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谱字辈排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何氏家谱字辈排序!,第1张

1、安徽安庆宿松何氏字辈:“德高望重爱幼移强昭明赤习美德贤良。”

2、甘肃临洮何氏字辈:“守法天可吉,如廷永其存,正大光明兴,万事成全胜”。

3、湖南楚南何氏字辈:“元自周廷运亨同家国光利开盛世彦贞祖发源长典学能崇德谟嘉可致祥训常殷鲤对诰定锡龙章。”

4、湖南资兴何氏字辈:“汝忠佐圣明英豪起万基志邦景如道茂俊均渊希正兴文学效见贤即思齐光前由丕显裕后在善贻本支开百世永远庆昌其泽深兼德厚奕冀同被之福长乘昭代蕃衍定可期”。

5、湖南浏阳何氏字辈:“世德承祖,家传继宗,光明正大,贤达宜从”。

6、四川富顺飞龙镇-支字辈:学文聪世昆,廷元大发兴,光宗延德泽,永远应家成

扩展资料:

何氏人口分布:

明朝时期,何姓大约有10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强,为明朝第十六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何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何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浙江二省,大约占何姓总人口的346%,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广东、四川,这四省的何姓又集中了34%。

宋元明600余年,何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何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川湘两大块何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转向东南部。

-何氏

豪门子女的命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要经历不同的待遇,尤其是外界的,哪怕一个小事情都会吸引大众的目光,尤其是像赌王何鸿燊这样的家庭,这可谓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而其中有一位女儿从曝光以来就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她就是赌王最美女儿何超莲。

窦骁和何超莲

有过之前的感情经历之后,何超莲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幸福。她遇到了窦骁,他也是一个受欢迎的英俊的男明星。两人在一次商品会议上相遇,此后一直保持联系。刚开始两个人会在网上互相夸奖,慢慢发展恋爱。

他们的日常关系也充满了温暖。两人对待感情都很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表露恋情。但只要表现出爱,就能让人吃一口狗粮。两个人的爱情很甜蜜,何超莲终于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关于窦骁

窦骁出道作品是2010年上映,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出演**中的男主角“老三”,并而开始被人所认识。2016年,在《楚乔传》中饰演燕洵,而开始走红。在看了《楚乔传》之后瞬间被燕洵柿子圈住,惊讶于老谋子的眼光果真心稳准狠,不得不服。

窦骁把双男主的角色演活了,竟然灵气逼人,英姿飒爽,一身正气,爽朗的笑容,干净清澈的眼神,一口健康大白牙,单眼皮也不乏别样魅力,这家伙还挺耐看,毫不逊色于林二狗哇,喜欢喜欢!

窦骁的气质就像是鲜肉派桌上的一瓶山泉——身处太多油腻滑嫩的小鲜肉之中,出现窦骁这股清流,完全就是个意外惊喜。很多人觉得他有股特别淳朴敦厚的气质,但我以为,这难得的单纯气质才能在画风清奇的偶像市场独树一帜、站稳脚跟。

看了他的微博,他的动态,原来他是那么一个逗比,文艺及乐于冒险挑战的阳光男士,影视剧呈现了他专业的演技,饰演的角色都能抓住人心,而生活中的他更加让人喜欢。

他们的爱情

自打恋情公开后,他们便经常在社交平台上秀恩爱撒狗粮毫不忌讳,网友惊呼这个甜度高达100啊!想看窦骁和何超莲的秀恩爱,就得做好心理准备,不然真的会羡慕嫉妒恨。

何超莲与窦骁合体录综艺节目也是给大家撒足了狗粮。当时窦骁当着众人面单手抱起女友,怀中的何超莲满脸娇羞,真是隔着屏幕都被秀了一脸。

窦骁与何超莲的爱情如同世间普普通通的恋人们一样,会让女友骑在肩膀上,也会给女友弯腰系鞋带。窦骁喜欢黑色长发的女生,何超莲就为他将头发染成黑色。

他们之间是一些很平凡的户外照,吃大排档、骑脚踏车、爬山等。这些照片中都透露两人满脸幸福的笑容。现在何超莲与窦骁感情稳定,日常小视频真的超级甜!搞笑又搞怪,和有趣的人在一起真的很有意思!两人真的好好。

何氏家族的祖先叫韩武子。

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扩展资料:

何姓是韩姓的误读:

何姓出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得姓过程非常特殊而且偶然。这要从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说起。司马迁《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故何氏家族的许多谱系都把祖先追寻到黄帝。

史料显示,西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一位后人韩万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这个地方,以侍奉晋国。韩万,世称“韩武子”,原本并不姓韩,乃因其封地而为韩。

韩氏得姓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孙—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韩厥既是韩姓第一始祖,也应该是何姓第一始祖。韩国灭亡后,公子王孙们或为躲避仇杀战乱,或发愤于重振山河、再创基业,而四处飘泊,散居于四面八方。

而由于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生产、生活水平的制约,韩氏后人分散于江淮各地者居多。因江淮地区“韩”、“何”谐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变,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岁月流逝,人们就逐渐地把“韩”读成了“何”。

—何姓

何氏字辈

河南扶沟《何氏族谱》创修于明代万历七年(1579),直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八修族谱时,才修订了统一的行辈字谱:

“国泰肇鸿景,祖训守若经,作善传继世,荷元锡其龄。”

十修族谱时,后续了40个字:

“佳杰孟祯孝,奉容贵姬松,方春功德素,邑耀安莒宗,鲁恩文峻檄,群江忠良英,登夏吉贯赋,信川孔敬蒙。”

这些辈字的含义同堂号一致,都是为了敦亲睦族,纪念先祖功德,反映族人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希望本姓族众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字。把这些辈字连起来,成了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的韵文,又有完整的意义,往往成为族规家训的浓缩或翻版,令后人禀承不爽。福建武平上下屋何氏的辈字排列颇具意趣:何万载家学芳名垂世何克敦成宪笃锡庆光何裕培庭树辉联云章

何氏家谱

前言

我何氏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肇自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皇帝。皇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居于姬水,故又姓姬。所以,何姓最初实为姬姓。传至桓叔成师,共30世。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桓叔次子万封于韩原<今山西芮城县西>,史称韩万,子爵,仕大夫,故亦称武子万。至万重曾孙厥,厥因救赵氏孤儿脱险,历史对他评价很高,正式以韩为氏,尊万为韩姓始祖。传至亚仲公韩信,共26世。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杀韩王安。二十九年<公元218年>,韩相国平之子张良为韩报仇,雇力士于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始皇疑六国皇室贵族所为,派人四处侦灭,适韩王安次子允,偕夫人张氏,子隆,孙骘,曾孙信等匿居庐江郡东乡津,以撑船为业。秦探登舟查问姓氏,韩允指“河”姓,讹韩为何得以脱险,遂一家改姓何氏,从庐江郡迁扶风郡北隐居,何姓遂由此而来。汉高祖元年<公元206年>亚仲公信复迁庐江郡治舒县定居,复姓韩不到十年,时逢韩王姓,淮阴侯韩信被汉王刘邦怀疑谋反先后被戮,有仇家借此生由陷害亚种公韩信,信长子堿,次子蔗为避父仇又遁迹庐江郡<今安徽>西部山区,遇吕后侦探诘问姓氏,兄弟又分别指以何姓,讹韩为何脱险。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尊允为何氏受姓始祖,正式改名何堿、何蔗、从此不复姓韩,定居庐江郡治舒<今安徽庐江县>。传至何全皋共30世。何全皋,长子何中立,字大体,唐大中三年<849年>生于袁州<今山西>宜春郡新喻县大石桥何家街,后移籍洪州<今江西>豫章郡高安县临江镇南京街铁索桥。任河阳节度使,魏博左司马。因父何全皋被军人所害,料难袭父职,逃奔京都长安<今西安>,改授兵部司马,继迁河南节度使,封简命侯。咸通中,南诏陷播州,乾符二年,夜郎复叛,何中立被封平播将军,谨奉禧宗之命,挂大将军印,领兵伐播。三战皆捷。后因兵少难攻,请命益师。乾符三年,朝廷派杨端合兵助阵。播平,封中立祖为播州总管,赐以爵士,许以子孙世袭,永镇边疆,设总管府于播东九龙镇<今团泽镇九龙场>,距中立祖墓仅数里<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洪水村养马塘>。中立祖传至懋公共23世。

我祖懋公及堂伯祖、堂叔祖忠、思、惠<景庆子、清公孙>,恩、勤、殷、德<景富子、灏公孙>叔祖志、恕、慈<景秋子海公孙>,因杨氏谋反而停袭。杨端28世孙杨应龙于明万历19年<1591年>谋反,滥杀属官、百姓,恩公于宋世臣等愤极赴京上书。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明廷命李化龙总督十五省区官兵24万赴播围剿,万历28年<公元1600年>杨应龙困于海龙囤,决战114天,囤破应龙自焚。其时恩、思、殷三公领兵助剿,但忠公孙汉良被应龙逼而附逆被诛杀。万历二十九年<公元601年>明廷废播州,分设遵义<属四川>平越<属贵州>两军民府,改土归流,废世袭制,将我何氏受封田土收回出售民间。恩,思,殷有功于朝,其后裔分赴各地办差。

因上述诸因,各房天各一方。堂叔伯思、惠雁居青山,恩葬青山将军山,殷葬青山枣园寺捕鼠穴,德移居后坝。叔祖志迁湄潭,恕迁南乡平水里,慈迁遵义。传至我支"必"字辈<2003年>共17世。

我何氏从公孙轩辕皇帝<姬姓世系>传至桓叔公成师,以姬姓共30世近千年。从桓叔子韩万<晋韩世系韩姓始祖>传至亚仲公韩信,以韩为姓共26世近600百年。从亚仲公韩信次子何蔗<庐江世系何姓始祖>传至何全噑共30世近千年。从何全噑子大本公何中立<遵义世系,入播始祖>传至何懋共23世700年。从何懋予<"邦"字>传至今<2003年>我支“必”字辈,共16世四百年。自皇帝至今<2004年>为帝为王为后为蔗人者共125世近四千年。

我遵义何氏出自蔗公。何氏受姓虽晚于兄弟姓氏,但据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却居全国第十七位。自始祖中立公入播以来,何氏在遵义亦属大姓。但由于传之久远,又缺乏统一完整的族谱,族种相互联系甚少。同姓之间视如路人。为缅怀祖先业绩,发扬我族优良传统,族内早萌发了重修族谱的意愿。2003年清明节,何洪举在中桥何氏将军坟扫墓之时,倡导重修族谱,得到各地宗亲的支持,实为幸事。

族谱摘录

1、 何氏宗谱

庐江郡县出韩王安,为秦所废,其子孙避秦乱则转音为“何”;原出自周武王弟叔虞之后,其音为“角”。三何竞爽丕开东海,箕求四友斋芳,大展庐江学问。晋何元静,字思澄,作游山诗见重于沈约,为侍郎御史,少与族弟水部逊散子郎,俱擅文,名谚云:东海三何。子郎独多。宋何长瑜,与谢灵运、荀雍、羊睿,以文章相赏,号日四友,秉性仁厚,土多归之,往城断狱以春秋,民化恩礼之治。汉何武,扬州刺史,秉性仁厚,好讲上类,士多归之,在任无赫赫之声,常步九江,广得郡守戴,不法状圣圣慎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圣,子容为盗板击庐江狱。武平心决之得不死矣。报服去任后,人常见其德恩思之释。

何敞,字文高,官河南太守,郡有冤狱,以春秋至义断之百姓阴德,廷尉天报九九子孙,白衣尚书诏赐双双弟兄。

汉何比干,字少卿,武帝朝廷尉,时张汤持法严而比干以仁恕判之,所全活者千余人,惟汝号曰何公,忽有老妪造门,曰:公先世阴德及公之身又治狱多平反,今天赐策以广公后因出怀中,策九百九十枚,曰:子孙佩印符如此算。

南北朝何点,字子皙。或驾柴车或蹑草履,随意所适,必醉归。人谓之通隐,梁帝赐以鹿皮,中召见引入华林园,诏拜常侍,点以手将帝鬓曰:乃钦臣老耶遂辞之,弟胤字子李,世称点为大山胤,为小山慕会嵇之胜弃家而往,诏起关禄大夫遣司马王果劝驾不应谓果。曰:卿何不表留同我隐。果曰:不闻有此例。胤曰:檀弓巷皆言物始。何必曰:例诏赐白衣尚书禄命山阴库钱月给五万皆固辞。

南北朝何敬容,字国礼官史部尚书,性好清洁,衣冠必丽,武帝朝常有侍臣袍服卷摺。帝恕曰:卿衣带如绳,将何所缚。敬容希旨每以,衣常不整伏床熨之暑月背为之焦。

何昌寓,字俨望,敬容之父。独立不辞所交皆名士为宰相,以清白称有姓闵者乞宫自告子骞笑遥遥华谓矣,赏梅赋诗。扬州东阁之与玩瓯为记零陵溪上之娱。

南北朝何逊为扬州法官,宅有梅花一株,逊常吟咏于其下,后迁洛阳,思花,再请往其任上许之抵扬州,花方盛开,逊于东阁延名士醉赏之。

何彦章谪居零陵,曰:玩瓯溪上,乃作亭自为之记仙游湖侧弟兄炼丹乘鱼云母溪边女子食粉皆轻身。 何氏九仙其世代莫可嵇考兄弟九人,居仙湖侧丹成各乘鱼飞去世于唐。何仙姑,增城人,何泰之女也。生时紫云绕室,住云母溪一夕,梦神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誓不嫁,往来山岭其行如飞,唐太后遣使召见中路,不知所之,仙姑永州产幼时遇异人与一桃,食之,遂辟彀能遁,知人吉凶。

明何瑞徵,河南人,崇祯戊辰榜眼,广静寡欲,文渊之却馆鼎新咳唾,成株景明之美才胜逸。

明何文渊,广昌人,守温州广静寡欲,一郡大治后,为刑部侍郎,金者却之有馆历吏部尚书。

明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与李崆峒等号四杰,美才胜逸咳唾成珠。

明何恩,官宣尉司使中军,有功于朝,请入圣庙。

明何彦清,播州安抚使,安民勤政平播有功,请入圣庙。

晋何琦,字万伦,繁昌人,好古博学,苦家无以养,出为泾县令。母亡,遂杜门谢客,高尚洁志,累召不起,后桓温过其境,曰:此中有人。

唐何番和州人,为大学士十余年学成,行高诸生不敢与齿。宋,同舍将往附蕃正色叱之故六馆无受污者后韩愈为之立传。宋何琬,字子浙江龙泉人柙宗常书其名于屛曰政事何琬文章弃涛涛亦同里之人也。

晋何准,字幼则,充之弟,高尚其志,洁身寡欲,胶州府累辟不就,充为剽骑将军,劝准仕,准曰:第五之名,何减剽骑,准兄弟中第五。故云其穆帝后也,稚好出剑,挺英气于少年,善谈老庄,着才名于幼岁。

明何直,东莞人,少英伟。好出剑,历湖广。布政二十年。无微遣一心夷上夙夜寅畏,尤功臣所难。

三国时何晏,字平叔,东莞人,美姿容面如传粉,以才名著。官吏部尚书,善谈老庄,士大夫多宗之。

唐何叔度,潜江人,少笃行。谊姨与叔度母厚母亡,奉姨若母姨卒塑望必往哭之,哀官太常有声子尚之为吏部归省叔度问曰:汝日倾朝送,可有几人对曰:数百。笑曰:此吏部耳非为何德彦也昔。毁浩作豫章令郊钱者篆及江亭往曰:故旧无后相窥世谓尚之立身简约实奉叔度之遗教云。

晋何克,字次道,潜江人,初辟王敦兄,时卢守贫甚,敦于坐中,称曰:家兄在郡,定往人士皆可许允。曰:所闻异是敦御之庾。

亮尝为曰:气度风概有万夫之望。累迁尚书令辅幼主正色,立朝以社稷为己任谥文穆。

唐何易,为宜昌令,治民有则家给人足,人皆息讼狱中草满度庭,可张罗人有落花讼庭间草生囹圄静之歌。

梁何凤为建安太守,极仁慈伏腊每放归家皆依期而至,位居乌府里赐柏台。

明,何敏中,洪武以才行卓异,任祁门知县,上书言时政得失,朝廷嘉之,行人赐以樽酒,陛徽州府,后转嘉兴府,所至有政声。

2、 庐江谱序

始祖讳中立,字大本,唐河阳节度使,弘敬祖之后矣。于僖宗乾符二年,奉旨平播,殁于播之东乡,至今碑迹尚存,是为何姓之始祖也。后因杨氏叛乱,谱系失传。复由恩、思、勤三祖于明之僖宗五年纂修家谱,以遗至今。

后来寻流必溯其原始支派演之,有自探末求其本,乃识支分之有间尝考我庐江世系,由季唐逆而溯之,遥而嵇之。秦汉以上,而至于唐虞三代,三皇五帝间诚帝王之后裔也。何则按公孙轩辕皇帝之次子少昊,金天师氏能修太昊庖义之法,别姓为姬,其子孙帝喾高辛氏任其姓,而长子后稷乃周武王十五世之祖也,武王弟叔虞之少子封于韩,至春秋时晋强而灭之,封桓叔之子万于韩原,其姓始异姬而为韩,传至韩王安,而后又为暴秦所灭,其子孙为避秦难始转音为何,或曰何本为韩。韩为杞夏后也,然考夏之后,未有封于韩,未可信矣。此不过嵇之载籍核之,世纪一观其渊源之乐而已,至若世序相继各号居里,又安能得其详细哉。出险迁至于汉与三国及两晋南北朝及至隋与唐之乾符年间,计二千二百而二十年矣,则更姓之后大约有四十余世乎,可知始祖以前由有宗观始祖以后,不少族谱属也。忆自韩原颠沛则燕赵齐鲁诸邦,七国三楚之地,何不可适乎则弘敬祖之镇河阳大本,祖之起豫章,原由于江西,无足疑矣。

3、始祖大本何司马公叙

本大祖者,系江西临江府新喻县大石桥何家街生长人氏,后移籍清江县南京街铁索桥,乃大唐文宗武宗朝,为河阳节度使,弘敬祖之后也,历宣宗、懿宗。而中立荷蒙国恩,为兵部司马,恪恭厥戬翼戴,王家时有播之遗孽,咸中南诏等寇陷播州,朝廷闻报,至僖宗乾符而年,钦命我祖大本公受平蛮,奉旨来播,我祖不畏强,御兵讨奈寇繁兵寡弗克剿除爱请命益师,乾符三年,朝议命太师武略将军杨端督军同伐,我祖同寅协恭会师助阵披坚执将士协心努力,攻讨始剿除夜郎浮竹等处,夷贼复请靖播疆复平成功复命,朝廷恩诏,凡平播功臣照职留守管理,永镇边疆,故我祖与杨氏统罗田、张、谭、袁、吴、卢七姓,目领黄平草堂二处,安抚司真播白泥余庆重安六山长官司传袭自乾符年间起历昭宗宣宗,五代梁、唐、晋、汉、周越宋及元至明之十三主,神宗时因杨端二十七世孙应龙肆虐逆乱我恩祖、思祖、不得已同宋世臣等临阙告变朝命命李化龙驻重庆,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分兵九路并进,应龙自焚朝议亭,袭设流更播州为遵邑,吾家之恩袭顿止鸣呼,我始祖忠勤王国佑后人其能已于恩哉。

何氏世系表

(黄帝—公元2004年必字辈近4000年)

何氏(69代),出自韩氏(26代),韩氏出自姬姓(30代)。从公元2004年“必”字辈上溯到轩辕黄帝,共125代,近4000年。

姬姓世系(黄帝—桓叔公·成师)

世次 名 字号 朝代 年号 纪元 衔 妻 子 居地 备注

1 轩辕 黄帝 五帝 帝 嫘祖 玄嚣、昌意 姬 水 妻四人 生25子后生姬

2 玄嚣 青阳 五帝 候 江水(河南安阳)

昌意 五帝 昌仆 高阳 若水(四川省内)

3 蛟极 五帝 候 河 南 濮 阳

4 帝喾 高辛 五帝 帝 姜原、常仪、义和、庆都、尚狄 后稷、契、放勋、挚、厌越 同 上上 五妃对应五子

5 挚 五帝 帝

放勋 陶唐 五帝 帝 山 西 平 阳西平阳 帝光

放弃 后稷 五帝 高级农官 不窟 邰

厌越 五帝

6 不窟 夏 高级农官 鞠 甘 肃

7 鞠 鞠陶 夏 公刘 后 阳 不 窟 城

8 公刘 夏 部落长 庆节 后 阳 不 窟 城

9 庆节 商 部落长 皇仆 彬 殷汤王时在位

10 皇仆 商 部落长 差费 彬 帝外丙时在位

11 启辛 韩武子 周 前408 大夫 虔 平 阳 晋三卿之一

12 虔 韩景侯 周 前403 候 取 迁 阳 瞿 晋三卿之一、封侯

13 取 韩烈侯 周 前397 候 彪 阳 瞿 韩国君

14 彪 韩文侯 周 前385 候 阳 瞿 韩国君

15 韩哀侯 周 前375 候 若山 迁 新 郑 韩国君

16 若 韩懿侯 周 候 武 新 郑 韩国君

17 武 韩昭侯 周 候 儒 新 郑 韩国君

18 儒 韩宜惠王 周 前323 候 仓 新 郑 韩国君

19 仓 韩襄王 周 前296 候 婴、咎、虮虱 新 郑 韩国君

20 咎 韩厘王 周 前273 候 突 新 郑 兄逝事位

21 突 韩桓惠王 周 前237 候 安、非 新 郑

22 安 韩安王 周 前234 候 成、亮 新 郑 秦侵韩、追杀安、子逃

23 两 子信 秦 前218 张氏 隆、冉 新 郑 迁庐江

24 隆 子孟 秦 田氏 骘 扶 风

25 骘 雍伯 秦 信 扶 风

26 信 亚仲 秦 前202 太守 伍氏 庶 庐 江 文帝封太守

韩姓世系(韩万—亚仲公·韩信)

世次 名 字号 朝代 年号 纪元 衔 妻 子 居地 备注

1 韩万 公子万 周 前710 候 赇伯 韩原 尊为韩受信始祖

2 赇伯 周 前677 大夫 简 韩原

3 简 定伯 周 大夫 舆 韩原

4 舆 周 大夫 劂 韩原

5 劂 韩献子 周 大夫 无忌、起 韩原 晋六卿之一

6 起 韩宜子 周 前500 大夫 倾 迁平阳 晋六卿之一

7 倾 韩贞子 周 前500 大夫 不信 平阳 晋六卿之一

8 不信 韩简子

伯音 周 大夫 庚 平阳 晋四卿之一

9 庚 韩庄子 周 大夫 虎 平阳 晋四卿之一

10 虎 韩康子 周 前472 大夫 启辛 平阳 晋四卿之一

11 启辛 韩武子 周 前408 大夫 虔 平阳 晋三卿之一

12 虔 韩景候 周 前403 候 取 迁阳霍 晋三卿之一封侯

13 取 韩列候 周 前397 候 彪 阳霍 韩国君

14 彪 韩文侯 周 385 候 阳霍 韩国君

15 韩哀侯 周 前375 候 若山 迁新郑 韩国君

16 若 韩懿侯 周 候 武 新郑 韩国君

17 武 韩昭侯 周 候 儒 新郑 韩国君

18 儒 韩宜惠王 周 前323 候 仓 新郑 韩国君

19 仓 韩襄王 周 前296 候 婴、咎、虮虱 新郑 韩国君

20 咎 韩厘王 周 前273 候 突 新郑 兄逝事位

21 突 韩桓惠王 周 前237 候 安、非 新郑

22 安 韩王安 周 前234 候 成、亮 新郑 秦侵韩、追杀安、子逃

23 亮 子信 秦 前218 张氏 隆、冉 新郑 迁庐江

24 隆 子孟 秦 田氏 骘 扶风

25 骘 雍伯 秦 信 扶风

26 信 亚仲 秦 前202 太守 伍氏 庶 庐江 文帝太守

庐江何姓世系(何庶出—全阜公)

世次 名 字号 朝代 年号 纪元 衔接 妻 子 居地 备注

1 何庶 自修 西汉 前196 王氏 赞、成、宠、业、是 庐江 因“何”逃生、更何

2 何成 伯爱 西汉 前165 候 左、张氏 果 庐江

3 何果 长孟 西汉 元岂 前134 候 肖、张氏 金干、银干、比干、启先 庐江 平阳候

4 何比干 少卿 西汉 征机 前90 太守 张、黄氏 共10子 扶风

5 何寿 西汉 河平 前27 都尉 显、并 阜县 比干第八子

6 何显 西汉 光延 光禄夫 鄢 阜县 何寿长子

7 何鄢 西汉 元始 都尉 宠 平陵

8 何宠 东汉 元和 公元40 太守 敞 扶风平陵

9 何敞 文高 东汉 永之 公元100 太守 豹 扶风平陵

10 何豹 东汉 永宁 公元125 少府 休

11 邵公 东汉 光和 公元178 谏议大夫 昌 山东曲阜 董仲舒四传弟子

12 何昌 三国 公元208 桢 迁庐江

13 何桢 三国 公元240 候 龛、助、恽 庐江 娄候

14 何恽 三国 太康 公元283 太守 睿 庐江

15 何睿 西晋 太康 公元283 太守 闳、楷、充、准 建康

16 何淮 幼道 西晋 建武 公元307 太守 放、澄 庐江

17 何 西晋 隍安 公元360 太守 元度等七子 庐江

18 何元度 西晋 元兴 公元420 太守 僧达 庐江

19 何僧达 南朝 建元 公元480 太守 法胜 庐江

20 何法胜 南朝 大同 公元530 太守 之元 庐江

21 何之元 世伯 南朝 太平 公元560 太守 伯典 庐江

22 何伯典 宪章 隋朝 仁寿 公元600 焕、炯 晋陵 儒家学

23 何炯 唐朝 贞观 公元630 源精 晋陵

24 何源精 唐朝 上元 公元670 孝物 晋陵 大学子

25 何孝物 唐朝 贞观 公元700 军校 俊 晋陵

26 何俊 唐朝 景云 公元710 军校 默 晋陵

27 何默 唐朝 天宝 公元750 太常卿 进淘 灵武

28 何进淘 端公 唐朝 大何 公元833 太傅 弘敬 灵武

29 何弘敬 重顺 唐朝 开成 公元836 兵马使 全 江陵

30 何全 唐朝 咸通 公元860 中 书 令、节 度 使 中立、神剑 江陵 30

遵义何姓世系(何中立—懋公)

世次 名 字号 朝代 年号 纪元 衔 妻 子 居地 备注

1 何中立 大本 唐朝 乾符 公元870 司马 和柴杨任氏 正乾、正坤 临江 命入播平夷

2 何正乾 唐朝 天佑 公元900 总管 九子,长继业 九龙 播州

3 何继业 汉祥 北宋 乾德 公元963 总管 承宦 九龙

4 何承宦 世嘉 北宋 潡化 公元1030 总管 万 九龙

5 何万 渊 北宋 元符 公元1098 总管 文宗 九龙

6 何文宗 瑜 北宋 宜和 公元1119 总管 轸 九龙

7 何轸 南宋 绍兴 公元1134 总督 昌盛

8 何昌盛 南宋 隆兴 公元1163 总管 新民

9 何新民 南宋 嘉定 公元1210 总督 果

10 何果 光实 元朝 公元1250 宜慰使 彦清 四川 镇国将军

11 何彦清 元朝 元至 公元1278 安抚使 钦 播州 播州安抚使

12 何钦 元朝 至元 公元1281 总管 荣祖 播州

13 何荣祖 元朝 至正 公元1340 总管 婴、童 播州

14 何婴 元朝 字正 公元1366 总管 友喜 播州 改总管为长官

15 何友喜 明朝 洪武 公元1368 长官 、宜、瑛 播州

16 何琛 明朝 洪武 公元1395 长官 祥、实、申、敬、克 播州

17 何祥 明朝 永乐 公元1411 长官 敬、德 播州

18 何敬德 明朝 正统 公元1437 长官 晖 播州

19 何晖 明朝 景泰 公元1452 长官 敏林、敏叔 播州

20 何敏林 明朝 天顺 公元1463 长官 田氏 清、灏、海 播州

21 何海 明朝 成化 公元1478 将军 景秋 播州

22 何景秋 明朝 弘治 公元1490 将军 懋、志、恕、慈 播州

23 何懋 明朝 嘉庆 公元1550 邦禄、邦爵、邦朝 上桥

字派、流芳录、祖墓原族谱摘录

懋公世系字派

懋公子邦爵、邦禄、邦朝。因当时时局混乱,各居一方。子孙遍布遵义、松林、忠庄、新卜、花山、茅坡、官田坝、尚嵇等地。现各房字派混乱,相见不相识,犹如路人。邦禄公第十三代孙商讨修谱拜祖等事宜。一致认为原字派从“邦”始至“先”共三十个字。现已取至第十六辈“必”字,所剩仅十四个字,故决定原十三字不变,新增十个字,共四十个字。

一、 原有字派

邦永登文德,金汝国光宗。

为仁洪应学,必正万仕元。

二、 新字派

邦永登文德,金汝国光宗。

为仁洪应学,必正万仕元。

廷明在世远,立志辉祖先。

何氏家谱参考资料

荣华承继业,富贵传佳声。

后记

为了修好这部族谱,使族人更加团结亲密,且激励后人奋发,夜静更深核实材料,编排族谱。

因时间仓促,加之资料不全,编写水平低,错误在所难免,殷切期望给与谅解。

编辑:何应泉

欢迎加入何氏家谱QQ群:119013197

不知从何时起,提起相声就会想到郭老师的德云社,这里的相声紧跟时代潮流,做到了传统与时代的完美融合,打破了人们对相声的固化印象,让很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相声,而德云社走过这20多年的风雨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着,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相声演员。

德云社九个小分队名单

德云社一队:栾云平(队长)、高峰、翟国强、关鹤柏、王昊悦、李昊洋、邓德勇、高筱贝、侯筱楼、郎昊辰、张九林、韩九鸣、王碧辉

德云社二队:李鹤东(队长)、刘喆、靳鹤岚、尚筱菊、朱鹤松、李九重、张鹤舰、尚九熙、何九华、陈九福、杜鹤来、郑九莲、吴鹤臣

德云社三队:孔云龙(队长)、李云杰、张九南、高九成、王磊、张鹤君、张九龄、王九龙、陶云圣、许个、赵楠、于筱怀

德云社四队:阎鹤祥(队长)、李云天、冯照洋、杨鹤通、史爱东、郭麒麟、宋昊然、梅九亮、张鹤雯、陈九品

德云社五队:朱云峰(队长)、曹鹤阳、侯鹤廉、刘九思、王筱阁、吕硕、刘九儒、王少立、孙九香、倪九涛、栗世锦

德云社六队:张鹤伦(队长)、郎鹤炎、郑好、张金山、姬鹤武、孙鹤宝、李筱奎、于鹤真、关九海、李九江、张霄白、曹九台、陈奉清、董九涵

德云社七队:孟鹤堂(队长)、周九良、李鹤彪、刘筱亭、张九泰、秦霄贤

德云社八队:张云雷(队长)、杨九郎、李九天、李九春、梁鹤坤、张鹤帆、李思明、董九力、王鹤江

德云社九:张九龄(队长),德云社的九队之前并没有固定的成员,这是专门用来带徒弟的队伍

德云社家谱最新名单云、鹤、九、霄排名

1、德云社云字科(共13人):张云雷、栾云平、孔云龙、于云霆、朱云峰、岳云鹏、宁云祥、李云杰、李云天、陶云圣、张云藩、于云田、赵云侠

2、德云社鹤字科(共43人):曹鹤阳、刘鹤春、阎鹤祥、李鹤林、李鹤彪、刘鹤英、张鹤伦、高鹤彩、张鹤君、姬鹤武、吴鹤臣、孟鹤堂、杨鹤通、梁鹤坤、钟鹤轩、马鹤琪、张鹤峰、于鹤真、刘鹤清、张鹤雯、孙鹤宝、杨鹤灵、张鹤帆、齐鹤涛、郎鹤焱、关鹤柏、王鹤江、高鹤鹏、刘鹤龙、李鹤东、张鹤舰、金鹤年、房鹤迪、靳鹤岚、朱鹤松、栾鹤华、张鹤栾、李鹤浦、韩鹤晓、张鹤擎、刘鹤安、黄鹤飞、邳鹤谙

3、德云社九字科(共36人):张九龄、李九春、周九良、杨九郎、张九驰、高九成、王九龙、张九南、何九华、郑九莲、李九江、孙九香、刘九仁、关九海、尚九熙、李九重、刘九儒、刘九思、陈九福、陈九品、倪九涛、董九力、李九天、陈九桐、曹九台、张九泰、韩九鸣、董九涵、张九林、梅九亮、孙九芳、计九霄、马九萌、尹九宴、沈九平、刘九辉

4、德云社霄字科(截止目前共6人):张霄白、陈霄华、王霄颐、秦霄贤、范霄琦、樊霄堂

何姓来源

⒈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

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何、韩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后的有姓氏书及姓氏学者的共识。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郑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广韵》、《氏族大全》、《古今姓氏书辩证》、明代的《万姓通谙》、《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孙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记,无不记载“何氏为韩氏”,何韩为一家。

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如果我们继续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可知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何氏家族的许多谱系也都是把他们的祖先追寻到黄帝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所在。具体说来,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1一带)这个地方,说是让他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名韩万,其实,他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因此,韩厥该是韩姓始祖,该是天下何氏第一人。

韩厥之后,势力日渐壮大起来。晋景公十一年 (前589年),韩厥与另一位晋臣邵克帅军大败齐国,奠定了韩的政治地位。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韩与赵、魏、知氏灭了范氏、中行氏。晋出公二十二年 (前453年)韩又与魏、赵联合,打败了知氏,并三分其地,而此时,韩的力量已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与赵、魏一起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到了晋烈公十三年,也即韩景侯六年(前403年),韩国历史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巨变。这一年韩与赵、魏共同瓜分了晋国,晋幽侯时,晋侯反朝于三家之君。公元前375年,已是韩厥的第十代后人哀侯执政时期。哀侯二年,因郑恃魏而轻韩,韩国一举灭掉了郑国,郑自公元前806年封国,至此,结束了430余年的历史。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韩王安在位的第九个年头。这时韩国的内外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内有严仲子与相国侠累的争权结冤,导致了聂政刺侠累的内讧动荡。外有秦国经过变法改革,势力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地攻城掠地,进攻周边国家,韩国的境况也越来越不好。也就在这一年,秦派内史滕大举攻韩,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

韩国灭亡后,公子王孙们或为躲避仇杀战乱,或耻于亡国之辱,或发愤于重整旗鼓、重振山河、再创基业,就四处飘泊,散居于四面八方。而由于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生产、生活水平的制约,韩氏后人分散于江淮各地者居多。因为“韩”、“何”谐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变,随着历 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岁月流逝,人们就逐渐地把“韩”读 成了“何”。

历代姓氏书,都把“何”姓来源归为“音讹”一类,而称“韩氏为何氏”。直至今天的《辞源》及《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国姓氏起源》、《贵姓何来》等书籍也都采此说,直录无异。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预谋变乱夺权,他假借名义,说要诛杀晋灵公的贼臣赵盾,因为赵盾是杀死晋灵公一案的主谋。晋灵公被杀是灵公十四年(前607年)距此10年前的事情。晋灵公是奢侈无度又滥杀无辜的暴厉之人,晋卿赵盾屡屡进谏阻止,反遭晋灵公的反感痛恨,多次想方设法要杀死他。赵盾不得已逃往外地,但他考虑自己的职守,并没有离开晋国。这年九月,赵盾的同族兄弟身为将军的赵穿,一怒之下,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并迎回了赵盾。赵盾人品高尚,一向为人敬重,深得百姓拥戴,很快就恢复了他的正卿地位。而当时晋国的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下了 “赵盾弑其国君”,赵盾分辩说:“杀国君的是赵穿,怎能是我的罪”董狐反驳道:“你是国家正卿,出奔时没有离开国境,回到朝中又不为国除乱,杀国君的不是你还能是谁”屠岸贾以此为借口,翻陈年老账,目的是为他夺权扫除障碍,此时赵盾已死,他的儿子赵朔是晋国将军,屠岸贾又以弑君首犯的子孙当朝执政有碍惩治其他罪人为由杀了赵朔。

韩厥为正义所使,仗义执言,竭力阻止屠岸贾阴谋的得逞,但屠岸贾刚愎自用,一意孤行,韩厥就冒着生命危险把消息透给了赵朔,并劝他立即出逃,免遭死难。谁知赵朔颇有乃父遗风,执意不肯逃跑,发誓要以身殉国平息国难。韩厥没有辜负赵朔的托孤之愿,与程婴、公孙杵臼一起,冒着杀身灭族之祸,将赵氏孤儿藏匿起来,使赵氏在遭罹灭族之难以后竟保全了后嗣。

14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83年,晋景公重病不起,请巫祝公卜吉凶,说成就大事业的人,是不能有冤魂跟他作对的。韩厥乘机讲了赵盾赵朔父子对晋国的贡献,感慨赵氏后人不能延续自己家世的遗憾,想以此来感化晋景公为赵氏家族昭雪冤案,事情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晋景公也就逐渐地淡漠了对赵盾的弑君之仇。当韩厥向他透露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孤儿赵武尚在人间时,晋景公大发慈悲之心,将赵家原有的田邑房产归还了赵武,让他续了赵家的香火。

韩厥作为韩、何姓的始祖,是一位很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晋景公寸一年(公元前589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的北部边境,夺取了隆这个地方(或作龙,今山东泰安东南),并且继续南下,打到了巢丘。出于共同的利益考虑,卫国不愿看到自己的邻国成为齐国案板上的鱼肉,就派遣孙良夫、石稷、宁向、向禽帅兵伐齐,以为齐国后院失火,必将回师自救,这样就可以达到援助鲁国的目的。谁知出师不利,还没走出国门,就败在了新筑(今河北省魏县南)。

鲁、卫陷于困境,危难之际向晋国求助。晋景公派韩厥与另一晋臣郤克率兵车800乘,会鲁、卫之师,与齐军战于鞍(今山东济南市西北)。战事异常残酷,齐军将士直奔晋军阵地,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如注,一直流到脚上,由于韩厥与郤克指挥得当,将士奋勇,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晋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齐国的丘舆、马陉(今山东省淄博南)一带。齐国请求讲和,并答应退还被他们夺去但经此次战役的胜利,韩厥威振朝野,名扬四方,连晋国国君也不敢小视他了。自此,韩厥与知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一起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号称“韩献子”。此后,韩国的势力也就日益强大起来,与赵魏一起相继瓜分了羊舌氏、祁盈氏、范氏、中行氏以及知伯的封地。到了韩厥七世孙韩景侯的时候,周天子终于承认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的名份和地位。

公元前377年,韩国与赵、魏两国一起瓜分了晋国,第二年(公元前376年),韩又灭了郑国,并将国都迁到了郑的都城,其地盘横跨了今天山西、河南的广大地区,逐渐地跻身于战国七雄的行列。

我们之所以认为韩厥是何姓始祖,一是因为司马迁开宗明义,在《史记·韩世家》中一开始就明确记述:自韩厥起,封姓为韩氏。二是因为何姓是在韩国灭亡之后逐渐得姓的,而韩国的振兴与发达,韩厥作为奠基者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①帝尧时代的何侯

相传何侯是五帝之一帝尧时代的人,隐居在苍梧山中,因他向往长生不老,帝尧赐他仙药一剂,让其投置酒中,全家族 300余人饮之不尽,把剩余的药酒洒在庭院房屋上,忽见整个宅第拔地而起,徐徐升人云端,何氏一门无论男女少长俱人仙境。何侯成了太极仙侯。应该说,这是最早的何氏先人的记载。出自宋代姓氏书。

②周武王之子韩侯

《左传》有言“邗、晋、应、韩、武之穆”,其中的“韩”,也是周武王子之一。所以《诗经》中又有“韩侯出祖”。所以唐代为《史记》作索引的司马贞认为是“有韩而先灭”。

③韩武子韩万

司马迁在《韩世家》中明确记载,韩之先人与周王同姓,姓姬,其后人事奉晋国,“得封于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曰韩武子”。韩武子名韩万,由此,韩万应是何姓始祖。

④韩国后期的韩碱

韩瑊(Jiǎn 音碱),像玉一样的美石,或就是玉的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尚玉、佩玉的习俗,玉有温文尔雅的品性,是古代士大夫的象征。因而,古代人取名很多人都用与玉有关的字。韩瑊也不例外。

《浈阳水木记》有如下的内容:“何始初祖名碱,为韩国后期韩王安时代,碱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为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掌国政。因在对待秦国的态度问题上与安不一致,只得退隐韩原。韩王安为秦劫掳,国破家亡,碱与其妻流寓庐江,操舟为业。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袭击,搜捕未果,疑是六国公子所为,就通令全国,暗访六国之后,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一日,一吏登上韩瑊之船,询问姓氏,适值天气寒冷,韩瑊指水戏称“此为吾姓”。意以水寒喻韩。韩、寒同音,并无隐匿之意,察访者不悟,以为是指“河”为姓,韩瑊漫不经心地应答,查访者信以为真。韩瑊安然无事,后得知为秦令查询,惊骇不已,喟然长叹: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难,“乃拜何字之赐,遂以何姓”。韩瑊遂定居庐江,勤耕苦读为业,家道日隆。

⒉少数民族中的何姓

在我国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权,原居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后被匈奴人打败,西越葱岭,建立了康国,并日益强大起来,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昌、穆等政权先后归附了康国,均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称“昭武九姓”,而“何”则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几位来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一是何细胡,梁代西域人,通商人蜀,定居郫县(今四川郫县),事武陵王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四川大贾”。二是何妥,隋朝人,说是何细胡之子,字栖风,少机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国子祭酒,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等文集。三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儿,字桂林,少有才思,隋开皇年间官至太府丞。他博览典籍,多识旧物,制作绝巧。隋辽东之役,宇文恺渡辽水造桥不成,何稠造桥两日而就,又筑行殿,令高丽人惊为神功。

北朝时,有少数民族人叫何猥萨的,事迹不详,但其姓名北史有载。

唐代北部少数民族中有吐谷浑,其中就有何姓人。五代时期的后汉乾(448)吐谷浑国就有特使何戛刺来中原朝贡。吐浴浑是我国古代鲜卑族建立的王朝。鲜卑族原在辽东,魏晋时西迁至阴山而居,晋未又西度陇,在今青海省北部和新疆东南部定居,叶延时代,始称吐浴浑,这在《北史》、《通典》及《及平寰宇记》中均有记载。

1994年出版的《菲律滨庐江何氏宗亲会会刊》中有这样的记述魏晋时有一鲜卑族酋长,名叫徒何涉归,他有二子,长子“吐浴魂”,少子“若浴魔”,两人各统有部落。后来兄弟不和,吐浴魂率部西迁,到其后代叶延时,以“吐浴魂”为国名,自立政权,即吐浴浑国。

《何氏家谱》,称该谱所记系祖居朝鲜庆南道密阳郡何姓的分支,其亲友分布在中国辽东及朝鲜一带。这或许为考证“吐浴浑”何氏家族的源流与分布提供了主要的线索和途径。

元代河南汝州陕县有“何抄尔赤”氏,很可能是蒙古人。《兰州府志》载:元代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明朝时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明太祖赐姓何。何铭在与凉州羌人的战事中,不幸阵亡,他有无后人,亦待后来查证。

后金大将何和礼,原属后金栋鄂氏,其父,祖都是栋鄂部落的首领。

⒊他姓改姓

《汉书·五行志》中说:西汉时有叫何苗的人,其本姓朱,后来自称何姓,子孙繁衍,遂成何姓一支。

安徽省庐江黄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后代,因避家难,从江西迁到安徽,改方姓为何姓。但该支何姓在族谱里规定,他们生姓何,死后复姓方。这在何姓族源里是极为特殊的一种情况。

清代何可昆纂修的浦阳《球山义门何氏宗谱》称该支何氏一世祖何延寿,于唐大中八年自太末迁浦阳,至元末第20代怀恩,无子嗣,遂以外甥徐宗富为继。前此之谱,宗富之前冠以徐氏世系,另两部《浦阳球山何氏宗谱》分别尊南宋徐谊或徐宗福为一世祖。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山东新城人何世璂,官至侍郎巡抚,他本姓陈,七世祖随舅氏姓何,延续下来。这种姓源又是不多见的现象。

《姓谱》载:汉代匈奴单于的后裔,归汉后有“何奈”氏,又写作“何柰”氏,晋代幽州牧王浚手下有位将军就姓“何奈”名“虎”。还有“何拔”、“何居”、“何郎”、“何鲁”、“何丘”等复姓。

何氏族谱非常的庞大,每个地方的一支都有不相同的字辈,列举如以下字辈公共参考:

1、湖南何氏一支字辈“文 昌耀万代学明光大朝永直世忠良天命必鸿昭祖德相传远承先启慈祥英才时秀发应运致荣扬。”

2、湖南长沙何氏字辈“从正承先泽家声 自远彰敬修昭祖德仁孝致祯祥忠厚诒谋广公诚伟绩昌礼诗同恪守积善定含光。”

3、何氏-支字辈“大尚景深文德福万宗友溥俊贵珍法龙海必复有应于廷宏永世其祥元享正义裕瑞孔杨奉天肇庆忠孝贤良。”

4、福建武平上下屋何氏字辈“何万载家学芳名 垂世何克敦成宪笃锡庆光何裕培庭树辉联云章。"

5、河南固始沙岗何氏字辈“世运除升平祖宗创业 成流长源自远本固枝必荣道德为传训永守望贤英留此三十字阖族作派名。”

何氏家谱字辈排序!

1、安徽安庆宿松何氏字辈:“德高望重爱幼移强昭明赤习美德贤良。”2、甘肃临洮何氏字辈:“守法天可吉,如廷永其存,正大光明兴,万事成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