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轩辕氏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5收藏

黄帝轩辕氏简介,第1张

 黄帝轩辕氏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神农氏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蒧(草花头下面咸,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文明从野蛮向文明发展,从而将他奉为人文始祖。根据《二十五史新篇》:黄帝可能实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长。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联合,并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姓氏来源 来源有二: 一是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 二是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后汉置吴兴郡,现在浙江省湖州市。 三、历代名人 施世瑛——字玉华,唐朝安吉人。勇断有才能。隋未天下动乱,世瑛率宗族乡邻子弟,聚粮自守,保卫安宁。后闻高祖起兵,世瑛又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耐庵——名子安。元末明初钱塘人(一说苏州人)。编著有《志馀》、《水浒传》等,《水浒传》,写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义的事。在民间流行,影响很大。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浙江金华人。 参加“五·四”运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历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上海大学教授、团上海市委书记等职,并在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1929年后,从事译著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的著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劳动部副部长。 施姓系承施父 源起齐鲁吴兴 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亡,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不过,这一支施氏后来的活动,古籍缺少记载,所以对于他们的发展和繁衍情形,迄今仍无资料可稽。 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认的施姓发源地,则是3000年前的鲁国。这是根据《姓纂》上面的记载。 《姓纂》是这样说的:“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由此可见,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 秦汉以后,头一个在历史上崭露头角的是施雠。他是汉武帝独尊儒家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曾经与诸儒杂论五经的同异于石渠阁,雄辩滔滔,一时名气大噪。 施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九大姓,但是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远祖始于夏代。夏代有一个诸侯国名施国,位于今天湖北恩施一带,国亡后,施国公族后代,世代以施为姓。发展与演变:有一支施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施”姓,据说是制造旗帜的工匠。另一支施姓来源于春秋时,鲁惠公的儿子子尾,字施父,后代即以先辈的字中的“施”为姓。这一支施姓是鲁国王族后裔,起源于鲁国王族之姓姬姓。施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南迁移,其中一支迁到浙江一带,并且在吴兴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施姓郡望吴兴。 经浙江省缙云县黄帝纪念馆考证,我们施姓是黄帝的子孙,而不是炎帝的后代。从第一代黄帝起,到我们施姓的产生过程如下: 1轩辕黄帝→2元嚣→3虫乔极→4帝喾→5弃→6※玺→7叔均→8不※→9鞠陶→10公刘→11庆节→12皇仆→13差弗→14毁阝俞→15公非→16高圉→17亚圉→18公叔祖类→19古公dan父→20季历→21文王昌→22周公旦→23伯禽→24炀公熙→25魏公※→26献公具→27武公※→28孝公称→29惠公弗湟→30施父→31施伯。

三皇五帝的存在时间,考古界根本无法确定,地底下能挖出来考证的东西太少。

能被国内外学界确定的朝代目前只到殷商朝代,连夏朝(距今4000多年前至3600多年前)都不能太确定,这个年代的文字(如禹王碑。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3年仅只识得3字),和更早的良渚时代(该时代5300年前至4000年前)的文字都难以破译。

所以国外目前只肯承认中国商代至今的3600年历史,至于更早的,只能说是神话传说时代。

比如,伏羲存在时间是六万六千多年前(这个说法太玄了)到七千年前的说法都有。

我看过许多相关资料,比较可信的学界说法是:伏羲氏为一个存在一千多年的氏族大部落,不是单单一个人的名字,而是这个氏族的历代帝王可能都叫伏羲(可能当做姓或名号,或图腾崇拜),所以才有伏羲活了一千一百多岁的说法,距今时间在七千多年到九千多年之间,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

其他三皇五帝可能也是采取氏族制,什么神农、女娲都可能是一个大氏族数代的领袖名号。

炎帝、黄帝与蚩尤传说的涿鹿之战也是5000年前到4600年前的说法都有,比较多的说法是黄帝及其涿鹿之战存在于4600年前。

各种说法不一,学界是争论不休的,没有必要非确认不可,根据需要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吧。

三皇:

(1)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2)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3)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4)伏羲、神农、共工(同上)

(5)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6)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五帝: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6)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辈分排列:江黔云蜀广, 西东聚同赓。 贵筑扬美训, 州郡涌贤群。

六艺涵聪敏, 百忍安邦宁。 年遥信礼孝, 续延著规谆。

修齐常芬彦, 谱迪颂祖伦。 振作循科教, 奋勉兰蕙苹。

望岭碧峰秀, 后寄励泰仁。 裔传书蕴来, 立绪抚鞠恩。

志识韬略伟, 典策冠武经。 范木布蕃衍, 创颖务为勤。

辉亮华堂润, 煌照满族民。 再展谋猷愿, 举宇贺功勋。

张氏得姓始祖“挥”简介

(一)“挥”何许人

远古的先民靠吃禽兽肉为生。当时的猎取工具靠木棒和石块,这样猎取飞禽走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欲猎猛兽,自身常要受到伤害。到了黄帝时代,有个名叫“挥”的人,以树枝为弓,以藤为弦,制成弓矢,可以在远处将禽兽射杀,又以藤结网,在林中张罗,可逮禽兽,在水中布网,可捕鱼虾。弓矢、网罗的发明,在远古时代实在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件。后来,弓箭不仅用于猎取禽兽,而且用于战争,在枪炮发明以前,弓箭是一件很好的武器。弓箭的发明,不仅充分显示了“挥”的聪明才智,而且说明他是个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发明家。

(二)“挥”与黄帝的关系

“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另一说法则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即张挥为黄帝之孙,《元和姓篡》、《古今姓氏书辩证》、《姓氏急就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姓氏学史籍记载虽稍有出入,但都主张挥为黄帝之孙说,其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实张网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后世张姓后裔所修族谱,家谱多有沿用此说者。如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张氏家谱》卷三《受姓渊源考》云:“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是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正,主祀弧星,世袭其职,赐姓张氏。”

持张挥是黄帝之子说法的有《广韵》(下平声十相)、马骠《绎史》等,张氏后裔所修家谱也有多赞同此说法。如明嘉靖年间所刊张浚等篡修《张氏统宗谱》卷上《姓郡望》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皇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弧制弓,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用于清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郡者独最。”明崇祯十三年张大宾撰城步县《张氏族谱序》云:“天下之物,木必有根,水必有源,其理出一样也。天下之姓不一也,然必有赐姓之始,有历朝之派,不可不知也,若吾张姓,始于轩辕皇帝之第五子也,善长弓矢,善张网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赐名曰挥,以其善作三军也。”

张挥究竟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文献的矛盾记载,给我们的判断带来了极大困难。关于这个问题,曾为张氏后裔所关注。如清光绪二十八年长沙云鹤桥张永言所修阅田《张氏家谱》(民国二年四月清河堂坤)即有《张姓考》一节,专论此事,他认为挥不是少昊青阳之子,而是与清阳同为黄帝之子。其云:“旧谱载吾张本轩辕皇帝之裔,帝二十五子,第五子名青阳,生挥,为弓正,制弓矢,祀弧星,取长弓之意,遂姓张。此说实非也。考《通鉴纲目 前编》引史谓:“少昊金天氏次妃生般,为弓正,制弓撩,主祀弧星,封于尹城,有子曰昧,为元冥师于高阳之世,唐《广韵》:“张本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罗网,世掌其职,后因氏焉。应劭《风俗通》云: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出清河、南阳、安定、敦煌、武契、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按《国语 晋语》: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为青阳、夷鼓,皆为己性,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甥也。《通鉴外记》:黄帝二妃方雷氏之女,曰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之女生挥及夷彭。或曰,黄帝之子清是为清阳氏,清即清阳,意者挥即夷鼓欤?弟曰夷彭,兄曰夷鼓,后世兄弟命名多同偏旁,安知非前古所有欤?若然,挥与清阳异母兄弟,挥非清阳也。

据著名的民族源流史专家何光岳先生考证,少昊为东夷族,与青阳乃两码事。故此,我们倾向于挥为黄帝儿子之说。在我国古代天象图上,二十八宿之一的张宿共六颗星,在轩辕座下,这或许表明古代天文学家早已认定张姓始祖张挥是黄帝之子。

(以上资料摘录自《中华姓氏通书》张姓下六页至十七页)

综上历史文献,虽记载不一,但有共同点,即弓箭是“挥”发明的,官弓正,世袭其职。查“挥”又名夷鼓,乃黄帝三妃彤鱼氏所生,而黄帝二妃方雷氏生夷彭。夷鼓、夷彭乃同父异母兄弟,这就可证明挥是黄帝之子无疑了。

        读过各种各样的关于炎帝与黄帝的故事,大多数人都按照国语中的记载,认为少典氏娶了有蟜氏的女儿生了两个儿子一个老大叫炎帝,老二交黄帝。司马迁在史记里都没敢这么说。他开篇先讲黄帝,于是黄帝的祖辈只字未讲,联盟首领神农氏也是只字概括。最近,我找来了一些世族传世家谱做了对比,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是我对炎帝和黄帝有了重新的认识,于是就花了一天的时间整理,

        炎帝石年父亲少典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部落联盟首领还是燧人氏,据说少典作为有熊国(部落)首领140年(我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最有可能的是绳结加口述把之前的几个少典氏〈有熊国首领的称号〉和炎帝的父亲少典混在一起了)少典作为首领136年的时候,石年继承了伏羲氏(燧人氏的火徳也来源于伏羲氏)的火徳,成为联盟首领,使华夏民族进入农耕时代。他于是被人尊成为神农氏。他的继任者分为两支,一支继任炎帝部落首领,一支继任神农氏作为部落联盟首领。

    神农氏以及他的继位者共八代,历时524年,少典氏也传了十一代,到了第十二代少典氏伯荼的时候,炎帝后裔榆罔作为神农氏已经徳衰,各个部落都想脱离联盟,于是诸侯相互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神农氏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征讨诸侯。于是有熊氏部落的少典氏伯荼整训武备,并扬言谁脱离联盟就讨伐谁,于是诸侯都来向伯荼朝贡。诸侯中最能征善战的就是蚩尤的部落,没人敢去征讨他。等到炎帝部落有足够兵力征讨诸侯的时候,诸侯都归顺了伯荼。伯荼励精图治,分别训练了五支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军队,随后与炎帝部落在阪泉进行了多次大战,最终吞并了炎帝部落。

        炎帝部落瓦解以后,蚩尤继承了神农氏的联盟首领职务,尊称为蚩尤大帝,与伯荼进行了长达九年的战争,双方久攻不下,在逐鹿对峙,伯荼通过各种方法使依附蚩尤的部落倒戈相向,最终在逐鹿城外杀死了蚩尤(曾经看过关于寻找蚩尤墓的纪录片,蚩尤墓已经找到了,据他的守墓人的后裔讲述蚩尤身中五六十箭,与众部下骑马至某地因失血过多而崩,被众部下就地掩埋,并由一位部下隐居于此地世代守墓)。

        蚩尤死后伯荼被诸侯尊为天子,继承了神农氏的权利,成为天下共主。随即率兵进入九黎地区,在泰山之巅,会盟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人们说他彰显的是土德,颜色尚黄,便尊称他为黄帝。

        黄帝在位一百年。那一年,地裂,帝陟。他是怎么死的,已经没人知道了。他的尸首也被人弄丢了。而后得七年时间里,竟然没有人即帝位。七年以后继位的不是儿子,而是孙子。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政变,内讧还是战乱,这些已不得而知。根据历史上的经验来说,那些有为的帝王往往晚节不保或是不得善终,春秋五霸哪有一个善终或是保住晚节的、秦始皇死而地分、汉武帝唐太宗晚节不保、宋太祖烛影斧声不得善终,或许是过去杀戮太多,这些孽债最终还是要还的吧。

        以下是从传世的一些氏族家谱中找到的一些资料,司马迁左丘明都没有机会看到,很多都是先前靠口述一代一代传下来并被整理保存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少典(第一代少典氏),有熊国第一代首领,姓公孙。娶有蟜氏之女安登,生两子。长子石年(炎帝),次子勖其。石年长育于姜水之上,遂以姜为姓。初都城于陈(今开封陈州),复君于曲阜(今山曲阜),在位140年而崩,葬于长沙乡茶。生子二十五人,生勖其于轩辕之丘,继少典之嗣,故以公孙为姓。又娶任姒为妃,有娠生叔子、季安。

勗其(第二代少典氏),少典次子,嗣父少典之位,任有熊国首领,世为诸侯,故以公孙为姓。娶妃扶胥氏,生子二,长子臣駓、次子箕文,夙沙君臣,夙沙欲入都于陈,箕直谏被杀。

臣駓(第三代少典氏),勖其长子,娶妃蜀山氏,生子芒昧。

芒昧(第四代少典氏),臣駓之子,娶妃逿伊氏,生子夷粟。

夷粟(第五代少典氏),芒昧之子,娶妃女仪氏,生子柏坚。

柏坚(第六代少典氏),夷粟之子,娶妃赤水氏,生子讳节。

节(第七代少典氏),柏坚之子,娶妃钜间氏,生子赫明。

赫胡(第八代少典氏),讳节之子,娶妃廔利氏,生子封胥。

封胥(第九代少典氏),赫明之子,娶妃女娥氏,生子依卢。

依卢(第十代少典氏),封胥之子,娶妃九方氏,生两子,,长子启昆、次子桓。

启昆(十一代少典氏),依卢长子,娶有蟜氏之女附宝为妃,德性幽闲,有熊君启昆出游,必与偕行。尝南至衡山拜炎帝之陵,复访古圣之迹,闻太昊陵在嶓冢,同附宝往谒,是文中祁野。见中天一道金色电光,旋于绕北斗枢星之旁,感而有孕,怀二十四月,紫气充房,而生伯荼于有熊国之南古轩辕之丘,遂号曰轩辕。轩辕十二岁,启昆崩,即嗣位。

黄帝,原姓公孙,有熊国少典氏启昆之子,名伯荼,字玄律。称帝后以姬水为姓,改公孙为姬姓,生于轩辕丘号轩辕氏,国于有熊又称有熊氏。有熊国十二代首领,后取代神农氏榆罔成为天下之主。继伏羲之后,为华夏文明之始祖,居五帝之首。神农氏榆罔四十五年癸丑(前2506)二月初二日,生于有熊国之南古轩辕之丘。十二岁君崩,即嗣少典位,始建黄帝元年甲子(前2495年),在位一百年,逝于黄帝百年癸卯(前2396年)三月初三日,享年一百一十一岁,葬桥山(今陕西黄陵)。

炎帝,第一代神农氏。有熊国首领少典长子,名石年,姜姓,号烈山氏,又号厉山氏。生于癸卯年四月廿六日,代伏羲承火德,以德王天下,因号火帝。后被举为天下之主,故曰炎帝,继号神农氏,是为地皇,以姜水为姓,改公孙为姜姓,时年二十岁。在位百四十五年,寿百六十八岁,葬湖南酃城西。娶莾水氏之女曰听谈为妃,生子十三人,长子帝临魁、次子堇龙,居于伊水,三子权父、四子不浩,居于陈仓,后裔有回禄为蚩尤大将、五子端共,居于筑水,六子厉农,能殖百谷。生女三,长女、次女瑶姬、少女女娃,名精卫,学道于赤松。复纳尊卢氏之女为妾,生子三人,长子邛金,居耆田、次子帝柱、三子起我、四子奉养。

临魁,第二代神农氏。炎帝长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承,第三代神农氏。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明,第四代神农氏。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宜,第五代神农氏。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来(厘),第六代神农氏。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裹(克),第七代神农氏。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榆罔,第八代神农氏。名克,在位55年;因德

  张氏得姓始祖:张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补充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另一说则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即张挥为黄帝之孙。《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急就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姓氏学的史籍记载虽稍有出入,但都主张挥为黄帝之孙说,其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后世张氏后裔所修张姓族谱、张姓家谱多有沿用此说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张氏家谱》卷三《受姓渊源考》云:“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持张挥黄帝之子说的有《广韵》(下平声十阳)、马骗《绎史》等,张氏后裔所修张姓家谱也有很多赞同此说。

中国人姓氏之得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姓氏命名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国、邑、乡、亭为据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国符、技、事、谥、谥氏、邑系、邑谥、族、族系等等为据的。

张姓始祖挥之得姓亦基于上述原则。尽管在张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这一问题上,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但具体到张挥本人的情况,则无大的分歧,都承认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这一基本事实。然则,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我们前引文献中发现,记张挥之得姓,有“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和“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等微小区别。据此,我们可以说挥之得姓为张,是以技即职业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或者记作以职官为姓。

字辈往往都记录在家谱上,通过老谱可以查询到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家谱的可以重新编修呢,参照百姓通谱修缮的家谱,非常好!!!  

黄帝轩辕氏简介

 黄帝轩辕氏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