无一开放,乡民盛传将有奇人出世。牡丹女临分娩时,正值盛夏,蝉鸣阵阵,一只银貂跃人产房,故将所生女起名貂蝉。后来天帝发觉牡丹仙子私下凡尘,敕令金甲神将其削去正果,化为草木。北山郎采花蕊花露哺育貂蝉,使其出落得百媚千娇。以后她被一名征北将军带到京城洛阳,送给司徒王允做使女。王允为除奸臣董卓,巧设连环计。貂蝉深明大义,拭愿献身,周旋于董卓和吕布之间,使吕布愤而杀了董卓。罗贯中将貂蝉女写入《三国演义》中,还有人将吕布戏貂蝉编为戏曲《风仪亭》,到处传唱。

貂蝉是米脂人,早见于康熙二十年版《米脂县志》,记曰: “貂蝉洞在城西艾蒿(今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亦俗传也”。

李自成之所以失败,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稳定的根据地,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目光。

1、没有稳定的根据地

因为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后勤保障全靠抢。李自成除了带兵打仗和招兵买马以外,他的部队后勤保障主要通过劫掠和战斗缴获。当时的陕西一穷二白,只有官府和大户才有余粮和钱财。于是打官府,杀明军,吃大户,来钱快,没有后勤保障,四处打家劫舍,过惯了来快钱的土匪式生活。没有任何政治远见,长于战术,疏于谋略,只知劫掠和杀戮,与流寇无异。

2、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目光

李自成却在对待清军入关这个问题上一厢情愿地认为清军只是与明朝为敌,现在明朝亡了,清军与和大顺是可以和睦相处的,忽略了满清入主中原的野心,没有采取应对清军入关的任何军事应对措施,导致山海关一战,措手不及的李自成遭遇了一场致命的惨败,后来一路被清军追杀。于是乎,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顺政权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李自成的家世背景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9月22日),李自成出生,世居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六十多里。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

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这块八卦玉暗淡无光,雕刻草率,外表粗糙,相信这个不是玉佩,是个现代仿品。仿得是八卦图但是又不是八卦!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据史书这件仿品就的是闯王宝藏的钥匙!

当年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

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1643年(崇祯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洲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永昌二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清,继续抗清斗争。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

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肃太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西夏李继迁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人们所说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即指的是这段事。《米脂县·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到:"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

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1641年1月(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10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3月,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4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陕北不太可能埋葬宝藏

李自成1606年9月生于横山县李继迁寨,4个月后,他的侄子李过也降生在这个家庭,他们属于西夏王国的开创者李继迁党项族的后裔。党项族是个已经在陕北消失了七百多年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李姓,就是唐朝皇帝李世民所赐。

李自成与李过叔侄俩一起念私塾,家里还在延安府请回来一位退休武官,教他们骑马习武。李自成的少年时期,家境还算富裕。但后来随着陕北连年大旱,颗粒无收,李自成不得不过早承担起养家的重担。

1645年初春,李自成兵败后,当时清兵在这里实施了血腥的屠杀,起义军的家属四处逃散,现在的居民已经与李自成家族没有什么关系了。

在米脂县城保存了一座李自成行宫,这是李自成称帝后,每次回来祭拜祖先的休息场所。专家们推测,已经定都西安城的大顺皇帝李自成,不太可能把宝藏埋藏在路途遥远的陕北家乡。

史料记载,押运那批宝藏,主要由大顺军老营负责,老营由李自成的家人和陕北老乡组成,也许他们的后代知道那批宝藏的下落。在米脂一带,已经找不到李自成的直系后人,他们会流落在何地呢?

李自成后人在太平村

陕西富县,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连绵不断的森林,历来就是兵家隐士经常逗留之地,千百年来留下不少未解之谜。特别在西南丘陵地带,有个神秘的村庄太平村,它坐落在四面都是峭壁悬崖的土丘上。七年前,因为一本神秘的家谱,太平村和已经消失了三百六十多年的李自成宝藏疑案,有了联系。

太平村的村民相貌有些西北少数民族的特征。几年前,来了一些专家考察,说他们是已经消失了七百多年西夏党项人的后代。

太平村的风俗,也与周围村庄大相径庭。逢年过节,村民不拜佛也不拜神,他们拜显身爷,但显身爷是谁却不得而知。村民们拜的另一个是铜质娘娘像,说娘娘姓高,叫高夫人,是显神爷的婆姨。

2004年10月,祖籍太平村的李志强从深圳返乡,协同几位族人准备续修家谱。可惜的是,原来的家谱在四十年前全部毁掉了,已经无人记得家谱的内容。后来李志强打听到富县档案馆保存一本清代太平村李姓家谱,他欣喜若狂,立即赶往几十公里以外的富县县城。从档案馆保存的家谱中,李志强意外发现一个重大秘密,从此打破了这座古老村落原有的宁静。

这本家谱只是太平村李姓家谱的第三册,叫《李锦家谱》。李锦也叫李过,曾经参与了明末清初的农民运动,与李自成是直系亲属。按照陕北风俗,由于李自成没有子嗣沿袭,侄子李过的后代,就成为李自成的直系后裔。

公元1645年,明朝总兵吴三桂联合清兵,对陕西农民起义军进行围剿,李自成逃到湖北九宫山后不知所终,是遇害了,还是隐居起来了,至今有不同的说法。

李自成失踪后,李过统领起义军,联明抗清,南明政府赐名赤心,他从此改名李锦,率部转战两湖、广西等地。据南明时期的史料记载,南明政权被吴三桂剿灭后,李过流落在广东或云南一代,杳无音信。

李自成第十五代孙,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李志强李过与南明联明抗清的时候,他是作为人质与南明永历皇帝同住一起,同时生活十几年,由广西、贵州、云南缅甸,最后返回太平村。

李志强,曾查阅过很多书籍,让他本人不得不相信自己就是李自成的后裔,他们长期供奉的显身爷,极有可能就是李自成。

后来闯王兵败九宫山,死在了九宫山!据史籍记载却是死在了九宫山,现在的闯王陵就在九宫山!但是据当地人传说死在九宫山的是闯王的替身闯王化作和尚逃走了!他的侄子李过带着宝藏不知去向何处!李自成在九宫山假死时,政权已经不存在了,他(李自成)就打着曹国公,曹子健的名义到莽山来了。

当地专家:作为李自成他自己本人有没有来过莽山,这个县志上没有明显记载,但是李自成的部队是肯定来了,几本县志上都有相关记载。

   经过仔细考察,谭相吉绘制出了李自成进驻莽山的线路图,那么,既然李自成的部队确实到过莽山,那么有关李自成藏宝的传说又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的话,那批传说中的巨额财宝又到底埋在哪个地方呢?随着李自成进驻莽山线路的清晰,谭相吉又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在莽山林区内,他找到了一个名叫“皇藏岩”的山洞,谭相吉认为他已经基本上抓住了破解李自成宝藏的契机。

谭相吉:(李自成)以蕨子坪为大本营时,埋有假墓 4043 蕨子坪里面还有一个皇藏岩,这就更加证明了李自成(住在那里)因为他是大顺皇帝。

   谭相吉发现的这个岩洞,洞口非常隐蔽,洞内怪石嶙峋,青烟缭绕,寒气逼人,在洞口的一个平台处,留有一层防潮的三合土沙层。很显然,这里应该有人活动过,根据这个充满皇家风范的洞名,谭相吉认为,传说中李自成所带的宝藏,应该就藏在这个岩洞之中,但经过仔细发掘后,结果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当地村民,谢天发:传说,李自成到这里,住在皇城岩,这是老一辈说的,3337 在那里挖了一些铜城出来,3513,其它宝藏没发现。

   难道说有关李自成所携带的“九驴十八担”金银珠宝的传说只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又或者说这批数目巨大的宝藏仍旧还藏在一个鲜为人知的陷蔽之地,就在谭相吉的寻宝隐入绝境的时候,他的同伴谢天发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在与莽山相距近80里外的白沙圩乡,他们找到了一块刻有李闯王之墓的石碑。石碑高约2·5尺,宽一尺,厚约0·5尺,碑文为阴刻。

谭相吉:因为有李闯王墓碑,这就更加证明了李自成(归宿)在我们莽山。

当地村民,谢天发:我上山去挖药,挖到一块墓碑面朝下,我怀疑是他(李自成)的墓,一挖只挖到了好多人骨头,没有珠宝。

   李闯王墓碑的发现,虽然对于宝藏的发掘并没有起到直接的帮助,但谭相吉认为这或许是为他寻找那批传说中的宝藏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藏宝的地点并没有在李自成军队曾经活动的莽山核心区,而是在其相反的方向。

   谭相吉逆方向寻找,终于又有了惊喜的发现,在路边的山坡边上,有一堵人为垒砌的石墙,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并非一项简单的工程。难道那传说中的宝藏就埋在这石墙的里面,如果不是宝藏的埋藏地点,那么,在这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又为什么要兴建一个如此浩大工程呢?

谭相吉:一般老百姓是不会搞这个工程,长有一百多米,宽有10多米,有三层,根据老百姓的传说,这是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驻地,这条是古道,通到蕨了坪去了。

 

   通过走访,谭相吉得知,在这条小道的尽头,也就是与石墙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相传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名叫溶家洞,正好处于莽山的背面,传说被清军连续追杀而穷途末路的李自成,在原始丛林中辗转多个地方后来到了溶家洞,后来,因为山体遭受雷击而导致洞口湮没。根据传说和历史遗迹,谭相吉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谭相吉:因为溶家洞岩洞非常大,有一个水洞有一个旱洞,据说可以藏一万多人,国宝也一概带到里面去了,被雷打下来封死了。

   而对于谭相吉的这一说法,相关专家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当地专家:有关李自成的宝藏,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因此,我认为可信度不高。

   为了探寻李自成的归宿以及有关李自成宝藏的传说,谭相吉整整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也投入资金十多万元,但现在,因为资金的短缺,加之工程的浩大,他的发掘工作不得不被迫中断。

  一代英雄,李自成最终到底魂归何处?他传说中的宝藏又藏于何方?在历史遗留的蛛丝马迹中,人们用最淳朴的想象勾画出一个美妙的传说,虽然动人,但传说终归是传说,莽山也在静静地等待,等待史学家来揭开这些动人传说的神秘面纱。

传说闯王埋宝藏的地方是依九宫飞行术布成的,需要找到九宫八卦图,破解宝藏藏头诗‘面水靠山、宝藏其间’是不是 真的就不得已而为之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等待历史学家的考证,希望我的回答能满意

李家站村是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沙家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1082710523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10827。邮政编码为719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12 ,车牌号码为陕K。李家站村与狮则塄村、菜地峁村、张坪村、土木寨村、老虎圪塔村、冯家英沟村、枣林沟村、张庆甫沟村、张士沟村、木头则沟村、张朴_村、谭花峁村、马家坪村、亢渠村相邻。

李家站村附近有沙家店战役遗址、李自成行宫、米脂窑洞古城、米脂常氏庄园、米脂貂蝉洞等旅游景点,有米脂小米、米脂红葱、米脂驴板肠、佳米驴、闯府宴酒等特产。

李自成四大护卫的名字

历史上李自成没有四大卫士胡苗范田的,是金庸小说金庸《雪山飞狐》虚构的。情节也曲折离奇,电视剧中又有音乐和表演呈现,全剧背景主要在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