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乡的行政区划
庄子乡辖:庄子村、南赵村、北赵村、榆城坪村、季麻村、紫坑村、六台村、山头村、马兰村、刘家坡村、神头村、郝都村、井峪村、东墕村、牛村、杨方村、义井村、西墕村、上黄彩村、下黄彩村、桥头村、杨壁村、张坪村、伽东村、窑上村、西凹村、南头村、蒲池村、佃家院村、西赤土村、寨底村、东赤土村、怀元村、白田村、冯家局村、西河村、大佛头村、南凹村、紫中坪村、麻地沟村等。
11111 黄河东段形成于周口店早期或泥河湾晚期,距今大约078~100Ma
薛铎根据河南平原更新统介形类化石的研究及其与汾渭盆地更新统介形类化石组合面貌的对比分析,对黄河东段即三门峡以东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
微体古生物介形类是微体节肢动物,现代种除个别分子外,绝大多数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沼泽及海洋等地表水体中,其地理分布的扩大或转移,是靠地表水体的沟通而完成的。因此,两地介形类组合面貌的异同程度往往反映两地之间地表水体的沟通程度。河南平原地层,尤其是周口店期以上段地层,介形虫化石丰富,是第四系中获得微体化石最多的地段,这为开展三门峡以东黄河形成时代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佐证资料。
资料表明,泥河湾期早期汾渭盆地的第三介形类组合以Cyprideis(正星介)、Leucocythere(白花介)、Ilyocypris(土星介)、Candoniella(小玻璃介)和Candona(玻璃介)最为常见。此外,下部见有Sanyuania(三原介)、Callistocythere(美花介)、Sinocytheridea(中华美花介)和Tanella(陈氏介)等海相介形类,并与有孔虫共生。反映了微咸水湖泊的环境(表111)。该组合的主要分子如Cyprideis,Tanella,Leucocythere和Sinocytheridea也见于三门峡盆地的泥河湾阶中,如Lsh孔281~390m及黄底河剖面2~16层(袁凤钿,1986),从而说明当时三门峡盆地与汾渭盆地是一个连在一起的湖泊,谓之三门古湖。而在三门峡以东的河南平原地区的泥河湾阶中,汾渭盆地常见的Cyprideis,Sanyuania,Leucocythere,Callistocythere,Sinocytheridea及Tanella等均无发现。介形类化石组合是以Ilyocypris,Candona和Candoniella等淡水类型为主,与汾渭-三门峡盆地的介形类组合面貌相差甚大,说明当时两地之间没有大的地表水体沟通,处于相对封闭隔离的状态(薛铎,1996)。
表111 汾渭盆地第四纪地层层序及化石组合对照表
(薛铎,引自林和茂等,1996)
到了泥河湾期晚期,汾渭盆地的第二介形组合面貌以Llyocypris,Candoniella最为常见,其次为Leucocythere,Candona和Cyprideis,反映了湖水盐度较前降低,为淡水-微咸水环境。本组合与河南平原地区同期介形类组合虽有许多属种相同,如Ilyocypris,Candoniella,Candona等淡水类型,但差别依然明显,表现在Leucocythere,Cyprideis等属在河南平原的缺失。因而说明两地之间此时仍无大的地表水体沟通。
然而,到了周口店期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河南平原地区的介形类同汾渭盆地的介形类组合面貌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汾渭盆地第一介形类组合的5个属全部在河南平原地区见到,且Lishania(骊山介)不仅是汾渭盆地最常见的代表属,也成为河南平原地区常见的代表属(表112)。同时,Lishania又是河南新增属及外来分子。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周口店期初期,汾渭盆地与河南平原地区之间,已有相当规模的地表水体沟通,即三门峡以西的湖水已经大量东泄取道河南平原入海,黄河东段得以逐渐形成(薛铎,1996)。
表112 河南平原Qp2-Qh时期Lishania分布简表
(据薛铎,1996)
上述观点,在汾渭盆地及河南平原地区更新统的岩性特征及沉积学特征中亦能找到佐证。在汾渭盆地,井下秦川群与下伏三门组为不整合接触(陈万川等,1982),此系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晚期湖水大量东泄、湖面大幅缩小所致。地表泄湖组不仅名字形象地表明为湖水东泄后的沉积,而且物质成分为坡积和冲积物,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林和茂等,1982)。在河南平原北部和东部平原地区,泥河湾阶以棕色、棕褐色、灰绿色具混粒结构的亚黏土、亚砂土及砂砾石层为主,物质成分明显来源于附近山区。而周口店阶以淡**、灰**、颗粒较细、分选较好的砂层和亚砂土为主,物质成分明显来自西方的黄土高原,为黄河搬运所致(薛铎,1996)。
考虑到Lishania等外来分子在河南平原并不是全部出现在周口店阶与泥河湾阶的界线之上,而是在该界线之下附近也有少量出现。因此,黄河东段形成的时间不排除在泥河湾期晚期的可能性。同时,外来分子的少量出现还说明在湖水大规模东泄之前,在一段时间内,黄河曾是一条由不时决溢而形成的间歇性河流。综上薛铎认为,黄河东段的形成时间为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晚期,大约100~078Ma。
11112 黄河东段形成于萨拉乌苏期初期,距今大约0130Ma前后
蒋复初、吴锡浩、肖国华从邙山黄土的沉积特征及三门古湖的消亡来探讨三门峡的切穿时代,进而对黄河东段的形成进行了研究。
邙山塬位于河南平原西部黄河南岸,它由S8以上厚度大于170m的风成黄土组成。现存塬面东西长约18km,南北宽约5km,最高海拔262m,是黄土高原与河南平原过渡带上最东南缘的黄土塬。
(1)邙山黄土的沉积特征与物质来源
1)沉积物磁化率测量特征与层位对比。根据岩性和磁化率特征,邙山桃花峪剖面S2以上地层自上而下划分17层(图111)。S1以上地层,孙知明曾以50cm间距进行了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全为正向磁化,应为布容正向极性时。
图111 邙山桃花峪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与磁化率、粒度曲线图
(据蒋复初等,1998)
1—黄土;2—浅发育古土壤;3—古土壤;4—古地磁正向极性时
依据地层序列,结合TL,14C测年数据及磁性地层特征,蒋复初等认为桃花峪剖面714~813m和937~947m两层深发育古土壤可分别与黄土高原S1和S2对比,714m以上为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及古土壤。剖面深度0~06m为全新世古土壤和黄土;06~714m为萨拉乌苏期马兰黄土,其中06~304m为L1LL1黄土,304~499m为L1SS1弱发育古土壤,499~717m为L1LL2黄土;714~813m为S1古土壤,813~937m为周口店期L2黄土、937~947m为S2古土壤。
2)沉积物粒度与沉积速率特征。河南邙山桃花峪黄土剖面萨拉乌苏期马兰黄土厚度巨大,可达708m,远超黄土高原同时代地层的厚度。蒋复初等对此开展了黄土粒度与沉积速率调查研究。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萨拉乌苏期黄土的粒度较粗,>20μm和<2μm颗粒组分的含量分别变化于45%~85%和4%~16%之间(图111),应是一种以粉砂和粉细砂为主要组分的砂黄土。与黄土高原内部洛川、西峰和蓝田刘家坡黄土相比,粒度明显偏大(表113、表114)。
邙山黄土的平均沉积速率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差异。末次冰期晚冰阶的平均沉积速率最大,达到247cm/ka(表115)。末次间冰期S1古土壤的平均沉积速率虽明显较黄土小,但仍可达18cm/ka。
表113 洛川、西峰黄土剖面上部黏粒含量(%)表
(据蒋复初等,1998)
表114 蓝田刘家坡黄土剖面上部粒度分布含量(%)表
(据蒋复初等,1998)
表115 萨拉乌苏期邙山黄土平均沉积速率表
(据蒋复初等,1998)
3)邙山沉积物的来源。蒋复初等认为,在远离沙漠的邙山地区,出现沉积速率高达247cm/ka的砂黄土,应是特定的地方事件和气候条件所致。邙山地区黄土的风尘物质明显较黄土高原粗,因此来源于沙漠经黄土高原到达该地的成分极为有限,大部分为近源物质。他们认为,孟津以东的黄河冲积扇是邙山黄土的主要策源地。黄土高原被侵蚀产生的泥沙,经黄河支、干流搬运,通过三门峡进入河南平原后,由于河床加宽,水流分散,搬运能力剧降,所携带的泥沙迅速沉积,在孟津以东形成巨大的黄河冲积扇。来自高纬地区的偏北冬季季风翻越太行山以后产生地形下坡风,把扇顶部位由黄河搬运来的泥沙吹扬为粉尘,在下风扩散部位因风速骤降而快速堆积,形成具有粒度偏粗、沉积速率高、地层厚度大等特点的邙山近源风成黄土。
邙山萨拉乌苏期马兰黄土地层的高沉积速率需要丰富的物源供给做保障,邙山黄土L2及以下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厚度大致与黄土高原的同时代地层相当,从S1复合古土壤开始厚度明显较黄土高原的S1古土壤厚,S1之上才是巨厚的风成马兰黄土。据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S1成壤期为距今128~75ka。他们认为,这一事实表明黄土高原的侵蚀产物——泥沙约自130ka开始才大量被黄河经由三门峡带至河南平原,继而开始堆积形成巨厚的近源风成黄土。同时也表明约74ka以来,尤其是24ka以来这段时期是黄土高原侵蚀作用最强盛的时期。
(2)三门古湖的结束时代
三门古湖分布范围东起三门峡、西达宝鸡,发育一套以河湖相沉积为主的地层。1959年,裴文中将三门峡东坡沟河湖相沉积剖面(出露厚度273m),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段:第1岩段,下部为棕红、棕黄、灰白色砂砾石层,上部为棕红色含砾亚砂、亚黏土层,厚1081m。第2岩段,下部棕红、棕黄、灰**砂、砂砾石和砂质黏土层,厚43m,与下伏第1岩段为不整合接触;上部浅**亚砂土(黄土)夹5层浅棕红色古土壤,垂直节理发育,厚805m,上、下部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第3 岩段,下部棕红、棕黄、杏**亚砂土、亚黏土,厚67m。上部黄土状亚砂土夹薄层棕红色亚黏土与砂砾透镜体,厚347m。上、下部间存在侵蚀面。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从第2岩段上部的黄土层开始至第3岩段均为正向极性,属于布容正向极性时。
1997年5月,蒋复初等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王苏民等—起对“三门系”湖相-河湖相地层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东坡沟剖面是不完整的,由于断层等原因中间有大段的地层缺失,从东坡沟剖面所处的地貌部位看,第2岩段上部黄土层与第3岩段可能存在重复。第2岩段与第3岩段之间为侵蚀不整合关系,高处堆积第2岩段上部的黄土时,低处同时可能沉积第3岩段下部的河湖相层,它们为同时异相沉积。1957年贾福海等测制的山西平陆黄底河“三门系”出露最完整的剖面,其上覆的黄土也有早有晚,“三门系”顶部白沙层沉积标志着三门古湖的结束,此后发育的三级黄土覆盖阶地系由黄河形成。在三门峡盆地低处发育湖相、河湖相沉积之时,高处堆积红黏土-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两者属于同时异相关系,亦即经典的“三门系”包括了底砾层、下三门组和上三门组,其上为黄土所覆盖。蒋复初等重新测制了平陆黄底河剖面,采集了有关样品。古地磁测试分析结果,三门系堆积始于吉尔伯特反向极件时,经历了河-湖环境的多次演替,大致结束于布容正向极性时晚期。
(3)黄河贯通三门峡的时代
综上所述,蒋复初等认为从邙山黄土的厚层S1古土壤与之后的巨厚马兰黄土发育状况看,挟带黄土性泥沙的黄河在萨拉乌苏期初期,大约于距今0130Ma前后才开始通过三门峡而东流。三门古湖的消亡也大致同时。由于三门峡的贯通,湖水大量外流而被急速泄干,结束了上三门组“白砂层”沉积,其上为马兰黄土所覆盖。三门峡是在萨拉乌苏期初期贯通,形成现在的黄河三门峡段干流,至此时黄河才真正得以通过三门峡而东流,并带着从黄土高原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来到河南平原,出峡口后沉积形成巨大的黄河古冲积扇和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并且,强劲的偏北季风把黄河冲积扇扇顶部位的细粉物质吹扬为粉尘,在下风扩散部位快速堆积,形成巨厚的邙山萨拉乌苏期马兰黄土。
11113 黄河东段形成于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大约距今078Ma前后
本次河南平原第四纪地质演化研究结果认为,黄河东段形成于周口店期早期即大约距今078Ma前后。其主要地质依据如下:
1)沉积物来源与岩相古地理环境不同。黄河形成前后,河南平原第四纪沉积圈物质来源与岩相古地理环境明显的不同。从河南平原第四纪大量钻探资料及第四纪各时段岩相古地理环境变迁来看,黄河东段形成之前的泥河湾期堆积物主要来源于伊洛河和周边山区;而黄河东段形成之后的周口店期及以后时期的堆积物主要来自于远方,与黄土高原物质特征相当,上、下两套地层岩性特征明显不同。上部系由黄河携带而来,冲积物主要来源于西部黄土高原,为淡**、灰**、黄灰色厚层砂土和亚砂土(只在古河道带的边缘带和下游地区才有亚黏土堆积,多呈透镜状)颗粒较粗,具粉土质、松散、多含分散钙质和钙核。这套冲积物的下限正是周口店阶的底界。而它的下伏泥河湾阶地层主要为棕色、灰绿色、棕褐色或红棕色,具混粒结构的亚黏土、黏土夹亚砂土及砂层或砂砾石层,系冰水、冰湖相沉积。关于这点,从郑州-新乡黄河横切剖面(图112)亦可看出,下部泥河湾期的物质来源于南、北和西部的山区,为颗粒较粗的砂砾石、砂分布,分选较差;而上部周口店期等的砂层颗粒较细,分选较好,其物质特征与南北山区明显不同,无疑是黄河远距离搬运而来的产物。上、下两套地层沉积物来源、岩性特征和古地理环境明显不同,其分界年龄大约为078Ma的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
图112 河南平原郑州-新乡黄河冲积扇横切剖面图
2)上部地层砂层发育与冲积扇特征显著。上部黄河冲积物砂层发育,砂层的空间分布具典型的河流冲积相特征,多呈厚层条带状,单层厚度一般10~20m。古河道带主流相多为中砂、细中砂、中细砂,边缘相则为粉细砂、粉砂。河道带地层含砂比一般达40%以上,最高达80%,砂层水平展布,多呈扇状。砂土主要来源于西部黄土高原,温县至孟州构成扇把,进入平原则向东北、东和东南方向散开成扇面,其早期边缘已达长垣、开封、扶沟一带(图113)。这样大的典型冲积扇,只有黄河能够形成,其他河流在较短时期内是无法完成的。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平面上具有自扇顶至扇前缘、自扇轴至扇侧缘由粗变细的特征;垂向上多具河流相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特征及水平层理,沉积物砂层发育与冲积扇特征极其显著。这与黄河发育形成前的下部冰水、冲洪积扇形地和河湖相堆积明显不同。之前,砂层不甚发育,多为少量的黏性土及砂性土,且扇形特征与规模亦不突出。
图113 河南平原黄河冲积扇分布及沉积厚度等值线图
3)堆积物重矿物特征明显不同。以角闪石为例,河南平原上部黄河冲积物中多以高值连续出现为特征,最大可达40%以上。且由西向东,相对含量呈由多到少的变化,见第7章第4节部分。但在下部泥河湾阶地层堆积物中含量则骤然变小,且自西向东无规律可循。上、下堆积物重矿物特征明显不同的界线恰恰是磁性地层中布容正向时与松山反向时的分界,即黄河冲积物的底界,时间亦为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
4)介形虫化石种属明显不同。通过河南平原与汾渭盆地的三门古湖第四系地层中介形类化石组合的对比分析发现,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以前,两地区介形虫化石种属及组合明显不同。之后,河南平原地区的介形类种属同汾渭盆地的三门古湖介形类组合面貌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详见第7章第3节。正如薛铎研究结果那样,汾渭盆地的三门古湖介形类组合的多个属在河南平原地区均可见到,其中Lishania(骊山介)成为河南新增属及外来分子,并为汾渭盆地和河南平原地区共同常见的代表属。这些说明,在周口店期初期,汾渭盆地与河南平原地区之间已有地表水体的沟通,亦即三门古湖的湖水已经开始东泄进入河南平原,黄河东段已逐渐形成。
综合以上事实,笔者认为黄河东段开始形成于周口店期早期或泥河湾期末期,即大约078Ma前后,其依据是充分的。这时在东部黄河的溯源侵蚀作用下,三门峡基岩地垒被切割贯通,第四纪早期巨大的三门古湖湖水开始东流外泄,三门古湖随之发生消亡。现今矗立在三门峡水库大坝下的岩岛即中流砥柱,就是该时期河流溯源侵蚀切割地垒留下的基岩残丘。
1950年12月,清涧县撤并调整为城关、玉家河(原东阳区)、高杰村、解家沟、店则沟、石嘴驿、折家坪7区(依次称一、二、三、四、五、六、七区),38乡(市)。1952年秋,增设寨沟区(八区)、李家塔区(九区);清涧县为9区52乡(市)。1956年3月,原9区合并为城关、石嘴驿、店则沟、玉家河、解家沟5区,26个乡。1958年9月,撤区并乡,建立城关、郝家墕、石嘴驿、乐堂堡、折家坪、下二十里铺、李家塔、店则沟、玉家河、双庙河、解家沟、高杰村和寨沟13个人民公社。12月,清涧并入绥德县,城关公社改称清涧人民公社。1961年7月,恢复县制前夕,增置东拉河、老舍窠、二郎山和石盘4个公社。1964年10月,城关公社更称师家园则公社,并析设城关镇。1984年行政机构改革中,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取消生产大队,清涧县辖4镇、14乡,639个行政村,700个自然村。 街道办 直辖 宽洲镇 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6个居委会,师家园则、西武家沟、刘家碱、楼湾、西沟砭、赤土沟、下七里湾、石台寺、枣林、吕家碱、白家圪崂、韩家碱、南武家沟、东门湾、雒家碱、刘家湾、惠家庙、大岔、小岔、坡底河、贺家碱、葛家岔、陈家塔、任家坬、麻谷岔、楼则塔、柏树坬、上十里铺、高家沟、朱家沟、周家店则、苗家沟、马家沟、李家沟、上七里湾、牛家湾、小牛家沟、康家圪台、加家圪台、西郝家沟、王家湾、丰太腰、鲍家渠、鲍家沟、呼家河、下刘家川、上刘家川、呼家岔、四合队、王家沟、李家河、辛家崖52个行政村 石咀驿镇 辖石嘴驿、慕家河、李西沟、牛家沟、贾家沟、枣林则沟、吴家沟、槐卜碱、盆则沟、冯家渠、王家堡、康家湾、石场沟、师家川、王家砭、郝家南沟、张家渠、二郎岔、柳沟、中庄、桥渠、徐家河、惠家河、糜山河、神咀河、寺则河、宋家坪、呼家塌、高郝家沟、盘石岔、榆湾则、拓家湾,郝家墕、洞则沟、湫池沟、徐家圪崂、曹家塌、郝家寨则、芝芳皋、郝家上山、郝家兴庄、贺家湾、唐家河、驼巷、郭家咀、高里寺、康小慕家沟、赵家湾、前马兰岔、后马兰岔、郝西家沟、大碾河、慕家兴庄、贺家岔、孙家河、武家沟、老庄里、郝家山、杨小慕家沟、郝家湾60个行政村 折家坪镇 辖折家坪、西袁家沟、清水湾、白家坪、小折家沟、白家岔、西马家沟、丁家沟、马家岔、景家河、惠家岔、挑岭山、王家崖、王化家沟、西贺家沟、冯家沟、滴水崖、前张家岔、中张家岔、后张家岔、大折家沟、王家塌、白家峁、井道咀、薛家东沟、贺老沟、陈家坪、大陈家沟、麻池沟、西沟、胡家沟、小陈家沟、大咀山、杨家沟、寺贺也、代家坪、李家咀、白家沟39行政村 乐堂堡乡 辖乐堂堡、赵家沟、柳沟、主腰坪、杨家畔、高山河、奥林寺、榆山沟、张家坪则、麻则岔、李家沟、刘家河、曹家沟、师家沟、杨家沟、薛家坪、寨则湾、大陈家河、上廿里铺、坡家沟、董家沟、李家岔、高家碱、薛家渠、李家石磕、涧沟峪、周家圪崂、陈家圪驼、陈家涧沟29个行政村 玉家河镇 辖舍峪里、李家畔、冷水坪、李家洼、赵家畔、马家畔、刘家畔、王家河、野桥畔、王家洼、师家坪、贺家沟、楼沟、赵家洼、赵家沟、贺家洼、前张家河、呼家坪、惠家坪、刘家山、枣坪里、后张家河、辛家沟、王家坪、陈家河、何家山、枣山里、腰里、寺家山、庄河里、老庄里、北山里33个行政村 高杰村镇 辖河口、玉家山、张家畔、辛关、李家崖、高坪洼、羊曲山、大有坪、高家洼、南洼里、贺家湾、崖头、马其山、瓦窑沟、木家山、白家山、后坪里、高杰村、贺家山、南山里、井家山、后山里、前刘家山、庄头、麻家山、东白家畔、东连洼、鹿塬、李家也、呼家山、枣坪塌、圪桐洼、袁家沟、井洼山、赵家山、西白家畔、崔家塌、刘家洼、邓家洼、井家洼、胡昌坪、进士头42个行政村 李家塔镇 辖李家塔、军家屯、三合、军庄、大舍沟、铁连沟、楼上、长柏沟、腮罗也、董家沟、惠家圪崂、前蒋家塌、后蒋家塌、王家沟、东郝家沟、西惠家园则、交草沟、刘家圪崂、邵家坪、高柳树、李家川、郝家石碱、前韩家山、张家沟、西山里、韩家辛庄、后韩家山、贺家圪崂、邓家圪崂、席家圪崂、安家畔、李家坪、高家沟、李窦家渠、樊家岔、冯家庄、西里坬、刘家石磕、李家沟、井河峁、东拉河、东陈家山、郝家沟、生家坬、韩家沟、惠家圪崂、沙家河、吕家山、林家圪崂、上山里、梁家渠、榆树坬、左家山、郝家畔、王马家圪崂、黄土坬、曹家坬、后崾里、西则坬、榆树崾、薛家渠、韩家坪则、西王家山、霍家沟、关家沟、李虎坪、东杨家渠、闫家圪崂、下山里、葛家渠、薛家山、上石峪、寺家塔、小庄则畔、李家山、呼家坬、郝家坪77个行政村 店则沟镇 辖陈刘家山、高家畔、相家渠、张家渠、黄薛家山、杨曲山、中山里、莲花山、王家渠、胡家圪崂、东刘家河、惠家园则、石家也、高家渠、店则沟、李家渠、任家畔、西北山、李家洼、刘国家山、薛家楼、邓家川、邓马家圪崂、牙圪坨、高家川、苏家塌、东陈家河、郝家畔、王家畔、崔家岔、马白沟、吴家坪、吴家沟、吴家河、杜家圪台、刘家山、高家峁、高石峁、文家洼、王家峁、王家洼、张家石碱、园则沟、第八家山、张家圪台、马家西沟、枣坪则、李家鼻、岳家岔、崖腰沟、陈家圪台、榆皮沟、暖泉洼、安桥沟、上高家洼、峪口56个行政村 解家沟镇 辖解家沟、树桐沟、南山里、刘家塔、枣林山、王家山、贺家坬、彩珠山、寺也里、郝家坬、刘家山、龙儿沟、河渠里、安则畔、安则山、花岩寺、坪福腰、宋家山、桥沟里、马家塔、郝家山、关家沟、片家坬、王家坬、叶则咀、呼家山、学武、渠则圪台、白家川、薛家川、李家渠、窑则上、张家川、寨沟、党家川、苏家渠、张家砭、党家桐、石畔、合石沟、邓阳山、梁家山、周家山、上峁里、杨家山、刘家坬、高家沟、刘家塔、石沟、辛家山、李家塔、官道山,二郎山、杏坬里、薛家渠、小黄畔、吴家山、黄家畔、下榆山、南沟里、王家塬、榆上山、榆下山、河坪沟、西庄里、白家塬、鱼家塬、大东山、楼则峁、桐树峁、小马家山、大马家山、吕沟里、计家沟、下朱家山、上朱家山、贺家山、刘家畔、东贺家沟、麻家畔、张家山、郝村、韩家山、李家坬84个行政村 下廿里铺乡 辖师家湾、八斗岔、梁家岔、梨家湾、鲍家沟、崔家沟、前进村、下十里铺、邓家沟、贺家川、营田、韩家塬、张家碱、高家碱、霍家坪、槐卜碱、韩家碱、贺家塬、惠家村、下贺家沟、寨家沟、后蒋军沟、老柳卜、玉瓦塬、赵家崖腰、背峁河、先进村、寺家碱、李家圪台、朱家崖腰、康家圪瘩、张家坪、王家碱、前蒋军沟、徐家沟、刘家碱、任家河、韩家洼、鲍家塬、王家寺、霍家河、下廿里铺、雷家圪崂43个行政村 双庙河乡 辖徐家塬、下张家山、贺家畔、呼家山、郭家河、安家畔、师建庄、刘家腰、石家河、前郝家山、打居河、桑浪河、东沟河、王山河、王家山、后长咀、蔺家洼、麻雁塌、高界里、枣咀河、双庙河、杨家渠、房家河、后郝家山、董家山、寨腰里、惠刘家山、肖家山、高家畔、龙坪、曹张家山、井家渠、韩家沟、李家山、郝家河、赵家河、惠家沟、吕家河、王家沟、支山洼、南洼里、前惠家河、后惠家河、惠家山、惠家塬、刘家河、尚家山、刘张家山等53个行政村 老舍窠乡 辖王宿里、盘低里、邢家塌、川口、白家渠、小腰畔、马家山、寨山里、西山里、官停河、柴空畔、直川山、常家洼、后洼里、白家圪塔、石桥山、窨则沟、杨沟、化家山、井高坪、杨家山、龙头山、老舍古、芋则沟、霍家下山、曹家渠、刘青家畔、白李家河、罗河、前梅家坪、后梅家坪、石碱里、陈家山、辛家河、邢家沟、寨山石坪、寺家崖、东师家沟、白郝家石碱、西王家洼、洼舍沟、陈家沟、辛家山、杨塌里44个行政村 石盘乡 辖马花坪、韩家山、曹家洼、窑则上、枣庄沟、上喜畔、碌碡峁、上坪、西山里、黄沙峁、刘家畔、黄家山、周家山、刘井畔、郭家峁、王而腰、郭家圮崂、寺塌里、普阳沟、阳沟里、石盘、窑则山、大舍古、柏咀里、铁里沟、张家坡、李家也、姜家湾28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来源
2012《我是大明星》冠军是张伟宏、亚军是E舞飞扬、季军是陈洲。
张伟宏,男,汉族,1975年2月11日出生,山东烟台莱阳人。张伟宏人称茫然哥,山东综艺频道第三季《我是大明星》总冠军。
张伟宏海选经历
4月30日参加山东综艺频道快乐向前冲济南世纪园启动仪式,演唱歌曲《天堂》。
5月1日茫然哥张伟宏粉丝论坛成立。
6月2日参加山东综艺频道快乐向前冲威海大乳山启动仪式,演唱歌曲《天堂》。
6月10日参加山东综艺频道超级运动会,演唱歌曲《马兰花》,《天堂》 。
6月16日山东综艺频道播出第三季我是大明星年度总决赛五进四。
6月17日山东综艺频道播出第三季我是大明星年度总决赛暨颁奖典礼。
扩展资料:
演出经历
6月17日父亲节这一天在茫然哥粉丝见面会的现场演唱歌曲《我的老父亲》来告慰自己的父亲,演唱腾格尔的《天堂》献给热情的粉丝。
6月18日参加第三届好歌大家唱,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暨梨乡放歌文艺晚会,演唱歌曲 《天堂》 《马兰花》。
6月30日参加南京中脉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暨山东地区表彰大会文艺晚会,演唱歌曲《天堂》《亲爱的爸爸妈妈》。
2013年担任《全球华人网络春晚总动员》评审。
2014上了全球华人春晚,成为了山东最佳爱心达人形象大使,我是大明星栏目评委。好客山东特邀嘉宾。
-我是大明星
-张伟宏
据考古资料证明,五六千年前,今逯庄子乡围坊、李庄子乡下埝头、别山乡弥勒院一带已有人类活动。商、周时期,人口逐渐聚集。秦朝以后时有增减。东汉时期,外地人口大量流入,县内人口骤增。唐代开始,外地逃荒人口至此落户较多。明代,随燕王扫北、戚继光镇守长城关隘,官兵眷属及外地居民大量移入。清代,随清军入关的官兵眷属及行宫、陵墓建设管理人员不断增加,人口移入愈来愈多。据县志办公室对几个分布较广的姓氏调查:
张姓 罗庄子乡杨庄的张姓有两门:一门是元末明初因躲避战乱,从河南省郏县移此,辈数不详。另一门是从河南省逃荒至此,时间不详。洇溜乡马圈头的张姓,明代从通州张家湾搬来,来时弟兄6人,即后来的张姓六大门:四门在马圈头,一门在高各庄,一门在翠屏山乡西定府庄。后大岭的张姓,从河北省平谷县逃荒至此。蒙O乡薛官庄的张姓,自元代迁来,当时定居在上仓北史官屯、潵水头,后迁至此。下仓乡下仓(村)的张姓是清代从宝坻县芝麻窝搬来的。礼明庄乡抗敌村的张姓,只知是明朝有兄弟两人到此落户,后分为两门,北街是长门,南街是二门,人口比较兴旺,现抗敌村基本都是张姓。侯家营乡西桥头村的姓姓为满族,于清军入关时随老顸迁来的。尤古庄乡邓各庄的张姓是从山东省某地迁来,初期是弟兄3人,后分为东张、西张、北张。马伸桥乡张庄的张姓是山东张天邦、张天业兄弟2人逃荒而来。下营一带的张姓,以祖籍山西省洪洞县为主,约五六百年前来蓟县。出头岭乡朱官屯的张姓,约在唐代从山省逃荒至此,当时只有弟兄2人,逐渐形成现在的几千人大户。西代甲庄、东店子、出头岭的张姓,大约在清光绪年间从遵化县石门镇搬来。
王姓 县城内的王姓大体分为南王、北王、东王。南王的先祖叫王家骥,是随明朝戚继光来此镇守的将领,现在南王主要居住在西南隅、何庄、闪坡岭、肘各庄、程家庄;北王也是随戚继光来此镇守的将领,原籍是浙江省义乌县,其先祖王伟,是扶佐明太祖的大臣,到蓟来的是哥俩,即王伟的后代,一名王成宗,另一名王成武,到蓟后,一个在黄崖关当守备,另一个经商现在黄崖关姓王的大都是当守备的一支;经商的一支开始在城里,后来有的迁到北京,有的迁到境内许家台和其他村。从家谱上看,现在已过二十代。北王在城内主要居住在东北隅;东王原籍为江苏省高邮县,也是来蓟的武官,迁来时间不详。东王在城内主要居住在东北隅、东南隅和官庄乡的塔院。城关镇杨各庄的王姓,在明代随燕王扫北而来,有七门先祖。这一王姓,现在有的迁到夏庄子、贾各庄和东、西坊,有的迁到穿芳峪、下营。下闸的王姓由丰润省沙流河、香河店迁来,来的时间不详。白马泉的王姓由河南省迁来,至今七代。洇溜乡龙湾子的王姓有的是从安徽省和河北省三河县等地来此定居,有的是从南方逃荒至此,有的是从玉田县迁来。下仓乡小仇庄的王姓,是明代从山东省大柳树村迁来,初来时定居在宝坻县大钟庄乡二米庄,清代搬到此地。西塔庄乡果庄子的王姓,是清代从南方逃荒来此,现已七代。在第四代时,一部分迁到山海关外、通县和西塔庄乡梁贾庄、大袁庄、刘家顶乡西小李庄、白涧乡庄果峪,果庄子现有500余人。三岔口乡打渔庄的王姓为满族人, 自称是清军入关时随老顸王迁来,现有王六十户。老丁庄的王姓原籍河南省,明代随燕王扫北而来,来时定居在白塔子乡的嘴头(村)。后来,一部分迁到老丁庄。现三岔口乡祥福庄、秦家庄、白塔子乡嘴头均有这一王姓居住。桑梓乡马坊的王姓,大约在二百年前由三河县次极村迁入,现在有100余户。侯家营乡小王庄的王姓,清代由山东省大王店迁来,当时由一个老太太带着4个儿子,后来1个儿子迁到山海关外,3个儿子住在小王庄。侯家营乡西桥头王姓,清军入关时随老顸王进关,居住北京,后转来蓟州,定居西桥头。孙各庄乡朱华山的王姓,系满族正黄旗,是随多乐衮从辽宁营口迁来,来时占兴隆县龙窝为领地,后随清朝建东陵搬到马兰峪,建太子陵时,王姓迁到朱华山。出头岭一带的王姓,一部分在清道光年间从山东省逃荒至此,一部分是从宝坻县逃荒而来。小港乡道古峪的王姓,在明代从宝坻县搬来。
日军侵入蓟县时期,该村划为无人区,大部分人流落他乡。抗战胜利后,又从外地返回。至1985年,王姓有5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70%以上。上仓乡田各庄的王姓,一部分约在唐代来此,原籍不详;一部分从本县刘各庄迁来。科科(村)的王姓,祖籍安徽省某地包家村,明代跟随王吉将军迁到北京,后迁至蓟州府君山、上仓、五里碑(今二六九医院前),明永乐年间迁至科科(村) 天 津 众 维 插 画 培 训 提 供
头墩营 张掖城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
索桥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
芦塘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现称芦阳。多被毁掉。有些地方虽有墙址残存,但多已毁成土脊状的夯土堆。
大靖城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现称大景。墙体多已坍塌,堆土仅主同于地面3~4米。过朱家湾后至赵家地沟段,夯土城墙风化严重,有些地方仅高于地面1米多。
土门堡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黄土夯城墙由土门东向北行,至常家庄段,毁坏十分严重,只很少的地方留有遗迹。
黑山堡 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境内。这段夯土城墙保存状况较好。
板桥堡 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境内。过去曾有夯土墙残迹,今基本无存。
四坝堡 位于甘肃临泽县境内。今已无连贯的墙体遗址。
胭脂堡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境内。城大部已不可寻。
居庸关 北京 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公里长的关沟中,距市区50公里。
司马台 密云县东庄乡。目前已开发旅游。司马台长城关口处建有水库一座,库容572万立方米,长城的制高点望京楼海拔986米。
慕田峪关
沿河城 北京市门头沟区沿河城乡。1991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沿河城进行保护性修建。
将军关 将军石关,北京市平谷县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保存较好。
白马关 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墙体较好,白马关西南亦以险为障,只筑有空心敌楼。
鹿皮关 北京密云县城北20公里处。现在关口设施已全部毁损。
河防口 北京怀柔县境内。今关口及关城均毁。关口遗址,仅公路西侧存一敌楼的条石基础。
莲花池关 北京怀柔县境内。
黄花城关 古称黄花路,亦叫黄花镇,北京怀柔县西北约35公里。地处京师北门,东有古北口,西有居庸关,北邻四海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今关口已所剩无几。
撞道口关 也称镇虏关。北京市怀柔县城西北,东临磨石口,南近黄花城
九孔楼 北京怀柔县与延庆县的交界处。楼今已圯坍。九孔楼北原立有一石碑,存于延庆县文物保管所,是长城沿线十分罕见的题诗碑刻。
四海冶口 又名北口子。北京延庆县境内。关口外可通珍珠泉。关口南五里为四海冶堡,居四山之内,上通独石口,下连横岭,今此堡已毁坏无存。
山海关 河北省 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
井陉关 河北省 又叫土门关,位于鹿泉县正太路旁的土门村。
娘子关 河北/山西省
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雄踞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为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素有天险之称,是大行山上一个著名的关隘。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驻兵于此而得名,
史称万里长城第九关。现存关门、城墙及古车马道。关城座落在悬崖之上。位于东门附近还有悬流百尺的娘子关瀑布。
雁门关 山西省 又称西陉关,位于代县西北20公里处,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偏头关 山西省 今晋西北的偏关县城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
平型关 山西省 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
古北口 北京 古北口镇是首都的东北大门,京承公路纵贯全境,为北京市对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重要窗口,自古有"燕京门户"、"京都重镇"之称。
喜峰口 河北省
河北迁西县境内西北50多公里处,是万里长城上一座雄关险镇。历史上多次在这里发生大战。走通县,穿大厂,过马兰峪。喜峰口雄踞滦河河谷与长城相交,左右高山对峙,是明代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在燕山山脉首建的32座重要关隘之一。
瓦桥关 河北雄县
马水口 河北省涿鹿县狼烟山脚下。马水口关口建筑已毁,两侧长城层叠而上,随山势蜿蜒起伏,十分壮观。墙体多为条石砌筑,今存毁各半。
倒马关 河北省
倒马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内三关之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杨六郎曾在此镇守,御辽兵于千里之外。如今,旧的城墙已所剩无己,孤零零的城门洞也显露着悲剧的色彩。
九门口 山海关城东北15公里处。九门口,又名一片石。1992年已全面修复,并对游人开放。
老龙头 山海关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家口 河北省抚宁县东北。现关口已毁,关城尚存。刻有“忠义”、“报国”等字。
刘家口 河北省卢龙县。今关口两侧城墙已拆毁,过水楼尚保存较好。
马兰关 马兰关简介 马兰关
新开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现关已残毁,但关口一带长城墙体尚保存较好,存高约5米。
插箭岭关 河北省涞源县。今关城毁坏严重,东侧城墙砖被拆走,夯土墙尚存。所辖长城的空心敌楼多保存较好,敌楼的门额上嵌有汉白玉石匾。
金山岭 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交界处,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隆庆、万历年砖砌。敌楼是金山岭长城重要组成部分,在 20
公里长城的范围内修建有100多座各式敌楼。修复后的金山岭长城已成为长城旅游胜景,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石口 河北省赤城县北,因关口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而得名。
张家口 河北省张家口市。
马市口 河北怀安县马市口村。今关口防御建筑已荡然无存,附近长城尚残存为黄土夯筑。
羊房堡关 河北省宣化县境内。多以碎石砌筑,今均已坍塌。关口已毁,在关南2公里处有羊房堡城。
水口关 河北省怀来县,建于明隆庆年间。该关今尚存一砖券拱门。除个别地方圮残外,大部分较好,很多地方的石砌垛口尚存。
紫荆关
位于易县城西15公里的紫荆岭上,海拔1080米,东连云蒙山,北傍拒马河,南临宽南湖。紫荆关有九关门之称(秦汉称上谷关,北魏称予庄关,隋唐称白壁关,宋称金坡关)
宣化城
明长城宣府镇镇城。今河北省宣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宣化城历史悠久,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素有“北方古城”之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原宣德府土城的基础上,将宣化城扩展为城周12公里左右的规模。现尚存城墙长1万米左右。
三屯营 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镇驻地。
三道关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北。第一道关仅存遗址可辨。第二道关为正关。第三道关是用块石于沟谷之中横砌的一道障墙,作拦截用,原墙上设有一座石砌拱门,今拱门已成豁口,但墙体尚残存。
大毛山关 河北省抚宁县与辽宁省绥中县交界处。今关门已全毁,仅存遗址,城堡尚残存,为大毛山村。
义院口 又名义宛口,河北省抚宁县。口东西的长城建筑坚固,但今毁坏严重。义院口东北的板场峪和西南的花场峪保存有很多明时守戍长城所用的雷石和石炮。
界岭口 河北省抚宁县,因关隘坐落于界岭山下而得名。月城虽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但轮廓犹存。
重峪口 河北省卢龙县,为弘治十三年(1500)所建。仅在上兴隆庄北有不足百米的砖墙较为完好。
徐流口 河北省迁安县境内。关口双侧山坡较平缓,关口建筑已毁。城现虽已残毁但遗址尚存。
冷口关 河北省迁安县东北35公里, 现关城城墙砌砖被人拆毁,但夯土墙残址仍可看出原建筑规模,城南门砖券拱门洞尚存。
白洋峪关 河北省迁安县境内。今除东墙存约200米外,其余全部被拆毁。
青山关 又称青山口
河北省迁西县境内。南门额上有一石匾阴刻楷书:“青山关”三个大字,并题有“万历二年(1574)十月,吉旦创建立”。青山口南的长城为砖砌,保存很好。
铁门关 铁门关简介 铁门关
潘家口 潘家口古称卢龙寨。河北省迁西县场面北60余公里。今关及关城已完全沦于潘家口水库。
龙井关 河北省迁西县。龙井关向西南的长城多为石结构,砌筑坚固,保存较好。龙井关向东的长城大部分为石砌,坍毁较严重。
洪山口 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现关隘建筑设施已荡然无存,关城则仅存残址。
上关 河北省遵化境内。今关口全部淹没于上关水库之中。
常峪口 河北省宣化县境内。关口建筑设施全被破坏,只存零星的夯土遗址。口南约35公里处筑有城堡今堡城大部分已被拆毁,只存部分夯土残墙。
狼窝沟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狼窝沟口在张家口西北,接近坝上。
新河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坍塌严重,关口处长城已破坏殆尽;但渔儿山一带长城却保存得很好。
白石口关 河北省涞源县下北头乡白石口村 关城南门楼在河西侧,保存较好,现仍可通行。
浮图峪关 河北省涞源县境。今城堡已毁无存。今除个别地方零星略存遗址外,均已被毁掉。
乌龙沟关 河北省涞源县境内。今城墙城门均保存较好,南、西城门均有瓮城环护,瓮城门额各嵌一匾。南瓮匾阴刻横书“栩荆门”,西瓮城匾阴刻横书“镇朔门”。
飞狐口 河北省涞源境内。飞狐口两壁陡峭,一线微通,逶迤蜿蜒,形势险要。
襄城驿 河南省襄城县西城垣北段呈“匚”形者即是。
鲁阳关 河南鲁山县交口村石羊山下,山顶屯兵城堡遗址依稀可见。建筑已废,地面散存有陶、瓷、瓦残片等。
叶邑关 位于河南叶县旧县镇。城垣遗迹今尚残存,高3米,长2000余米。
缯关
又名大关口、仙翁关,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村。两面山坡上仍存有土石墙和要赛设的遗迹,1981年出土之铜戈、铜镞均为上战国器物,是考证楚长城的可靠依据。
野牛岭关 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塔湾村野牛岭。附近墩台为楚方城遗迹。
郦城堡 河南省内乡县郦城村仍有一段长200米,高25米,宽8米的残垣和瓦、陶片等遗物。
黄崖关 天津
寡妇楼 天津蓟县境内。
虎山长城 丹东市
抚顺关 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前甸乡。今关已毁,现存台堡遗址。抚顺城,为沈阳中卫所辖千户所城,城建于明洪武年间。
鸦鹘关 明长城辽东镇重要关隘,位于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苇子峪乡。又称三道关。
牛庄城 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
分水关 辽宁省北宁市北15公里。清代改称分税关。分水关城已毁,沿北关门遗址两侧有长城遗址,向西直抵医巫闾山,山上尚存石筑烽火台。
宁远城 辽宁省兴城县兴城镇。
阳关 阳关简介 阳关
平定堡城 辽宁省铁岭县平定堡乡,堡城已毁,现存有城下镇远南墩台遗址。
清阳关 辽宁省昌图县清阳堡东4公里关门山的隘口处,关城已被采石场拆毁,只存遗迹和关城两翼的长城。
新安关 辽宁省开原县庆云堡乡西4公里的双楼台。双楼台即新安关城东门遗址。
镇远关 辽宁省黑山县白土厂乡。当地人称双棒台,实际为关城被毁后南关门和北关门遗址。北关门两侧长城仍存有两米多高的土筑城墙。关外有晾马山墩台和清柳条边遗址。
锦州城
明辽东镇卫城,明称广宁中屯卫,位于今辽宁省西部,在大凌河之西小凌河之北岸,为山海关通向辽东的枢纽,亦是关内外走廊的要塞,它南临渤海的辽东湾,北依虹螺山,地势十分险要,是明辽东镇长城海防系统的重要屯兵城。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由指挥曹奉在元朝时的永乐县旧址上修筑。并于天启五年(1625)重新修缮。
居延塞故城 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今遗址尚存。
鸡鹿塞 内蒙古�口市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东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率兵北击匈奴,由此塞出长城。
高阙塞 内蒙古杭锦后旗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一个缺口。
大同城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杀虎口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北,明称杀胡口。
威鲁堡口 位于山西省左云县境内,明称威虏堡。今城堡毁严重,但四周围墙均有遗址。
金锁关 位于山西省汾阳市黄芦岭。长城遗址尚存石砌关和瓮城券洞。
黄泽关 位于山西左权县。关城已废,仅残存关门遗址和新建的标碑。
黄榆关 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因关建于黄榆山上而得名。今关城遗址尚存,关券拱门洞较好。关北依山为障,关南有两段各长百余米石砌成墙,坍塌严重。
北楼口 位于山西省应县,为翠微山麓的一个最大隘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北楼口楼峪河两侧长城墙体尚存,高约6米以上。
宁武关 宁武关简介 宁武关
利民堡口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今城堡夯土墙残存,城东砖券拱门完整,门额上嵌有一匾,阴刻横书“利民塞”。
得胜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今城堡砖墙多已不存,仅南关内砖砌券拱尚好,关门洞外十分精巧的砖雕图案。关门内外各有一匾,分别书有“得胜”、“保障”。门洞内东西各嵌存一块石碑。
镇宏堡口 位于山西省阳高县。今堡城已毁,由镇宏堡至边堡长城尚存黄土夯筑墙体高2--5米。
平远堡 位于山西省三镇县境内。今堡包砖已被拆,只残夯土城墙。
新平堡口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堡墙多被毁。堡东门尚残存砖券拱。城堡中有一座砖木结构的鼓楼。
保平堡口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
桦门堡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当地又称花面墙,居红土沟村东一里的山顶上城四周均有残存的包砖,还有砖券城门,宽9米,高约6米。
瓦窑口堡 位于山西省县境内。瓦窑口堡今只存残圮的夯土围墙。
镇宁堡口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距白羊口长城南500米。今镇宁堡已废毁。
镇口堡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距水磨口长城周岁500米。今已废毁。
守口堡口 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破坏较少。
镇边堡 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今城堡已毁。长城出镇边堡向西约4公里出阳高而进大同市。这段黄土夯筑的长城墙体较为完整。
镇川堡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镇川口长城南25公里。破坏严重,砌砖全部被拆毁,夯土城墙西侧、南侧已毁为平地,东侧墙半毁,仅北侧墙多残存。
宏赐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今堡城砌砖早已被拆光,残土墙亦破坏严重,城南侧墙基本已平,南门原为砖砌券拱门,今已成豁口状。
镇羌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今长城外侧紧傍长城尚存马市围城遗址。
拒墙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今已十分残破。仅砖砌券拱南门尚残存。
拒门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堡城今已废毁。
助马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今堡城南墙、东墙有多处残圮,北墙高大坚固,保存较好。
破鲁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破鲁堡城北墙、西墙今尚残存,南墙,东墙破坏极为严重。
保安堡口 位于山西省左云县境内。西距长城1公里。今城堡包砖早已被拆毁,只有夯土城墙残存。
宁鲁堡口 位于山西省左云县境内。原名宁虏堡。城墙包砖虽早被拆光,但整体堡城尚存。
破虎堡口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原称破胡堡。黄土夯筑墙尚残存,城南砖砌券拱城门亦存。
残虎堡口 位于山西少左云县境内。今只残存砖砌券拱南城门,及已残损的黄土夯城墙。
马堡口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今堡城砌石已被拆毁,只残存夯土城墙。
云石堡口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云石新堡今为一村庄,城堡包砖早被拆毁,仅存夯土墙。
少家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长城内约15公里。今城堡包砖已被拆毁,夯土残墙尚存。
大河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居山坡之上,四面黄土夯筑残墙尚存,砖石几乎被拆光,已无人居住。今尚存一方庙碑,仅可辨认为“大同平鲁路”,“大水口堡”等字。还有一块石匾,阴刻楷书“汤永固”三个大字。据说原嵌在关门额上。
败虎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城堡仅存夯土残墙。
迎恩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城堡仅存夯土残墙。
阻虎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阻虎堡城包砖早已不存,夯土墙亦无城状,仅零星残存几段。
将军会堡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堡城全部为石砌,大部分已被拆毁。
丫角山 山名,现废而不用。位于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东。虽残破,但墙体尚连贯,远看十分壮观。
老营堡 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境内。只存夯土。从高大的夯土墙尚可看出城堡原来的规模。
红门口 位于山西省偏关县东北40公里。红门口南05公里设有水泉堡,今亦毁,仅零星存有夯土残墙。
老牛湾堡 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境内。东接滑石堡,西临黄河岸。今堡城尚存。
阳方口 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北约13公里。阳方口堡城今已残毁,尚存城北砖券拱门,用横木支撑着,供行人来往。
白草关口 位于山西省代县境内。今尚存一座关楼和一个关便门。
广武城 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尚存夯土墙体和北门砖券拱门洞。
北楼口亦称碑楼口。位于山西省应县境内,是翠微山麓的一千最大隘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城堡破坏严重,砖包墙仅西北角部分残存。从残存的夯土残墙尚可辨出原堡规模。
狼牙口
位于山西省灵丘县龙须台村和河北省沂涞源县狼牙口村交界处,因建在海拔1700余米的狼牙口而得名。关两侧建有石砌城墙,今多较好。关门尚存石砌券门,今仍为南北通道。
龙泉关
位于河北省阜平县西部的龙泉乡,距县城约35公里的太行山一出口。东临阜平县城,西界五台山,北近平型关。遗存北门向南开,砖拱门洞,宽35米,深10米,大型条石砌基。
固关 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境内。由娘子关南约6公里,有固关(旧关)遗址。尚好
鹤度岭口 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皋落乡长沟村东南约15公里的山梁上。石城基本完好,有少许圮残。
马岭关 位于山西省昔阳皋落乡圪瘩店村东南25公里处。东西墙砌有券门,今仍存,城墙及垛口大部较好,西城墙长于东城墙。
支锅岭口 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小董坪村东15公里处。关城南侧为山涧,深不可越,西侧为壁立悬崖,陡不可攀,所以只在北、东两面筑有石墙。
峻极关 位于山西省左权县城东约60余公里。南北峭崖陡不可攀,关门北约50米处是一深涧,石砌城墙由陡崖起止临涧的一座小山顶,现已全坍成堆。
榆林塞 陕西榆林
吴旗秦长城 位于陕西省吴旗县。墙体、墩台仍保存较好,遗址周围散布有大量绳纹陶瓦残片。
魏长城南起点 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华山峪口。
定边城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现北、南、东三面夯土城墙有部分残存,西城墙及四座城门均毁。
高家堡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境内。今城堡尚残存,城东北两面条石墙体较完好,城东门券拱门洞仍为出入城之通道。
镇北台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红山最高处,东西有长城相连,为榆林南北往来的咽喉之地。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是榆林镇巡抚为保护红山马市贸易设立的一个观察哨所。镇北台是万里长城中最大的一座城台。
统万城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村。现城址四周不同程度地为流沙所淹没,但高达24米的西南城角敌楼却赫然挺立于沙漠之中。
韩城魏长城 位于陕西省韩城市。
黄甫川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居黄甫河下游,西北据山,南北临川,距长城10公里。黄甫川长城为黄土夯筑,保存多较好。砖砌空心敌楼多被拆毁。
清水营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清水河下游。黄土夯筑,多保存较好,一般高在2~4米,保存好的地方,尚存5米余。
孤山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因居孤山川北侧山坡之上,故名。今城堡外侧包砖及条石基均已被拆光,只内部夯土墙残存。城东、西、南、北各开有一门,南、北门外还圈有瓮城。除东门已毁外,其余三门砖券拱洞尚存。
镇羌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新民堡村。今城堡围墙包砖及条石基已被拆光。城东墙南部、南墙西部遭较大破坏。其余部位夯土城墙基本尚存。城开东、北、南三门,均筑有瓮城。东北二门已毁,南门砖券拱门洞保存尚好。
永兴堡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今永兴堡附近夯土长城圮坍严重,但遗迹尚连贯,夯土墩台多存,砖石包砌的墩台已全被毁,个别的只残存些砖墙石基。
大柏堡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大柏堡今为小学校舍,四周堡墙尚残存条石及砖包砌部分。
建安堡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现存夯土墙部分,基本保存原规模。堡城原东、南、北各七一门,门外均有瓮城。今东、南二座砖券门洞尚存。
常乐堡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仅南墙保存稍好,城西门已毁,尚存东门及瓮城砖券拱门洞。
波罗堡 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境内。今堡城砖石砌筑部分,仅西墙和南、北两城角及北墙稍有残存。夯土墙除南门以东基本被毁掉外,多残存。今尚存砖砌券拱同洞及北门洞
怀远堡
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境内。夯土北城墙保存稍好,其余三面均成断续的残存状。城南门已毁。东门砖券洞被农民改为窑洞居住。北门尚存,现为农民盖杂草的库房。堡内原有鼓楼已毁,仅存楼台。
威武堡 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境内。今该堡内全是积沙,城堡砖石已被拆光,仅夯土墙断续残存,基本轮廓可辨。
清平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龙州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现该堡为龙州村所在地。
镇靖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距长城约2公里。仅残存内部夯土。
镇罗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此城堡已于清同治六年(1867)毁。
靖边营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现靖边营为新城乡所在地。
宁塞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宁塞堡倾塌已久。
柳树涧堡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城堡遗址在今柳树涧南的山坡上,堡内辟为农田,砖石早已拆光。所有夯土虽有坍塌,但还保存原堡形状。
安边堡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城堡砖石早已拆光,夯土墙体除北门向西那段大致存有原规模外,其他均残塌的七零八落。北城墙中部墙上旧筑有“魁星楼”,已毁。今呆存一约30米见方的夯土基座。
砖井堡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今三门均毁成豁口。
固原秦长城
位于宁夏固原县张易、红庄、中河、西郊诸乡。固原秦昭王长城,保存最好的地段有两处,一为固原城西南10公里,由孙家庄东侧起,至城北6公里石羊洼,分长18公里。另一处为固原城东南茹河北岸长城梁,全长约7公里。
下马关 位于宁夏同心县下马关乡。下马关附近长城是明固原镇长城中保存最好的地段。
胜金关 位于宁夏中卫县东30公里。
广武营 位于宁夏青铜峡市。今已青铜峡水库淹没于水中,尚有城附近的108塔保存完整。
横山堡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内,旧名红山堡。今横山堡城已废弃,夯土城墙尚残存。
花马池营 即宁夏盐池县城关。
三关口 位于贺兰山中部,在银川市东北约40公里,银川至内蒙巴彦浩特公路正由关口穿过。
贺兰口
位于宁夏贺兰县境内。两侧的山崖上,仍保存着明朝摩崖刻记两方。沟谷北壁石刻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钦差大臣巡视贺兰山边防题记,南壁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贺兰口时官兵所刻。
镇远关 位于宁夏石嘴山市郊区。镇远关遗址尚存,关城居宁夏旧北长城里侧,关城北墙即是利用的长城城墙。
打�口 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区北,今称打武口。
兴武营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境内。今砖石被拆为民用。存夯土墙。
长城关 位于宁夏盐池县城北。今关城建筑已毁无。长城关附近长城亦多只存遗址,成土脊状。
清水营堡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内。今城在清水营村西1公里处,已废弃无人住。城堡砖石部分早被拆为民用。现仅存夯土城墙。
横城堡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内。砌筑横城堡的砖石,仅城南门及附近尚存一些,其余多被拆走,残剩夯土。
固原城 位于宁夏自治区南部。今西北角处仍留有残垣。城西5公里处有秦长城遗址,部分土城和碉堡仍旧存留。
银川城 位于宁夏平原中部。老城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西夏朝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
防门 位于山东省平阴县广里乡。
铜陵关 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张家坡乡。铜陵关及沂源县齐长城建筑已所存甚少,但石砌墙残迹仍时有可见。辘轳岭长城较好地段尚存高1-2米,宽6-9米的残墙。
锦阳关 位于山东省莱芜市上游镇。镇阳关长城,今尚存06公里较为完整的石砌墙体,残存城墙最高为75米,最厚为6米。
三岔口 位于泰安市上港乡的蒿滩村,是泰山山脉长城岭下一个隘口。其地处莱芜市、章丘县和泰安市的交界点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今尚有部分遗址残存。
大关 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大关镇,穆陵关北10余公里,有大弁山。
穆陵关 穆陵关简介 穆陵关
临淄齐国故城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今临淄故城地面上仍保留着不少断壁残墙。国务院1961年将其公布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齐长城入海处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东北的于家河。今仅在小珠山附近的六汪镇存有部分长城遗址。
桃林关 位于山东省胶南市黑溜顶北侧。胶南县有齐长城约55公里,多已圯塌,但遗址尚清淅连贯。
绕紫窝长城 位于诸城市桃园乡台家沟南岭上,隘口处极具特殊的一段城体,部分存高5米,基宽约15米。
黄草关
位于山东省五莲县松柏镇前长城岭村,居马耳山与喜鹊岭之间,村因长城而得名。长城岭段残墙高约15米,基宽约6米,东西山上各有一座直径20米、高5米的峰火台。
东莞长城 位于山东省莒县东莞镇九顶莲花山上。现存遗址高约2米左右,宽近10米,长约8公里。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即现存郑韩长城的主要部分,始于郑筑,韩灭郑后,续修沿用,故称郑韩长城。
不清楚 不过马站镇有个八大庄,沂水县有个大庄镇。给你沂水县所有村你自己找:
四十里堡镇 田家庄村 吴家沟村 双河村 后子河村 新城沟村 林家官庄村 西许家庄村 李家寨子村 石汪圈村 于家河村 肖家庄村 西艾家庄村 苑家庄村 薛家马庄村 程家马庄村 大李马庄村 大孙家马庄村 葛家马庄村 小阿疃村 平子岭村 家连汪村 程家柳沟村 小孙家马庄村 苍子坡村 宅科村 北张家官庄村 严官庄村 吕家官庄村 东约疃村 中约疃村 西约疃村 三十里堡村 堡前村 前岔河村 大赵家屯村 小赵家屯村 南王家岭村 中海子后村 大海子后村 赵家庄村 小薛庄村 后岔河村 刘家官庄村 张家庄村 张家官庄村 韩家官庄村 袁家屯村 孟家庄村 大李家庄村 吴家安子村 南许家庄村 上李家庄村 下店村 上店村 焦家庄村 牛家庄村 东艾家庄村 青龙官庄村 贾家庄村 夏家庄村 薛家官庄村 谷家官庄村 刘春岭村 西崖村 后河村 蒋家庄子村 四十里堡村 皂角树村 邴家庄村 连家湖村 杨家庄村 王家庄村 西李家庄村 薛家河村 欧家庄村 孙家河村 卓家屯村 洪沟村 石山子村
庄子乡的行政区划
本文2023-10-25 05:04: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4880.html