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月氏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以前的月氏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第1张

以前的月氏国是现在的中国新疆伊犁和甘肃青海一带。

月氏,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住在北亚,并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这时,月支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氏。

由于月氏他们没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记录亦不齐全,现时我们要了解他们,只能透过中国史书里的片面记录。而我们从中国史书里所知道的,月氏国是西北古代民族。亦称“月支”、“大月氏”。《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月氏居于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月氏西迁后,服属于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种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伊犁河流域。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月氏人,便和少数塞种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另一部份月氏人则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称为小月氏。由于当时的甘肃和青海为匈奴所管治,这一班居住在匈奴人中间的月氏人,渐渐地与匈奴本族融入,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参考资料:

--月氏国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开挂的印度系列/周五更新/杨清筠(撰文)| 年前(这个数字是个秘密),筠蛋同学读初中的时候,历史课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 ”大月氏”和「 ”冒顿单于”,因为这几个字看似简单,正确读音却与大众所知的读音大相径庭,了解正确读法之后显得非常有逼格,所以一定要牢记。只可惜历史老师不是对着我偷偷讲的,整个年级都知道且都跃跃欲试以此 ,筠蛋失去了在小伙伴面前充当渊博大佬的机会,只能憋着一口气等下学,打算借机碾压我家一整户口本。 然而筠蛋爹不仅知道答案还借机羞辱了我:「 ”初一的知识还想赢爸爸,嗯?搞不清咱俩谁是爸爸?”自此之后,这俩名词对 失败的筠蛋来说更加没「 ”耻”难忘。 筠蛋自爆黑历史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今天的主角——大月氏(因为年代久远,文字流传变化较大,且字形相似难以确定最初版本,尚存在争议,所以这个名词念法有两种说,一种为「 ”大月只”一种为「 ”大肉只”,第二种比较萌)。 关于月氏这一民族大家一定不陌生,这是一支源自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为大家所熟知是因为在汉武帝时期它被当成发展外交伙伴的重要对象,当时匈奴在我国北部一带凶得一匹,位于其南部的汉朝和与其做邻居的月氏都受到严重威胁,汉朝靠着地大物博和忍气吞声的和亲政策勉强支撑下来,而同为游牧民族的月氏则没顶住匈奴的暴打,大部分被迫一路西迁,这支外迁的月氏人就被称为大月氏,留下的在当地与其他少数民族混居,称为小月氏。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汉武帝决心反击匈奴的同时,便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匈奴世仇大月氏人,希望可以夹击匈奴。然而张骞历经千难万险找到大月氏国,才发现他们早已在新的家园安居乐业,并不想劳动武力去向匈奴寻仇,虽然此番行动没有达到原计划的目的,但是张骞打通了中原向西域的交往通道,这一创举的历史意义远大于单纯的军事行动。 汉武帝呢,也并没有因为大月氏的拒绝而影响伐匈计划,这位具有远见的君主调转车头,立刻将有关大月氏的工作内容从国防部转交到商务部。随后照样将那支令周围国家谈之色变的游牧民族匈奴,打得一度不敢再问南是何方。(有关这段历史强烈推荐观看电视剧《汉武大帝》,这是筠蛋的本命剧,至今对纵横漠北的卫青大将军恋恋不忘…) 源自地球知识局 而拒绝了汉朝联合伐匈邀请的大月氏其实并不是非常安分,他们一直琢磨着要向南进,大概公元前100年大月氏灭掉了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大夏,逐渐将重心转移到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来,在那里一部分月氏人似乎抛弃了游牧习惯,为了方便管理,设置了五大翕侯分片治之。然而大月氏的翕侯制度依然保留了游牧时期的痕迹,不同于农耕国家的中央集权制,他们的翕侯实际上权力较大,月氏王对地方翕侯的约束力非常有限,只要积累足够的力量,翕侯完全有机会自立门户。比如说五大翕侯之中的贵霜翕侯。 贵霜翕侯坐大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后,当时中国两汉交界的时期。这位贵霜翕侯中文名字叫丘就却——千万别觉得这个名字拗口,因为他的外文名字叫库扎拉·卡德菲赛斯,是不是觉得还是丘就却顺口一点?就是这位名字不平凡的贵霜翕侯,灭掉了其他几个翕侯一家独大,建立了大月氏统一国家,国号就是「 ”贵霜。” 丘就却 丘就却还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讲究的称号——王中王!王中王很快就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实力开始了对外征伐的运动,向东向北找匈奴子孙报仇是不太可能了,他的眼光瞄向印度,那时候显赫一时的孔雀帝国早已被历史淹没,印度大地的西北院子正在赛卡人、希腊人等一群外族人手中被争抢,丘就却把这块土地上大杂居的各种势力当违章建筑一样全拆,一直扩张到兴都库什山脉以南,包括犍陀罗以及克什米尔,形成了大名鼎鼎的贵霜帝国。可怜的印度又成了大月氏的刀下鬼。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条完美的食物链,汉朝打匈奴,匈奴打月氏,月氏打印度……印度又成了食物链底端的存在——当然啦!这就是个玩笑(划重点),因为这其中战争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期,国力时强时弱,匈奴也有干翻汉朝的时候,月氏也有干翻匈奴的时候,戏言不可当真。就在王中王丘就却去世之后,贵霜似乎经历了一段混乱,主事的王没留下确切的名字(有说叫维玛·塔克陀),只知道被叫做麦加斯(意为救世主),但是他的身份成谜,根据他发行的钱币上有骑士头像,学者们判断可能是一位出身游牧的贵族。 早期进入中亚的月氏人骑兵 这位麦加斯与中国还有个小故事,他因为居功自傲,帮助汉朝打败了几个小国就觉得能与其分庭抗礼,想与汉朝以亲戚攀称,就向汉王室(那会儿已经是东汉)提出和亲的要求,和亲早在汉武帝时期便被视为国力软弱不得已而牺牲女人的耻辱,因此在西域主事的班超(就是投笔从戎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利落地拒绝了这个要求。麦加斯怀恨在心,派了七万人去收拾班超,没打下来,本来是指望干一票大的满载而归,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带的粮食也不够吃了,想去一个叫龟兹的小国求救,结果就在骑兵赶往龟兹的路上被班超领着几百人截胡了…… 带兵的将领深深地觉得自己的智商在犯罪,抱着一脑子羞愧回了贵霜,大月氏方面一听心仪的亲家这么牛逼,自己根本就不是给人当女婿的料,心服口服地向东汉纳贡,从准女婿变成了长工。真实的故事究竟有没有这么A,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史书是班超一家子写的,A化一点也没毛病。 麦加斯之后,丘就却的儿子上台,他的外文名字叫维玛·卡德菲赛斯,中文名字叫……闫膏珍。虽然这名字听起来很像某种莆田系的中药,但是它的主人却是一名战功赫赫的君王,丘就却的征服行动并没能让他儿子满足,闫膏珍在位期间继续征伐,因为印度一些小土国叛乱,他借平息之机一路狂打,把旁遮普、信德、卡提阿瓦等等包括印度河流域在内的地区全占领了。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naïve……这才开了个头。真正的大佬还在后边。贵霜帝国的巅峰在一个叫做迦腻色迦的君主手里(泥萌是不是已经感觉到了被印度名字支配的恐惧?),他本是贵霜军队中一名军官,在夺权大战中脱颖而出,穷兵黩武之欲超过了之前几位贵霜王,将本已疆域辽阔的帝国分别向东西南北360°无死角拼命扩张,直至泳有了一个北到里海、南到印度中部、东达葱岭、恒河、西达伊朗高原的庞大地产,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王中王。 迦腻色伽一世时期金币 令人恼火的是,王中王这个热门昵称早已被开国高祖丘就却占用,为了强调自己的至尊地位,迦腻色伽把当时所知道的国家地区有关大boss的称号全按在了自己脑门上,除了游牧民族的众王之王,比如中国叫天子,比如罗马叫凯撒,反正这些全是他—— 莫名有点反差萌~让筠蛋想起来自己小时候,也曾把有关「 ”宝宝”一类的一切称呼赋予自己~ 贵霜帝国的恢弘大约持续到公元3世纪,没有了强势的军事力量震慑,它庞大的领土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日益萎缩。 鼎盛时期的贵霜帝国,几乎重新联合了大部分月氏人 到了4世纪,一个属于印度自己的伟大政权笈多王朝终于又要出现了!在这个新政权的故事中,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旃陀罗笈多! 下一次,筠蛋将为读者老爷们盘点这段印度大地轮番遭遇外族入侵的历史,虽然从吃瓜的角度看印度既心疼又喜感,但(严肃脸)南亚次大陆这一特殊而又关键的地理单位在人类文明交往的史册上具有深刻意义,到此为止「 ”印度”尚且不能以国家论之,只能说,这片见证了欧亚无数民族碰撞融合的土地,它是人类文明自然交汇的珍贵记忆和最好载体。 开挂的印度 开挂的印度 | 从哈拉巴文明到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到底有多顽强? 印度的高嫁妆:嫁女如网贷,一入穷三代 斯里兰卡:种姓制度在这个小国家如何变形 阿三说:揍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啊……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阅读文章 韩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 ”一丈青”扈三娘误入白虎坛,大宋女德班改造效果惊人 能力平庸,却当上了一把手:道光为什么选择咸丰?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月氏人是吐火罗人的一支,按语言学分类属于印欧语系吐罗火语族,按体质人类学分类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其族称也被华夏族翻译成“月支”、“禺知”、“禺氏”。最初月氏人在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游牧,就是今天甘肃省很狭长的河西走廊,还包括青海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南部

公元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西征西域,一直打到了今巴尔喀什湖,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中亚。西迁今新疆和阿富汗的那部分月氏人被华夏人叫作“大月氏”,迁入青藏高原东北部今青海省的那部分月氏人被华夏人叫作“小月氏”。大月氏人先到了今新疆伊犁州,击败塞人游牧民族政权乌孙(最初在今新疆东部游牧,后西迁到今伊犁河谷地至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之间)。其后在匈奴和乌孙联合进攻下,被迫再次西迁,越过帕米尔高原迁入大夏(古希腊人叫那里“巴克特里亚”,英文写作“Bactria”,在今阿富汗北部),征服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BC256~BC145),成为了巴克特里亚即今中亚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地区的统治者。

后来,大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55~425)。贵霜帝国地跨中亚、南亚,强盛时期疆域北至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乃至咸海,南至印度河入海口的塔尔沙漠,东至恒河上游,西至今伊朗东部边境克尔曼省

西汉(BC202~AD8)人所说的“大月氏国”指的就是统治巴克特里亚的前期月氏王朝(贵霜帝国前身),主要疆域是今天中亚的阿富汗及塔吉克斯坦东部一小部分

1安息帝国

安息王朝的建立与扩张司马迁《史记·大宛传》所记载的安息,即西方史书中的帕提亚。帕提亚本土位于伊朗东北部和里海东南一带。它先是米底和波斯帝国的属地,后来当亚历山大东侵后又成为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3世纪中叶,中亚的巴克特利亚(大夏)、索格底安那(粟特)、马尔吉安那和帕提亚等地区掀起反抗塞琉古统治的斗争。安息国家的建立,就是帕提亚游牧部落反抗塞琉古统治的结果。帕提亚游牧部落东伊朗语支的帕勒·大益人(达赫人),起初在里海以东至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草原游牧,公元前3世纪初期进入帕提亚与属于北伊朗语支的土著居民融合,统称为帕提亚人。其语言称为帕提亚语(汉译梵文为钵罗婆语)。帕勒部落首领阿尔萨息领导了部落群众起义,于公元前247年称王,号阿尔萨息一世(公元前247~?年),建立阿尔萨息王朝,定都尼萨城(在今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西北)。司马迁《史记·大宛传》按阿尔萨息的音译称其国为安息。公元前239年,阿尔萨息东帕提亚总督,击败塞琉古二世率领的军队。阿尔萨息死于与大夏的战斗中。其继承者提里达特(?~前211年)在阿帕奥尔特纳山兴建新都达拉城,但不久后又迁都赫卡铜皮洛斯("百门之城")①。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是安息帝国的兴盛时期。安息国王弗拉阿特一世(公元前176~前171年)占领"里海门"和附近的拉格斯,并利用塞琉古王朝的内讧,向西扩张。公元前155年左右,国王密特里达提一世(公元前171~前138年)占领米底大部分地区,公元前148年攻下爱克巴坦那和整个米底,第二年迁都爱克巴坦那。公元前141年,他又占领两河流域的重要城市塞琉西亚,并在对岸修筑军事要塞,这即后来成为安息都城的泰西封。巴比伦尼亚并入安息版图。在东方,他从大夏手中夺取了马尔吉安那的安条克城(木鹿),建立了一个东起中亚西南部,西至两河流域的帝国。密特里达提一世统治后期,中亚游牧部落塞种人入侵,他将西部地区委①有学者认为此城即《汉书·西域传》中的番兜和《后汉书·西域传》中的和椟;但也有学者认为番兜即尼萨城(Parthaunisa)。

托其部将,自己回到东方,与入侵的塞种人激战,再也没有返回西方。他死后,其子弗拉阿特二世(公元前138~前127年)继位。他大部分时间也是在与塞种人作战中度过的,其叔阿塔巴努二世(公元前127~前124年)继位后也不断与游牧部落作战,但此时与之作战的已不是塞种人而是吐火罗人、阿西人和帕西安人,即我国史书所载的月氏人。月氏人在公元前128年以前就已征服了大夏。公元前124年,阿塔巴努二世战败,不久后逝世。游牧部落洗劫了安息大片土地后退回中亚。

阿塔巴努二世之子密特里达提二世(公元前124~前88年)是安息伟大的政治家。他废除其父阿塔巴努二世对两河流域统治的残暴政策,并对军队进行了全面改革。在改革前,安息军队是较原始的民兵,主力为重装步兵。改革后建立以重装骑兵为主的军队,号称"铁骑兵"或"无敌兵"。公元前115年左右,他夺回马尔吉安那的安条克城,此后该城一直使用伊朗语的名字,称为木鹿。他迫使塞种部落转向南方,定居在今锡斯坦,承认安息宗主权。塞种部落首领苏林成为安息贵族,其地位仅次于安息国王,是安息第二号人物,获得为新王加冕和指挥军队的世袭特权。安息占领木鹿绿洲,阿姆河流域成为安息领土。公元前94年,安息又占领亚美尼亚,并扩张到南高加索和小亚一部分,领土达200万平方公里。

安息国都随着国土的扩张而西移,公元前3世纪中期在尼萨,公元前2世纪在赫卡铜皮洛斯、爱克巴坦那,直到公元前90年,才最后选定底格里斯河畔塞琉西亚对岸的泰西封城。

安息的政治与经济安息在政治上实行君主制,王权属于阿尔萨息家族。王位按父系继承,但无定制,既传子侄,也传兄弟。国王继位必须经两个贵族会议(氏族贵族会议和祭司会议)的共同选举,权力受两个贵族会议的限制。贵族,如卡林、苏林、伊斯帕赫帕特等控制军事、政治、经济大权。他们甚至在安息王朝被萨珊王朝取代后仍保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宫廷官吏有大主管("百官之首")与王家禁卫军首领等。

安息地方行政机构较为复杂。国内有许多附属国,如波斯、埃里迈达、埃德萨、米谢那、阿特罗帕特斯米底、赫卡尼亚、塞伽斯坦等。这些国家由安息宗室或本地世袭王朝统治。各国都依附于中央政权,但依附程度有所不同。其他地区则划分为若干行省(18、19个或更多个)。行省的最高官吏为总督。行省之下划分为区,区之下为"设防的村"。区长和村长称为基兹帕特。

安息时期还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行政区,每个大行政区设长官(马尔兹班,意为大将军或统治者)管辖,大行政区辖内的行省总督必须服从他的指挥。

安息城市分为两大类,即希腊化城市和古代东方型城市。希腊化城市,如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幼发拉底河中游的杜拉欧罗波斯等。这一类城市保留一些城市自治权(设议会和人民大会),但最高行政权属于安息国王任命的将军(或总督)和市长,如《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为置大将,监领诸小城"。古代东方型城市,如尼萨和木鹿等。这一类城市中无民选官吏和自治机构,直接由中央政府派总督、行政区长官以及其下属控制。这两类城市都必须履行纳税义务。安息在赋税方面,土地税是主要税收,此外还有人头税、特别税、手工业税、住宅税、港口税、奴隶买卖税、牧场税等等。军队是国家的主要支柱。密特里达提二世改革后,安息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重装骑兵由贵族组成,轻装骑兵由同盟的游牧部落组成。安息骑兵机动性好,长于野战,善于组织集团进攻和战略反攻。在战争中,国王则求助于大贵族带领私兵助战,这种临时征集的民兵组织纪律和战斗力较差。安息建国后,生产力有一定提高,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它同古代波斯帝国一样,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中亚的马尔吉安那木鹿绿洲农业较发展。农作物有稻、麦和葡萄等。《史记·大宛传》说:"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葡萄酒"。安息向西扩张后,农业素称发达的两河流域,成为安息的经济中心。中亚的草原和山区,盛行带有氏族制残余的游牧经济。里海南岸半草原地区还有落后的游牧部落,游牧经济仍占相当重要地位。两河流域和伊朗的手工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传统的技艺,丰富多采;出产物品,花样繁富。木鹿城是绿洲的手工业中心。城内有专门的手工业区,比邻近地区先进得多。据考古发掘,最早的铁器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以前,铁矿石来自吐斯(今伊朗北部),说明其制铁历史悠久。在尼萨王宫(方宫)发现的角杯为安息手工业制品著名代表。角杯最初是用动物角做成,后来也有陶质或金属仿角形杯。最有名的是尼萨象牙角杯,用几块象牙骨料做成,以金属架固定,雕刻有各种图案。

安息的城市商业与对外贸易都很繁荣。其商业中心,东部为本鹿,西部为泰西封。公元前2世纪末,安息控制了丝绸之路及其中介贸易,获取巨大收益。《史记·大宛传》说:安息"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城邑如大宛,其属大小数百城","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其人善市贾,争分铢"。

安息钱币以银币为主,分为德拉克马(每枚约四克)和四德拉克马(为德拉克马币的四倍)。此外还有各种大小铜币为辅。钱币为圆形无孔,正面中央是王像,钱币铭文为希腊文或钵罗婆文,周边是联珠纹图案。每逢新王登基或喜庆,按王像铸造新币。《史记·大宛传》所载:"以银为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与考古发现的钱币相符。安息钱币铭文是研究安息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土地制度方面,主要根据杜拉欧罗波斯的土地抵押文书、阿弗罗曼(为今胡泽斯坦的古代城镇)的土地买卖文书和尼萨王室经济文书所知,安息有王室土地、袄教神庙土地、贵族土地、村社土地和私有地等多种占有形式。王室土地分为许多地产,地产大小与所辖村庄多少有关。每个地产又分若干葡萄园。地产和葡萄园有各种类型,交纳不同的赋税。王室土地税收有专门官吏负责,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袄教神庙土地为王室捐赠的"祭田"。这些地产和葡萄园都须向"王库"缴纳赋税。王室土地还分成小块地出租给世袭佃农,按永佃制原则耕种。这些佃农或是自由民或是奴隶,他们必须按时向国家缴纳地租。依照法律,其土地可以转让、继承、出租,甚至出售。村社农民占有的土地,可以由阿弗罗曼文书得知。其(甲)文书记载的是被出卖的土地为私人继承份额,由两兄弟共同占有。(乙)文书则证实拥有永佃权者所占有的土地可以转让他人。这说明公元前1世纪左右,安息农村已出现急剧的财产分化。

公元1世纪后期,两河流域形成由商人构成的中等地主阶级。他们通过买卖、放贷,兼并许多自由农民的土地。土地急剧集中,强制性的大规模奴隶劳动逐渐为定居在土地上的奴隶、分成制农民和自由农民劳动所代替。尼萨文书记载奴隶被固定在土地上耕种份地,交纳租赋。杜拉欧罗波斯23号文书提到土地和奴隶一起出卖。大地主开始大批释放奴隶,将其变为贫困的"自由农",他们或充当雇工,或成为分成制小佃农。奴隶制正在瓦解,封建制生产方式已经萌芽并有相当大的发展。

尽管如此,安息仍存在大量奴隶。奴隶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班达克和安沙赫利克。班达克本意为被束缚的人,一般译作臣民、仆从,是安息奴隶的泛称,但仍有臣民之意。安沙赫利克意为外邦人,初指战俘奴隶,后来指安置在土地上而享有某些独立经济的奴隶。农庄、矿山、手工业和家务都有奴隶劳动。安息王室、大贵族、神庙、大官吏都是大奴隶主。安息大贵族苏林就是著名的大奴隶主。奴隶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可以赠送、抵押或出卖,到后来班达克和安沙赫利克的差别越来越少。杜拉欧罗波斯10号文书还提到村社农民破产,抵押其全部财产沦为债奴的情况。

安息的对外关系公元前2世纪,欧亚大陆并存着三个强大国家:安息、中国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

当时中国汉朝势力已达到中亚,与安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均已发生联系。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合月氏夹击匈奴。这一次出使虽未达到原定目的,但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许多情况,其中包括安息。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共击匈奴。其副使到达安息。据《史记·大宛传》记载,他在安息边界受到热烈欢迎:"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天子大悦"。这位安息王就是密特里达提二世。他是第一位与我国建立正式关系的伊朗君主。

公元前2世纪,罗马势力侵入西亚。罗马向西亚扩张的目标有二:一是两河流域,这是西亚政治经济的重心,财富和资源丰富;二是高加索山以南的亚美尼亚。占据这块高地,居高临下,可以钳制安息。安息为了回击罗马向东扩张,进行了断断续续达200年之久的抗击罗马的战争。

公元前65年,罗马将领庞培东侵,同安息交战,安息势力一度后退。

公元前54年至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五个罗马军团,五万余人,渡过幼发拉底河,侵占安息要塞,追击安息骑兵。安息将领苏林采取诱敌深入战略和机动灵活的战术,于公元前53年5月6日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卡雷城与之交锋,击败罗马军,罗马精旅丧失殆尽。克拉苏撤出卡雷城后被安息骑兵包围在一座小山上。克拉苏见突围无望,下山谈判,结果在混战中被杀,罗马军几乎全军覆没,军旗被掳。据说,安息王得到克拉苏头颅后,因他生前贪婪无厌便下令在其口内填满黄金,并嘲笑说,"以遂汝欲"。这次战争阻止了罗马向幼发拉底河的扩张,动摇了罗马在小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统治地位,从而建立起安息同罗马在西亚的均势。安息大败克拉苏之战,成为军事史上诱敌深入,以退为进,组织反攻,赢得胜利的著名战例。

公元前36年,罗马将军安敦尼率军10万,再度入侵安息。安息王弗拉阿特四世(公元前37~前2年)大力反攻,罗马惨败,损失四万二千余人。但是,罗马对安息的阴谋活动,如勾引安息内奸、准备入侵等活动从未停止,而安息也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反击。

公元51年至63年,罗马东侵亚美尼亚,安息出兵应战,争夺激烈。最后,双方签订和约,亚美尼亚国王由安息王族充任,由罗马皇帝加冕。实际上,安息仍占优势。公元114年至116年,罗马皇帝图拉真又率军侵占亚美尼亚,并进占两河流域和泰西封城。但此时,犹太人发动反罗马起义,图拉真被迫撤军,死于西里西亚。此后,双方仍常启战端,但无决定性战役,均势局面迄于安息王朝灭亡。

安息衰亡公元1世纪初,贵霜帝国崛起。公元2世纪初,由于贵霜的扩张,安息边界已退至马尔吉安那。因此,《后汉书·西域传》称安息东界为木鹿城。公元163年至165年罗马又东侵,攻占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并再陷塞琉西亚和泰西封,直达米底。但因罗马军中出现鼠疫,士兵大量死亡,被迫撤军。公元166年,罗马与安息议和。安息因长期作战,耗尽国力;王室争权,内讧不休,政治分裂加剧,安息王朝越来越像一个联邦了。阿塔巴努五世在位时(公元209~224年),罗马再度入侵,他虽击败罗马,收复失地,但此时已面临严峻形势,波斯地区出现新兴的萨珊王朝。公元224年,阿塔巴努五世与波斯地区的王公阿达希尔会战中战败被杀,其子阿塔瓦斯德(公元227~228年)退往伊朗北部山区抗战被俘,解往泰西封处死。安息王朝终于为萨珊势力所灭亡。

安息时期的伊朗文化安息立国期间,其文化有显著进步。但由于安息境内民族复杂,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其文化表现出缺乏统一的特色;同时,因各个民族的相互接触、融合,在文化上又表现出混合主义倾向。

安息在建国初曾创制历法,称安息历,它是以公元前247年为纪元始。

安息朝时期,希腊语仍是官方语言之一,但使用更广泛的是帕提亚语,汉译佛经称为钵罗婆语(《杂阿含经》)或波罗婆语(《孔雀王经》)。钵罗婆文是以表意的阿拉米亚文字书写的帕提亚语。在钵罗婆文献中加入一些完整的阿拉米亚语的词、词组和句。钵罗婆文书写在羊皮卷上,也写在陶片上或刻在碑石上。《史记·大宛传》载,安息"画革旁行以为书记"是就一般常见的书写于羊皮卷的文字所说的。苏联学者发现的尼萨陶片文书(约两千五百件)是研究钵罗婆语的重要资料。同时,西亚各地继续使用阿拉米亚文,巴比伦尼亚继续使用楔形文字。

除尼萨陶片文书外,学者还发现用希腊文书写的米底农业法规和国王给个别城市的信件以及史诗和编年史,后来成为萨珊朝此类作品的蓝本。

安息各地区的艺术也各有特色。

建筑以当地原来形式为主,大建筑物部分吸取希腊形式,但按安息形式加以改造。建筑材料在东部多用土坯,西部则用砖、石。建筑遗址相当丰富。雕塑种类繁多。东部(尼萨)流行木架粘土的彩色雕塑,代表中亚风格,同大夏有某种类似,也受到希腊化影响。此外,还有石雕和银雕,也受到希腊化和中亚风格的影响。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奔鹿铜镜,题材受到西徐亚的"野兽风格"的影响。尼萨方宫发现的角杯(酒器,约四十件),其中最有名的尼萨象牙杯为手工业制品的精品,其上雕刻有奥林匹克12神只等,显然受希腊化的影响。在尼萨还发现大量印章。

绘画有大型的神庙壁画,为宗教性质的作品。有的城市盛行装饰壁画,现保存有杜拉欧罗波斯的壁画残片。

铁花技术比较高超,也很驰名,遗物较多。

混合主义也表现在宗教方面。各种地方神崇拜颇为流行。太阳神受到普遍奉祀,但各地命名也不相同。其次是奉祀丰产女神。在杜拉欧罗波斯城内,犹太教神庙、基督教教堂、希腊神庙、闪族神庙和祆教神庙并存。木鹿城内有基督教教堂、佛教寺院和祆教神庙。

安息时期虽未确立祆教的国教地位,但安息国王和伊朗人都是祆教徒。

公元1世纪,安息编成祆教经典《阿维斯陀》最早的篇章。在伊朗东部地区,除占主导地位的祆教外,还流行佛教。早期来我国的佛教徒,很多是安息人或操伊朗语的中亚人。

公元1世纪前后,安息王朝进入"反希腊化"时期。一些城市废除外来名称,如马尔吉安那的安条克改为木鹿,阿拉科细亚的亚历山大改为排特(来自当地名称潘哲维依)。约公元前1世纪末,安息钱币德拉克马在文书中改称朱津(Zuzin)。沃洛加西一世时(公元51~79年)钱币铭文不用希腊文而改用钵罗婆文。

安息文化承前启后,继承中亚、波斯、巴比伦和塞琉古文化传统;同时开启了亚美尼亚、萨珊朝波斯和中亚的后来文化,因而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大宛国

说明《大宛列传》是记述西域诸国史实的传记。其中详记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小月氏、安息、条枝、大夏八国之事;附记扜罙、于窴、楼兰、姑师、黎轩、身毒、驩潜、大益、苏薤九国之事;偶涉西南夷駹、冉、徙、邛、僰氏、笮、嶲、昆明、滇、越十国之事,而以大宛、乌孙事为主,且以大宛事开篇,以大宛事终篇,故名曰《大宛列传》。文中记述了西域诸国的物产风情,着重写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展示了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微妙关系,说明中国与西域诸国有着悠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存在着政治和人员的往来关系。在叙事中,含蓄地表达了司马迁对汉武帝连年用兵和好大喜功的讥讽与感叹。但是,汉武帝坚持派张骞打通西域之路,努力控制河西走廊,对于汉朝和中亚诸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强大,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本文记事详略适宜,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或以序事带议论,或以议论带序事,纵横错杂而出,其中段落井井,照应楚楚,结构奇绝”(吴见思《史记论文》),确为一篇好文章。

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当过郎官。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出使月氏,和堂邑氏人原来匈奴奴隶名叫甘父的一同从陇西出境,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给单于。单于留住张骞,说:“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们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

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护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如今见到张骞,心中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的国王已经被匈奴杀死,又立了他的太子当国王。这位国王已把大夏征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对联汉击匈奴的明确态度。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国而来,他沿着南山行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却又被匈奴捉到了。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国内大乱,张骞乘机与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蛮夷之人都喜欢他。堂邑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穷困危急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饭吃。最初,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随从,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个人回到汉朝。

张骞所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传说这些国家的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他都一一向汉天子陈述了情况,说: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当地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有很多好马,马出汗带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于寘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寘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靠近盐泽。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匈奴的右边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乌孙在大宛东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和匈奴的风俗相同。拉弓打仗的兵卒有几万人,勇敢善战。原先服从于匈奴,待到强盛后,就取回被束缚在匈奴的人质,不肯去朝拜匈奴。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月氏的风俗大多相同。拉弓打仗的战士有八九万人,同大宛是邻国。国家小,南边被迫服侍月氏,东边被迫服侍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康居的风俗大多相同。拉弓作战的战士有十多万。它靠近一个大的水泽,无边无岸,大概就是北海吧。

大月氏在大宛西边大约二三千里,处于妫水之北。它南边是大夏,西边是安息,北边是康居。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同匈奴的风俗一样。拉弓打仗的战士也一二十万。从前强大时,轻视匈奴,等到冒顿立为单于,打败月氏;到了匈奴老上单于时,杀死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酒器皿。开始时,月氏居住在敦煌、祁连之间,待到被匈奴打败,大部分人就远远离开这里,经过大宛,向西去攻打大夏,并把它打败,令其臣服于月氏,于是建都在妫水之北,作为王庭。而其余一小部分不能离开的月氏人,就保全了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边大约几千里的地方。它们的习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它的城镇如同大宛一样。它所管辖的大小城镇有数百座,国土方圆数千里,是最大的国家。靠近妫水,有集市,人们为做生意,用车和船装运货物,有时运到附近的国家或者几千里以外的地方。他们用银作钱币,钱币铸称象国王容貌的样子,国王死去,就改换钱币,这是因为要模仿国王的面貌。他们在皮革上画横作为文字。它西边是条枝,北边是奄蔡、黎轩。

条枝在安息西边数千里,靠近西海。那里天气炎热潮湿。人们耕种田地,种植稻子。那里出产一种大鸟,它的蛋就象瓮坛那样大。人口众多,有的地方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使管辖他们。把它当做外围国家。条枝国的人 擅长魔术。安息的老年人传说条枝国有弱水和西王母,却不曾见过。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的妫水南面。其地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有城镇和房屋。与大宛的风俗相同。没有大君长,往往是每个城镇设置小君长。这个国家的军队软弱,害怕打仗。人们善于做买卖。待到大月氏西迁时,打败了大夏,统治了整个大夏。大夏的民众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万。它的都城叫蓝市城。这里有贸易市场。贩卖各种物品。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张骞说:“我在大夏时,看见过邛竹杖,蜀布,便问他们:‘从哪儿得到了这些东西?’大夏国的人说:‘我们的商人到身毒国买回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那里的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大致与大夏相同,但地势却低湿,天气炎热。它的人民骑着大象打仗。那里临近大水。’我估计,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处于汉朝西南。身毒国又处于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郡的产品,这就说明他离蜀郡不远了。如今出使大夏,要是从羌人居住区经过,则地势险要,羌人厌恶;要是稍微向北走,就会被匈奴俘获。从蜀地前往,应是直道、又没有侵扰者”。天子已经听说大宛和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出产很多奇特物品,人民定居一处,与汉朝人的生活颇相似,而他们的军队软弱,很看重汉朝的财物。北边有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他们的军队强大,但可以用赠送礼物,给予好处的办法,诱使他们来朝拜汉天子。而且若是真能得到他们,并用道义使其为属,那么就可以扩大万里国土,经过辗转翻译,招来不同风俗的人民,使汉朝天子的声威和恩德传遍四海内外。汉武帝心中高兴,认为张骞的话是对的,于是命令张骞从蜀郡、犍为郡派遣秘密行动的使者,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駹出发,一路从冉起程,一路从徙出动,一路从邛僰启行,都各自行走一二千里。结果北边那一路被氐和笮所阻拦,南边那一路被嶲和昆明所阻拦。昆明之类的国家没有君长,善于抢劫偷盗,常杀死和抢掠汉朝使者,汉朝使者终究没能通过。但是,听说昆明西边一千余里的地方,有个人民都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蜀郡偷运物品出境的商人中有的到过那里,于是汉朝因为要寻找前往大夏的道路而开始同滇国沟通。最初,汉朝想开通西南夷,浪费了很多钱财,道路也没开通,就作罢了。待到张骞说可以由西南

以前的月氏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以前的月氏国是现在的中国新疆伊犁和甘肃青海一带。月氏,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住在北亚,并经常与匈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